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合集下载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危害及预防PPT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危害及预防PPT

综合征Ⅰ型简介
综合征Ⅰ型的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发病率约为1/30,000。
危害
危害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 可能引发多种肿瘤,包括甲状 腺髓样癌、骨髓瘤、黑色素瘤 等。
这些肿瘤的发展可能导致器官 功能紊乱、局部疼痛和生命威 胁。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对早期发现和诊断多发性内分 泌肿瘤综合征Ⅰ型非常重要。
多发性内分泌 肿瘤综合征Ⅰ 型危害及预防
PPT
目录 综合征Ⅰ型简介 危害 预防措施 结论
综合征Ⅰ型简 介
综合征Ⅰ型简介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是一 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甲状 腺旁腺肿瘤、垂体腺瘤和胰岛细胞 瘤等肿瘤引起。
该综合征的特征性病状包括多发性 内分泌肿瘤、皮肤黏液瘤、甲状旁 腺增生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可为有施
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是 治疗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 的主要手段。
结论
结论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是一种严 重的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多种肿瘤的 发生。
加强早期预防措施和定期体检可以帮助 早日发现和治疗该综合征。
结论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可为患者 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护理查房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护理查房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护理查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II,MEN2)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内分泌腺体。

以下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护理查房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综合评估、病程观察、护理措施等。

1.患者综合评估对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患者,应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家族史、个人病史、全身状况等。

尤其要关注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垂体功能、肾上腺功能等腺体的功能状态。

2.病程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程变化,包括病情稳定或进展,相关症状的出现或消失等。

尤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是否有异常改变,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垂体功能异常、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等。

3.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液、尿液、超声、CT、MRI等检查,以及必要时进行内分泌功能检查。

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护理措施①高度警惕并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患者容易出现甲状腺髓样癌、神经母细胞瘤等并发症,应密切观察有无相应症状,及时进行筛查和诊治。

②提供心理支持。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对患者和家属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护士应提供情绪上的支持,解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帮助他们应对疾病。

③应用药物治疗。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但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升高钙浓度药物等。

④进行教育指导。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并指导患者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对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患者,护理查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全面综合的护理措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例报告

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例报告
ME 尤 以 ME ) N( Nlb 的发病 是 受 两类 发病 因子作 用 I
服 。病 理 特 殊 染 色 : 刚果 红 弱 ( ) 免 疫 组化 染 色 : + ;
3 一 ( 、 g +) C A( 一 、 y ( 一 、 G( 。 兰 TF 1 +) C A( 、 E + ) S n + ) T 一) 吉
合 肾上腺 嗜铬 细 胞 瘤 病 史 , 虑 为 Ⅱ型 多发 性 内分 考 泌腺 瘤病 ME NⅡa 随访至 今 , 。 情况 良好 。
涉 及 的基 因是 肿瘤 抑制 基 因 , 制基 因的脱落 、 抑 移位 等可 使癌 基 因失去 正 常状况 时 所受 到 的制约 。家族 性 的 ME 其 突 变 的 基 因有 遗 传 倾 向 , N, 散发 性 ME N 则 表示 群体 基 因 的突变 也 可致 病 。ME —I型缘 于 NI a 第 l 对 染 色体 外 显 子 的 某些 密码 子 的半 胱 氨 酸 突 0 变 为 其他 氨基 酸 ;5 9 %第 9 8 码 子 蛋 氨 酸 突 变 为 苏 氨 酸 。() 传 1密 3遗 ME N为 常 染色 体 显性 遗传 性 癌 肿综 合 征 , 明显 的 有 家 族 发 病 倾 向 。 根 据 K n sn 双 击 模 式 ” 论 , udo “ 理
例 2 女 , 8 。 因持 续 性 高血 压 阵 发 性 加剧 5 , 3岁
ME N的发 病 机 理 有 以下 几 种 学 说 : ) N病 ( ME 1 变 组 织 起 源 于 神经 外 胚 层 A U P D细胞 。A U P D细 胞 能 产 生 内分 泌性 多 肽物 质 。当这 些 细胞受 影 响而发 育 异 常 时 , 出现增 生 或 形 成 良性 或 恶性 肿 瘤 。() 则 2

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临床特点分析

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临床特点分析
族史 , 占4 0 . 0 %( 见表 1 ) 。
表1 2 A型 多发 性 内分 泌 腺 瘤 患 者 个 体 临床 特 点
分 析 可得 , 1 0例患 者 中共 8例 首 发疾 病 为 甲状腺 髓
样癌 , 继发 疾病 为 嗜铬 细胞 瘤 , 2例 患者 同时 发生 嗜 铬 细胞 瘤 与 甲状 腺髓 样 癌 。 1 . 2 研 究方 法 对所 有 患者 的家 族史 进行 研究 , 以
2 0 1 0年 1 月 一 2 0 1 3年 1月期 间 , 收治 的 l 0例 , 其 中男 性 患 者 2例 , 女 性 患 者 8例 , 年龄为 2 0岁 ~6 0岁 不 等 。患 者 病 程 为 2个月 ~ 4 a不 等 , 平均病程为 2 . 0 a 。对 患 者 的 人 院 资料 进行 分析 可得 , 1 0例 患 者 中 2例 因头晕 就 诊, 3例 因心 悸就 诊 , 3例 因阵发 性 高 血 压 就诊 , 2例 为健康 体 检时 发现 异常 。所 有 患 者均 接 受 B超 、 C T 以及 实验 室检 查 , 并 发现 存 在 甲状 腺 髓 样 癌伴 发 嗜
了解该 疾病 的家 族遗 传情 况 , 并 对 患者 采取 尿 V MA 2 4 h检查 、 肾上腺 超 声 检 查 、 血 降钙 素 检 查 , 以 了解 患 者 的疾 病 特 点 。对 于 存 在 家 族 倾 向 的 患 者 进
铬 细胞 瘤 , 且 不伴 发 甲亢 。对 患 者 的 发 病 原 因进 行
查 可得 , 存 在 两侧 病变 的患 者共 8例 , 占8 0 . 0 %, 其 余 1例患 者为 左侧 病变 , 占1 0 . 0 %, 1 例 患者 为右 侧 病变 , 占1 0 . 0 % 。对 患 者 的家 族 史 进 行 调查 可得 , 1 0例患 者 中共 4例存 在 2 A型多 发性 内分 泌 腺瘤 家

1例家族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患者的术前护理

1例家族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患者的术前护理

高 , 以提醒我们在为此类患者进行有创操作前要做好解 所 释工作 , 取得 患者 心理上 的认 同与合作 , 以消除患者 的紧 张情绪 , 减少 高血压发作诱 因。第 2次发作诱因是为其 测
血 压 时 引 起 。 了 减少 发 作 诱 因测 血 压前 应 与 患 者 耐 心 交 为
尽量做到脚步轻柔 , 说话态度和蔼 、 耐心 。 测血糖 、 取血 、 打
色苍 白、 多汗 、 力 模 糊 等 高 血 压 危 象 状 时 , 即 给 予 视 症 立 降压 药 、 电监 护 、 氧 、 液等 紧急 处 理 。 心 吸 输
院。其家族 中有多人患肾上腺嗜铬 细胞瘤 , 中 1 尚患 其 人
甲状 腺 髓 样 癌 。
2 护 理
21 一 般 护 理 .
进 行 , 可 能减 少 对 患 者 的 刺 激 。 尽 22 监 测 控制 血 糖 , 正 电解 质 紊 乱 .4 . 纠
嘱咐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 不可在无人照顾 的情况 下随意下床 活动 2
2 . 药 物 激 发 实验 .1 2
流, 避免 由于担心血压过高反而引起血压的升高。测量血 压时姿势 以卧位最 佳 , 动作轻柔一 次性 测量成功 , 避免反
复 施 压 , 成 患 者 的血 压 上 升 。 第 3次 高 血 压 发作 是 因更 造
换床单 引起 , 所以为患者更 换床单时尽量要 多名护 士快速 完成 , 减少对患者 的刺激 。 通过患者 3次发作 高血压 , 我们 发现此类患者在接受一般常规护理时易诱发高血压 , 因此 进行护理前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 , 尽量将护理治疗集 中
1 临床 资 料 20 0 6年 1 ~ 2 ,我 科 成 功 收 治 1 ME 01月 例 NⅡa 患 型

MEN(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MEN(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MEN-1 遗传学筛查


MEN-1基因的遗传学筛查,以发现突变基因的携带者, 更可进行产前诊断和筛查 发现突变基因携带者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对其进行长期 的MEN-1所包含的各种肿瘤的监测,以便早期发现肿 瘤,早期治疗
MEN -2 MEN-2A, MEN-2B
MEN-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患病率约为(1~10)/10万,男女发病率相似 MEN-2A (Sipple综合征),最常见的亚型,其临床表 现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及甲旁亢 MEN-2B(黏膜神经瘤综合征),包括甲状腺髓样癌、 嗜铬细胞瘤及其特有的多发性黏膜神经瘤、类马方体 型,但甲旁亢少见。
MEN-1 垂体肿瘤

PRL瘤 产生GH或GHRH的肿瘤 ACTH瘤或CRH瘤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MEN-1 患者可因为垂体ACTH瘤分泌ACTH,罕见的类癌异 位分泌ACTH或CRH而出现库欣综合征。40%MEN-1 综合征患者的一侧或双侧肾上腺可有增生、腺瘤或腺 癌形成,但常常无明显症状而不易被发现。极少数可 表现为原发性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或 肾上腺皮质癌。
MEN 治疗—甲状腺髓样癌


RET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即使无临床症状,也应尽早接 受甲状腺全切术(MEN-2A在5岁前,MEN-2B在1岁 前甚至出生1个月)。手术中需要同时切除甲状腺周 围的淋巴结以及部分可疑有转移的颈部两侧淋巴结 术后3~6个月随访:血清降钙素、颈部B超、钙或五 肽胃泌素刺激试验
MEN-2 甲状腺髓样癌




是两型MEN-2患者最常见的肿瘤,也是多数患者的首 发肿瘤,对病程进展起决定性作用 全部甲状腺髓样癌中约1/4为遗传性,其中45%为 MEN-2A,50%为其变异型之一的家族性甲状腺髓样 癌,5%为MEN-2B MEN-2B中的甲状腺髓样癌侵袭性更强,发生最早, 进展更快,患者生存期更短 MEN-2中的甲状腺髓样癌为双侧的甲状腺滤泡旁C细 胞多灶性的肿瘤,而散发的甲状腺髓样癌早期多发生 在一侧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1型PPT演示课件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1型PPT演示课件
鉴别诊断
MEN1需与其他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散发性内分泌腺 瘤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对这些疾病进行鉴别。
02
遗传学基础与基因突变
遗传学背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1型(MEN1)是一种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病,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
康复辅导
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和辅导,包括运动锻炼、营养指导、社交技能 训练等,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素质和社交能力。
服务意义
心理干预和康复辅导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和治疗带来 的身心变化,提高其生活质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遗传特征,MEN1可分为经典型、非经典型和家族性孤立性肿瘤三种类型。经典型MEN1具有典 型的临床表现和遗传特征;非经典型MEN1则表现不典型,遗传特征也不明显;家族性孤立性肿瘤则仅表现为单 一内分泌腺肿瘤。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MEN1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基因检测结果。对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和家族史的患者, 基因检测可发现MEN1基因突变,从而确诊。对于非典型患者,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发病机制
MEN1的发病机制与MEN1基因突变有关,该基因位于11号染色 体长臂上,编码一种肿瘤抑制蛋白menin。MEN1基因突变导致 menin功能丧失,从而引发内分泌腺肿瘤的形成。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MEN1患者可出现多种内分泌腺肿瘤,如甲状旁腺腺瘤、胰岛细胞瘤、垂体腺瘤等。这些肿瘤可导致相应的激素 分泌异常,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高钙血症、低血糖、肢端肥大症等。
肿瘤标志物检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1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1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1型一概述该综合征以甲状旁腺,胰岛细胞和垂体肿瘤组成为特征,已发现导致M EN-1基因在11号染色体上,为Menin基因。

MEN-1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累及病人肿瘤的类型。

临床可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垂体瘤的相应表现。

二病因此病多为家族性遗传。

三临床表现MEN-1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累及病人肿瘤的类型。

可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垂体瘤。

甲旁亢为MEN-1中最常见并最早出现的病变,可有骨痛、病理性骨折、血钙升高、泌尿系结石等表现。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包括:胃泌素瘤,多为恶性,易发生淋巴结和肝转移。

胰岛素瘤,常为多灶性、多数良性,患者有低血糖发作。

其余为胰升糖素瘤、舒血管肠肽瘤及无功能瘤。

垂体瘤:包括催乳素瘤,生长激素瘤、无功能瘤及ACTH瘤等。

此外,MEN-1还可有其他病变:包括肾上腺无功能皮质瘤,类癌(位于胰腺、十二指肠、胸腺及支气管),甲状腺腺瘤、皮下脂肪瘤等。

四检查1.基因检测;2.测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胃泌素,血糖,胰岛素和垂体前叶激素等;3.胰腺、甲旁腺、垂体CT或MRI检查。

五诊断根据临床表现、遗传史、典型检查结果诊断。

六治疗甲状旁腺和垂体瘤主要是外科治疗。

胰岛细胞瘤较难处理,因为病变小,难以发现,多发性病变常见。

二氮嗪可用于低血糖处理中的辅助治疗。

胃泌素瘤治疗复杂。

对所有病人尽可能定位和切除肿瘤。

如不可能,则用奥曲肽,质子泵阻滞剂常常能获得消化性溃疡症状的缓解。

H2阻滞剂同样可用,但效果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MEN1首发症状
2003.5-2014.1年瑞金医院共诊断51例MEN1患者 泌尿道结石是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52%
未发表资料
实用文档
MEN1肿瘤组分
2003.5-2014.1年瑞金医院共诊断51例MEN1患者 共发现131个肿瘤,最常见的肿瘤组分是甲旁腺(29.8%)、 垂体瘤(22.9%)和胰岛素瘤(12.2%)
未发表资料
实用文档
MEN1定位克隆
1997 Science
实用文档
MEN1基因突变总结
实用文档
MEN1诊断
实用H文u档m Mutat 31:E1089–E1101, 2010 (90)
MEN1-基因筛查
价值:帮助临床诊断、早期诊断、发病前诊断、排除疾病 对象:
临床确诊:两个以上MEN1肿瘤或者一个肿瘤加阳性家族史 疑诊:40岁前多发甲旁腺腺瘤、复发性甲旁亢、胃泌素瘤及
未发表资料
肿瘤组分
甲状旁腺肿瘤 垂体瘤 胰岛素瘤 脂肪瘤
肾上腺肿瘤 胸腺类癌
甲状腺肿瘤 胃泌素瘤
胰腺无功能瘤 胰高糖素瘤 胰腺肿瘤伴异位ACTH分泌 卵巢粘液囊腺瘤 卵巢畸胎瘤 皮肤纤维实瘤用文档
例数
39 30 16 14 12 5 5 3 2 1 1 1 1 1
MEN1-甲旁亢
最早的发病年龄8岁,40岁前95%患者表现出甲旁亢 大部分无症状,或者表现为高钙血症、尿路结石、 骨代谢异常、乏力等
实用文档
MEN1-腺垂体肿瘤
1/3患者有腺垂体肿瘤,5%散发腺垂体 肿瘤患者患有MEN1 60%泌乳素瘤,15%GH瘤伴或者不伴 PRL分泌,20%无功能瘤,5%ACTH瘤 PRL瘤是MEN1第三常见的肿瘤,比散 发瘤更大,药物反应更差 GH瘤表现同散发瘤
实用文档
MEN1-胰岛素瘤
10%MEN1发病,10%的胰岛细胞瘤是MEN1 临床表现和定性诊断:低血糖三联症 定位:生长抑素受体扫描、术中超声、选择性动脉插管钙刺激静脉 采血( artery stimu-lating and venous sampling, ASVS)、术 中血糖/胰岛素监测 治疗:手术、二氮嗪、生长抑素
实用文档
MEN1-预后
51例MEN1,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7例死亡
病例
1 2 3 4 5 6 7
死亡年龄(岁)
21 33 33 38 56 63 68
死因
胰岛素瘤引起的严重低血糖 胸腺类癌、胰腺多发肿瘤伴腹腔转移
Cushing术后并发症 胸腺类癌转移 消化道溃疡穿孔
胃下垂术后并发症 消化道溃疡穿孔
发病年龄 男女比 病理 预后
恶性变
MEN1-甲旁亢 25岁
1:1 多个腺体受累
术后甲旁减/甲旁亢, 10年后半数患者复发 少见
散发甲旁亢 55岁 1:3 单个腺体 很少复发

实用文档
MEN1-甲旁亢治疗原则
手术指征:血钙>3.0mmol/L,尿路结石,代谢性骨病 手术原则:
全切或者3.5个腺体切除,原位或前臂种植 同时切除胸腺 不推荐微创手术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 研究进展
叶蕾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
实用文档
提纲
定义及历史 临床特点 治疗与预后 致病基因、分子诊断、靶向治疗 分子机制延伸研究
实用文档
历史
1903年 Erdhim描述了肢端肥大症合并三个甲状旁腺增大的病例 1953年 Underdahl报道了8个合并垂体、甲旁腺和胰岛细胞瘤的病人 1954年 Wermer发现上述综合征为显性遗传模式 1959年 Hazard首次描述了甲状腺髓样癌的病例
2004年入院后确诊多发性内分腺瘤病1型,MEN1基因c.427del AT突变 因低血糖反复发作,行胰腺钩突+十二指肠肿瘤+肝脏肿瘤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胰岛素瘤(低度恶性),肝脏肿瘤:转移性胃泌素瘤 2009年已失访,生存不详
早期诊断?正确的治疗方式?改善预后?
实用文档
MEN1流行病学
人群患病率1/30,000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MEN1最为常见的临床表型, MEN1占其中1~3%
实用文档
MEN1-胃泌素瘤
40%MEN1发病,25%的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是MEN1 症状包括腹泻、食管反流,消化道溃疡等 诊断包括空腹血清胃泌素升高,secretin刺激实验胃泌素水平升高 114 pmol/L (200 pg/mL) 以上 胃镜和超声胃镜可以评估溃疡和肿瘤发生情况 发病年龄早于散发病例10年,20%患者出现远处转移,以肝脏为 主,肝脏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50% 因为多灶性和局部转移,手术难以治愈 内科治疗包括氢离子泵抑制剂和生长抑素类似物,但需要定期随访
Sizemore将MEN2分为 MEN2A和ME实N2用B文档
实用文档
MEN1
实用文档
病例
女性,43岁,2004年因反复晕厥6年余入院。病史如下: 1987年 停经 PRL>200ng/ml溴隐亭治疗 1990年 胃溃疡穿孔性胃大部切除,术中发现后腹膜/脊柱旁肿块,病理胰岛细胞瘤 1992年 加用赛更啶控制垂体瘤,仍头痛、视物模糊,行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 1998年4、5月肠吻合口溃疡,2次手术治疗,同年9月行全胃切除术,食道空肠吻 合术,行右侧卵巢切除术,病理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2001年随访时发现甲状旁腺腺瘤,行右甲壮旁腺切除术,病理示右甲状旁腺腺瘤
实用文档
MEN1-肠胰内分泌肿瘤治疗
治疗目标:手术治愈有症状的功能性肿瘤 术前充分评估手术范围 非转移性胃泌素瘤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转移性肿瘤建议内科治疗或 者局部手术,不建议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内科治疗包括离子 泵抑制剂以及定期内镜监测。 对于大于1cm或者生长迅速的无功能肿瘤可行手术治疗。 肿瘤应该由有经验的病理专家进行TNM分期。 不能手术/转移肿瘤可以选用生长抑素、化疗或者酪氨酸激酶受体抑 制剂(如索坦或者依维莫司)等
1961年 Sipple首次描述了合并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和甲旁腺腺瘤的病例
1966年
Williams首次描述了合并神经粘膜瘤、甲状腺髓样癌和嗜铬的病例 Steiner提出MEN概念,Wermer综合征/MEN1,Sipple综合征/MEN2
1968年
1974年
1993/1997年 MEN1和MEN2的 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因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