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做好生物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增强主动学习能力,希望通过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今后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2.理论依据: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造成局部地区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酸雨不仅会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还会伤害植物,腐蚀建筑物,对人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带领学生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酸雨的危害,积极主动加入环保行列,尽自己所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2.教学特色:本次探究始终以激——探----悟为主线,力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悟后改,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将理论的生物知识转化为一种动手技能。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本次实验探究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尝试探究,通过学中做,让学生亲自参与,最后进行反思领悟,悟出本次探究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找出改进措施。
本次探究最大的特点是能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灵活掌握生物知识,改变了以往照本宣科传统的教法,紧密地联系生活,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次探究是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适宜的课题,尝试设计探究方案,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方法,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
1.建议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来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将实验设置成对比实验。
实验组:模拟酸雨:请同学们用白醋,比如1份白醋加一份清水可以控制PH在4。
对照组:可以用等量的清水做对照。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
(建议选用小麦、绿豆、玉米、花生等种子,最好用50粒种子便于计算)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两个实验均应设置重复实验。
建议最好做4~5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做好标记,防止混乱。
4.每天要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
大约5~7天后,统计各容器中种子的萌发数,再计算发芽率。
5.为了方便记录实验数据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观察结果。
如果有问题,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表格。
表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表
实验组(酸雨或废电池浸出
对照组(清水)
液)
发芽数量(个)发芽百分率(%)发芽数量(个)发芽百分率(%)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合计
6.统计计算:分别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作成柱状统计图,进行分析比较。
7.分析实验结果
8.得出结论。
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

通常认为pH小于5.6的降水即为酸雨,这是根据大气中CO2在平衡时蒸馏水的pH确定的。
当降水的pH小于5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地表水(河流、湖泊)的酸度增加,影响鱼类的生存;树木枯萎甚至死亡,农作物产量大幅度降低直至绝收;侵蚀建筑物、道路和桥梁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课时:2课时,课后继续分小组管理、观察和记录。
目的:通过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酸雨的危害。
背景知识: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
酸雨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一般认为,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材料器具:培养皿,小麦种子,以硫酸为材料配制的不同pH的“酸雨”。
方法步骤:[第一课时](1)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模拟酸雨来设计探究酸雨危害的实验,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2)把一定数量的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若干个培养皿中,给培养皿编号。
(3)每天定时向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不同pH的“酸雨”,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注意:硫酸、硝酸、盐酸都是腐蚀性很强的酸液,应按药品使用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第二课时](1) 7天后列表汇总全班学生的实验数据。
(2) 讨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什么影响?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背景资料:1形成原因: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1、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知识,同学们认真学习哦。
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探究问题: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探究假设: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实验步骤:1)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并用pH试纸测定pH约等于5、4、3、2。
2)取5个相同的培养皿,并标号,在培养皿中放入吸水纸,分别用清水,pH为2、3、4、5的模拟酸雨湿润吸水纸。
3)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青菜种子500颗,每个培养皿中放入100颗。
4)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数量探究结论: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其余试验:调查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讨论人口增长趋势、听力测试、调查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和对策、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测定学习时间、膝跳反射、脊髓的.结构(标本)、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讨论尿液的形成(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这就是原尿,形成原尿的过程是肾的过滤作用)、讨论人体能量的供给、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调查食品安全、观察小肠结构上面对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内容的讲解知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内容,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哦。
2、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
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
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酸雨对种子发芽率影响实验报告[优质PPT]
![酸雨对种子发芽率影响实验报告[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31ef47b84ae45c3b358c4b.png)
——探究实验报告 初二一班高旭
设计实验(1)材料用具
(1)黄豆种子; (2)两个碟子(编号
A 对照清水组、B实 验酸雨组); (3)清水; (4) ph≈4的模拟酸 雨(由食醋和水勾 兑。
设计实验(2)具体步骤
1、往A、B盘里各加入100粒黄豆种子; 2、用150ml清水和模拟酸雨分别浸泡a组和b组
第
酸雨
出的芽也相对 一
较短;
组
对照组的种子 次 对照
发芽的多,发
组Leabharlann 出的芽也相对较长。
第 酸雨
右表为具体数 二 组
据:
次 对照
组
第 酸雨
种子总 数
100个
100个
100个
100个
100个
发芽 数 6个
91个
5个
90个
8个
发芽率 6%
91% 5%
90% 8%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10个小时左右; 3、将水沥干,盖上纸巾(完全裹住种子); 4、将试验装置放在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 保
持纸巾湿润(用同种溶液湿润); 5、2-3天后,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进行实验(1)
1、放入种子
2、浸泡
进行实验(2)
4、成果
3、裹住种 子,放到阳 台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
组别
酸雨组的种子 发芽的少,发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初二七班赵子婷 37号实验材料: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成pH为4的模拟酸雨、清水若干用清水浸泡过的绿豆种子、纸杯两个(1)实验假设:模拟酸雨对绿豆种子的发芽有影响(2)实验过程:1.将两个纸杯编号A和B,在AB纸杯中各播下20个绿豆种子2.每天向A纸杯内幼芽喷洒清水,向B纸杯内幼苗喷洒模拟酸雨(其他条件相同)3.观察A、B纸杯内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做记录(3)观察和记录——幼苗发芽情况表/ A纸杯内幼芽B纸杯内幼芽第一天体积胀大,种皮胀破无变化第二天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有两三个绿豆种皮胀破第三天全部发出了嫩芽,正常生长如图二左边,一些种皮胀破,一些发育幼根,一些无变化。
图一(左A右B)图二(左B右A)(4)分析结果:B纸杯中的绿豆受模拟酸雨的影响,被酸雨抑制了生长,发芽速度明显比A杯绿豆慢,发芽率为25%;A纸杯中的绿豆种子用清水喷洒,未受到模拟酸雨的影响,发芽速度正常,发芽率为100%(5)得出结论:模拟酸雨对绿豆种子的发芽有影响。
(6)心得体会:从实验中我们体会到了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它还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引用,威胁我们的健康。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为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应该多植树,且多种植一些能对吸收形成酸雨的气体的植物;工厂的气体必须经过处理,不许直接排放等等。
(7)家长点评:观察仔细,做实验的时候非常认真细致。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做好生物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增强主动学习能力,希望通过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今后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2.理论依据: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造成局部地区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酸雨不仅会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还会伤害植物,腐蚀建筑物,对人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带领学生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酸雨的危害,积极主动加入环保行列,尽自己所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2.教学特色:本次探究始终以激——探----悟为主线,力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悟后改,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将理论的生物知识转化为一种动手技能。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本次实验探究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尝试探究,通过学中做,让学生亲自参与,最后进行反思领悟,悟出本次探究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找出改进措施。
本次探究最大的特点是能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灵活掌握生物知识,改变了以往照本宣科传统的教法,紧密地联系生活,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次探究是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适宜的课题,尝试设计探究方案,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方法,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活动设计

“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活动设计一、学习主题: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会通过调节不同PH值的溶液模拟酸雨。
2、能力目标:(1)掌握设置对照实验的基本方法。
(2)掌握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1)增强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科学对待数据,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学情分析因为学生没有基础化学知识,配制PH梯度很近的盐酸溶液难度较大(PH 试纸颜色不容易辨清),而且盐酸溶液腐蚀性较大,所以我们改成取材分布的醋酸代替。
将学生分成4人每小组,每天上午观察,给种子补充水分并记录生长情况。
防止夜晚气温较低,我们可以将种子放入恒温箱20℃过夜(注意早晨要及时拿出浇水)。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异常现象,如在做预实验时,我们发现PH4溶液里的一粒种子芽长得很长,分析可能因种子自身条件不同,萌发长度和数目也不同,所以最终每种溶液培养40粒种子,最后萌发情况(萌发率和长度)求平均值,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果。
四、探究任务通过这一实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学生的主动研究获取知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探究计划,完整表达研究结果。
在自主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议生还可以举一反三,用类似的方法从其他方面探究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水分、阳光、土壤等。
五、教学资源实验器具和材料:培养皿、烧杯、棉花、小滴瓶、PH试纸、醋酸、蒸馏水、清水、标签、绿豆种子若干(大小、饱满程度相同)六、活动过程表样种子的萌发情况记录表(绿豆种子)注意:观察5天记录出芽的数量和长度,填到表格内,最后求平均出芽率和长度,并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