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写出高差法与视线高法计算未知点的
水准测量原理及其操作

23
图2-8 水准尺
水准尺尺面每隔1cm涂有黑白或红白相间的分格,每 分米处注有数字,数字一般是倒写的,以便观测时从 望远镜中看到的是正像字。
双面水准尺的两面均有刻划,一面为黑白分划,称为 “黑面尺”(也称主尺),另一面为红白分划,称为 “红面尺”。通常用两根尺组成一对进行水准测量, 两根尺的黑白尺尺底读数均从零开始,而红面尺尺底, 一根从固定数值4.687m开始,另一根从固定数值 4.787m开始,此数值称为零点差(或红黑面常数 差)。水平视线在同一根水准尺上的黑面与红面的读 数之差称为尺底的零点差,可作为水准测量时读数的 检核。
20
图2-7 圆水准器
21
2.2.1.3 基座 基座主要由轴座、脚螺旋和连接板构成。仪器
上部通过竖轴插入轴座内,由基座托承。整个 仪器用连接螺旋与三脚架连结。 2.2.2 水准尺、尺垫和三脚架 水准尺是水准测量时使用的标尺,其质量的好 坏直接影响水准测量的精度,因此水准尺是用 不易变形且干燥的优良木材或玻璃钢制成,要 求尺长稳定,刻划准确,长度从2m至5m不等。 根据它们的构造,常用的水准尺可分为直尺 (整体尺)和塔尺两种,如图2-8所示。直尺 中又有单面分划尺和双面(红黑面)分划尺。
三脚架是水准仪的附件,用 以安置水准仪,由木质(或 金属)制成,脚架一般可伸 缩,便于携带及调整仪器高 度,使用时用中心连接螺旋 与仪器固紧。
图2-9 尺垫
25
2.2.3 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的操作包括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置平和读数等 步骤。
(1)安置仪器 在测站上安置三脚架,调节架脚使高度适中,目估使架头大致水平,检查
15
(a)
图2-5 水准管
(b)
16
测量学计算题 建筑工程测量

1、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写出高差法与视线高法计算未知点的高程,其中A为已知点、B为待测点。
2、经纬仪观测角度,在地面0点安置经纬仪,利用测回法观测角度B,画图说明一个测回之观测步骤。
3、计算:已知地面两点A、B,其坐标为%=386.28m,Y=278.36m, X=527.31m, Y B=431.68m, H A=138.25m, H3=139.75m,请完成如下几项内容。
1 )求A B两点连线的坐标方位角a AB (解析法)2)根据AB两点高程及其坐标,求AB段平均坡度4、根据所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表格(双面尺法)5、按表计算:水平角观测记录计算(测回法)6根据闭合导线123451所得数据完成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7、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8、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9、在对S3型微倾水准议进行角检校时,先将水准仪安置在A和B两立尺点中间,使气泡严格居中,分别读得两尺读数为=1.573m, 5= 1.415m,然后将仪器搬到A尺附近,使气泡居中,读得=1.834m, b2= 1.696m,问(1)正确高差是多少?(2)水准管轴是否平行视准轴?(3)若不平行,应如何校正?10、如图1所示,在水准点BM至BM间进行水准测量,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行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表2:水准测量记录表11、在水准点B 和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测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图2所示。
已知B 的高程为5.612m, 的高程为5.400m。
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见表3),最后计算水准点1和2的高程表3: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12、在水准和之间进行普通水准测量,测得各测段的高差及其测站数n i如图3所示。
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写出高差法与视线高法计算未知点的

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工程测量学,研究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管理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
工程测量的任务包括建立测量控制网;提供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地形图、断面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工程施工放样,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工程运行管理期间的沉陷、位移、变形等安全监测工作。
一、基础知识测量工作中,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坐标和高程来表示(确定)的。
表示地面点平面位置的常用坐标有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小范围内也可用极坐标;高程是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也称海拔。
目前,我国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
1985 年决定采用新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的高程起算面,称为“1985 年黄海高程系” 。
之前,我国曾以天津大沽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
距离、水平角及高程是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三个基本几何要素,则距离测(丈)量、水平角测量及高程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本着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原则,现重点学习距离丈量、普通水准测量(高程、视距、断面测量)。
二、距离丈量地面点的平面位置是该点投影到水平面上的位置,因此,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距离丈量一般是丈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如果测得的是倾斜距离,就要进行折算。
(一)距离丈量常用工具距离丈量常用的工具有钢尺、皮尺、绳尺、花杆、测钎等。
丈量精度要求高时,一般使用钢尺;精度要求低时,可用皮尺或绳尺;花杆主要是用来标志位置、标定方向;测钎用来标志位置或记数已测过的整尺次数。
(二)平坦地面一般精度的距离丈量丈量平坦地面上两点(应设有明显的标志)之间的水平距离,由两人各持尺子的一端,从一点量向另一点,当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一个尺段时,后面的人(后尺手)对准起始刻度、并指挥前面的人(前尺手)调整丈量方向与两点连线一致,目估调整使尺子水平并拉紧,然后标示出尺子终点位置,依次逐尺段进行测量、标记、记录和计算,最终求得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当两点之间的距离不足一个尺段时,可直接拉紧、调平,并分别读取起止点读数,然后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或一端对准起始刻度、另一端直接测读水平距离数。
简述水准测量原理

简述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一种地面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异,以确定地面的高低起伏,为土建工程、道路工程等提供重要的测量数据。
本文将从水准测量的原理、仪器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简述。
一、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原理基于重力场的作用,即重力场沿着垂直方向产生的等势面是水平面。
在水准测量中,使用水准仪测量不同位置的水平面高度差,从而确定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水准测量的仪器水准仪是进行水准测量的主要仪器,它包括三角架、水平仪、望远镜和测量杆等部件。
其中,三角架用于支撑水准仪,水平仪用于确定水准仪的水平状态,望远镜用于观测目标点的高度,测量杆用于测量目标点的高度。
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直接水准测量和间接水准测量。
1.直接水准测量直接水准测量是指直接观测目标点的高度差,从而确定地面高程差异的方法。
直接水准测量通常采用双面读数法,即分别在起点和终点测量目标点的高度,并记录两次读数,然后取平均值作为目标点的高度值。
2.间接水准测量间接水准测量是指通过已知高程点的高度值,计算目标点的高度差异的方法。
间接水准测量通常采用三角高程法或水准回线法。
(1)三角高程法三角高程法是指在已知高程点之间设置一个三角形,通过三角形内角的测量和三角形边长的计算,确定目标点的高度差异。
三角高程法适用于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
(2)水准回线法水准回线法是指在已知高程点之间设置一条水准回线,通过测量水准回线上的高度差异,确定目标点的高度差异。
水准回线法适用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
四、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水准仪的水平状态必须保持稳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照明条件,以确保目标点的清晰度和测量精度。
3.测量前应检查测量杆的刻度是否清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在进行间接水准测量时,应注意三角形或水准回线的设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结论水准测量是一种重要的地面测量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异,为土建工程、道路工程等提供重要的测量数据。
水准测量原理与方法

国际化标准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水准测量标准的制 定,推动水准测量技术的国际交 流与合作。
持续创新与发展
鼓励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 水准测量技术的持续发展,满足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采用光学测微器读取测量数据,精度较高,但速 度较慢,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员。
自动安平水准仪
利用自动安平补偿器确保测量精度,操作简便, 适合一般工程测量。
水准仪的构造
望远镜
用于瞄准水准标尺,具有调焦功能。
读数系统
包括光学测微器和读数设备,用于读取水准标尺上的测量数据。
基座
保证水准仪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技术创新与改进
新型传感器技术
研发更精确、稳定、耐用的传感器,提高水准测量的 可靠性和精度。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提高数据处理和分 析的自动化程度,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通信与传输技术
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实现实时传输和远程监 控。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广泛应用领域
水准测量技术在城市规划、土地 调查、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 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脚螺旋
调节水准仪的水平和垂直方向。
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粗平
调节脚螺旋,使水准仪大致水 平。
读数
根据读数系统读取水准标尺上 的测量数据,并进行记录。
安置仪器
选择合适的位置,将水准仪安 置在三脚架上,并确保稳定。
瞄准水准标尺
使用望远镜瞄准水准标尺,根 据光线条件调焦,使标尺清晰。
转移仪器
完成一个点的测量后,需要将 水准仪转移到下一个点,重复 以上步骤。
06 水准测量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原理及计算公式

【例题3】已知A点高程HA=423.518m,要 测出相邻1、2、3点的高程。水准测量时, 先测得A点后视读数a=1.563m,接着在各 待定点上立尺,分别测得前视读数 b1=0.953m,b2=1.152,b3=1.328m。 试求未知点1、2、3的高程H1、H2、H3分 别是多少?并绘草图。
解: A、B两点间高差hAB为: hAB=a-b=1.571-0.685= +0.886(m) B点高程HB为: HB=HA+hAB=452.623+(+0.886)
=453.509(m)
草图如下:
【例题2】已知A点桩顶标HA=±0.00, 后视A点读数a=1.217m,前视B点读数 b=2.426m。求B点对于A点高差hAB以 及B点标高 HB。并绘草图。 解:B点对于A点高差为:
b B
hAB
HB
此图形要思考以下内容: ▲已知点和未知点的高程是哪种? ▲水准面可以用水平面代替吗? ▲水准仪架设位置有什么要求? ▲水准仪架设的高低跟读数和高差有关吗? ▲读数大小跟点位高低的关系? ▲高差跟两边读数的差值有关? ▲三对名词:后视点与前视点;后尺与前尺; 后视读数与前视读数。
2、计算公式
草图如下:
(1)、高差法
hAB=a-bຫໍສະໝຸດ (2-1)HB= HA + hAB
(2-2)
这种通过计算高差来计算未知点高程的
方法,称为高差法。
说明:通常只求未知点对已知点的高差,
即前视点对后视点的高差hAB,一般不再计算 hBA。
水准测量原理与方法

在安置一次仪器需求出几 个点的高程时,视线高法 比高差法方便,因而视线 高法在地形测量和施工测 量中被广泛采用。
2.2 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及其使 用
一、水准仪的初步认识
普通水准仪
自动安平水准仪
电子水准准仪
二、水准仪的基本部件 水准仪是指能够提供水平视线的仪器,主要由望远
上式表明待定点高程测量实际上为两相邻点之间的 高差测量。高程测量的实质就是高差测量。
当根据一个已知高程的后视点,同时测定多个未知点 高程时,可利用仪器的视线高程 H i 计算:
Hi HA a HB Hi b
视线高法 利用视线高测未知点高程示意图
视线高法
←b1
1 a
←b2
BM
2
←b3 3
例1:
双面尺的一面用黑白相间刻画,称为黑面尺或主尺, 另一面用红白相间刻画称为红面尺或副尺。
黑面尺起始读数为零,红面尺的起始读数分别为 4.687m和4.787m。双面尺必须成对使用。
直尺、折尺和和塔尺
2、尺垫
当两个水准点之间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直接测定 两点高差有困难时,应在中间设立若干个中间点(转 点),以传递高差。尺垫的作用是在转点处放置水准尺, 踩入土中,可防止水准尺下沉。
安置一台能提供水平视线的水准仪,在A、B两点上分
别竖立带刻划的水准尺,根据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在A
点尺上读数,记为 a
为 b 。如下图
,在B点尺上读数,记
hAB H B H A a b
水准测量沿点A到点B方向进行。如果A点为已知高
程点,则在 A点的水准尺读数 a 称为后视读数, B点
为欲求高程的点,B点的水准尺读数 b 称为前视读数。 高差 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即有:hAB
水准测量原理

待定B点高程HB:
HB Hi b HA a b
谢谢大家!a AHA来自(已知)大地水准面
b B
hAB
HB
(待定)
A、B两点间高差hAB为:
h AB
a
b
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待定点B高程HB为:
H B H A hAB
2.视线高法
水平视线
前进方向
a Hi
A
HA
(已知)
大地水准面
b B
HB
(待定)
水准仪的水平视线高程Hi: Hi H A a H B b
水准测量
一、水准测量原理
水平视线
前进方向
a A
HA
(已知)
大地水准面
b B
hAB
HB
(待定)
结论: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
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 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 算出未知点高程。
二、计算待定点高程的方法
1.高差法
前进方向
水平视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工程测量学,研究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管理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
工程测量的任务包括建立测量控制网;提供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地形图、断面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工程施工放样,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工程运行管理期间的沉陷、位移、变形等安全监测工作。
一、基础知识测量工作中,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坐标和高程来表示(确定)的。
表示地面点平面位置的常用坐标有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小范围内也可用极坐标;高程是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也称海拔。
目前,我国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
1985 年决定采用新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的高程起算面,称为“1985 年黄海高程系” 。
之前,我国曾以天津大沽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
距离、水平角及高程是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三个基本几何要素,则距离测(丈)量、水平角测量及高程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本着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原则,现重点学习距离丈量、普通水准测量(高程、视距、断面测量)。
二、距离丈量地面点的平面位置是该点投影到水平面上的位置,因此,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距离丈量一般是丈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如果测得的是倾斜距离,就要进行折算。
(一)距离丈量常用工具距离丈量常用的工具有钢尺、皮尺、绳尺、花杆、测钎等。
丈量精度要求高时,一般使用钢尺;精度要求低时,可用皮尺或绳尺;花杆主要是用来标志位置、标定方向;测钎用来标志位置或记数已测过的整尺次数。
(二)平坦地面一般精度的距离丈量丈量平坦地面上两点(应设有明显的标志)之间的水平距离,由两人各持尺子的一端,从一点量向另一点,当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一个尺段时,后面的人(后尺手)对准起始刻度、并指挥前面的人(前尺手)调整丈量方向与两点连线一致,目估调整使尺子水平并拉紧,然后标示出尺子终点位置,依次逐尺段进行测量、标记、记录和计算,最终求得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当两点之间的距离不足一个尺段时,可直接拉紧、调平,并分别读取起止点读数,然后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或一端对准起始刻度、另一端直接测读水平距离数。
(三)倾斜地面一般精度的距离丈量在倾斜地面上丈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一般由高处往低处分段(阶梯状)进行。
后尺手对准起始位置,前尺手拉平尺子、读记数据、在读数位置(尺子的终端刻度或适当位置,以方便拉平尺子和做标记为宜)悬挂垂球、将对应点投放在地面上(作为下一测段的起点),至此完成一个测段的丈量;依次类推,可完成斜坡上 A、B 之间的水平距离丈量,见图 1-1。
当两点高程已知、且两点之间斜坡较平顺时,也可直接沿斜坡丈量倾斜距离,然后按勾股定理推1AB图 1-1 平拉法斜坡量距算水平距离。
(四)较高精度的距离丈量进行较高精度的距离丈量,多是直接丈量两点之间的斜距,然后按两点之间的高差修正,推算出水平距离;只准用钢尺进行丈量,并用拉力器控制拉尺子的拉力达到某值;每次丈量的距离不能超过一个尺子的长度,分段进行丈量时,尺段分界点设置固定桩及准确的标志(如铁钉、红点);同一尺段需反复、多次(可每次变化起始与末端读数)丈量,取平均数作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精度要求高时,不能采用目估水平、阶梯分段、以及连续多尺段长距离丈量的方法。
三、普通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水平视线在水准尺上的相应读数、并据以推算高差(或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未知点的高程)及视距(通过测量数据推算水准仪至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的一种测量方法。
这就是水准测量的原理。
依据精度的不同,水准测量分为等级水准测量和普通(等外)水准测量。
我国的等级水准测量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一、二、三、四等,等级以外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或普通水准测量。
等级水准测量与普通水准测量的原理相同,基本工作方法相同;但等级测量对所用仪器、工具、以及观测与计算方法都有更高或特殊要求。
以下仅按普通水准测量讲述。
(一)水准仪及水准尺 1、水准仪的结构普通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及基座三部分组成。
(1)望远镜:由目镜、十字丝、物镜组成。
通过转动物镜的对光螺旋,可进行物镜的对光,使观测目标的成像变得清楚;通过转动目镜的调节螺旋,可使十字丝变得清晰;十字丝由四条线组成,垂直的一条为纵丝、中间较长的一条横丝为中丝、上下两条短的横丝分别称为上下丝。
(2)水准器:包括长水准管和圆水准器。
长水准管位于望远镜旁侧,通过调整(转动微倾螺旋)可使长水准管与望远镜一起作微小的上下俯仰变化,当长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望远镜中的视线便成水平;圆水准器在基座上,用以标示仪器的粗略整平。
(3)基座:主要由脚螺旋、圆水准器组成。
仪器通过基座与三脚架连接,支承在三脚架上。
2、水准仪的安设整平与使用(1)安设三脚架安设三脚架:打开三脚架,放置在拟安设位置,通过移动支架腿的位置、蹬踩支架安设三脚架腿使支架尖角入土、使三脚架稳固并使架头大致水平。
(2)安设仪器安设仪器:将仪器安置(用螺栓连接)在三脚架上,拧紧中心螺旋。
安设仪器(3)粗略整粗略整平: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即实现粗略整平。
整平时,一般是粗略整先转动(同时或分别转动)两个螺旋,使气泡处在两螺旋连线的中间对应位置,然后转动第三个螺旋,使气泡居中;也可不分先后顺序,视情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即可。
为了提高粗略整平的质量,可转动仪器(变换圆水准器的位置),反复检验、整平。
(4)细整平细整平:转动仪器,瞄准水准尺(观测目标),调节对光使目标图象及十字丝清晰后,细整平再进行细整平,仪器的细整平,是通过转动微倾螺旋、使长水准管的气泡居中(从视窗内观察,使两个“半 U 形气泡”的像吻合,呈现“U”形)。
一定注意:每次读数前都要检查长水准管的气泡是否居中,必须使其居中(细整平)后再读数。
(5)仪器的使用仪器的使用:转动望远镜,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调节目镜(转动目镜调节仪器的使用螺旋),使观测者清晰看到十字丝;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观测者清晰看到水准尺(图象);转动仪器的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竖丝照准尺面中央;同时利用目镜调节螺旋和物镜的对光螺旋、通过反复交替调节、消除视差(视差是指尺像没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即当眼睛靠近目镜并上下微动时,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读数随之变动),使尺像落在十字丝平面上;每次细整2平后,再进行读数。
3、水准尺水准尺是进行水准测量时用于读数的工具。
水准尺有不同的种类,可分别适用于精度不同的水准测量。
用于等级水准测量的水准尺是直式双面尺。
所谓双面尺,不仅两面的颜色不同(一面是黑白相间的分划,称为黑面,为主尺;另一面为红白相间的分划,称为红面,为辅尺),而且两面的数字标注不同(黑面的尺底从零开始,而红面的尺底从 4687 毫米或 4787 毫米开始)测量时,,尺子的两面都要读数,特用以检查校核读数,这种双面尺又要成对(一个 4587,一个 4787)使用。
用于普通水准测量的水准尺有直式尺、折式尺、塔尺三种。
尺长 3~5 米;不论是单面分划、还是双面(黑面黑白相间的分划;红面红白相间的分划)分划,尺面的数字标注都是尺底从零开始;尺面的分划一般是到整厘米,也有的到半厘米,每分米及整米处标注相应数字(米、分米)。
水准尺的读数:首先读取米和分米数字,当十字丝横丝处在水准尺上两个数字之间时,选水准尺的读数取较小的数字;其次读取厘米数,由较小的数字开始、向较大的数字方向读取,能准确地读取厘米数(数数有多少个整分划、折算出厘米数);第三是读取毫米数,对于不是整厘米的分划,要约估读取到毫米。
(二)高程测量 1、水准点进行高程测量时,高程已知的控制点(其具体高程值随不同的高程系统而不同,如黄海高程、大沽高程),称为水准点(BM)。
水准点分为等级水准点和普通水准点。
等级水准点,是用较高等级的测量方法测设、并设有永久性固定标志的控制点;普通水准点,是用较低等级或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测设(从等级水准点引测确定)、一般只是设有木桩等临时标志的控制点。
2、施测路线为了便于观测和计算各点高程、检查测量成果,实施水准测量时,须按照一定的施测路线进行。
施测路线,即依次由各测点(水准点、待测点、以及临时增加的辅助测点)所组成的测量路线,也称为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分为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三种形式。
(1)附合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测经各待测点,测至另一个水准点结束。
通过比较本次测得的高差是否与两个水准点之间的实际高差(准确)相等或相近(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断测量成果的精度是否达到要求;若成果可用,还可根据测站数、测量距离、两个水准点之间的实际高差,对测量误差进行修正。
(2)闭合水准路线:从一水准点出发,测经各待测点,最后再测回(往返路线不同)到原水准点,形成一个闭合圈。
(3)支水准路线:从一水准点出发,测完所有待测点后,再按原路线测回(也称为往返观测)到原水准点。
3、观测读数、记录计算观测读数、(1)选择适当位置安设仪器:仪器距各测点的距离适宜,到前后两测尺的距离尽可能相近、最远距离一般不超 150m;仪器的高度适宜,能看到各测尺并在尺子上的读数不宜太大或太小,力求使观测者操作舒适;将仪器安设在视线开阔的地方,保证看到测尺。
(2)读数与记录读数与记录:瞄准竖立于测点(水准点、待测点等)上的水准尺,细整平后,读取中丝读数与记录所在位置的读数;准确记录读数:凡是在已知高程点上的读数(包括水准点上的读数、及转点上的第二次读数)“后视读数” 在未知高程的点上的读数记为记为;“前视读数” 如果在同一个测站,(每安设一次仪器,为一个测站)连续测多个待测点的高程,也可将中间待测点上的读数记为“间视读3数” ,而只将本测站的最后一个读数记为“前视读数” 。
(3)计算高程计算高程如图 1-2,已知点的高程 + 该点上的水准尺读数(后视读数)= 仪器的视线高程(简称视线高);同一测站的各点具有相同的视线高;测点的高程=视线高程-测点上的水准尺读数(间视或前视读数)。
前进方向B A高程基准面图 115 水准测量原理图中:A 点的高程已知,记为 HA;在 A 点上的读数(后视读数)为 a; B 点为待测点,在 B 点上的读数(前视读数)为 b;则:视线高==HA+a; B 点的高程 HB==HA+a-b;其中,a-b=h (高差)高程测量的记录计算格式可参照下表:表 111 地点:测站测点后视高程测量记录计算表日期:视线高年间视月日前视观测者:高程备注测线:(三)视距测量天气:记录者:视距是借助仪器的视线测得的仪器中心至水准尺所在位置之间的水平距离。
视距测量是用视距丝、按几何光学和三角学原理、测定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测量方法。
用水准仪、经纬仪都可以进行视距测量,经纬仪既可以提供水平视线、也可以利用倾斜视线进行视距测量,应根据地形条件选择使用水准仪或经纬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