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码头项目陆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态及水土流失产生影响 根据现场踏 勘, 该 山体 主要 由松散 的块石组成 , 因此大部分 可采用挖 掘机直接开挖, 部分辅助风砖开挖 , 并利用挖掘机装车 , 运送到施工现场。 2 . 2水土流失分析 根据该码头土方施工场地现状和施工作 业特征 , 本项 目施工可能发生 水 土 流 失 的工 作 面 有 : ( 1 1 形成的陆域 原4 #泊位 后方约 6 . 8 6 h m 的海 域进行扩征填海 、新增 0 . 9 6 h m 的陆 域, 合计 7 . 8 2 h m 的新扩征陆域 。 目前后方 陆域扩 征部分 已完成 7 0 %的施 工, 剩余 3 0 %留 待 将 来 与 5 、 泊位 一 同施 工 。 从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可知, 项 目陆 域 形 成 是 先 抛 填 块 石 围堤 后 形 成 码 头后方陆地, 施工 中所 产生的水土流 失主要发生在初期抛 石筑堤 , 这是 陆域形成中水土流失最敏感 的地方, 在施工中要注 意加 以防护 。
一
合是该区域景观的主要特色, 原有地势略有 起伏 的低丘 台地和 自然植被是 该 区域重要的景观点缀 开 山取土对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视觉景观冲击 面 的影响 。 但根据现场踏勘 , 土源利用 山体由于海拔较 低, 从地平面视觉景
当地陆域土地利用承载 力影响不大 , 且 是在规划建设用 地范围 内, 所 以这 方面的影 响是可 以承受 的。但是本评价从维护 区域生态平衡 的角度出发, 以保护或恢 复原 生态系 统的环境功能为主 , 应在施工时尽量通 过对周 边环 境的生态防护、 改善和 绿化 , 或通过其他措施给 予补偿 , 以减 小项 目建设带 来 的生态环境影响。 3 运营期对当地 景观 的影响 本项 目土源利用总 土方量 为 4 1 x l O 4 m 3 ,为本项 目西南侧 的角子山的 部分 。 从地理位置来看 , 项 目区依 山面海, 山、 海、 石化 工业 区等 的有机结
福州港三沙港区2泊位工程

福州港三沙港区2#泊位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厦门蓝海绿洲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厦门2017年8月一、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福州港三沙港区2#泊位工程位于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古镇村烽火门水道的北端,地理坐标26°56'12.743"N、120° 14'29.207"E。
地理位置见图1-1。
图1-1 福州港三沙港区2#泊位工程地理位置图1.2建设规模工程建设内容为建设10000吨级通用泊位1个,设计年吞吐量为80万t。
码头泊位设计总长172m,宽26m;栈桥2座,长60m,宽9m;码头前停泊水域宽44m;船舶回旋水域椭圆形布置,长轴长365m,短轴长292m。
工程总估算为17946.62万元,建设期为18个月。
项目申请用海总面积3.7239hm2,其中建设填海造地用海2.0795hm2,透水构筑物用海0.8874hm2,港池、蓄水用海0.7570hm2,申请海域使用年限为40年。
1.3总体布置拟建的三沙港区2#泊位码头前沿线呈“一”字形布置,位于规划10000吨级通用码头前沿线位置,与现有三沙3000吨级港务码头前沿线齐平,方位角为N18°9′~N198°9′,位于-10m~-15m等深线附近。
(1)水域平面布置码头平台长172m、宽26m,码头面高程9.26m,码头前沿停泊水域设计底高程为-9.40m,宽度为44m。
船舶回旋水域为椭圆形布置,长轴取365m,短轴取292m,回旋水域设计底高程-6.0m。
码头通过两座栈桥与后方陆域连接,栈桥长60m,宽9m,栈桥面高程9.26m。
(2)陆域平面布置本工程陆域道路、堆场、生产生活辅助设施等布置与现有三沙3000吨级港务码头现有陆域统筹考虑,本次新增陆域总面积29626m2,陆域前沿线与码头前沿线基本平行,陆域纵深约50~177m,陆域高程取与码头面高程一致为9.26m。
港区内横向设2条道路,纵向设3条道路,其中主干道宽度为12m,其余道路宽为7m、9m,港区大门处道路宽为15m。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规划概述1.1开发区性质与发展战略(1)开发区性质开发区功能定性为: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现代交通枢纽为一体的福州市中心城外围沿江(海)组团式港口工业区。
(2)发展战略遵照福州市城市发展“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开发”的总体发展策略,开发区向闽江下游两岸扩展延伸,进一步形成闽江口经济繁荣带;充分发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高科技园区、保税区功能,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以港兴区、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对外开放和对台经贸合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提高城市品位,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工业发达、第三产业繁荣的现代化园林式港口工业城市。
1.2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规划总人口21万人。
其中马尾组团3.5万人,快安组团4.5万人,长安组团4.5万人,南台岛组团7.5万人,琅岐组团1.0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建设用地23km2。
其中马尾组团4.4km2,快安组团5.6km2,长安组团6.0km2,南台岛组团5.0km2,琅岐组团2.0km2。
1.3城市空间结构密切承接福州中心城区发展,实施“东扩南进”战略,沿闽江两岸集约发展,传承山水格局形成沿江带状组团式结构。
以滨江交通线为主要发展轴,发展快安、南台岛组团链接中心城区,强化完善马尾中心组团,并沿江向长安组团和琅岐组团发展,各组团中间以绿色空间分隔,以快速便捷的交通相联系。
1.4各组团规划(1)马尾中心组团马尾中心组团地处福州中心城东大门前沿,规划该组团将拥有福州港客运、货运新港区,具有不可替代的交通枢纽功能,有福马路、长乐国际机场专用线、福马铁路横贯其间。
规划重点是进行用地调整,增加第三产业用地,强化区中心的商贸、文化功能。
规划以青洲路为界,青洲路以西以生活居住为主,青洲路以东为工业区、保税区和新港区。
搬迁青洲路以西占地大、效益差的渔业公司等企业,把江滨大道延伸至青洲路。
福州港总体规划

福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录1.总则 (3)1.1.规划背景 (3)1.2.规划期限及范围 (4)1.3.环境保护目标 (4)1.4.评价范围 (6)2.规划概况 (7)2.1.规划地理位置 (7)2.2.规划性质 (7)2.3.港口总体布置规划 (7)3.规划实施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9)3.1.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9)3.1.1.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3.1.2.航道疏浚对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3.1.3.水环境影响分析 (14)3.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分析 (17)3.2.1.PM10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7)3.2.2.PM2.5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7)3.2.3.VOC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7)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8)3.3.1.填海造陆、疏浚施工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18)3.3.2.航道、锚地施工、运营对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的影响分析 (19)3.3.3.规划实施引起的水动力变化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19)3.3.4.规划实施对规划区域海洋生态综合性评价 (19)3.3.5.对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的影响 (20)3.3.6.对长乐海蚌资源保护区的影响 (21)3.3.7.对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的影响 (21)3.3.8.对平潭中华鲎特别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22)3.3.9.对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22)3.3.10.对海洋生态的累积影响分析 (23)3.4.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23)3.4.1.各港区作业噪声影响分析 (23)3.4.2.交通噪声影响分析 (25)3.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28)4.规划环境合理性分析 (30)4.1.规划协调性分析 (30)4.2.规划目标环境可达性分析 (32)5.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35)6.环保对策与减缓措施 (41)6.1.岸线土地资源保护 (41)6.2.林业生态保护和恢复重建 (41)6.3.海洋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 (42)6.4.减缓环境影响对策措施 (42)7.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51)7.1.海域风险事故影响预测 (51)7.1.1.油品泄漏影响预测 (51)7.1.2.可溶性化学品泄漏影响预测 (55)7.2.粮食粉尘爆炸风险评价 (57)7.3.风险管理 (57)7.3.1.风险防范措施 (57)7.3.2.应急预案 (60)8.评价结论与建议 (62)9.联系方式 (62)1.总则1.1.规划背景福州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区域综合运输的重要枢纽和对台“三通”的主要口岸之一。
港口建设环评报告

港口建设环评报告一、引言港口建设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港口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本报告将按照环评报告的要求,对港口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二、项目简介该港口项目位于XX省XX市,拟建港口总占地面积约XXXX平方米,主要用于货物装卸、集散和仓储等功能。
该项目旨在提升港口装卸能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
三、环境影响评估3.1 大气环境根据现有资料和相关数据分析,港口建设项目将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包括噪声、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方面。
为减少这些影响,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使用低噪音设备、喷洒抑尘剂等。
3.2 水环境港口建设项目可能对周边水域水质、水生态和渔业资源等方面产生影响。
为保护水环境,项目将建立完善的排污处理系统,对排放的废水进行全面治理和监测,并制定相应的灾害应对预案。
3.3 生态环境港口项目的建设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和影响,如湿地退化、鸟类迁徙等。
为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将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设立生态保护区,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监测。
3.4 社会环境港口建设项目将对周边社区居民生活和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减少不良影响,项目将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改善周边道路和交通设施,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环保措施为减少港口建设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本项目将采取以下环保措施:4.1 排污治理建立先进的排污处理系统,对港口排放的废水进行全面治理,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相关要求。
4.2 噪声控制采用低噪音设备,对装卸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进行控制,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4.3 渣土管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最大程度减少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
4.4 生态保护设立生态保护区,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测,促进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育。
《福州市可门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精)

《福州市可门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5.1规划背景可门港旧称松崎港,位于连江县东北部的黄岐半岛,罗源湾南岸,与台湾岛一衣带水,是福州市重点开发的港口之一。
2007年12月连江县政府、连江县建设局及时委托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原规划进行修编和调整。
15.2规划方案简析《福州可门港经济区总体规划》拟将可门港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和临港工业基地,总人口28万,规划远期用地4881.4hm2,人均建设用地174m2/人,以石油化工、冶金钢铁、火电、造船机械和临港仓储物流业为主导产业。
15.3环境资源现状(1)海洋环境:罗源湾海域水质总体较好,除部分站位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指标超标外,其余水质指标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的二类标准;沉积物环境及生物质量状况良好: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H'、丰度值d处于偏低状态,具有北温带正常的分布种群结构;鱼卵仔鱼主要分布在官井洋的青山岛北侧和东侧以及鸡公山岛东北面水域,没有出现大黄鱼仔稚鱼。
(2)大气环境: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优于GB3096-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类区标准限值。
(3)地下水环境:规划区附近的下宫、透堡、坑园的地下水水质均超过Ⅲ类标准,主要受到居民生活、农村畜禽养殖污染。
(4)土壤环境:规划区域的土壤各指标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中三级标准要求。
(5)声环境:规划区域声环境质量可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规定的2类区标准。
(6)陆域生态环境:规划区现有植被为次生植被,主要由次生自然植物群落和人工栽培植物群落组成,主要为森林群落和作物群落。
现存的次生森林群落有幼中龄马尾松林、幼龄相思树林、中幼龄木麻黄林和灌草丛等群落。
15.4区域资源价值评估和区域发展SWOT分析港口资源和渔业资源是规划区域内最为丰富的优势资源,据估算,罗源湾渔业资源的价值为67996万元/a,港航资源的价值为222782万元/a,约为渔业资源价值的3倍。
港口码头建设环评报告

港口码头建设环评报告一、引言港口码头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港口码头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
本报告旨在对某港口码头建设进行环境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保证建设过程中的最小化环境影响。
二、项目描述该港口码头建设项目位于某海湾地区,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项目主要包括码头建设、船舶停靠设施和堆场建设等。
三、环境影响评估1. 水环境影响评估针对项目可能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评估。
主要关注点包括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质污染以及渔业资源的影响等。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水质污染事件;实行合理的生态保护区划定,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当地渔业部门合作,制定渔业资源保护政策和措施。
2. 大气环境影响评估本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期间和运营期间的排放物。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控制施工期间的扬尘、气体排放等;加强对船舶和码头设施的管理监督,减少运营期间的大气排放。
3. 噪声影响评估港口码头建设可能会产生噪声污染,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物造成干扰。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以下措施:利用隔音材料和隔音设备减少噪声传播;采用合理的施工时间、节奏和工艺,减少噪声发生。
4.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码头建设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为了最小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生态修复计划,对受影响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设立保护区,限制非法开发和破坏。
四、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为了确保港口码头建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建议制定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建立环境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建设过程;制定环境监测方案,定期对水质、大气质量、噪声等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建立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五、结论本报告对某港口码头建设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777号建议的答复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77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公布日期】2021.04.30•【字号】闽海渔函〔2021〕36号•【施行日期】2021.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777号建议的答复闽海渔函〔2021〕36号雷见华代表:《关于进一步明确宁德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规划影响范围及产业制约的建议》(第1777号)由我单位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办理。
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一、官井洋大黄鱼保护区基本情况1985年10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管理规定》,正式设立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面积329.5平方公里。
由于保护区位于三都澳海上交通要道,为配合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增长及港口中心城市的定位,兼容港口与临海工业的发展需求,该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已历经2轮调整,目前保护区面积调减至190平方公里。
2007年,原农业部在三都澳设立了“福建省官井洋大黄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根据原农业部东海水产研究所《官井洋繁殖水域资源和环境特征研究报告》,官井洋海域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大黄鱼繁殖水域核心区在官井洋海域,三都澳内近岸海域是大黄鱼幼鱼的索饵、育肥场所,生态环境非常敏感,对该海域生态功能的保护十分必要。
二、保护区功能分区及影响范围(一)保护区分区2020年11月,我局报请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对官井洋大黄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功能分区边界座标进行了核定,经现场勘查,官井洋大黄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总面积190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500公顷,实验区面积15500公顷。
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3-12月。
保护区中心位于东经119°47′10″-119°57′18″,北纬26°25′43″-26°39′52″之间,即斗帽岛--鸡公山岛--东冲水道南端--东冲半岛西部(原民间俗称官井洋一带)--青山岛东部、东冲半岛南部及三都湾内外水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 规划背景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合理利用福州市的岸线资源,尽快形成福州港整体优势,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2004年福州市港务局和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共同编制了《福州港总体规划》。
交通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2004年10月5日以交规划发【2004】556号文件批复了《福州港总体规划》。
为落实《福州港总体规划》和福建省港口发展“两集两散”的战略,2007年7月福建省交通规划办公室、福建省路港交通咨询中心编制完成了《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年3月编制完成了《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福州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补充。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以《福州港总体规划》和《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评价对象。
2. 规划目标(1)福州港的规划功能和发展目标规划功能:福州港将逐步建成以能源、原材料、集装箱和其他外贸物资中转运输为主的,具备运输组织、装卸储运、工业开发、现代物流、通信信息和综合服务等功能的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发展的目标是:2010年基本适应腹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适应并适度超前腹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港口功能得到拓展,港口基本实现现代化。
(2)规划范围、规划年限规划范围为福州市辖区内的闽江口下游两岸、福清湾、兴化湾、罗源湾的岸线资源和港口陆域、水域。
规划基础年为2000年,水平年为2005年、2010年和2020年。
近期指2010年,远期指2020年,2020年之后为远景。
(3)规划预测吞吐量根据《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福州港预测2010年分担的货物吞吐量为1.01亿吨(其中集装箱300万TEU),2020年货物吞吐量为2.02亿吨(其中集装箱730万TEU)。
(4)岸线利用规划《福州港总体规划》规划港口岸线总长76.9km,其中闽江口内规划港口岸线19.3km;福清湾规划港口岸线4.1km、规划临港工业岸线3.5km;兴化湾北岸规划港口岸线8.5km、规划港口预留岸线16.5km;罗源湾南北岸规划港口岸线20km,规划港口预留岸线5km。
《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福州港总体规划》罗源湾港区规划作了进一步细化和增补。
控规规划港口岸线和预留港口岸线41.034km。
其中,北岸规划港口岸线11.693km;西岸规划港口预留岸线18.90km;南岸规划港口岸线10.441km。
比《福州港总体规划》新增规划了北岸的将军帽岸段、濂澳岸段规划港口岸线和西岸的港口预留岸线。
《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福州港总体规划》江阴港区规划作了进一步细化和增补。
控规规划港口岸线和预留港口岸线27.2km、临港工业岸线68.3km。
其中,江阴作业区规划港口岸线9.8km、新厝岸段规划预留港口岸线4.8km;龙高半岛规划牛头尾作业区港口岸线7.6km、临港工业岸线9.6km、预留临港工业岸线10.6km,万安段规划万安作业区和临港工业岸线24.4km(环评按:万安段万安作业区和临港工业岸线各占多少规划未明确)、韩瑶~东薛岸段规划临港工业岸线11.4km;草屿岛规划预留港口岸线5km。
(4)港区布局规划闽江口内港区规划了台江、马尾、青州、筹东、松门、长安、小长门、琅岐等8个作业区和长安预留发展区1段0.6km的港口预留岸线,规划用地503.7万m2。
松下港区规划了松下作业区1个作业区和牛角山以南段1段3.5km的临港工业发展预留岸线。
松下作业区规划用地255万m2。
《福州港总体规划》中罗源湾港区规划了碧里(含狮歧段)作业区、牛坑湾、可门3个作业区和古鼎屿~可门头1段5km的港口预留岸线,规划用地2478万m2。
《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罗源湾港区设置狮歧、碧里、牛坑湾、将军帽、濂澳、西部作业区和可门作业区共7个作业区,其中西部作业区为远景规划作业区;对罗源湾港区南、北岸作业区共规划用地2917万m2(含牛坑湾作业区物流园586万m2、可门作业区商贸用地110万m2),西部作业区用地面积约1752万m2。
《福州港总体规划》中江阴港区规划了西部作业区和东部作业区2个作业区和牛头尾~高山湾、仁屿~万安两段16.5km的港口预留岸线,规划用地1235万m2。
《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江阴港区设置江阴作业区(含西部作业区和东部作业区)、牛头尾作业区、万安作业区和草屿远景作业区4个作业区,对江阴港区规划用地7910万m2,其中江阴作业区2060万m2,牛头尾作业区1660 万m2(含工业用地),万岸作业区3790万m2(含工业用地),草屿预留港口用地400万m2。
(5)港区功能规划《福州港总体规划》规划的各港区、作业区功能见表1。
表1 福州港各港区作业区的规划功能表1 福州港各港区作业区的规划功能(续)《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罗源湾港区的功能为以大型散货(煤炭、铁矿石等)和油品运输为主,以集装箱、件杂货运输为辅的多功能、综合性深水港区,与《福州港总体规划》对罗源湾港区的规划功能基本一致。
控规中进一步补充了可门作业区古鼎屿~可门段液散泊位区的油品运输功能(在《福州港总体规划》中,该段岸线规划为预留港口岸线的,但未明确其规划功能)。
表2 罗源湾港区控规各作业区规划功能一览表《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江阴港区的功能与《福州港总体规划》对江阴港区的规划功能一致,也是规划为以集装箱、散杂货(干散、液散)运输为主,并为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深水港区。
但在具体作业区的设置及作业区功能分工上,两个规划内容不尽相同,见表3。
表3 江阴港区各作业区规划功能比较一览表3. 环境保护目标3.1 环境敏感目标规划涉及的环境敏感目标如下:(1)水产养殖区主要涉及规划区域及附近的:①闽江口浅海养殖区;②罗源湾功能待定区(现状为养殖区)、罗源湾限养区;③福清湾滩涂养殖区、福清湾浅海养殖区、福清湾围垦养殖区;④兴化湾滩涂养殖区、兴化湾浅海养殖区、高山湾浅海养殖区、高山湾海珍品增殖区、草屿浅海养殖区。
(2)生态保护区主要涉及规划区域及附近的:①长乐海蚌资源增殖区(省级保护区);②鳝鱼滩湿地(县级保护区,闽江口湿地保护预留区);③蝙蝠洲湿地(闽江口湿地功能待定区);④浦下洲湿地、芦歧洲湿地、道庆洲湿地(福州市科学技术局2004年12月主持榕科软科研(2001)01号课题《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研究》认为应列入重点保护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保护性开发湿地)。
⑤福州平潭岛礁海洋特别保护区(市级保护区)⑥罗源湾松山渡头苍鹭、白鹭保护区(县级,拟议中)(3)水源保护区主要涉及规划区域附近的:①马尾水厂水源保护区;②福清闽江调水工程峡南水源保护区;③长乐市二水厂炎山水源保护区;④琅歧经济开发区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
(4)旅游资源主要涉及规划区域附近的:①下沙旅游度假区;②船政文化—罗星塔景区;③长门炮台;④郑和公园~金钢腿景观⑤目屿岛旅游区(5)沿海防护林带主要涉及闽江口、罗源湾、兴化湾、福清湾沿海防护林带。
(6)环境空气主要涉及福州市马尾区马限、罗星街道、亭江镇、琅岐镇,台江区瀛洲、鳌峰街道,仓山区城门镇,罗源县松山镇、碧里镇,连江县坑园镇、下宫镇,长乐市营前镇、航城镇、猴屿乡、松下镇、江田镇,福清市城头镇、江阴镇、平潭县南海乡(草屿)等8个县(区、市)19个乡镇(街道)的居住环境空气质量。
(7)声环境主要涉及港区及疏港通道可能影响的福州市马尾区马限、罗星街道、亭江镇、琅岐镇,台江区瀛洲、鳌峰街道,仓山区城门镇,罗源县松山镇、碧里镇,连江县坑园镇、下宫镇,长乐市营前镇、航城镇、猴屿乡、松下镇、江田镇,福清市城头镇、江阴镇、平潭县南海乡(草屿)等8个县(区、市)19个乡镇(街道)的居住环境声环境质量。
3.2 环境保护目标与保护要求(1)实现节约、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岸线、土地、水、环境容量和景观资源。
(2)规划实施后,区域生态功能保持稳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充分保护。
(3)环境敏感目标得到充分保护,达到并满足区域生态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4)规划实施对区域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各类固体废物得到有效收集处置,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各类污染源排放得到有效监控,防止溢油、泄漏、爆炸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并提高环境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6)促进港口规划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社会稳定。
4. 规划方案分析4.1 现状存在的环境问题(1)闽江口内港除马尾作业区、青州作业区外,其余的台江、松门、小长门、筹东作业区已建的各码头基本上沿闽江南、北岸公路呈狭长带形、斑点状分散布局,形不成集约化作业区的规模,由此产生污染不易集中控制,环境风险不易集中防范,岸线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对周边村镇发展制约较大等环境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在未来的规划年内这种规划功能上的矛盾将日显突出。
(2)闽江口内港临近福州城市,闽江口沿岸地形狭长腹地狭窄,城镇村镇化程度较高,闽江河口及上游有若干城市饮用水取水口,沿江分布有串珠状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闽江口湿地功能预留区,环境条件敏感、生态环境脆弱,由于历史原因,闽江口内港煤炭、建材、矿石散货和通用件杂、集装箱、成品油、危险化学品等各类功能的码头并存,存在功能结构不合理状况,由此容易造成周边环境污染,产生环境生态风险。
(3)福州港部分码头建设使沿岸河口、海岸带生境受人工干扰、部分生态功能受到损失,景观的破碎化与今日的公众和社会对生境景观的保护性利用和审美保护要求不相适应。
(4)福州港各港区区域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备,福州港现状污染防治能力未能完全满足和达到环境管理的要求。
(5)各港区溢油应急手段和设施建设无法满足风险防范要求,一旦出现重大的溢油或泄漏事故,难于应付大面积的严重事故状况。
(6)福州港码头泊位经营体制多样,福州港尚未设置专职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福州港现状污染防治能力、环境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有待加强。
4.2 规划特点分析福州港规划的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港口规模扩大,港区向集约化发展,吞吐量增长速度较快;(2)各港区功能逐渐趋向专业化发展,运输功能部分得到结构性调整;(3)港口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罗源湾港区和江阴港区;(4)闽江口内港主导功能为服务城市功能,松下港区主导功能为服务临港工业主导功能,罗源湾和江阴港区兼有发展物流商港和服务临港工业的双重主导功能。
(5)各港区资源、环境、社会区域环境类型多样,规模、功能、布局不同,环境条件不一,环境影响各异。
4.3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趋势分析本次规划的罗源湾港区、江阴港区各作业区的形成均需要较大规模的围填造陆、开山辟地,闽江口内港区的新增作业区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围填造陆,围填和造地工程对海洋、河口冲刷淤积、纳潮量水等动力条件、环境容量和海洋、河口、陆域生态环境可能产生较大的压力和不利影响,港口规划实施带来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给区域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带来压力和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