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修正排版)

合集下载

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最详细电磁炉原理讲解、原理简介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 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 该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质 锅底部的磁条形成闭合回路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 使铁质锅体的铁分子高速动动产生热量, 然 后加热锅中的食物。

、电磁炉的原理方块图三、电磁炉工作原理说明1. 主回路220V/50Hz熔断平衡1:3000桥式扼流 输入器滤波互感器整流圈电磁线盘IGBT过欠压 检测功率检测 过流保护浪涌检测同步检 测调整反压抑 制驱动回路18V 至风扇5V 到 CPU18V 至驱动至风机至蜂鸣闭环振 荡回路主控 CPU控制面板PWM 输出功率调整IGBT 过热保护炉面温度检测(LC 回路整流回电压 变换锅具材 质检测图中桥整DB1将工频(50HZ)电流变成直流电流,L1为扼流圈,L2是电磁线圈,IGBT由控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IGBT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

IGBT截止时,L2、C12发生串联谐振,IGBT的C 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

当该脉冲降至为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到IGBT 上使之导通。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生25KHZ左右的主频电磁波,使陶瓷板上放置的铁质锅底感应出涡流并使锅发热。

串联谐振的频率取之L2、C12 的参数。

C11 为电源滤波电容,CNR1为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

当AC电源电压因故突然升在时,即瞬间短路,使保险丝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2. 副电源开关电源式主板共有+5V,+18V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18V供IGBT的驱动回路和供主控IC LM339和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5V供主控MCU使用。

3. 冷却风扇主控IC 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外冷空气至机体内,再从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到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故障。

当风扇停转或散热不良,IGBT表贴热敏电阻将超温信号传送到CPU,停止加热,实现保护。

电磁炉工作原理和结构

电磁炉工作原理和结构

电磁炉工作原理和结构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加热的厨房电器。

它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加热食物或者液体。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一、工作原理: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

当通电的线圈(发热线圈)通过高频电流时,会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这个磁场会通过玻璃面板传导到锅底,由于锅底是由磁性材料制成,所以会对磁场产生反应。

根据洛伦兹力的原理,当磁场和锅底相互作用时,会产生涡流。

这些涡流在锅底内部流动,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加热锅底和锅内的食物。

二、结构:1. 玻璃面板:电磁炉的顶部是由一块高温耐热的玻璃面板构成。

这个面板可以承受高温,并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2. 发热线圈:发热线圈是电磁炉的核心部件,通常由铜导线绕成。

当通过高频电流时,线圈会产生高频交变磁场,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

3. 电子控制器:电磁炉还配备了一个电子控制器,用于控制电磁炉的工作模式和温度。

通过面板上的按钮和显示屏,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加热模式和设定加热时间。

4. 冷却风扇:电磁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为了保持电磁炉的正常工作温度,通常会在电磁炉的底部设置一个冷却风扇。

这个风扇可以将底部的热量散发出去,保持电磁炉的散热性能。

5. 温度传感器:为了实现温度的控制,电磁炉通常会配备一个温度传感器。

这个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锅底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递给电子控制器。

电子控制器根据温度信息来调整发热线圈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温度的控制。

6. 安全保护装置:为了确保使用的安全性,电磁炉还配备了一些安全保护装置。

例如,过热保护装置可以在温度过高时自动断电,防止发生火灾。

同时,电磁炉还具有过电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等功能,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使用注意事项:1. 使用电磁炉时,应选择适合的锅具。

锅底必须是磁性材料,如铁、不锈钢等。

同时,锅底的平整度也会影响加热效果,因此应选择平整的锅具。

2.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将空锅放在电磁炉上加热,以免损坏发热线圈。

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修正排版)

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修正排版)

最详细电磁炉原理讲解一、原理简介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部的磁条形成闭合回路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体的铁分子高速动动产生热量,然后加热锅中的食物。

二、电磁炉的原理方块图三、电磁炉工作原理说明1.主回路图中桥整DB1将工频(50HZ)电流变成直流电流,L1为扼流圈,L2是电磁线圈,IGBT 由控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IGBT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

IGBT截止时,L2、C12发生串联谐振,IGBT的C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

当该脉冲降至为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到IGBT上使之导通。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生25KHZ左右的主频电磁波,使陶瓷板上放置的铁质锅底感应出涡流并使锅发热。

串联谐振的频率取之L2、C12的参数。

C11为电源滤波电容,CNR1为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

当AC电源电压因故突然升在时,即瞬间短路,使保险丝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2.副电源开关电源式主板共有+5V,+18V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18V供IGBT的驱动回路和供主控IC LM339和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5V供主控MCU使用。

3.冷却风扇主控IC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外冷空气至机体内,再从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到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故障。

当风扇停转或散热不良,IGBT表贴热敏电阻将超温信号传送到CPU,停止加热,实现保护。

通电瞬间CPU 会发出一个风扇检测信号,以后整机正常运行时CPU发出风扇驱动信号使其工作。

4.定温控制及过热保护电路该电路主要功能为依据置于陶板下方的热敏电阻(RT1)和IGBT上的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探测温度而改变电阻的一随温度变化的电压单位传送至主控IC(CPU),CPU经A/D转后对照温度设定值比较而做出运行或停止运行信号。

5.灯板排线引脚功能(1)12V电压,触摸供电用。

电磁炉工作原理解读

电磁炉工作原理解读

电磁炉工作原理解读电磁炉作为一种新型的烹饪工具,已经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它的高效、安全、环保等特点,深受大众的喜爱。

那么,电磁炉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本文将对电磁炉的工作原理进行解读,带您深入了解电磁炉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电磁感应原理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炉的主要部件是磁场线圈和玻璃陶瓷面板。

当电磁炉接通电源后,电流通过磁场线圈,在线圈中产生交变磁场。

而在玻璃陶瓷面板下方,有一个加热器,该加热器由大量螺旋形的线圈组成,线圈中通有高频交流电流。

二、涡流损耗当电磁炉通电后,磁场线圈中的交变磁场会穿透玻璃陶瓷面板,进入加热器中。

在加热器内部,磁场与加热器内部所带的金属锅底发生相互作用。

根据法拉第定律,磁场的变化会在导体内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涡流。

当加热器底部的金属锅底面对交变磁场时,锅底内的电子将会随着交变磁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运动方向,从而产生涡流。

涡流在金属中的传播会引起电阻,而电阻将会产生热量。

因此,涡流的存在会使得锅底温度升高,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

三、温度控制系统为了保证电磁炉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电磁炉上配备了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通过感温元件获取锅底温度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锅底温度信号,调节电磁炉的工作状态,使得锅底温度始终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四、优势和应用电磁炉具有许多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电磁炉在加热过程中没有燃烧产物,不产生明火,消除了燃气泄漏的隐患。

其次,电磁炉的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

此外,电磁炉的外壳不会过热,减少了烫伤的风险。

电磁炉在现代家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来煮汤、煮粥、炖肉等日常烹饪,也可以用于火锅、蒸锅等其他烹饪方式。

除了家庭使用外,电磁炉还在餐饮行业和一些专业厨房中被广泛应用,为厨师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的烹饪工具。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磁炉也在不断进化。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新型的电磁炉产品推出,如电磁炉与电烤箱的结合,以及具有自动感应和定时功能的电磁炉。

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工作原理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加热的炊具。

它使用电磁感应加热技术,通过电磁场产生的涡流和焦耳热来加热锅底,从而将食物加热烹饪。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1. 电磁感应原理电磁炉的核心是电磁线圈。

当电磁炉通电时,电磁线圈中的电流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

这个磁场会穿过玻璃面板和锅底,与锅底中的铁质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场与锅底相互作用时,会在锅底中产生涡流。

2. 涡流加热涡流是由磁场的变化引起的电流环流。

当涡流通过锅底时,会产生焦耳热。

焦耳热是由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将食物加热到所需温度。

涡流在锅底中产生的热量会传导到锅内的食物,使其加热。

3. 控制系统电磁炉的控制系统是通过电子元件实现的。

控制系统可以监测和调整电磁线圈中的电流,从而控制磁场的强度和频率。

通过调整电流,可以控制涡流的大小和加热的强度,进而控制食物的加热温度。

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加热时间和功率。

4. 安全性电磁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由于电磁炉只在锅底产生热量,锅底以外的部分基本上不会发热。

因此,即使在炊具工作时,用户可以安全地触摸电磁炉的表面。

此外,电磁炉还具有过热保护功能,当温度过高时会自动断电,避免发生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

5. 能效高电磁炉具有较高的能效。

由于电磁炉的加热方式是直接将热量传导到锅底和食物中,相比传统的燃气灶和电热炉,能量损失较小。

此外,由于电磁炉的加热速度较快,可以更快地将食物加热到所需温度,节省烹饪时间。

总结: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加热的炊具。

它通过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和涡流加热锅底,将食物加热烹饪。

电磁炉具有安全性高、能效高的特点,能够快速加热食物并节省烹饪时间。

控制系统可以监测和调整加热参数,满足用户的需求。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方便、高效和安全的烹饪方式。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加热的厨房电器。

它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锅底产生热量,从而加热食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1. 电磁感应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中有电流流过时,会产生磁场,而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变化的方向相反。

电磁炉利用这一原理进行加热。

2. 电磁炉的结构电磁炉主要由电源、电路板、线圈和玻璃陶瓷面板组成。

电源为电磁炉提供电能,电路板控制电磁炉的工作状态,线圈则产生磁场,玻璃陶瓷面板用于放置锅具。

3. 工作过程当电源接通后,电路板会向线圈供电,产生高频交流电流。

线圈中的高频交流电流会产生高频磁场,这个磁场会穿透玻璃陶瓷面板,作用于锅底。

4. 锅底的加热锅底通常由铁质或者磁性不锈钢制成,这些材料对磁场有很好的导磁性。

当磁场通过锅底时,锅底内的份子会受到磁场的激发,份子运动加快,产生热量。

这样,锅底就会加热,从而传导到食物中。

5. 温度控制电磁炉通常配备了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锅底和食物的温度,控制器则根据设定的温度要求来控制电磁炉的加热功率。

当锅底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会减小电磁炉的功率或者住手供电,以保持温度稳定。

6. 安全性电磁炉在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首先,电磁炉只对锅底进行加热,玻璃陶瓷面板不会产生热量,避免了烫伤的风险。

其次,电磁炉具有过热保护功能,当温度过高时会自动断电,防止发生火灾等危(wei)险。

总结:电磁炉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高频交流电流产生的磁场加热锅底,从而加热食物。

它具有加热快、节能、安全等优点,成为现代厨房中常用的电器之一。

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修正排版)

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修正排版)

最详细电磁炉原理讲解一、原理简介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部的磁条形成闭合回路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体的铁分子高速动动产生热量,然后加热锅中的食物。

二、电磁炉的原理方块图三、电磁炉工作原理说明1. 主回路220V/50Hz 输入熔断器平衡 滤波1:3000 互感器桥式 整流 滤波扼流 圈电磁线盘(LC 回路)IGBT功率检测 过流保护浪涌检测 锅具材 质检测同步检 测调整反压抑 制驱动回路闭环振 荡回路IGBT 过热保护PWM 输出 功率调整主控CPU炉面温度检测控制面板至风机 至蜂鸣电压变换整流 回路18V 至风扇5V 到CPU18V 至驱动过欠压 检测图中桥整DB1将工频(50HZ)电流变成直流电流,L1为扼流圈,L2是电磁线圈,IGBT由控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IGBT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

IGBT截止时,L2、C12发生串联谐振,IGBT的C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

当该脉冲降至为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到IGBT上使之导通。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生25KHZ左右的主频电磁波,使陶瓷板上放置的铁质锅底感应出涡流并使锅发热。

串联谐振的频率取之L2、C12的参数。

C11为电源滤波电容,CNR1为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

当AC电源电压因故突然升在时,即瞬间短路,使保险丝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2.副电源开关电源式主板共有+5V,+18V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18V供IGBT的驱动回路和供主控IC LM339和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5V供主控MCU 使用。

3.冷却风扇主控IC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外冷空气至机体内,再从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到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故障。

当风扇停转或散热不良,IGBT表贴热敏电阻将超温信号传送到CPU,停止加热,实现保护。

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工作原理标题:电磁炉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加热食物的厨房电器。

它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燃气灶或电热管炉有所不同,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高频电磁场来加热锅底,从而使食物受热。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一、电磁感应原理1.1 电磁感应现象: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

1.2 磁场变化:当电流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时,磁场也会发生变化。

1.3 磁场感应:磁场变化会感应出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二、电磁炉的结构2.1 电磁线圈:电磁炉内部有一个线圈,通过交流电源供电。

2.2 磁性材料:在线圈下方放置一块铁磁性材料,用于传导磁场。

2.3 锅具选择:只有磁性的锅具才能在电磁炉上工作。

三、工作原理3.1 电磁感应:电磁炉通过线圈产生高频电磁场。

3.2 磁场传导:磁性材料传导电磁场到锅底。

3.3 锅底加热:由于锅底是磁性的,会受到电磁感应加热。

四、优点和缺点4.1 优点:电磁炉加热快速、高效,节能环保。

4.2 缺点:只能使用磁性锅具,价格较高。

4.3 安全性:电磁炉无明火,使用更安全。

五、应用领域5.1 家庭厨房:电磁炉在家庭厨房得到广泛应用。

5.2 餐饮业:餐饮业也逐渐开始使用电磁炉。

5.3 工业领域:电磁炉在一些工业生产中也有应用,如化工、制药等领域。

结论:电磁炉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厨房电器,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

通过线圈产生高频电磁场,传导到锅底加热食物。

虽然有一些局限性,但在家庭、餐饮和工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详细电磁炉原理讲解
一、原理简介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部的磁条形成闭合回路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体的铁分子高速动动产生热量,然后加热锅中的食物。

二、电磁炉的原理方块图
三、电磁炉工作原理说明
1.主回路
图中桥整DB1将工频(50HZ)电流变成直流电流,L1为扼流圈,L2是电磁线圈,IGBT 由控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IGBT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

IGBT截止时,L2、C12发生串联谐振,IGBT的C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

当该脉冲降至为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到IGBT上使之导通。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生25KHZ左右的主频电磁波,使陶瓷板上放置的铁质锅底感应出涡流并使锅发热。

串联谐振的频率取之L2、C12的参数。

C11为电源滤波电容,CNR1为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

当AC电源电压因故突然升在时,即瞬间短路,使保险丝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2.副电源
开关电源式主板共有+5V,+18V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18V供IGBT的驱动回路和供主控IC LM339和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5V供主控MCU使用。

3.冷却风扇
主控IC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外冷空气至机体内,再从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到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故障。

当风扇停转或散热不良,IGBT表贴热敏电阻将超温信号传送到CPU,停止加热,实现保护。

通电瞬间CPU 会发出一个风扇检测信号,以后整机正常运行时CPU发出风扇驱动信号使其工作。

4.定温控制及过热保护电路
该电路主要功能为依据置于陶板下方的热敏电阻(RT1)和IGBT上的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探测温度而改变电阻的一随温度变化的电压单位传送至主控IC(CPU),CPU经A/D转后对照温度设定值比较而做出运行或停止运行信号。

5.灯板排线引脚功能
(1)12V电压,触摸供电用。

(2)炉面测温反馈电压。

(3)IGBT测温反馈电压。

(4)蜂鸣器驱动信号
(5)风扇驱动信号
(6)开关K信号
(7)锅具检知信号
(8)PWM功率控制
(9)中断信号(过流或脉冲检测)
(10)+5V
(11)地
(12)高低压检测
(13)电流检测反馈(功率大小判断)
6.负载电流检知电路
该电路中T2(互感器)串接在DB1(桥式整流器)前的线路上,因此T2二次侧的AC 电压可反映输入电流的变化,此AC电压再经D6-D9全波整流为DC电压,该电压经R42分压后直接送到CPU的AD脚,CPU根据转换后的AD值判断电流大小结合软件计算功率,并控制PWM输出大小来控制功率及检知负载。

7.驱动电路
该电路将来自脉宽调整电路输出的脉冲信号放大到足以驱动IGBT开启和关闭的信号强度,输入脉冲宽度愈宽IGBT开启时间愈长,线盘锅具输出功率愈大,即火力愈高。

8.同步振荡回路
由R4、R5 、R7、R19、R20、R22、R23、C1、C2 、C13与339组成同步检测回路;
由D3、R8、R15、R9、C7组成的振荡电路(锯齿波发生器),振荡频率在PWM的调制下下与锅具工作频率实现同步,经339第13脚输出同步脉冲至驱动实现平稳运行。

9.浪涌保护电路
由R45、R13、R16、R47、R39、R40、C20、C18组成浪涌保护电路。

当浪涌到来时,通过互感器传递在R45 上形成同幅度的负压,使339比较端翻转,2脚输出低电平,一方面通知MUC停功率,另一方面通过D4把K信号关断,关闭驱动输出。

10.动态电压检测电路
D13、D14 R18、R2、R52、D8、EC2和DB的另两端组成电压检测电路,由CPU直接将整流脉动波AD转后,检测电源电压是否在145V~270V范围。

11.瞬间高压控制
R22、R23、R24、R26和339组成,电压正常时该电路不起作用,当反压瞬间高压超过1100V 时,339输出低电平,拉低PWM,降低输出功率,控制反压,保护IGBT不会过压击穿。

四、故障与维修
故障1.不通电和按键无反应
故障2.不启动(启动一会关机,蜂鸣器隔几秒响一次)
故障3.自动关机(开几分钟关机,或者不定期关机)
故障4.加热慢、加热断断续续或火力过低
故障5.噪声大
故障6.风扇故障
(1)风扇有异响
①风扇扇叶是否断裂;
②是否有异物干扰;
③风叶变形,有质量问题或受外力原因造成。

(2)风扇不转
①风扇18V供电是否开路;
②风扇插座及连线是否开路,风扇扇叶是否卡死;
③风扇电机因缺油干涸损坏;
④风扇驱动三极管Q1,CE极开路或BE极短路。

⑤单片机控制风扇输出口在开机状态无高电平输出,I/O口损坏。

(3)风扇上电自转失控
①驱动三极管Q1 CE极短路。

②单片机输出口损坏,一直保持高电平。

故障7.蜂鸣器长鸣或者不响。

(1)长鸣,是否伴随有其它故障,单片机失控;
(2)不响,蜂鸣器损坏;R29是否开路,虚焊;单片机控制蜂鸣I/0口损坏。

故障8.功率不可调,偏大或偏小。

(1)功率“加,减”按键是否失控,而其它功能档可调节,换按键;
(2)检查功率调节电位器VR1是否接触不良/开路;
(3)检查电流互感器T2是否变质/漏电;
(4)检查D6、D7、D8、D9、四个IN4148其中是否开路或短路;
(5)检查微晶板表面与线盘表面之间间距是否在正常范围10—11mm。

(6)检查线盘是否变形,表面是否变黑。

(7)检查PWM滤波电容EC8是否漏电。

(8)检查C11 (5uF)高压滤波电容容量是否变小。

(9)查电压检测回路EC2是否漏电,R2、R52阻值是否变大,D2是否击穿。

故障9.功率不稳定(开开停停)
(1)用万用表测电网是否波动太大,使浪涌保护工作;
(2)检查C12、C11高压电容引脚是否虚焊打火,线盘接线端是否松动打火,造成单片机保护。

(3)检查插座插头是否松动打火。

(4)查C11(5Uf)高压电容容量是否减小。

(5)查供电 18V、5V是否正常,代换LM339。

(6)查互感器次级是否开路,D6、D7、D8、D9是否击穿,EC7是否漏电。

故障10.工作过程中锅底有异响
(1)检查锅具是否太薄,使加热过程中振动太大。

(2)检查电网杂波是否太大,使电磁炉工作受到调制。

(3)检查18V、5V滤波电容EC6、EC13、C10、C8、EC5是否失效;
(4)检查PWM电容EC8容量是否有变小。

故障11.显示操作正常,无E0,无功率输出。

(1)电网干扰太大,使冲击保护电路一直功作。

(2)查过流/冲击保护电路是否误工作,C6、C20、C18是否失效,R15阻值是否变大。

单片机中断脚(INT)是否为低电平。

(3)检查互感器是否漏电,使单片机电流检测脚在待机状态电平高于0.5V;
(4)检查C11与C12高压电容是否失效;
(6)代换LM339,灯板排插是否有接触不良。

故障12 .开机显E0
(1)检查锅的材质和尺寸>10cm是否规定范围;
(2)检查灯板排插是否有氧化接触不良;
(3)查Z1是否漏电,击穿。

(4)检查振荡回路C3、D3是否已损坏。

(5)查同步回路R19、R20、R22、R23、R4、R5、R7是否开路,C1、C2、C13是否漏电,代换339。

(6)查Q2、Q3是否损坏,R49是否开路使驱动无18V。

故障13.不开机,上电有鸣叫
(1)检查灯板排插是否氧化接触不良;
(2)检查开机按键是否良好;检查其它按键是否有短路现象。

故障14.上电无声、无反应,
(1)检查220伏电源线是否正常,插头是否烧黑;
(2)检查电源接插件,保险是否虚焊。

(3)检查主板是否有断裂;
(4)查开关电源供电是否正常,D5、L4,Z3,IC1是否正常。

(5)单片机5V供电是否正常,查IC2(78L05),代换Y1 晶振,单片机;
(6)检查灯板排线是否氧化、松脱;
故障15.工作正常,只是数码管显示缺笔少画
(1)数码管是否损坏;
(2)164是否正常;
(3)发光二极管是否有漏电短路损坏现象;
(4)线路板是否有虚焊、裂痕、进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