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主要内容一、如何理解货币的定义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根据货币的功能来定义的,他们认为,货币就是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通货(现金),即钞票和硬币,都符合这个定义的,因而是货币的一种。
大多数人所说的货币是通货。
因为支票在购买付款时也被普遍接受,所以支票账户存款就也被看成货币。
此外,还有旅行支票或储蓄存款等信用工具,也能迅速方便地转变为通货或支票存款,用来支付货款,发挥货币的功能,所以,货币定义包含一系列东西,而不是精确的某一样东西。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货币作如下层次的划分:(一)M 0(现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而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二)M 1(狭义货币):由M 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
由于活期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所以它是同现金一样最具有流动性的货币。
各种统计口径中的货币通常是指M 1。
M 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
(三)M 2(广义货币):由M 1加上准货币构成。
所谓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准货币本身不是真正的货币,但是它们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
当然,各国具体的货币层次的划分会比这复杂一些,例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的中央银行)现在公布四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其基本内容为:M 1 = 流通中现金 + 旅行支票+ 活期存款+ 其他支票存款(如NOW 账户,ATS 账户等)M2 = M1+ 储蓄存款(含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小额(10万美元以下)定期存款(含零售回购协议)+ 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最低初始投资在5万美元以下)+ 调整项M3 = M2+ 大额(10万美元以上)定期存款 + 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最低初始投资在5万美元以上)+ 所有存款机构发行的回购负债(隔夜的和定期的)+ 欧洲美元(隔夜的和定期的)十调整项L = M3+ 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储蓄债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短期政府债券等)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是对立的关系;解 决这两者矛盾的唯一办法是交换; 通过交换表现商品价值的过程称为“价值形式”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
2、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 交换发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 态→货币形态.
第四节
货币制度
退出:银本位制历史最为悠久,盛行于16—— 19世纪,但是,银本位制的主要缺陷,一是白 银的价值相对较小,二是白银价值不稳定。随 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范围与规模 的扩大,用白银这种价值较低的货币进行支付, 就产生很多不便,从19世纪开始,许多国家开 始实行金本位制。到了20世纪初,除了中国、 印度、墨西哥等少数经济落后的国家仍实行银 本位制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放弃了这种 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缺陷。 因为货币是衡量价值的标准,如果使用双重价 值标准,必然引起市场混乱,出现“劣币驱逐 良币”现象,称为“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 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值固定的通货时,实际价 值较高的货币(良币)会被收藏,退出流通; 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劣币)则会充斥市场, 最终将完全良币逐出市场。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
货币层次的划分是针对信用货币而言的。信用 货币作为一个金融经济的基础范畴,需要对其 外延进行界定。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划分依据
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具体划分 我国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 M1+企业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外币存款+信托存款 M1 :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与 M1之 差为准货币
货币金融学1货币与货币制度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是按流动性将货币划分为3个层次: 1. M0=流通中现金 2. M1=M0+活期存款
3. M2=M1+定期+储蓄+,外币+证券保证金
中国人民银行从2011年10月起,将以下2类存款纳入M2统计范围 : 1.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2. 住房公积金存款
34
黄金总量与全球经济扩张的矛盾
35
内外均衡的协调与冲突
36
(四)信用货币制度
1. 定义:以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币、本位币是国家强制流通 的价值符号并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制度。
2. 人民币制度
①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 人民币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分。 ③ 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人行是全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关。 ④ 中国境内禁止金、银及外币流通。严禁伪造、变造人民币。 ⑤ 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6
第2节:货币的职能
货币5大职能 (一)价值尺度: 定义:表现和测量商品的价值。 思考:若无货币,对价值比较将产生什么影响?
(二)流通手段 定义: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思考:若无货币,对交易将产生什么影响?
7
(三)支付手段 定义:充当延期支付的标准。 思考:该职能与流通手段有何区别?
23
四、货币制度的演变
( 一)银本位制 1. 银本位制是最早的货币制度。 2. 1933年4月,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圆”,我国正式 实行银本位,1935年又废止了银本位制。 3. 其他国家则早在19世纪未期就放弃了银本位制。
24
(二) 金银复本位制
1. 定义: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 种类: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下的“格雷欣法则” 双本位概念:金银鋳币按国家规定的比价流通的复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
1(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导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古往今来的货币都是某种迷人外观的事物,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很容易受到迷人外观的迷惑而做出不正确的决策,这些决策一旦形成却会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而难以弥补的不利影响。
第一节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一)商品货币包括:1.实物货币: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如: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2.金属货币:用金银铜等金属充当货币(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布币、刀币、铜贝等铸币在不同地区流通着。
到战国中期圆形方孔的圜钱在秦国广泛流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种形状的铜铸币统一了全国的铸币流通,并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期。
金属货币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即其数量的多少受制于金属的贮藏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因此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金属货币的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量商品交换对交易媒介的需求。
信用货币应运而生。
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特点:价值比较稳定,能够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二)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制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的范畴。
1.纸币:用纸制作的货币。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早在1世纪末的北宋时期,交子——一种纸币,就已经广泛的在市场中流通。
2.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即现钞)作用:弥补金属铸币的不足。
经历了由分散发行到由中央银行集中统一发行的过程。
3.存款货币:在存款货币银行账户上可以使用支票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
4.电子货币: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以用银行卡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货币。
01、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一、货币的产生(一)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说;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
(二)商品交换二个原则:1、用来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2、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的原则。
(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才能表现出来。
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就是商品的价值形式。
(四)商品的价值形式: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出现在原始社会,偶尔有剩余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由另一种商品来表现。
例如:一只绵羊(相对价值形式)=10斤茶叶(等价形态)(1)等价形态具有三个特征:①使用价值成为他的对立物(一只绵羊)的表现形式②具体劳动成为他的对立物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③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
例如:一只绵羊=10斤茶叶一只绵羊=15尺布一只绵羊=20斤米一只绵羊=10捆烟叶一只绵羊=或其他商品。
弱点: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仍是不完整的,作为等价物的商品的链条可以无限延伸。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也不统一。
位于等价物地位的不同商品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3、一般价值形式:一切的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例:10斤茶叶= 1只绵羊15尺布= 1只绵羊20斤米= 1只绵羊10捆烟叶= 1只绵羊其他商品= 1只绵羊这就相当于绵羊是实物货币。
4、货币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的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称为货币形式。
这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就是货币。
贵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四个属性:同一性;可分性;便利性;永恒性。
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实际是为了满足商品交换而产生的,货币实际是从商品中分离)3、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三、货币形式的发展货币形态的发展大体上经过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等形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在 价值规律作用下,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将被人们熔化、收 藏或输出,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将充斥市场。
第四节 货币制度
✓ 跛行本位制度:是指当国家无力再维持金银固定 比价时宣布对银币实行限制铸造,并且规定银币 有限法偿,使银成为金货币的辅币材料。
代用货币 ➢ 代用货币的含义
指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 辅 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 代用货币的特征
✓ 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可以随时兑现的代用货币, 它是作为代替贵金属货币流通与支付的信用工具。
✓ 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具有发行保证,一般分为黄金 保证和信用保证。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四节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类型
➢ 银本位制 ✓ 银本位制的含义
是指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 度。
第四节 货币制度
✓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
• 以白银铸造本位币; • 银本位币具有无限清偿的能力; • 银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熔化; • 银本位币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人国境;
• 银行券及辅币可以自由兑换银本位币或等量白银。
第四节 货币制度
✓ 信用货币制度的缺点 • 现代信用货币是一种不兑现货币,没有规定发行保证,其
发行过程缺乏内在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财政发行,导致 通货膨胀。 • 信用货币不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能力,只要流通中 的货币量超过需要量的容纳弹性,便会直接表现为币值下 降、物价上涨,影响市场的稳定。 • 信用货币中的存款货币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尤其 是贷款业务进行大规模存款派生,而商业银行作为企业,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货币的起源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二)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 2把石斧50斤米20尺布黄金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
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
这种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
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
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2把石斧=50斤米= 1只绵羊20尺布=0.5克黄金=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
(四)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
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
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
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
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
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 C)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货币贮藏
1.3 货币的定义及形式
• 1.3.1 货币的定义 一、马克思对货币的定义
•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并体现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商 品。它是价值形式发展和商品 生产与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 二、现代对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由于 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而作为购买手段, 并能清偿债务的支付工具。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2021年8月5日星期四
第1章 章节目录
1.1 货币的产生 1.2 货币职能 1.3 货币的定义及形式 1.4 货币制度 本章小结
结束放映
1.1 货币的产生
• 货币,作为金融世界中的重要基础,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闪现着无限的魅力。
1.1 货币的产生
• 货币的产生与交换制度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2. 流通手段的作用
(1)克服了物物交换下“需求的双重巧合” 难题,提高了经济效率
(2)使简单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商品交换
物品
物品
卖
买
物品
货币
物品
(3)隐含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1.2.3 贮藏手段
• 所谓贮藏手段职能,是指商品生产者在出售商 品取得货币后,如果不随即购买,不把货币当 做流通手段,而是把它当做财富来保存或当作 价值来积累时,货币便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 代用货币最早出现在英国。 • 典型代用货币:银行券。
• 相对于金属货币,代用货币的优点:
• 代用币的印刷成本远低于铸币的铸造费用; • 避免了日常自然磨损和人为有意的毁损; • 容易保管、携带和运送,节省了流通费用。
• 代用货币存在的问题
• 纸制的代用货币容易被伪造或损坏,同时其发行量 要取决于金属货币准备量,而金属货币数量很大程 度上仍受制于自然的原因—金属资源的状况,不能 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
中国台湾地区
商品物 定发行 要求)
资 准
( 备
无 金
法 的
100% 美 元 准 备 (硬币除外)
金
100%外币准备金
100%外币准备金
向自由兑换过渡 自由兑换
向自由兑换过渡 向自由兑换过渡
主币:1、5 20、50、100
、
10
、1、、120、0、5、50010、、50 1 000
1、5、10、50、 100、500、1 币
代用货币
电子货币
信用货币
货币形态的变化
形象色色的货币
人民币与美元 一国三币 跨国货币—欧元
•想一想:现代的货币有哪些?
形象色色的货币:定义和功能
马克思的定义 西方的定义:在交易和债务清偿中普遍接受的东西 现实中的定义(政府的定义)----流动性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前世今生看货币的形成过程 形形色色的货币 货币的定义(本质) 货币的功能
什么是货币?
货币,俗称“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普通又 是最神奇的东西了!
孔方兄与阿赌物的对立----道德的困惑 莎士比亚说:“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
的金子!只要这一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 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 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
◎ M。=流通中现金 ◎M1=M。+活期存款 ◎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基本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扩展功能:储藏功能、支付功能、世界货币
第二节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内容 货币制度的演变 我国的货币制度 补充:美元制度、欧元兴起、布林顿森林体系
货币制度的内容
▲确定货币材料 ▲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值) ▲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权限与流通程序 ▲规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货币\识别假币要点.doc
人民币、港币、澳门币与新台币比较表
项目 简称 发行主体 流通领域
发行准备 兑换性 面额
人民币 CNY
中国人民银行
港元 HKD
澳门元 MOP
新台币 TWD
汇丰银行、中国大西洋银行、中中国台湾地区的
银行、渣打银行 国银行
“中央银行”
全国范围内(边 贸地区和口岸)
全世界
中国澳门、中 香港、葡萄牙
1、5、10、50、 100、
500、1 000
世界货币霸主---美元
美元简写为:US$. 发行机构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主管部门是国库, 发行权属于美国财政部。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货币符
号:USD. 辅币进位为1美元等于100美分 目前,流通 的纸币面额有1、
2、5、10、20、50、100元。 铸币有1、5、10、 25、50分 和1元。 美国的本币、外币出入境自由, 但超过1万元须向有关部门声 明。
美元券种主要有:
联邦储备券 财政部印章和序列号为绿色。面值有1, 2,5,10,20,50,100元。1969年后停止发行500 元及以上面额的钞票。
美元的票面除有国名、券别名称、官员签字及 连号等以外还有库印、行印、四开号及版号。
面额 1元
2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500元 1000元
◎银行券最早出现于12世纪,经历了由完全兑现 → 不完全兑现 →完全不兑现的发展历程.
◎银行券的发行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发行到由中央银行 集中统一发行的过程.
几个主要的概念
●铸币:由国家准许铸造的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并具有 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
◎世界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中国春秋初期约公元前800年 的布币,刀币,铜贝
●存款货币:在存款货币银行帐户上可使用支票随时提 取现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 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
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贵金属非货币化
▲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 币构成
▲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 流通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统一 管理与调控成为金融和经济正常发展的 必要条件
我国的货币制度
我国现行的是信用货币制度 人民币是法定货币,金银及外币不允许自由流通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辅币为角分 统一发行和管理--《人民币管理条例》 黄金外汇是国际收支的准备金 为非自由兑换货币
发行库 中国人民银行 出库-入库
业务库
商业银行
投放-回笼
市场
第五套人民币欣赏
/renminbi/renminbifaxing/ renminbipiaoyang/5.asp
钱太多了不已经是好事?
1937年,人们用一百元法币可以购买两头黄牛; 1938年,只能买一头黄牛; 1939年,只能买一头猪; 1941年,可以买一袋面粉; 1943年,能买一只鸡; 1945年,能买两个鸡蛋; 1946年,只能买六分之一块固本牌肥皂; 1947年,只能买一粒煤球; 1948年,只能买0.002416两大米; 1949年5月,这一百元法币只能买0.000000245粒大米!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开启金融之门的钥匙
想一想
1
•什么是货币? •人们日常叫 钱
•你是如何定 义货币的?
2
•你喜欢货币 吗?为什么? •货币有何用 处,即功能? •他和我们吃 的食物、穿的 衣服等有何不 同?
3
•货币出现后 如何规范,即 货币制度设计? •有哪些制度 形式? •现实中的货 币如何定义, 即货币是什么? •本章主要核 心就是对货币 定义。
◎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纸币:流通中用纸制作的货币符号.
◎纸制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纸制货币的历史发展.
几个主要的概念
●信用货币: 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 作用的信用工具.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存款 货币等形式存在.
●现金,亦称通货:指由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 券和辅币,是一国的法偿货币.
货币制度演变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
货 金属货币制度
币
银本位制
制
单本位制
金铸币本位制
度
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形象色色的货币:定义和功能
●法偿货币:国家在法律上赋予强制流通的货币 ◎法偿货币的支付能力分为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 ●主币和辅币
●银行券: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