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蓝桥》道具运用分析

合集下载

《魂断蓝桥》影评

《魂断蓝桥》影评

教师:A208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09文化产业管理一班普梅学号:200905131041爱情经典影片《魂断蓝桥》赏析《魂断蓝桥》是一部介绍美国战争题材的爱情经典影片,该影片运用蒙太奇的拍摄手法,向观众阐述一段忠贞不渝的悲戚爱情故事,其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都是无可替代的。

《魂断蓝桥》通过青年上尉军官(罗伊)和芭蕾舞演员(玛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一座滑铁卢桥上意外地相识、相爱,又意外地分离、重逢、走上绝路的情节,和男女主人公内心世界,揭示了这次战争对人们幸福生活的摧残,造成了人们心灵上的巨大创伤。

《魂断蓝桥》是这部影片在揭示对爱情忠贞与坚持这一永恒主题的同时也批判了战争的无情、世俗的观念以及森严的等级制度。

提倡拒绝战争,争取和平。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一家庭破碎、人们不得不离乡别井或奔赴战争前线。

该片原名《滑铁卢桥》,这座桥在影片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所以,影片的反战主题相当鲜明,从片名《魂断蓝桥》就可看出战争对人们身心的双重摧残。

在影片中,世俗的观念与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玛拉与罗伊的爱情不得不走上绝路。

玛拉先是一位舞者。

后来,为了生存,不得己沦为妓女。

舞者本来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就低下,更何况是一名妓女。

玛拉意识到爱情在社会的非难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最终,她选择了自杀。

玛拉的死,正是纯洁、美丽、善良的灵魂的复活,是对坚贞爱情的一种坚持,也是对无情的战争、世俗的观念以及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强烈控诉。

在人物形象上,也塑造得很成功。

玛拉,是一位对爱情无比执着与忠贞的女性,影片塑造了这样一位爱得刚烈,爱得圣洁,甘于为对方牺牲的形象。

玛拉天生丽质,可爱、诚实又很现实。

作为一个芭蕾舞者,她认真地完成着每一个动作。

为了维护罗伊的荣誉,面对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她毅然选择了离开。

但是玛拉这个人物太过理想化,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高洁女子,她脱离世俗的美好让她在污浊的世界中没有办法生存,她的结局只会是死亡。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探析《魂断蓝桥》的悲剧魅力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探析《魂断蓝桥》的悲剧魅力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探析《魂断蓝桥》的悲剧魅力【摘要】通过社会语言学视角探析《魂断蓝桥》的悲剧魅力,本文从悲剧元素、人物语言的作用、情感表达和情感词汇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社会语言学对于悲剧的表现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情感的传达和观众的共鸣。

《魂断蓝桥》中的情感词汇运用巧妙而生动,展现了悲剧主题的深刻内涵。

结合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该作品的悲剧魅力进行评价,强调了社会语言学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魂断蓝桥》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体会到社会语言学在文学作品中的丰富应用和价值。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魂断蓝桥》,悲剧元素,人物语言,情感表达,情感词汇,悲剧魅力,文学作品分析,评价,重要性。

1. 引言1.1 探讨社会语言学视角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我们可以从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以及交际方式等方面来解读《魂断蓝桥》中所呈现的悲剧元素。

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和情感表达可以被看作是社会语言学分析的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可以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这些情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解读《魂断蓝桥》的悲剧魅力,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人物语言、情感表达和情感词汇运用等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以探讨《魂断蓝桥》这部作品在悲剧领域中的独特魅力。

1.2 《魂断蓝桥》简介《魂断蓝桥》是英国作家康斯丁·斯密斯于1936年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南京,描述了英国女主人公西拉·德有史以来对中文喜爱和她与美国医生帕克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西拉生病,帕克离开南京去美国继续医学研究而结束。

作品借鉴了作者本人在中国的经历,描写了当时中英美在中国的不同生活和文化。

小说采用了多种文学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魂断蓝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英国“二战“悲情小说的典范之一。

人教版选修影视名作欣赏 《魂断蓝桥》:爱情地久天长

人教版选修影视名作欣赏 《魂断蓝桥》:爱情地久天长
由此,我们感受影片两个鲜明的主题:强 烈的反战倾向,和对英国正统观念地猛烈抨击。
爱情的浪漫和真诚,在战争的残酷与现 实之中,被撕扯得支离破碎,因为太过美好, 以至于残酷得如此冰冷。
爱情在乱世中显得那样夺目和珍贵,让 我们勇于追求、勇于坚守。
一、思想性
1、反对战争 2、反对门第 3、讴歌爱情
一、思想性赏析 二、艺术性赏析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梁祝》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 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 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 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 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主题2 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反战。 《魂断蓝桥》的片名的反战倾向很鲜明。
影片原名《滑铁卢桥》。1815年,英普联军在 比利时的滑铁卢挫败过拿破仑,英国为了纪念 这次著名战役,将伦敦一座桥命名为滑铁卢桥。 这座桥在影片中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影片 的反战主题相当鲜明,从片名就可看出战争对 人们身心的双重摧残。
情节设置 人物形象 背景烘托
• 影片情节设置
•影片情节设置 我们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赏析 《魂断蓝桥》故事情节设置上的特 色:
•1、情节安排的特色 •2、双线结构 •3、误会与巧合
1、 影片的叙事手法和艺术结构
叙事手法:
《魂断蓝桥》采用了传统的倒叙手法:从结尾说起,中间是完整的 大段回忆。
《魂断蓝桥》主体部分的艺术结构,是传统戏剧式结构。开端表现罗依与 玛拉相遇、相识,一见钟情,为后来悲剧性的结局奠定了合理、可信的 基础。发展部分表现罗依和玛拉准备结婚,但罗依突然奉命上前线;罗 依突然生还,玛拉跟随他去苏格兰家乡结婚,原来潜伏着的等级差异矛 盾深化到极点。高潮表现玛拉向罗依母亲含蓄地剖白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表露了在纯洁爱情和传统观念的较量中,玛拉终于失败了。高潮之后的 结局是玛拉出走和自杀,影片的悲剧性的结局。

魂断蓝桥的哀歌——鲁迅式观后感

魂断蓝桥的哀歌——鲁迅式观后感

---在这漫长的人世间,悲剧总是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深刻地敲打着人心。

当我看过《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场银幕上的爱情悲剧,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时代的悲哀和无奈。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故事的世界,感受那些被命运和战争玩弄的人生。

《魂断蓝桥》,这是一部1931年上映的经典黑白电影。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对忠诚的坚持与我们今日的观念大相径庭。

影片讲述了一个军官和一个芭蕾舞女演员之间短暂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对恋人,在伦敦这座古老的城市里相遇、相爱,却在战争的阴影下不得不分离;当他们再次重逢时,却已是物是人非。

正如我在开始时写道,“喜剧是一场人性的游戏”,然而这部作品却是一出深刻的悲剧。

在这个浮华绮丽的世界中,《魂断蓝桥》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沉重的主题让人无法移开视线。

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表现得非常细腻而复杂。

那些革命家们讲起“人民的幸福”、“国家的荣耀”等口号时往往慷慨激昂,但在那些高声喊叫的背后,又有多少个体的痛苦和牺牲呢?这便是我所要谈的第一个问题——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冷漠。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男主角罗伊·克劳德和他的部队在一个便利的咖啡馆稍作停留的场景:那里的一幕戏暗示了一个即将发生的离别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牺牲。

人们常说:“军人是国家的英雄”,但在我看来,“英雄”往往是最为残酷的一个词。

对于罗伊来说,“英雄”的身份带来的不仅是赞誉和尊重,更有无尽的痛苦与挣扎。

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这部电影中的每个角色——从官僚到普通士兵——都不难发现他们在命运面前显得多么无力而又渺小。

尤其是片中的女主角玛拉·汉密尔顿女士,在社会地位凋零之时便如同落水狗一样无依无靠。

尽管她曾是一位光鲜亮丽的芭蕾舞演员,但在社会与战争的大背景下逐渐溃败至沦为落魄的女子——她的孤独和社会的无情逼迫她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这里就引出了我第二个想要探讨的问题——爱情的脆弱性及生命中的重大选择所带有的风险性。

从《魂断蓝桥》分析电影的剧作结构

从《魂断蓝桥》分析电影的剧作结构
wnliu@

刘 万 年
当代影片分析ຫໍສະໝຸດ 剧作结构三、《魂断蓝桥》的结构分析
wnliu@

刘 万 年
当代影片分析
1.基本情况介绍
出品:1940年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
剧作结构
米高梅
20世纪福克斯
华纳兄弟
环球
派拉蒙
哥伦比亚
华特迪斯尼
联美
导演:茂文· 勒洛依
主演:玛拉……费雯· 丽 罗依……罗伯特· 泰勒 荣获: 第13届奥斯卡最佳黑白片、 最佳原创音乐奖提名 当年“英国年度十大票房影片”之 一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最受欢迎的爱情电影”之一 wnliu@ ★ 刘 万 年
wnliu@
刘 万 年
剧作结构

当代影片分析
戏剧式结构各部分要点:
剧作结构
开端部:主要事件的起始,主要人物的出现和主要矛盾的显露,构 成了结构的开端部。 发展部: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所占篇幅也最多。性格的不断发展和 形成,矛盾不断推进,冲突不断加剧,形成了发展部的主要内容。发 展部首先要注意场和场、段和段之间的联系必须紧密,合乎逻辑;其 次在每一段和每一场内部要注意合理有机的安排,使层次更清楚,冲 突有积累。 高潮部: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顶点,是主要 人物性格塑造完成的关键时刻,也是主要悬念得以解决的时刻。 结局部:高潮过后,主要矛盾和主要悬念的最终解决,主要人物性格 的最后完成,使剧情终于出现了一种平衡和稳定。结局部应该干净利 落,切忌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wnliu@

刘 万 年
当代影片分析
电 影 的 剧 作 结 构 形 式
wnliu@
剧作结构
传统式结构
戏剧式结构

《魂断蓝桥》电影音乐赏析

《魂断蓝桥》电影音乐赏析

《魂断蓝桥》音乐赏析这次音乐欣赏对象我选择的是《魂断蓝桥》电影音乐,《魂断蓝桥》是由米高梅公司1940年出品,由马文勒鲁瓦执导的优秀剧情片。

为影片谱写音乐的是前一年(1939年)因童话片《绿野仙踪》的配乐获得第12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奖的老一辈作曲家赫伯特・斯托。

故事是从罗伊・克洛宁上校站在滑铁卢桥上,手持爱情信物吉祥符回忆往事开始的。

作曲家为影片第一个场景谱写的配乐,是由管弦乐队演奏,旋律具有很强的描述性, 同时乐曲本身也保持着结构上的相对完整。

结合着镜头的衔接与运动,配乐的前奏部分过后出现了轮廓清晰的吉祥符主题。

在加弱音器的小提琴独奏乐句上,女主人公玛拉当年的几句旁白进入。

音乐强化了对白是来自遥远时空的一种往事如烟引人入胜的感觉。

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笔下的著名舞剧《天鹅湖》第二幕的场景音乐即出自双簧管独奏、竖琴伴奏的那段著名的天鹅主题,在全片配乐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片头主题的段落之一,它有很多次出现在情节发展过程中。

同时,配乐的另外一个重要元素是苏格兰民歌《过去的好时光》。

在影片的许多场景中,全世界家喻户晓的这一质朴动人的旋律作为主题动机之一,与天鹅主题交织在一起,描绘着女主人公的命运, 描绘着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

舞剧《天鹅湖》曾不止一次出现在世界电影中,但迄今为止它在电影《魂断蓝桥》当中的运用仍是最突出的一次,不但它的音乐,而且舞剧的场景都有机地融入了影片的配乐和情节中。

第二幕的天鹅主题乐段和原剧中最有代表性的《四小天鹅之舞》、众天鹅群舞的《A大调圆舞曲》等段落,经过作曲家斯托萨与编舞指导恩斯特・马特雷从音乐、舞蹈两方面进行改编后镶嵌到影片中,以一个压缩过的、具有代表性的《天鹅湖》场景片段呈现在观众面前。

由E・福崍特改编自苏格兰民歌《过去的好时光》的《烛光圆舞曲》与影片同时诞生。

深情的旋律和合唱队随后唱出的歌词,质朴而又优雅,结合着富有情趣的场景设计(乐队队员按照先后顺序,和着音乐的节奏熄灭蜡烛后各自退场)和男女主人公的命运,顺其自然的创造了电影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代代相传的一个经典段落: 老朋友怎能忘记掉/不时刻记心上,/老朋友怎能忘记掉/那过去的好时光。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影视名作欣赏》教案:第二课《魂断蓝桥》:爱情地久天长 课件72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影视名作欣赏》教案:第二课《魂断蓝桥》:爱情地久天长 课件72张
可以说战争在整个作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玛拉和罗伊相遇、相识源于战争,正是空袭警 报响了,街上的人们慌乱地跑向防空洞的时候
罗伊才遇见了处于困境中的玛拉。罗依向玛拉 求婚,玛拉幸福地答应了。玛拉和罗伊的婚礼 本来第二天就要举行,但是当天晚上罗伊就接 到命令调到前线,这也就为她们以后的悲剧做 了铺垫——这场婚礼最终也没能举行。而又是 战争,使玛拉得到了罗伊阵亡的消息,这也正 是悲剧的导火索,否则,心中有罗伊作为自己 的精神支柱,即使生活再困窘,她也不会选择 沦落风尘,而正是这一选择,将自己推向无法 挽回的境地。战争制造了这段爱情的悲剧,战 争的持续是悲剧的延续,战争的结束是悲剧的 升华。
她无法与人们的观念抗争,无法心安理得的做 罗伊的新娘,就选择在滑铁卢大桥上——那个 她和罗伊第一次见面的地方香消玉殒。这与中 国几千年来上演的由于门第观念而造成的爱情 悲剧是何其相似。因此,该片才能在中国引起 如此强烈的反响,人们再一次在艺术作品中看 到了对传统观念的控诉。躲过了爱情的考验, 却败给了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这实在是令人 唏嘘,令人叹惋。
玛拉在剧团中最好的朋友凯蒂虽 然是配角但却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玛拉与罗伊的爱情历程中,她 是一个见证人,虽然受玛拉牵连 被开除,但她并没有抱怨,仍然 与玛拉保持纯真的友谊。诚然当 今社会物质的横流会冲淡珍贵的 友谊,然而玛拉和凯蒂的真挚友 谊,给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添了 一抹柔和的底色,只有痛恨那场 战争,使这部全片没有一个战争 镜头的爱情片在艺术造诣之外创
眼,是那样让人惊叹。”
艺术性赏析
一、思想性赏析 二、艺术性赏析
情节设置 人物形象 环境烘托
赏析 影片 背景 特色
1、桥
提及影片的背景特色,首先我们就会想到“桥”。
《魂断蓝桥》的英文原名是《Waterloo Bridge》,直 译的话就是“滑铁卢桥”。片名的反战倾向很鲜明。当 时国内引进这部电影后,发行商对这部电影十分重视, 在翻译片名时经过再三权衡。最初是《滑铁卢桥》,这 样译显然是不太雅致的,不久又改译为《断桥残梦》。 后来编译组在全国范围内征名,一位女士寄去了“魂断

解读浪漫爱情的元素――透视好莱坞经典爱情片《魂断蓝桥》_图文.

解读浪漫爱情的元素――透视好莱坞经典爱情片《魂断蓝桥》_图文.

解读浪漫爱情的元素——透视好菜坞经典爱情片《魂断蓝桥》【摘要】电影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一些经典元素,一些标准符号,可以让观者在瞬时悟出一些生活中的“道”。

借好莱坞经典爱情.ff《魂断蓝桥》解读浪漫爱情的元素。

【关键词】电影艺术经典爱情元素一个聪颖的人。

应该选一部好电影,在120分钟里体悟一些爱情之道。

禅师流传下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掉下悬崖的人,手上仅有一根树枝成为挽救生命的最后一线希望,可是一群耗子正在啮咬这根树枝,而悬崖下虎豹正对这个人张着血盆大口——也许你应该悟出一个道理,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生活就是充满悬念的向上攀爬.以及落下虚无悬崖的必然结局——这时,命悬一线的人突然看见触手可及的悬岩上,长着一颗鲜红的草莓.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摘下草莓.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生命是一座上好了发条的钟.太阳落山, 月亮出来.朝而复始,但愿你的生活里会遇到一颗鲜红的草莓,这样才能不枉此生。

爱情就是这样的一颗的草莓,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一浪漫。

人生应该在运气好的时候偏离一下惯性运动的轨道.品尝一下这种非正常的生活。

是的,有时候爱情跟婚姻和繁育后代无关.它就是一种与正常生活无关的浪漫。

这次我们以1941好莱坞的经典爱情片《魂断蓝桥》为例,解读一下浪漫爱情的几个元素。

一、浪漫的结局是回忆作为一种非常态生活.一个人不能一辈子生活在浪漫中,浪漫总是像在生命夜空中的流星一般,飞快地燃烧自己,形成耀眼夺目的美丽,最后归于虚无。

浪漫永远是人们心目中无法磨灭的印记。

使我们感受生命的真实与美丽。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即是须发灰白的罗伊上尉在滑铁卢桥上回’豳厶上人甜美的声音。

这是我送给你的护身符,你带在身边,就永远不会忘记我了,——你会忘记我吗?” 。

不会,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滑铁卢桥,从此有了—个浪漫的名字一蓝桥。

它。

还有廊桥.中国西湖边的断桥,这些桥上啊,每一天都有多少伤心人踱来踱去。

从少年走到白头.为什么呢,。

伤心桥桥下春波绿。

曾照孤鸿丽影来”(陆游诗J为什么这些故事总是发生在桥上呢?我想是因为桥是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必然要不期而遇的地方.也是狭路相逢必然要发生故事的地方.同时桥还是连接此生和彼岸的必经之路:那些能够携手走过桥下一辈子也在一起的人何其少啊.更多的有缘人擦肩而过.从此天人永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头语言与配乐的完美结合
——浅评《魂断蓝桥》艺术手段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影片《魂断蓝桥》采用倒叙的叙事手法,以二战作为序曲,由罗伊的回忆带我们回到一战的伦敦,为我们讲述了战争时期凄美的爱情故事。

爱情悲剧在电影浪潮中层出不穷,但《魂断蓝桥》却在一代又一代的电影浪潮中屹立不倒,成为爱情悲剧的典型,不仅来源于爱情、反战的主题,更得益于其丰富艺术手段的运用—镜头的恰当运用,蒙太奇手法的丰富运用及完美的配乐,丰富的艺术手段的运用成就了《魂断蓝桥》特殊的艺术魅力。

影片开头,罗伊乘车来到滑铁卢桥,站立在滑铁卢桥上,通过推镜头的运动,影片带领我们开始走近主人公,走进他的回忆,走进战争年代那段逝去的爱情。

并采用相似原则来进行转场,至此,那段凄美爱情的开始就这么展现在我们面前。

运用相同手法的还有罗伊战胜归来,玛拉在火车站无意瞥见罗伊的一场戏,玛拉来到火车站寻找生意,在一番招揽之后仍旧没有顾客,正当有些失落的玛拉抬起头时,镜头一直向玛拉推进,我们清楚的看到了她脸上的惊异,在此处,俨然成了一个悬念,“玛拉到底看到了什么会这么惊异”之类的想法会萦绕在观众脑海,极大地增加了观众观看的好奇心,下一个镜头紧接归来的罗伊,罗伊又重新回来了,戏剧性的情节引起了观众想要看下去的欲望。

(1《魂断蓝桥》开头推镜头、2《魂断蓝桥》现在与过去的转场、3《魂断蓝桥》玛拉罗伊车站意外重逢)
其次影片另一闪光点便是蒙太奇手法的丰富运用——重复蒙太奇、隐喻蒙太奇、交叉蒙太奇。

一部电影的经典往往在于它的经典镜头、场景给观众的深刻印象。

而对于《魂断蓝桥》而言,给观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吉祥符,吉祥符在影片中先后六次重复出现,是罗伊和玛拉爱情的信物,又是玛拉命运的见证,吉祥符本应保佑玛拉幸福,但它并能改变战争对于男女主人公爱情和命运的摧残,在玛拉离去的时候,陪伴身边的只有那个象牙雕的吉祥符,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深化了“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

同时吉祥符贯穿于整部影片,使整部影片更连续和完整。

隐喻是影片重要的表现手段,影片的隐喻的运用非常简练:滑铁卢桥上,玛拉背对着镜头,画外的男人:“hello.....how about a little stroll”对陌生的男人,玛拉勉强一笑,继续向前走去,消失在画面中,此处含蓄的交待玛拉沦为妓女的事实。

其后滑铁卢桥上四季更替、寒暑易节更是表现了玛拉的生活正如滑铁卢桥一样灰暗,风雨飘摇,过的非常艰辛、苦涩。

(《魂断蓝桥》隐喻蒙太奇之玛拉沦落)
及最后玛拉自杀时,仅用玛拉的手提包和吉祥符来表示玛拉生命的消
逝。

在整部影片中最经典镜头莫过于影片的结尾。

玛拉神情恍惚地来到滑铁卢桥上,独自倚着栏杆,眼神呆滞。

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平静地迎着卡车走去,任凭车灯在脸上照耀……此时,镜头在玛拉的脸和卡车头之间不停地切换,不需要语言与文字的任何说明,这种交叉蒙太奇手法加上黑白影片独特的沉重感,构成了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使人明确的感觉到了玛拉的命运。

在人群的惊叫声中,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魂断蓝桥》玛拉自杀片段)
影片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极富感染力的配乐。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和《友谊地久天长》分别为该片的片头和片尾曲,并且在剧中多次出现。

在表现玛拉的天生丽质和高贵,在开头和跳芭蕾舞时均有《天鹅湖》的出现,悠扬的乐声中透露出丝丝悲怅,也暗示了玛拉的悲惨结局。

而《友谊地久天长》是表达友谊的歌曲,但在本片中却是
以悲伤的格调出现,每逢男女主角分别或出现挫折都作为背景音乐出现。

特别是结局,在凄婉的乐曲中,玛拉带着悲伤离去了,使得她的不幸命运在此刻更显震撼。

观众的情感也在悲惨的声画中得到强烈感染。

《友谊地久天长》表达了人们对友谊的期盼与祝福,但是,战争背景下的天长地久非常难得。

这便谴责了战争、深化了反战的主题。

总而言之,《魂断蓝桥》的成功在于能够运用电影的艺术手段牢牢抓住观众的心理和眼睛。

无论是镜头的巧妙运动、蒙太奇手法的丰富运用还是完美的配乐,都能调动观众的情绪,感染着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