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
气虚血瘀,经络失养-补阳还五汤

气虚血瘀,经络失养-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方中重用生黄芪以补元气,气行则血行,为君药;当归活血补血,为臣药;再配以赤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活血祛淤之品,使淤祛而不伤正;地龙长于通行经络,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是治疗气虚血淤所致偏瘫的常用方。
陆懋修在《世补斋医书》指出:“方以黄芪为君,当归为臣,若例以古法当归补血汤,黄芪五倍于当归,则二钱之归宜君以一两之芪,若四两之芪即当臣以八钱之归。
今则芪且二十倍于归矣。
大约欲以还五成之亏,有必需乎四两之多者。
”兹介绍以本方为主治疗盗汗、手足麻木、颤证、(淋巴)水肿、关节疼痛、心悸等6种疾病于下。
【方证分析】本方所治之证乃气虚不运,血行郁滞所致。
正气亏虚,不能行血,血行不利而为瘀,瘀阻脉络,筋脉受损,则半身不遂,口眼斜;瘀阻心脉,心窍不利,则语言蹇涩;气虚不能固摄,则口角流涎,或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气虚血瘀,脉络失养,则肢体麻木,或肢体疼痛;舌暗淡,苔白,脉虚弱或细涩,皆为气虚血瘀之征。
其治补气活血通络。
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脏腑经脉营卫之气,使气能帅血而行,为君药。
血脉不利,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行血活血,使血运行于经脉之中,共为臣药。
活血伤血,当归补血养血,与黄芪相用,以冀气从血中而生;脉络不通,地龙通经活络,畅通血脉,为佐药。
诸药相互为用,以奏补气活血通络之效。
【方药配伍特点】:补气药与补血药相用,使气能生血,血能化气;补血药与活血药相用,使血虚得补,血瘀得行,达到补血而不壅,行血而不伤的目的。
君药---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补阳还五汤妙用

补阳还五汤在神经运动系统疾病中的妙用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骨伤科口锁堂副主任医师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组成:黄芪生,四两[125g];当归尾二钱[3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黄芪初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
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两剂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大补脾胃之气,气率血行,瘀去络通;以既能活血又能养血的当归为臣药,化瘀而不伤血;配以活血祛瘀的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既能活血祛瘀,又能引气入血,气血相溶,气率血行,使瘀去血行血生;再配以通经活络的地龙以增强瘀去络通之功。
本方的特点是:补气药味少而量大,活血药味多而量少,具有补气以行血,祛瘀不伤正之妙功。
运用1 脑卒中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卒中主要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脑卒中后遗症主要是偏瘫、失语、智障、二便失禁。
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可以一药两用,一帖药前两煎口服,第三煎用于浸泡手足,内外同用,以增强疗效。
脑卒中后遗症若伴有高血压病,可在基础方中加钩藤15g,羚羊角15g;便秘者加石决明12g,肉苁蓉15g。
2 外伤性偏瘫(脑或脊髓损伤后遗症)不论是脑部外伤还是脊髓外伤所致的偏瘫,都可以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而且疗效可靠。
上肢瘫加桑枝12g;下肢瘫加牛膝15g;智障加石菖蒲30g,远志15g;小便不利加泽泻9g;记忆力减退加益智仁30g,仙灵脾30g。
3 格林巴利氏综合症中医学认为格林巴利综合症属于“痿证”范畴。
其病因多由于暑湿、湿热;病机乃湿热侵淫经脉,筋脉弛缓,日久伤及肝肾脾三脏,致使精血亏损,肌肉筋骨失常,初期治疗多以清热利湿,润燥舒筋,活血通络为主,后期多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滋补肝肾,布精起痿为主。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药方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药方中风是当前特别普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会造成残疾,严重的会造成死亡,所以很多得中风了人,就想了解一下通过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药方,为了你能尽快的了解治疗中风的药方,就来看看下面详细的介绍,相信你通过选择后,就能使得自己中风得到有效的治疗改善。
补阳还五汤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
方源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药方详解君药---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下卷·半身不遂论叙·半身不遂本源》:“夫元气藏于气管之内,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
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
”“若亏五成剩五成,每半身只剩二成半,此时虽未病半身不遂,已有气亏之症,因不疼不痒,人自不觉。
若元气一亏,经络自然空虚,有空虚之隙,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如右半身二成半,归并于左,则右半身无气;左半身二成半,归并于右,则左半身无气。
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
”王清任认为:人体的阳气,原本左右各五成。
一个人失去五成元气后,就会患半身不遂。
这个方子,重用黄芪,能使亏空的五成元气恢复回来。
元气又叫阳气,所以叫“补阳还五汤”。
本方所治半身不遂,系由气虚血瘀所致。
半身不遂中医辩证为中风。
肝主风又主藏血,喜畅达而行疏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为血之帅,本证中风半身不遂,一属元气不足则邪气中之,二属肝血瘀滞经络不畅,气虚血瘀发为半身不遂。
治宜补气活血为法。
元气虚,故方用黄芪120克补益元气为主;血瘀属肝,治风先治血,故配伍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红花入肝,行瘀活血,疏肝祛风;加入地龙活血而通经络。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加减及功效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加减及功效补阳还五汤,源于医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
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等功用。
由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组成。
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以大补元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开创补气活血之先河。
该方原为治疗中风后遗症而设。
2008~2010年期间,笔者临证中尝用此方,随症加减,活用本方,扩展应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房室传导阻滞、脑梗塞和闭经等多种病症,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唯疏于全面收录,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4则案例,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功效1 面神经麻痹张某,女,40岁,2008年9月1日初诊。
患者因睡觉吹电风扇,次晨醒后,发现左眼流泪、闭合不能,口角歪向左侧。
右侧鼻唇沟变浅,经某医院诊为面神经麻痹,先经抗炎、扩血管等治疗近1月,效果不显着,经加用中药、针灸等治疗月余,仍无明显进展,遂来我科治疗。
症见:面色萎黄、口眼歪斜、舌淡、苔薄润、脉细、按之无力、平素体质虚弱,易感冒,症属气虚邪中,脉络痹阻,拟补阳还五汤加味。
药用:生黄芪60g,桃仁、红花、赤芍各9g,葛根、当归尾各12g,白附子、地龙各10g,全蝎(研末吞服)3g,水煎湿服,连服5剂,右眼睑已能闭合,鼻唇歪斜基本恢复,续以原方去全蝎,再进7剂,面瘫基本恢复。
按: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多为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目,以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纵弛不收,本案久治乏效,实为气虚邪侵,络脉痹阻所致,经投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加以葛根、白附子、全蝎祛风通络,诸药配伍,共使正气回复,驱邪外出。
2 房室传导阻滞王某,女,58岁,2009年8月3日诊。
患者因劳累过度,情志失畅而心悸、气短,有时胸闷刺痛,头昏乏力,失眠纳差,脉沉迟,心率:40次/分,心电图示:3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供血不足。
住人本院诊治,经用阿托品口服乏效,后改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MG,静滴,配合能量合剂,营养心肌l周后,心率46次/分,停药后,心率减慢至42次/分,改为中药施治。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文章目录*一、补阳还五汤概述*二、补阳还五汤功能主治*三、补阳还五汤服用方法*四、补阳还五汤副作用*五、补阳还五汤注意事项*六、补阳还五汤药典记载补阳还五汤概述1、定义补阳还五汤,中医方剂名。
为理血剂,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属气虚血瘀者。
2、别名补阳还五汤。
3、组方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
4、制法水煎。
5、性状液体,黄棕色,味甘,微苦。
补阳还五汤功能主治1、功效作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及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2、临床应用临床上出现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斜、苔白、脉缓或脉细弱无力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现代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补阳还五汤服用方法1、适宜人群中风患者。
2、用法用量黄芪(生)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水煎服。
加减:本方生黄芪用量独重,但开始可先用小量(一般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明显时,再逐渐增加。
原方活血祛瘀药用量较轻,使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
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引药上行,温经通络;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以引药下行,补益肝肾;日久效果不显着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以化痰开窍;口眼?斜者,可合用牵正散以化痰通络;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偏寒者,加熟附子以温阳散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补阳还五汤副作用无特殊副作用。
补阳还五汤注意事项1、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中风,应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而脉缓弱为宜。
补阳还五汤治验)

按:本患者由于经来过早,加之行经量多,日久气随血失,正气虚弱,气不摄血,血溢于外,瘀于肌腠,加之血不循经流注,不能荣养百脉而为病。方用大剂量黄芪和党参以重在补气健脾以统血;当归、川芎、赤芍、白芍、红花、生地滋阴养血,活血消斑;合地榆、棕榈炭、血余炭以增强止血及化瘀消斑之功;合方共奏补气摄血、化瘀消斑之功。病情好转后改汤剂为粉末剂冲服,缓图奇功,药尽病愈。
按:本患者由于正气虚弱,邪气留恋,瘀血阻肺,日久成脓,正虚无法驱邪外出而致病。治宜补气益血,祛瘀排脓。方用大剂量黄芪、当归益气补血,扶正祛邪,且又能托疮生肌;桃仁、赤芍、川芎活血祛瘀,瘀祛脓消;桔梗、鱼腥草清肺排脓;沙参、冬麦滋阴润肺;地龙解痉止咳,解毒通络;青蒿清退虚热。症情好转,稍加更改以巩固疗效,由此益气养血,瘀祛脓消,其病自愈。
补阳还五汤治验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方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其功效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笔者运用该方治疗慢性肺脓肿等病症,均收到满意疗效。1 慢性肺脓肿患者,男,58岁,2000年6月2日初诊。主诉:咳嗽咯痰伴胸痛发热10月余。患者10月前曾患急性肺脓肿,经西医治疗症情好转。10个月来,咳嗽呈阵发性,夜间尤甚,咯吐浊痰,胸痛隐隐,气短,低热(不超过38℃),全身乏力,精神不振,饮食量少,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X线片提示:右上肺野可见蜂窝状模糊阴影,范围约3cm左右,伴少量纤维化。诊为慢性肺脓肿,证属气血不足,瘀血阻肺,日久化脓,正虚邪恋。治宜补气益血,祛瘀排脓。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黄芪100g,当归50g,桃仁15g,赤芍10g,川芎10g,地龙10g,桔梗10g,沙参20g,麦冬20g,鱼腥草30g,青蒿 3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药后咳嗽减轻,咯痰量少色白,胸痛已除,虚热已退,精神好转,饮食增加。再以上方加白术15g、茯苓15g,培土生金,继进6剂。患者药后喜而相告,诸症皆除。X线片提示右肺纹理稍模糊。再拟上方去桔梗,青蒿加川贝母15g,百合15g以补肺纳气,再进10剂巩固疗效。后随访未见复发。
补阳还五汤(脑外伤缺氧动脉硬化坐骨神经神经衰弱雷诺氏下肢血栓脉管炎帕金森蛋白尿颈椎声带紫癜)

补阳还五汤(脑外伤缺氧动脉硬化坐骨神经神经衰弱雷诺氏下肢血栓脉管炎帕金森蛋白尿颈椎声带紫癜)补阳还五汤(脑血栓/外伤/缺氧/动脉硬化/坐骨神经/神经衰弱/雷诺氏/下肢血栓/脉管炎/帕金...2015-07-04 太平时光审核中修改补阳还五汤的配方及功用补阳还五汤第一次改良:就补阳还五汤而论,《医林改错剂剂量为:黄芪50~100克,当归10克,赤芍7.5克,地龙5克,川芎7克,桃仁5克,红花5克,同样用于中风(CT诊断脑血栓形成),中老年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却不显效。
通过剂量改良为:黄芪500克,当归20克,赤芍20克,地龙25克,川芎20克,桃仁20克,红花50克,陈皮20克,用药5剂后大有成效。
补阳还五汤第二次改良:通过大量的(近100例同类病人)临床应用,经改良后的补阳还五汤尚有不足之处。
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脑血管痉挛病人,均属中风的中经络范畴,中风病因是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
所以,又改良为:黄芪500克,当归20克,赤芍20克,地龙25克,川芎20克,桃仁20克,红花50克,陈皮20克,僵蚕20克,蝉衣5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半夏10克,而后又用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甚至无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生用黄芪大剂量则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
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之药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通络,所以,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用补气来行血通络,第二次改良再加上搜风祛痰之药,效果更是显著。
笔者仅仅把补阳还五场的个人应用体会介绍给大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迪广大医务人员能研究出更多更好的妙方,服务于广大患者。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我在临床治疗基本是每一个月都要用到补阳还五汤,因为,这几年我的只要治疗的病人大部分是心血管有毛病的。
我现在谈两三个病例大家指点。
一个是出家人,男 65岁,左手整个发褐不灵活,三剂有效,八剂痊愈。
第二个,是我们这里公安局长的父亲68岁,中风八年,三个月可以下地,自己照顾自己。
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

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一、方剂介绍方源: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
组成: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川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地龙一钱。
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方解: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运用: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使用注意:1、本方证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以正气亏虚为主,原书称为“因虚致瘀”,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
祛瘀药宜轻。
2、使用时,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脉缓弱者为宜。
3、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
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4、高血压患者可用,但正气未虚者慎用。
阴虚阳亢,或阴虚血热,或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孤云独闲按:补阳还五汤的辩证机理是“气虚血瘀”。
用药虽然无奇,但最重要的是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不过,按一般方法,可稍加理气药,气行则血行。
对于夹杂热、风、火、痰、湿等,应予加减运用。
二、临床案例1、脑血管病后遗症石某,男,55岁。
患者因脑血栓住院抢救治疗后,右侧肢体瘫痪不用。
语言謇涩,胸闷不适,喉间痰声漉漉,伴关节肿痛,舌苔薄腻,边有紫斑,脉弦滑。
此乃气虚不能运行血液,痰瘀阻于脉络,拟补阳还五汤合开窍化痰。
黄芪60g,当归5g,赤芍10g,红花5g,桃仁6g,川芎8g,地龙10g,牛膝10g,川菖6g,胆星10g,丹参15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海厦:《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处方黄耆生120克、归尾6克、赤芍4.5克、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药理作用(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
(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中药通报》1987(2):5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着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着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陕西中医》1986(10):466,补阳还五汤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从而表明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学基础。
功能主治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主中风后遗症。
正气亏虚,脉络瘀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
大便干燥,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苔白,脉缓。
现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瘫痪、截瘫,属气虚血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中风正气未虚或阴虚阳亢,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备注本方重用生黄耆大补元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行经络。
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摘录《医林改错》卷下在《医林改错》里面就有一个补阳还五汤,这个补阳还五丸就是从里面来的。
此方主治瘫痪、中风、尿失禁、流涎等中风后遗症,中国沿用了近五百年 (补气活血化瘀的方法,在中国一直都在使用的),本人在原方稍加了一些药,使力量加强,以适用于现代人,因为现代人的新陈代谢远不及古人,(古代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体劳动,体力也比较好。
现在人的生活,且生活环境过好,过度的饮食及少量的运动,都是极易造成中风,且不易治好的深度重症。
)此方是发病后使用,有很好的活血化瘀药,利于入脑清除溢出的血块。
在目前社会,中风后遗症是属于发病率很高的疾病。
特别是近二十年里面,得中风症的人特别多。
高血压患者基本是服用降压药,都是中风的苗子。
等到下面会给大家讲到高血压的治法,这是重点了,讲预防方面。
今天讲中风后如何活血化瘀的治疗办法。
我们接着看原文:我们都知道人脑的周围有一层脑血屏障。
因为脑这一个部位,属于奇恒之腑,它是不允许其它的什幺杂质进到大脑里面的。
什幺样的东西它能进得去?一些比较小的东西,一些食品的营养,也就是经过身体阳化气之后的,身体认为它是人身体内部一部分的这样的东西才可以入到大脑里面去。
而一些极小的特别粒子,这个屏障管不住它也可以进入到大脑里面去。
任何化学毒药都无法穿过此屏障,惟有食品可以轻易透过它。
食物就是经过身体阳化气之后被认为是身体里的一部分,就能轻易地透过它。
而中药就是一种食物,因此很容易就可以进入脑部,它不但可以清除脑部阻塞的瘀血,同时可以加强脑内血管的弹性,使之不易再破裂,造成二次中风,[详见汉唐 -23] 。
服用一段时间后,麻木自然清除,视个人病情深浅而定。
此方只要有此症状之病患都可用,毫无副作用,服到症状消除为止,就可停药。
就是身体出现麻木、瘫痪等等中风后遗症,还有中风之前的中风前兆病症,比如说舌头已经歪了,四肢出现麻木,特别是早上睡醒的时候,出现胳膊腿部麻木等都是中风前兆。
对中风前兆症,基本上我是用桃红益气汤,治疗效果也是特别好。
这与补阳还五汤有些相似,看补阳还五汤治疗的原理与方解。
补阳还五汤主要成份︰黄耆、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我们看黄芪是补气之药,黄芪要五倍于当归甚至更多也可以,这就是人身体之血不能独生要以气为生。
为什幺这样?人的血如何生的?我经常讲是靠脾的阳化气功能,然后才能把食品转化为营养,浊气归心而变化为血。
这血再经脾的功能又变成了气,这气的功能再作用于阳化气,再使食品变成血。
这是良性循环就是这样出来的,单独补血而不注重阳化气的功能,血也补不上。
当归在这里面是当归尾,活血功能比较强,当归身养血功能比较强。
为什幺?一切药根须部位都向下生在泥土里,把土里营养物质吸过来,而根身的部位是蓄存精气的地方,所以说我们就可看到根须根尾这地方是向下钻的,而根身是养血藏精的药性强。
就是说我讲的是药理,看到一个植物它是什幺样的形态、长在什幺地方,大概知道这药是什幺用途。
这个归尾为什幺是活血的?尾是穿透力比较强,所以活血。
归身为什幺养血?它是藏精的,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这一个血它的基础,全部都是食物饮食变化而来的,当归在这里面为什幺可以养血活血?因为它可以把道路打通,使这些东西生成血比较迅速,但是它的根源还是在于阳化气的功能,补血单用当归不成。
如果阳气足的情况,年轻人用当归补血之后,则面部有血气红润。
如果气不足了用当归反而耗血,因为一定要从气中生血。
这就叫做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气的生成是血运化成气而来的,血的生成是通过气的阳化而来的。
在阴阳里面也是这种关系,阳中要从阴中求,补阴要由阳中求阴,所以黄芪的用量要大于当归的用量,其气的用量大于养血的量,只有补气才能养血,这是一条。
赤芍与白芍都是芍药,赤芍是血色,是红色,它是向外升发的,白的是向内收敛的,赤色就是这血色属于东方木,白色是西方金,所以赤色向外而生发的,白色向里收敛的。
这种情况,凡是药其赤者皆泄,其白者皆补,这是本门里面药材的分析办法。
用赤芍就是在血中去瘀。
在《神农本草经》中说芍药可以去积聚,白色芍可以从下而去,白芍都有通大便的作用,同时利小便,收敛相火。
赤芍破身中积聚,有攻坚的作用。
川芎是血中夏天之药,可使血沸腾,是下行之药,也就是使血运行加速,能够去里面的瘀血。
我们看四物汤是从什幺地方来的?四物是一个时方,不属于经方。
但是四物汤是从经方里面来的。
金匮里面很多都是四物配合使用的。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这四味药含有春夏秋冬,当归者为血中春天之气,川芎者为血中夏天之气,白芍者为血中秋天之气,地黄者为血中冬天之气。
养肝血就要用当归助其升发,使血运行通畅。
用川芎属于夏天之气,敛相火以补其血气用芍药,补血之源即精气要用地黄,是藏之气,白芍是敛之气。
用到川芎是使里面的血气能够加速运转,使血栓去除。
桃仁、红花是一组药对,桃仁破血中之积。
我们看桂枝茯苓丸的用法,它用到了桃仁,在里面把血中之积,也就是积聚症瘕。
用丹皮是里面已经出现了浊气但还没有成形,就要用丹皮去血中之浊。
已经成形了就用到桃仁,去血中之积。
红花以养血活血,少量者则可以养血。
我们看里面主要的药物还有一味地龙,就是蚯蚓,特别善于钻洞。
它的生活习性特别有意思,前面吃的泥土向前钻,然后在它后面排出很多蚯蚓便,实际上都是泥土所变。
用地龙就是用它善钻,同时把污浊的东西去掉,有血栓阻住血管里面,不流通了,都要靠地龙钻,把瘀积吃掉,同时配合活血药,那自然把这些血栓去掉。
这就是补阳还五汤的用法。
这一个药我就不单独讲了,都贯穿到我所讲的课之中。
因为这一个药材,单独学药材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包含在医理的里面,也就是说是一个道理,这就是格物而致知,只有格物才能致知。
什幺药材什幺习性什幺意思,你就知道药材的用法了,这就叫做格物。
我给大家讲这个理之后,大家慢慢会熟悉药材。
同时伤寒论千金方等药在课后去看看,为什幺用这些药,慢慢分析归纳,你就会看到这药材的药理,都是在《神农本草经》里面。
为什幺我让大家多看本草经,其它一切本草只是作为参考书,原因就在这里。
补阳还五汤:黄芪5、当归3、白芍3、川芎2、桃仁2、红花2、地龙2补阳还五汤的处方,黄芪、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还有地龙(黄芪5、当归3、白芍3、川芎2、桃仁2、红花2、地龙2)这个补阳还五汤呢,我们应用在脑溢血,脑部出血,会用到红花,会用到地龙,地龙呢,就是蚯蚓嘛,哦,他这个活血化瘀的力量很强,那一般人用到补阳还五汤的时候都是这个脑部有出血,脑部有出血的话可以看到手指头不能动,一个指头不能动,或是视力有问题,哦,或者是,哦,这个病人流涎,哦,那我们用补阳还五汤的力量,这个药能到脑部去,瘀血化出来,川芎呢,注意看哦,我们常常当归川芎,川芎能够活血,就是让血液循环加速,把血管保护的很好,让破裂的血管能够恢复,川芎,哦,那你用桃仁呢,红花这个都是活血化瘀的药,哦,那红花有两种,市面上,一种是藏红花,藏红花的速度最快,可是呢,藏红花最贵,哦,那如果你急救的时候当然就用藏红花,那这个桃仁呢,如果用在小姐时候要小心,我们常常有些桃仁用在别的地方,你如果用桃仁用在一般的小姐,你吃下去后,本来没有青春痘就长很多痘子,哦,但是人家有中风了对不对,你管他什么痘子不痘子,也就用了,哦,那个青春痘已经不重要了,那个时候,这是地龙呢,是很强的活血药,过去呢,诸位记得呢,这个地龙,用到动物类的药,你活血的力量很强,你同时也伤血。
所以说,除非必要,你尽量不要去用到动物类药来攻血。
这个补阳还五汤呢,你可以用,刚病,你发现这个病人吃下去以后血虚,比如说你看他的脸色、气色、耳朵、耳朵变成苍白,嘴唇、唇角没有颜色比较青,手掌呢不够红,这个就是血比较虚了,这个时候呢,你把地龙的量减量,把当归啦,川芎啦增量,增加他的剂量,这个白芍呢,我们昨天有介绍四物汤,哦,你如果开四物汤,一个太太或小姐她这个月经来的时候痛,那你平常开开四物汤,可是你如果痛到很厉害的时候,你开到三钱五钱都没有用,你白芍用到一两,就可以止痛。
所以同样是四物汤,但是你如果把白芍加重的时候,就可以止痛,哦,那如果白芍加重到一两了,还在那边痛,那你可以在这个时候再增加,比如说加一些茜草,茜草是很好的妇人的月经痛的情形,哦,那他这个痛呢,老师他这个痛到手脚冰冷,每次月经来,手脚冰冷,然后月经延后,因为月经延后,就是寒症嘛,手脚冰冷也是寒,这时候我们加热药下去,热的药一下去哦。
瘀血的血块就化掉了,因为很热,像冰块一样的化掉了,哦,冰块化掉了,这就是你的一些临症上面的加减,哦,这样子就不会错了,哦,那大家可以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