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卷:中国历史综合

中国历史综合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古代这里土质虽不好,但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这里描述的可能是

A.河姆渡遗址 B.大汶口遗址C.北京人D.半坡遗址

2.12 月4 日是我国的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孟子B.老子C.墨子D.韩非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有A.南非B.河西走廊C.洛阳D.辽东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受安史之乱的悲怆情怀。他被后人称为

A.医圣B.书圣C.诗圣D.诗仙

6.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A.成吉思汗B.元世祖C.顺治帝D.渥巴锡

7.2014年1月1日,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依据是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8.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

达到完善的地步。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C.西起玉门关,东到山海关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9.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重本抑末”政策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

10.明清小说以章回为结构,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下列章回目录选自《红楼梦》的是

A.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B.王熙凤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谑娇音

C.诸葛亮舌战群懦,鲁子敬力排众议

D.粱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逵

11.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近代日本通过哪一条约割占了台湾岛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2.“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追求“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13.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4.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当时担任校长的是

A.蒋介石B.孙中山C.周恩来D.叶挺15.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的是

A.南湖游船开天地B.八一枪声建军队

C.遵义会议扭乾坤D.井冈会师创新路16.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日本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中遇难的中国人达

A.10万人B.20万人C.30万人以上D.300万人以上17.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18.小明在百度搜索工具栏中输入:“关门打狗、锦州、林彪”等词,他研究学习的战役应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9.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湘籍进步思想家是

A.曾国藩B.左宗棠C.魏源D.陈宝箴20.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是

A.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B.京师大学堂创办

C.宣布废除科举制度D.《定国是诏》颁布21.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A.抗美援朝胜利后的喜悦B.三大改造完成后的欢乐C.“一五”计划完成后的欣喜D.“大跃进”运动展开后的热情2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3.1990年初,邓小平说:“我们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下列邓小平的著名论断中,最能体现这一思路的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C.“摸着石头过河” D.“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24.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和印度交往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独立自主”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D.不结盟政策

25.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请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政治篇】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概括该制度的特点。(4分)

【经济篇】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2)请写出图一和图二所示货币的名称?(4分)

【科技篇】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3)列举宋代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4分)

【思想篇】

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4)如果由你写这个提案,请列举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三19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3)材料三认为“19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宣告中国人民首次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列强不能灭亡中国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回答两个原因)(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的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材料二中国复兴之路时间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谁?(3分)

(2)材料二中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3分)

(3)在实现“建国之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2分)

(4)材料二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2分)

(5)为了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会怎么做?(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