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指向分析法
第九讲+++语义指向分析

第十讲语义指向分析一、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什么叫语义指向?不妨先看个实例:砍光了砍累了砍钝了砍快了砍疼了砍坏了从格式上看,以上各例都是“动+形+了”述补结构。
“光、累、钝、快、疼、坏”都是补语。
笼统地说,补语是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形容词的。
但是,细分析这几个例子,会发现其补语成分的语义并不都是直接与前边的动词相联系:砍光了[补语“光”在语义上是说“砍”的受事,如“树砍光了”。
]砍累了[补语“累”在语义上是说“砍”的施事,如“我砍累了”。
]砍钝了[补语“钝”在语义上是说“砍”的工具,如“这把刀砍钝了”。
]砍快了[补语“快”在语义上是说“砍”这一动作本身,如“你砍快了,得慢点儿砍”。
]砍疼了[补语“疼”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把他的脚砍疼了”;有时可指向“砍”的施事的隶属部分,如“砍了一下午,我的胳膊都砍疼了”。
因此这是一个有歧义的结构。
]砍坏了[补语“坏”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别把桌子砍坏了”;有时可指向“砍”的工具,如“他那把刀砍坏了”。
这也是一个有歧义的结构。
] 以上所说的区别,就是补语语义指向的不同,即补语在语义上与之直接相关的成分不同。
可见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指向相关的另一个成分,即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直接相关。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一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法。
语义指向分析是描写语法学里所运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是中国大陆最近二十年来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句法分析方法。
二、考查几类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不是所有的句法成分都有必要去考察它的语义指向,如“吃苹果”,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考察“苹果”的语义指向。
根据语法研究的需要,有几种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值得考察:1、补语,如上面所举的例子。
再如:(1) 我们打赢了球。
(2) 我们打破了球。
(3) 我们打完了球。
这三句话中都有一个补语,但他们所指不同:“赢”是指向主语“我们”,是完我们赢了;“破”指向宾语“球”,是球破了;“完”指向动词本身,是“打”的动作完了。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现代语法研究课程——语义指向分析(汉语言文学082班曾庆飞080501110079)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来源,语法学界已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陆俭明1995)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80 年代,胡树鲜(1982) 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芽,沈开木(1983) 开始提到语义关系上的“指向”,而第一次完整使用语义指向这个术语的是刘宁生(1984) 。
另一种则认为:(沈开木1996) ,语义指向是由“指向”演化而来,“指向”是吕叔湘对沈开木(1983) 一文审稿时提出来的,后来邵敬敏(1985) 提出“语义指向”这一术语。
在语法分析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很多,重要的研究者还有马希文、张力军、周小兵、李小荣、沈阳等。
语义指向指句中某个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
例如:“我和他只有一个弟弟”,状语“都”与主语“我和他”有意义联系,是前指,状语“只”只是后指宾语“一个弟弟”。
两者语义指向不同。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其实就是要在“相同的句法结构关系”中发现“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或者说是通过辨认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不同联系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多种语义结构关系中的一种。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一致又有不一致的现象。
例如:(1) 我重重地摔了一跤。
(2) 我狼狈地摔了一跤。
例(1) 的状语“重重地”语义指向谓语动词,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是一致的。
例(2) 的状语“狼狈地”语义指向主语,二者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不一致。
语义指向分析着重用于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汉语句法的分析很多种,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等。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中指出有三种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很值得大家考察。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 3、谓语:
❖ 我很好 ❖ 你身体怎样?“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 4、副词
❖ 小王走了吗?他己经去广州了 ❖ 现在我们到哪了?己经到南京了
❖ 面包,我吃得够多了,己经吃了五个了。
❖ 己经去了 ❖ 己经南京了 ❖ 己经五个了
❖ 五、两个实例:
❖ 语义指向是相关关系。 ❖ 语义所指是相同关系。代词或空语类。生
成语法背景。
❖ 三、语义指向产生背景:
❖ 语义指向分析是汉语语法自身研究,基于语法 结构关系与句语义结构关系不一致复杂情况而 建立的方法。80年代。
❖ 受过,格语法,配价语法,论元结构理论,启 发。
❖ 汉语的特点:
❖ 1、相同语法结构形式不同语义关系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致
❖ 语义指向:主要分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 致的关系,找出句法成分与某一句法成分之间 的语义关系。
❖ 狭义语义指向:即上 ❖ 广义语义指向:狭义+语义所指
❖ 语义所指: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及空语类与 名词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
❖ 老王决不同意他去 ❖ 老王我己经问过他了 ❖ “反正这孩子跟自己无关。”老王这么想。 ❖ 老王决定自己干。 ❖ 老王认为,张三害了自己。 ❖ 我打算(PRO)去北京。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一致。
❖ 吃面包/吃食堂/吃火锅/吃老本/吃快餐 ❖ 动宾 动受 动处所 动工具 动凭借 动方式 ❖ 王冕死了父亲/公园跑了一头狗熊/我家飞了一只鸟。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致
❖ 老王喜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 老王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 老王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 2、解释某些句法形式的语法意义:
语义指向分析法经典例子

摘要:随着三个平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义指向研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语义指向是属于语义平面的研究内容,它涉及的内容很多。
本文首先阐述了语义指向分析的相关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因素讨论了动态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语义指向分析动态语义指向分析方法应用随着语法研究从描写到解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义指向分析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义指向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讨论研究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
整体看来,主要是围绕两个大的线索进行探索:一是从理论上对语义指向本身进行探讨;二是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对具体的语言事实进行分析。
本文的内容也包括上述两个大方面:在理论方面,对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其语义指向的类型等问题加以探讨;在应用方面,主要针对语义指向分析中的一个类型――动态语义指向分析展开论述,同时运用了语境和语用学的有关理论。
一、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理论基础语义指向是语法的语义平面讨论的内容,这一研究方法的形成显然与学界对语义分析的重视分不开。
我国汉语语法研究自第一部语著作《马氏文通》出版到上世纪50年代初,基本上走的是传统语法学的路子,注重意义,而不重视形式。
上世纪50年代起,受到美国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成功运用描写语法学理论和方法的论著。
但是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结构主义语法分析方法重形式轻意义的倾向,意识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重要性,句法结构中的语义问题逐渐成为人们自觉思考的理论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语法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得到了共识。
熙很好地贯彻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总结出了:“真正的结合是要使形式和意义互相渗透。
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够得到形式方面的验证。
”[1]与此同时,胡裕树、范晓进一步提出:“在汉语的语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
语义指向分析

• 语义指向分析法为分化歧义句式又提供了 一种新的方法。如果说层次切分法、成分 定性法和变换分析法是属于形式方面的分 析方法,那么语义指向分析法则是属于意 义方面的分析方法,二者是互为补充的。
• 语义指向分析法可以用来帮助解释某种句法结构的 语法意义。 • 例如:“V+A+了”述补结构(如“洗干净了、晾干 了,锯长了、买大了,挖深了、剪短了”)
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
• 以词语间的词汇语义兼容关系和句法语义兼容关系 为依据来确定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是最基本的原则。 • 焦点信息原则:静态(脱离语境)的多指成分在实 际的话语中一般是单指的,而且一般都指向话语中 最重要的信息,即焦点信息。 • 共存原则:一般情况下,句法结构中的被指成分要与 有指成分同现。同现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不 能缺位,二是所处位置必须同指向一致,否则就会造 成语义空缺,形成病句。
• 二、是指向句内成分还是指向句外成分?(某个句 法成分在语义上通常指向句内某个成分。) • 1、所指都在句内。 • 例:他把饼干吃光了。 • 谓语中心“吃”在语义上指向其施事“他”,补语 “光”在语义上指向“吃”的受事“饼干”,所指 都在句内。 • 2、有时所指也可在句外。 • 例:剩下的肉随随便便地炒了盘木须肉。 • 状语“随随便便地”在语义上是指向“炒”的施事, 而这个施事没有在句中出现。
• 可以表示两种语法意义: • (a)表示某种结果的实现,如“洗干净了、晾干 了”; • (b)表示某种预期结果的偏离,如“锯长了、买大 了”。
• 有的“V+A+了”述补结构,如“挖深了、剪短 了”,可以兼表这(a)、(b)两种意义。 • 例如: • (1)你要我挖的坑儿我已经挖深了,你看这样行吗? • 你的头发,剪短了好看。 • 例(1)里的“挖深了、剪短了”表示(a)义,表示某 种结果的实现 。 • (2)你这个坑儿挖深了,得回填些土。 • 我觉得你的头发剪短了,留长一点儿好看。 • 例(2)里的“挖深了、剪短了”表示(b)义,表示某 种预期结果的偏离 。
论语义指向及其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

论语义指向及其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关系密切,因此语法研究要全面深入地揭示隐藏在表层语法结构背后的、深层语义关系。
语义指向是一种与句法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的语义现象。
语义指向对汉语句法结构中复杂语义关系的解释有重要作用。
语义指向的研究重点是结构内语义指向关系,主要属于结构分析。
标签:语义指向句法结构作用一、语义指向理论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语法学界开始关注句法中的语义研究。
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对应的一面,又有不对应的一面。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入地揭示隐藏在表层语法结构背后的深层语义关系。
“语义指向”是一种与句法结构有密切关系的语义现象。
语义指向作为语法研究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或者说正是因为汉语语言结构中“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的不一致性和复杂性要高于其它语言,所以才特别需要建立这样一种语法理论和分析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语义指向”的理论和方法在形成时,也受到国外当代语法理论的启发和影响。
如:“格语法理论”为语义指向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语义指向,最早是由吕叔湘先生提出:“论结构关系,A应该属于B,但在语义上A指向C”,后来经沈开木、邵敬敏等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汉语特色的研究方法,给汉语研究注入了活力。
研究语义指向,有助于分析句子中几个语义结构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深层意义。
语义指向现象可以分为结构外成分语义指向和结构内成分语义指向。
结构外成分的语义指向应该属于篇章分析,主要涉及“缺省成分的找回指向关系”;而结构内成分的语义指向关系主要属于结构分析,是语义指向研究的重点,其中包括“动—名支配指向关系”“饰—中修饰指向关系”和“名—名同指指向关系”三大类,各类内部还涉及大量不同的情况。
第一类,句法结构中动词和名词的指向关系。
这种语义指向主要是确定作为核心词语的动词和作为论元成分的名词之间的支配性指向关系。
语义指向分析

1.
产生背景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中国八十年代。胡树鲜(1982)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 芽。文章并没有用到“语义指向”这一术语,但文章所谓的“作用点”大致相当于语义的指向。沈开木(1983)在 《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到了语义关系上的“指向”。我们知道,如果没有上 下文语境,“也”可有“多项指向”。文章总结了“也”字“多项指向”优先顺序的规律:“也”字指向前面的 比较项而产生的潜在义排在先,指向后面的比较项而产生的潜在义排在后;如果都指向前面的比较项,那么“也” 字指向全句修饰语、主语、状语(或小主语)而产生的几个潜在义,形成一个顺序,离“也”字越近越领先;如果 是指向后面的比较项,那么“也”字指向动词、宾语而产生的潜在义的先后将是“宾先于动”。但是,文章也还 没有完整地使用“语义指向”这一个术语。第一次完整使用这一术语的,是刘宁生(1984),他的文章标题就是 《句首介词结构“在……”的语义指向》,在文章中,他分析了由“在”组成的介词结构在句首时的语义指向, 指出“在……”在句法上分析为全句修饰语,但是它的语义指向并不一致,可以指向谓语(如“在您门口我们拣着 她丢的一块手绢。”),也可以指向主语(如“在掌声中,第一个走进来的是蓝东阳。”)。在这之后,在语法分 析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就多起来了,重要的如马希文(1985)、邵敬敏(1990a.b.)、陆俭明(1990)、张力 军(1990)、周小兵(1991a)、李小荣(1994)、沈阳(1994)等。
语义指向分析法PPT27页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语义指向分析法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4
广义的理解,包括语义所指。(仅了解)
• 所谓“语义所指”(Semantic Co-reference),是指代 词(第三人称代词与反身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 关系。例如: (4)老王决不同意他去。 (5)老王我已经问过他了。 (6)“反正这孩子跟自己无关。”老王这么想。 (7)老王决定自己干。 (8)老王认为,张三害了自己。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5
• 本课所说的“语义指向”是按狭义的理解来 谈的,即只是指句中的某个成分在语义上跟 哪个成分发生最直接的关系。下面再举个例 子: (10)a.我才做。 b.我才做第二道题。 c.我才做三道题。 d.我才做完。
18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 殊的要求?
• • • • • • •
2014-9-25
“总共” (1)总共招收了一百名学生。 (2)他呀,总共买了一个西瓜,这给谁吃 呀? (3)他大约总共买了十五六本书。 (4)*他总共买了很多/许多书。 (5)*他总共只买了一点儿苹果。 (6)*他总共买了青的三斤苹果。
(2’) 他面包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面包。 他面包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 他面包吃得不多,只一个。 *他面包吃得不多,只吃了个面包。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3
“语义指向”(Semantic Orientation)
• 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语 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 分之间有语义联系。例如: (1)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2)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3)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汉语句法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只吃了一个面包” 引发的问 题
(1)他没吃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 (2)他面包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面包。 (1’)他没吃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 他没吃什么,只吃了个面包。 他没吃什么,只吃了面包。 *他没吃什么,只吃了一个。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2
• 例如: (2) a.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 b.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 c.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 (3) a.两位大学的教授 • b.两所大学的教授 • c.两个大学的教授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9
谓 语
24
下周见!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25
free template from 19
四个特点:
• 第一,只能后指。 • 第二,只能指向数量成分,所以在“总 共”之后必须有数量成分跟它同现。 • 第三,只能指向有明确范围的数量成分。 • 第四,那数量成分不能再受限制性定语 的修饰。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15
“已经”
• (8)“小王走了吗?”“她已经去广州了。”
• (9)“现在我们到哪儿了?”“已经到南京 了。”
• (10)面包,我吃得够多的了,我已经吃了 五个面包了。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16
张力军(1990)
• (1)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个“忍”字。 • (2)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五个大字, 你怎么就抄了四个?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6
“语义指向分析”——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 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 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 问题?
• 一是补语。 • 二是修饰语。 • 三是谓语。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17
是指向施事,还是受事,还是工具, 还是处所,还是别的什么?
a.砍光了 d.砍快了 疼了 b.砍累了 ctemplate from
• (4)a.我很好。 • b.“你身体怎么样?” ——“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10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一、前指还是后指? 二、指向句内成分,还是指向句外成分? 三、指向名词性成分,还是谓词性成分,还 是数量成分? 四、是指向施事,还是受事,还是工具,还 是处所,还是别的什么?
具体什么样的成分一定前指,什么样的成分一定后指,
这也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 副词: (渡边丽玲1991) • 例如: (1)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有外国列强跟中国签定的 不平等条约一律废除了。 (2)他馒头吃得不多,只吃了两个馒头。 (3)a.今年我和他先后去广州参加过一个会。 b.今年我先后去过广州和福州。 c.今年我和他先后去过广州和福州。
一、可以进一步帮助分化歧义句式
• • • •
老张有一个女儿,很骄傲。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偷。 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方的间谍。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22
二、为解释某些语法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 (施春宏2003) 洗净了 洗累了 我把衣服洗净了。 *我把衣服洗累了。 脏衣服被我洗净了。 *脏衣服被我洗累了。 *我洗衣服洗净了。 我洗衣服洗累了。 *这盆衣服把我洗净了。 这盆衣服把我洗累了。 衣服洗净了。 ?衣服洗累了。 ?我洗净了。 我洗累了。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11
前指还是后指?
概念:那句法成分在语义上是指向它前面 的句法成分呢,还是指向它后面的句法 成分。 如: a.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b.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c.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12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14
指向名词性成分,还是谓词性成分, 还是数量成分?
(7) a.我才做。 b.我才做第二道题。 c.我才做三道题。 d.我才做完。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23
三、语义指向分析能为我们提出一些新的研 究课题,引起我们思考,从而有助于开阔语 法研究的思路,将语法研究引向深入。 • 副词的语义指向 • 状语的语义指向 • 补语的语义指向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20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 一、可以进一步帮助分化歧义句式。 • 二、为解释某些语法现象提供了一种新 的角度。 • 三、我们看重语义指向分析还在于它能 为我们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引起我 们思考,从而有助于开阔语法研究的思 路,将语法研究引向深入。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21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7
补 语
• 例如 (1)a.砍光了 累了 e.砍疼了 b.砍 c.砍钝了 d.砍快了 f.砍坏了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8
修 饰 语
2014-9-25 free template from 13
指向句内成分,还是指向句外成分?
概念:“指向句内成分”------所指向的成分 就在本句之内。“指向句外成分”------所 指向的成分不在本句之内,而在本句之外。 (4)别喝醉了! (5)罢工代表被客客气气地引进了客厅。 (6)当时,那孩子就稀里糊涂地判给了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