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鲫鱼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观察鲫鱼

观察鲫鱼

观察鲫鱼
【分组实验】
目的要求概述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材料器具活鲫鱼,鱼的骨骼标本;玻璃缸;清水等。

方法步骤
1. 参照图
2.2-12,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鳞片,认识各种鱼鳍。

2. 观察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是如何配合的。

3. 观察鱼口的开合与鳃盖的张合之间的关系。

4. 触摸鱼的体表,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5. 观察鱼的骨骼标本,结合图2.2-13,了解鱼脊柱的构造特点。

讨论
1. 鲫鱼的体形和体色对其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 尝试描述鱼鳍的作用。

3. 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在鱼的水生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4. 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其功能是什么?。

观察鲫鱼实验报告结论

观察鲫鱼实验报告结论

观察鲫鱼实验报告结论
鲫鱼实验报告观察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对鲫鱼的观察,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鲫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行为和生理表现。

其次,实验还发现了鲫鱼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非常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在观察鲫鱼的行为表现方面,可以看到鲫鱼在水中游动时呈现出优雅机敏的动作,它们能够迅速地转向、躲避障碍物等。

此外,鲫鱼在觅食时也表现出了相当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它们能够准确地判断食物的位置,并采取相应的动作来获取食物。

同时,在实验中还观察到鲫鱼之间的社交行为,它们会组成小群体,在一定的范围内游动和觅食。

在生理方面的观察中,实验发现鲫鱼能够适应不同的水质条件。

在实验中,鲫鱼分别被放置在清澈的水中、植物繁茂的水域以及水流湍急的环境中,并观察其对环境的适应情况。

结果表明,鲫鱼能够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存活并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其行为和生理指标均有影响。

此外,实验还发现鲫鱼对食物的选择性很强。

在观察过程中,给予鲫鱼不同的食物选择,结果发现鲫鱼更倾向于选择水中悬浮颗粒物作为主要食物来源。

这可能是因为鲫鱼的口部结构适合于获取水中的微小颗粒物,并且这些颗粒物在水中相对容易获取。

综上所述,通过对鲫鱼的观察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鲫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

此外,鲫鱼还表现出对食物选择的倾向性,更倾向于选择水中的悬浮颗粒物作为食物来源。

通过这些观察结论,我们对鲫鱼的生态习性和适应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鲫鱼观察解剖实验报告

鲫鱼观察解剖实验报告

鲫鱼观察解剖实验报告
我在实验室里进行了一次鲫鱼的解剖观察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了解鲫鱼的内部器官结构。

首先,我将鲫鱼取出并处理干净。

然后我用力剖开了鲫鱼的背部,暴露出内部器官结构。

鲫鱼的内部器官包括心脏、鳃、肝、胃等多个重要器官。

我对这些器官进行了仔细观
察和研究。

首先,我注意到的是鲫鱼的心脏。

鲫鱼的心脏位于身体前部的腔室内,具有两个房间
和一个室间隔。

左部房间收缩时,将氧化的血液输送到鳃,右部房间收缩时,则将二氧化
碳的血液输送到鳃。

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鲫鱼的血液循环。

其次,我观察到的是鲫鱼的鳃。

鳃位于鲫鱼的口腔里,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

鳃是
哺乳动物的肺呼吸和水生动物的鳃呼吸的原型,也是水生动物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
场所。

鲫鱼的鳃有四对,它们通过水流与身体外的氧气交换,使鱼的呼吸得以完成。

然后,我观察到的是鲫鱼的肝。

鲫鱼的肝脏很大,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

肝脏可以
将人体内代谢产物、药物、伤害产生的代谢产物等物质在体内代谢成更容易排出体外的物质,有良好的解毒、排泄功能。

最后,我观察的是鲫鱼的胃。

鲫鱼的胃与其他鱼类的胃相似,有前胃和后胃两个部分。

前胃一般被称为瘤胃,是食管和后胃之间的第一个。

\n鱼的胃容积较小,易消化,所以它们需要经常进食。

通过这次鲫鱼观察解剖实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鱼类的内部结构和器官。

这次实验不
仅加深了我对生命科学的学习,还提高了我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实验3 鲫鱼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3  鲫鱼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日期:2011年12月11日实验3 鲫鱼的形态与结构一、目的和要求通过鲫鱼的解剖和观察,了解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和器具剪刀,解剖刀,解剖镊,解剖针,解剖盘,活鲫鱼。

三、实验内容㈠鲫鱼(Carassius auyatus)外部形态鲫鱼呈纺锤形,左右侧扁,体表粘滑,被覆瓦状排列的圆鳞。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⒈头部自吻端至鳃盖后缘为头部。

其两侧有眼,无眼睑和瞬膜。

眼的前方有外鼻孔一对(被瓣膜隔成四孔),用镊子探鼻孔,看是否与口腔相通?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端位),有上下颌。

头的两侧为鳃盖,有鳃盖骨支持。

其后端游离缘有鳃盖膜覆盖鳃孔。

⒉躯干部和尾部由鳃盖后缘至泄殖孔为躯干部。

泄殖孔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为尾部。

躯干部背方有不成对的背鳍,腹面有成对的胸鳍和腹鳍;尾部有不成对的臀鳍和一正形尾鳍。

泄殖孔前有肛门。

侧线:在躯体两侧,自鳃盖后缘至尾部,各有一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此即侧线。

具有小孔的鳞片为侧线鳞,侧线有何功能?㈡内部解剖取鲫鱼一条,用剪刀从肛门前端由体左侧向背方剪至侧线附近,转向前延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然后向前向下剪去部分鳃盖,小心翻开左侧体壁,进行内部观察。

[图10—1]。

⒈原位观察:最后一对鳃弓后腹方的一小腔,为围心腔,它借横隔与腹腔分开。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

在腹腔里,背面是白色囊状的鳔,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三角形暗红色组织,为肾脏的一部分。

鳔的腹方是长形的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的精巢,雌性为黄色的卵巢。

腹腔腹面盘曲的管道为肠管,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有暗红色、散漫状分布的肝胰脏。

在肠管和肝胰脏之间一细长的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图 10-1 鲫鱼的内脏⒉循环系统:主要观察心脏[图10—2]。

心脏:位于两胸鳍之间的围心腔内,撕去围心腔膜,即可露出心脏。

心脏由背方一暗红色的心房,和腹方一淡红色、肌肉较厚的心室,以及位于心房后侧的一暗红色长囊状的静脉窦组成。

观察和解剖鲫鱼报告

观察和解剖鲫鱼报告

观察和解剖鲫鱼报告观察和解剖鲫鱼是许多生物学实验和研究中常见的一项实践活动。

通过对鲫鱼进行观察和解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鲫鱼的解剖结构、器官功能以及生物特征。

本文将对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相关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一、鲫鱼的外部观察在开始解剖之前,我们首先对鲫鱼的外部进行观察。

通过肉眼观察,我们可以了解鲫鱼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特征。

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鲫鱼的头部、鳃盖、鱼鳞、眼睛等结构。

这些外部特征有助于我们对鲫鱼的分类和鉴别。

二、解剖准备工作在解剖鲫鱼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准备好解剖用的工具,如手术刀、镊子、剪刀等。

其次,摆放实验器材,如手术台、解剖盘等。

最后,准备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如戴上手套和口罩,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三、解剖鲫鱼的步骤1. 打开腹腔首先,将鲫鱼放在解剖盘上,用手术刀切开鲫鱼的腹部。

沿着腹部中线切开皮肤和腹肌,小心不要损伤内脏器官。

2. 观察消化系统在打开腹腔后,我们可以看到鲫鱼的消化系统。

观察鲫鱼的胃和肠道,可以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观察鲫鱼的内脏器官,如肝脏、胰脏等,可以进一步了解鲫鱼的代谢和消化过程。

3. 解剖泌尿系统继续观察鲫鱼的泌尿系统,包括鱼的肾脏和尿液排泄器官。

通过观察这些器官,我们可以了解鲫鱼的排泄过程和体内水平衡的调节机制。

4. 观察生殖系统对于成熟的鲫鱼,我们还可以观察其生殖系统。

雌性鲫鱼的卵巢和雄性鲫鱼的精巢等生殖器官可以提供有关鲫鱼繁殖生物学特征的信息。

5. 解剖鳃盖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盖,它们起到呼吸和气体交换的作用。

通过解剖鳃盖,我们可以观察到鳃片和其它细小结构,并加深对鲫鱼呼吸系统的了解。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室的卫生与安全,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戴上手套和口罩等保护装备是必要的操作。

2. 解剖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对鱼身和器官造成损伤,确保解剖结果准确可靠。

3. 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处理鱼体残渣,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与卫生。

观察鲫鱼实验报告

观察鲫鱼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观察鲫鱼实验报告篇一:观察鲫鱼实验4164209实验方案:观察和解剖鲫鱼上海市蒙山中学叶建伟一、问题的提出“动物”这一节是继植物类群之后学习的第二大生物类群。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种类多的一个类群,鲫鱼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各类脊椎动物的基础,它在全章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介绍鲫鱼的基本特征,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与其水生环境相适应,为学习其他类群动物时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1、实验假设本节课以鲫鱼为研究对象,讨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采用“问题→实验→观察→归纳”的教学方法,先提出思考题:鲫鱼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与水生生活相适应?带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解剖、观察、探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2、理论依据八年级学生大都在14-15岁,表现为爱动,好奇心强,对鲫鱼也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其内部结构没有认识,解剖小动物也是第一次。

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采用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观察、思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实验目标1、科研目标通过实验观察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逐步形成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育人目标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逐步养成科学的实验观察方法。

3、工作目标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知道其在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

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各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四、实验对象、方法及手段1、实验对象鲫鱼。

2、实验方法观察、解剖。

13、检测手段(1)鲫鱼的形态图、鲫鱼的解(:观察鲫鱼实验报告)剖图、视频。

(2)实验器材:鲫鱼、蜡盘、解剖剪、镊子、解剖针、吸水纸。

五、实验原则通过实验解剖与观察,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并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方法。

六、实验内容鲫鱼的解剖和观察23篇二:鲫鱼实验总结鲫鱼实验总结xxx中初一x班1.组员:xxx、xxx、xxx、xxx2.过程:将鲫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身体流线形、背鳍、侧线、鳃盖、口、尾鳍、臀鳍、腹鳍、胸鳍)用手在鲫鱼的体表摸一摸,感受下体表的特点(体表光滑有粘性)。

解剖鲫鱼的实验报告

解剖鲫鱼的实验报告

解剖鲫鱼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1.外形观察(1)鲫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

(2)鱼的体表有鳞片覆盖,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黏液,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

(3)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布满毛细血管。

(4)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剖析步骤左手握住刚刚处死的鲫鱼头部和背部,使腹面向上。

右手拿剪刀,从肛门插入,沿腹中线由后向前剪开鲫鱼的腹部体壁,直到口的后方为止(剪刀尖不要深入体腔,以免损坏内脏)。

随后把鲫鱼放在解剖盘里,将鲫鱼左侧向上,用镊子提起左侧体壁,并从肛门开始,向背面的方向用剪刀做左侧体壁的横切口,到达侧线就扭转剪刀方向,向前延伸至鳃盖的后缘,再沿着鳃盖后缘,剪到胸鳍的前面的腹中线处,除去切口的体壁。

最后剪去鳃盖的后半部分,露出鳃。

3、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1)观察鲫鱼的呼吸系统它主要位于鳃盖下的鳃腔内,鳃腔与口相通。

咽喉两侧有鲜红色的鳃,每侧各有4 个全鳃,全鳃呈镰刀形。

每个全鳃有2个鳃片,内侧着生在一根细长弯曲的鳃弓上。

取下全鳃用放大镜可以观察,鳃弓的凹面有两行尖齿状的鳃耙,每个鳃片有许多跟鳃弓呈放射状排列的鳃丝组成,鳃丝两侧又生有许多鳃小片,鳃小片上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所以,活鲫鱼的鳃是鲜红色的。

在体腔的中上部,有一个充满气体的白色囊状结构,就是鱼膘。

其中部深缢,将膘分成前后相通的两个室。

后室腹面的前端,伸出一条细长的膘管,向前通向食管的背方,它是膘内气体排放的管道。

膘的表面有丰富血管,交织成网状,因此,膘也具有呼吸的功能。

(2)观察鲫鱼的消化系统上颌和下颌没有牙齿。

可用解剖剪除去一侧的鳃片,用食指触摸咽喉下侧,可以找到咽喉齿,仔细观察,它共有4枚,排成一列。

鲫鱼的胃肠分化不明显。

在体腔腹侧,可以看到白色的曲折盘绕的细长的鱼肠,它上连食管,下通肛门。

试用一根筷子从鱼的口腔缓缓插入,可以一直通到肠里。

在鲫鱼的肠和肠之间,分布着红褐色或黄褐色的肝胰脏。

观察_鲫鱼实验报告

观察_鲫鱼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鲫鱼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报告人:张三一、实验目的1. 了解鲫鱼的外形特点及其在水生环境中的适应性。

2. 掌握鲫鱼的内部结构,包括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3. 通过解剖实验,初步学会鲫鱼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1. 鲫鱼一条2. 解剖刀3. 解剖盘4. 镜子5. 水槽6. 清水7. 记录纸和笔三、实验步骤1. 外形观察(1)观察鲫鱼的身体结构,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

(2)观察鲫鱼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

(3)观察鲫鱼的体表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

(4)观察鲫鱼的呼吸器官为鳃,鳃盖开合有规律。

(5)观察鲫鱼的鳍部,包括背鳍、腹鳍、臀鳍和尾鳍。

2. 解剖鲫鱼(1)将鲫鱼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沿着腹部切开,注意保持鲫鱼的完整性。

(2)观察鲫鱼的骨骼结构,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尾骨。

(3)观察鲫鱼的肌肉组织,包括躯干肌肉和鳍部肌肉。

(4)观察鲫鱼的内脏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脾脏、胃、肠、肾脏和生殖器官。

(5)观察鲫鱼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3. 观察鲫鱼侧线(1)用放大镜观察鲫鱼的侧线,发现侧线是由许多小孔排列而成的。

(2)将一条鲫鱼放入水槽中,另一条鲫鱼用凡士林将两侧的侧线涂封住。

(3)观察涂封侧线的鲫鱼在水中的游动情况,发现其游动速度明显减慢。

(4)分析侧线在鲫鱼感知水流方向中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鲫鱼的外形特点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中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有利于在水中形成保护色,减少天敌的发现。

体表有鳞片覆盖,减少水流对身体的摩擦,同时黏液有助于减少摩擦和保持体表清洁。

2. 鲫鱼的内部结构鲫鱼的骨骼结构较为简单,头骨、躯干骨和尾骨由多个骨头组成。

肌肉组织发达,有助于鲫鱼在水中快速游动。

内脏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脾脏、胃、肠、肾脏和生殖器官,各器官分布合理,功能完善。

3. 鲫鱼的侧线作用通过实验观察,涂封侧线的鲫鱼在水中的游动速度明显减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观察鲫鱼实验报告
篇一:观察鲫鱼实验4164209
实验方案:观察和解剖鲫鱼
上海市蒙山中学叶建伟
一、问题的提出
“动物”这一节是继植物类群之后学习的第二大生物类群。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种类多的一个类群,鲫鱼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各类脊椎动物的基础,它在全章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介绍鲫鱼的基本特征,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与其水生环境相适应,为学习其他类群动物时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1、实验假设
本节课以鲫鱼为研究对象,讨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采用“问题→实验→观察→归纳”的教学方法,
先提出思考题:鲫鱼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与水生生活相适应?带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解剖、观察、探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2、理论依据
八年级学生大都在14-15岁,表现为爱动,好奇心强,对鲫鱼也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其内部结构没有认识,解剖小动物也是第一次。

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采用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观察、思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逐步形成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育人目标
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逐步养成科学的实验观察方法。

3、工作目标
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知道其在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

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各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四、实验对象、方法及手段
1、实验对象鲫鱼。

2、实验方法观察、解剖。

1
3、检测手段
(1)鲫鱼的形态图、鲫鱼的解(:观察鲫鱼实验报告)剖
图、视频。

(2)实验器材:鲫鱼、蜡盘、解剖剪、镊子、解剖针、吸水纸。

五、实验原则
通过实验解剖与观察,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并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方法。

六、实验内容鲫鱼的解剖和观察
2
3
篇二:鲫鱼实验总结
鲫鱼实验总结
xxx中初一x班
1.组员:xxx、xxx、xxx、xxx
2.过程:将鲫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身体流线形、背鳍、侧线、鳃盖、口、尾鳍、臀鳍、腹鳍、胸鳍)用手在鲫鱼的体表摸一摸,感受下体表的特点(体表光滑有粘性)。

后用剪刀从肛门倒鳃前剪开,再沿侧线剪开,观察内脏与消化道,随后观察鱼精与鱼鳔,找到心脏与鱼脑,最后清洗用具。

3.感受:通过对鲫鱼的解剖,我们了解了鲫鱼的外形,鲫鱼的颜色,鲫鱼的体内构造与鲫鱼各器官的形状等。

对鲫鱼有了更深的了解。

另一方面,在解剖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说明我们对知识的了解并不深入,知识体系依旧存
在漏洞,我们应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4.收获:
1)了解了鲫鱼的外形、颜色、器官等。

2)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实践,进一步的巩固。

3)了解了一些在平常学习中没有提到的知识。

这就是我们组实验的总结,这次试验既充实又不乏趣味,还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加强了我们对知识的巩固,真所谓“收获颇丰”啊!
篇三:观察鲫鱼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