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电子设计自动化与专用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汇总
学院工作量统计表

0 24 整班 1 44 0.7 0.7 16.8
52 机电学院 自控 杨丽丽 B2300059 电子技术实验Ⅰ
机制1104
1.5 24 44 0 专业基础课 是
0 24 整班 1 44 0.7 0.7 16.8
53 机电学院 自控 杨丽丽 B2300059 54 机电学院 自控 杨丽丽 B2700160 55 机电学院 自控 岳丹松 B2300050
农机化10级01-02
2 32 51 32 专业选修课 否 1.1 1.196 38.272 0
34 机电学院 自控 高鸿雁 B1200270 专业英语
电气化11级01-02
2 32 19 32 专业选修课 否 1.1 1.1 35.2 0
35 机电学院 自控 龚丽农 B2300001 36 机电学院 自控 龚丽农 B2300055 37 机电学院 自控 龚丽农 B2300057 38 机电学院 自控 龚丽农
画法几何Ⅲ
造价13(1-2) 2.5 40 81 40 专业基础课 否 1.1 1.376 55.04
10 机电学院 制图 江景涛 B1500048
画法几何Ⅲ
土木13(1-2-6) 2.5 40 101 40 专业基础课 否 1.1 1.496 59.84
11 机电学院 制图 江景涛 B1500048
26 机电学院 机设 高洪伟 B2800021
机械设计
农机化11
4 64 66 58 专业基础课 否 1.1 1.286 74.588
27 机电学院 机设 高洪伟 B280004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制11-34
2 2周
专业基础课 否 1.1
89 48
28 机电学院 机设 高洪伟 B280004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青岛农业大学 程控课程设计 NO1中继调试

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报告论文题目 NO1中继调试学生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0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李爱涛完成时间 2013年6月14日实习(设计)地点信息楼机房2013 年 6 月 14 日NO1中继调试一、实验目的1、通过数据配置,了解NO1中继电路的工作原理,实现一号中继通话的信令收发过程。
2、掌握No.1信令中继的数据配置方法,观察No.1信令对局间通信中的控制过程。
二、实验器材1、数字程控交换机独立模块(B独模块)、BAM。
2、电话机若干三、实验内容说明1、硬件准备在做中继自环实验时,首先要保证所使用的2M口硬件连接正确,即第一个2M口的收(R)和发(T)要和第二个2M口的发(T)和收(R)通过2M自环线连接起来.程控交换机2M接口在DDF架上的位置:2、数据准备(1)NO1号中继自环实验注意事项:NO1中继是单向的,因此做自环实验时候一个PCM系统内要分成出群或者入群进行对接。
比如:方法一:第一个2M口系统:前16路为出,后16路为入。
第二个2M口系统:前16路为入,后16路为出。
方法二:第一个2M口系统:全部为出(入)第二个2M口系统:全部为入(出)(2)实验中的连接方式:当局间中继使用No.1信令时,一般将中继电路设置为单向中继。
假设TS64—TS95为交换机的出中继,则TS96—127为交换机为交换机的入中继;相应的,TS64—TS95为交换机的入中继,则TS96—127为交换机为交换机的出中继。
本实验采用自环的方式实现一号信令呼叫:附表(本局计费情况)假设的数据如下:本局信令点AAAA01、本局信令点(按实验终端编号进行区分,每台终端设定的局数据不同):AAAA01~AAAA45。
本局号段为6660000~6660063;本实验采用自环方式实现一号信令呼叫,中继电路采用0~31、32~63。
四、数据配置(修改过的一号中继脚本)(一)第一次开局时数据配置步骤:1、关闭警告开关SET CWSON: SWT=OFF,CONFIRM=Y;2、格式化数据SET FMT: STS=OFF,CONFIRM=Y;(二)硬件数据配置:1、增加独立局模块:ADD SGLMDU: CKTP=HSELB, PE=FALSE, DE=FALSE, DW=TRUE, PW=TRUE,CONFIRM=Y;SET OFI: LOT=CMPX, NN=TRUE, SN1=NAT, SN2=NAT, SN3=NAT, SN4=NAT, NNC="AAAAAA", NNS=SP24, SCCP=NONE, TADT=0, STP=FALSE, LAC=K'0472, LNC=K'0086,CONFIRM=Y;2、增加主控框ADD CFB: MN=1, F=1, LN=1, PNM="青岛农业大学", PN=1, ROW=1, COL=1,CONFIRM=Y;3、增加中继框ADD DTFB: MN=1, F=4, LN=1, PNM="青岛农业大学", PN=1, ROW=1, COL=1, BT=BP3, N1=0, N2=1, N3=2,N4=3,N5=255, HW1=90, HW2=91, HW3=88, HW4=89, HW5=86,HW6=87,HW7=84,HW8=85,HW9=255,CONFIRM=Y;4、增加用户框ADD USF32: MN=1, F=5, LN=1, PNM="青岛农业大学", PN=1, ROW=1, COL=1, N1=18, N2=19, HW1=4, HW2=5, HW3=255, BRDTP=ASL32,CONFIRM=Y;删除单板:RMV BRD: MN=1, F=5, S=4,CONFIRM=Y;RMV BRD: MN=1, F=5, S=5,CONFIRM=Y;.............RMV BRD: MN=1, F=5, S=11,CONFIRM=Y;RMV BRD: MN=1, F=5, S=13,CONFIRM=Y;............RMV BRD: MN=1, F=5, S=23,CONFIRM=Y;RMV BRD: MN=1, F=2, S=4,CONFIRM=Y;RMV BRD: MN=1, F=2, S=5,CONFIRM=Y;RMV BRD: MN=1, F=2, S=7,CONFIRM=Y;RMV BRD: MN=1, F=2, S=8,CONFIRM=Y;RMV BRD: MN=1, F=2, S=17,CONFIRM=Y;...........RMV BRD: MN=1, F=2, S=23,CONFIRM=Y;RMV BRD: MN=1, F=1, S=2,CONFIRM=Y;RMV BRD: MN=1, F=1, S=3,CONFIRM=Y;RMV BRD: MN=1, F=1, S=4,CONFIRM=Y;RMV BRD: MN=1, F=1, S=5,CONFIRM=Y;RMV BRD: MN=1, F=1, S=6,CONFIRM=Y;RMV BRD: MN=1, F=1, S=8,CONFIRM=Y;RMV BRD: MN=1, F=1, S=10,CONFIRM=Y;RMV BRD: MN=1, F=1, S=14,CONFIRM=Y;RMV BRD: MN=1, F=1, S=17,CONFIRM=Y;RMV BRD: MN=1, F=1, S=18,CONFIRM=Y;...........RMV BRD: MN=1, F=1, S=23,CONFIRM=Y;增加单板:ADD BRD: MN=1, F=2, S=17, BT=LPN7,CONFIRM=Y;ADD BRD: MN=1, F=2, S=18, BT=MFC,CONFIRM=Y;(三)增加本局用户的命令步骤:ADD CALLSRC 增加呼叫源ADD CNACLD 增加呼叫字冠ADD DNESEG 增加字段ADD ST 增加一个普通用户1、增加呼叫源ADD CALLSRC: CSC=0, CSCNAME="青岛农业大学", PRDN=0, P=0, RSSC=1,CONFIRM=Y;2、增加业务自冠ADD CNACLD: P=0, PFX=K'666, CSTP=BASE, CSA=LCO, RSC=65535, MIDL=7,MADL=7,CONFIRM=Y;//号首集为0,业务字冠为666,号码为666000X,最小号长和最大号长均为7位3、增加号段ADD DNSEG: P=0, BEG=K'6660000, END=K'6660063,CONFIRM=Y;//本局号段为6660000~66600063增加计费情况ADD CHGANA: CHA=1, CHO=NOCENACC, PAY=CALLER, CHGT=ALL, MID=METER1,CONFIRM=Y;修改计费制式MOD CHGMODE: CHA=1, DAT=NORMAL, TS1="00&00", TA1=180, PA1=1, TB1=60, PB1=1, TS2="00&00",CONFIRM=Y;增加计费情况索引ADD CHGIDX: CHSC=1, RCHS=1, LOAD=ALLSVR, CHA=1,CONFIRM=Y;4、增加一批模拟用户ADB ST: SD=K'6660000, ED=K'6660063,P=0, DS=0, MN=1, RCHS=1, CSC=0,CONFIRM=Y;(四)PRA数据配置1、增加局向ADD OFC: O=1, DOT=CMPX, DOL=SAME, NI=NAT, DPC="111111", ON="上海", DOA=SPC; // 增加局向O=1:局向号=1。
青岛自动化课程设计

青岛自动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动化技术的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对自动化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2. 学生能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
本课程针对青岛地区的学生特点,结合自动化技术发展需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自动化技术基本概念:介绍自动化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自动化技术的优越性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自动化的起源与发展- 自动化技术的分类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的优越性与发展趋势2. 自动化控制系统:讲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功能;分析常见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内容:-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 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常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3. 自动化技术实践: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实践项目选题与任务分解-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 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介绍:本课程名为“电子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使学员掌握电子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程将围绕电子元件、电路分析、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的使用以及实际电路的设计与测试展开,以培养学员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预期成果是学员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并具备进一步学习电子工程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
课程背景是基于当前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
在智能制造、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电子技术都扮演着核心角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不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能够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学习者分析:目标受众为大学本科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通常对电子技术和电路设计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年龄在18-22岁之间,已经完成了基础的物理和数学课程,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先备知识方面,学员应已掌握基本的电路理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知识,对微电子学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编程,能够使用常见的电子设计软件。
三、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学员应掌握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电路分析方法、常见的电子电路设计流程,以及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使用。
2.技能目标:学员应能够使用EDA工具进行电路图设计、PCB布局,并能够进行电路仿真。
此外,学员还应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电路焊接、调试和故障排查。
3.情感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员应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形成创新设计的思维习惯,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信心和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1.模块/单元划分:本课程分为五个主要模块,分别是电子元件基础、电路分析原理、EDA工具使用、电路设计实践以及项目实战。
2.内容描述:每个模块下细分为多个子主题,如在电子元件基础模块中,将涵盖电阻、电容、电感以及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电路分析原理模块将深入讲解交流/直流电路分析、信号传输等内容。
电子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子元件的功能和应用,熟悉电子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以及电子设备的调试和维护。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电子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学会使用电子设计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电子设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设计基本概念:电子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电子元件的分类和功能,电子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
2.电子元件的应用: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电子元件的功能和应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检测。
3.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实际电子设备的维护和维修。
4.电子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电子设计案例,了解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电子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电子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电子电路的制作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电子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电子工程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实习报告

电子工程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实习报告摘要:本实习报告旨在总结和回顾我在电子工程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实习期间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
实习期间,我进行了一系列与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实践工作,包括设计与仿真、电路布局与版图设计等。
通过这次实习,我巩固了理论知识,并且学会了如何与团队合作完成复杂的电路设计任务。
本报告将逐步介绍我的实习经历、设计过程以及获得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一部分:实习经历1. 实习单位介绍我实习的单位是一家知名的电子公司,该公司在电子行业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
专业的工程师团队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指导。
2. 实习任务分配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集成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工作。
通过与同事的合作,我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目标,并与导师共同制定了实习计划。
3. 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复杂的集成电路设计项目。
项目涉及到电路原理设计、数电仿真以及后期版图设计。
我完成了电路原理设计和仿真的任务,并积极参与了版图设计的工作。
第二部分:设计过程1. 电路原理设计根据实习任务的要求,我开始进行电路原理设计。
我充分理解了电路的要求和限制条件,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了初步设计。
2. 电路仿真通过使用受欢迎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我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对我进行了指导,并帮助我调整了电路的设计方案。
3. 电路版图设计在电路仿真达到预期效果后,我开始进行电路的版图设计。
我遵循了公司的标准流程和规范,使用CAD工具完成了版图设计。
第三部分:获得的成果与心得体会1. 设计成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最终完成了集成电路的设计工作,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我的设计在仿真和测试中表现优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 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这次实习,我巩固了电子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电路设计中的问题,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仿真和设计工具。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习期间,我与导师和同事密切合作,共同解决了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法:
熟悉L-EDIT版图软件工具及工艺库相关内容,熟练该软件工具菜单功能及使用方法。以PMOS器件为例,在调用相应的工艺文件基础上,画元器件的物理实现版图(如选用几微米的工艺线、设计法则等),设计完成后运用该软件的设计规则对所画的版图进行DRC验证,并修改不正确的部分,直至设计无错误。
12.画Pselect掩模板,其中宽度W = 18µm 高度H = 15µm。
13.画Active有源区掩模板,其中宽度W = 14µm 高度H = 6µm。该有源区与左边、右边和下边的间距都为2µm。
14.画Nselect掩模板,其中宽度W = 9.5µm 高度H = 15µm。
15.画Active有源区掩模板,其中宽度W = 5.5µm 高度H = 6µm。
4.以morbn20.tdb工艺库为例,画NMOS版图。File→New→Copy TDB setup from。
5.点击Browse选择根目录Tanner→LEDIT83。
6.点击LEDIT83→Samples。
7.点击Samples→tech。
8.点击tech→mosis。
9.在mosis文件夹下,选择工艺库文件morbn20.tdb。
19.进行设计规则检查,Tools→DRC即可。
20.检查没有错误,表示所画版图正确。
21. 如果不能通过DRC,则点击此叉图来查找问题,并改正。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按照实验内容画好没有错误,如下: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搭建多种电子电路,验证和应用电路设计的原理和知识。
实验材料
- 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
- 工具:示波器、万用表、电源等
实验步骤
1. 根据实验指导书给出的电路图,搭建基本电子电路。
2. 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观察。
3.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电路的变化和性能。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的搭建和观察,我们验证了电子电路设计的原理和知识。
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我们观察到了电路的不同性能表现,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本实验对我们加深了对电子电路设计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将理
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中。
同时,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电路设计的方法
和策略。
注意事项
- 在搭建电路时,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给出的电路图进行操作。
-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
-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清晰地记录相关数据,方便后续
的数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电子设计自动化及专用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一、设计一个二人抢答器二、密码锁学生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实习(设计)地点信息楼121年 11 月 1 日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完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相关课程之后进行的。
通过对数字集成电路或模拟集成电路的模拟与仿真等,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设计具有较强功能的电路,提高实际动手,为将来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任务:一、设计一个二人抢答器。
要求:(1)两人抢答,先抢有效,用发光二极管显示是否抢到答题权。
(2)每人两位计分显示,打错不加分,答对可加10、20、30分。
(3)每题结束后,裁判按复位,重新抢答。
(4)累积加分,裁判可随时清除。
二、密码锁设计四位十进制密码锁,输入密码正确,绿灯亮,开锁;不正确,红灯亮,不能开锁。
密码可由用户自行设置。
二、分析与设计1、设计任务分析(1)二人抢答器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抢答器,实现:1、二人通过按键抢答,最先按下按键的人抢答成功,此后其他人抢答无效。
2、每次只有一人可获得抢答资格,一次抢答完后主持人通过复位按键复位,选手再从新抢答。
3、有从新开始游戏按键,游戏从新开始时每位选手初始分为零分,答对可选择加10分、20分,30分,最高九十分。
4、选手抢答成功时其对应的分数显示。
(2)密码锁1、第一个数字控制键用来进行密码的输入2、第二个按键控制数字位数的移动及调用密码判断程序。
当确认后如果显示数据与预置密码相同,则LED 亮;如不相等,则无反应。
按下复位键,计数等均复位2、设计方案论证详细设计(1)抢答器的主要利用D触发器的反馈,当检测到第一个上升沿时将按键(未按下时接低电平)接入的与门锁住,以保证与门只有一个上升沿输出,从而实现“最先按下按键的人抢答成功,此后其他人抢答无效”。
在与门输出上升沿的同时检测按键,以确定是哪位选手抢答,用寄存器存下抢答选手的信息,最后确定哪个led灯亮以及那位选手对应的分数闪烁。
将各模块代码写好并测试后,在主模块中调用并分配引脚,引脚分配好后,从新编译、下载就可实验了。
分别验证上述的各种功能,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2)根据密码输入信号控制I/0 口的输出,第一个按键控制数字的递加,第二个按键控制数字位数的移动及调用密码判断程序。
当确认后如果显示数据与预置密码相同,则LED 亮;如不相等,则无反应。
按下复位键,计数等均复位。
系统流程如下:3、详细设计(1)二人抢答器。
顶层模块部分在在quartusII下的仿真原理图如下所示:抢答部分的仿真图:加分模块部分(对应snatch模块)在quartusII下的仿真原理图如下所示:数码管显示模块部分(对应snatch模块)在quartusII下的仿真原理图如下所示:(2)密码锁密码锁模块部分(对应snatch模块)在quartusII下的仿真原理图如下所示:4、源代码分析(1)二人抢答器代码moduletop(reset,key,score,clr,led,opin );//顶层模块部分input reset;//开始抢答按钮input[1:0] key;//双人抢答按键input[2:0] score;//加分按钮input clr;//清零按钮output[1:0] led;//显示灯output[31:0] opin;//数码管引脚控制wire[1:0] m;wire[7:0] q;snatchsnatch(reset,key,led,m);//调用抢答模块store store(score,clr,m,q);//调用加分模块deled deled(q,opin);//调用显示模块endmodulemodulesnatch(reset,key,led,m);//抢答模块部分input reset;input[1:0] key;output[1:0] led;output[1:0] m;reg q;reg[1:0] s;wire out=key[0]|key[1];wire clk=(!q)&out;assign m=s;always@(posedge clk or posedge reset)//判断是否清零if(reset)beginq<=1'b0;endelse q<=1'b1;always@(posedge clk)//当开始抢答时,判断是否有人抢答,并将抢答的选手记录下来case(key)2'b01:s<=2'b01;2'b10:s<=2'b10;default:s<=2'b??;endcaseassign led=s;//对应选手的灯亮endmodulemodule store(score,clr,s,q);//加分模块input clr;input[2:0] score;input[1:0] s;output[7:0] q;reg[7:0] q;wireclk=score[0]|score[1]|score[2];/ /判断是否进行加分always@(posedge clr or posedge clk)//判断是清零还是加分beginif(clr) q<=8'h00;elsebegincase(s)//判断那位选手加分2'b01:begin if(q[3:0]<4'h9)beginif(score==3'b001)q[3:0]<=q[3: 0]+4'b0001;//选手一加10分elseif(score==3'b010)q[3:0]<=q[3:0]+ 4'b0010; //选手一加20分elseq[3:0]<=q[3:0]+4'b0011; //选手一加30分endend2'b10:begin if(q[7:4]<4'h9)beginif(score==2'b001)q[7:4]<=q[7: 4]+4'b0001; //选手二加10分elseif(score==2'b010)q[7:4]<=q[7:4]+ 4'b0010; //选手二加20分elseq[7:4]<=q[7:4]+4'b0011; //选手二加30分endendendcaseendendendmodulemodule deled(pin,opin);//数码管显示模块input[7:0] pin;output[31:0] opin;reg[31:0] opin;always@(pin[0] or pin[1] or pin[2] or pin[3] or pin[4] or pin[5] or pin[6] or pin[7])//判断是否有加分显示部分begincase(pin[3:0])//判断一号选手的分数4'b0000:opin[15:0]<=16'h3f3f;//显示零分4'b0001:opin[15:0]<=16'h063f; //显示十分4'b0010:opin[15:0]<=16'h5b3f; //显示二十分4'b0011:opin[15:0]<=16'h4f3f; //显示三十分4'b0100:opin[15:0]<=16'h663f; //显示四十分4'b0101:opin[15:0]<=16'h6d3f; //显示五十分4'b0110:opin[15:0]<=16'h7d3f; //显示六十分4'b0111:opin[15:0]<=16'h073f; //显示七十分4'b1000:opin[15:0]<=16'h7f3f;//显示八十分4'b1001:opin[15:0]<=16'h6f3f; //显示九十分endcasecase(pin[7:4])//判断二号选手的分数4'b0000:opin[31:16]<=16'h3f3f ;4'b0001:opin[31:16]<=16'h063f ;4'b0010:opin[31:16]<=16'h5b3f ;4'b0011:opin[31:16]<=16'h4f3f ;4'b0100:opin[31:16]<=16'h663f ;4'b0101:opin[31:16]<=16'h6d3f ;4'b0110:opin[31:16]<=16'h7d3f ;4'b0111:opin[31:16]<=16'h073f ;4'b1000:opin[31:16]<=16'h7f3f ;4'b1001:opin[31:16]<=16'h6f3f;endcaseendendmodule(2)密码锁moduleKeyPress(sysclk,reset,keyin,data_out,LED,YN);input sysclk; //系统时钟reg clk; //分频1reg clk2; //分频2input reset; //复位input [2:0] keyin; //三位输入output [7:0] data_out; //八位数码管输入reg [7:0] data_out;output YN; //判断密码正确与否的Led灯reg YN; reg [2:0] keyAA [2:0] ; //输入缓冲,防抖 reg[25:0]count; //分频1计数? reg[25:0]count2; //分频2计数 reg[3:0]count3;//分频2计数2 reg[7:0]countA;//数码管显示延迟计数 reg[3:0]key;//输入计数器 reg[3:0]num; //数字计算reg [3:0] numSAT[3:0];//数字输出 reg[3:0]movX;//Led 灯选择计数和判断密码 reg[3:0]LEDtem; //led 灯选择缓冲 output[3:0]LED;//led 灯选择reg [3:0] LED;reg enterX;//未定义(本来用作可以自定密码的)//分频1always@(posedge sysclk ornegedge reset)if (!reset)begincount <= 26'B0; endelse if (count==120000)begincount<= 26'B0;clk <= ~clk;endelse begincount<=count+26'B1;end//分频2always@(posedge sysclk ornegedge reset)if (!reset)begincount2 <= 26'B0;count3 <= 4'B0000;endelse if (count2==1200000)begincount2 <= 26'B0;count3 <= count3+ 4'B0001;if(count3==4'B0011)beginclk2<= ~clk2;count3 <= 4'B0000;endendelsebegincount2<=count2+26'B1;end//输入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eset)if (!reset)beginkeyAA[0] <=3'B111;keyAA[1] <=3'B111;keyAA[2] <=3'B111;endelsebeginkeyAA[0] <= keyin;keyAA[1] <= keyAA[0];end//判断按键并且比较,赋值,主程序always@(posedge clk2 or negedge reset)beginif (!reset)beginmovX<= 4'B0000;enterX<= 1'B0;numSAT[0] = 4'B0;numSAT[0] = 4'B0; numSAT[0] = 4'B0; numSAT[0] = 4'B0;YN <= 1'B1;endelse if (keyin==keyAA[1]) beginif(keyin==3'B110)key=4'B0001;else if (keyin==3'B101) key=4'B0010;else if (keyin==3'B011) key=4'B0011;//按键1,数值递增,赋值if (key==4'B0001)begin#20;num <= num+4'B1;if(movX==4'B0000)numSAT[0] = num;else if (movX==4'B0001) numSAT[1] = num;else if (movX==4'B0010) numSAT[2] = num;else if (movX==4'B0011) numSAT[3] = num;if (num==4'B1010)num <= 4'B0;key =4'B0011;end//按键2,移位if (key==4'B0010)begin#30movX <=movX+4'B0001;if(movX==4'B0100)beginif(numSAT[0]==1)if(numSAT[1]==2)if(numSAT[2]==3) if(numSAT[3]==4) YN <=1'B0;elseYN <=1'B1;elseYN <=1'B1;elseYN <=1'B1;elseYN <=1'B1;endif (movX==4'B0101) movX <= 4'B0;key=4'B0011;end//按键3,未定义if(key==4'B0011)beginenterX <=1'B0;endendend//根据数字,输出到数码管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eset)beginif (!reset)begindata_out = 8'B0011_1111;endelsebegincountA<= countA+8'B1;if(countA==8'B0000_0010)beginLED =4'B1110;//高电平有效case(numSAT[0])4'B0000:data_out=8'B0011_1111;//04'B0001:data_out=8'B0000_0110;//14'B0010:data_out=8'B0101_1011;//24'B0011:data_out=8'B0100_1111;//34'B0100:data_out=8'B0110_0110;//44'B0101:data_out=8'B0110_1101;//54'B0110:data_out=8'B0111_1101;//64'B0111:data_out=8'B0000_0111;//74'B1000:data_out=8'B0111_1111;//84'B1001:data_out=8'B0110_1111;//9default:data_out=8'B0011_1111;//0endcaseendelse if (countA==8'B0000_0100)beginLED =4'B1101;case(numSAT[1])4'B0000:data_out=8'B0011_1111;//04'B0001:data_out=8'B0000_0110;//14'B0010:data_out=8'B0101_1011;//24'B0011:data_out=8'B0100_1111;//34'B0100:data_out=8'B0110_0110;//44'B0101:data_out=8'B0110_1101;//54'B0110:data_out=8'B0111_1101;//64'B0111:data_out=8'B0000_0111;//74'B1000:data_out=8'B0111_1111;//84'B1001:data_out=8'B0110_1111;//9default:data_out=8'B0011_1111;//0endcaseendelse if (countA==8'B0000_0110)beginLED =4'B1011;case(numSAT[2])4'B0000:data_out=8'B0011_1111;//0 4'B0001:data_out=8'B0000_0110;//1 4'B0010:data_out=8'B0101_1011;//2 4'B0011:data_out=8'B0100_1111;//3 4'B0100:data_out=8'B0110_0110;//4 4'B0101:data_out=8'B0110_1101;//5 4'B0110:data_out=8'B0111_1101;//6 4'B0111:data_out=8'B0000_0111;//7 4'B1000:data_out=8'B0111_1111;//8 4'B1001:data_out=8'B0110_1111;//9 default: data_out=8'B0011_1111;//0endcaseendelse if (countA==8'B0000_1000)beginLED =4'B0111;case(numSAT[3])4'B0000:data_out=8'B0011_1111;//04'B0001:data_out=8'B0000_0110;//14'B0010:data_out=8'B0101_1011;//24'B0011:data_out=8'B0100_1111;//34'B0100:data_out=8'B0110_0110;//44'B0101:data_out=8'B0110_1101;//54'B0110:data_out=8'B0111_1101;//64'B0111:data_out=8'B0000_0111;//74'B1000:data_out=8'B0111_1111;//8 4'B1001:data_out=8'B0110_1111;//9 default:data_out=8'B0011_1111;//0 endcase countA <=8'B0; endendendendmodule三、系统实施仿真图如下:当裁判按下允许抢答按钮,之后选手一按下抢答按钮,之后选手一的灯亮,之后将内存器的q置1,选手二再按下按钮时已经失效,根据答题部分裁判加10分,如果裁判按下清零键之后选手分手显示零分,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