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福建省高考压轴卷理综试题和答案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福建卷)含解析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学科(福建理综化学卷)解析版6. 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A 生石灰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B 盐类都可用做调味品C 铝罐可久盛食醋D 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答案】:D【解析】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本身不具有还原性,无法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A错;只有部分盐类可以作为调味品,B 错;铝罐容易受食醋中的醋酸腐蚀而破裂,无法久盛食醋,C错;D正确。
7.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 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 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 通过取代反应可以制取乙酸乙酯【答案】:C【解析】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可以生成乙醇,A正确;乙烯与水加成可制取乙醇,B正确;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既是酯化反应,又是取代反应,D正确;乙醇与乙醛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各元素比例不同(化学式不同),两者不是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
8.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 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B 将NH4Cl溶液蒸干制取NH4Cl固体C 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D 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答案】:D【解析】氨水与NaCl、Na2SO4两种溶液均不反应,与AlCl3、MgCl2反应均生成难溶物,无法通过现象来区别四种溶液,A错;NH4Cl受热易分解,B错;酒精与水能任意比混溶,无法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C错;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正确。
9.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答案】:B【解析】②中的SiO2不能与浓盐酸反应,C、D错;常温下③中的N2与H2不反应,A错;B正确10. 下列关于0.10mol·L-1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 = Na+ + H+ +CO32-B 25℃时,加水稀释后,n(Na+)与n(OH-)的乘积变大C 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c(CO32-)D 温度升高,c(HCO3-)增大【答案】:B【解析】HCO3-是弱酸根离子,无法完全电离,A错;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但n(OH-)却增大,所以n(Na+)与n(OH-)的乘积变大,B正确;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应该为:c(Na+)+c(H+)=c(OH-)+c(HCO3-)+2c(CO32-),C错;温度升高,促进HCO3-水解,则c(HCO3-)减小,D错误。
(福建省)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doc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第I 卷6.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剂 B.盐类都可作调味品C .铝罐可久盛食醋 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7.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 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 C .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 8.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 .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 、AlCl 3、MgCl 2、Na 2SO 4四种溶液B .将NH 4Cl 溶液蒸干制备NH 4Cl 固体C .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D .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9.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 既能与X 反应又能与Z 反应的是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10.下列关于0.10 mol ·L -1 NaHCO 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 3=Na ++ H ++ CO 32-B .25 ℃时,加水稀释后,n (H +)与n (OH -)的乘积变大 C .离子浓度关系:cD.温度升高,c (11.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 +Cl 2=2AgC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为AgCl +e -=Ag +Cl - B .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 .若用NaCl 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12.在一定条件下,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注: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1、c2均表示N2O初始浓度且c1<c2)第II卷23.(15分)元素周期表中第VII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1)与氯元素同族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福建卷(含详细答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46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46页)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I —127 Fe —56第Ⅰ卷(选择题 共108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 蛋白酶B. RNA 聚合酶C. RNAD. 逆转录酶2. 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 +、Cl -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B. 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 汗腺导管重吸收Na +需消耗ATPD.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3.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4. 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
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A.B.C.D.5. STR 是DNA 分子上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重复排列而成的片段,单元的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
现已筛选出一系列不同位点的STR 用作亲子鉴定,如7号染色体有一个STR 位点以“GA TA ”为单元,重复7~17次;X 染色体有一个STR 位点以“ATAG ”为单元,重复11~15次。
2014年福建省高考理综物理试题

2014年福建省高考理综物理试题13. 如图,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O 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述其光路的是14. 若有一颗“宜居”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p 倍,半径为地球的q 倍,则该行星卫星的环绕速度是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的 A.pq 倍 B.p q 倍C. qp 倍 D.3pq 倍 15. 如右图,滑块以初速度v 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
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 、s 、v 、a 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 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16. 图为模拟远距离输电实验电路图,两理想变压器的匝数n 1 =n 4<n 2 =n 3,四根模拟输电线的电阻R 1、R 2、R 3、R 4的阻值均为R ,A 1、A 2为相同的理想交流电流表,L 1 、L 2为相同的小灯泡,灯丝电阻R L >2R ,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当A 、B 端接入低压交流电源时 A .A 1、A 2两表的示数相同B .L 1、L 2两灯泡的亮度相同C .R 1消耗的功率大于R 3消耗的功率D .R 2两端的电压小于R 4两端的电压17. 在均匀介质中,一列沿x 轴正向传播的横波,其波源O 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象如右图所示,则该波在第一个周期末的波形图是18. 如图,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
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
现用外力作用在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A. 最大速度相同摇摇摇摇B. 最大加速度相同C. 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D.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19. (18 分(1)(6 分))(1)(6 分))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 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______cm和_______mm。
2014高考理综终极压轴卷4

2014高考理综终极压轴卷4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所有题目必须在各学科的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Pd 10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选择题一(本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于细胞结构及新陈代谢的说法错误的是A.肝脏细胞是脱氨基作用的主要场所B.动物细胞内的中心体在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并移向细胞两极形成纺锤体C.肝功能不好或者磷脂合成不足都可能导致脂肪肝D.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协调配合作用,维持机体血糖平衡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C.恩格尔曼的光合作用实验中,将载有水绵和好养细菌的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目的是为了完全消耗水绵中原有的有机物,以此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D.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收获单细胞蛋白时,可采用过滤、萃取等方法获取产品3.植物光合速率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下图表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某植物的光合速率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1时,植物光合速率极低,产生的氧气极少,植物体主要进行无氧呼吸B.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一定时,植物光合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加快C.光照强度在1时,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光照强度一定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温度的影响明显4.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均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增强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C.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可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引起免疫反应D.过敏反应中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5.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无叶)均分为四组。
2014高考理综终极压轴卷(最后一卷)2

2014高考理综终极压轴卷2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Cu-64一.单项选择题1、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①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养料;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④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克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培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也可能为纯合子;可能为单倍体,也可能为二倍体B.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组培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一定相同C.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培养D.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3、图①表示某生物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图解;图②表示该生物某个体的体细胞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该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③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①中,若b2为RNA链,则b1链的(A+T+C)/ b2链的(T+A+G)=1B.图②所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含有4个b基因的某细胞C.由图②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可能合成黑色素D.若图③中的1个b基因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将不能合成物质乙4、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它可发育成新个体B.滋养层细胞发育成胎膜和胎盘是在囊胚期C.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饲养层细胞D.胚胎工程的操作对象是受精卵,而不是生殖细胞5、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斜述中不正确的是A.饮水过少时,激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A→C→D→E属于体液调节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通过A→B→E来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C包括下丘脑、肾上腺和甲状腺等6、右图为在等容积容器中,用不同条件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增长的曲线。
2014年高考福建理综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

2014年福建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word)1、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A.蛋白酶B.RNA聚合酶C.RNAD.逆转录酶解析: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去除蛋白质后只剩rRNA,仍有催化作用,说明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rRNA,它属于RNA。
答案:C2、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需Na+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解析: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出汗有利于机体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稳定;Na+的吸叫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答案:C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解析:由图可知,1972年个体数量比1975年下降快,且1972年每样方个体数量比1975年每样方个体数量多,所以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比1975年强;1971年每样方种子萌发至幼苗时减少量多于幼苗至成熟阶段;统计种群密度时,应保留所有原始数据,取平均值;5年间该种群数量逐年减少,不呈“S”型增长。
答案:B4、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
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抗体由浆细胞产生,主要分布在血浆中,不在T 淋巴细胞膜上;受体具有特异性,胰岛素才能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胰高血糖素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骨骼肌细胞能吸收葡萄糖,用来合成肌糖元,也能与神经细胞组成神经-肌肉突触,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
2014年福建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

2014年福建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6.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 .盐类都可用作调味品C .铝罐可久盛食醋D .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7.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 B .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 C .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D .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 8.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 、AlCl 3、MgCl 2、Na 2SO 4四种溶液B .将NH 4Cl 溶液蒸干制备NH 4Cl 固体C .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D .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9.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 既能与X 反应又能与Z 反应的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10.下列关于0. 10 mol/L NaHCO 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 3=Na ++ H ++ CO 32- B .25℃时,加水稀释后,n(H +)与n( OH -)的乘积变大C .离子浓度关系:c( Na +)+c(H +)=c( OH -)+c( HCO 3- )+c( CO 32-)D .温度升高,c(HCO 3-)增大 11.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 + Cl 2=2 AgC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反应AgCl +e -= Ag+Cl -B .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C .若用NaCl 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D .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 -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 离子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注: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 2O 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 1、c 2均表示N 2O 初始浓度且c 1<c 2)23.(15分)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福建省高考压轴卷理综(满分:300分考试时间:2小时3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 4 O 1 6 Na 23 AI 27第Ⅰ卷本卷共1 8小题,每小题6分。
共10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农杆菌增殖方式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增殖方式的实质相同B.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快速产生新的红细胞C.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属于无丝分裂D.减数分裂能保证卵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2.有种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
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 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该菌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3.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失收。
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腹小蜂可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B.荔枝椿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C.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D.平腹小蜂可以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4.科学家研究赤霉素和矮壮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芩(一种药用植物)生长情况及其根细胞中黄酮类物质(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把生长状态一致的幼苗平分为三组进A.甘薯等块根类植物不适合施用矮壮素和赤霉素B.矮壮素提高黄芩光合作用强度的效果好于赤霉素C.矮壮素对黄芩产生黄酮类成分不利,赤霉素有利D.外源喷施赤霉素比黄芩合成的赤霉素对植株增高更有效5.花生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困的自由组合D.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困的基因频率增大6.最新的数据显示,北京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
据分析六大主要雾霾贡献源如图所示。
下列措施不可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在大型燃煤锅炉上安装低氮燃烧器,采用烟气脱硝技术B.不放烟花焰火,加强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强化路面保洁,洒水防尘C.在炼油厂.钢铁厂.发电厂等,推广和使用脱硫技术,降低硫氧化物的排放D.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增加汽油.柴油等能源的供应量,提倡以汽车代步的现代消费与生活理念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H4O和C2H6O的物质不一定互为同系物B.通过乙烷的取代反应或乙烯的加成反应都可以制取纯净的氯乙烷C.淀粉.纤维素都属于糖类,它们通式相同,但它们不互为同分异构体D.某有机化合物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58.常温下,取20mL某浓度的HCl作为待测液,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假设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用HCl的浓度是0.09mol·L─1,NaOH溶液浓度为0.03mol·L─1B.在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Cl─)>c(Na+)>c(H+)>c(OH─)C.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大小依次为:A>B>CD.滴定前,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导致HCl浓度偏低9.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液态的单质W是火箭起飞的重要燃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元素Y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而且元素Y在组成海水盐类物质的所有元素中,质量分数为第二;Z原子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除稀有气体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W与元素X形成的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只有一种B.元素X的单质与元素Y的单质反应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C.元素Y与元素W可以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甲,且甲与水反应有气体产生D.元素Z的单质与元素W.Y的单质都能反应,且反应中Z的单质都做氧化剂10.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所注明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A.若25<t1<t2,则a<1×10-14B.t2℃时,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后,所得混合溶液pH=7,溶液呈中性C.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2-4)=5×10-4 mol/L,取该溶液1 mL加水稀释至1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1000:1D.t2℃时,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11:9(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12.将CO2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转化为甲醇(CH4O)是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一定条件下,每转化1KgCO2放出的热量为1113.64KJ,CO2转化为甲醇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此条件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进行到3分钟时,CO2和H2所表达的反应速率值相等,均为0.5mol·L-1·min-1B.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4O(g)+H2O(g)△H=-49.0KJ/molC.此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175.03⨯D.降低温度,此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能为0.813.位于原点的波源在t=0开始沿y轴做简谐运动,它激起横波沿x轴传播,当t=0.15s时,波的图像如右图所示,此时波恰好传到P点,则()0 3 10 t/minA.波长是0.4mB.该波源的频率是0.2HzC. P 点将向右运动D. P 点将向下运动解析:由图的波形图可读出λ=0.4m ,A 正确。
T=0.2s ,f=5Hz,B 错。
P 是向上运动,不迁移,CD 错。
14.两块完全相同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玻璃梭镜ABC 和A'B'C ’如图放置,AC与A'C ’间有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现有一细束单色光从图中O 点垂直于AB 面射入,从AB ’面射出,P 为入射光线所在直线与A .B ,的交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 .出射点一定在P 点上方 B .出射点一定在P 点下方 C .出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D .若光从P 点上方射出,则光在未知介质中传播较棱镜中的传播速度大解析:AC 与A'C ’间有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可看成类似“玻璃砖”,则:出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选C 。
未知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大小如何未确定,A .B 都未定。
若折射率大于玻璃的折射率,光从P 点上方射出,由n=c/v ,传播速度小,D 错。
15.下图为远距离输电的电路原理图,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并标示了电压和电流,其中输电线总电阻为R ,则( B )A .22U I R =B .22UI R<C .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与电厂输出的电功率相等D .用户得到的交变电流的频率小于电厂输出交变电流的频率解析:U 2=U 3+I 2R ,A 错,B 对。
有线路损耗。
C 错。
输电频率不变,D 错。
16.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搭载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升空。
该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T ;最终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
若以R 表示月球的半径,忽略月球自转及地球对卫星的影响。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A .“嫦娥三号”绕月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224RT πBC .物体在月球表面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232)(4RTh R +π D .由于月球表面是真空,“嫦娥三号”降落月球时,无法使用降落伞减速解析:a=ω2r,r=R+h,A 错。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gR v =,g=224RT π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 .C 错。
D 对。
17.如图所示,在圆柱形区域内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为B =B 0+kt ,其中B 0.k 为正的常数。
在此区域的水平面内固定一个半径为r 的圆环形内壁光滑的细玻璃管,将一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小球在管内由静止释放,不考虑带电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磁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从上往下看,小球将在管内沿顺时针方向运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动能增量为2qkπrB .从上往下看,小球将在管内沿逆时针方向运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动能增量为2qkπrC .从上往下看,小球将在管内沿顺时针方向运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动能增量为qkπr 2D .从上往下看,小球将在管内沿逆时针方向运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动能增量为qkπr 2 解析:B =B 0+kt ,两边对t 求导,可知U=k ,动能的变化为qk πr 2,A .B 错;由E 方向,可判断C 对,D 错。
18.如图所示,ab .cd 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足够长的金属框架。
除bc 段电阻为R ,其余电阻均不计,ef 是一条不计电阻的金属杆,杆两端与ab 和cd 接触良好且能无摩擦下滑,下滑时ef 始终处于水平位置,整个装置处于垂直框面的匀强磁场中,ef 从静止下滑,经过一段时间后闭合开关S ,则在闭合S 后( B )A .ef 的加速度一定大于gB .ef 匀速下滑时,减少的机械能等于电路消耗的电能C .闭合S 的时刻不同,ef 的最终速度也不同D .闭合S 的时刻不同,ef 最终匀速运动时电流的功率也不同解析:F 安与运动的方向相反,ef 的加速度小于g ,A 错;能的转化与守恒,B 对;最终ef 处于稳定状态,C错;同时可判断D 也错。
第Ⅱ卷 必考部分19.(18分)实验题(1).(8分)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有: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门1和2组成的光电计时器(其中光电门1更靠近小球释放点),小球释放器(可使小球无初速释放).网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