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视线设计讲解

合集下载

剧场视线设计: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剧场视线设计: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耳光 耳光光轴应能射至表演区中心线的2/3处, 或大幕线后6m处。耳光室应分层设置,最下层应 高出地面2.5m。每层净高应大于2.1m,射光口 与层高同高,置护网。内墙面应深色、不反光。各 层间有运灯具的通道。
O点:舞台面大幕线中央 ,舞台面0-0.3m 观众厅俯角不大于20°,仰角不大于40° 观众席偏座水平控制角θ28° ~ 50°,首排观众水平角β不大于120° 观众厅视距23-38m C =0.12m 短排法双侧有走道不超过22个;长排法双侧有过道不超过50个
2.视线设计——视距
视距控制
视距超过 15m 时,对演员的面部表 情很难看清,对话剧、小品、滑稽剧 等剧种,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细致动作 非常重要,因此视距以15m为界。
对其他不强调这方面要求的观众厅, 按等级控制在 23 ~ 38m 一般剧院 33m ,话剧院 25m ,大型歌舞剧院 可达 38m 以上。
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2015年1月5日
1.平面,剖面形式 2.视线设计 3.座位排列 4.人流疏散 5.其他
观众厅设计
进行细致的视线设计和声学设计,使观众看得清,听的好— —视线设计,座椅排布
合理组织人流,保证观众的安全集散——平面及剖面设计 室内有良好的通风和舒适的温度 创造宁静,安定的气氛,使观众集中精力看演出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
剧院设计视点——O点
位置:舞台面大幕线中央 。 高度:舞台面或高出舞台面 0.3m
以内。舞台高度:0.6~ 1.15m 。
O点 O点
2.视线设计——视角
适应人的视觉生理机能 仰俯视角 水平视角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视角
人的视觉生理机能——俯仰角
仰俯视角控制

观众厅视线设计分解

观众厅视线设计分解

2.弧形排列法
它是按选定的曲率中心和排距,把各排 座位逐一排列在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上。圆心 位置可参看图13-26所示。此法适用于各种 平面形式。 弧形排列的优点是:各排观众都正对视 中心,且同排中观众的视距基本一致。该法 所形成的座席形式整齐、优美。 它的缺点是:施工要求高,并较麻烦; 座席按弧形和错位排列的结果,会损失一定 的有效面积(约占观众厅有效面积的2%-3.5%)。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将总排数划分为若干组, 每组排数根据需要而定。现分别举例如下。 例1. 设视点S高2m,视高差C每排0.12m,排距 0.85m,最小视距Ll即X座标为 10.5m,此处眼 的—Y座标为(-2+眼高1.15)=-0.85m,按下表 计算:
例2 . 某观众厅共21排,排距0.9m,L1=6m,视 高差C=0.12m/每排,视点高S=2.65m,首排 观众眼的—Y座标为(—2.65+眼高1.15)=— 1.50m,按下表计算。 本例将观众厅共分为0~Ⅳ组,其中0组为1排, Ⅱ~Ⅳ组均为5排,其排距为5ⅹ0.9m=4.50m。
3.最小视距(L1)
L1越小,则影院观众厅地 坪后部总的升起高度就愈大, 反之,则愈小。 L1的取值应符合前述视角 要求。通常可取L1=8~12m。
4.排距(d)
排距小,则地坪升起大;反之,则 升起小。通常可取d=0.75 ~1.00m.
5.地面至坐着的观众眼高(hˊ)
按座椅高为0.4m,人眼至地面的 高度约为1.11~1.18m,通常取 hˊ=1.15 m。
3.折线形排列法
它改善了直线形的缺陷,并具有弧 形排列法的优点。适用于各种平面的观 众厅。 在影剧院中一般采用双折线形排列, 即将中部席位平行台口排列,席位两侧 的边座区倾斜于台口布置。 构成各排的折线形式,应处在(或 接近于)按弧形排列时所作最佳弧线的 弦部位。

【精品】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

【精品】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

5观众厅5.1视线设计5.1.1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

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的座席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5.1.2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2大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应适当外移;3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4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0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00m。

5.1.3视线升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2隔排计算视线升高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3儿童剧场、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视线升高值可提高一些要求;4为满足较高音质要求,视线升高值设计宜采用较高要求。

5.1.4舞台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镜框式舞台面,不应小于0.60m,且不应大于1.10m;2伸出式舞台面,宜为0.30~0.60m,附有镜框式舞台的突出式舞台,可与主台齐平。

3岛式舞台台面,不宜高于0.30m,可与观众席地面齐平。

5.1.5观众席对视点的最远视距,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话剧和戏曲剧场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5.1.6镜框式舞台观众视线最大俯角,楼座后排不宜大于20°;靠近舞台的包厢或边楼座不宜大于35°。

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俯角不宜大于30°。

9.3观众厅混响设计9.3.1观众厅满场混响时间设定宜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使用要求及不同体积,在500~1000Hz范围内宜符合表9.3.1-1的规定: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表9.3.1-12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相对于500~1000Hz的比值宜符合表9.3.1-2的规定: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比值表9.31-2上列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适用于600~1600座观众厅。

9.3.2混响时间设计,采用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等七个频率;设计与实测值的允许偏差,宜控制在10%以内。

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

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

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5 观众厅5.1 视线设计5.1.1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

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的座席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5.1.2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2 大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应适当外移;3 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4 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0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00m。

5.1.3视线升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2 隔排计算视线升高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3 儿童剧场、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视线升高值可提高一些要求;4 为满足较高音质要求,视线升高值设计宜采用较高要求。

5.1.4舞台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镜框式舞台面,不应小于0.60m,且不应大于1.10m;2 伸出式舞台面,宜为0.30~0.60m,附有镜框式舞台的突出式舞台,可与主台齐平。

3 岛式舞台台面,不宜高于0.30m,可与观众席地面齐平。

5.1.5观众席对视点的最远视距,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话剧和戏曲剧场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5.1.6镜框式舞台观众视线最大俯角,楼座后排不宜大于20°;靠近舞台的包厢或边楼座不宜大于35°。

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俯角不宜大于30°。

9.3 观众厅混响设计9.3.1观众厅满场混响时间设定宜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使用要求及不同体积,在500~1000Hz 范围内宜符合表9.3.1-1 的规定: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表9.3.1-1使用条件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歌舞 1.3~1.6s话剧(2000~10000m3) 1.1~1.4s戏曲多用途、会议2 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相对于500~1000Hz 的比值宜符合表9.3.1-2 的规定: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比值表9.31-2使用条件125Hz 250Hz 2000Hz 4000Hz 8000Hz歌舞1.00~1.351.00~1.150.90~1.000.80~1.000.70~1.00话剧1.00~1.20 1.00~1.10戏曲多用途、会议上列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适用于600~1600 座观众厅。

剧院建筑视线声线设计概述

剧院建筑视线声线设计概述
四、 建筑声学处理 要获得多功能厅的良好效果,除对其体型进行优化筛选、分隔改造之外,其侧墙的声学结构造型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目
前的经济水平条件下,笔者给出如下原则: 1. 100平方或500立方以下的厅堂,原则上可不考虑建声对电声系统的影响,其结构及装修材料可根据装修要求灵活掌
握。 2. 100平方至200平方或500-1000立方的厅堂,我们建议在侧墙局部、后墙全部,稍微做吸声处理,其面积可以控制在
A、a;延长Aa至s1(虚声源位置1),并使as1=aS ↄ 连接Bs1、Ss1,作Ss1垂直平分线交与Bs1上一点b ↄ 连接a、b,ab即为A、B区域的反射板投影线 ↄ 同理,做出BC、CD……的反射板bc、cd投影线 ↄ ab 、 bc 、cd组合后造型可能不理想,或调整分组
情况,或调整初定位置a,再重作图
谢谢大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5:21:57 05:21:5 705:21 12/23/2 020 5:21:57 A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2305 :21:570 5:21De c-2023 -Dec-2 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5:21:5705:2 1:5705:21Wed nesday , December 23, 2020
于高度的上限,在现在条件下一般是越高越好。 超过上述范围过大(高度太低,面积又较大)则应放弃或另外考虑。 受到条件限制,对不规则多边形厅堂,一般应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评估,认真做环境及声学方面的设计。
二、 舞台 考虑到多功能厅应具备小型演出的能力及开会主席台的布置,舞台是一个必需要考虑的设施。舞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 传统的镜框式、灵活的地台式、有设在中央的高台式、也有“T”形式。但一般作为会议、演出等,笔者还是倾向于传统 的镜框式。这对会议、影视播放等较为有利。台口的宽度一般应为厅堂宽度的2/3,台口的高度应为台口宽度的1/2,台

视线设计、座位排布分析

视线设计、座位排布分析
大剧场有坐席1713个,一层893,二层820,以上演歌 剧、芭蕾舞、大型交响音乐会和综艺晚会等高雅舞台表演 艺术为主,舞台具有转、升、降功能。
座位错层排列,坡度较缓。 采用短排法。
剧场视线设计
剧场设计基本参数 视线设计分析 地面升起坡度设计
观众厅在剧场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内容。观众厅的 设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看”和“听”的问题。除 去美学和心理学因素,“看”的问题在技术方面,最直 接的反映在观众厅的实现设计上。没有良好的视线设计 的观众厅必然是失败的。良好的视线设计能够使观众观 看演出时避免视线遮挡,偏座,过远的视距以及较大的 俯角问题,从而保证观看质量。
注:大台唇式、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计舞台面积
剧场应设置有靠背的固定座椅,小包厢座位不超过 12个时可设置活动座椅。
观众席应预留残疾人轮椅坐席,坐席深应为1.1m ,宽为0.80m,位置应方便残疾人入席及疏散,并 应设置国际通用标志。
座椅尺寸
座椅的扶手中距:硬椅470~500,软椅 500~700
座位等级分区
走道
观众厅内走到布局应与观众席片区容量相适应,与安全 出口联系顺畅,宽度符合安全疏散计算要求。
两条横走道之间的座位 不宜超过20排,靠后 墙设置座位时,横走道 与后墙之间座位不宜超 过10排。
走道宽度
计算:每100座0.6M
突出式舞台:不小于2M
走道坡度
观众厅纵走道坡度1:10~1:6
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楼座最后排的最大视距应满足要求
舞台高度:应小于第一排观众眼
高,镜框式台口舞台在0.6 ~1.1m范 围,突出式及岛式舞台在0.15 ~0.6m 范围。
突出式舞台及岛式舞台视线升起:因视点低,第一排距视点

剧院建筑视线声线设计概述.pptx

剧院建筑视线声线设计概述.pptx

声线设计分析
• 平面声线分析
C
b
a b+c-a<17
声线设计分析
• 平面声线分析
b+c-a<17
C b
a
声线设计分析
• 声线分析目的:确定合理的声反射板的布局, 避免声缺陷
• 声线分析作图
ↄ 在完成了视线分析的剖面图上,找出声源位置S ↄ 分组,每组两端若分别设为A、B ↄ 按造型和可能设置反射板,初定合理位置a,连接
于高度的上限,在现在条件下一般是越高越好。 超过上述范围过大(高度太低,面积又较大)则应放弃或另外考虑。 受到条件限制,对不规则多边形厅堂,一般应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评估,认真做环境及声学方面的设计。
二、 舞台 考虑到多功能厅应具备小型演出的能力及开会主席台的布置,舞台是一个必需要考虑的设施。舞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 传统的镜框式、灵活的地台式、有设在中央的高台式、也有“T”形式。但一般作为会议、演出等,笔者还是倾向于传统 的镜框式。这对会议、影视播放等较为有利。台口的宽度一般应为厅堂宽度的2/3,台口的高度应为台口宽度的1/2,台
剧院建筑设计
视线分析设计 声线分析设计
(2009.04.26)
视线设计分析
• 视线设计要求和图示表达: – 看得见——剖面视线升起设计 – 看得清——平面最远视距控制 – 看得舒服——平面、剖面视角分析表示 – 看得全——平面分析,控制偏座
视线设计分析
• 视线升起设计 ↄ 确定视点:
视线设计分析
视线设计分析
• 平面、剖面视角 ↄ 最大视角不应大于120º ↄ 最小视角不应小于30º 最ↄ 小最视大角俯角:楼座不宜大于20 ;包厢不宜大
于35 º;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30 º 表

剧场视线设计: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剧场视线设计: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卸布景用的平台,其台面与运景卡车底板同高;也可设坡道,汽车开进 侧台,外门宽3.5米,高4.5米
舞台设计——侧台外门的处理
乐池
乐池的平剖面
一般中型综合性使用剧场 大型歌舞剧场 特大型剧场
55~60平方米 75~80平方米 100~120平方米
2.乐池
常用乐位分区
2.乐池
乐池的剖面形式
2.乐池
俯角不应大于20°,靠近舞台 的包厢或边楼座不宜大于35°
仰角不应大于40°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仰俯视角控制
人的视觉生理机能——水平视角
水平视角控制
偏座的水平控制角θ :由台口
两侧向观众厅同侧各引一直线
θ
,二线相交的夹角。观众席应
布置在此区域内,根据不同剧
种宜控制在 28° ~ 50°之间
疏散路径直接明确,避免人流交叉迂 回
观众厅座位排列须考虑通行和疏散。 过道宽度符合规范
4.观众厅的人流疏散
防火规范及剧场规范有关疏散规定 (1)观众厅内部 疏散通道每100人不得小于0.6m,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m,边走道
不宜小于0.8m。 (2)观众厅内门、外门楼梯走道疏散宽度百人指标
舞台设计 乐池 后台布置 舞台照明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
剧院设计视点——O点
位置:舞台面大幕线中央 。 高度:舞台面或高出舞台面 0.3m
以内。舞台高度:0.6~ 1.15m 。
O点 O点
2.视线设计——视角
适应人的视觉生理机能 仰俯视角 水平视角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视角
人的视觉生理机能——俯仰角
仰俯视角控制
观众的仰视、俯视都不利于看 清目标,有时还会引起不适, 仰视常出现在前排观众,俯视 常出现于楼座最远排观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舞台设计
主舞台的尺寸
主舞台 后舞台
后舞台 侧舞台 主舞台 侧舞台
1.舞台设计——主舞台尺寸
舞台设计——主舞台尺寸
侧台的设计 侧台又称台囊、副台,主要作为存放布景和迁换布景的辅助空间。
左右均有侧台时,1、2组景可同时推出
用车台换景示意
侧台前后错开
舞台设计——侧台的设计
侧台外门的处理 侧台地面一般应高于室外地面1米左右,应设门直通室外。在门外设装
卸布景用的平台,其台面与运景卡车底板同高;也可设坡道,汽车开进 侧台,外门宽3.5米,高4.5米
舞台设计——侧台外门的处理
乐池
乐池的平剖面
一般中型综合性使用剧场 大型歌舞剧场 特大型剧场
55~60平方米 75~80平方米 100~120平方米
2.乐池
常用乐位分区
2.乐池
乐池的剖面形式
2.乐池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视距控制
座席横排曲率
为使观众不以不舒适的侧身坐姿面向舞台 ,横排座位应有一定曲率,使每位观众都 能正对表演区。
剧场的曲率半径 R ≥ 2S(S 为最大视距 ) 。
宽度不大的观众厅,后部座位可以采用直 排式。
2. 座席横排曲率
2.视线设计——升起
无阻挡视线控制 无障碍视线设计:C =0.12m
侧包式
演员候场较近,车台与 演员流线不交叉干扰; 过道长,不经济。
前包式
演员候场较近,车台与 演员流线不交叉干扰; 左右联系不便。
化妆室的布局
照明设计要点
照明设计
面光 第一道面光光轴与大幕线夹角应为50°,射 至表演区中心为30 ° ~45 °。第二道面光光轴与 大台唇前沿夹角为5 0°~60°。面光桥净高不小于 2m,射光口800---1200面光桥应有方便通道与耳 光室、天桥、灯控室相通。
关键词总结
首排观众水平角β:不应大于 120°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水平视角控制
视距控制
视距超过 15m 时,对演员的面部表 情很难看清,对话剧、小品、滑稽剧 等剧种,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细致动作 非常重要,因此视距以15m为界。
对其他不强调这方面要求的观众厅, 按等级控制在 23 ~ 38m 一般剧院 33m ,话剧院 25m ,大型歌舞剧院 可达 38m 以上。
耳光 耳光光轴应能射至表演区中心线的2/3处, 或大幕线后6m处。耳光室应分层设置,最下层应 高出地面2.5m。每层净高应大于2.1m,射光口 与层高同高,置护网。内墙面应深色、不反光。各 层间有运灯具的通道。
O点:舞台面大幕线中央 ,舞台面0-0.3m 观众厅俯角不大于20°,仰角不大于40° 观众席偏座水平控制角θ28° ~ 50°,首排观众水平角β不大于120° 观众厅视距23-38m C =0.12m 短排法双侧有走道不超过22个;长排法双侧有过道不超过50个 每个疏散口的平均疏散人数<250人,疏散口宽度>1.4m
剧院设计视点——O点
位置:舞台面大幕线中央 。 高度:舞台面或高出舞台面 0.3m
以内。舞台高度:0.6~ 1.15m 。
O点 O点
2.视线设计——视角
适应人的视觉生理机能 仰俯视角 水平视角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视角
人的视觉生理机能——俯仰角
仰俯视角控制
观众的仰视、俯视都不利于看 清目标,有时还会引起不适, 仰视常出现在前排观众,俯视 常出现于楼座最远排观众。
俯角不应大于20°,靠近舞台 的包厢或边楼座不宜大于35°
仰角不应大于40°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仰俯视角控制
制角θ :由台口
两侧向观众厅同侧各引一直线
θ
,二线相交的夹角。观众席应
布置在此区域内,根据不同剧
种宜控制在 28° ~ 50°之间
1.观众厅的形式
矩形、钟形、扇形平面 多边形平面 马蹄形、圆形平面
不规则平面
1.观众厅的平面形式
1.观众厅的剖面形式
2.观众厅视线设计
控制好视线的角度-----视角 设计恰当的地面升起,解决观众视线的遮挡问题-----升起 把最远视距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视距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
1.平面,剖面形式 2.视线设计 3.座位排列 4.人流疏散 5.其他
观众厅设计
进行细致的视线设计和声学设计,使观众看得清,听的好— —视线设计,座椅排布
合理组织人流,保证观众的安全集散——平面及剖面设计 室内有良好的通风和舒适的温度 创造宁静,安定的气氛,使观众集中精力看演出
观众厅设计的基本要求
3.座位排列
3.观众厅的座位排列——横排座位数量
错位排列 为避免地面升起过大,尤其是池
座,通常只将观众厅中间部分的 座席错位布置
3.观众厅的座席排列——错位
4.观众厅的人流疏散
每个疏散口的平均疏散人数<250人 ,疏散口宽度>1.4m
疏散口门扇外开,不设门槛,紧靠门 口处不设踏步
下一阶段疏散口的总宽度应大于上一 阶段的疏散口总宽度
0.6~ 1.15m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无阻挡视线控制
C =0.12m/0.06m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无阻挡视线控制
•有横过道时升起段长度应增 加该过道宽度。 •楼座地面坡度设计应先定出 楼座第一排位置,应在池座 最后一排观众视线与舞台口 上沿连线以上,并扣除结构 厚度。 •挑台以下空间应满足: 自然声时H:L=1:1.2; 采用扩声系统时H:L=1:1.5; •楼座栏杆应不遮挡视线。
后台布置
后台演员活动路线 后台是剧场的演出准备部分。 大型剧场的后台包括:化妆室及其他演出服务
用房、排练厅或练功房、舞台仓库、技术设备 用房、行政管理用房。 一般中小型剧场仅设置化妆室及演出服务用房
后台布置
化妆室的布局
后包或侧后包式
房间比较集中,便于管理; 演员候场较远,车台与演员流线交叉干扰。
疏散路径直接明确,避免人流交叉迂 回
观众厅座位排列须考虑通行和疏散。 过道宽度符合规范
4.观众厅的人流疏散
防火规范及剧场规范有关疏散规定 (1)观众厅内部 疏散通道每100人不得小于0.6m,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m,边走道
不宜小于0.8m。 (2)观众厅内门、外门楼梯走道疏散宽度百人指标
舞台设计 乐池 后台布置 舞台照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