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 第七课《色彩的情感》 教案教学设计
《色彩的情感》教学设计

《色彩的情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色彩的情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内容。
是一节“造型·表现”课,也是本册教材中色彩学习单元中重要的一堂课程,本课是学生在了解色彩的冷暖、明暗、渐变知识的基础之上对色彩认识的又一个提升,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
通过分析作品中色彩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体验色彩的表现力,为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验色彩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色彩还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觉,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通过分析、探究、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情感世界,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让学生能够利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3. 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世界的美妙,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视频导入播放联欢会开场视频。
过渡语:视频中都看到了哪些颜色?你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内心有喜悦的感觉,所以说色彩带给人不只是视觉上的愉悦,也是内心情感的表达。
2. 出示课题《色彩的情感》(二)课程新授1. 欣赏色彩图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1)出示单色图片,看到这些颜色你联想到了什么?(红、绿、黄、紫、橙、蓝、黑、白、灰)(2)教师补充介绍并出示相应的深浅色系:红色:让人联想到红色的火焰、红红火火的日子、喜庆的节日。
深红色稳重、平静,正红色吉祥、喜庆。
橘红色跳跃、热烈。
绿色:绿色是植物的颜色,让人联想到春天树木发芽、森林。
深绿色稳重、宁静。
中绿色舒适、美丽、优雅。
浅绿色清新、单纯。
黄色:让人联想到阳光、沙滩、麦浪、灯光、酸酸的柠檬,黄色是所有色彩中最能发光的颜色,给人轻快,明亮、透明,辉煌,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色彩印象。
7《色彩的情感》(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7《色彩的情感》(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2.学习通过色彩来表达情感;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符合情感主题的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色彩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符合情感主题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观察一些色彩浓郁的画作或照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给人带来的情感和感觉,并引出“色彩”的话题。
2. 讲解知识点
1.彩色基本知识:三原色、二次颜色、互补色等。
2.色彩情感表达:热情、活力、喜悦、安静、恐惧、沉郁、悲哀等不同的情感,可以通过不同色彩、明暗、对比度等来表现。
3.色彩应用:在画面中应用不同色彩,可以表达主题、刻画人物性格、描绘环境氛围等。
3. 创作环节
1.创作任务:让学生围绕一个情感主题(如快乐、恐惧、孤独、莫名其妙等),通过调配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主题。
2.创作要求:学生可以采用任何形式的可视化作品。
并思考主题、色彩、构图的搭配关系等要素。
4. 分享展示
让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
在分享展示环节,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及教师发表评论的方式来进行评价。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六、实施效果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了解到了色彩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并掌握了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在创作环节中,学生能够针对情感主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表达。
同时,学生也通过分享展示环节了解到同学的成果和不同的观点。
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7 色彩的情感》教学设计

《色彩的情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彩的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能够用色彩表达情感。
3. 增强学生的审美认识,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色彩,了解色彩的属性、色彩与情感的干系等基础知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色彩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笔、画纸等教学用具。
2. 搜集一些关于色彩与情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在教室上展示。
3. 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场景,分析不同的色彩所表达的情感。
4. 制作一些教学课件,以便更好地展示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卖力组织讨论和创作。
2. 开放式问题: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色彩与情感的干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和表现手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增强他们的合作认识和沟通能力。
5.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最佳。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的地方,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色彩所表达的情感,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平静等。
2. 学生能够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色彩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色彩的情感表达,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色彩情感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色彩样本,用于教室教学展示和讲解。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7课《色彩的情感》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7课《色彩的情感》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颜色对情感的影响。
•掌握颜色的基本分类。
•学会将颜色运用于情感表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颜色对情感的影响。
•颜色的基本分类和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将颜色运用到情感表达之中。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1.课堂问答:请同学们指出生活中有哪些颜色能带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2.呈现画作:请同学们观察一幅画作,然后通过想象描述出感受到的情感体验。
第二部分:学习重点和难点1.讲解颜色对情感的影响。
2.讲解颜色的基本分类。
3.讲解如何将颜色运用于情感表达,并与同学们互动讨论。
第三部分:实践与展示1.分组实践:将同学们分为小组,让他们在自己的空白画纸上运用颜色表达某种情感。
2.展示作品: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团队互动交流。
教学方法1.PPT讲解法:通过使用图文并茂的PPT,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画作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互动探究法:通过分组实践和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颜色对情感的影响,讲解颜色的基本分类。
第二课时:分组实践,将颜色运用于情感表达的实践,并且进行展示交流。
五、课堂评估教师评估教师将以以下方面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估:1.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能力。
2.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同学评估同学们将对小组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估:1.沟通协作能力。
2.认真负责的态度。
3.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六、教学资源•画笔和颜料。
•课件PPT。
•画作展示资料。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颜色的情感,运用颜色表达情感,通过提问和互动探究的方式,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
7课《色彩的情感》(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7课《色彩的情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以及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等。
2. 色彩搭配原则:相似色搭配、对比色搭配、互补色搭配等。
3.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宁静等。
4. 色彩的表现方法:运用色彩进行绘画、手工等艺术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原则,能够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色彩,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色彩卡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图画纸、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三原色、三间色以及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等。
接着,介绍色彩搭配原则,让学生掌握相似色搭配、对比色搭配、互补色搭配等方法。
然后,探讨色彩与情感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
最后,展示色彩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进行绘画、手工等艺术创作。
3.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色彩。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情感》2. 课题: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3. 目录:-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作品展示与评价- 总结与拓展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我的情感世界”为主题的色彩画,要求运用所学的色彩搭配原则和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七课 色彩的情感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七课色彩的情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理解色彩的情感表达能力;认识主要的色彩基本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采用不同色彩的方法表现情绪、氛围的能力;掌握色彩差异性、色彩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色彩的组合和运用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艺术创意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色彩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先选择几幅色彩鲜艳、富有表现力的画作,让学生先看一下,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中色彩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讲解(20分钟)1.调研讲解:可以展现色彩在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传统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和国外现代绘画中艺术家通过色彩对情感的表达。
2.理论教学: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差异性和对比的表现方法,以及色彩对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两幅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向学生分析作品中色彩的使用手法,让学生了解色彩如何表达情感。
学生可以就作品中色彩表达的情感及作品整体感受畅所欲言。
第四步、实践操作(45分钟)1.将教师提前准备的色彩卡片分配给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当前情感的颜色并进行描述,然后进行彩练,在空白纸上画出自己所选颜色的形状或情境,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描述,增强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2.按照自己的想象创作一个色彩丰富、具有表现力的现代绘画作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对比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一一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并互相分析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就作品设计和创意性向学生提出建议,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个别笔记记录。
2.课程中的实践活动评估。
3.错误修正与个别指导。
五、教学师资本节课需要老师有一定的绘画和色彩表现能力,善于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自由的创作活动。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色彩酌情感》教案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色彩酌情感》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7课色彩的情感》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并能够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色彩案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色彩认知,他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并对色彩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然而,对于色彩的搭配和情感表达,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能够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激发学生用色彩创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搭配技巧,用色彩表达情感。
2.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创意实践,用色彩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色彩作品,使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色彩知识。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色彩教材、色彩作品、PPT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色彩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色彩有什么作用吗?色彩可以表达情感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冷暖等。
接着,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如邻近色搭配、对比色搭配等。
第七课色彩的情感(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色彩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红、橙、黄、绿、蓝、紫等颜色及其特点,了解色彩三原色、间色、互补色等基本知识。
举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不同颜色的特点,如红色的温暖、蓝色的冷静等。
2.教学难点
(1)色彩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学生难以准确把握不同色彩的情感意义,容易产生混淆。
解决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色彩的情感内涵。
(2)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学生在进行色彩搭配时,容易忽略色彩之间的和谐与对比,导致作品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搭配规律,提高审美能力。
4.色彩创作实践: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和情感表达,进行绘画创作,体现个人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色彩的情感表达,提高色彩搭配能力,培养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学会运用色彩表达个人情感,提升创作表现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色彩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色彩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色彩表达快乐、悲伤等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们可以用不同颜色进行绘画创作,体验色彩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最后我们看看色彩的鲜艳、质朴感
学生欣赏感受。
明度高、纯度高的丝绸,它的色彩感觉鲜艳、强烈。明度低、纯度低棉麻,它的色彩就单纯些,给人感觉质朴、古雅。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欣赏、交流、感受、表达等方式进一体会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四、展评阶段
教师引导欣赏并评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同学们的色彩情感作品,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作品的感受和创作意图吧。
1.学生自我介绍创作想法。
2.学生谈感受并评价
3.教师总评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评价不仅学习作品表现形式,还体会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色彩情感感受,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美术素养。)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采用以下环节:回顾色彩知识——色彩的情感的涵义——体会色彩的情感情感表达——色彩作品表达情感——展示评价——拓展升华。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的变化,从色彩的变化引申到色彩和情感的关系,在观察中体会不同的色彩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和情感联想。
运用生动、直观的图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请学生自己尝试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感受色彩与情感的联系。尝试用色彩的搭配来营造不同的艺术氛围,感受色彩搭配带来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色彩的情感还具有软、硬感
学生联想并表达。
纯度低的色彩有软感,因为它们容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猫、狗等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高纯度的色彩都呈现硬感。
4.色彩的大、小感
体现在一些暖色、高明度色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有显小、收缩感。同一个人穿不同颜色的衣服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穿重颜色的衣服就比浅颜色衣服显瘦。这个我们可以运用家居、穿着等方面。
2.学生能否准确生动地运用色彩的情感知识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感受。
3.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本课的教学活动。
4.是否有良好使用工具材料的习惯。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是色彩的情感课的第二课时,学生进一步的感受色彩情感表现为我们带来的美,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这节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示范、作业设计、手段应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针对本节课我有两点注重:一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二是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学生在大量的引导交流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创作中,发散思维得到印证。
三、作业实践阶段
1.教师示范
示范讲解:首先根据构思用铅笔起稿,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添加完善,再用黑色彩笔勾勒一下轮廓,便于更加直观、清晰,先画主体物瓶子的颜色、以及同类色的物体,涂色时要从上到小,从左到右,按照一个方向进行上色,这样比较方便、整洁。老师涂色时运用色块平涂的方法。接着给桌面和背景涂色,最后根据画面需要进行调整。
五、拓展阶段
教师总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我们的艺术作品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吧!
亲爱的同学们,这个特殊的时期,总有不一样的色彩温暖着我们,橄榄绿、天使白、守护蓝、志愿红……他们托举生命之光。我们会看见风雨之后,幸福依旧。只有经历过冷灰的苦难,才能更加珍惜美好的日子。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谈话引导: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五彩斑斓的颜色让我们联想太阳、火焰、红旗,感受到热情、喜庆、庄严;联想到橙子、晚霞,感受到温暖、明亮;还有柠檬、香蕉等,感受明快、希望等等。除此之外色彩的情感还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解释:色彩的情感就是指不同频率色彩的光作用于我们的眼睛,通过眼睛传入大脑后,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图片进行情感道德教育,是本课色彩情感的升华。)
六、板书设计
色彩的情感
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的软硬感
色彩的大小感
色彩的鲜艳、质朴感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色彩情感的主要教学目标,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参考:
1.学生能否从不同的色彩变化中,体会到相应的情感变化。
(二)进一步体会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提问引导:这种反应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色彩的冷、暖感
学生欣赏交流。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的心理联想,进而产生冷暖感觉的。
2.色彩的轻、重感
学生欣赏讨论。
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棉花,羊毛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容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但对纯度、对比色的概念,色相环的认识和渐变的技法掌握上存在差异,学生乐于动手,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绘画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并与课题谈论交流相结合,感知更多自然生活中色彩情感的变化,直观感受与多层次分析,尝试与感悟相结合,更有感触地表现色彩的情感。
2.学生艺术实践
教师引导:老师的这幅以黄绿为主色调的作品就完成了。我主要运用了同类色和对比色进行涂色。相信你也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请运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色彩知识进行创作吧!
作业要求:
(1) 选择自己喜欢美术材料表现一幅季节、生活或者心情的作品。
(2)对创作的作品进行充分的联想,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学习梳理作品制பைடு நூலகம்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了解色彩的变化,感受色彩的象征意义,体会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不同色彩,通过点、线、面等绘画语言运用拼贴、组合等表现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艺术中的表现,培养多元的思维和审美的能力。
20xx~20xx学年度第2学期
“xx”课时备课
学科:美术
主备人:xx
主备学校:xxx小学
年级:四年级
使用学校:
使用人:
《色彩的情感》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主备人
xx
成 员
xx
年级
四年级
展示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色彩的情感》
教材分析
《色彩的情感》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在了解色彩冷暖、深浅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知识。不同的色彩,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这些联想,是人们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的结果。教材中出示了詹建俊、蒙克、马蒂斯等艺术家的作品,意在引导学生在欣赏艺术家作品的基础上,观察艺术家是怎样运用色彩的,体会艺术家在绘画时如何运用色彩表达主题、升华情感。教学中要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色彩和体验色彩,让学生从中认识和感受色彩的魅力。掌握好色彩的情感特性,对今后的绘画练习和作品欣赏都有重大意义。学生只有在生活中细心体验、用心感受客观世界中色彩的情感特性,才能画出富有情感内涵的优秀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彩纸、剪刀等材料运用撕、剪、贴画等手段表现赋予色彩情感的创意作品。
感受色彩给人的不同情感体验,以及色彩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美术工具、各种色调的美术作品等。
学具:纸张、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课题
开始语: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了色彩的王国,感受色彩的情感。(板书课题)
2.回顾旧知
引导学生交流
红色——(联想)火焰——(心理感受)温暖
黄色——(联想)香蕉——(心理感受)明快
蓝色——(联想)大海——(心理感受)平静
……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色彩感受知识导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一)色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