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江苏省徐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集下载

1004-江苏省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004-江苏省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zhǔyào)数据公报[1]常州市第六次全国(quán ɡuó)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3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tiáolì)》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lǐnɡ dǎo)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4591972人,同第五次全国(quán ɡuó)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84550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46465人,增长19.41%,年平均增长率为1.79%。

常州户籍人口为360.8万人,与常住人口之比为1:1.3;十年间常州户籍人口共增加19.3万人,增长5.7%,年平均增长0.6%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 1554247户,家庭户人口为421044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了0.28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41102人,占50.98%;女性人口为2250870人,占49.0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76上升为104.01。

四、年龄(niánlíng)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rénkǒu)为528607人,占11.51%;15-64岁人口为3614296人,占78.71%;65岁及以上人口为449069人,占9.78%。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rén kǒu pǔ chá)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bǐzhòng)下降5.0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0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03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县级单位常住人口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县级单位常住人口数据

县区
长安区 桥东区 桥西区 新华区 裕华区 高新区 矿区 井陉区 正定县 栾城县 行唐县 灵寿县 高邑县
1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91.9 124.3 354.5 211.2 61.6 328.1 29 94.5 118.4 87.7 166.1 136.5 37.3 41.6 46.8 31.7 27.3 86.1 87.1 101.8 78.8 53.2 57 68.5 59.3 66.9 94.9 79.9 248.2 41.6 64.7 78.5 48 41 59.6 62.5 49.4 16.2 9.5 31 46.7 32.9 40.6 33.4 18.6
县区
4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52.9 53.8 56.3 58.9 60.4 63.2 116.5 52.2 39.4 31.6 21.5 28 32.9 48.7 52.9 34.1 36.2 56.6 20.7 30.8 66.9 40.2 35.7 20.2 43.7 33.5 36.6 28.2 58 20.3 58.4 82.2 44.4 81 10.5 2.1

地市
巴彦淖尔 1669915
兴安盟 1613250
锡林郭勒 1028022
阿拉善 231334
辽宁 沈阳 43746323 8106171
朝阳
县区
临河 五原 磴口 乌拉特前 乌拉特中 乌拉特后 杭锦后 乌兰浩特市 阿尔山市 科尔沁右翼前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 扎赉特旗 突泉县 二连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 阿巴嘎旗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右旗 东乌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 太仆寺旗 镶黄旗 正镶白旗 正蓝旗 多伦县 #乌拉盖开发区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包括东风场区)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 沈河 和平 大东 皇姑 铁西 苏家屯 东陵 沈北 于洪 新民 辽中 康平 法库 双塔

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人口普查二号公报发布 广东成第一人口大省

人口普查二号公报发布 广东成第一人口大省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04-28 10:22:50 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有33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2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

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0-14, 16.60%15-59, 70.14%60-64, 4.39%65以上, 8.87%0-1415-5960-6465以上图1:年龄段比例图1.2教育程度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大学, 9.64%高中, 15.15%初中, 41.88%小学, 28.92%文盲, 4.41%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图2:教育程度构成比例图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单位万人)注:北京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2010年人口普查

2010年人口普查

3.39 3.43 西藏自治区 3002166 0.21 0.22 陕西省 37327378 2.85 2.79 甘肃省 25575254 2.02 1.91 青海省 5626722 0.41 0.42 宁夏回族自治区 6301350 0.44 0.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1.52 1.63
现役军人 2300000
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
地区人人口数2000年2010年全国合计3134e09100100北京市19612368109146天津市12938224079097河北省71854202533536山西省3571211126267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188184辽宁省43746323335327吉林省27462297216205黑龙江省38312224291286上海市23019148132172江苏省78659903588587浙江省54426891369406安徽省59500510比重4473444福建省36894216274275江西省44567475327333山东省95793065717715河南省94023567731702湖北省57237740476427湖南省6568372250949广东省104303132683779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355344海南省8671518062065重庆市28846170244215四川省804182006586贵州省34746468278259云南省45966239339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021022陕西省37327378285279甘肃省25575254202191青海省5626722041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044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152163现役军人2300000难以确定常住地4649985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大数据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大数据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信息港发布时间:2010-08-20 15:48:49进入社区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一九五三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协同有关部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结合全国普选,举办了全国人口调查。

调查的标准时间是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

参加这次调查登记工作的人员共有二百五十余万人。

为了保证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全国组成了各级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并制定了统一的简易可行的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严格按照这个办法进行直接调查;但有少数地区不能进行直接调查,而用其他办法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未进行基层选举的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待解放的省,国外华侨和留学生等。

为了使这次普查资料全面、确实,曾及时组织了抽样复查,对已经调查登记的人口数目的正确程度进行检查。

全国围共抽查了五千二百九十五万以上的人口(占直接调查登记人口的百分之九),检查的结果是:重复的人口占千分之一点三九,遗漏的人口占千分之二点五五。

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审核和汇总工作,现已全部完成。

现将中华人民国人口调查登记的结果公布如下:一、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其中:直接调查登记的人口为五亿七千四百二十万五千九百四十人;用其他办法调查的人口为二千七百七十三万二千零九十五人,有:没有进行基层选举的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八百三十九万七千四百七十七人(根据各该地方政府的资料);待解放的省七百五十九万一千二百九十八人(根据一九五一年公布的数字);国外华侨和留学生等一千一百七十四万三千三百二十人(根据华侨事务委员会等机关的资料)。

二、在直接调查登记的人口中:男子为二亿九千七百五十五万三千五百一十八人,占百分之五十一点八二;女子为二亿七千六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二人,占百分之四十八点一八。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区数据汇总
年龄结构
民族构成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汉族
少数民族
大专以上
高中(含中专)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22245.97 16.60% 99843.34 74.50% 11883.17 8.90% 122,593.3 91.51% 11,379 8.49% 11963.68 8.93% 18798.60
105.20 106.80 114.52 102.84 105.56 108.05 102.54 102.67 103.22 106.18 101.54 105.69 103.39 105.96 107.46 102.33 102.06 105.56 105.81 109.00 108.26 110.90 102.43 103.14 106.89 107.84 105.69 106.92 104.42 107.40 105.09 105.3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市自治区数据汇总
省市自治 区
人口总数
家庭户人口
人数 (万人)
比5普 增长
排名
户数 (万户)
人口 (万人)
户均 (人)
性别构成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女性=100
全国 133,972.49 5.84% 北京市 1,961.20 44.50% 天津市 1,293.82 29.27% 河北省 7,185.42 6.55% 山西省 3,571.21 9.98% 内蒙古 2,470.63 4.00% 辽宁省 4,374.63 3.21% 吉林省 2,746.23 0.67% 黑龙江省 3,831.22 3.85% 上海市 2,301.91 37.53% 江苏省 7,865.99 5.75% 浙江省 5,442.69 16.37% 安徽省 5,950.05 -0.60% 福建省 3,689.42 6.28% 江西省 4,456.75 7.66% 山东省 9,579.31 5.50% 河南省 9,402.36 1.58% 湖北省 5,723.77 4.04% 湖南省 6,568.37 2.00% 广东省 10,430.31 20.6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徐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30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85805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07740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496900人,减少5.47%,年平均减少0.56%。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2611662户,家庭户人口为825424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6,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0.35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315892人,占50.30%;女性人口为4264608人,占49.7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13下降为101.20。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41717人,占17.97%;15-64岁人口为6143859人,占71.60%;65岁及以上人口为894924人,占10.4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9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5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5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3121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6836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8268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2187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152人上升为735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947人上升为1361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754人上升为405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196人下降为2356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9381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73541人,文盲率[5]由8.48%下降为4.59%,下降3.89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人口数(人)比重[6](%)
全市 8580500 100
市区 3053778 35.59
其中:铜山区 1142193 13.31
贾汪区 430712 5.02
丰县 963597 11.23
沛县 1141935 13.31
睢宁县 1042544 12.15
新沂市 920610 10.73
邳州市 1458036 16.99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3]省辖市及各县(市、区)的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 指各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