走进高中地理新课程共45页文档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走进地理——开学第一节课

愿
同学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终 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 到了中国才知道,只生一个好。 • 到了日本才知道,死不认帐还会很有礼貌。 • 到了韩国才知道,亚洲的足球让上帝都差点
疯掉。 • 到了印度才知道,人还得给牛让道。 • 到了新加坡才知道,四周都是水还得管别人
上课啦,上课了, 地理课开始了,快点 啊,快点啊,不能迟
到啊……
1
一、什么是地理? 二、为什么要学地理? 三、高中地理怎么学? 四、约法五章
3
地理学是什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 交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阐明地域系统、空间结构、 实践过程、人地关系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科学。
12
地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比如, 野外活动、外出旅游等需要确认方位、了解天气、认 识地理景观等。在生产力布局、房地产开发、交通 运输建设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地理知识。
地理学既是“一门”的古老、传统的科学,也是 “一门”不断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它涉及的范围极广,牵涉到的学科也很多,几乎涵盖
军事与爱国
35
北冰洋大陆架之争
俄:谁先占领谁拥有 美:国际化 加、挪、丹等国不同主张
气候变暖,北极冰将消失,海
冰的消失使北冰洋成为欧亚
和美洲的最近航线.北冰洋海
底的大陆架面积广阔,石油
资源丰富
36
素质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品诗论词 作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优质课件(共45张PPT

淹没沿海低地 沿海国家心系木材公司
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全球气候变暖。解决的途径 主要有: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增加能够吸收 二氧化碳的森林:首先要保护好现存的森林,其次是植 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2021/1/31
至于公路该不该修的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要认识到修与不修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021/1/31
亚马逊地区的开发计划
(2)移民亚马逊平原
雨林被毁与人口增加有着直接的关系
2021/1/31
2、移民亚马孙平原
促使移民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人口稠密的东北部是全国最干旱的地方; ②经济因素。东北部贫困人口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③政策因素。“无人之地给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2021/1/31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 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当加,全球气候变 暖。
2021/1/31
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充足的热量
1、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丰沛的水分
光合作用强烈 2、优势: 生物循环旺盛
2021/1/31
迁移农结业合图作,为评一价迁种移传农统业的的休耕耕作期长方短式对,热带在雨人林口产生数量 很小的时不同,影对响于。如林果的人破口增坏加是,有雨林限可的供;迁移当的人空口间减过少多,时, 迁移迁农移捉业业频的率频率和和规规模模越过来大越时大,,又对会雨对热林带的雨破林产坏生是怎严 重的样2021。的/1/31影其响他? 对雨林的开发方式也是一样。
六、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一)、森林被破坏后的危害
• 1、森林急剧减少,会导致: 全球气候失调、生 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完整word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总结PPT

对未来教学的启示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参与地理实践 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应积极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实施策略
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等,提高地理课堂的 教学效率和质量。
专题研讨:地理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
了解多元的教学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学会运用评价工具对 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教学反思
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不断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案例二
另一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地理 知识和技能。
学员心得体会
学员一
通过参加培训,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 更深入的理解,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 教学方法和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
学员二
02 培训内容与安排
理论学习:地理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地理核心素养
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 思想,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课程目标
明确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 和设计思路,理解课程目标的具体表 述和内涵。
实践教学:课堂设计与实施策略
课堂设计
学习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地理教学 活动。
培训旨在引导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 化为实际教学行为,推动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高考地理 走进新课程研究新课件 新人教版

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 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 地更易被侵蚀。
新课标卷
•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 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 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 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 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 吨)的省区分布。
07~10考纲的变化
6
(三)新课标增加的内容
⑴地球的内部圈层(必修一1.4)
⑵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必修一4.4)
⑶河流地貌的发育(必修一2.3)
⑷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必修一3.2)
⑸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必修一3.2)
⑹自然资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其数量、质量对
全国一卷
•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 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1~2题。
•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 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 【答案】1.C 2.D • 【解析】 • 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
•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高中地理新课程课标和理念培训-精选文档142页

标准
1.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 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 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活动建议
•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 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 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 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 宇宙环境.
……
分析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必修 选修 课程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的利用
与开发建议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之一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对学生来说是最高 的要求
针对学生,明确某一 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 统一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
——我国最早采用的课程标准是1912 年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以后“课程标准”名词沿用了约40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习苏联改用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作为学 校教育的主要文件 ——课程标准这一名称更为准确,其 内容也更丰富,涉及领域更广泛
课程标准的体例结构
第一部分 前 言 课程性质 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
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 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 等级
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 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鼓励师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破 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
走“近”高中地理新课程
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地理教材) 只是印在纸上的文字、图象,是 “平面”的、“固定”的、“刻 板”的。 充其量它只是一张“蓝图”、 一本“曲谱”。
目前正在部分省区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