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与匈奴和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匈奴的兴起:1、社会状况(生产生活):生活于蒙古高原,畜牧为主,逐水草而居。
狩猎占重要地位。
善骑射。
宽裕则以畜牧狩猎为生,急困则四出攻掠后学会农业,从事农业生产。
无文字,以言语为约束使用铁器,冶铁业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2、匈奴的统一:匈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秦汉之际,冒顿单于东破东胡,西驱大月氏,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军事政权,建立了以单于为君长的一整套职官军事体制。
由于他们以游牧、狩猎为生,且“所得卤获,因以与之,得人以为奴婢”,军事力量强大,他们对长城以内的农耕文明常有袭扰。
至此,北方出现农牧业政权分立局面,时常发生两种文明的碰撞。
其掠夺的目的是占据水草,掠夺人口、牲畜。
严重威胁北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匈奴也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统一我国北方草原和开发北方起了重大作用。
和亲:是统治者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汉元帝与匈奴和亲比较:1、背景:汉初战败,被迫纳贡和亲;而昭君出塞,是匈奴称臣,请求和亲,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友好交往的象征。
2、结果:汉初和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匈奴袭扰问题;而昭君出塞带来了友好的民族交流融合和长久的和平。
秦与两汉对匈奴政策比较:1、不同:秦:以武力解决匈奴的威胁。
两汉:军事进攻与“和亲”政策并用。
2、认识:国力强盛与否是两汉调整对匈奴政策的主要依据。
和平交往、避免战争符合各民族的长远利益。
从战国到两汉,中央政权与匈奴的关系:1、战国时期:诸侯国忙于混战,面对匈奴的进攻,秦、赵、燕等国修建长城,消极防御。
2、秦朝:①命蒙恬北击匈奴,取得河南地②徙民设郡③修建万里长城3、西汉:①汉初,“和亲”②汉武帝时期,军事反攻③汉元帝,“和亲”与经贸往来4、东汉:军事斗争,最终解除了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汉初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高祖死后,吕后当政,冒顿单于写信侮辱吕后。
吕后曾想派兵攻打匈奴,但诸将说:“以高帝贤武,然尚困于平城。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西汉末年)
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 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政策;武帝时,则对 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 2、变化原因:这种变化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国力强 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
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昭君墓远景
二、读史料后回答: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马之警,黎庶亡 (无)干戈之役。”—---《汉书》 1、这反映的是同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起到 的是什么作用?
昭君出塞;使汉匈两族之间保持友好的关系, 促进了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2、当时两族的最高统治者分别是谁?
匈奴族的是呼韩邪单于;西汉的是汉元帝
匈奴族开发了祖国的北疆,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文化 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2、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 在哪些方面 ?(提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 权;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 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 家的统一;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 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昭君出塞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乔官中学 刘红梅
一、匈奴的兴起
冒顿(modu)
单(chan)于
2、匈奴在历史上的 汉高祖 白登之围
西汉对匈奴“和亲”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使匈奴不能与西汉相抗衡(前119年)
3、昭君出塞
啊
王昭君,今河北 姊归人,姓王名嫱。 昭君是她的字,汉元 帝时被选入宫。公元 前33年,自请嫁匈 奴呼韩邪单于。她出 塞和亲,对汉匈的友 好合作关系,起了积 极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PPT课件(9篇)

► 【D】吃晚饭时他告诉我明天他要南下抢掠汉人的财物。 这让我很难过,第二天天亮我就辞别了这一家。
汉匈决定性战役是哪次 战役?这次战役发生在 哪一年?指挥这次战役 的是哪两位名将?
漠北战役 公元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三、昭君出塞
1、呼韩邪单于归汉---订立和好盟约
2、王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与西汉初年的“和亲”有什 么不同?
匈奴虎噬鹿 铜饰
卫青
卫青,人称汉朝第一将。祖籍河东平阳, 出身微贱,曾为汉武帝大姊平阳公主家奴。 其姐卫子夫被封为皇后之后,卫青做了侍中。 在汉武帝实施的反击匈奴的战争中,屡次奉命 出征,均大获全胜,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一起, 取得了反击匈奴的全面胜利。汉武帝封卫青为 大将军,将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他。
(2)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 中央,实行抑商政策。
(3)军事上:大规模武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巩固 和发展国家的统一。
(4)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 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期末重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知识点

期末重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知识点知识点一、鸣镝骑射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的军令制度。
冒顿乃作鸣镝,鸣为响声,镝为箭头,鸣镝就是响箭,它射出时箭头能发出响声。
鸣镝所射而不跟随他射箭的人,都被处死了。
冒顿单于用鸣镝确立了绝对军事的指挥权,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且设立了国家机构,成立了奴隶制的军事政权。
二、匈奴兴起战国以来,匈奴不断南下,占据了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
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发展。
但是秦末,秦朝的统治瓦解,边防松弛,接着又发生楚汉战争,匈奴乘机崛起。
匈奴形成强大国家。
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末汉初,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勇武善战,励精图治,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从此,蒙古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冒顿励精图治,严于治军。
他发明了一种响箭,令骑兵日夜习射。
他对部下说:“我的箭射到哪里,你们也要射向那里,否则立即处死。
”他用响箭射向鸟兽,有不听命令的,就被斩首了。
他又射向自己的战马,不跟着射的,也都被处死。
经过几次严格的训练,整肃了军纪,没有人再敢不服从命令。
三、汉朝和战秦末汉初,中原长期动乱,匈奴乘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威胁中原。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被冒顿围困于平城白登。
经过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史称“白登之围”。
这次战役,匈奴出动骑兵40万,汉高祖率30多万大军迎敌。
冒顿用诱兵之计,将汉高祖和先头部队重重包围在平城白登山。
匈奴骑兵阵势严整,汉军无法冲出重围,粮草断绝。
后来,汉高祖派人贿赂冒顿的妻子。
冒顿的妻子劝说冒顿解开重围的一角,汉高祖才得以乘大雾弥漫,仓皇逃出。
白登之围以后,西汉政府因国力不足,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将皇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
汉朝每年向匈奴赠送大量财礼,以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并开放边境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
但匈奴仍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课后练习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贡献,主要有:(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
与汉朝的和战教案:匈奴与汉朝的政治角力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初期。
汉武帝曾多次派官员前往匈奴使节,试图维护两国友好合作的关系。
当时的匈奴族并不以文明和友谊而著称,而是以战争和掠夺为主要特征,各部落之间也经常发生争斗。
公元前200年,匈奴统一了草原地区,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国家。
此时汉朝为了保持和匈奴的交往,采取了一种灵活的外交策略,即代表汉朝前往匈奴部落派遣使节并与他们达成和约,以维持两国的和平共存之关系。
从公元前130年左右开始,汉朝向匈奴部落派遣的使节被接连斩首,汉武帝为此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怒和不满,认为匈奴的态度是对汉朝的压迫和挑战。
他下令出兵迎战。
此时匈奴经过了50年的统一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可怕的对手。
他们的部落遍布草原之上,数量众多,战斗技巧高超。
汉武帝的失败是必然的。
自公元前127年开始,中国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汉武帝不断发动进攻,但最终无法取得优势,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之下,汉朝陷入了经济危机,百姓疲惫不堪。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在实施“裨将军”制度的同时,决定向匈奴征讨而不是一味的攻打,下达了与匈奴达成和约的命令,远东地区的战争得到了缓解。
这一次汉朝和匈奴的和议被称为雁门之约,根据条约,两国缔结了互不侵犯和平条约。
汉朝承认匈奴对蒙古地区和西域一带的控制权,并向匈奴支付了大量的物资和金钱,以换取对华北和中原地区的安宁。
但是由于条约中的一些问题和精神分裂,这份和约并没有持续多久。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进行,这场战争在中国的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战争,被称为西汉与匈奴之争。
从匈奴其实是用一种排他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主权、领土和区域的安全。
此时的汉朝正是扩张到极端的状态,通过征服周围的几个国家,扩大了自己的领土和影响力。
两个国家的价值观和理念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多次的战争。
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汉朝和匈奴的和战教案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
通过这场战争和达成的雁门和约,汉朝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历史地位,增强了国家的实力,在远东地区保持了和平和稳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知识空间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在王昭君的家乡湖北姊归,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王昭君为了汉胡和好,远嫁塞外。
昭君出塞前返回故里探亲,怀抱琵琶,坐在香溪河上的小舟上,深情弹了一曲《琵琶行》,不禁黯然泪下,晶莹泪珠滴入河水顿时化作体态透明的桃花鱼。
从此每年三月,当香溪河畔桃花盛开的时候,就可以在溪水中看到悠悠游荡的桃花鱼。
王昭君出塞以后更加思念家乡,可又不能回到汉朝。
年老的时候,她立下遗嘱,要求在她死后安葬在归化(呼和浩特)郊外,坟墓要坐北朝南,让她能够遥望自己的父母之邦。
她去世后,她的子女们在归化郊外选了一块向阳的水草丰茂的小坡地,为她修建了坟墓。
沙漠地区寒冷干燥,大多数地方只在夏季很短一段时间才长青草,据说昭君墓上的草却是四季常青。
因此,后人就把昭君墓称为“青冢”。
马踏匈奴西汉时期的中国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其中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这件《马踏匈奴》就是整个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
雕塑中,作者运用了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
它高大、雄健,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而另一个象征匈奴的手持弓箭的武士则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显得那样渺小、丑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西汉与匈奴的和战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西汉与匈奴的和战
西汉与匈奴的和战:西汉时期,汉高祖和汉武帝在位期间,都与匈奴发生过战争。
但和是主流。
1、匈奴的兴衰
⑴匈奴的社会状况与匈奴的强大:①匈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但农业、手工业也有所发展。
②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③我国北部第一次出现了农牧政权分立的局面,并时常发生两种文明的碰撞。
⑵汉与匈奴的相处——
①、初对匈奴“和亲”:西汉鉴于国力有限,不得不与匈奴“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
②、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起来。
反击的准备已经完成;派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郡的威胁。
③、昭君出塞。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作为公主,远嫁呼韩邪单于。
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的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
⑶东汉与匈奴的和战:①匈奴的分裂;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臣服于东汉,迁到河套、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杂居;北匈奴仍旧住在蒙古高原一带。
②北匈奴经常进攻东汉北部边郡,公元73年和89年,东汉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再次大破匈奴军,俘虏3万多人,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
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
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使匈奴主力全部被歼。
经过这次战役,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已无力大举南下,再也无力与汉对抗。
西汉北部边界的危险彻底解除。
简述秦汉王朝与匈奴和战的史事。
汉武帝时为什么能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武帝倾尽国力发动战争。
2、汉武帝时名将辈出,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等将帅能力杰出。
3、汉武帝时汉王朝兵力雄盛,士兵战斗力强(据说一个汉王朝士兵相当于五个外族兵)秦朝蒙恬趋三十万健儿驱逐匈奴刘邦有白登之围,开始和亲屈辱史汉武帝马邑之谋开始反击匈奴漠北之战,。
汉匈攻守异形,匈奴在无力威胁大汉。
匈奴被驱逐和同化的历史汉武帝告诉我们,要被别国尊重,不能被动挨打,要主动出击,不服就打,这才是大国风范,,,,,汉武帝时匈奴是世界第几强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其综合国力是比较差的。
北匈奴西迁后。
首先有个前提是他们在中亚修养了很久,那段时间没有和外界接触,在公园3世纪左右突然的冲击欧洲大陆因为当时的欧洲各帝国根本不能适应匈奴的那种类似于洗劫式的进攻。
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匈奴的冲击,直至当时各欧洲各王朝崩溃。
但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中国的汉朝了。
如果非要说汉武帝时期的话,那么单讲军事实力可以排老二(因为欧洲帝国不适宜他们的作战方式)。
论国家综合实力,属于中下水平。
这问题有问题,匈奴最厉害的是北匈奴西迁之后,出现了一个令所有游牧民族谈之色变的阿拉提大王,灭掉了罗马帝国,那时的军事实力才最强,汉武帝时不强,要不也不会被打败具体史料就没有记载匈奴的国力排行,但被汉武帝击溃的北匈奴后裔在200年后还能横扫欧洲却是不争的事实,当时能与汉帝国齐名的东罗马帝国都毁于他手,所以如此算来,匈奴排第二应该是不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
• 第一个在蒙古草原建立奴隶制政权的少数 民族是 匈奴 • 匈奴的首领叫 单于 • 汉武帝时期为反击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的山 西籍将领是 卫青 霍去病 • 曾立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豪言壮语 的西汉名将,少年英才是 霍去病 • 为汉匈两族民族友好往来作出贡献的是
材料题
①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②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回答: ① 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② 是什么事件? ③ 汉朝对匈奴有过战争,有和亲,请从中华民 族发展的角度,简要评价这两种政策。 “ 和”则两利,“战”则两伤,和是主流,有 利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昭君出塞
• 影响:(作用)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 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昭君出塞
“民族友好的使者” 作用 • 密切了汉匈关系 • 促进了经济文化 交流
汉匈和战的启示
• 各民族之间时战时和,但友好往来和共同 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文明是由各 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有强大的凝聚 力。
匈奴的兴起与汉匈和战
霍去病
• 激越的理想和高傲的斗志,期待驰骋 疆场建功立业。
迅捷如风 刚烈如火
西汉名将
• 作战勇猛,行动神速,善于骑兵奔袭, 六次出征,屡建奇功,解除了匈奴对西 汉的威胁。
骠骑将军霍去病
冠 军 侯
河西走廊
• 匈奴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 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天马行空
汉飞将军”李广
大将军卫青
• 卫青出身贫贱,精于骑射深知士兵疾苦,体 恤部下。具有统帅军队的才能,作战时指挥 大将军卫青 若定,有大将风度。转战千里,身先士卒, 前后7次出征,为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作出 了贡献。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人仁让谦退。
家奴大将军卫青 杰出的军事才华 卓越的战功 忍让谦退的可贵品质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争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 保护了中原的经济和文化
• 建立起汉与西域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 间的友好往来 • 使天山南北与内地连成一体为西域归属中 央奠定了基础 • 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条件
如何评价汉武帝反击匈奴
• 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维护了国家的统 一:加强了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 但是战争给汉匈两族人民带来了灾难
• 秦汉之际,匈奴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强 盛的奴隶制国家 • 西汉初年,国力贫困,被迫“和亲” •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对 匈奴进行了反击战争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 •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汉匈友好相处和经济 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 如何认识汉匈之间的和战? •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卫青 霍去病,王昭君)千百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 怀念。请你从中选一位喜欢的谈谈你的感受
匈奴
游牧生活 冶铁业 畜牧业 农业 秦汉之际建立强 盛的奴隶制国 家
匈奴大单于
刘 彻
汉 武 大 帝 (国 力 强 盛 )
•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措施
•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重视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 重视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 • 经济上 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 经济上:统一铸币 统一铸币, 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经济的统一) (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经济的统一) • 思想文化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 思想文化上: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思想统一) 罢黜百家, 设太学(推广儒学教育) 设太学(推广儒学教育) 军事上:反击匈奴(保护了中原的经济和文化) 军事上:反击匈奴(保护了中原的经济和文化) • 对外交往张骞通西域加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对外交往张骞通西域加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匈奴的兴起与汉匈和战
• 秦汉之际,匈奴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强盛 的奴隶制国家 • 西汉初年,被迫“和亲” •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对 匈奴进行了反击战争。 •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汉匈友好相处和经济 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 如何认识汉匈之间的和战? •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卫青 霍去病,王昭君)请你选一位喜欢的谈谈你 的感受
封狼居胥
• “漠北之战”霍去病长途奔袭两千多里以 15000士兵的伤亡,歼敌7万多人,俘虏匈 奴王3人,一路追杀,登上了狼居胥山,面 向中原 设坛拜祭,并立碑与山上。漠北之 战后匈奴败走,大漠以南再也没有匈奴部 落了
马踏匈奴
• 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表达了 霍去病以国家利益为重, 不贪图享受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