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
5第二节 狭义的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

普林斯顿大学的生物学家观察了13种鸣雀 怎样适应剧烈的环境改变,以及其后代所 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结论:达尔文低估了自然选择的力量。
在严酷的干旱条件下,一种鸣雀开始产生变异,因为 干旱严重影响了鸣雀的食物供给,使得它们的食物只 剩下了坚硬带壳的种子。只有那些长着厚厚嘴巴的鸣 雀才能啄开硬壳,获得其内的种子作为食物。因此, 在这种干旱的条件下,厚厚的嘴巴是适应环境的必要 工具。
达尔文争取到一个机 会,作为一个自然学家 乘当时英国政府准备作 环球科学航行的贝格尔 (Beagle)号船去进行科 学考察。这次著名的航 行从1831年持续到1836 年。然而,由于达尔文 的鼻子的形状,他差点 被拒绝登船。
船长罗伯特· 菲茨罗伊是一 个宗教信仰十分强烈的人, 他想找一个自然学家在航 程中寻找支持圣经创世理 论的证据。
1835年,一个被称作“托米” 的类人猿在伦敦动物园展出。 1837年,一只黑猩猩展示给 公众,两年之后,另一只黑 猩猩也公开展示。动物管理 员按照儿童的衣着方式打扮 了托米和两个詹尼。它们学 会了一些行为,并知道自己 应该干些什么和不应该干些 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 这样的场面令人不安和困惑
达尔文选择了马尔萨斯的 环境条件调节人口增长的 思想。马尔萨斯在他的 《人口论》中谈到:食物 的增长是有限的,人口的 增长是无限的,食物以算 术级数增长,而人口以几 何级数增长。因此,为了 保持食品供应和人口增长 之间比例的平衡,必然出 现战争、瘟疫、饥饿等, 来调节人口的数量。
达尔文把这一思想应用于动物、植物和人,认 为只有那些在生存竞争中获胜的人和动植物才 能生存下来。 ——这就是最初的“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
这些厚嘴巴的鸣雀生育的后代通过遗传获得了这个特 征,其嘴巴比干旱前祖先的嘴巴平均大出4%到5%。仅 仅经过了一代,自然选择就发挥了作用,导致了能更 好地适应环境的一代。
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1873年10月 1873年10月8日,美国中西部城市芝加哥发生了一场火灾,熊熊大火 美国中西部城市芝加哥发生了一场火灾, 烧毁了全市近1/3的建筑。所谓祸兮福所倚,这场大火带来的重建, 1/3的建筑 烧毁了全市近1/3的建筑。所谓祸兮福所倚,这场大火带来的重建, 诞生了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诞生了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芝加哥学派。这是一个主要从事高层 商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群体, 商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群体,他们的出现无疑促进了现 代化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 代化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
Your company slogan
作为最早解决高层办公楼设计的芝加哥 学派, 学派,既树立了高层建筑早期造 型风 又给后来的建筑设计留下楷模, 格,又给后来的建筑设计留下楷模,在 统一。 技术上和艺术上寻求有机合理的 统一。 这不仅仅是对美国, 这不仅仅是对美国,而且是对整个世界 建筑艺术的贡献。 建筑艺术的贡献。1893 年在芝加哥 举办的哥伦布博览会上, 举办的哥伦布博览会上,展览的建筑除 沙利文设计的交通馆外, 沙利文设计的交通馆外,全部被折衷主 义建筑作风所控制。 义建筑作风所控制。社会的爱好一下子 的罗马檐柱、 转向古色古香 的罗马檐柱、板条石膏 粉刷的假古典式, 粉刷的假古典式,以及各种各样的历史 风格, 风格,这无疑 是对芝加哥学派的沉重 打击。在芝加哥学派面临打击的时候, 打击。在芝加哥学派面临打击的时候, 学派内带有新艺术倾向的莱特担当起了 重振芝加哥学派的历史责任。 重振芝加哥学派的历史责任。
Your company slogan
沙利文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形式 沙利文有一个著名的论断“ 跟从功能” 跟从功能”,这句话既是美国的实 用主义哲学的一种反映, 用主义哲学的一种反映,也是时代 的精神。现代派建筑理论自此始。 的精神。现代派建筑理论自此始。 沙利文还为高层建筑的设计制定了 一些规则:动力、取暖、 一些规则:动力、取暖、照明等设 施在地下室; 施在地下室;底层用于商店或银行 等服务机构,空间要宽敞、 等服务机构,空间要宽敞、采光要 二楼是底楼功能的延伸, 好;二楼是底楼功能的延伸,要有 直通的楼梯与底层相连; 直通的楼梯与底层相连;二楼以上 是相同结构的办公室; 是相同结构的办公室;最上面一层 是包括水箱等的设备间。事实上, 是包括水箱等的设备间。事实上, 目前的摩天大楼从布局上来说几乎 都是芝加哥学派的翻版。 都是芝加哥学派的翻版。
美国芝加哥学派经济学的研究

美国芝加哥学派经济学的研究美国芝加哥学派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它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以简·沃尔士(Milton Friedman)和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为代表人物,成为现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一支重要学派。
进入20世纪中叶,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崛起,使得传统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受到了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开始探索市场机制如何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及如何保证市场的自由性和公正性。
芝加哥学派经济学的基本特点是主张自由市场,认为市场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的分配,并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
在芝加哥学派看来,市场体系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资源配置的最优选择。
自由市场机制能够确保资源的最有效分配,建立在个体自己的理性判断和行动基础上,减少人为干涉,有效提高社会效益。
计划经济体制与自由市场有机体系的角度,也强调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灵,例如垄断、不完全市场竞争等的损害,并指出政府应当通过税收激励和市场调节等手段纠正市场失灵。
在具体研究方法上,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强调经济理论的实证分析和实证验证。
他们通过建设完整的理论模型来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他们着眼于数据与实践经验,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转化为一个个实际的案例和问题,通过对实际数据和统计分析的运用,深入探求经济现象的变化和趋势。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有着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和微观经济等。
在宏观经济领域,这些学者通常关注的是政策决策层面的宏观经济影响,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等。
在国际经济领域,芝加哥学派着重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的研究都与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竞争相关。
例如,市场中垄断行为的研究、反垄断政策的实施和个人的理性选择行为等内容均成为研究的焦点。
芝加哥学派1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 一般认为,芝加哥学派形成的标志是1896 年杜威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的 《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安吉尔 在1906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的演讲 辞《机能心理学的领域》(1907年发表于 《心理学评论》杂志)中阐明了机能心理学 的基本观点;卡尔1925年出版的《心理 学——心理活动的研究》,则代表了芝加 哥学派的晚期倾向和完成形式。
芝加哥学派
• 机能心理学的芝加哥学派是指19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形成的一个自觉 的心理学派别。它与铁钦纳为首的构造心 理学派别明确对立。芝加哥学派的理论观 点是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典型表现形式,往 往被称为狭义机能主义、以与作为美国心 理学一般特征和总体倾向的广义机能主义 相区别。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和卡尔
卡尔
• 187面
• 卡尔(Harvey A.Carr,1873-1954)是安吉尔 的学生和继承者。他于1905年在芝加哥大 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26年 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卡尔作为芝加哥 学派的晚期代表,在他的领导下,芝加哥 学派作为一个正式明确的体系达到了他的 顶峰。
• 在卡尔所处的时代,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论争 已经结束,心理学的另外一些研究途径如行为主 义、格式塔心理学及精神分析学等,也都已经形 成并兴盛起来。因此,卡尔所代表的芝加哥心理 学不再表现为一个界限分明的学派的理论。另一 方面,虽然“机能主义在1913年以后便寿终正寝 了”,但它的“灵魂还在游荡”。正是这个机能 主义的灵魂,决定了美国心理学的历史、现实和 未来。所以,卡尔认为,机能心理学就是美国心 理学。
• 首先,卡尔将心理活动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他的所谓心理活动,是指知觉、记忆、想象、推 理、判断、意志等内在的意识过程的总称。这是 对安吉尔的第一个主张的重申。其次,他认为, 心理活动的机能在于获得、确定、保持、组织、 评价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行为。 • 再次,卡尔把包含有心理活动的那种特殊的行为 形式称为适应性行为,并认为心理学所要研究的 正是有机体的适应行为。 • 可见,卡尔心理学的重点既不在意识的元素、内 容及其构造,也不在于(行为主义意义上的)外显 行为,而在于心理的活动和过程
都市研究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人物简介

城市社会学方法论的影响
• 帕克的城市社会学方法论成为都市研究的重要基石 • 对后来的都市研究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示
• 帕克的城市社会学方法论对当代都市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作用 • 为都市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CREATE TOGETHER
城市生态学理论
• 帕克提出城市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理论 • 研究城市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
城市社会问题研究
• 芝加哥学派关注城市社会问题 • 提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芝加哥学派与其他都市研究学派的比较
与欧洲都市研究学派的比较
• 芝加哥学派注重实证研究 • 欧洲都市研究学派注重理论探讨
与其他美国都市研究学派的比较
• 芝加哥是当时美国第三大城市 • 芝加哥城市社会问题尤为突出
芝加哥学派的产生 03
• 1915年,芝加哥大学成立社会学系 • 1920年代,芝加哥学派逐渐形成 • 代表人物包括帕克、伯吉斯、莫尔等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研究领域和贡献
城市社会学方法论
• 芝加哥学派倡导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 注重实地考察和定量分析
帕克对于城市社会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思路
城市社会问题研究
• 芝加哥学派关注城市社会问题 • 帕克对城市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路
• 帕克提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帕克的城市社会学方法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城市社会学方法论
• 芝加哥学派倡导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 帕克注重实地考察和定量分析
帕克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概述
芝加哥学派

主要理论与流派
------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派”在建筑方面表现在:在朴素地运 用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处处浸透着艺术的考虑。
建筑内外的金属构件有许多曲线,或繁或简,冷硬
的金属材料看起来柔化了,结构显出韵律感。“新
艺术派”建筑是努力使工业艺术与艺术在房屋建筑
上融合起来的一次尝试。 代表建筑有戈地设计的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 和霍尔塔设计的布鲁塞尔让松街6号住宅、索尔威 旅馆等。
主要理论与流派
------
新艺术运动
布鲁塞尔让松街6号住宅
索尔威旅馆
主要理论与流派
-----
维也纳分离派
维也纳分离派——与传统分手 维也纳分离派是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的产物。由 奥地利建筑师瓦格纳的学生奥别列兹、霍夫曼与画家 克里木特等一批30岁左右的艺术家组成名为“分离派” 的团体,意思是要与传统的和正统的艺术分手。 瓦格纳在1895年出版的专著《论现代建筑》中提 出:新建筑要来自生活,表现当代生活。他认为没有 用的东西不可能美,主张坦率地运用工业提供的建筑 材料,推崇整洁的墙面、水平线条和平屋顶,认为从 时代的功能与结构形象中产生的净化风格具有强大的 表现力。
------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 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西部开拓,这个位 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19世纪后期急速发 展起来,到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 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而 1871年10月8日发生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场毁掉全 市1/3建筑的大火灾,更加剧了以新建房屋的需求。 在当时的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出现了一个主要从事 高层商业建筑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的群体,后来 被称作“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建筑学派

莱特吸收和发展了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力图形成 一个建筑学上的有机整体概念,即“有机建筑”。
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 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 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 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 情合理。赖特主张设计每一个建筑,都应该根 据各自特有的客观条件,形成一个理念,把这 个理念由内到外,贯穿于建筑的每一个局部, 使每一个局部都互相关联,成为整体不可分割 的组成部分。
图片欣赏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 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 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 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 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 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芝加哥 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 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 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 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 箱形基础。
芝加哥学派”的昙花一现和沙利文的潦倒而 卒表明: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统的 建筑观念和潮流在美国仍然相当强大,不易 改变。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新建筑的大 潮势不可挡。
第二代芝加哥学派中最 富盛名的人物是莱特, 从19世纪80年代他即 开始在芝加哥从事建筑 活动,曾在沙利文等人 的事务所中学习和工作 过,后来成了美国最著 名的建筑大师,在世界 上也享有盛誉。
创始人:詹尼、斯蒂格勒、斯莫尔等 所属领域: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主要活动地:芝加哥大学 代表学者:沙利文、德姆塞茨、文森特等 指导思想:实用主义哲学
芝加哥学派

梅耶· 梅住宅 1920年
梅耶· 梅住宅
1920年
芝加哥学派——设计展示 Chicago School
梅耶· 梅住宅
1920年
梅耶· 梅住宅 1920年
芝加哥学派——设计展示 Chicago School
2)Unity Temple Oak Park,伊利诺伊州,美国,1904-1907 Unity Temple是为芝加哥郊区Oak Park的一位派教徒而设计的教堂。赖特
路易.沙利文 Louis Sullivan 1856~1904
芝加哥学派——设计展示 Chicago School
代表建筑:
第一拉埃特大厦 First Leiter Building, Chicago 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79
6
芝加哥学派——设计展示 Chicago School
纽约的这个古根海姆艺术馆属于赖特最后的设计之一。早在1943年最早的
草图就出来了,而建筑却直到1959年赖特死后一会儿才建成。
这个展览馆的的主动机是一个绕中心大厅螺旋而上的画廊。游客从入口大厅 坐电梯达顶层然后慢慢顺着画廊溜达下来。内部空间靠中央大厅顶端的大玻 璃穹顶和画作顶部的狭缝采天光。与赖特那些融汇在风景中的住宅设计相对, 这个建筑不朝其周围环境开放。它将游客的注意力全部引向内部空间。
芝加哥学派——设计展示 Chicago School
芝加哥学派——设计展示 Chicago School
芝加哥学派——设计展示 Chicago School
芝加哥学派——设计展示 Chicago School
芝加哥学派——设计展示 Chicago School
(3)所罗门•R•古根海姆艺术馆 纽约,美国,1943-1946,1955-195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芝加哥学派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之一。
其成员主要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一批经济学家,也有个别不曾在该校任教,但因其学术观点和政策倾向而被认为是该学派成员。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有 J·瓦伊纳(1892~1970)、富兰克·H·奈特(1885~1972)、(1899 ~1946)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F.von 哈耶克、乔治·施蒂格勒(1911~)、M·弗里德曼(1912~2006)等人。
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员坚定地支持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经济分析,在其政策建议中频现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思想,同时采取一贯反对滥用数学形式主义,并乐意放弃精密严谨的一般均衡理论的逻辑推理而倾向于更具有结果导向的部分均衡分析的方法论。
“芝加哥经济学派”与“经济学帝国主义”联系在了一起,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就是指将经济推理的应用方法推向传统上认为是其他领域的特区,如政治科学,法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有:
①极端强调个人自由:极端强调个人自由,反对个人专断和“权威”;在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强调“法治”,反对“人治”。
主张建立一种货币体制,在该体制下,一国的货币信用流通量取决于某种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规则”,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相机抉择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②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经济中的功能: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功能,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应减少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
③三个政策目标此长彼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自由、经济效率与分配均等这三个政策目标,经常是此长彼消,顾此失彼,不可得兼的。
例如,为了减缓失业,必须承受一定的通货膨胀,而要稳定物价,又必须让更多工人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
又如,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保障社会福利支出,有助于减缓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带来的收入分配的不均和阶级矛盾,但为此必须征收高额累进所得税,在一定条件下妨碍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而对这类进退维谷的难题,芝加哥学派更多地关注自由与效率,相对较少地关注收入分配的问题。
理论特点.
对市场(自由市场)的分析,是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体系的绝对核心。
芝加
哥学派提出的“自由市场可以被定义为包括以下某种或某些规范性特征:诸如资产或非人力生产要素的私有制;经济企业的私营管理;企业的分权;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价格体制或市场机制下的市场。
这种自由市场所带来的是以资产或非人力生产要素的私有制,经济企业的私营管理和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这三个特征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米香(1975)将这一经济体制称为“竞争私有经济体制”。
虽然“竞争私有经济体制”并不能快速地充分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我们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建立这样一套能够支持竞争市场理论的体制,但自由市场的概念的确是芝加哥学派分析问题时所用到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要素。
针对经济效益的福利的分析,芝加哥学派沿用了帕累托最优理论的分析方法,同时结合了市场中日益激烈的竞争所具有的优势,芝加哥学派关于经济效益福利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为:一是认为全面最优状态的达成会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这是因为无论市场体制多么不完善,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都可达成;二是关于在竞争经济中适应速度的观点,由于经济并不总是朝着合理配置资源的方向发展,尽管芝加哥学派对竞争经济的偏爱并不是基于分配理论而是长期思考的结果,但是适应速度或者称为适应外生变化的速度成为了分配改良的一个决定因素。
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在建立分析经济问题的相关理论时非常关注对经济效益的福利的影响,特别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时所用到的相关理论因素都和此基础性理论要素有一定的联系。
芝加哥学派眼中的效用的元差异性与我们在传统主流经济学中所熟知的效用理论和无差异曲线不同,我们可以将芝加哥学派的效用无差异性理解为效用的无歧视性或同等性,正如该学派认为的乞讨者和施舍者都清楚自己的偏好,而且乞讨者和施舍者从自己的偏好所得到的效用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在广义经济政策下,芝加哥学派的学者们并不将帕累托理论作为可以接受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公众缺少理解其他政策所能带来的结果应该具备的相关知识和预见能力。
自由经济学家(包括芝加哥学派)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为了符合伦理道德标准,我们要认为所有的成年人,即使是穷人,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偏好,并且在这方面要平等地对待他们。
只有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才能忽略他们的想法。
如果施舍者认为自己比接受者本人更清楚其需求,而倾向于用以货代款的方式给予物品,那么自由经济学家则认为施舍者的这种做法非常不妥,并试图让施
舍者清楚这一点。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道德规范与效用准则,或与以帕累托理论为基础建立的福利经济准则相冲突。
对市场经济中的风险,芝加哥学派有着和其他众多学派相似的观点。
风险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担忧,无论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做做样子,无论是由新兴科技或研究直接引发的,这些担忧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使蒸蒸日上的自由市场所带来的社会福利陷入困境当中。
依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这决不是假想,科技会带来一些与自由市场带来的福利相反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个体选择自由和消费偏好的影响。
因此这些不良影响将会使用自由市场保障社会福利的地位有所下降,这也是基于对消费者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所做出的。
新自由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思潮和经济政策体系,也是一种政治形态,芝加哥学派把市场经济的微观原则广泛应用到了其他领域,用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来解释每一项经济行为。
按照芝加哥学派的观点,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适用于收益最大化分析。
他们注重市场的作用,但同时也意识到了政府的作用。
这就导致了芝加哥学派在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时出现了很多令我们无奈的矛盾观点,比如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曾非常隐讳地表达了在纯粹性地探讨消费者行为理论时,我们不能只顾用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包括节俭等美德)去劝说或束缚消费者选择自己偏好的商品的权利,即使这些商品是毒品、黄色文化等等东西。
但他们同时也认为根据帕累托标准,理想的市场调整应该与社会净损失相协调,(这一损失会因衡量福利内容中的货币收益和货币损失而增大)。
这一点如何重要则要取决于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劳动者福利损失的影响程度。
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奢侈品”和“冲动购物”的增加)会对劳动者的福利构成威胁,除非有一种可以与之抗衡的因素如国家福利,这种情况才不会发生。
从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直到现在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市场面临着新一轮的大洗牌,市场中充斥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这可以说是一次经济结构长期失衡导致的危机,经济结构长期失衡的主要原因可以说跟经济领域内充斥的自由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
具体到微观领域内,这种自由主义带给我们的是无限制地鼓励消费者消费,个人信贷和消费信用极度膨胀,政府真正做起了“斯密的守夜人”,政府给了消费者最大的自由选择权并对其选择等方面的保护,政府的无为导致了消费的代间均衡被严重地打破。
当危机到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消费信
用不良资产的增多和实际消费量的大量萎缩,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充满了怀疑,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改变(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或不消费)对生产厂商所产生的致命性的打击(宣布破产或减员),经济衰退等等现象。
我们毫无理由责怪消费者,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消费者比较起厂商和政府处于绝对的信息劣势,他们只能决定自己的头脑(受传统制约)但不能决定自己的腰包,他们所能看到的和知道的就是政府的宣传、厂商的广告和邻居家的小沙发。
危机是灾难同时也是机会,危机给了我们一次改变消费者不良消费行为和社会中不良消费结构的机会,我国的消费者理应成为既拥有芝加哥学者们倡导的消费自由权利,同时又具有较好消费行为的消费者,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应该称为我们扩大内需的一个强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