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语义指向分析

合集下载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现代语法研究课程——语义指向分析(汉语言文学082班曾庆飞080501110079)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来源,语法学界已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陆俭明1995)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80 年代,胡树鲜(1982) 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芽,沈开木(1983) 开始提到语义关系上的“指向”,而第一次完整使用语义指向这个术语的是刘宁生(1984) 。

另一种则认为:(沈开木1996) ,语义指向是由“指向”演化而来,“指向”是吕叔湘对沈开木(1983) 一文审稿时提出来的,后来邵敬敏(1985) 提出“语义指向”这一术语。

在语法分析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很多,重要的研究者还有马希文、张力军、周小兵、李小荣、沈阳等。

语义指向指句中某个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

例如:“我和他只有一个弟弟”,状语“都”与主语“我和他”有意义联系,是前指,状语“只”只是后指宾语“一个弟弟”。

两者语义指向不同。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其实就是要在“相同的句法结构关系”中发现“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或者说是通过辨认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不同联系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多种语义结构关系中的一种。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一致又有不一致的现象。

例如:(1) 我重重地摔了一跤。

(2) 我狼狈地摔了一跤。

例(1) 的状语“重重地”语义指向谓语动词,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是一致的。

例(2) 的状语“狼狈地”语义指向主语,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不一致。

语义指向分析着重用于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汉语句法的分析很多种,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等。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中指出有三种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很值得大家考察。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之第六章 语义分析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之第六章 语义分析

mcy
2
语义分析的任务:
计算各类语法成分的语义信息(属性信息),一般将收集
的语义信息存放到相应的信息表中,在编译程序中符号 表是用来存放源程序中标示符相关属性(语义)信息的一 种信息表。 静态语义检查
类型检查:指类型相容问题的检查,如果操作符作用于不相容的操作数, 则编译器应该报错。 上下文有关问题的检查:当某个对象出现时,要求它必须在前面的某个 适当位置已经出现过。 唯一性检查:有时,要求某个对象只能被定义一次。 控制流检查:引起控制流从某个结构中跳转出来的语句,必须能够决定 控制流转向的目标地址。
(1)所采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2)属性的计算次序。 语法分析方法都要求从左向右处理输入程 序,等价于要求属性能通过从左向右遍历 分析树进行赋值。
mcy
44
定义属性a1,...,ak 的一个属性文法是L-属性(Lattributed)文法,如果满足
mcy
37
num→digit
num.val=digit.val digit.base=num.base digit.val=0 digit.val=1 digit.val=7
digit→0 digit→1 ...... digit→7
mcy
38
digit→8
digit→9
if digit.base=8 then digit.val=error else digit.val= 8 if digit.base=8 then digit.val= error else digit.val 9
mcy
29
文法规则
语义规则 var-list.dtype = type.dtype type.dtype = integer type.dtype = real

语义指向分析法经典例子

语义指向分析法经典例子

摘要:随着三个平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义指向研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语义指向是属于语义平面的研究内容,它涉及的内容很多。

本文首先阐述了语义指向分析的相关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因素讨论了动态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语义指向分析动态语义指向分析方法应用随着语法研究从描写到解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义指向分析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义指向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讨论研究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

整体看来,主要是围绕两个大的线索进行探索:一是从理论上对语义指向本身进行探讨;二是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对具体的语言事实进行分析。

本文的内容也包括上述两个大方面:在理论方面,对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其语义指向的类型等问题加以探讨;在应用方面,主要针对语义指向分析中的一个类型――动态语义指向分析展开论述,同时运用了语境和语用学的有关理论。

一、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理论基础语义指向是语法的语义平面讨论的内容,这一研究方法的形成显然与学界对语义分析的重视分不开。

我国汉语语法研究自第一部语著作《马氏文通》出版到上世纪50年代初,基本上走的是传统语法学的路子,注重意义,而不重视形式。

上世纪50年代起,受到美国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成功运用描写语法学理论和方法的论著。

但是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结构主义语法分析方法重形式轻意义的倾向,意识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重要性,句法结构中的语义问题逐渐成为人们自觉思考的理论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语法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得到了共识。

熙很好地贯彻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总结出了:“真正的结合是要使形式和意义互相渗透。

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够得到形式方面的验证。

”[1]与此同时,胡裕树、范晓进一步提出:“在汉语的语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 语义指向分析法为分化歧义句式又提供了 一种新的方法。如果说层次切分法、成分 定性法和变换分析法是属于形式方面的分 析方法,那么语义指向分析法则是属于意 义方面的分析方法,二者是互为补充的。
• 语义指向分析法可以用来帮助解释某种句法结构的 语法意义。 • 例如:“V+A+了”述补结构(如“洗干净了、晾干 了,锯长了、买大了,挖深了、剪短了”)
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
• 以词语间的词汇语义兼容关系和句法语义兼容关系 为依据来确定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是最基本的原则。 • 焦点信息原则:静态(脱离语境)的多指成分在实 际的话语中一般是单指的,而且一般都指向话语中 最重要的信息,即焦点信息。 • 共存原则:一般情况下,句法结构中的被指成分要与 有指成分同现。同现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不 能缺位,二是所处位置必须同指向一致,否则就会造 成语义空缺,形成病句。
• 二、是指向句内成分还是指向句外成分?(某个句 法成分在语义上通常指向句内某个成分。) • 1、所指都在句内。 • 例:他把饼干吃光了。 • 谓语中心“吃”在语义上指向其施事“他”,补语 “光”在语义上指向“吃”的受事“饼干”,所指 都在句内。 • 2、有时所指也可在句外。 • 例:剩下的肉随随便便地炒了盘木须肉。 • 状语“随随便便地”在语义上是指向“炒”的施事, 而这个施事没有在句中出现。
• 可以表示两种语法意义: • (a)表示某种结果的实现,如“洗干净了、晾干 了”; • (b)表示某种预期结果的偏离,如“锯长了、买大 了”。
• 有的“V+A+了”述补结构,如“挖深了、剪短 了”,可以兼表这(a)、(b)两种意义。 • 例如: • (1)你要我挖的坑儿我已经挖深了,你看这样行吗? • 你的头发,剪短了好看。 • 例(1)里的“挖深了、剪短了”表示(a)义,表示某 种结果的实现 。 • (2)你这个坑儿挖深了,得回填些土。 • 我觉得你的头发剪短了,留长一点儿好看。 • 例(2)里的“挖深了、剪短了”表示(b)义,表示某 种预期结果的偏离 。

ch06--语义分析

ch06--语义分析
7
6.2

符号表
符号表在翻译过程中起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检查语义(即上下文有关)的正确性 –辅助正确地生成代码

通过在符号表中插入和检索变量的属性来实现的 符号表是一张动态表
–在编译期间符号表的入口不断地增加 –在某些情况下又在不断地删除

Wensheng Li BUPT
编译程序需要频繁地与符号表进行交互,符号表的 效率直接影响编译程序的效率。
变量名 able_n b_loop count flag form mlist x_total 类型 1 1 2 1 3 6 1 维数 0 0 1 0 2 0 0 声明行 5 5 2 7 4 6 3 引用行 11,23,25 10,11,13 9,14,15 28,29 36,37,38 17,21 12,14
优化 目标代码
其他遍
符号表

Wensheng Li BUPT
两方面的优点:
– 对语法分析程序来讲降低了文法的复杂性 – 允许用更系统的方法对上下文有关的错误进行检测和校正。
11
二、符号表内容


符号表中记录的是和标识符相关的属性 出现在符号表中的属性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 于程序设计语言的性质。 符号表的典型形式:
–实参的个数与形参的个数一致 –实参的类型与相应形参的类型一致

Wensheng Li BUPT
在符号表组织中:
–把参数的个数看作它的维数是很方便的,因此,可将这 两个属性合并成一个。 –这种方法也是协调的,因为对这两种属性所做的类型检 查是类似的。
17
交叉引用表


编译程序可以提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程序设计辅 助工具:交叉引用表 编译程序一般设一个选项,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生 成交叉引用表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语义所指: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及空语类与 名词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
老王决不同意他去 老王我己经问过他了 “反正这孩子跟自己无关。”老王这么想。 老王决定自己干。 老王认为,张三害了自己。 我打算(PRO)去北京。

语义指向是相关关系。
语义所指是相同关系。代词或空语类。生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坏了

四、语义指向主要内容:
1、补语: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坏了

2、修饰语:定语
状语
两位大学的教授 两所大学的教授 两个大学的教授

3、谓语:
我很好 你身体怎样?“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to eat an apple/to eat (lunch) at a restaurant to write a paper/to write (a letter) with a pencil to deposit money/to deposit (money) in a bank

这批图书送北大。
成语法背景。
三、语义指向产生背景:
语义指向分析是汉语语法自身研究,基于语法
结构关系与句语义结构关系不一致复杂情况而 建立的方法。80年代。 受过,格语法,配价语法,论元结构理论,启 发。 汉语的特点:
1、相同语法结构形式不同语义关系
吃苹果/吃馆子 写文章/写毛笔 存钱/存银行
语义指向范围小的。而这种分裂结构是范围大的在前, 小的在后,所以后指。 花女朋友最喜欢玫瑰 *玫瑰女朋友最喜欢花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现代语法研究课程——语义指向分析(汉语言文学082班曾庆飞080501110079)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来源,语法学界已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陆俭明1995)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80 年代,胡树鲜(1982) 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芽,沈开木(1983) 开始提到语义关系上的“指向”,而第一次完整使用语义指向这个术语的是刘宁生(1984) 。

另一种则认为:(沈开木1996) ,语义指向是由“指向”演化而来,“指向”是吕叔湘对沈开木(1983) 一文审稿时提出来的,后来邵敬敏(1985) 提出“语义指向”这一术语。

在语法分析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很多,重要的研究者还有马希文、张力军、周小兵、李小荣、沈阳等。

语义指向指句中某个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

例如:“我和他只有一个弟弟”,状语“都”与主语“我和他”有意义联系,是前指,状语“只”只是后指宾语“一个弟弟”。

两者语义指向不同。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其实就是要在“相同的句法结构关系”中发现“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或者说是通过辨认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不同联系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多种语义结构关系中的一种。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一致又有不一致的现象。

例如:(1) 我重重地摔了一跤。

(2) 我狼狈地摔了一跤。

例(1) 的状语“重重地”语义指向谓语动词,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是一致的。

例(2) 的状语“狼狈地”语义指向主语,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不一致。

语义指向分析着重用于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汉语句法的分析很多种,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等。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中指出有三种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很值得大家考察。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法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法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法作者:程树铭汤梦甜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三个角度对语义指向进行了分析,分别是特殊句式中的语义指向、歧义句中的语义指向、具体词类中的语义指向,旨在通过对语言的不同方面的探讨发现语义指向可以研究的更多视角,希望能加深对语言内部机制的认识。

关键词:语法分析语义指向特殊句式歧义句词类一、语义指向的含义及其分析法的产生(一)语义指向的含义语义指向分析法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在语法学界虽已达成共识,但对于语义指向的含义却各有说法。

范晓(1992)、胡裕树(1994)认为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词语在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

卢英顺(1995)认为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个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能力。

沈开木(1996)认为语义指向是指一个词指向它的对象的能力或特性。

陆俭明(1997)认为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一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一成分相关。

王红旗(1997)把语义指向看作是处在句子的同样句法位置上的具有同样语法性质的词语,可以同句子的不同句法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现象,是句法成分的语义关系同语法关系相对应的现象。

周刚(1998)认为语义指向指的是句子中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一般所认为的语义辖域。

邵敬敏(2001)认为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虽然学者们对语义指向的含义表述各异,但核心内容是相同的。

我们认为,语义指向就是句子中某个句法成分跟另外的句法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二)语义指向分析法的产生现代汉语的语法分析法主要有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成分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成分分析法等。

其中的语义指向分析法主要是从语义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语法。

语义指向分析法的产生与语法结构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

任何一个句子的组成成分之间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成分之间的直接语义关联性,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语义指向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句法结构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语法现象的句法分析方法。该方法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经历了朦胧、萌芽和探索三个阶段。目前,对语义指向研的范围存在不同意见,包括根据研究需要确定范围、通过位置控制范围、只研究非直接成分间的语义联系等。具体应用上,语义指向分析可涉及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句法成分,补语的语义指向尤为复杂,可指向受事、施事、工具等。此外,从类型学角度看,语义指向可分为前指与后指等模式,这有助于考察结构相同但语义所指方向或方式不同的同形结构,并揭示某些成分如副词的特定指向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