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球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彭佩

合集下载

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6
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目标:
①采用抑制技术减少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症状,如 肌张力增高、不对称性姿势和联带运动
②采用易化技术增加患侧肢体或躯干及健、患两侧 间正常的运动模式
③促进患侧躯干和肢体进行功能活动,减少代偿及 适应性辅助具或设备的使用
7
二、Bobath评价法
1.评价目的:
确定异常肌张力是否存在及其分布 确定有无异常运动模式 寻找运动反应障碍点 分析患者完成功能性运动能力水平
32
②易化正常的姿势反应 诱发平衡反应:坐位→膝手位→跪位→立位
33
③易化正常的运动模式 反射抑制运动模式:易化与抑制
(reflex inhibiting movement patterns)
自发的自主运动(active automatic movement) 随意运动(voluntary movement)
2
Bobath疗法,又称神经发育疗法
(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NDT)
Bobath疗法:20世纪40年代逐渐形成
Bobath对偏瘫本质的认识:
①肌张力异常 ②姿势控制能力丧失 ③运动协调性异常 ④功能活动异常
3
屈肌联带运动
肩胛骨 : 上抬、后撤 肩 jt : 屈曲、外展、外旋 肘 jt : 屈曲 前 臂 : 旋后 腕 jt : 掌曲 手 指 : 屈曲
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1
一、 Bobath疗法
由 英 国 的 物 理 治 疗 师 Berta Bobath 和 她 的 丈 夫 Karel Bobath(神经生理学家)共同创立
用于评价和治疗脑瘫和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

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

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作者:罗虹宇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干预治疗中,运用Bobath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接诊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2例,分别运用常规运动疗法和Bobath疗法,观测治疗4周后下肢功能评分(FM-LL)。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M-LL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关键词】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Bobath疗法;下肢运动功能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临床常见疾病,临床通常表现为永久性或者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体征与症状,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致残率与发病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50%-70%的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为此,加强患者的临床治疗至关重要[1]。

现结合我院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中,运用Bobath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均自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脑卒中患者。

所有患者均根据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绘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3]。

根据上述标准共纳入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为(63.21±1.23)岁,病程为(84.17±4.02)d。

干预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62.48±1.81)岁,病程为(82.54±43.42)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为其提供常规运动疗法,具体包括双桥与单桥训练、躯干活动训练、平衡训练、患侧下肢负重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训练等。

观察组基于此为患者提供Bobath疗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1)取仰卧位,对患侧膝关节进行不断的牵张和挤压,帮助膝关节逐渐恢复感觉,与此同时,帮助躯干在体轴下进行回旋活动,从而实现对骨盆控制能力的强化。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体位转移中的应用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体位转移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 2017-09-11 [基金项目] 2015 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科研基 金 (2015YJJ100 );湖 北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2016CFB692 )。 [作者简介] 李婉玲(1980-),女,湖北鄂州人,硕士,副主任护师, 护士长。 E-mail:xzp147@ [通信作者] 孔 婵(1987-),女,湖北钟祥人,硕士,主管护师 ,护 士长。 E-mail:kongchan_625@
功 能 障 碍 ;(2)合 并 有 严 重 肝 肾 功 能 不 全 、 心 力 衰 竭 、 恶性肿瘤。
根据随机序列表, 入组患者按就诊顺序读取随 机序列数,能被 2 整除者入干预组,否则入对照组, 将 78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2 组 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干预前 Barthel 指数和老年人 身体移动量表得分、病变性质、昏迷评分、出血量、出 血部位、梗死灶面积、梗死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详见表 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5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我 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 78 例。入选标准:(1)经 头颅 MRI 或 CT 证实,符合 1995 年全国第 4 届脑血 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3)存在肢 体功能障碍;(4)Glasgow 昏迷评分,入组研究时≥13 分;(5)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严重认知
表 1 2 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项目
对照组(n=39) 干预组(n=39) 统计量
性 别 ( 例 ,% )
χ2=0.083

31(80)
32(82)

8(20)
7(18)

Bobath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Bobath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Bobath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7-18T16:16:52.7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作者:俞伶怡陆碧蕾董雄伟[导读] Bobath 概念由英国的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和她丈夫神经学家Karel Bobath 于20 世纪50 年代共同创立[1]。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20Bobath 概念由英国的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和她丈夫神经学家Karel Bobath 于20 世纪50 年代共同创立[1]。

其主要机制是运用神经发育规律,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通过控制痉挛,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

运用Bobath 疗法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目的在于改善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和促进运动发育。

目前,Bobath疗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治疗脑瘫的普遍方法也是疗效最好的方法之一[2]。

本文就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作简要的综述。

1 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点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和运动发育的异常性是Bobath认识小儿脑性瘫痪的两个基本观点。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障碍所导致的综合征[3]。

Bobath认为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不同,患者往往存在着随意运动及精细运动等多方面的障碍,因此,脑瘫患者会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出现各种异常的姿势。

除此之外患者可能还会伴有视觉、听觉、语言、认知等障碍。

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应用当中,一般会按照患儿生长发育规律,从多个方面进行治疗,它不仅能够促进患儿的运动功能,还能使其他伴随障碍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4]。

2 Bobath疗法的神经生理学意义正常人体运动发育功能的建立由两个过程组成。

首先是对人体姿势具有重要作用的正常姿势反射功能,其中包括直立反射和平衡反射。

其次是新生儿的原始反射。

这两方面都与脑组织发育密切相关,随着脑组织逐渐发育成熟,大脑皮层的固有感受器会随着外界的刺激进行反复的体验和学习,使得运动姿势正常规范化。

脑卒中的康复新Bobath治疗在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的康复新Bobath治疗在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的康复
新Bobath治疗在康复中的应用
Binzhou People's Hospital
一、Bobath概念
• 一 ) 、 国 际 指 导 教 师 协 会 ( International Bobath Instructors Training Association,IBITA) 1984年成立。 • (二)、定义 是针对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姿 势张力、运动、功能障碍者进行评定与治疗的问 题解决方法。(1995年) • (三)、治疗目标 通过促通而改善姿势控制与 选择运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出功能。
二张力过高神经源性因素痉挛非神经源性因素软组织变性缩短萎binzhoubinzhoupepeopleshospitalopleshospital联合反应躯干与骨盆的弱化与弛缓尤其是核心稳定的延迟会引起动作完成中的动机下降再排列及运动开始的延迟即预备性先行姿势调整功能papa的延迟与扭曲
Binzhou People's Hospital
Binzhou People's Hospital
十、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 (一)、概述 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急 性期 50%~60% ,急性期障碍多较早改善, 6 个月 后仅剩不到10%。 • (二)、进食吞咽的过程 分5期 • 1.先行期 识别食物并送入口腔; • 2.口腔准备期 食团形成过程; • 3.口腔期 将食团送入咽部过程; • 4.咽期 食团从咽送入食管过程; • 5.食管期 将食团送入胃的过程。
Binzhou People's Hospital
• 联合反应 躯干与骨盆的弱化与弛缓,尤其 是核心稳定的延迟会引起动作完成中的动 机下降、再排列及运动开始的延迟,即预 备性先行姿势调整功能(pAPA)的延迟与 扭曲。结果可触发努力运动中的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是痉挛综合症之一。

脑卒中康复Bobath疗法

脑卒中康复Bobath疗法

脑卒中康复Bobath疗法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将能:1. 通过识记bobath疗法的治疗原则,对bobath疗法有大概的了解2. 复述常用治疗技术有哪几种3. 以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为例,掌握bobath疗法的应用4. 掌握弛缓期、痉挛期和相对恢复期的特点,为各期患者制定训练计划一、治疗原则导读Bobath技术是最早用于脑瘫和其他神经瘫痪康复的技术。

主要提出按婴幼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训练,其主要治疗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二)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三)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四)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二、常用治疗技术(一)反射抑制性模式常用治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射抑制性模式是专门针对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的姿势反射而设计的一些运动模式。

异常运动主要包括痉挛模式动作、异常的姿势反射活动和联合反应等。

仔细分析RIP可以发现,他们几乎与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完全相反。

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是上肢屈肌亢进,下肢伸肌亢进。

针对常见的痉挛模式,偏瘫患者的RIP方法如下:1.躯干抗痉挛模式由于患侧躯干背阔肌、肩关节下降肌的痉挛和患侧躯干的感觉丧失常常导致患侧的躯干短缩,牵拉躯干患侧屈肌将缓解异常的肌张力而矫正患者的姿势。

因此躯干的抗痉挛模式应是牵拉患侧躯干使之伸展。

其方法是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立于患者身后,一只手扶住其肩部,另一只手扶住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牵拉动作,在最大的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便可缓解患侧躯干肌的痉挛。

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根据偏瘫患者常见的异常痉挛模式,如上肢屈曲痉挛占优势、下肢伸肌痉挛占优势的特点,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如下:(1)使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拇指外展的位置,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挛模式。

(2)使患侧下肢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背屈踝、趾,可对抗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

3.肩的抗痉挛模式由于菱形肌、斜方肌尤其是背阔肌、肩胛周围肌肉的痉挛,将导致肩胛带出现后撤、下沉等。

Bobath训练法对脑中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

Bobath训练法对脑中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

Bobath训练法对脑中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作者:梁勇超陈彩霞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20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Bobath训练法对脑中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脑中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和Bobath训练组,各50例。

常规康复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Bobath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Bobath训练法。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BBS、FMA、MBI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Bobath训练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康复治疗组,BBS、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obath训练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obath训练法能够有效促进脑中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

【关键词】 Bobath训练法脑中风平衡功能[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obath training method on balance function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Bobath training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the Bobath train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obath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NIHSS, BBS, FMA,MBI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treatment, the NIHSS score of the Bobath train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 while the BBS, FMA and MB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Bobath training group was 84.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2.0% of th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Bobath train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balance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在我国,脑中风是一种多发病,具有后遗症多、致残率高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可引发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社会活动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

Bobath球上被动训练联合运动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Bobath球上被动训练联合运动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Bobath球上被动训练联合运动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Bobath球被动训练是以康复理论大师Bobath夫妇的独特观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通过让患儿在球上做一系列被动运动,利用重力和惯性力对肌肉和关节进行适度刺激,达到促进神经系统重组,改善肌张力,提高肌肉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的效果。

据报道,Bobath球被动训练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具体效果和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Bobath球被动训练联合运动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Bobath球上被动训练联合运动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通过分析Bobath球被动训练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以及脑瘫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我们旨在深入了解这种康复干预手段对脑瘫患儿的实际效果。

通过实验设计与方法的详细描述,我们将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验证Bobath球被动训练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体和有效的指导。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促进他们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1.3 研究意义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而Bobath球被动训练作为康复训练的一种方法,对于脑瘫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Bobath 球被动训练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训练方法的康复机制,为脑瘫患儿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本研究对Bobath球被动训练联合运动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探讨该训练方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稳定性脑卒中; 充血性心力衰竭; 重度视空间和偏身感觉障碍者; 严重认知障碍者; 年龄大于70岁; 严重骨质疏松; 患侧肢体肌张力大于2级。
训练方法
1.双单桥训练:通过双单桥训练,提高躯干、骨盆的 运动控制及腰腹部核心肌群肌力。患者仰卧位将双 脚置于Bobath 球上,双下肢伸直将躯干和骨盆有控 制的抬离床面,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3~5秒/ 次,8~10个/组,2组/次。患者能独立完成 Bobath 球双单桥5~8个/组时,将一侧下肢有控制 的抬离Bobath 球,双下肢轮替重复此动作。3~5秒 /次,8~10个/组,2组/次。
Bobath球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 运动疗法
绵竹市第二中医医院针康科 彭珮
什么是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是神经生理疗法(包含Bobath技 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它主要采取 抑制异常姿势,促进正常姿势的发育和恢复的方法治疗 中枢神经损伤的患者,如偏瘫、脑瘫,因此该方法又称 为通过反射抑制和促进而实现治疗目的的神经发育治疗 方法。 Bobath技术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根据长期的 临床经验创立的,由Berta Bobath 的丈夫Karel Bobath 给予 理论基础的补充。从20世纪40年代起,Berta Bobath 将她 的方法应用在临床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中,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自70年代起,Bobath夫妇开始著书教学, 在世界各地成立Bobath中心,使得Bobath 技术广为流传, 是偏瘫运动功能康复技术中心最为普及的治疗技术之一。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可出现躯干和骨盆的运动控制、 平衡功能及重心转移等功能障碍,导致其日常生活 能力降低,影响患者步行的安全性,增加跌倒风险。 脑卒中偏瘫患者普遍存在精神心理问题,对于跌倒 的恐惧可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减少运动训练 并降低对康复的信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通过 Bobath球对核心肌肉力量、平衡、运动控制、重心 转移的训练,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躯干骨盆的运动 控制、坐位平衡功能,进而改善和提高患者步行及 日常生活能力。
Bobath球
又称巴氏球,是一种主要由PVC材料(聚氯乙烯)做 成的可充气的球体,正常使用最大承重为250kg。在 改善偏瘫患者运动、平衡功能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分类
1:55-65cm按摩康复训练球 2:80-90cm按摩康复训练球 3:90-100cm按摩康复训练球 4:55-65cm光面防滑康复训练球 5:80-90cm光面防滑康复训练球 6:90-100cm光面防滑康复训练球
训练方法
4.坐位篮球训练:当患者腰背部核心肌群的肌力能抗较大 阻力运动,躯干骨盆运动控制、协调稳定性较好时,可 进行传递篮球游戏训练。患者坐于Bobath球上,躯干保 持中立,双下肢自然分开,双脚触地。治疗师坐于患者 前面,与患者双手传递篮球与治疗师之间进行较远距离 的递球训练。2~3min/次,5~8个/d。治疗师指导3~ 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坐于Bobath球上,通过不同方向、 距离远近,增加了躯干骨盆旋转时的稳定性、强化了腰 腹部核心肌群的力量、改善了肢体的协调、减轻了步行 时患者的心理恐惧和跌倒的风险。此训练属于集体小组 治疗,增加了患者康复积极性及趣味性。
训练方法
2.坐位平衡、运动控制训练:患者坐于Bobath球上, 躯干保持中立,双下肢自然分开,双脚触地。治疗 师坐于患者前面指导患者在Bobath球上进行左右、 前后躯干骨盆的旋转。2~3min/次,5~8组/次。 通过Bobath球坐位旋转训练,增加了躯干的运动控 制和骨盆的稳定性;使双下肢体重分布、重心转移 自如;且使动态坐位平衡能力提高,为站立平衡和 步行打下基础。训练过程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逐 渐让患者独立完成此训练。
利用Bobath球进行核心力量、平衡、躯干骨盆的运 动控制训练原理依据是动态不稳定性的支撑环境会 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 动员肌纤维参与收缩的能力。 Bobath球作为不稳定的表面,通过它进行核心力量 训练,可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本体感 受和运动知觉能力。
禁忌症
训练方法
6.步行训练:患者双手伸直抱球行走,增加步行难度, 减轻步行时上肢屈曲痉挛问题。
谢谢大家!
训练方法
3.俯卧位训练 :俯卧位Bobath球训练,强化了腰腹部 核心肌群肌力、提高双上肢支撑能力、改善身体整 体稳定性及躯干运动控制能力。当患者四点跪位平 衡能独立完成时,将Bobath球置于患者的腹部或下 肢,让患者俯卧于Bobath球上,双上肢支撑,双手 手掌触于床面。利用患者腰腹部核心肌群的肌力维 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2~3min/次,5~8个/次。
训练方法
5.站立位膝关节稳定性训练 :当患者站立平衡Ⅱ级, 患者身体保持直立,健侧下肢屈膝置于Bobath球上, 保持双侧肢体负重均衡,指导患者进行患侧下肢膝 关节有控制的关节屈伸训练。5~10秒/次,8~10 个/组,每日1次。通过Bobath球站立位膝关节稳定 性训练,可使患侧膝关节灵活性增加,膝关节屈伸 自如,双下肢负重均衡,在步行过程中有效的避免 了膝过伸,增加了患膝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患者步 行能力和上下楼梯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