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介绍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之一。
其成员主要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一批经济学家,也有个别不曾在该校任教,但因其学术观点和政策倾向而被认为是该学派成员。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有 J·瓦伊纳(1892~1970)、富兰克·H·奈特(1885~1972)、(1899 ~1946)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F.von 哈耶克、乔治·施蒂格勒(1911~)、M·弗里德曼(1912~2006)等人。
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员坚定地支持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经济分析,在其政策建议中频现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思想,同时采取一贯反对滥用数学形式主义,并乐意放弃精密严谨的一般均衡理论的逻辑推理而倾向于更具有结果导向的部分均衡分析的方法论。
“芝加哥经济学派”与“经济学帝国主义”联系在了一起,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就是指将经济推理的应用方法推向传统上认为是其他领域的特区,如政治科学,法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有:①极端强调个人自由:极端强调个人自由,反对个人专断和“权威”;在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强调“法治”,反对“人治”。
主张建立一种货币体制,在该体制下,一国的货币信用流通量取决于某种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规则”,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相机抉择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②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经济中的功能: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功能,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应减少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
③三个政策目标此长彼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自由、经济效率与分配均等这三个政策目标,经常是此长彼消,顾此失彼,不可得兼的。
例如,为了减缓失业,必须承受一定的通货膨胀,而要稳定物价,又必须让更多工人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
又如,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保障社会福利支出,有助于减缓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带来的收入分配的不均和阶级矛盾,但为此必须征收高额累进所得税,在一定条件下妨碍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生态学派、生态学理论)这一理论运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犯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社会学者创建,故又称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欧内斯特·伯吉斯(Ernest N·Burgess)、克利福德·肖(Clifford Shaw)和亨利·麦凯(henry D·Mckay)等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发展,城市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帕克等社会学家以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为实验基地,深入调查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分析了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种族等因素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社会阶层、人口密度、种族关系、社会心理、居住方式、交通通讯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社会成员如果不能适应城市环境的这种变化,就会导致失范、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同心圆理论经过调查他们发现,犯罪率在城市中心的周围地区最高,随后向郊区逐渐下降,愈是远离市中心周围地区,犯罪率愈低。
贫困、疾病等情况也是如此。
他们的结论是,这种生态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自然产物。
他们将芝加哥市划分为围绕同一圆心而形成的五个区域,即中心商业区、中间地带(工厂区)、工厂住宅区、中上层住宅区、郊区和卫星城。
犯罪大多发生于中间地带,即工厂区。
因为相对于自然社区,中间地带人口流动大,混杂的人口造成了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环境。
(二)社会解组理论这种理论还指出,人们通常生活在家庭、学校、邻里等群体之中,以亲属、朋友、友爱、邻里等关系为内容的非正规社会关系对于约束人们的行为作用很大,地区性的集体发挥着社会监督的功能。
而城市化进程则使这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解体,使集体作为非正式社会监督单位的作用显著下降,传统集体的习俗规范和理想受到削弱,并逐渐消失。
随着工商业深入市区,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
芝加哥学派

(2) 指出“传播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 ,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个人能够 通过传播接受其他人的态度和观点,是 用人们之间的理性和道德秩序代替单纯 心理的和本能的秩序的过程.”
(3) 帕克描绘了传播的两种典型功能,即“参 “ 考”和“表达”功能,在参考功能中,传播的是思 “表达” 传播的是思 想和事实,在表达功能中,则表露出感情、态度和 表露出感情、 想和事实 表露出感情 情绪。作为整体的传播,它使社会团体走向联合、 情绪 一致和完整。它修正、规范了竞争,产生出道德秩 序,帕克认为,由于传播带来了更为接近和更加理 解,由于它用文化相互影响进程中的道德秩序代替 生物秩序,在长时间的进展中,它能减轻社会紧张 。
• 时代背景:美国向现代化社会 转变之时。工业化、都市化的 浪潮席卷全美,迅猛的变动带 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二、代表人物介绍
1、杜威 杜威是库利和帕克的老师
杜威向他们灌输了把社会作为有机体 有机体 这样一种深刻的观点。他认为,社会整 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他强 调传播的功能是使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 相协调,这一点促成了帕克和库利对传 播学的悉心研究,以此作为社会学分析 的关键范畴。
杜威关注的是“有组织的信息” “现代的贵任是将信息社会化,实现 信息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
——《批判伦理学大纲》(1981)
1892年出版《思想新闻》
19c20s-30s,杜威回到对现代传播的政 治和社会含义的思考。将传播过程作为 一种人人熟悉的日常项目 将传播看作 人人熟悉的日常项目和将传播看作 人人熟悉的日常项目 技术和物质进步的观念。 技术和物质进步9世纪90年代,杜威对传播的强烈兴 趣集中在那些改进了速度、力量和效率 的现代技术 现代技术上,他对于它们帮助科学研 现代技术 究的潜能充满热情。并且在后来的阶段 里,在研究传播这一现象时引入了参与 参与 和共享 共享的概念。 共享
芝加哥建筑学派

设计的。
芝加哥学派
The Chicago Spire由国际 著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 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设计,是全球最 高的住宅大厦,高达600米 ,150层楼。
栏 栅 圈 围 着 。 从
会 , 连 接 各 建 筑Βιβλιοθήκη 筑 , 构 成 了 一 座
芝 加 哥 当 时 有
6
些民市的无万
芝 加 哥 大
.
房宅中街规多 宅也心道则幢
火
外均区全的木
围为向用大质
1871年芝加哥“浴火重生”之后,开始 一系列大规模的重建,城市得到迅速扩张, 一个全新的建筑学派因随诞生。“那就是 因为出于防火的需要,芝加哥在大火之后 诞生的高层商业办公楼纷纷以强调耐火作 为其第一属性,由此摆脱了纽约的高楼复 古式样的窠臼,开创了基于工程技术与实 用需求考量的芝加哥学派。”
15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
路易斯·沙利文美国现代建筑(特别是
摩天楼设计美学)的奠基人、建筑革新
的代言人、历史折衷主义的反对者、芝
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
他在高层建筑造型上的三段法,即将建 筑物分成基座、标准层和出檐阁楼的手
1856-1924 美国波士顿
代表作:
法,流传很广,而且很久。他重视功能, 芝加哥C P S百货公
17
沙利文的芝加哥会堂大厦
1867-1959 美国 威斯康星州
第二代芝加哥学派中最负盛名的人物是弗 兰克·劳埃德·赖特
赖特(1869—1959)生于威斯康星州。曾 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工程。19世纪 80 年代 后期开始在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并在沙 利文的建筑事务所工作过。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在美国中西部设计了不少小住宅 和别墅。
芝加哥学派.

传播学科
• • • • • 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 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 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 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 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3 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 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 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4 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符号 互动论;佩恩基金研究。 代表人物:G·西梅尔(德国),C·H·库利,J·杜威,W·冯特,G·H·米德, R·E·帕克
•
•
建筑学派
一场大火引发的建筑革命
•
1873年10月8日,美国中西部城市芝加哥发生了一场火灾,熊熊大火烧毁了全市近 1/3的建筑。所谓祸兮福所倚,这场大火带来的重建,诞生了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 —芝加哥学派。这是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群体, 他们的出现无疑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的美国,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但在文化上依然是欧洲的附庸,建筑也同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建筑没有形 成自己的风格,往往是欧洲流行什么,他们就仿效什么。在那段时间内,他们的地标 建筑如白宫、国会山、最高法院等,基本上模仿的都是欧洲的古典主义建筑,在城市 规划上也基本照搬当时欧陆的流行。更有甚者,当欧洲开始批判和反思盛行一时的折 衷主义时,美国依然乐此不疲——这样的行为,被批评为浮夸和暴发户的心态。 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 西部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南北战争之后急速发展起来,到 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 而发生在市中心的这场大火灾,更加剧了对新建房屋的需求。 要多快好省地在短时间内新建大量房屋,在当时已有的材料和建筑手段中,芝加 哥的建筑师们选择了这样一种建筑:高层、铁(或钢)框架、箱式结构。用铁构成的 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外墙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于搭建,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 土一层楼就出来了。高层建筑便于容纳更多的人,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时间, 弥补火灾的损失,却恰恰符合经济派
芝加哥学派名词解释

芝加哥学派名词解释
起源:
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美国的社会学学派,其学术活动的开展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代表着社会学在美国的一次繁荣。
研究:
在美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芝加哥学派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从而使这个学派总体上具有重视经验研究和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为主的应用研究的特征。
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学术研究对传播理论与研究产生巨大影响,使美国的传播学研究具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芝加哥学派进行的“电影对儿童的影响”的佩恩基金研究,是传播效果大众文化研究的开端,为后来众多效果研究提供了早期的模式。
代表人物:杜威、库利、帕克、米德。
芝加哥学派

பைடு நூலகம்
十三、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建筑界却兴起了一个重要的流派—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精神。
特点:芝加哥学派包括了众多的建筑师,他们建筑设计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
代表人物:(1)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他最先提出的的“形式追随功能”口号,成立了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立的信条之一。(代表作)1899年设计了芝加哥施莱辛格-马耶百货公司大厦完整体现了他建筑理念,达到了19世纪高层建筑设计的高峰。
(2)莱特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莱特吸收和发展了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力图形成一个建筑学上的有机整体概念,即建筑的功能、结构、适当的装饰以及建筑的环境融合为一体,形成一种适于现代的艺术表现,并十分强调建筑艺术的整体性使建筑的每一个细小部分都与整体相协调。家居设计与他的建筑一样,是以一系列简单的部件构成的,构图十分洗练。
芝加哥学派

8
4、不完全信息理论
施蒂格勒通过引进“不完全信息”这个因素, 施蒂格勒通过引进“不完全信息”这个因素,对市场中的一 些现象,如价格刚性、排队与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些现象,如价格刚性、排队与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同种商品 除运输费用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销售价格, 除运输费用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销售价格,以及一个产业部 门为什么同时并存着规模大小差别很大的许多企业等等, 门为什么同时并存着规模大小差别很大的许多企业等等,作 出了通过严密逻辑推理,并可用经验材料加以检验的理论解 出了通过严密逻辑推理, 并为70 70年代以来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理论提 释,并为70年代以来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理论提 供了微观的理论基础。 供了微观的理论基础。 施蒂格勒认为, 不完全信息” 非完全竞争市场” 施蒂格勒认为,“不完全信息”和“非完全竞争市场”导致 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是内在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是内在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因而不 是能够通过国家干预所能解决的。 是能够通过国家干预所能解决的。 施蒂格勒通过对美国政府管制市场运行的立法( 施蒂格勒通过对美国政府管制市场运行的立法(如最低工资 立法、租金管制、证券管理法等)的研究,得出结论: 立法、租金管制、证券管理法等)的研究,得出结论:这类 立法事实上并未达到原来旨在达到的保护大多数人利益的效 制定实施这类立法乃是适应特殊利益集团(公司、 果,制定实施这类立法乃是适应特殊利益集团(公司、工会 和专业人员)的要求的政治上的产物, 和专业人员)的要求的政治上的产物,因而施蒂格勒被认为 管制经济学”的开创者。 是“管制经济学”的开创者。
3
二、方法论
1、理论特点 ①强调经济学应是一门实证科学,所以芝加哥学派的许多成 强调经济学应是一门实证科学, 员被称为经济学的实证主义者。 员被称为经济学的实证主义者。 理论分析着眼于经济的长期均衡, ②理论分析着眼于经济的长期均衡,忽视经济政策的短期效 芝加哥学派的成员一般认为, 果。芝加哥学派的成员一般认为,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的前提下,有充分就业的必然趋势。 的前提下,有充分就业的必然趋势。 ③在理论分析中往往忽视自由竞争条件下的社会福利与私人 利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会出现的差别, 利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会出现的差别,或者认为这 种差别与经济效率或经济自由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 种差别与经济效率或经济自由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这使他 们不重视国家在调节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方面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建筑师与工程 师,被称为“摩天 楼之父”。
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
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1885年 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 rancr 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 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 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 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1894
年
施莱辛格和迈耶百货商店取代突出垂直结构部分,他在
作
品
这里使用了由楼层高度和支柱间距所确定的支承框架作
-
纽
约
为造型的基础。当他在上层通过白色的陶砖贴面和大回
布
法
缩的窗有力地强调这种造型时,却将最下面的两层加上
罗
担 保
了一种可移动的多样性装饰。
大
厦
1904
施
莱
辛
格
和
1896担保大厦(纽约州布法罗)
赖特住宅那种强调水平型的宽阔屋顶,完全是作为安全 栖息的茅屋或木屋的一种隐喻。
建筑特点1.0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芝加哥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 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 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 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新时代工业 化的精神。
公映许可证 电审数字[2012]第38号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
FILM BUREAU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FILM &TV
芝加哥学派
The Chicago School
产品设计152 151205211 施政
Design By Shiyu
芝加哥
1873年10月8日,芝加哥发生了一场火灾,熊熊 大火烧毁了全市近1/3的建筑。年 那么在这场火灾过后,建筑师面对废墟,面对一 脸懵逼的人们,他们又做了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芝加哥学派。
迈
耶
百
货
商
店
1891
温 莱 特 大 厦 ( 密 苏 里 州 圣 路 易 市 )
Fallingwater Pennsylvania,U SA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Robie House
Frank Lloyd Wright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是美国的一位最伟大的建筑师,在世界 上享有盛誉[1] 。赖特师从摩天大楼之父、芝加哥 学派(建筑)代表人路易斯·沙利文,后自立门 户成为著名建筑学派“田园学派”(Prairie School)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包括建立于宾夕法 尼亚州的流水别墅(Fallingwater House)和世 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内的罗比住宅(Robie House)在建筑界业内,赖特对于传统的重新解释, 对于环境因素的重视,对于现代工业化材料的强 调,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的采用,和一系列新的技 术(比如空调的采用)。为以后的设计家们提供了 一个探索的、非学院派和非传统的典范,他的设 计方法也成为日后新探索的重要借鉴。
创始与代表人物 建筑特点 落寞与总结
芝加哥学派
1
背景与起起源源
2
3
代表建筑
4
5
学派发展
6
ADD YOUR TEX突如其来的火灾发生在芝加哥,要多快好省地在短时间内新建大量房屋,在当时已 有材料和建筑手段中,芝加哥的建筑师们选择这样一种建筑:高层、铁(或钢)框架、箱式结构。 用铁构成的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外墙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搭建,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土一 层楼就出来了。
罗比住宅(Robie House)由 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弗兰 克·劳埃德·赖特设计于1908 年,并于1908年-1910年建造 于世界顶级学府美国芝加哥大 学校园内 罗比住宅被誉为赖 特“田园学派”(Prairie School)最伟大的代表作之一 和第一所纯美式建筑。
罗比住宅被誉为赖特“田园学派”(Prairie School)最伟大的代表作之一和第一所纯美式建筑。
特 质感的凸现 点 与自然契合
与环境交融
流水别墅可以说是一种 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微 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 建筑。也可以说是水平 或倾斜穿杆或近几年流 水别墅 推移的空间手 法,交错融合的稀世之 作。
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 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 由延伸,相互穿插;内 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 一体。
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 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 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 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
高层建筑便于容纳更多的人,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时间,弥补火灾的损失,却恰恰符合 经济高速发展对建筑的需要。所谓祸兮福所倚,这场大火带来的重建,诞生了美国最早的建筑流 派——芝加哥学派。这是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群体,他们的出现 无疑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
威廉·勒巴隆·詹尼 (William Le Baron Jenne,1832年— 1907年)
1883 - 1885 年设计建造了 十层高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 大厦,这是第一座钢框架结构 的高层建筑。
此设计使用金属制的柱与梁取 代石与砖以支持上一层的楼面。 运用此一方式设计的建筑物重 量减少了,因而可能修建更高 的结构。
The first building AIT
他1879 年首先大胆地采用砖 墙框架和铁制梁柱相结合的办 法建筑了一座七层高的货栈 — — 第一拉埃特大厦,外表还大 胆采用了后来在20世纪常用的 玻璃幕墙结构。
代表人物
路易斯·沙利文
Louis Sullivan
弗兰克·赖特
Frank. L. Wright
WEHAT
Louis H. Sullivan
Schlesinger and Meyer department store
Guaranty Building in Buffalo
沙利文(Louis H. Sullivan,1856-1924)是芝加哥 学派中的坚人物和理论家。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 系,先后在美国和欧洲从事筑设计。经过多年的建筑设 计实践,他第一个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 美国设计界多年以来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