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计算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建筑常用公式计算

建筑常用公式计算

建筑常用公式计算一、土建计算公式:1.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底面积*高度常见应用:计算建筑物的容积、土方量的计算。

2.面积计算公式:面积=长*宽常见应用:计算建筑物的平面面积,如房间面积、外墙面积等。

3.质量计算公式:质量=体积*密度常见应用:计算建筑材料的质量。

4.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用量=施工长度*施工宽度*施工高度*用量系数常见应用:计算混凝土的用量,如地基、梁、柱等。

5.钢筋用量计算公式:用量=施工长度*施工宽度*施工高度*钢筋配筋率常见应用:计算钢筋的用量,如梁、柱等。

二、力学计算公式:1.应力计算公式:应力=力/面积常见应用:计算建筑结构承受的应力大小。

2.弯矩计算公式:弯矩=力*距离常见应用:计算梁、柱受力情况。

3.等效弯矩计算公式:等效弯矩=弯矩+剪力*高度/2常见应用:计算悬臂梁和连续梁的受力情况。

4.剪力计算公式:剪力=力/面积常见应用:计算建筑结构受到的剪力大小。

三、热学计算公式:1.热传导计算公式:热传导=热传导系数*温度差/厚度常见应用:计算墙体、屋顶、地板等材料的热传导。

2.热扩散计算公式:热扩散=热扩散系数*温度差*时间常见应用:计算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

3.热阻计算公式:热阻=厚度/热导率常见应用:计算建筑物的热阻。

四、水力学计算公式:1.流量计算公式:流量=斜面面积*斜率*雨量常见应用:计算雨水排水量。

2.水头损失计算公式:水头损失=摩擦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出流水头损失常见应用:计算管道中的水头损失。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建筑常用公式及其应用,这些公式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用于计算建筑材料的用量、结构的受力情况,还是计算热学和水力学等方面的问题,合理运用公式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建筑师和工程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这些公式,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各类计算。

土建工程量计算公式大全

土建工程量计算公式大全

土建全套工程量计箅砌筑砂浆采用你说M强度等级,抹灰砂浆设计都是直接注明采用**:**:**,比如1:1:6在混合砂浆。

就不拿你说在M20说事了,这么高在强度等级在砌筑砂浆人还没有用过,比如就水泥砂浆1:3,1斤水泥三斤砂,一方约2.25吨,面积乘以厚度就得到了,根据比例一算就可以了。

计算砂浆的体积,比如你这里是2CM厚,4038.34平方,那么体积就是:4038.34*2/100=80.8立方米。

那么需要砂的数量就是80.8立方米。

如果按重量算,就是80.8*1.4=113吨。

水泥是用来填充砂子的空隙的,不必计算体积。

20M砂浆中,水泥:砂=1:5可以算的。

1M3砌体砂浆的净用量(标准砖)=1-0.24x0.115x0.053x标准砖的净用量1M3标准砖的净用量=1/[砌体厚X(标准砖长+灰缝厚)X(标准砖厚+灰缝厚)]x2x 砌体厚度的砖数。

砌体厚半砖取0.11M 一砖取0.24M 一砖半取0.365M。

砌体厚度的砖数半砖取0.5 一砖取1 一砖半取1.5。

灰缝厚度一般取0.01M。

砂浆有水灰比,可以根据这个比例算出沙子和水泥的用量,再根据工程量计算出要使用多少砂浆即可。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plus mn;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S=(A+4)×(B+4)=S底+2L外+16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实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土建工程常用计算公式2

土建工程常用计算公式2

土建工程常用计算公式2土建工程常用计算公式21.混凝土用量计算:混凝土用量=施工部位面积×厚度2.砂浆用量计算:砂浆用量=施工部位面积×厚度3.水泥用量计算:水泥用量=混凝土用量/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的含量4.湿度计算:湿度=(湿度计得值×工作面积)/施工部位面积5.外墙砖用量计算:外墙砖用量=外墙长度×外墙高度6.顶板面积计算:顶板面积=矩形工程面积+梯形工程面积7.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地基实际承载力8.钢筋用量计算:钢筋用量=工程长度×每米需用钢筋数量9.地基沉降计算:沉降量=(地基承载力×施工部位面积)/(沉降力×安全系数)10.砌筑墙体体积计算:砌筑墙体体积=砌筑墙体长度×砌筑墙体宽度×砌筑墙体厚度11.砼密度计算:砼密度=(水泥密度×水泥用量+粉煤灰密度×粉煤灰用量+砂密度×砂用量+石密度×石用量)/混凝土用量12.强度计算:强度=强度试验结果×强度系数13.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承载力=土的强度×地基面积×土的抗剪强度14.混凝土强度计算:混凝土强度=强度试验结果/安全系数15.梁的弯矩计算:弯矩=(集中荷载×荷载作用距离)+(自重×梁长度×梁宽度)+(分布荷载×荷载作用距离的平方/2)以上是土建工程中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包括混凝土用量、砂浆用量、水泥用量、湿度、外墙砖用量、顶板面积、地基承载力、钢筋用量、地基沉降、砌筑墙体体积、砼密度、强度、梁的弯矩等。

这些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在土建工程中进行设计和施工,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土建计算公式范文

土建计算公式范文

土建计算公式范文土建工程计算是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各种工程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和标准进行,下面将从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和砌体工程四个方面介绍土建工程计算的公式。

1.土方工程计算公式:(1)土方开挖量计算公式:土方开挖量=(开挖横截面面积A1+边坡纵截面面积A2)×坕顶高度H其中,开挖横截面面积A1可通过实地测量或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得到,边坡纵截面面积A2可以根据边坡系数和坑底宽度计算得到。

(2)土方填筑量计算公式:土方填筑量=填筑横截面面积A×填筑厚度H其中,填筑横截面面积A可以通过实地测量或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得到。

2.混凝土工程计算公式:(1)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混凝土用量=混凝土横截面面积A×高度H其中,混凝土横截面面积A可通过实地测量或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得到。

(2)混凝土强度计算公式:混凝土强度= fcu × K其中,fcu为混凝土设计强度,K为调整系数,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能选择。

3.钢筋混凝土工程计算公式:(1)钢筋用量计算公式:钢筋用量=(钢筋横截面面积A×板高度H)/芯筒效用f其中,钢筋横截面面积A可通过实地测量或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得到,芯筒效用f可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能选择。

(2)钢筋焊接长度计算公式:钢筋焊接长度=钢筋长度+2×周边间隙其中,钢筋长度为尺寸要求的长度,周边间隙为焊接时需要的间隙。

4.砌体工程计算公式:(1)砌体体积计算公式:砌体体积=砖体积+砂浆体积其中,砖体积可以通过实地测量或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得到,砂浆体积可以通过实地测量或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得到。

(2)砌体用量计算公式:砖块用量=砖体积×数量砂浆用量=砂浆体积×数量其中,数量为要使用的砖块或砂浆的数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关于土建工程计算的公式,根据具体工程的需求和设计要求,还可以有更多的计算公式。

工程施工中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施工中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施工中常用计算公式
1.施工量计算公式:
-面积计算:面积=长×宽
-体积计算:体积=面积×高度
2.混凝土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量计算:混凝土用量=施工量×单位体积重量
-水泥用量计算:水泥用量=混凝土用量×水泥掺量
-砂浆用量计算:砂浆用量=混凝土用量×砂浆配比
3.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钢筋重量=施工量×单位长度重量
-钢筋根数计算:钢筋根数=钢筋重量/单位长度重量
4.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承载力=可承受荷载/过载面积
-地基设计承载力计算:地基设计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5.砌体墙计算公式:
-砌体用量计算:砌体用量=砌体面积×单位面积用量
6.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公式:
-标准强度等级:强度等级=标准强度×(1+AE/100)
7.泥浆注入井壁计算公式:
-注入井壁泥浆量计算:注入井壁泥浆量=注入厚度×壁孔周长×单位长度泥浆量
8.斜坡防护计算公式:
-护坡体积计算:护坡体积=斜坡面积×坡度
-地下板体积计算:地下板体积=斜坡面积×坡度×底板厚度
9.耐火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耐火材料用量=需要砌筑的体积×耐材砌筑率
10.灌浆计算公式:
-灌浆用量计算:灌浆用量=灌浆长度×灌浆面积×单位长度灌浆量
11.隧道掘进计算公式:
-掘进速度计算:掘进速度=掘进长度/时间
-掘进进度计算:掘进进度=完成长度/总长度。

土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建筑工程计算公式大全

土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建筑工程计算公式大全

土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建筑工程计算公式大全基本方法:1.三棱柱法:根据地形图上的地形等高线,将地块分割成一个个三棱柱,计算每个三棱柱的体积,最后将所有三棱柱的体积相加得到土方量。

2.重心法:将地块的形状简化为几个几何形状,如长方形、圆形等,计算每个几何形状的重心位置及体积,最后将所有几何形状的重心位置和体积加权平均得到土方量。

3.测区法:将地块划分为多个测区,通过实地测量每个测区的高程差和面积,计算每个测区的体积,最后将所有测区的体积相加得到土方量。

1.建筑面积计算公式:建筑面积=地面面积+屋顶面积+地下室面积+壁面面积。

2.立面积计算公式:立面积=基底面积×层数。

3.体积计算公式:体积=高度×基底面积。

4.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π×半径²。

5.圆台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π×(上半径²+上半径×下半径+下半径²)×高度/36.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π×半径²×高度。

7.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上底+下底)×高度/28.梯形台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上底+下底+上底×下底)×高度/39.梯形台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上底+下底)×高度/210.斜坡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长度×宽度×坡度。

11.水平交通路面的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量=面积×坡度。

12.自由坝的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量=宽度×(底宽+顶宽)×高度/213.填土路堤的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量=长度×宽度×(填方高度+(填方高度-地基高度)/填方坡度)。

14.地基垫层的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量=长度×宽度×(地基高度+垫层厚度)。

15.地基基础的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量=长度×宽度×(地基高度+基础深度)。

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公式汇总

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公式汇总

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公式汇总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S=(A+4)×(B+4)=S底+2L外+16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 —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 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土建计算公式整理

土建计算公式整理

实务计算公式整理1、平整场地=S底+2L外+162、加权平均放坡系数=(K1*H1+K2*H2)/(H1+H2)3、沟槽:a、不放坡不支挡土板=(a+2c)HLb、两边放坡不支挡土板=(a+2c+kH)HLc、一边支挡土板一边放坡=(a+2c+0.1+KH/2)HLd、两边支挡土板=(a+2c+0.2)HLa—基础垫层宽度 c—工作面宽度 H---沟槽深度 K—放坡系数L—沟槽长度(外墙:L中内墙:L净=L基底净长线)4、基坑:a、不放坡不支挡土板=(a+2c)(b+2c)Hb、两边放坡=(a+2c+kH)(b+2c+kH)H+k2H3/35、沟槽、基坑回填土工程量=挖方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埋设砌筑(包括基础垫层基础等)体积6、室内回填土工程量=主墙间面积*回填厚度7、余(取)土工程量=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8、钢筋算量基本方法(除箍筋)(1)计算公式:钢筋质量=钢筋设计长度*钢筋根数*钢筋单位理论重量钢筋长度=构件长-Σ保护层厚度+Σ弯钩长+Σ弯起钢筋增加值+Σ设计搭接(锚固)长度(2)理论重量:钢筋单位理论重量(kg/m)=0.00617d2(d以mm为单位的钢筋直径)(3)弯起钢筋的增加长度弯起钢筋增加长度:ΔL =L1-L2 =ih h=梁高-2*保护层钢筋弯起后,钢筋斜长与水平投影长度的差值。

弯起角度,一般有30°、45°、60°三种弯起角度30°(梁高≤300)时:0.268×弯起高度弯起角度45°(300<梁高<800)时:0.414×弯起高度弯起角度60°(梁高≥800)时:0.577×弯起高度9、箍筋1、算量基本方法(1)箍筋公式:箍筋长度=单根箍筋长度×箍筋的根数箍筋根数计算=箍筋配置长度/箍筋间距+1(2)单根箍筋(双肢箍)的计算长度=(b+h)*2-8c+2max(10d,75mm)10、柱1、基本计算方法:柱钢筋基本公式柱纵向钢筋=柱净高+柱基础插筋+(柱顶)锚固长度2、框架柱钢筋构造KZ(1)基础层(一般框架结构采用焊接)b、基础插筋=基础高度-保护层+弯折长度弯折长度:当基础厚度hj>laE,弯折长度为max(6d,150)当基础厚度hj≤laE时,弯折长度为15d(2)底层柱b、柱纵筋地下室:地下室层纵筋长度=地下室层层高-地下室层非连接区+首层非连接区+搭接长度首层: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非连接区+二层非连接区+搭接长度C、柱嵌固位置①无地下室时:嵌固部位在基础顶;②当有地下室:嵌固部位在地下室顶面,基础顶面是否为嵌固部位由设计决定;③嵌固部位以上非连接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Hn的1/3;④非嵌固部位以上非连接区长度应取max{Hn/6,Hc,5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图形尺寸符号

















增扬-f QQ:1071854616 让我们一起飞











线
















增扬-f QQ:1071854616 让我们一起飞














a,b,c-半轴







增扬-f QQ:1071854616 让我们一起飞



常用图形求面积公式
图形尺寸符号面积(F)表面积(S)



















增扬-f QQ:1071854616 让我们一起飞











a·b-主轴F= (π/4) a·b






增扬-f QQ:1071854616 让我们一起飞









L d/102d/10 3d/10 4d/105d/10 6d/10 7d/10
P 0.400.79 1.18 1.56 1.91 2.25 2.55


线





增扬-f QQ:1071854616 让我们一起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