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医学免疫学: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 HLA-Ⅰ类分子:所有有核细胞表面,但不 同的组织细胞其表达水平差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活化T细 胞
HLAI类和Ⅱ类等位基因产物的表达具有共显性特点 共显性:同源染色体对应座位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皆能得到表达
A (6#)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
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第一节 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 HLA基因复合体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全长 3600kb,共有224个基因座位,其中128个为功 能性基因,96个假基因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 MHC
基本内容
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MHC多态性 MHC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MHC的生物学功能 HLA与临床医学
概念
组织相容性 (histocompatibility)
组织相容性抗原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目的要求:
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概 念与功能
熟悉MHC-I和MHC-II的基因位点分布与 功能
掌握HLA-I、II类分子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熟悉HLA的遗传特征 了解HLA的医学意义
A1
A2
B(6#)
A2
A10
B8
B35
B40
B16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置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llele)
一个免疫细胞表面通常可以检测到分别来自父母双方六对共 12种经典HLAI类和Ⅱ类等位基因分子即HLA抗原。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w)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w)

三、HLA与疾病关联
某些带有特定HLA型别的个体易患某种 疾病(阳性关联)或对某种疾病有较强 的抵抗力(阴性关联) 如:带有B27等位基因的个体易患强直性 脊柱炎(90%)
四、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法医鉴定 亲子鉴定
二、抗原肽和MHC分子相互作用的特点 专一性 包容性
专一性
概念——
是指特定的MHC分子可凭借所需要的共同基序选 择性地结合抗原肽,两者的结合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结果—— 不同的MHC等位基因产物有可能提呈同一抗原分 子的不同表位。 意义—— 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应答强度的差异。
包容性
二、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经典的Ⅲ类基因编码补体成分,参与炎症反应、
对病原体的杀伤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非经典Ⅰ类基因和MIC基因产物调节NK细胞和
部分杀伤细胞的活性;
炎症相关基因参与启动和调控炎症反应,并在 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
第五节 HLA与临床医学
一、HLA与器官移植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物存活率高低主要取决 于供者和受者之间HLA型别的匹配程度。 器官移植物存活率:
三、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不参与抗原提呈 在固有免疫和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 不显示或仅显示有限的多态性
(一)血清补体成分编码基因
属经典的HLAⅢ类基因,表达的产物 为C4B、C4A、Bf和C2等补体组分。
(二)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
蛋 白 酶 体 β 亚 单 位 ( PSMB ) 基 因 : 包 括 PSMB8和PSMB9,编码胞质中蛋白酶体β亚单 位成分,蛋白酶体在APC中参与对内源性抗原 的酶解。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TAP)基因:编码产物 TAP, 由 TAP1和 TAP2两 个 座 位基因 编码 , TAP参与对内源性抗原肽的转运,使其从胞质 溶胶进入内质网腔与MHCⅠ类分子结合。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肿瘤免疫逃逸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某些基因变异可以影响肿瘤细胞与 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 攻击。
肿瘤发生风险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基因型可以影响个体对肿瘤的易感 性,如HLA-B*5701基因与Hodgkin淋巴瘤的风险相关联。
与遗传性疾病的关系
MHC III类分子
结构与I、II类分子不同,主要与补体分子相 关。
编码分子的功能和作用
01
02
03
抗原提呈
T细胞激活的共刺激
免疫调控
MHC分子能从细胞内抗原中捕获 降解的肽段,并将其呈递给T细 胞,启动免疫应答。
MHC分子能与T细胞受体(TCR )结合,提供激活T细胞的共刺 激信号。
MHC分子参与免疫应答的调控, 如免疫耐受的形成等。
THANKS
[ 感谢观看 ]
特性
MHC分子具有高度多态性,即不同个 体之间存在多种不同的MHC分子类型 。
结构和功能
结构
MHC分子由α和β两条多肽链组成,通过非共价键连接,形成异二聚体。
功能
MHC分子主要功能是结合并呈递抗原肽,参与T细胞识别和激活,调控免疫应答。
分布和表达
分布
MHC分子主要分布在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进一步揭示MHC分子的精细结构和功能机制,为疾病防治提 供新的思路。
发展新型免疫疗法
基于MHC分子的免疫应答机制,开发新型免疫疗法,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拓展MHC基因多态性的应用
进一步研究MHC基因多态性与人类进化的关系,以及在人类生物学、行为学等方面的 作用,拓展其在生物信息学、人类遗传学等领域的应用。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0101-0105 0201-0203

1505 16011605

二、 HLA分子表达异常与临床疾病:
1、MHC-I类分子表达异常:肿瘤细胞低或不表达 MHC-I类分子,以逃避免疫杀伤。如60%大肠癌细胞 无MHC- I类分子表达。 2、MHC-II类分子表达异常:正常胰岛细胞无MHCII类分子表达,经γ-干扰素或病毒刺激而表达,递呈 自身抗原,活化自身反应性T细胞,导致I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病)。
B* 0702-0706 0801-0803 1301-1303 1401-1402 1501-1531 1801-1803 2701-2710 3501-3518 3701-3702 3801-3802 3901-3904 4001-4008 4101-4102 4201-4202 4402-4407 4501, 4601 4701 48014802 4901,5001 5101-5107 5301,5401 5501-5503 5601-5602 5701-5704 5801-5802 5901,6701 7301 7801-7802 8101,8201
第二节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一、抗原肽与MHC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抗原肽的锚定氨基酸与MHC分子的抗原结合
沟槽 MHC-I类分子凹槽接纳8-10个氨基酸残基,
MHC-II凹槽接纳13-17个氨基酸残基
MHC-Ⅰ ,ⅠⅠ类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的三维图
第三节 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一、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MHC I I类分子:细菌、蛋白质等非自身 细胞产生的外源性抗原 MHC I类分子:病毒抗原、肿瘤抗原等内源性抗 原
2. II类基因区:

医学免疫学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医学免疫学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MHC-I a2 a1
MHC- II a1 b1
Peptide-binding region
a3 b2m
a2
b2
immunoglobulin-like region
Transmembrane region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21
1. HLA Ⅰ类分子结构
• HLA-I类分子由α链和β2m非共价结合组成 • 分为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 • α链的胞外区有α1 、α2、α3三个结构域 • α1 和α2组成肽结合区(结合抗原肽) • α3和β2m组成免疫球蛋白样区 • α3和T细胞表面的CD8分子结合
轻链:β2m由 15号染色编码
II类基因:包括经典的HLA-DP、DQ、DR三个 座位。每一个亚区又包括A和B两种功能基因座 位分别编码α、β链,形成异二聚体 (DPα/DPβ)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18
HLA
着丝点
MHC的基因构成
HLA
第6号染色体
DD DD DD P P QQ RR BA BA BA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39
(2)HLA-G 结构和经典型HLA-A2基因高度同源,产物
由重链和β2m组成。HLA-G分子主要分布在母胎界面绒毛 外滋养层细胞,在母胎耐受中发挥作用。其专一性受体属 于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家族中的成员。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40
4、炎症相关基因
参与炎症和应激反应,并作为分子伴侣在内源性抗 原的加工提呈中发挥作用。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41
HLA-II
HLA-III HLA-I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胞内区
跨膜区
HLA-Ⅱ类基因的编码产物(HL A-Ⅱ类分子)
α链
β链
BA B A
抗原结合槽
BBA
α1
SS SS
β1
DP DQ DR
HAL分子分布于APC,
………………… Igsf结构α区…2 ……SS……SS ……β2
活化的T细胞表面,识别 细胞膜
和提呈外原性抗原肽,
β2与辅助受体CD4结合, 对Th细胞起限制作用
多基因型是指复合体是由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 座位所组成,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1、经典的Ⅰ、Ⅱ类基因,其产物具有抗原提 呈功能,此类基因具有极高的多态性,参与T 细胞的激活和分化,参与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
• 2、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多态性差,主要参与
固有性免疫应答。
一、经典的MHCⅠ类和Ⅱ类基因
HLA-Ⅰ类基因的编码产物(HLA-Ⅰ类分子)
B CA
抗原肽结合槽
HLAⅠ分布于所 有有核细胞表面,
识别和提呈内原 性抗原肽, α3区 与辅助受体CD8 结合,对CTL的 识别起限制作用
细胞膜
α1
α2 CD8识别部位
-------------------
β2m
α3
免疫求蛋白超 家族结构域
---------------------
3、HLA-DM基因(DMA和DMB),编码的产 物与APC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使容酶体中 的抗原片段进入MHC-Ⅱ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
MHC I类分 子
+++ +++ +++ +++
MHC II类分子
+/-活化T细胞 +++ ++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三节 HLA复合体遗传特性
l 高度多态性 多态性是一个群体的概念, 指在一随即婚配的群体中,
不同个体在染色体上同一基因座位具有两个以上等位基 因,即可能编码两种以上的产物,且变异型在群体中的基 因频率大于1%. HLA的高度多态性是由其多基因性和遗传 学基础所决定的
1. 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置的一对基因为等 位基因,在群体中,同一座位可能出现的基因系列为复等 位基因。群体中可能出现的HLA基因型别达108-1010
类风湿性关节炎
DR4
4.2
寻常天疱疮
DR4
14.4
淋巴瘤性甲状腺肿
DR5
3.2

三. 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
◆ HLA I 类分子表达的减弱: 恶变细胞I类分子的表达往往 减弱甚至缺如,以致不能有效地激活特异性CD8+CTL, 造 成肿瘤逃脱免疫监视.
◆ HLAII类分子的异常表达: 原不表达HLA II类分子的上皮 细胞,可被诱导表达II类分子,有可能促进免疫细胞的过 度活化而导致自身免疫病.
四. HLA与法医学
依据:
* 两个无亲缘关系个体拥有完全相同等位基因的机会几乎 为零; * HLA是每个个体的终身遗传标志
应用:
1.亲子关系鉴定. 2.死亡者身份鉴定. 3.罪犯身份鉴定.
在Ⅰ类基因区还有许多与Ⅰ类基因结构相似的基 因,如HLA­E、F、G等.其编码产物参与抑制NK细胞及 母胎耐受等.
(4)炎症相关基因 位于HLA­Ⅲ类基因区内 •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 • 热休克蛋白(HSP)基因家族 • 转录调节基因或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 • MHC­ Ⅰ类相关基因家族 免疫无关基因等
2. 分布
* I类分子主要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包括

第08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分子

第08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分子

1.HLA-I类分子
15号染色体编码
Figure 2 Most variability in amino acid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long the alpha chain of class I MHC molecules occurs in the alpha 1 and alpha 2 regions. The greatest polymorphism is found for amino acids that line the wall and floor of the groove that binds the peptides
• 可溶性形式:血清、尿液等
HLA-Ⅰ分子功能
肽结合区:结合加工的抗原肽 同种异型表位 引起排斥反应 可被TCR识别
CD8
MHC-I限制性
α2
α3 APC
Tc
TCR
α1 肽结合区
Ig样区 跨膜区 胞浆区
2、HLA Ⅱ类分子
• HLA-II类分子由α链和β链组成的异源二聚体 (糖蛋白)
• 分为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 • 胞外区各有两个结构域(α1 /α2、β1 /β2) • α1 和β1组成肽结合区(结合抗原肽) • α2和β2组成免疫球蛋白样区 • β2和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
B.是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碍
§3.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一、相互作用分子基础: 锚定位-锚定残基
NH2
抗原肽
C00H
凹槽
铆钉侧链
MHC-II分子
p3 p2
p5 HLA-Ⅱ类分子
p8
p1
p6 p7 p4
p9
13 ~ 17个氨基酸残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中国汉族人特征性的HLA单 元型主要有A2-B46-Cw3-DR9DQ9-Dw23及A33-B17-Cw2DR3-DQ2-Dw3等。
HLA等位基因产物存在差异,主要表现 在构成抗原结合槽的氨基酸残基在组成和 序列上不同
采用PCR技术针对性地扩增相应的基因 片段之后,可通过测序或采用显示等位基 因特异性的探针与之杂交,确定不同个体 的等位基因,即从两千多种HLA等位基因 中找出属于该个体的12种Ⅰ、Ⅱ类分子编 码基因,称为HLA基因分型(HLA genotyping)
HLA-I类抗原
1.编码基因:HLA-A、B、C 2. 分子结构:α链+b2-m (1) 抗原结合槽(α1/α2):结合抗原肽 (2) IgSF结构域(α3):与CD8结合 (3) 跨膜区: 固定HLA-I类抗原于膜上 (4) 胞浆区: 信号转导 (5) β2微球蛋白:维持I类分子空间构型的稳定性 3.组织分布: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仅3种细胞不表达 4. 功能: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8结合,对
MHCⅡ类抗原的结合凹槽:α1、β1各折 叠成一个α螺旋(凹槽壁)及4条β片层(凹槽底)。 能结合其上的抗原肽长度为13~17个氨 基酸残基或更长。凹槽两端开放。
HLA抗原的组织分布:
1、HLA-I类分子:广泛分布在体内各 种有核细胞表面,但神经细胞、成熟 的红细胞、胎盘滋养层细胞不表达。
2、HLA-Ⅱ类分子:仅表达于淋巴组 织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如专职抗原提 呈细胞 胸腺上 (包括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等。
1、经典HLAⅠ类基因:有B、 C、A三个基因座位,编码Ⅰ类 分子α链/重链。(轻链由15号染色体编码,称β2-m)
2、经典HLAⅡ类基因:有DP、 DQ、DR三个基因座位,每个 座位又有A、B两种基因,分别 编码Ⅱ类分子的α链、β链。
二、Ⅰ类和Ⅱ类基因的表达 产物——HLA分子
抗原结合槽
IgSF 结构域
(一)血清补体成份编码基因
坐落在HLAⅢ类基因区
表达产物为C4B、C4A、Bf 和C2 等补体组分
(二)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坐落在HLAⅡ类基因区 1.蛋白酶体b亚单位 基因 (proteasome subunit beta type, PSMB) 包括PSMB8和PSMB9(旧称LMP2和LMP7) 编码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b亚单位成分 2.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 基因 (transporters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 3.HLA-DM基因 包括DMA和DMB座位 其产物参与APC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 4.HLA-DO基因 包括DOA和DOB两个座位,分别编码DO分子的a链和 b链 DO分子是DM功能的负向调节蛋白 5.TAP相关蛋白基因 其产物称tapasin,即TAP相关蛋白(TAP-associated protein)
第8 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及其编码分子
76页
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 组织相容性抗原/移植抗原:
代表个体特异性的抗原叫组 织相容性抗原,即诱发移植排斥 反应的抗原。机体参与排斥反应 的抗原系统多达20种以上
*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组 织相容性抗原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 抗原。
MHC的多态性是一个群体概念,指 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 上存在差别
多态性和前面提到的多基因现象, 是从不同水平对MHC的多样性进行描 述:多基因性着重于同一个个体中 MHC基因座位的变化;而多态性指群 体中各座位等位基因数量的变化
HLA是人体多态性最丰富的基 因系统
•多态性主要为经典的Ⅰ 类基因和Ⅱ类基因所有, 这与Ⅰ、Ⅱ类基因产物 提呈抗原肽这一功能为 有关
(三)非经典Ⅰ类基因:又称HLAⅠb,即b型Ⅰ类基因,包括HLA-E、 HLA-F、HLA-G等。与之相对应,经典的Ⅰ类基因也可称为a型Ⅰ类基因, 简称HLAⅠa。
1、HLA-E:
产物由重链(α链)和b2-m组成
HLA-E分子可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在羊膜和滋养层细胞表面高表达
其抗原结合槽能结合来自HLA-Ⅰa和一些HLA-G分子中由9个氨基酸 残基组成的信号肽,构成复合物
* 小鼠MHC=H-2基因 → 编码H-2抗
近 数 十 年 间 , 所 有 脊 椎 动 物 的 MHC相继得到鉴定和命名。如兔 RLA 、 狗 DLA 、 猪 SLA 、 大 鼠 RT-1、牛BoLA等。
引 起 移 植 排 斥 反 应 不 是 主 要 组 织 相 容性抗原存在的主要意义,故用“组 织相容性”来命名这一基因系统是不 确切的
CD8+T细胞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HLA-Ⅱ类抗原
1. 编码基因:HLA-DP、DQ、DR 2. 分子结构:α链+β链 (1) 抗原结合槽(α1/β1):结合抗原肽 (2) IgSF结构域(α2/β2):与CD4结合 (3) 跨膜区:固定HLAⅡ类抗原于膜上 (4) 胞浆区:信号转导 3. 组织分布: 专职APC、活化T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 4. 功能: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4结合, 对CD4+T
HLA-I类抗原
分子结构: (1) 抗原结合槽(α1/α2):结合抗原 肽 (2) IgSF结构域(α3):与CD8结合 (3) 跨膜区: 固定HLA-I类抗原于膜上 (4) 胞浆区: 信号转导 (5) β2微球蛋白:维持I类分子空间构型 的稳定性
抗原 结合槽
IgSF 结构域
Cleft geometry
Example: If each individual could make two MHC
molecules, MHC X and Y
Pathogen that evades MHC X
but has sequences that bind to MHC Y
MHC XX
MHC YY
MHC XY
Impact on the individual depends
分子结构: (1) 抗原结合槽(α1/β1):结合抗原肽 (2) IgSF结构域(α2/β2):与CD4结合 (3) 跨膜区:固定HLAⅡ类抗原于膜上 (4) 胞浆区:信号转导
I类和Ⅱ类基因的表达产物HLA分 子
抗原 结合槽
IgSF 结构域
MHCⅠ类抗原的结合凹槽:α1、α2各折 叠成一个α螺旋(凹槽壁)及4条β片层(凹槽底)。 能结合其上的抗原肽长度为8~10个氨基 酸残基,多为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细胞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HLAⅠ类和Ⅱ类等位 基因产物的表达具有共 显性特点
即同源染色体对应座 位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皆 能得到表达
一个免疫细胞的表面通常可以 检测到分别来自父母双方六对 共12种HLAⅠ类和Ⅱ类等位基 因分子即HLA抗原
B7
C9
A11
父亲
B8
C10
A12
母亲
张三
三、 免 疫 功 能 相 关 基 因
Example: If MHC X was the only type of MHC molecule
Pathogen that evades MHC X
MHC XX
Survival of individual threatened
Population threatened with extinction
功能上,HLA-E分子是表达于NK细胞C型凝集素受体家族 (CD94/NKG2)的专一性配体。该家族中的CD94/NKG2A为抑制性 受体;家族中的CD94/NKG2C缺乏ITIM,却能结合带有ITAM的 DAP12蛋白,从而传递激活性信号。HLA-E/信号肽复合物与抑制性 受体(CD94/NKG2A)结合的亲和力明显高于和激活性受体 (CD94/NKG2C)结合的亲和力,造成生理条件下,NK细胞处于抑 制状态。这在病毒逃避免疫监视和母胎耐受形成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经典的MHC基因
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经典的Ⅰ类基因和经典的Ⅱ类基 因:它们的产物具有抗原提呈功能, 显示极为丰富的多态性,直接参与 T细胞的激活和分化,参与调控适 应性免疫应答
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包括传统的 Ⅲ类基因,以及新近确认的多种基 因,它们主要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应 答,不显示或仅显示有限的多态性
一、经典的MHCⅠ类基 因和Ⅱ类基因
upon genotype
Population survives
• 不同的MHC等位基因产物提呈结构 不同的抗原肽,诱发特异性和强度不 同的免疫应答
• MHC多态性从基因的储备上,造就 了各式各样的个体
• 不同个体所遗传的MHC等位基因往 往不同,对病原入侵的反应性和易感 性并不一致
二、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
2、HLA-G:
结构和经典性HLA-A2基因高度同源,由重链和b2-m组成
HLA-G分子主要分布于母胎界面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在母胎耐受中发 挥功能
专一性受体属于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家族中某些成员
(四)炎症相关基因:坐落在HLA Ⅲ类基因区靠Ⅰ类 基因一侧
1.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
a-chain
a-chain
Peptide
b2-M
Peptide
b-chain
MHC class I accommodate peptides of 8-10 amino acids
MHC class II accommodate peptides of >13 amino acids
HLA-Ⅱ类抗原
这对寻找合适的器官移植供受体、分析 疾病易感基因和亲子鉴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MHC多态性的意义
• 这一现象的群体效应,是赋於物种极 大的应变能力,使之能对付多变的环 境条件及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应该说, 这是MHC高度多态性具有强大生命 力的体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