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的未来
2024年可燃冰观后感模板

2024年可燃冰观后感模板标题:2023年可燃冰观后感引言:2023年,可燃冰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在海底或高寒地区储存巨大量的天然气的资源,可燃冰被誉为“冰层中的石油”。
在最近一次观察可燃冰的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其开发的挑战。
以下是我对2023年可燃冰观察的观后感。
正文:一、能源的迫切需求在2023年的可燃冰观察过程中,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可燃冰成为全球关注的对象。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
传统的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已经面临着枯竭和环境问题。
而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
观察可燃冰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科学家们对于可燃冰的研究和开发正在进行中,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可靠的开采技术,将可燃冰变成真正的能源。
二、开发可燃冰所面临的挑战然而,虽然可燃冰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的希望,但是开发可燃冰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可燃冰的开采需要高度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目前,我们尚未完全掌握开采可燃冰的技术。
其次,由于可燃冰的存在环境极其恶劣,开采过程中将面临重重困难。
最后,可燃冰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投资回报周期长。
观察中,我看到了科学家们对这些挑战的努力以及他们尝试突破的过程。
开发可燃冰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是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此难定能克服。
三、可燃冰开发的环境问题在观察可燃冰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可燃冰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由于可燃冰的开采需要破坏冰层,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可燃冰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温室效应。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开发可燃冰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并尽力寻找解决方案,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结论:观察2023年的可燃冰开发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能源问题的迫切性以及可燃冰的重要性。
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环境问题。
然而,我坚信,在全球能源合作的基础上,人们能够共同克服这些难题,实现可燃冰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可燃冰”:未来的洁净能源

火 与 冰 本 来 是 两 种 相 反 的 物 能 量 密 度 是 普 通 天 然 气 的 2~ 质 形 态 。但 是 越 来 越 多 的科 学 家 5倍 。
相 信 ,未 来 洁 净 能 源 的 最 大 一 部
2 “ 燃 冰 ”杂 质 少 ,无 污 可
分 也 许 蕴 藏 在 海 底 , 以 冰 冷 的 能 染 。 燃 烧 后 几 乎 不 会 产 生 有 害
一 可燃 冰 』. .
5 “ 燃 冰 ” 矿 层 厚 、规 模 . 可
科 全 藻 类 体 内都 含 有 碳 ,经 过 生 物 转 产 资 源 。 学 家 推 测 , 球 海 底 天 可 达 数 百 米 单 个 矿 田 面 积 可 达
化 ,可 形 成 充 足 的 甲烷 气 源 。 另 然 气 水 合 物 的 甲烷 资 源 量 是 迄 今 数 千 至 数 万 平 方 公 里 ,储 量 可 达
外 , 底 的 地 层 是 多 孔 介 质 , 温 地 球 上 所 有 已 知 的 煤 、石 油 及 天 数 万 亿 至 数 百 万 亿 立 方 米 。 其 矿 海 在 度 、压 力 和 气 源 三 项 条 件 都 具 备 然 气 矿 床 的 甲烷 当 量 的 两 倍 虽 层 之 厚 , 模 之 大 , 常 规 天 然 气 规 是 的 情 况 下 ,便 会 在 介 质 的 空 隙 中 然 一 些 学 者 发 表 的 天 然 气 水 合 物 田 无 法 比 拟 的 。 生 成 甲烷 水 合 物 的 晶 体 。 资 源 量 数 据 不 尽 相 同 ,但 是 所 有
气 水 合 物 的 有 利 条 件 。绝 大 部 分 要 的 化 合 物 。
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在海洋里 ,
其 资 源 量 是 陆 地 上 的 10 倍 以 O
从百慕大“杀手”之谜到未来能源新星—“可燃冰”

关 于 百幕大 三角 海 区的 “ 杀手 竟是谁 , 、 究 』 们长 期 以
来 提 出 了 各 种 假 设 , 什 么 地 震 海 啸 与 侧 向 风 ” “ 洞 像 、蓝 的 涡 流 、 壳 裂 缝 冒气 、 烈 的 扶 声 波 、 异 常 、 飞 碟 所 地 强 碰 是
为 … ・可谓 五花 ^ 门 , 者见 仁 智者 见 智 , 终 没有 一个 ・ 仁 始
问题 的 角度不 同 , 致 了灾 害学 家们 认 为洋底 “ 导 可燃 冰 ” 是
“ 手 ” 罪 魁 ” 而 能 源 科 学 家 们 则 欣 喜 若 狂 — — 』 类 将 从 杀 “ . 、
此又 找 到一种充 满未来前 景 的替 补能 源 资源 !
可 燃 冰 ” ^ 类 带 来 巨大 希 望 给
当轮 船 经 过 这 种 一 阵 阵 间 歇 不 定 变 化 的海 域 时 , 注 就 定 了 将 “ 无 葬 身 之 地 ” 因 为 这 时 海 水 中充 满 了 甲 烷 气 死 。 泡 , 而 使 其 密 度 下 降 , 致 海 水 无 法 产 生 足 够 的 浮 力 去 从 导 承 载 船 体 重 量 ,船 只 便 注 定 了 无 法 逃 脱 迅 速 下 沉 的 悲 惨 命 运 而 当 飞机 飞 过 此 海 域 上 空 时 , 于 飞 机 机 尾 排 出 的 由 灼 热 废 气 引 燃 了 不 断 喷 涌 上 升 的 甲 烷 气 结 果 也 导 致 了 飞机 难逃 被烧毁 焚灭 的悲惨 厄运 。 “ 维 森 假设 时 间 引起人们 极 大关 注 。可燃 冰” 戴 一 “ 一 词 也 同 时 亮 相 于 太 干 世 界 。正 所 谓 “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看 攒
机、 轮船 在 这 里神 秘 失踪 , 且 连 残骸 和遇 难 者 的尸 体都 而
精选读未来无害新能源可燃冰有感

读未来无害新能源可燃冰有感如今,科学已经完全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得到了许多方便。
可燃冰也被人们发现,并且发掘,科学家认为它将是21世纪的“未来无害新能源”。
从1400万年前到如今,我们人类已经消耗了地球的大量的能源,现在的人们正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危机问题。
不知道有没有新的能源可以代替日渐枯竭的现有的能源呢?近几年科学家们发现的可以燃烧的冰终于算是我们将来的大救星了。
因为可燃冰的杂质少,又没有污染,燃烧后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尤其是生成的二氧化硫要比燃烧原油或煤低两个数量级呢?现在是不是觉得它既环保又卫生呢?不仅如此,它还是近三十年发现的众多特征均不同于常规油气的新型清洁能源。
另外还有科学家指出,凡是以往用天然气生产的化肥、化纤等物品,都完全可以用“可燃冰”来制造。
由此可见,继石油之后的“可燃冰”有希望可以成为人类的又一根支柱能源。
“可燃冰”,“可燃冰”一听就知道是可以燃烧的冰,但是有句俗话不是说水火不相容吗,冰火两重天的吗?可燃冰的发现彻底的击破了这种谎言。
虽然现在世界上的可燃冰很多,但结成可燃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必须要充足的水份和天然气,而且环境温度还要接近0℃时,再须要30个大气压才可以结成。
先了解一下我们地球上的天然气的储量,大约在1800吨到4000亿吨左右。
全世界可采的天然气的储量才只有70多亿立方米。
有一种看法是,目前全世界可采的天然气总储量高达281立方米,最多才只能满足我们人类170年的需求。
而煤炭呢,目前已证实的储量大约为14000亿吨左右,按目前全世界每年耗煤量计算,可用500年。
还有一种估计为,全世界煤储量的预测量是10万亿吨,但可供采掘的只约7000亿吨,以每年人们的开采量34亿吨计算,只能维持200年多年左右。
如果人类能好好利用这些无害的新能源,结果肯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的未来也会更加美好。
上周星期一,学校为我们征订了一本书——《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老师要求我们认真阅读。
可燃冰:未来的替代能源

方 案 二是 降 压法 。有科 学 家提 出将
核废料 埋人地底 ,利 用核 辐射效应使其分 好 ”可 要比低温大得 多。人们 已经发现 。
然 可以保持 “ ”的性质 ,是一种 不折 不 冰
8 C时 早在 1 7 年 英 国化 学家 普 得斯 特里 解 。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解祛 同样布设管 在 足够的高压之下 ,可燃冰在 1< ,仍 78
手研 究气 体 生成 的气 体水 合物温 度 道 并高效收 集的问题 。
强。13 年 ,人们在油气管道和加 94
不 是冰 ,就 是 人们 现 在说 的 可燃
1 6 年 苏联 科学 家预 言 ,天然 气 的 95
方 案 三 是 “ 换法 ” 。研 究 证实 , 置
扣的 “ 高温 冰” 。 这 给 可燃 冰 的 开采 带 来了很 大 的 困
日本 开始 关注 可燃 冰 是在 1 9 年 , 9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口探 井 ,期 望在2 1 00 故 ,就 会造成海啸 、海底滑坡 、海水毒化 划 ,其 中 日本建 成7
已基本完成 周边海域的可燃冰调查 等 灾害。
年投入商业开采,美国近年也急起直追 ,
A _,钻 探了 7 口探 井 ,圈定 了1 块矿 2 '1 年进行商业性试开采 。 00
于解 决的问题 。
开发 的难 度非常大 。另一方面 ,可燃冰 自
身 的一些物 理属性 ,也使得可燃冰 的开采
困难 重 重 。
我 们 已经 知 道 ,可 燃冰 是低 温 与 高 压 的 共 同产物 。但可 燃冰 对 高 压 的 “ 嗜
家估计 , 海底 “ 可燃冰 ”的储量够
吏用10 年 。 00
直 接 进入 大 气 ,全球 的气 候将面 临 一场
可燃冰 研究报告

可燃冰研究报告可燃冰是一种在海洋和极地地区广泛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水和天然气共同组成的结晶体,外观类似于冰。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可燃冰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其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对可燃冰的特点、开发利用情况以及未来展望进行综述。
可燃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燃冰蕴含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
其储量超过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总和,极具开发潜力。
其次,可燃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海洋和极地地区。
这些地区相对资源匮乏,可燃冰为这些地区提供了独特的能源资源。
此外,可燃冰还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排放极低,对环境影响较小。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在可燃冰领域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2017年,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燃冰试采样品,标志着我国可燃冰研究和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投入可燃冰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等。
未来,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首先,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全球能源供应压力。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可燃冰作为一种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可以为全球能源市场提供更多选择。
其次,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海洋和极地地区相对资源匮乏,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可以为这些地区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柱,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此外,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可燃冰作为一种潜在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广泛的分布和清洁环保的特点。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可燃冰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
未来,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将为全球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能源科学导论论文之未来的新能源

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姓名:陈珊珊序号:84 班级:星期二摘要:通过了解可燃冰这个新能源,分析其发现历史和分布地区,提出可燃冰的开采方案,探讨可燃冰的商业用途,开发能源利用新技术,解决人们生活的能源需要,为未来的新能源带来希望,解决能源危机,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甲烷,新型能源参考文献:《神秘的可燃冰——话说新能源丛书》Future new energy——combustible iceNameTuesdayAbstract: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new energy, combustible ice analysis of its history and distribution area, found the mining scheme proposed flammable ice, discuss flammable ice commercial purposes, energy development, using new technology to solve people living energy needs, for the future of new energy to bring hope, solve the energy crisi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Keyword: Gas hydrate, mining, methane, new energyReferences:《The mysterious flammable ice -- new energy series of words 》1.定义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
定义一: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冰与火之歌——神秘的未来能源可燃冰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数千年来,人类或扬帆远航互通有无,或渔舟唱晚获取食物,这片蓝色的版图一直是滋养人类生息的重要场所。
近几十年来,海洋又以其丰厚的能源储量驱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时至今日,潮汐能和海洋石油等能源已经在全球能源供给总量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而在2017年,来自我国南海神狐海域的一则消息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海洋能源的关注。
中国国家地质调查局宣布,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在珠海东南部的大洋深处进行了可燃冰试开采,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对可燃冰进行连续稳定采气的国家。
文/任辉. All Rights Reserved.可燃冰,又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天然产生的冰状物质,但与普通的冰截然不同的是,它的主要成分并不是水,而是甲烷或乙烷,而这正是我们用来做饭取暖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根据科学家们推算,一立方米的可燃冰,最终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甲烷气体,而全球范围内蕴藏的可燃冰总量,比所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两倍还要高。
简单来说,如果把地球上的可燃冰都开采出来,就可以满足全世界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求!此外,可燃冰不仅储量丰富,还非常高效和环保。
由于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甲烷的燃烧非常充分,热量值也很高,所以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燃料。
而且,可燃冰燃烧之后,只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而不会像煤炭和石油那样产生粉尘和一些有害的硫化物,这样一来,恼人的雾霾和酸雨也就不复存在了。
因此,可燃冰被视为未来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种清洁能源。
虽然“可燃冰”这个名字为大众所熟知的时间不长,但其实人类探索可燃冰的历史可是十分悠久了。
早在1778年,英国. All Rights Reserved.科学家普德斯特里就认为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天然气可能会形成固体状态。
直到—1934年,人们才第一次见到了可燃冰——在一些高压的天然气管道中,总会有一些恼人的“冰块”堵塞管道,然而用火点燃它,它却又可以燃烧,于是这种“怪冰”就被命名为可燃冰。
20世纪60年代,苏联科学家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层中首次发现了天然存在的可燃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燃冰市场调研报告摘要:通过了解可燃冰这个新能源,分析其发现历史和分布地区,提出可燃冰的开采方案,探讨可燃冰的商业用途,开发能源利用新技术,解决人们生活的能源需要,为未来的新能源带来希望,解决能源危机,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甲烷,新型能源可燃冰的概念: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水合物,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做“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1.定义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定义一: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定义二: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2.形成过程它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气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组成的类冰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碳的电负性较大,在高压下能吸引与之相近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构成笼状结构)3.成因分析可燃冰是天然气分子(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
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温度、压力和原材料。
首先,可燃冰可在0℃以上生成,但超过20℃便会分解。
而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左右;其次,可燃冰在0℃时,只需30个大气压即可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气压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
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产生充足的气源。
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晶体就会在介质的空隙间中生成。
4.分布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作为 21 世纪的重要后续能源,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及海底工程设施的灾害影响,正日益引起科学家们和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
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深海钻探计划 (DSDP) 和随后的大洋钻探计划 (ODP) 在世界各大洋与海域有计划地进行了大量的深海钻探和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勘查,在多处海底直接或间接地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
世界上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已发现的主要分布区是大西洋海域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东部陆缘、非洲西部陆缘和美国东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台等,西太平洋海域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岛海沟、冲绳海槽、日本海、四国海槽、日本南海海槽、苏拉威西海和新西兰北部海域等,东太平洋海域的中美洲海槽、加利福尼亚滨外和秘鲁海槽等,印度洋的阿曼海湾,南极的罗斯海和威德尔海,北极的巴伦支海和波弗特海,以及大陆内的黑海与里海等。
因此,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美、英、德、加、日等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相继开展了本土和国际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和评价工作,同时美、日、加、印度等国已经制定了勘查和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计划。
特别是日本和印度,在勘查和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能力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
2009年9月中国地质部门公布,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的环保新能源,预计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
这是中国首次在陆域上发现可燃冰,使中国成为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上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可燃冰的第三个国家。
初略的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5.发现历史1778年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就着手研究气体生成的气体水合物温度和压强。
1934年,人们在油气管道和加工设备中发现了冰状固体堵塞现象,这些固体不是冰,就是人们现在说的可燃冰。
1965年苏联科学家预言,天然气的水合物可能存在海洋底部的地表层中,后来人们终于在北极的海底首次发现了大量的可燃冰。
19世纪70年代,美国地质工作者在海洋中钻探时,发现了一种看上去像普通干冰的东西,当它从海底被捞上来后,那些“冰”很快就成为冒着气泡的泥水,而那些气泡却意外地被点着了,这些气泡就是甲烷。
据研究测试,这些像干冰一样的灰白色物质,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混合物。
目前的科研考察结果表明,它仅存在于海底或陆地冻土带内。
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点燃,因此,人们通俗而形象地称其为“可燃冰”。
6.开采方案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可燃冰”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迄今,“可燃冰”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化法、减压法和注入剂法三种。
第一、热激化法利用“可燃冰”在加温时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态分解出甲烷蒸汽。
但只、额方法难处在于不好收集。
海底的多孔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也不是一大块岩石,而是较为均匀地遍布着。
如何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时急于解决的问题。
第二、减压法将核废料埋在地底,利用核辐射效应使其分解。
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激化法同样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的问题。
第三、注入剂法将二氧化碳液化,注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它的比重比海水大,于是就会沉入海底。
如果将二氧化碳注射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因二氧化碳较之甲烷抑郁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
但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经由海水进入大气层。
甲烷的温室效应将迅速增大,大气升温后,海水温度也将随之升高、地层温度上升,这会造成海底的可燃冰的自动分解,引起恶性循环。
因此,开采必须要受控,使释放出的甲烷气体都能有效收集起来。
7.商业用途可燃冰的化学成份是固体甲烷。
在低温、大压力下形成。
颜色白色块状物居多。
能替代常用能源煤油气。
唯独不能用来炼钢和其它特殊用途如开飞机。
可然冰辛烷值低只能用生活方面为主。
炼钢不用愁,炼钢有电就解决了。
现炼钢均为高压炭棒中频炼钢。
可燃冰最直接用途用耒烧火锅非常高级。
其它用途需开发贮存、运输、应用、开采多方面问题短时间内不可能推广应用。
8.未来规划作为未来重要的新型能源矿藏——“可燃冰”将首次纳入到能源规划之中。
2011年3月15日,可燃冰将纳入“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快加强勘探和科学研究,以便为未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无论是国土资源部,还是国家能源局,对可燃冰的态度都日渐明确。
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可燃冰纳入“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更多的是侧重于勘探和科学研究。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曾向记者介绍,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向媒体透露,天然气水合物将在能源发展规划中得到体现。
而我国矿产资源权威人士也明确表示,在“十二五”能源规划中,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将被纳入其中。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油气勘探投入2750多亿元,平均每年550亿元,较“十五”期间翻番;同期页岩气、砂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查速度进一步加快,而“十二五”期间,相关工作将更上一层楼。
我国在南海、青藏高原冻土带先后发现可燃冰,其中我国作为第三大冻土大国,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
据科学家粗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虽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短期内可燃冰的开采瓶颈却难以突破。
“可燃冰勘探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流体动力学、钻探工程等多个学科。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专家说,大力开展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我国可燃冰勘探研究起步较晚,但在海域可燃冰勘探和实验合成等领域已经与世界保持同步,在某些方面还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在可燃冰纳入能源规划的大背景下,提早获得开采技术突破的可能性应该存在。
9.危害天然气水合物在给人类带来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其可燃冰温室效应为 CO2的20倍,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和海面上升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全球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 倍,若有不慎,让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气逃逸到大气中去,将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而且固结在海底沉积物中的水合物,一旦条件变化使甲烷气从水合物中释出,还会改变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极大地降低海底沉积物的工程力学特性,使海底软化,出现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毁坏海底工程设施,如:海底输电或通讯电缆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
底到海面的运送过程中,甲烷就会挥发殆尽,同时还会给大气造成巨大危害天然可燃冰呈固态,不会像石油开采那样自喷流出。
如果把它从海底一块块搬出,在从海。
10.前景展望2009年,中国青海发现巨大储量可燃冰。
可燃冰为高效、清洁能源,储量巨大,有极大潜力成为未来替代能源的首选。
本次青海发现的陆上可燃冰储量,如能合理开发,可以维持中国能源消耗近90年。
而全世界已探明海底可燃冰储量,可维持人类能源消耗1000年。
全球能源价格不断攀升,谁能最先掌握替代能源的开发技术,谁就能成为未来30年最重要的经济实体。
本文建议有实力的公司,以本次陆上可燃冰开采为契机,突破海底可燃冰开采难题,占领未来能源市场。
2009年,中国青海省发现巨大储量可燃冰,极具潜力成为替代能源。
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成功钻获可燃冰样品,远景储量达到350亿吨油当量。
有专家认为,本次发现为中国能源史上仅次于大庆油田的重大发现。
专家预计,中国可燃冰资源储量接近于常规石油资源量,约为天然气储量的2倍。
中国可燃冰资源潜力为803.44亿吨油当量,发展空间巨大。
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
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
仅仅在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
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116处,其矿层之厚、规模之大,是常规天然气田无法相比的。
可燃冰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可大大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及0.8立方米的淡水。
可燃冰燃烧后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清洁无污染。
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积极投入可燃冰的开发与利用项目中,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开始关注。
1960年,可燃冰在苏联西伯利亚最先被发现,美国、日本、德国等先后跟进。
可燃冰已列入美国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建议研究计划,每年获千万美元财政拨款。
美国于1969年开始实施可燃冰调查。
1998年把可燃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国家级长远计划。
日本开始关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周边海域的可燃冰调查与评价。
2000年开始,可燃冰的研究与勘探进入高峰期,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国际上成立了由19个国家参与的地层深处海洋地质取样研究联合机构,从美国东海岸出发进行海底可燃冰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