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8课《咬文嚼字》及答案
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咬⽂嚼字》是朱光潜写的⼀篇随笔短⽂。
他告诉⼈们⽆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嚼字的精神,刻苦⾃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三上册语⽂第⼋课《咬⽂嚼字》课⽂原⽂ 郭沫若先⽣的剧本⾥婵娟骂宋⽟说:“你是没有⾻⽓的⽂⼈!”上演时他⾃⼰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的”下⾯加“⽆耻的”三个字。
⼀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的⽂⼈!”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你有⾰命家的风度”⼀句话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如果记得《⽔浒》,就会明⽩⼀般民众骂⼈,都⽤“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你这*妇!你这你这⼤⾍⼝⾥倒涎!你这你这……”⼀⼝⽓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字本⾝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茗烟骂⾦荣说:“你是个好⼩⼦出来动⼀动你茗⼤爷!”这⾥“你是”含有假定语⽓,也带“你不是”⼀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
其次,郭先⽣援例把“你有⾰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半表⽰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命家的风度”⼀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第八课 咬文嚼字+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课时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109(C)A.援.例:引用。
锱铢..必较: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B.岑寂..:寂静。
一川.烟草:一片平川。
C.付梓.:印刷。
不求甚.解:很,极。
D.尺牍.:书信。
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字句。
【解析】“梓”是在木板上刻字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441(B)①美国众议院收到了一份备忘录,里面所揭示的震撼人心....的持枪抢劫案案情在华盛顿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有可能导致司法部的高级官员被撤职。
②69年的风雨征程,历史见证了人民海军凤凰涅槃....的成长过程,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③她37年如一日照顾多位孤寡老人,为老人端屎倒尿,喂饭擦药,无怨无悔,谱写了一曲楚楚动人....的孝老爱亲的赞歌,从而荣登“中国好人榜”。
④来自海内外的鸿儒学将....齐聚孔子故里,共襄儒学盛宴,交流儒学新观点,探讨儒学研究的时代意义,推进儒学研究的创新化、国际化发展。
⑤前日,省司法厅党组成员带领所属干部职工前往省第一监狱看望27名即将刑满释放人员,鼓励他们改头换面....,重入社会,引导他们重塑人生。
⑥市消费者协会强化“12315”消费投诉平台的建设,推动消费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使各部门负责人对投诉案件不能再置之不理....,而要依法打击。
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③⑥D. ④⑤⑥【解析】①震撼人心: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而感到激动振奋,多指令人高兴的好事。
应用“骇人听闻”。
②凤凰涅槃:指凤凰在火中重生并得到永生,用来比喻事物在漫长的时间里,经历了苦痛后变得美丽、辉煌、永生。
符合语境。
③楚楚动人:姿态娇柔、秀美,形容女子或柔媚的景物。
对象不当,不能用来形容歌曲。
应用“感人至深”。
④鸿儒硕学: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符合语境。
⑤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
课时作业6:第8课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咀嚼.(jiáo) 上乘.(chéng) 锱铢..必较(zhīzhū) 拘.礼(jū)B.没镞.(zú) 付梓.(xīn) 清沁.肺腑(xīn ) 斟.酌(zhēn)C.岑.寂(cén) 憎.恶(zèng) 深恶痛嫉.(jí) 胸襟.(jìn)D.蕴藉..(yùn jiè) 尺牍.(dú) 咬文嚼.字(jiáo) 流弊.(bì)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援例红彤彤凝炼事过景迁B.含糊兴冲冲揉合锱铢必较C.谨严热烘烘付梓深恶痛绝D.含义耍花招精髓发人深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政委充满信心地说:“这伙敌人固然凶残狡诈,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坚信我们的侦察兵一定能完成任务!”C.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
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 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 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巷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5.《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
8 咬文嚼字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月轮是直指的意义,轮外月晕、晕外霞光 是联想的意义。 B.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妙 处需要联想到“小龙团”茶泡在泉水里的情沁 肺腑的意味才能体会到。 C. 从前作诗文的人倚靠《文料触机》《幼学 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就能作出好诗来。 D. 只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 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你就会逐渐达到艺术的 完美。
【第一次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给 文中生字注音,阅读完成后指名朗读本课的生字
词。
岑( cén )寂 下乘( chéng ) 没镞( zú )
斟酌( zhēn )
深恶痛绝( wù )
尺牍( dú ) 锱铢(zī zhū ) 付梓( zǐ ) 蕴藉( yùn jiè)
【第二次自学指导】
本文的情节是怎么安排的?每一 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写了几个故 事? 8分钟后,指名回答这个问 题。
【第三次自学检测】
4、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 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以控制的,即可以使意蕴丰富,也 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 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5、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话滥调。文学创 作要克服惰性,遇到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 语言新。
在文学之路上,人们如何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 美?(4分)
(1)本着咬文嚼字的精神,随处留心玩索。 (2)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 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3)刻苦自 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 炼与吻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温习第08课咬文嚼字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第08课咬文嚼字·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1897年9月19日生。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备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更名《中学生》)。
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年秋回国,前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1933年回国以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
主如果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别离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更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观点,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另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尽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高作。
朱光潜的高作,除上面举述的之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
翻译了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克罗齐、黑格尔、莱辛、维柯等人的论著。
高中语文 第八课 咬文嚼字 课后强化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婵.娟(chán)倒涎.(xián)锱.铢必较(zī)B.援.例(yuán) 剥啄.(zhuó) 清沁.肺腑(qìn)C.蕴藉.(jiè) 尺牍.(dú) 不胜.枚举(shènɡ)D.付梓.(xīn) 斟.酌(zhēn) 岑.寂无声(cén)【答案】D(“梓”读zǐ。
)2.对作者关于贾岛诗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基本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推”字意境冷寂,表现了孤僧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字说明寺内有人,访者拘礼。
B.“推”字与上句的冷寂一致;“敲”字平添了搅扰。
C.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D.问题不在“推”和“敲”哪一个字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贾岛当时所要说的,而且是与全诗调和的。
【答案】D3.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
B.因为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人是先有思想,后有语言,思想要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作为语言表达工具的文字和思想感情必定有密切关系。
C.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D.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答案】B4.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B.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C.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只有咬文嚼字,才能达到艺术美。
【答案】A5.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全文虽然没有统一的中心,但结构并不松散,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田。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8课 咬文嚼字》导学案(附答案)

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情感有着密切关系”的主张。
金句银段1.谨慎即细心慎重,也就是对外界事物或自身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谨慎是钻石,不谨慎自己的细小行为,最终会损害大的德行。
办事前要调查论证,周密思考,才能成功。
谨慎是进步之根,是和谐之本,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谨慎是保家之本,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严谨慎重,是智慧之母。
人生的许多遗憾,都是由一个个的疏忽相加而成的。
“诸葛一生惟谨慎”,故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世人称之神机妙算。
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由于不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结果“小不谨,则大事去矣”,终而付诸东流、不可收拾,甚至落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可悲下场。
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时文快递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理念。
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这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5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
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
王津钟表要花上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
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课时作业16:第8课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嚼.舌(jiáo)下乘.(chèng)拘.礼(jū)锱铢..必较(zhīzhū)B.没镞.(zú)付梓.(zǐ) 斟.酌(zhēn)清沁.肺腑(xīn)C.岑.寂(cén)憎.恶(zēng)胸襟.(jìn)深恶.痛绝(wù)D.蕴藉..(yùn jiè)尺牍.(dú)流弊.(bì)咬文嚼.字(jiáo)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羡妒斟酌婉蜓曲折卓有成效B.援例尺牍光采夺目顽固凶残C.叫嚣蕴藉长途拔涉杀一敬百D.游离门栓矫揉造作残羹冷炙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B.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
”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
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C.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D.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9日正式公布。
正式文本对征求意见稿做了400多处的细致修改,真可谓咬文嚼字。
B.在比较中国和美国高中生之间的差异时,Phillloughllin先生认为,中国的学生学习都非常认真、刻苦,锱铢必较,这一点非常值得美国的高中生学习。
C.消除“云计算”的安全隐患,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但是,也无须因噎废食,就像今天的互联网,虽有黑客、病毒肆虐,但它依然在快速普及、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积累整合1.下列划线的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晕车(yùn)红晕(yùn)轮外圆晕(yùn)晕头转向(yūn)B.咀嚼(jué)嚼舌(jiáo)细嚼慢咽(jiáo)咬文嚼字(jiao)C.没镞(zú)斟酌(zhuó)蕴藉丰富(yùn)清沁肺腑(qīng)D.岑寂(cén)付梓(zǐ)锱铢必较(zīizhū)尺牍宣言(dú)2.下列解释有误的是()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援引:引用成例。
援,引用。
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
尺牍:书信。
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
付梓:把稿件印出来。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文章要简捷,努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
B.每讲一题,老师都要告诉我们一些简洁的解题方法。
C.我们要养成学习所必须的好习惯。
D.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摔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B.在“5.12”地震抢险救灾中,可敬的军人个个奋不顾身,冲锋在前。
大家虽然有点累,但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损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C.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D.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有些人根本比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传为千古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说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子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7.作者关于贾岛诗句中用“推”好还是“敲”好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不超过45字)8.作者在这段文字中阐发的基本观点是什么?9.依作者的看法,贾岛诗句中的“推”字与“敲”字在意境上有什么区别?(用自己的话扼要回答,不超过60字)(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要发展环境需宽松当下,“文化”成为最热的词之一。
人们现在都同意,“文化”很重要,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热门话题。
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正因此而生。
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包括这几天引发如潮批评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但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
“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
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
这种忧虑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
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庞杂。
我们所言的“传统文化”其实仅是纸上记载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带着有色眼镜改造过的“文化”。
从今年开始,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放假了,我们因此就能接续传统吗?凭空造起一座“文化城”,炎黄子孙就能拥有精神家园吗?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礼的官员,对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讲庄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财富名人榜,讲三国的易中天粉丝如潮,说明国学复兴了吗?我们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我们当下的文化,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可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迁并不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族群的文化会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
在当代世界中,我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
思考和追求时,我们需要正视三个问题:一、发展文化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或为了方便治理?二、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是什么?三、政府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限度在哪里?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
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复古不一定不好,但别打着复兴的旗号忽悠人。
如果不尊重文化进化的自然规律,所谓建设文化就可能变成戕害文化。
拿现在人们纷纷说要复兴的国学为例。
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国学最繁荣的时期有三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这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权威破碎,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因此迸发出灿烂的创造之光。
文化需要繁荣和发展,但如何给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更加解放思想,也许是更需要我们各方人士共同思考研究的问题。
(本文来源:2008-3-15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10.下列不属于“文化”成为人们热门话题理由的一项是( )A.发展文化可以使人幸福,增加财政收入,方便治理。
B.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因此形成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C.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D.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引发了人们对“文化”概念深层次辨析的讨论,人们迫切希望政府有一个明确的主导方向。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也是族群文化,但发展传统文化,除立足自身实际外,还必须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
B.文化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并且需要宽松的环境,如果权威加以干预,那么,建设文化就可能成为戕害文化。
C.“文化”很重要,也需要发展,但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即使是政府也还没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
D.解放人们思想,创造一个发展文化的宽松环境,比思考发展文化的方式更重要。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都是用繁体字记录的,所以,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也就把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了。
B.建一座“文化城”确实不能说明炎黄子孙拥有了精神家园,但如果我们不建文化城,不写繁体字,不开国学班等,文化是肯定不能得到继承发展的。
D.于丹、易中天的成功,不能说国学已复兴,但他们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提倡。
D.如果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更加解放,那么,文化是可以出现在繁荣和发展的。
语言表达13.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
给生命一个微笑。
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
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与洒脱。
写作14.以“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为观点,以自己写作实践或作家锤炼语言的实例为论据,写一个完整的议论性片段,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C(沁qin)2.D(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3.D(A B互换。
C应用“必需”。
)4.C(ABD三个成语都是贬义词,现在被当着褒义词用了。
5.C(A项“表示”后逗号应改为冒号,“任务”后逗号应改为冒号或破折号;B 项“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D项最后的“?”错误,应改为“。
”,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
)6.C(A、B、D三项都有语病。
A项“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所指不明确。
B项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
D项中有歧义,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表意不明确。
)7.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8.更动文字,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9.提示:推——自掩自推,冷寂孤零;敲——月夜访友,场合热闹。
10.A(A项是发展文化的目的,且没有定论。
注意题干信息“理由”。
本题考查分析综合中之“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C级。
)11.B(A、从“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
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中可知;B、从“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可知,因为政府提供一个主导的追求便是权威干预,政府显然是“权威”;C、“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中的“也可以”表明政府还没有“主导的追求方向”;D、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