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连墙配筋计算-c26

合集下载

地下室侧壁配筋计算表

地下室侧壁配筋计算表

混凝土标号C30混凝土强度fc=14300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 = 2.01N/mm 2钢筋强度设计值为360N/mm 2钢筋弹性模量(N/m 2) Es=地下水位与室外地坪高差H2(m ) 4.3室内外高差(m)H1=地下室层高(m) H= 4.3地下室设计抗渗等级(Mpa)0.800最大水头与墙厚比值系数初估外墙厚度hw (m)0.000故取外墙厚度hw(m)0.2土有效内摩擦角 φ'30静止土压力系数 Ko=0.50土的重度(KN/m 3) r18地下水重度(KN/m 3) rw=10土浮重度(KN/m 3)ro=8地面堆载(KN/m 2) qo=10一、迎水面外墙配筋计算1. 外墙配筋计算土压力 po= 1.2×qo×φ'= 6.000土压力 p1= 1.2×((qo+r×H2)×Ko)=47.580土压力 p2=1.2×((qo+ro×(H-H1-H2))×Ko+rw×(H-H1-H2))= 6.000受弯计算:弯距 M=61.480墙的有效高度(mm) ho=hw-(50+D/2)143配筋计算:αs =M/(fcbho 2)=0.210γs=γsfyho)=实配钢筋Φ14@150Φ14@150(注:当钢筋标注不同时表示为钢筋交错放置)As=2,052.51 mm 2/m2. 外墙裂缝变形计算钢筋的应力 σsk =200.64 N/mm 2有效受拉混凝土配筋率 ρte =2.05%故取有效配筋率 ρte =钢筋应变的不均匀系数 ψ=0.78故取不均匀系数ψ=0.78最大裂缝宽度ωmax=0.168<0.23.弯距为0位置选取p1(矩形荷载)作用弯距为0处为代表M=0→x= 3.233m(到外墙顶部距离)二、外墙内侧配筋计算(内力计算参考静力计算手册)1.外墙配筋计算外墙顶部水平反力p1产生水平力R1=56.99KNp2产生水平力R2= -13.17KN利用墙体剪力Q=0处做为反弯点求外墙内侧最大弯距(R1+R2=0)→x= 1.736m(到外墙顶部距离)p1产生的弯距(矩形) M1=59.59KN.mp2产生的弯距(三角形) M2=-19.03KN.m受弯计算:弯距M=40.56KN.m配筋计算:αs=M/(fcbho2)=0.139γs=γsfyho)=实配钢筋ΦAs=1,026.25mm/mρte=KN/m20.4515满足要求KN/mKN/m 2))KN/mKN.mmm0.881mm2/m满足要求2.05%满足要求0.925mm2/m满足要求1.03%★★★不满足要求。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原理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考虑最小受压高度,适用双侧配筋)2层地下室计算

(考虑最小受压高度,适用双侧配筋)2层地下室计算

适用范围:单层或两层地下室内外剪力墙设计.地下室外墙计算Mabf一、墙身配筋计算-206.5(一)已知条件:墙身混凝土等级45-11.37钢筋设计强度N/mm2360-217.9混凝土容重γc=25KN/mm3284墙背填土容重γ土=18KN/mm3裂缝限值(混3.4.5)0.2mm一层地下室层高H1= 4.3m二层地下室层高H2=4m覆土高H0=0m土有效内摩擦角ψ15水位距离墙底H3=8.3m室外地坪高8.3m地面活荷载q1=10KN/m2地面恒荷载q2=3KN/m2(一层地下室)墙厚h1(mm)=400mm(二层地下室)墙厚h2(mm)=400mm保护层(mm)=40mm恒载分项系数 1.2活荷载分项系数 1.4(二)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采用水土分算。

Ko=1-sinψ=0.74(静止土压力作用系数) q0=(1.2q2+1.4*0.7*q1)=13.40KN/m2(上部荷载作用)q土1=1.2*γ土H0=0.00KN/m2(覆土重量)Q=q0+q土1=13.40KN/m2(地面以上荷载总和)1q土2=1.2*(γ土×H-γ水×H3)×Ko=59.07KN/m2(静止土压力作用)q水2=γ水H3=116.20KN/m2(地下水压力作用)Q2=q土2+q水2=175.27KN/m2(地下荷载总和)任意点弯矩配筋计算:距墙顶以下 3.5m处产生的弯矩值Mx=-30.68(三)配筋计算(一层地下室)支座M1=-161.23KN*m二层地下室支座2=混凝土抗压强度fcd=21.1N/mm2ho=350mm钢筋设计强度fy=360N/mm2计算宽度b=1000mmy=间的距离)s=αcr=fk =15450.741-110-159.1Mabf Mbaf Mbcf Mbaf Mbcf8.3360321.1-148131.2153-92.6499 183.9837-142.898418.3250350350-21.3511-17.2143 -22.7462-18.3390920183360-1130.249.221000-159109.8642-109.864161.2375-161.23751400 4.3850.040.064004134.20.040.06400889130210.68891302FN墙顶FB FA116.923036321.4400.26跨中最大一层二层距墙顶以下 1.628 6.1028mMmax跨间95.17-44.51KN·mKN·M(计算配筋):284mm2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并按800mm2选配室支座M2=-217.88KN*mho=350mmаs=Σ。

03.地下室悬臂墙配筋(平时工况)及裂缝计算

03.地下室悬臂墙配筋(平时工况)及裂缝计算

r te ==MAX(0.01,As/(0.5bh))=
0.0290
s sk =M Ak /(0.87h 0 As)=
183.5 N/mm2
y =1.1-0.65f tk /(r te s sk ) (注意该值取值范围为0.2~1.0)
0.8077
w =a cr ys sk (1.9c+0.08deq/ r te )/Es =
C40 HRB500
350 5 50
10
18
mm m
mm 19.1 N/mm2 1.71 N/mm2 500 N/mm2
45 kN/m 5 kN/m
312.5 kN.m
314.4 314.4 0.002
kN.m kN.m
2436 mm2
5068 22
M A=Max(M 1A,M 2A)= r min = MAX(0.002,45*f t /f y )=
As= MAX(r min bh,bf c (h 0 -sqrt(h 0 *h 0 -2M/b/f c ))/f y )= 二.裂缝计算 As =(实配钢筋面积)= 受拉钢筋等效直径 d eq =
0.166 mm 计算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满足要求
mm2 mm
用于裂缝计算的受拉钢筋保护层厚度 c =
30 mm
砼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 tk =
2.39 N/mm2
Es =
2.00E+05 N/mm2
计算宽度 b =
1000 mm
墙厚 h =
350 mm
M Ak=1/6q 1k l 2+1/2q 2kl 2=
250.0 kN.m
a cr =
1.9
DQxx 地下室悬臂外墙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挡土墙计算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挡土墙计算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挡土墙计算一、土体参数的确定在进行地下室挡土墙的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土体参数。

常用的土体参数有土壤的重度γ,摩擦角ψ,内摩擦角φ,黏聚力c等。

通过室内室外的土样试验,可以得到土体参数的取值。

二、土压力的计算计算挡土墙所承受的土压力是计算地下室挡土墙的重要步骤。

1.被动土压力的计算被动土压力是指土体对挡土墙表面施加的垂直力。

根据库埃特方程,可以计算出被动土压力。

具体公式为:P=0.5×K×γ×H²其中,P为被动土压力,K为土压力系数,γ为土体的重度,H为土体的高度。

2.主动土压力的计算主动土压力是指土体对挡土墙的背面施加的水平力。

根据瑞吉曼公式,可以计算出主动土压力。

具体公式为:Pa=0.5×Ka×γ×H²其中,Pa为主动土压力,Ka为土压力系数,γ为土体的重度,H为土体的高度。

三、结构参数的确定1.墙体厚度的确定挡土墙的墙体厚度应按照抗弯强度设计。

通常情况下,墙体厚度约为1/15到1/25倍的挡土墙高度。

2.钢筋设计为了增加挡土墙的强度和刚度,通常在挡土墙中设置钢筋。

钢筋的布置应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四、荷载条件的确定1.挡土墙的自重自重是指挡土墙本身的重量,在计算中需要考虑自重的影响。

2.土压力荷载土压力是指土体对挡土墙施加的荷载,在计算中需要考虑土压力的影响。

3.地震荷载考虑到地震会对挡土墙产生影响,需要根据相关的规范对地震荷载进行计算和考虑。

五、计算方法根据以上所述的参数,可以利用力学原理对挡土墙进行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等效水平力法、弹性地基法、极限平衡法等。

六、施工要求1.墙体的质量和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挡土墙的基础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3.施工中要注意墙体与地基之间的连接,以增加整体的稳定性。

4.在挡土墙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水的要求,以确保地下室的使用功能。

总结:钢筋混凝土地下室挡土墙的计算涉及到土体参数的确定、土压力的计算、结构参数的确定、荷载条件的确定以及施工要求等方面。

边缘构件(构造配筋)计算表

边缘构件(构造配筋)计算表
360 750 0 750 0.2 0.014088889 29.64263839 38.18406343
是否需要注意阴影区域 是
纵筋总面积 5875
二、三级 >0.4 0.20hw 0.15hw 0.2
C55 25.36
C60 27.5
一字墙轴压比限值 <=0.5
说明: 1、绿色部分为规范内容; 2、紫红色部分为输入区; 3、黄色部分为输出区; 4、边缘构件尺寸仅为计算 面积和判断短肢墙使用; 5、本表格中计算结果仅满 足构造,应与计算值取包 络;
纵筋直径
二、三级 C55
HRB400 0.58 3750 暗柱 250 2350 100 200 1200 14
低于C35,按C35取值 轴压比限值 <=0.6
<=150 <=300
剪力墙类型 fc(MPa) fyv(MPa)
lc(暗柱) lc(翼墙或端柱)
lc λv ρv 箍筋直径 纵筋数量
普通墙 25.36
墙砼等级 fc
钢筋强度 fyv
C30 14.3 HPB300 270
C35 16.7 HRB335 300
C40 19.1 HRB400 360
C45 21.1 HRB500 435
C50 23.1
抗震等级 墙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强度 轴压比
墙长(hw) 边缘构件类型
墙厚(t) 边缘构件长度 箍筋纵向间距 箍筋水平肢距 箍筋及拉筋总周长
构造边缘构件
构件部位 底部加强部位
抗震等级
一级
最小纵筋面积
0
最小箍筋直径
8
最大箍筋竖向间距 150
最大箍筋水平肢距 <=300
其他部位 二级 1620 8 200

地下连续墙设计计算书

地下连续墙设计计算书

地下连续墙设计计算书深基坑课程设计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一座深基坑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深度约30米。

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和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

二、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主要由泥岩、砂岩、砾岩等岩石组成。

地下水位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支护方案选型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我们选择了混凝土桩和钢支撑作为基坑支护方案。

同时,为了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还采用了垂直排水井和水平排水井等技术手段。

四、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1.确定荷载,计算土压力:我们首先计算了○1○2○3○4○5○6层土的平均重度γ,平均粘聚力c,平均内摩檫角φ,并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地下连续墙的嵌固深度。

2.主动土压力与水土总压力计算:在计算主动土压力和水土总压力时,我们考虑了地下水位的影响,并采用了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最终,我们得到了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2.地下连续墙稳定性验算2.1 抗隆起稳定性验算在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中,抗隆起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通过对地下连续墙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可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基坑的抗渗流稳定性验算除了抗隆起稳定性外,地下连续墙的抗渗流稳定性也是需要进行验算的。

在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地下水的渗透和压力对墙体的影响,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地下连续墙静力计算3.1 山肩邦男法在地下连续墙的静力计算中,山肩邦男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地下连续墙的受力分析,计算出墙体的承载力和变形情况,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 开挖计算在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中,需要进行开挖计算,以确定开挖深度和墙体的尺寸。

开挖计算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墙体的受力情况等因素,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地下连续墙配筋4.1 配筋计算在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中,配筋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配筋计算需要考虑墙体的受力情况和墙体材料的力学性质等因素,以确定墙体的钢筋配筋方案,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史上最强的配筋计算公式

史上最强的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 (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b 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

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 )=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 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 )“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计参数:弯矩设计值:
M=370KN.m 弯矩值(标准组合):M k =264.28571KN.m 板厚:
h=600mm 设计板宽:b=1000mm 保护层厚度:cover=
7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 30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N/mm 2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 1.43N/mm 2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 2.01N/mm 2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 2
纵筋的弹性模量:Es=200000N/mm 2
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u =0.0033系数:
α1 = 1.0β1 =
0.80
2.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有效高度:
h 0=
519mm αs =M/α1f c bh 02 =0.096ξ=1-√(1-2*αs ) =
0.101<
ξb =
0.550
需配钢筋面积:As=ξα1f c bh 0/f y =2503mm 2
选用钢筋排数n =
1采用钢筋:φ
22@100
实配钢筋面积:
As=
3801mm 2OK!
3.裂缝宽度验算: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A te =0.5bh =300000mm
2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佩筋率:
ρte = A s / A te =0.0127
相对粘结特性系数:νi = 1.0等效直径:
d eq = ∑n i d i 2
/∑n i νi d i =22.0mm σsk = M k / 0.87h 0A s =
154.0N/mm 2
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1.1-0.65f tk / ρte σsk =0.430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 2.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c =65mm
最大裂缝宽度:
ωmax = αcr *ψ*σsk /E s *(1.9c+0.08d eq /ρte )=0.183mm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max ] =0.2mm OK
1.设计参数:弯矩设计值:
M=97KN.m 弯矩值(标准组合):M k =75.78125KN.m 板厚:
h=600mm 设计板宽:b=1000mm 保护层厚度:
cover=
7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 30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N/mm 2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 1.43N/mm 2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 2.01N/mm 2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 2纵筋的弹性模量:Es=200000N/mm 2
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u =0.0033
系数:
α1 = 1.0β1 =
0.80
2.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有效高度:
h 0=
525mm αs =M/α1f c bh 02
=0.025ξ=1-√(1-2*αs ) =
0.025<
ξb =0.550
需配钢筋面积:As=ξα1f c bh 0/f y =624mm
2
选用钢筋排数n =
1采用钢筋:φ
10@100
实配钢筋面积:
As=
785mm 2OK!
3.裂缝宽度验算: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A te =0.5bh =300000mm
2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佩筋率:
ρte = A s / A te =0.0100
相对粘结特性系数:νi =0.7等效直径:
d eq = ∑n i d i 2
/∑n i νi d i =
7.0mm
σsk = M k / 0.87h 0A s =211.2N/mm
2
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1.1-0.65f tk / ρte σsk =0.482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 2.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c =65mm
最大裂缝宽度:
ωmax = αcr *ψ*σsk /E s *(1.9c+0.08d eq /ρte )=0.192mm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max ] =0.2mm OK
1.设计参数:弯矩设计值:
M=97KN.m 弯矩值(标准组合):M k =77.6KN.m 板厚:
h=600mm 设计板宽:b=1000mm 保护层厚度:
cover=
7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 30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N/mm 2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 1.43N/mm 2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 2.01N/mm 2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210N/mm 2纵筋的弹性模量:Es=210000N/mm 2
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u =0.0033
系数:
α1 = 1.0β1 =
0.80
2.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有效高度:
h 0=
525mm αs =M/α1f c bh 02
=0.025ξ=1-√(1-2*αs ) =
0.025<
ξb =0.614
需配钢筋面积:As=ξα1f c bh 0/f y =891mm
2
选用钢筋排数n =
1采用钢筋:φ
10@
100
实配钢筋面积:
As=
785mm 2NO GOOD!
3.裂缝宽度验算: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A te =0.5bh =300000mm
2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佩筋率:
ρte = A s / A te =0.0100
相对粘结特性系数:νi =0.7等效直径:
d eq = ∑n i d i 2
/∑n i νi d i =7.0mm σsk = M k / 0.87h 0A s =
216.3N/mm
2
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1.1-0.65f tk / ρte σsk =0.496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 2.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c =65mm
最大裂缝宽度:
ωmax = αcr *ψ*σsk /E s *(1.9c+0.08d eq /ρte )=0.193mm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max ] =0.2mm OK
1.设计参数:弯矩设计值:
M=97KN.m 弯矩值(标准组合):M k =77.6KN.m 板厚:
h=600mm 设计板宽:b=1000mm 保护层厚度:
cover=
7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 30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N/mm 2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 1.43N/mm 2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 2.01N/mm 2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210N/mm 2纵筋的弹性模量:Es=210000N/mm 2
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u =0.0033
系数:
α1 = 1.0β1 =
0.80
2.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有效高度:
h 0=
525mm αs =M/α1f c bh 02
=0.025ξ=1-√(1-2*αs ) =
0.025<
ξb =0.614
需配钢筋面积:As=ξα1f c bh 0/f y =891mm
2
选用钢筋排数n =
1采用钢筋:φ
10@
100
实配钢筋面积:
As=
785mm 2NO GOOD!
3.裂缝宽度验算: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A te =0.5bh =300000mm
2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佩筋率:
ρte = A s / A te =0.0100
相对粘结特性系数:νi =0.7等效直径:
d eq = ∑n i d i 2
/∑n i νi d i =
7.0mm
σsk = M k / 0.87h 0A s =216.3N/mm
2
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1.1-0.65f tk / ρte σsk =0.496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 2.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c =65mm
最大裂缝宽度:
ωmax = αcr *ψ*σsk /E s *(1.9c+0.08d eq /ρte )=0.193mm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max ] =0.2mm O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