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中药处方

合集下载

沈丕安治疗狼疮性肾炎验方解析

沈丕安治疗狼疮性肾炎验方解析
1 基本方 解
围也 不如 生地广 泛 , 以红 斑 汤 中用 来 加强 生 地 的 所
滋 阴清热 之 功 ; 母 既 有 滋 阴清 热 之 功 , 知 又有 清 热 功效 是养 阴清 热 、 血通 络 , 治疗 解毒之效 , 凉 是 但其清热不如石膏、 解毒不如黄柏 , 以 所
红斑 汤 中用知母 来 弥补 生地 滋 阴而不 解 毒 的不 足 ,
沈丕 安教授 是上 海 市名 老 中医 , 全 国著 名 的 是
系统 性 红 斑 狼 疮 的 基 本 方 , 要 由 生 地 、 参 、 主 玄 知
风湿 病专 家 , 从事 中医 治疗 免疫 风 湿病 的临床 工 作 母 、 生石 膏 、 芩 、 冬 藤 等 组 成 。生 地 是 君 药 , 黄 忍 其 已有 5 0年 , 着 深 厚 的理 论 基 础 和 丰 富 的临 床 经 味甘 、 , 寒 , 心 、 、 有 苦 性 归 肝 肾经 。所 用 剂 量 要 大 , 一 验, 并在长 期 临 床 工 作 中 , 结 了一 整 套 中西 医 相 般 每剂 3 。现代 药理 研究 发现 , 地 所含 多 糖 和 总 0g 生 结合 的理 论和方 法 , 尤其 是 在 中药 治疗 系 统性 红 斑 糖 苷能 调 节 人 体 的 免 疫 功 能 , 制 亢 进 的 体 液 免 抑 狼疮 、 狼疮 性 肾炎 方 面 , 着 独 到 的见 解 和 丰 富 的 疫 , 有 提高 低下 的细 胞 免 疫 ; 能对 抗 地 塞米 松 对 垂 经验 。狼 疮性 肾炎 相 当 于 中 医 的 肾损 证 、 着证 , 肾 体一 肾上腺皮质 系统 的抑 制 作 用 ; 有 抗 血管 炎 、 并 是 系统性 红斑 狼 疮 中最 为 常 见 的迁 延 难 治 的并 发 抗 变态反 应 的作 用 ; 以重 用 生 地 , 所 能有 效 控 制 症 , 统计 有 5 % ~ 0 的系统 性红 斑狼 疮 患者 病 狼疮 性 肾炎 的病 理 破坏 , 少 患者 对 糖 皮质 激 素 的 据 0 7% 减 程 中会 出 现 临 床 肾脏 受 累 , 穿 刺 活 检 发 现 率 在 依 赖 , 作用非 常类 似 于 西药 的免疫 抑 制 剂 。本 品 肾 其

中医内科系统性红班狼疮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系统性红班狼疮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系统性红班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以多系统损害伴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有发热、红斑、皮疹、脱发、血管炎、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心脏、肾脏、肺脏、神经系统的损害等异常表现。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与中医学“阴阳毒”、“蝴蝶斑”、“日晒疮”、“鬼脸疮”等病名类似;而本病累及多脏器,伴有较多的脏腑证候,又可分属“痹证”、“水肿”、“黄疸”、“胁痛”、“心悸”、“悬饮”等范畴;后期多脏受累,则属“虚劳”范畴。

其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热毒内盛,瘀阻脉络。

【诊断】1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对日光有较高的敏感性。

2.不规则发热、关节痛。

3.皮疹有多形红斑、环形红斑、网状青斑、盘状红斑和面部蝴蝶形红斑等。

4.雷诺征、口腔溃疡、脱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5.有肺、心、肝、肾、神经、血液等系统受损的表现。

6.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沉升高,血清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IgG、IgA、IgM均增高,补体C3、C4、CHO下降,1E细胞、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以正虚气阴亏耗为本,热毒血瘀为标。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治予清热凉血,解毒祛瘀;慢性缓解期以本虚为多见,当予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虚实之间,可互为交替出现或错杂并呈,宜兼顾调治。

1风毒热痹证发热,关节疼痛或红肿疼痛,呈游走性、多发性,可累及大小关节,纳食减少,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痹通络。

方药举例:秦丸丸加减。

秦充10g,苦参15g,黄连3g,防风、防己各10g,漏芦IOg,黄柏10g,乌梢蛇10g,忍冬藤30g,虎杖15g。

加减:兼有表邪,恶风,加川桂枝5g。

热盛烦渴,加生石膏30g,知母10g。

皮肤有红斑,加生地黄15g,炒丹皮10g,赤芍10g,水牛角片30g。

2.营热炽盛证高热烦渴,喜冷饮,面部或其他部位皮肤出现红斑,唇、舌、颊黏膜糜烂,吐血、蒯血、便血,精神恍惚,甚则神昏澹语,抽搐,舌质红绛或紫暗,脉数。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处方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处方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处方方1组方:生地黄30g,熟地黄30g,山药30g,何首乌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白芍15g,上甲15g,下甲15g,桑寄生15g,秦艽15g,麦冬15g,薏苡仁15g,金银花15g,甘草10g。

加减:⊙肝肾阴虚内热以虚为主者,加山萸肉10g,枸杞子15g;⊙若热势不退,口腔糜烂,舌质红,为热重于虚者,加丹皮15g,何首乌30g,生地黄30g,北沙参30g;⊙若面部斑块较甚,色较暗者,加山萸肉10g,枸杞子15g,赤芍20g。

主治:盘状红斑狼疮。

用法:水煎,分为2次服用,每天1剂。

说明:手足皮肤皲裂较甚者,配合外洗药:生地黄30g,熟地黄30g,何首乌30g,黄精30g,地肤子30g,蛇床子30g,玉竹20g,白芍20g,葛根20g,地骨皮15g,白鲜皮15g,狼毒15g,川椒15g,雄黄10g。

方2组方:生地黄30g,生薏苡仁30g,玄参30g,虎杖30g,羊蹄根30g,忍冬藤30g,苦参30g,黄芩30g,车前子(包)30g,知母9g,麦冬12g。

加减:⊙水肿,加葶苈子30至60g,桑白皮30至60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

⊙心悸,加茯神12g,酸枣仁12g,柏子仁12g;⊙血瘀胸痛,加丹参30g,赤芍15g,桃仁12g;⊙热甚,加生石膏(先煎)60g。

主治:盘状红斑狼疮心脏损害者。

用法: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

方3组方:荆芥10g,连翘10g,防风10g,柴胡10g,薄荷10g,黄芩10g,栀子10g,赤芍10g,当归10g,生地黄10g,白芷10g,桔梗10g,枳壳10g,黄芪30g,甘草6g。

主治:亚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

说明:西药给予地塞米松每天10毫克,连续静点7天,然后改为泼尼松40至60毫克,每天1次口服。

病情控制后减量。

环磷酰胺50毫克,每天3次口服,病情控制后减量。

关节灵6g,每天3次口服。

八珍汤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稳定期)贫血临床观察

八珍汤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稳定期)贫血临床观察

Ba h n z e De oto t ra S E a in s n sa l h s c e , an e p cal o o e v t o s c f n e c cin o te t L p te t i t be p a e 22 as s d s e ily t bs re is n n pe i c i d x i
Clu c bs r ton of Baz n D e oci n Tr a i g St l i d O e va i l he c ton i e tn ab e SLE Ane i m a
Gu n - n ,Xi iln o Do gpig e Ru —o g ̄
血 干 / 细胞 异 常 引起 免疫 异常 ( 胞 免疫 和体 液 免 祖 细 疫 )而 侵犯多 个器 官 的全身 免疫性 疾病 。造血 系统 损 , 害是 其最 见 的临床 表现之 一 , 尤其 以红 系损 害 为多见 ,
影 响患者 的生 活质 量 生存时 间 。本研究 以八珍 汤 加
郭 冬 萍 谢锐龙 z 梁其彬 ,
中图 分类 号 : 5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4—7 5 20 ) 1 0 4 0 R9.4 1 B 10 4 X(0 80 — 0 4— 2
【 要 】 目的 探 讨 中药 汤 剂对 系统 性 红 斑 狼疮 (L 合 并 贫 血 的影 响 。方 法 以八 珍 汤加 减 为 主治 疗 2 摘 SE) 2例 稳定 期 S E患 者 , 着 重 观 察 其 非 特 异 炎症 指 标 、 动 指数 、 L 并 活 红细 胞 和 血 红 蛋 白 等 。结 果 S E患 者 治疗 前 后 L 红 细胞 、 红 蛋 白差 异 显著 。结 论 八珍 汤加 减 能 改 善 稳 定 期 S E的红 细 胞 数 。 血 L 【 键 词 】 系 统性 红 斑 狼 疮 关 贫血 八 珍 汤

白玉盛主任医师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及用药特色

白玉盛主任医师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及用药特色

•名老中医经验・白玉盛主任医师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及用药特色张静打崔祎晢打白玉盛”(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本文旨在介绍白玉盛主任医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思路及治疗经验。

将对吾师临证常用方药进行总结,概括其关于风药运用及诊疗心得。

吾师常教导我们研读中医要引申思考,既要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又要以临床为依据深层次、全方位地领悟理论,强化指导临床工作,要知识迁移和融汇变通。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辨证思路;治疗用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多系统脏器(皮肤黏膜、肺脏、肾脏、骨骼肌肉及脑部等)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病变多累及全身结缔组织,临床复杂且病程迁延,晚期多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叭中医可通过综合调理既增效降敏,又减轻西药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叫白玉盛主任医师从事血液免疫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载,与现代医学融会贯通,通过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在降低致残率,减轻毒副作用,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效验如期,随师跟诊,获益良多,现下介绍吾师经验。

1中医病因病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与中医古籍中描述的的“阴阳毒”“马樱丹”“五脏痹”“日晒疮”“温毒发斑”“蝴蝶斑”等病症相似,其属中医痹症范畴。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描述“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的病症所见,并提出阳毒内蕴宜升麻汤,阴毒固结宜甘草汤,总以解毒透清滋阴为治疗大法叽1.1从外感而言《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言:“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林佩琴《类证治裁》记载:“诸痹……正气为邪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阐述正气不足,外感六淫邪气,或曝晒日光,阻滞气血,凝结周身,发为众痹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

本病以青年女性多见,约占90%,且常为育龄妇女。

我国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约为70/10万。

本病一般属中医学“阴阳毒”、“蝴蝶斑”等范畴。

【中医经验集成】(一)辩证论治l. 热毒炽盛(1)主症高热持续不退,或汗出热暂退而旋即复升,面部或躯干、四肢斑疹鲜红,口唇糜烂,面赤口渴,烦躁不安,甚或神昏惊厥,或兼鼻血、尿血;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洪数或滑数。

(2)处方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生地、水牛角各30g,玄参、金银花、连翘、赤芍、丹皮、知母、黄芩、白花蛇舌草各15—20g,甘草4g.病情严重者,生石膏、生地、玄参可用至50,-60g,并可加牛黄、羚羊角粉各0.3g吞服;热毒炽盛者,加蚤休10g,大青叶30g;皮肤紫斑者,加紫草、马鞭草各1 5g;衄血者,加紫珠草30g,三七粉3g.(3)方法每日2剂,水煎取汁,每6小时1次。

2.阴虚内热(1)主症持续低热,手足心烦热,斑疹暗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咽燥,盗汗脱发,目赤齿衄,心烦急躁,少眠不寐;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

(2)处方青蒿、鳖甲、地骨皮、秦艽、银柴胡、知母、麦冬、白薇各15g,生地、生石膏、白花蛇舌草、忍冬藤各30g.关节酸痛者,加海风藤、川牛膝各I5g;口干舌燥者,加石斛15g,芦根30g;夜寐不宁者,加酸枣仁15g,夜交藤30g;脱发者,加制首乌、熟地各30g.(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气阴两虚(1)主症狼疮经年不愈,神疲乏力,食少纳差,气短心悸,面色少华.毛发脱落,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

(2)处方太子参、黄芪、制首乌各30g,五味子、陈皮各6g,麦冬、白术、生地、熟地、山茱萸、怀山药各15g,枸杞子20g.恶风自汗者,加桂枝6g,白芍15g,牡蛎30g;心悸怔忡者,加酸枣仁15g,琥珀3g.(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的中药方剂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的中药方剂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的中药方剂1.神经精神狼疮(狼疮脑):瘀热入脑生地黄 30g 菊花 12g 枸杞子 12g 天麻 9g白蒺藜 15g 川芎 9g 蔓荆子 12g 灸鳖甲 12g生石膏(先煎)30g 黄芩 30g 全蝎 3g 僵蚕 15g半夏 12g 陈皮 6g 茯苓 12g 甘草 3g2.狼疮性肾炎、轻度氮质血症、肾性高血压:脾肾两虚黄芪 12g 白术 12g 生地 30g 灸龟甲 12g杜仲 9g 川断 12g 菟丝子 12g 葶苈子(包)15g猪茯苓(各)12g 桑白皮 15g 泽泻 12g 落得打 30g接骨木 30g 川牛膝 12g 甘草 3g 陈皮 6g大枣 5枚黑大豆 30g 赤小豆 15g3.狼疮性肾炎:瘀热损肾生地黄 30g 灸龟甲 12g 知母 15g 生石膏(先煎)30g 黄芩 30g 落得打 30g 接骨木 30g 六月雪 30g猪茯苓(各)12g 泽泻 12g 杜仲 12g 川断 12g苦参 30g 赤小豆 15g 甘草 3g 大枣 5枚4.红、白细胞减少症:气阴两虚生地黄 30g 熟地黄 30g 山萸肉 12g 女贞子 15g枸杞子 12g 制首乌 15g 黄芪 12g 白术 12g猪茯苓(各)12g 知母 12g 黄芩 30g 白芨 9g佛手 6g 陈皮 6g 甘草 3g 大枣5枚5.血小板减少:血虚瘀热生地黄 30g 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 12g 黄芩 30g羊蹄根 30g 虎杖 30g 生藕节 15g 旱莲草 15g水牛角(先煎)30g 灸龟甲 12g 槐花米 12g 陈皮 6g生甘草 3g6.多浆膜腔积液:热郁饮积生地黄 30g 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 12g 黄芩 30g玉竹 15g 葶苈子(包)15g 白芥子 12g 生薏仁 30g桑白皮 12g 猪苓 12g 茯苓 12g 广郁金 9g五加皮 15g 枳壳 9g 甘草 3g 大枣 5枚7.手足栓塞性微血管炎、肢端溃疡:血热瘀阻生地黄 30g 玄参 30g 生石膏(先煎)30g 黄芩 30g忍冬藤 30g 鬼箭羽 15g 槐花米 15g 生藕节 15g水牛角(先煎)15g 川牛膝 12g 生甘草 3g8.关节炎、血小板减少:瘀热痹阻生地黄 30g 忍冬藤 30g 岗禾念根 30g 虎杖根 30g 生薏仁 30g 生石膏(先煎)30g 黄芩 30g 川芎 9g羊蹄根 30g 海风藤 30g 川牛膝 12g 生甘草 3g陈皮 6g 大枣 5枚9.狼疮急性发作期:气营热盛生石膏(先煎)30g 寒水石 30g 滑石 30g 生地 30g玄参 30g 金银花 15g 黄芩 30g 知母 12g生薏仁 30g 丹皮 15g 赤芍 9g 人中黄 12g羚羊角粉(冲)0.6g或者紫雪散(冲)1支10.红斑狼疮早期:阴虚内热生地黄 30g 生石膏(先煎)30g 玄参 30g 黄芩 30g生薏仁 30g 知母 12g 忍冬藤 30g 羊蹄根 30g川牛膝 12g 绿豆衣 15g 生甘草 3g 陈皮 6g大枣 5枚。

中医治病中医方剂-红斑狼疮

中医治病中医方剂-红斑狼疮

1、红斑狼疮,女(抄其他人的方)
黄芪50克柴胡30克王不留行30克牡丹皮30克
桂枝30克芍药30克黄柏30克甘草15克
15剂,分二次服
2、许*,女,38岁,红斑狼疮患者,服用生化汤+强生粥+排异粉,现手部排异反应,右手背有疮面。

外用洗方:黄芪200克苦参50克牡丹皮50克桂枝50克水煎热浸
病人由其家属带来病情陈述:两手背和手腕一月前开始出现排异,右手背厉害,出现一个有两个指节大小的疮面,虎口下方的位置也有一个,又红又痒又疼,晚上睡觉中挠后出水,感觉和上半年脸面出现的感觉一样,手背像癞子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中药处方
【概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侵犯人体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病变可以遍及全身,以皮肤和肾脏损害最早和最为严重。

常见临床症状有不规则发热或弛张型高热、皮肤蝶形红斑、脱发、关节疼痛、蛋白尿、血尿等。

西医通常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冲击疗法,可对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产生明显作用。

然而,此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大,停药后易于出现反跳和复发。

依据本病的临床特点,而当属于中医“鬼脸疮” “痹证”“阴阳毒”等范畴。

目前,对轻、中型患者单用中医药治疗,也能获得比较好的疗效,可以减轻临床症状和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对中、重型患者,宜采取中药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结合治疗,既可明显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和合并症,又可减少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用量或维持量,有益于巩固治疗效果和防止发生“反跳”或复发。

处方1狼疮丸【方药与用法】金银花、连翘、丹参、赤芍、蒲公英各80g, 白鲜皮40g,桃仁50g,红花30g,蜈蚣8条;上药制成蜜丸,每丸重9g;每次2丸口服,每日2次。

急性期每次4丸,每日3 次。

温开水送服,持续服用3〜5年。

【功能与主治】消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处方2滋肾养阴益气【方药与用法】生地黄、麦冬各15g,山茱萸、女贞子、墨旱莲各12g,山药、泽泻各30g,太子参、茯苓各25g,牡丹皮、五味子各10g。

上药加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2周为1疗程,以服药1〜4个疗程为宜。

①风热毒盛型患者,如出现颜面蝶形红斑或散在斑丘痒疹、或肢端红斑、色鲜红、皮损脱屑、咽部干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滑时,宜加用水牛角30g、赤芍15g、荆芥12g、防风12g、连翘30g;②阴虚内热型患者,如出现颜面蝶形红斑或其他部位多形红斑、色暗红、手足心烦热、自汗、盗汗、乏力、懒言、关节痛楚、腰酸、脱发、舌红少苔、脉细数时,宜加用知母10g、焦黄柏10g、焦栀子15g、淡豆豉10g;③肝肾阴虚型患者,偶尔伴发低热、局部斑疹暗褐色或色素沉着、腰酸痛、关节酸楚、脱发、月经不调或闭经,或头晕目眩、少寐、咽干口燥、便干溲黄、肢肿、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时,须
加用制何首乌30g、酸枣仁30g、桑寄生25g、续断15g;④风湿热痹型患者,当出现全身大小关节游走疼痛、肌肉酸痛,或关节肿胀灼热,或伴低热、口苦咽干、舌淡红、苔黄燥、脉滑时,应去五味子,而加入桑枝30g、薏苡仁30g、苍术15g、焦黄柏15g、怀牛膝12g;
⑤肝郁脾虚型患者,若有胁腹胀痛不适、纳呆、便溏不爽、月经不调、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舌淡苔白或腻、脉弦细时,宜去生地黄、牡丹皮,加柴胡12g、白芍15g、枳实12g、白术15g、陈皮10g、法半夏15g。

【功能与主治】益气滋阴,清热凉血;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伴有发热、关节酸痛、颜面蝶形红斑、甲周红斑、蛋白尿或水肿等。

【简释】本方能滋肾阴而兼补肝脾,补而不腻;生脉饮能气阴双补,可益心脾之气。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显著增强免疫活性、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此外,还有人报道生脉饮可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和增强人体非特异性抵抗能力。

方中养阴药生地黄、知母等,可显著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处方3祛风温阳通络方【方药与用法】桂枝3g,制川乌(先煎2h)、制草乌(先煎2h)、炒荆芥、炒防风、淫羊藿、伸筋草各9g,玄参9〜12g,甘草3〜4.5g。

上药加水煎后分2次口服,连用6个月为1疗程,两个疗程的间隔不要超过14天。

当痹损肌肤而出现明显的雷诺症时,宜去玄参,选加熟附子、羌活、秦艽、丹参、漏芦等;当皮肤麻木不仁时,宜加生黄芪9〜 12g、当归9g、郁金9〜24g、威灵仙9〜12g;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时,可选加桑枝、贯众各9g,石膏(先煎)9〜15g等。

当痹损及肾而出现水肿、蛋白尿时,可加黄芪9〜12g、白术12g、玉米须、薏苡仁、黑豆各18g、龙骨、牡蛎各15g、汉防己9〜12g;检测尿素氮升高时,加木瓜、牛膝各9g。

患者伴有腰膝酸软、水肿、怕冷、舌淡、脉沉细迟时,须去玄参,加牛膝、杜仲、熟附子各9g;伴有耳鸣、健忘、脉细数、舌红时,宜加生地黄9g。

当痹损及心而表现心烦、夜寐不宁、脉细数、舌红时,宜加党参9g、麦冬9g、五味子3g、首乌藤15g;若有心悸气促、唇紫、面色苍白、心绞痛、舌紫暗、脉细结代时,宜去玄参,加熟附子、丹参、泽兰各9g,加地鳖虫6〜9g;若有癫痫、抽搐、神志模糊时,可加用蜣螂虫(去头足)4.5g、炙远志3g、石菖蒲9g。

【功能与主治】散寒除湿,祛风温阳;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简释】近来有人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人体感受风寒湿邪、经脉气血不畅所致,时常侵犯皮、肌、筋、脉、骨,日久则内损五脏。

本病治疗应以辛温药为主,故可采取祛风温阳、散寒除湿、调补阴阳之法。

患者若伴身热、烦躁、口渴、舌红苔少、低热颧红,表现阴虚内热时,须选用乌头、桂枝,针对不同兼症要酌加清热解毒或养阴生津药物即可。

然而,还须防止辛温药耗伤阴津及川乌、草乌中毒,后者宜用甘草解之。

处方4加减磁石丸【方药与用法】磁石60g,牛膝、川芎、赤芍、海桐皮、萆蘚、全蝎、秦艽、地龙、天麻、木瓜、白芷、蕲蛇、僵蚕、白附子、海风藤、蒺藜、苦参各30g。

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做成蜜丸,每丸约10g。

治疗时每次2丸,每天2次口服,连用60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痹,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简释】《神农本草经》记载:“(磁石)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

磁石能驱散肾脏风毒,主治周痹风湿当是本方此意。

蕲蛇(白花蛇)、白附子、白僵蚕、白蒺藜合谓“四白散”,能治肾脏风毒攻注、周身疮毒、遍身瘙痒。

方中牛膝、全蝎、地龙、川芎、赤芍能活血祛瘀,配以天麻即可祛风解痉;海桐皮、秦艽、萆蘚、木瓜等,具有驱散风湿之毒、胜湿利水的功效;白芷能祛风止痒、散风除湿;苦参可祛风杀虫;海风藤可以祛风通络。

处方5益气养阴汤【方药与用法】生黄芪30g,当归6〜10g,熟地黄20〜30g,蚕沙20g,麦冬、半枝莲各10〜15g,太子参、黄精、灵芝草各15g,五味子、秦艽、海桐皮、山茱萸、淮山药各10g。

上药加水煎服,每天1剂,连续服药3〜6月。

患者有阴虚低热、烦躁时,宜加石斛、知母、青蒿。

呈现肝脾湿毒(肝功能受损)时,宜加茵陈、白术、柴胡;出现脾肾湿毒 (肾功能受损)时,可加入土茯苓、益母草、车前子等;发生心气亏损(心功能受损)时,须重用生脉饮伍甘草、丹参;若产生气滞络阻(皮肤血管炎)时,宜加入首乌藤、鸡血藤、茜草、仙茅、淫羊藿同煎。

【功能与主治】补气益阴;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期的治疗。

【简释】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益气药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等,均有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养阴药如
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麦冬、白芍等,可以减轻人体由免疫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在本病急性进展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病情后,也易于导致机体损伤和内耗、抵抗力下降、从而发生气阴两伤证。

此时,宜选择本方治疗能够补虚扶正、扶正固本,改善体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而有助于防止本病的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