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297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297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节(第一课时)乙烯教学设计惠州中学宋柳娟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鲁科版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的第一课时。

教材在第一课时中主要介绍了一种来自于石油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着重介绍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乙烯的性质和重要的有机反应——加成反应。

乙烯的碳碳双键结构是掌握乙烯化学性质的基础,学生在充分理解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有一个键容易断裂的基础上,分析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本课时知识是学生对于不饱和烃学习的基础,直接对应高二选修课程中的烯烃相关知识,为不饱和烃的引入铺垫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烷烃的代表物甲烷的性质,已经掌握了烷烃的性质,知道烷烃常温下稳定,不能和强酸、强碱、高锰酸钾以及溴水反应,而且已经了解了烃的概念。

学生具备对比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解决一定问题的能力。

乙烯是烃的另一种物质,具有代表性,乙烯性质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应该不大,但是对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理解可能比较吃力。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目标:学习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物理、化学性质,了解乙烯加成反应的概念,初步体会碳碳双键结构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目标:通过乙烯结构和乙烷结构的对比,初步建立碳碳双键不饱和碳原子的平面结构模型。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目标: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主线。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深化学习具体物质的科学方法。

通过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反应条件决定产物的思想,领悟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结合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强化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辩证认识。

通过乙烯性质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乙烯分子的结构,乙烯的加成反应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1.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验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对比学习法2.教学准备实验药品:乙烯利、氢氧化钠固体、高锰酸钾、溴水实验用具:带有橡胶塞的分液漏斗、锥形瓶、导管、乳胶管、四支试管、火柴五、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一)设计思路1.知识主线: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进而决定物质的用途。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煤的干馏苯教案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煤的干馏苯教案教学设计

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一、煤的干馏1.煤的组成2.煤的干馏(1)概念: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叫做煤的干馏。

(2)主要产物及其用途(1)煤的干馏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2)煤的干馏条件:一是要隔绝空气,二是要加强热。

例1下列关于煤的干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加强热而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C.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D.苯、甲苯、二甲苯等可由煤干馏得到,存在于干馏所得的焦炉气中答案 C解析A项,干馏需要隔绝空气加强热,错误;B项,煤本身不含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煤的干馏产物,错误;C项,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正确;D项,苯、甲苯等芳香烃主要存在于粗苯和煤焦油中,错误。

易错警示煤本身不含苯、甲苯、二甲苯、萘、蒽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煤的干馏产物。

二、苯的分子结构(1)苯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碳碳双键。

(2)研究表明:①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②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平面。

③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1)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但能使溴水退色,这是因为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2)苯的凯库勒式为,不能认为苯分子是单双键交替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

例2苯的结构简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处于对位的两个碳原子及与它们相连的两个氢原子,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可以分成两类不同的化学键D.苯分子中既不含有碳碳双键,也不含有碳碳单键答案 D解析苯分子处于对位的两个碳原子及与它们相连的两个氢原子,这四个原子共直线;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苯不属于烯烃;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高一化学鲁科版2教案:第三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含解析

高一化学鲁科版2教案:第三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含解析

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案例一)错误!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2)加深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3)了解苯与现实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苯的分子结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交流研讨等活动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参与意识、合作交流等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和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来认识新的有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煤的加工方法及产品的了解,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居室中苯的污染,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部分知识呈现方式同本节的第一标题内容-—石油的炼制乙烯。

从煤的诸多干馏产品引出重要有机物——苯的学习,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可采用与第1课时相同的教学思路.苯是一种液态烃,根据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比例,学生会对碳原子的不饱和性产生思考,从而推断结构、性质,并设计实验探究。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并且通过对苯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对碳原子成键的多样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能深刻体会到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同时也理解了“煤-—工业的粮食”的真正含义。

教材注重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学为所用的意识。

2.学情分析通过甲烷、乙烯两种有机物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从结构看性质的思路,具备了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来认识新的物质的能力。

通过分析苯的分子式学生必然会根据碳原子饱和程度对苯分子结构产生思考,根据结构对性质作出推断,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认识苯与烷烃和烯烃不同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苯的结构和性质。

2.难点: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苯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法、假设论证等。

课前准备教师:PPT课件、苯分子结构模型、分组实验用品、课外阅读资料;学生:调查了解煤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苯的污染来源和危害.板书设计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二、煤的干馏苯1.苯的物理性质:(教材P71)2.苯的分子结构:分子式为C6H6结构式结构简式或凯库勒式成键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8张PPT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8张PPT

小结
煤的干馏 苯
1.煤的干馏 分解 化学变化 2.苯 (1)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2)燃烧 (3)分子组成 C6H6 (4)结构
(5)取代反应
+HNO3
浓H2SO4

【作业】课本P74-75
NO2+H2O 3、4、5题
课时检测
1 .下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B .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液体。 C .苯能使溴水退色但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 .苯不具有典型的双键,故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2.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既能起加成反应,也能
起取代反应,但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B)
CH3
O2N
NO2
+3H2O
NO2
2,4,6-三硝基甲苯 (TNT)
烈性炸药
(6)苯的加成反应:
+3H2
催化剂 △
环己烷
〔小结〕苯的化学性质:能氧化,易取代,难加成
(7)用途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 染料、香料等。苯也常用于有机溶剂。
新装修的房子、新家具中都散发出苯及其 同系物,应注意通风,选用环保装修材料!
A.乙烷 B.苯 C.乙烯 D.甲烷
课时检测
3、下列各物质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
面的是(AB)
A、乙烯 B、苯 C、乙烷 D、甲烷
4.下列物质不能使溴水退色的是(D )
A. 乙烯 B. 二氧化硫 C. 丁烯 D. 丙烷
课时检测
5.下列哪些能说明苯环不是单、双键交 替的结构? A.苯的一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B.苯的邻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C.苯不能使Br2水或酸性KMnO4褪色。 D.苯环上的6个碳碳键均相等。 E.苯呈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F.苯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

化学ⅱ鲁科版第3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2)

化学ⅱ鲁科版第3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2)

化学ⅱ鲁科版第3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2)【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必修2》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1、石油的炼制2、乙烯、烯烃3、煤的干馏4、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二.教学目的:1、了解乙烯、苯的分子结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

2、认识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乙烯、苯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四.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乙烯的分子结构和重要性质。

2、苯的分子结构和重要性质。

3、石油的炼制和煤的综合利用。

五.知识要点:石油和煤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来源于石油和煤的深加工。

例如,乙烯和苯。

乙烯和苯的分子结构和重要性质在有机化合物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乙烯是不饱和烃——烯烃的代表物,苯是芳香烃的代表物。

在此就以乙烯、苯作为不饱和链烃和芳香烃的典型代表进行讨论。

〔一〕石油的炼制1、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由分子中含有不同碳原子数的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常温呈粘稠状液态,是多种液态烃溶解了部分气态烃和固态烃形成的。

〔二〕乙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

1、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42H C ,电子式:H :H C ::H C :H ⋅⋅⋅⋅,结构式:H —H |C H |C —H =或,可简化为22CH CH =。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位于同一平面内。

2、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为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3、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O H 2CO 2O 3H C 22242+−−→−+点燃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放出大量热。

②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色可利用此性质来鉴别烯烃和烷烃,但不适合除杂,因烯烃可能被氧化为2CO 。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311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311教案教学设计

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学设计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杨娟【学科】化学【课程内容】必修2第三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类型】教学设计【学时】2课时【适用年级】高一【教材版本】鲁教版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节课来自于鲁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它在前一节烷烃的基础上来认识不饱和烃与芳香烃的结构、性质,感受碳原子成键的多样性,使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认识逐步发展。

乙烯可发生的重要反应——加成反应,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加成反应原理的学习,将为后续有机合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通过对烷烃的学习,学生对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有了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由结构判性质,由性质推用途,可以迁移来学习其他的有机物。

即有了方法和知识上的储备,并且有望在本节的学习中被继续发展。

3.教材内容框架:↓↓↓二.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重点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重要性质,初步了解不饱和烃;加油站里有不同型号的汽油和柴油。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用石油制得的?石油的炼制(小组讨论、教师强调)石油分馏的产品经裂解得到的乙烯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认识并掌握乙烯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课堂小结习题训练与巩固认识有机化学反应的重要反应类型——加成反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通过乙烯性质、用途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识上重点、难点:乙烯的分子结构和加成反应。

2.方法上重点、难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高一化学 第3章 第2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第2课时 煤的干馏 苯同步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2

高一化学 第3章 第2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第2课时 煤的干馏 苯同步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2
答案 C
2.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在一定条件下,乙烯与水反应制取乙醇 ②在浓硫酸
的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在 55℃~60℃反应制取硝基苯
③乙烯使溴水褪色 ④苯与 Br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 乙烯与水反应制取乙醇,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都
是加成反应。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反应中,苯环上的 H
答案 D
2.关于苯分子结构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苯分子中含有三个
键和三个 C—C 键,且
交替连接
B.苯分子为正六边形,每个氢原子垂直于碳原子所在的
平面
C.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
的独特的键
D.苯分子里六个 C—H 键不完全相同
解析 牢记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 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所有原子共面。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4)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2)稳定 (3)ad 的键
+HO—NO2—浓—H— △2S—O→4
+H2O
(4)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它们的加工以及综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
(3)干馏:把固态混合物(如煤、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 解的过程叫做干馏。
特别提醒 ①蒸馏与分馏同属物理变化,而干馏是复杂的物 理、化学变化;②分馏一般专指石油的分馏,而干馏一般专
指煤和木材的干馏。 思维拓展
1.煤是由苯、苯酚、萘等有机物组成的吗?煤的干馏是物理 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309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309教案教学设计

乙烯教学设计课题乙烯课型新授授课教师邱陶润教材版本鲁教版必修二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学生情况1.已知:初中时对有机物有初略了解,上一节课已学习了烷烃,还知道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可以形成双键;2.未知:对乙烯是初次接触;3.思维特点:形成抽象思维,能够分析归纳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认识有机物的科学方法;训练由现象推出结论的逻辑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乙烯的学习,产生兴趣,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

教学重难点1.乙烯的分子结构2.乙烯的化学性质3.加成反应的概念教学方法教法:学案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媒体橡皮泥、铁棍、多媒体、乙烯性质实验的药品和仪器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情境设计及师生活动教学内容问题设计设计意图时间分配[导入新课]乙烯的用途如果把青桔子和熟苹果放在同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青桔子就很快变黄、成熟。

这是为什么?引起学生兴趣,知道生活处处有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1min抽查学生预习作业,投影,简析,评价基础知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5min预习作业检查基础知识过关情景创设乙烯作催熟剂引起学生兴趣,知道生活处处活动探究1组装乙烯分子模型认识乙烯的分子结构活动探究2观察实验现象,推出实验结论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小结、巩固知识点当堂检测[活动探究1]老师引导学生根据预习知识组装乙烯分子的模型,巡视指点,展示作品;各个学习小组用橡皮泥和铁棍合作组装一个乙烯的分子模型,发现乙烯分子的结构特点乙烯的分子结构(1)乙烯与乙烷的分子结构有何区别?(2)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动手组装模型,更能加深记忆,方便直观观察结构特点。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加强小组合作能力。

8min[过渡]用上一节课学习的“结构决定性质”思路引导学生预测乙烯的化学性质与甲烷是否相同1min[活动探究2]老师或学生代表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推出实验结论,推导方程式,并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完成学案表格,准备发言1.老师点燃一瓶已经验纯的乙烯气体2.学生代表从乙烯储气罐中放出乙烯通入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3.学生代表将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再向试管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1.乙烯燃烧;2.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3.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1)乙烯燃烧与甲烷等烷烃燃烧的现象是否相同?(2)烷烃如甲烷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会褪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
第三章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4.对于苯乙烯的下列叙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可发生加聚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三章第二节煤和石油重要的烃(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认识到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苯是学生比
较熟悉的有机溶剂和家庭装修污染物,又是典型的烃,因此本节课主要从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苯的应用,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苯的特殊结构,强调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苯的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必修2》
第三章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
效果分析
本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合作交流、讨论热烈,发言积极,解题过程及书写规范,问题理解透彻,训练到位,易错点提示恰到好处,使学生能更好澄清模糊点。

多媒体的使用、学生的自主交流活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习题的处理非常灵活、科学,且逐步深入问题的本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科学真理的品质。

学生不但了解了苯的物理性质和结构,认识了苯的化学性质,而且认识了苯的化学性质的特殊性,在已有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对苯的性质和应用加深理解,使学生对苯的认识有了一个本质提升!
从学生的训练反馈上来看,目标达成度高!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三章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对石油和煤炭的用途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了一些认识;本节教材内容从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出发,编排了两部分内容:石油的炼制和主要产品乙烯;煤的干馏和主要产物苯。

学生通过甲烷的学习已经初步意识到有机物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间存在一定联系,乙烯和苯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够加深他们对这一联系的认识并形成探究有机物性质科学的方法,为下一步继续学习两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提供理性基础。

可以说本节内容无论是从知识上还是方法的维度上,都在教材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密切相关,教材设计遵循“从生活、生产走进化学科学”,从化学科学走向社会发展“的线索。

教材从煤的干馏产物引苯之后,有关本的性质教学建立在苯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因此,教材首先结合化学史介绍苯分子的特殊结构,然后结合观察思考与分析综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并且讨论苯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重点:苯的化学性质
难点:苯的特殊结构的理解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三章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
评测练习
班级姓名
1. 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
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
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一种结构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与氯气混和后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褪色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液体生成;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3. 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CH2=CH2 B.CH2=CH-CH=CH2
4.对于苯乙烯的下列叙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可发生加聚反应;
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中;⑤苯环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面,且最多有5个原子共线.
A、①②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三章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
课后反思
课堂通过实验和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起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苯分子的结构教学通过化学史故事和凯库勒的假说,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后又让学生通过实际实验探索这个假说进一步证实。

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化石燃料综
合利用的意义。

不足之处:
1、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验证苯的物理性质操作不够规范,耗时较长,可以让学生多做准备。

2、通过看视频进行合作交流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分工实验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三章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
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分子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等活动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历史回眸、化学史话、身边的化学等拓展栏目,从多个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