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

黄晓星从2004年成都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和学校开始到现在,将走过四个年头。
在这四年中,华德福教育从一个几乎没人听说过的名字到现在,很多关心教育的人如果说没听说过华德福教育,也许会被人认为落后了。
如果你有小朋友的话,别人会用“你华德福了吗?”来问候你。
而且,很多人不但过了华德福的“敏感期”,到了“过敏期”。
我说是到了“过敏期”是他们对华德福教育的误解太多了,一提到华德福就有人打喷嚏,同时,也有人接受了华德福之后,几乎颠倒了他们生活。
1,“我小时候在农村原来的样子就非常华德福了!”这样的观点是由于华德福教育提倡自然和天然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更丰富和贴近人性。
但是,小时候在农村原来的样子只是外在的环境而已,外在的东西不能说明其本质。
西方比较早的华德福学校几乎都是在城市里,如伦敦、纽约、爱丁堡和东京等地的华德福学校,他们没有自然和天然的环境也可以办成华德福学校。
2,“把教室布置成华德福教室,课程按华德福的走,这样就可以搞一个华德福班。
”这种做法在全球的华德福教育发展中还没见过应是具有中国特色。
华德福教育不是在形式上是就行了,用世界华德福幼儿园联盟主席Susan Howard的话说:华德福教育的本质因素实际上是教育者本身,她塑造和影响着儿童的环境,她不仅是通过各种布置、活动以及一天的节奏来,最重要的是教师个人的特质以及她与外界的关系,包括她与儿童、幼儿园里的其他成人、家长和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生命活动之间的联系。
这些特质,包括外在和内在的态度和表现,渗透在儿童早期教育的设置之中并深刻地影响着儿童,而她们是通过模仿过程来吸收这一切的。
这些童年经历的后果会在儿童成长的后期通过其身体素质、行为倾向以及对待生活中的机遇和挑战的态度上表现出来。
如把教室布置成华德福教室,课程按华德福的走,就能达到这种效果,那么,华德福教育也就太容易了。
3,“华德福教育不提倡看电视,远离现代文明,回到原始状态。
”华德福学校开始的时候是1919 年,那时没有电视。
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华德福教育(waldorfeducation)是一种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
1919年鲁道夫斯坦纳在德国创办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联合国开始向各国推荐华德福教育,它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支持和认可截止到2000年,全世界共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77完整的华德福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1706所独立幼儿园,549所成人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机构。
在中国大陆,德国人鲁安克最先在广西农村推行华德福教育,曾赴英美学习华德福教育课程的吴蓓、黄晓星、张俐和李泽武等人,也在北京成都等地开始了华德福教育实践。
奥地利科学家和教育家施泰纳(1861-1925)鲁道夫是华尔道夫教育的创始人。
他倡导新的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
他认为,工业化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仅仅在物质层面上解决。
我们应该从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开始。
文明的社会秩序源于人、社会和宇宙的和谐发展。
因此,教育要以人为本,引导人们发现真实的自我,唤醒人们的内在智慧,唤醒人们对生命和自我的观察和判断,赋予人生意义和方向。
华德福教育认为,现行的教育模式无法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它过于强调考试、分数在教育中的作用,而无法让孩子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
在培养创造性方面,华德福教育与现行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创造能力,而不按某种功利标准把“创新能力”贴上等级化的标签,而且它对创造性的培养是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学艺术的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这种培养贯穿在华德福学校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
鲁道夫·施泰纳的生活和工作(1861-1925)1861年2月27日,鲁道夫斯坦纳出生于一个简朴的家庭,在东方和西方的交汇处。
他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斯坦纳的幼儿期是在叫pottschach的一个小村庄度过的,它深深的沉迷于乡村的自然环境中体验着自然环境的安静和美丽。
另一方面,它通过再在父亲的火车站工作钻研技术,沉迷于对工业和科学的探索。
华德福的幼儿教育内容

华德福的幼儿教育内容华德福教育是一种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该方法始于20世纪初德国的一位哲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
这种教育方法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强调感性体验和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社交性和创造性。
一、综合课程华德福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综合课程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综合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和手工制作等多个领域。
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并培养出对各种学科的兴趣。
二、感性体验华德福教育注重孩子的感性体验,强调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
教师会引导孩子们亲自动手,亲自感受世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学习。
比如,在数学课上,孩子们会用自己动手制作的物品进行计算,以此获得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三、自由创造华德福教育鼓励孩子们的自由创造力。
在教室中,教师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工具,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手工制作、绘画、剪纸等活动,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
四、社交性华德福教育非常注重社交性的培养。
在华德福教育中,孩子们在一个稳定的班级环境中学习,与同伴一起度过大部分的时间。
他们会在小组活动中合作、交流,培养出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师也会定期组织社交活动,如集体游戏、戏剧表演等,以促进孩子们的社交发展。
五、美的教育华德福教育非常注重美的教育。
教师会安排各种艺术活动,并在教室中创造出美的环境,如美丽的图画、温暖的色彩等。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感受美的氛围,孩子们可以培养出对美的敏感性,并提升审美能力。
华德福的幼儿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综合课程、感性体验、自由创造、社交性和美的教育。
这种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社交能力和艺术素养,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注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华德福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台。
华德福幼儿教育的探析

华德福幼儿教育的探析作者:李萍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年第11期华德福教育是起源于德国、在世界各地已有80多年实践历史的一种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
我国目前对这一教育理念和实践还没有系统地加以研究。
因此,本论文试图对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理念、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希望它能为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改革带来一定启示。
华德福教育;艺术;平衡发展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我国深刻地对现阶段教育现状进行反思以及意在改革的决心,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流派、教育理念、教育新模式被介绍引用到国内教育中。
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或称斯坦纳教育(Steiner Education)就是这些思想理论中的一支。
本文立足于实地考察,结合相关文献、访谈以及见闻,对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1.华德福教育概述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是起源于德国、在世界各地已有80多年实践历史的一种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
是由出生于奥地利的思想家、人类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根据自创的人智学理论观点所创立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任德雷克·迈尔(Federico Mayor)认为建立在对人的本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华德福教育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人的智力、艺术和道德应该是平衡地发展;教育工作被当作一门艺术进行;教师就像艺术家那样帮助孩子发现和热爱他们周围世界;教师的角色:唤醒每一个儿童潜在的能力。
”[1]目前,华德福教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和发展最快的非宗教性的教育运动,华德福学校遍布于各大洲有各种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
德国华德福学校联合会的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1月全世界共有998所经过联盟认证的华德福学校[2]。
位于四川成都的华德福学校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大陆第一所得到联盟认证的华德福学校。
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是一种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
1919年鲁道夫·斯坦纳在德国创办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联合国开始向各国推荐华德福教育,它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支持和认可截止到2000年,全世界共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77完整的华德福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1706所独立幼儿园,549所成人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机构。
在中国大陆,德国人鲁安克最先在广西农村推行华德福教育,曾赴英美学习华德福教育课程的吴蓓、黄晓星、张俐和李泽武等人,也在北京成都等地开始了华德福教育实践。
奥地利科学家、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1861—1925)是华德福教育的创立者,他提倡一种全新的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
他认为,工业化社会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单纯在物质层面上加以解决,应该从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教育入手。
文明的社会秩序来自于人与社会、宇宙的和谐发展,所以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位,引导人寻找真正的自我,唤醒人与生俱来的智慧,唤醒一个人对生活、对自我的观察和判断,给自己生命以意义和方向。
华德福教育认为,现行的教育模式无法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它过于强调考试、分数在教育中的作用,而无法让孩子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
在培养创造性方面,华德福教育与现行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创造能力,而不按某种功利标准把“创新能力”贴上等级化的标签,而且它对创造性的培养是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学艺术的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这种培养贯穿在华德福学校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
鲁道夫·斯坦纳的生平和工作(1861-1925)1861年2月27日,鲁道夫·斯坦纳出生于一个简朴的家庭,在东方和西方的交汇处。
他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斯坦纳的幼儿期是在叫Pottschach的一个小村庄度过的,它深深的沉迷于乡村的自然环境中体验着自然环境的安静和美丽。
另一方面,它通过再在父亲的火车站工作钻研技术,沉迷于对工业和科学的探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华德福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华德福教育2011-02-25 10:48华德福教育诞生背景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的兴起,通常是伴随社会的巨变而来。
华德福教育体系的产生即是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国内的经济也跟着一败涂地,饥荒遍地,示威、罢工四起,暴动频频。
德国,甚至整个世界的前途会如何?众说纷纭,但大家都迫切的想找到解决社会、经济及政治上的各种难题的答案。
当时,随着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物质主义弥漫了整个欧洲社会,开始有人怀疑,一昧地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对的吗?传统的思考及教育方式是否就能解决,当时文化所产生的困扰与社会的遽变......。
面对纷扰的社会局势,德国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人智学」(Antroposophy)创立人史代纳(Rudolf Steiner, 1860-1925)认为关键在教育。
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解决当时的文化困境及因应社会遽变,必须有一套能照顾孩童身、心、灵整体发展的教育方式,来扩展每个人的内在潜能及生命视野,为一个更美好的人类未来奠基。
「我们不应问一个人生存于现今的社会应具备那些知识与能力,而是应该问这个人的内在潜能是什么?以及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此,我们才能为现有的社会不断地注入由成长中的这一代内在出发的新力量,也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由其组成份子所共同创造的活社会,而不是一个以既有的社会组织型态,来要求并塑造成长中一代的保守社会。
」教学目标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迎合和发展,因为人的自我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针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最终才能达到具有超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判断力,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达成自我,最终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
教学理念华德福的教育本质,人的三元和谐发展,关注物质身体的同时也关注心soul 、灵 sprit的发展。
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简介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是起源于德国、在世界各地已有90多年实践历史的一种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
奥地利科学家、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1861—1925)是华德福教育的创立者,他提倡一种全新的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
他认为,工业化社会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单纯在物质层面上加以解决,应该从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教育入手。
文明的社会秩序来自于人与社会、宇宙的和谐发展,所以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位,引导人寻找真正的自我,唤醒人与生俱来的智慧,唤醒一个人对生活、对自我的观察和判断,给自己生命以意义和方向。
华德福教育作为非宗教性的独立教育运动,已经发展了九十多年,在欧洲的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在北美、南美和南太平洋区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在近十几年里,华德福教育也在亚太地区的日本、泰国、尼泊尔、印度和越南以及台湾地区等生根发芽。
根据2000年德国华德福教育友好协会的统计,目前全球有876所华德福学校,2000多所华德福幼儿园,300矫正教育和社会治疗机构。
作为非主流的华德福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充分地肯定和推荐,其中一些华德福学校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国际教育网络联合学校计划的成员。
华德福教育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
用健康、平衡的方式,追求孩子在意志(身)、情感(心)及思考(意识)三个层面能力的全方位成长。
把单一的智性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手工、肢体律动及音乐与平衡厚实的语文、数学、自然和社会课程相互间密切结合,来滋养整个孩子——头脑、心性与四肢的均衡发展。
在孩子善、美、真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中,华德福教育旨在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潜能、孕育自由的精神,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社会道德责任感和实践力的人,从而帮助他们在将来以正向的生命态度,进入世界,贡献自己的才能。
华德福基本教育原则:0 - 7岁孩子以意志为主导,通过模仿来学习成长,以滋养生命力来建构身体为主要工作。
【育儿知识】专家谈华德福教育的理念

【育儿知识】专家谈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华德福教育起源于1919年,在战后的德国那个时候整个世界人们的精神领域呈现崩溃,人们在积极探讨战后世界的重建,人类的去向在欧洲也有很激烈的百家争鸣,有鲁道夫史代纳经过自己几十年的实践和研究发展出来人类智慧学的哲学体系,在它下面有艺术、建筑、农耕、教育、医学、残障人帮助等分支,其中教育的领域称之为华德福教育,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名字来源于一名叫华德福的烟厂,烟厂老板非常认同史代纳博士的教育理念,于是邀请史代纳博士来香烟厂的几百名子弟开办这样一所学校。
华尔道夫教育的理念是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帮助孩子踏上自由之旅。
这种自由指的是个性的解放和为人类服务的精神。
华德福的课程特色是艺术化的教学,这并非指让孩子都成为艺术家,而是在每一门学科中都带入滋养孩子身心的艺术元素,比如韵律活动、歌唱、舞蹈、绘画等让孩子身心及感受都参与其中的教学方式。
华德福教育是同时关注头、心、手的教育即孩子的智性发展、感觉的发展和做事的意志力的养成,同时兼顾到。
在在华德福教育中不会用单一的学科分数来评判孩子,而是会以孩子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指导前提。
华尔道夫教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宗教教育运动。
五个主要州有近2000所华尔道夫学校,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
华尔道夫的课程特点是每天早上有两小时的主课。
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分段形式,如数学课、童话课、历史课、地理课等,每节持续3-4周,适合儿童的记忆方式,即记忆、遗忘、拾起和遗忘,让孩子们对同一主题有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和参与。
在每天早上的主课内容中有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的晨圈活动时间,老师会带领孩子做配合身体运动的歌曲、诗歌、数学乘法表、故事的情景的表演以及竖笛吹奏等活动,充分调动孩子各方面学习机能,如听觉、视觉、动觉、触觉,让孩子的感受和肢体充分舒展。
专家简介:邵睿,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文学士,传媒与传播专业。
参与中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成都华德福学校的创建和发展,并从事外联、翻译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华德福教育2011-02-25 10:48华德福教育诞生背景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的兴起,通常是伴随社会的巨变而来。
华德福教育体系的产生即是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国内的经济也跟着一败涂地,饥荒遍地,示威、罢工四起,暴动频频。
德国,甚至整个世界的前途会如何?众说纷纭,但大家都迫切的想找到解决社会、经济及政治上的各种难题的答案。
当时,随着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物质主义弥漫了整个欧洲社会,开始有人怀疑,一昧地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对的吗?传统的思考及教育方式是否就能解决,当时文化所产生的困扰与社会的遽变......。
面对纷扰的社会局势,德国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人智学」(Antroposophy)创立人史代纳(Rudolf Steiner, 1860-1925)认为关键在教育。
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解决当时的文化困境及因应社会遽变,必须有一套能照顾孩童身、心、灵整体发展的教育方式,来扩展每个人的内在潜能及生命视野,为一个更美好的人类未来奠基。
「我们不应问一个人生存于现今的社会应具备那些知识与能力,而是应该问这个人的内在潜能是什么?以及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此,我们才能为现有的社会不断地注入由成长中的这一代内在出发的新力量,也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由其组成份子所共同创造的活社会,而不是一个以既有的社会组织型态,来要求并塑造成长中一代的保守社会。
」教学目标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迎合和发展,因为人的自我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针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最终才能达到具有超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判断力,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达成自我,最终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
教学理念华德福的教育本质,人的三元和谐发展,关注物质身体的同时也关注心soul 、灵 sprit的发展。
物质身体与外面的物质世界相连,即环绕着的物质环境,是外显的。
心和灵,可承载看得到的物质身体,也可承载看不到的内在世界,内在感受、思考,不表达出来他人是看不到的,心和灵与精神世界联系密切。
华德福教育让他们三者更和谐发展。
任何在物质世界的呈现都有精神世界的对应,只是有时我们看不到。
自然界中有四种精灵:土精灵 gnome ,火精灵 salamander 水精灵,气精灵,共4种精灵守护着孩子,帮助着孩子。
土精灵和物质身体相连,和体内固体工作。
水精灵和体内的液体工作。
气精灵和我们的呼吸相连,火精灵带给我们温暖。
环境杂乱,孩子行为也会很混乱,每个东西都有自己的地方。
孩子喜欢每个东西都有特定的位置,孩子会有中心,愉悦。
孩子室外玩,是一种释放。
室外游戏时,接受这些精灵赋予的能量,愉悦、专注在自然界玩时也滋养精灵,它们也会更好的帮助我们。
鸟叫、唱歌、彩虹都吸引气精灵。
自然界的材料和吸引过来的精灵带来的讯息都会滋养着孩子。
精灵是天使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帮助自然界大地万物,它们带着天使的任务而来,和人类经历很久的进化旅程。
不能用肉眼看到,没自我、道德感,没物质身体,它们做好坏事取决于我们。
我们用我们的想法、感受、投入意志,去滋养它们。
它们也需要人类帮助它们完成使命。
精灵取决于我们的思想、想法的引导,帮助它们进化。
比如我们思想正向、想法积极等等,会喂饱他们,滋养它们,它们会满足,对美的感受、和谐的感受这些正向的东西它们又会带给天使帮其进化,天使接到信息,它们会把更加美好的东西带给人类。
相反,它们会饥饿、空白,给另外一些东西可乘空间,精灵会变得邪恶。
教育方法用四元法分析人为:物质身体、生命体(与植物有关,气场)、情感体(位于头部和胸腔,与动物有关)、我(ego),华德福老师任务之一是帮助孩子的“我”入驻到身体里。
“我”过早入驻会自我中心太强,过晚入驻会茫然。
成人需要帮助孩子自我意识入驻到身体里。
睡觉滋养着幼儿的物质身体(0~7岁)。
0~7岁主要用来发展物质身体。
这个阶段孩子学会翻身、爬、站立、走,以及发展出思考和感受。
意识慢慢入驻,2岁多一次,妈妈和自己是分开的,独立的个体。
0~7岁这个阶段孩子的情感体完全敞开,由大人决定,通过大人来吸收,吸收大人的内在,大人的愤怒孩子会表现出来。
大人情绪会影响孩子生命体去构建物质身体。
大人经常焦虑,孩子脸色会看起来苍白。
因孩子会把父母的一切负面情绪归为因自己所致。
这个阶段大人要用情感和身体和孩子工作。
7岁时情感体开始入驻,生命体和身体比较好的结合在一起,包裹着物质身体,如心理学上的气场。
7~14岁开始发展感受身体、情感体,让情感世界丰富充实。
妈妈用情感滋养,休息时间、学习做事目标,帮孩子建立节奏。
这个阶段大人用情感和意识和孩子工作,大人思想指导。
14~21岁,逆反心理,孩子开始有思想,开始独立思考问题,思考生命、生活,怎样全面有力,有意识化思考开始呈现。
崇拜偶像,明星,大英雄,大人需要观察原因,找到共同话题和其交流,通过意识状态和孩子工作。
21~28,“我”呈现,逐渐消化以前的体验,开始锻炼、联系时期。
出去一遇到问题就会回到妈妈身边。
28~35,开始完全独立、成熟,工作、家庭、生活基本都趋于稳定,物质身体开始下降,有挣扎和困扰,挑战生活,因为害怕中年危机开始奋斗。
孩子的发育成长过程会受前一过程的影响,如0~7岁缺乏爱、触摸,7~14岁会思考缺乏,行为障碍。
如0~7岁缺乏运动、只看电视,会影响孩子的物质身体、心灵层面、精神层面等。
如0~7岁孩子时常受到恐惧和刺激-----56岁左右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如0~7岁孩子情感没有得到保护,没呵护好-----容易出现抑郁质、总不满足、渴求爱、犹豫。
如0~7岁孩子不尊重孩子是“个体”,时常讽刺、挖苦-----孩子很难独立、没有自信。
如0~7岁孩子过早进行读写、思考-----孩子会过早僵化、没办法进入精神世界。
华德福教育是由内向外的。
孩子根据内在力量,通过神经系统感觉,之后通过模仿(通过0~2.5/3岁的意志力),吸收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同时也增强了内在力量,内在消化后,然后内化呼出,在自由玩耍或游戏时构建自己的情节,呼出自己内化的东西。
3~5岁的孩子通过创造力、想象力工作,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发展理解力(6~7岁,甚至9岁)。
0~3岁通过意志力作用模仿,3~5岁通过想象力模仿,5~9岁通过图景式想象力工作。
0~3岁主要生活在意志力里,会跑来跑去,从来不做什么事,停下来静很小一会儿,3岁后给孩子节奏,活动很多,停下来几分钟讲故事/唱歌,孩子越大停下来是将越长,说明思考意志力在内,能控制自己,自我进驻越多越能感觉到自己,自然即便是安静下来坐,也会手脚动动,6岁可以听故事一动不动,会进入梦幻氛围,5、6岁孩子的玩耍也会体现思考情感的丰富,会难受高兴,满足会笑,不满足会哭等。
孩子是有内在力量的,故各个阶段的教育是帮助孩子实现自我发现、自我教育、以达到通过孩子内在力量形成人。
幼儿园有呼有吸的生活,让孩子学到:①内在意志力引导他们身体做事,感统协调;②情感能力丰富:满足、喜悦;③感知能力;④思考力;⑤社交能力与专注力;⑥想象力;⑦动机;⑧道德与道德伦理;⑨学会等待,但玩具尽量每个人都有,有种归属感。
教学过程史代纳认为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过程,可分别对应身体、情感、精神三个不同的成熟期,详述如下。
身体的成熟:0~7岁的儿童具有人类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发展身体与意志力的时期。
孩子经由对大人言行举止的优美模仿,并父母所提供的温暖、安全、自然美好的环境和规律生活中,让孩子的身体得以健康的长,建立起探索世界的基础能力。
情感的成熟:7~14岁强调心灵(Soul)、情感(Feeling)与创造性的想像空间。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一个足以产生长久信赖和敬仰的权威,藉由艺术化的教学,引发孩子学习的内需求,使孩子具备自信、兴趣、和对生命安全感的满足。
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孩子能在相互帮助的动手学习过程中,培养同情、容忍、合作与对社会的情感和爱。
精神的成熟:14~21岁(青少年期)的重点在于精神(Spirit)与思想(Thinking)的启发。
人的青少年时期是生命力活跃、情感充沛的反叛年代,是个人判断力和独立思考意识发展的时刻。
老师透过朋友般的良好师生互动方式,引发青少年对世界与人类生活更进一步的兴趣和探索。
此时,专业而成熟的老师,能带引孩子迈向人类知识与精神的成熟发展。
教学内容史代纳对人类的智慧和人的意识发展做了深入研究,从而得出关于人的身、心、灵和精神发展的独特认识,他对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
史代纳发现了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七年为一个周期。
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迎合和发展,因为人的自我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针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最终才能达到具有超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判断力,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达成自我,最终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
第一个成长阶段是指从出生到大约七岁换乳牙之前。
这个阶段儿童的生命组织构成力(Life formative force),主要用于建设、健全和平衡生理身体的发展,建造灵魂在地球上的载体(Physical vessel),在这个年龄阶段身体成长极其迅速。
在幼儿的意识中,他自己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周围的一切都影响着他的生命组织构成力。
这一切对幼儿来说都是好的和善良的,幼儿本能地以模仿来学习。
如果过早地开发幼儿的智力就会透支生命力,而影响幼儿的整体平衡发展。
这时段,人的发展仍处于植物性的发展阶段,儿童成长时显示出植物性特征,自然界的一切都符合孩子的天性。
松子、石头、贝壳、树枝、花草和动物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对象,自然界的构型也是儿童想象力和概念形成的原始材料。
动物性也非常强,但不是由动物性支配着孩子。
这个阶段又是儿童好爬、好跳和好动的年龄,因为动物性的爬、跳和动都是以身体的生长为目的,而不是来自动物性的欲望。
儿童好动的天性是来自生命发展的需要,如果他的本质特性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发育。
第二个成长阶段是七岁到青春期。
在这个阶段里(一年级至八年级),儿童的生命组织构成力主要活跃在感觉(Feeling)的发展。
儿童七岁开始换乳牙,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器官组织已完全更新,乳牙的脱落和新牙的生长是形成真正的自己身体的最后一步,这象征着精神载体的自我构造的完成,生命体的力量从建造身体的工作进入了建造星芒体(情绪体)(Astral body)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