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全卫生标准内容

合集下载

GB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doc

GB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doc

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eneral rules or designing the production fac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safety and health requirements代替GB 5083—1985 自 1999-12-1 起执行前言在生产活动中,某些生产设备因设计缺陷而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以及尘、毒、噪声、辐射等危害是比较严重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部门有责任从设计、制造上采取相应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使新设计的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有关安全卫生的诸项要求。

然而,我国各类生产设备的专项安全卫生设计标准尚很少,大多数生产设备的安全卫生设计要求都包含在产品标准中。

但是,这些要求难免不尽全面。

为满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和环境保护部门乃至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从治“本”上入手,尽快改善我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现状,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以使生产设备设计、制造部门有所遵循。

本标准是参照德国国家标准DIN31000/VDE1000—1993《技术设备符合安全要求设计的一般原则》、俄罗斯国家标准ГOCT12.2.003—1992《生产设备·安全总则》制订的。

在技术内容上与上述标准相一致,在编写规则上按GB/T1.1—1993《标准化工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执行。

在对GB5083—1985进行修订时,原标准框架未做大变动,但删除了不属于技术内容而只属于政令方面的条款,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证明难以实现的内容。

对原标准中某些技术内容现已形成专项国家标准的条款,改为引用标准形式给出。

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5083—1985。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提出。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为了保障生产设备的安全,并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我们制定了如下的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一、安全设计原则1. 设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

2. 设备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3. 设备应具备完善的防护功能,包括防止物体飞溅、射击等发生的装置或措施。

4. 设备应具备可靠的紧急停机装置,以便在发生危险时能够迅速停机。

5. 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应明确,并且易于操作和检修。

二、安全设施设计1. 设备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域。

2. 对于存在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情况的设备,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3. 设备的电气部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电气安全。

三、卫生设计原则1. 设备的材料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无毒、无害且易于清洁消毒。

2. 设备的设计应尽量减少积尘、积水等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的环境。

3. 设备与卫生场所之间应有明确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4. 设备的设计应考虑到清洁和维护的方便性,易于拆卸和清洗。

四、安全卫生培训1. 设备操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

2. 定期进行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和卫生意识。

3. 发现任何安全隐患或卫生问题时,应立即报告给相关负责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五、事故应急预案1. 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并确保所有员工掌握应急知识和操作技能。

2. 每个工作区域都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和药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3. 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以验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总之,生产设备的安全卫生设计应以人为本,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有效的管理,才能构建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1.前言生产设备安全卫生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等领域中,对生产设备的标准化设计、选用和使用过程中的相关卫生和环境问题的规范和控制。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是保障生产、保障员工和外部人员安全和保障环境的必要保障措施。

本文档对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规范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生产设备的设计人员、购买者和使用者遵从。

2.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2.1 设计准则生产设备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准则:2.1.1 安全设计安全设计应该是设计的第一要素。

该过程应该包括设备的各项安全措施,设备故障的预防和处理,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设备设计应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保证在事故发生时降低损害。

严格遵循相关安全法规以及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2.1.2 卫生设计卫生设计应该在设备设计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到考虑。

设计中应该尽量减少卫生问题的发生,包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避免产品受到质量和卫生问题的影响。

在设备使用阶段中,还应该对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处理。

2.1.3 可维护性设计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设备长期安全运作的重要保障。

因此,设备的设计应该便于进行维护和保养。

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外观设计具有不影响维护过程的变更,维护人员在进行设备检修、保养和更换核心部件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工具或特殊的训练。

2.2 设计方案最好的设计方案应该是综合考虑以上准则,采用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制造解决方案的设备设计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和故障率,还可以提高效率,为人们创造更加清洁、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2.3 设备选用在购买设备之前,应该仔细评估设备所需求和设备的用途,以选择最适合的设备和最佳的方案。

同时,应该考虑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成本、设备的长寿命设计和设备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2.4 安全培训为了保证设备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生产企业应该对设备使用者进行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程序应该由专业人员编写。

该程序应该包含设备操作、安全措施、设备维护等。

(整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整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除空中、水上交通工具,水上设施,电气设备以及核能设备之外的各类生产设备。

本标准是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础标准。

制订各类生产设备安全设计的专用标准,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使其具体化。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893—1982 安全色GB2894—1996 安全标志GB4053.1——199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1993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199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4——1983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T6527.2—1986 安全色使用导则GB10434—1989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2265—1990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T14774—1993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GB/T14775—1993 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GB15052—1994 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50034—19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生产设备production facilities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加工、制造、检验、运输、安装、贮存、维修产品而使用的各种机器、设施、装置和器具。

3.2 安全卫生防护装置safety and health guard device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生产过程和设备安全卫生作用的附属物件或设施。

4 基本原则4.1 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按规定条件制造、运输、贮存、安装和使用时,不得对人员造成危险。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doc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doc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1999年版)GB5083-1999前言在生产活动中,某些生产设备因设计缺陷而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以及尘、毒、噪声、辐射等危害是比较严重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部门有责任从设计、制造上采取相应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使新设计的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有关安全卫生的诸项要求。

然而,我国各类生产设备的专项安全卫生设计标准尚很少,大多数生产设备的安全卫生设计要求都包含在产品标准中。

但是,这些要求难免不尽全面。

为满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和环境保护部门乃至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从治“本”上人手,尽快改善我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现状,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以使生产设备设计、制造部门有所遵循。

本标准是参照德国国家标准DIN31000/VDEl000—1993《技术设备符合安全要求没计的一般原则》、俄罗斯国家标准TOCTl2.2.003—1992《生产设备·安全总则》制订的。

在技术内容上与上述标准相一致,在编写规则上按GB /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执行。

在对GB5083—1985进行修订时,原标准框架未做大变动,但删除了不属于技术内容而只属于政令方面的条款,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证明难以实现的内容。

对原标准中某些技术内容现已形成专项国家标准的条款,改为引用标准形式给出。

同时,增加了—些新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5083—1985。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锡瑛、汤大纲。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除空中、水上交通工具,水上设施,电气设备以及核能设备之外的各类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83—85XXX1985年4月17日发布1986年3月1日实施)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生产设备的安全卫生设计。

本标准不适用于空中、水上交通工具及水上设施。

本标准是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础标准。

制订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专用标准。

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并使其具体化。

1基本原则1.1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在按规定条件制造、安装、运输贮存和使用时,不得对人员造成危险。

1.2在使用过程中,生产设备不得排放超过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

1.3生产设备的设计,必须履行安全人一机工程的原则,以便最大限度地减轻操作者的体力和脑力消耗,以及精神紧张状况。

1.4生产设备的安全,应通过下列途径予以保证:a.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并严格按照标准制造、检验;b.合理地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c.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d.安装、运输、贮存、使用和维修的技术文件、应载明安全要求。

1.5生产设备的设计,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好处发生矛盾时,则宜优先考虑安全技术上的要求,并应按以下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a.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素质安全性能,保证不会出现任何危险;b.间接安全技术措施——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不克不及或不完全能实现时,则必需在生产设备总体设计阶段,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制造义务不应留给用户去承担。

除直接和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在设备上恰当接纳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1.6生产设备在整个使用期限内应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2一般要求2.1适应能力设计生产设备,应规定其使用寿命。

按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风载、雨雪、辐射、粉尘、负载、冲击、振动、微生物、动物、腐蚀性介质等)要求,生产设备必需具有适应该环境的足够能力,特别是防腐蚀、耐磨损和抗疲劳的能力。

2.2预防断裂生产设备的各种受力零、部件及其联接,必须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工艺和安全系数,在规定使用寿命内按规定使用时,不得产生断裂和破碎。

(整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整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有效性】有效【法规名称】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文件号】GB5083—85【颁布部门】国家标准局【颁布日期】1985年04月17日【实施日期】1986年03月01日【正文】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生产设备*的安全卫生设计。

注*电气设备安全设计按GB4064—8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执行。

国家标准局1985—04—17发布1986—03—01实施本标准不适用于空中、水上交通工具及水上设施。

本标准是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础标准。

制订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专用标准。

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并使其具体化。

1基本原则1.1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在按规定条件制造、安装、运输贮存和使用时,不得对人员造成危险。

1.2在使用过程中,生产设备不得排放超过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

1.3生产设备的设计,必须履行安全人一机工程的原则,以便最大限度地减轻操作者的体力和脑力消耗,以及精神紧张状况。

1.4生产设备的安全,应通过下列途径予以保证:a.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并严格按照标准制造、检验;b.合理地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c.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d.安装、运输、贮存、使用和维修的技术文件、应载明安全要求。

1.5生产设备的设计,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利益发生矛盾时,则宜优先考虑安全技术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a.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保证不会出现任何危险;b.间接安全技术措施——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时,则必须在生产设备总体设计阶段,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制造任务不应留给用户去承担。

除直接和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在设备上适当采用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1.6生产设备在整个使用期限内应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2一般要求2.1适应能力设计生产设备,应规定其使用寿命。

GB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19992007-9-3 11:23:15前言在生产活动中,某些生产设备因设计缺陷而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以及尘、毒、噪声、辐射等危害是比较严重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部门有责任从设计、制造上采取相应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使新设计的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有关安全卫生的诸项要求。

然而,我国各类生产设备的专项安全卫生设计标准尚很少,大多数生产设备的安全卫生设计要求都包含在产品标准中。

但是,这些要求难免不尽全面。

为满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和环境保护部门乃至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从治“本”上入手,尽快改善我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现状,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以使生产设备设计、制造部门有所遵循。

本标准是参照德国国家标准DIN31000/VDE1000—1993《技术设备符合安全要求设计的一般原则》、俄罗斯国家标准ΓOCT12.2.003—1992《生产设备·安全总则》制订的。

在技术内容上与上述标准相一致,在编写规则上按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执行。

在对GB5083—1985进行修订时,原标准框架未做大变动,但删除了不属于技术内容而只属于政令方面的条款,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证明难以实现的内容。

对原标准中某些技术内容现已形成专项国家标准的条款,改为引用标准形式给出。

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5083—1985。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锡瑛、汤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代替GB5083—1985General rules for designing the productionfac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safety and health requirements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安全卫生标准内容

设备安全卫生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备可能造成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种类、程度及容许水平。

二、对所有材料和物质的要求,如材料的强度、绝缘性、耐腐蚀、抗疲劳、抗老化的要
求,以及物质的无毒害或低毒性的要求。

三、对运动部分的要求,如位于外部的旋转、摆动,平移部件采取的现代安全技术措施。

四、对脚踏板、工作台、走道、梯子等的防滑及高处作业防坠落的要求。

五、对设备表面状况、涂覆层以及棱角的安全要求。

六、对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特别是防护罩、防护屏、制动器、联锁装置、活动元件和终
端开关、定位器、工作状态,以及极限状态控制(合保护)装置和检查、监测仪表的要求。

七、对操纵器、信号器和显示器的配置要求。

八、对便于设备启动、操纵和维修的人机工程学要求。

九、对控制和调节装置,特别是对紧急事故开关和预防意外启动的要求。

十、对设备的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十一、设备吊装、搬运、安装、使用和贮存方面的安全要求。

十二、润滑要求。

十三、照明要求。

十四、用电安全要求。

十五、对检查、维修和操作中的安全要求。

十六、运转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如甩出物、噪声、振动、温度、湿度、粉尘、辐射、蒸汽、气体或液体等的限制与防护要求。

十七、防火、防爆(含设备内压)要求。

十八、对气动设备和液压设备的安全卫生要求。

十九、使用液态燃料或固态燃料设备的安全卫生要求。

二十、使用核燃料设备的安全卫生要求。

二十一、各种物料管道的涂色要求。

二十二、设置安全标志的要求。

二十三、安全卫生要求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