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要求

合集下载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表达一般要求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表达一般要求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表达一般要求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表达一般要求准确、简洁、明了、得体。

下面我将从这几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准确性是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应用文中的每一个词语、语句都应该准确表达作者意思。

如果出现词语或语句不准确的情况,不仅会影响读者理解,而且还可能导致读者产生误解或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其次,简洁性也是应用文写作的重要要求。

应用文的篇幅通常比较短,因此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要点,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内容。

此外,简洁的语言表达也能够提高文章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再次,明了性是应用文写作的必备要素。

作者应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图清晰地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如果文章内容过于复杂或者使用了过多的专业术语,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进而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

最后,得体性也是应用文写作的重要要求。

应用文的语言表达应该符合社会语言习惯和职业规范,不应该出现粗俗语言或不当用词。

此外,作者还应该注意文章的文体、格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得体性,以确保文章符合读者的审美要求和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表达要求准确、简洁、明了、得体,这些要求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只有在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写出优秀的应用文。

应用文的写作基础写作的基本要求

应用文的写作基础写作的基本要求

应用文的写作基础写作的基本要求
应用文是指根据实际需求而写的文章,主要应用在求职信、推荐信、申请材料、商务信函等场合。

写好应用文有一定的技巧和基本要求,以下是写作应用文的基础要求。

首先,应用文的结构要合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需要简洁明了地表达写作目的,激发读者的兴趣;正文部分要详细说明自己的相关信息、背景和优势,突出重点,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你的能力和个人特点;结尾部分需要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并表达对读者的诚挚期望。

其次,应用文要求用简练、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写作过程中,要避免冗长废话,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信息。

另外,应用文写作应注意使用正确的词汇和语法,避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以保证文章的质量。

再次,应用文要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目标读者,对其感兴趣的内容和关注的重点有所了解,并针对性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点。

此外,应用文也需要突出个性化,展示独特的思维和个人魅力,以区别于其他申请者。

最后,应用文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

写完应用文后,要进行反复的审读和润色,检查文章的逻辑结构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准确,使用的词汇和语法是否正确。

可以请教他人帮助修改,以确保应用文的质量。

总而言之,写作应用文需要结构合理、语言准确、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并需经过反复修改和润色。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应用文,提高申请的成功率。

应用文的写作四要素

应用文的写作四要素

应用文的写作四要素包括:标题、开头、正文和结尾。

1. 标题: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本的主题或内容,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标题应该具有吸引力,能够准确传达文本的核心信息,同时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或短语。

2. 开头:开头是应用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

开头部分可以通过引用有趣的事实、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或者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吸引读者。

3. 正文:正文是应用文的主体部分,它需要围绕主题展开,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详细的论证。

正文部分应该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同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4. 结尾:结尾是应用文的总结部分,它需要对文本的主题进行总结,强调核心观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部分还可以提出建议或者展望未来,给读者以启发或者思考。

以上是应用文的写作四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应用文结构,能够帮助作者有效地传达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2.简述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2.简述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2.简述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性:应用文写作要求准确、明确地表达所需传达的信息。

使用正确的词汇、语法和标点符号,避免歧义和模棱两可的表达。

2.简洁性:应用文写作通常要求言简意赅、简洁明了。

避免冗长繁复的描述和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观点。

3.规范性:应用文写作要遵守语言规范,如正确使用各类词性、时态、语态和语法结构等。

同时,要注意遵守约定成俗的表达方式和用词搭配。

4.精确性:应用文写作要求精确地表达意思,避免模糊、含混不清的表达。

需要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式来精确地传达所要表达的信息。

5.得体性:应用文写作要求在语言选择上得体、得当。

根据写作的目的和对象,选择适合的语言风格和用词,用来达到交流的效果。

6.可读性:应用文写作要追求通俗易懂、读者易于理解的特点。

尽量使用通用词汇和短句,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复杂的词汇和句式。

总而言之,应用文写作要求使用准确、简洁、规范、精确、得体和可读的语言,
以达到准确传达信息、易于理解和引起读者兴趣的目的。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应用文写作具有实用性、指导性、规范性和精确性的特点,因此在语言上有一定的要求,以确保信息的清晰传达和读者的易理解。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一、准确性应用文必须表达准确、清晰、简明的信息,避免模糊、含糊、多义、歧义和混淆。

作者应注意使用词语的正确案例、正确掌握各种表述方式的意义和用法。

若有不确定的地方,应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确认,以避免错误的信息在文中传递。

二、简明性应用文应力求简洁明了,把语言精炼、措辞简明,并且句子应不太长且紧凑,尤其是文本较长的应用文,句子间应注意适当的过渡和串联,保证整个文本的连贯性。

此外,在文中可使用简单易懂的词语来表达思想,避免过度修辞及冷僻的词汇,以便于读者理解。

三、规范性应用文应正确运用语法及标点符号,遵循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表达,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例如,应用文中出现的固定词组、专业名词及缩略语要使用正确的大小写及标点符号,以防止出现歧义,遗漏或多余的符号。

此外,注意使用相应的实体符号,如文中提到数字、单位、公式、表格等的描述要准确无误、规范有序。

四、指导性应用文的语言应具备指导性和操作性,使读者得到指导时可以采取实际的行动。

比如可以在应用文中加入操作步骤和重要提示,以引导读者了解事件或事情的所需步骤。

另外,若做指导性文章,应注意把过程讲得清楚、细致且详细,不要忽略重要的信息或步骤。

综上所述,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需要把信息表达清晰,语言简洁,符合规范,适合指导,确保精准性,从而满足读者的读后需要。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应该注意认真审题、充分了解读者的背景、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遵循语言规范和标准、巧妙使用文字和语言技巧等,以使应用文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以下是关于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的一些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1. 明确目的和受众:在应用文写作之前,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受众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受众的需求和背景,以便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和风格进行表达。

2. 清晰的结构和组织:应用文通常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格式,例如信件、报告、简历等。

遵循相应的结构和格式,确保文章有清晰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并且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

3. 准确性和精确性:应用文要求语言准确、精确,避免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的表达。

使用正确的词汇、语法和标点符号,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4. 简洁明了:应用文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叙述。

使用简洁的句子和段落,突出重点和关键信息,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文章的内容。

5. 恰当的语气和风格:根据应用文的类型和受众,选择恰当的语气和风格。

例如,正式的商务信函应该使用正式、礼貌的语言,而内部通知可以使用较为随意的语气。

6. 完整性和完整性:确保应用文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如日期、称呼、正文、署名等。

同时,检查文章是否有遗漏的内容或错误,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 校对和修改:在完成应用文写作后,进行仔细的校对和修改。

检查拼写、语法和标点错误,并确保文章的逻辑和连贯性。

阅读文章多次,以确保内容清晰、准确无误。

总之,应用文写作需要注意目的明确、结构清晰、语言准确、简洁明了、恰当的语气和风格等基本要求。

通过遵循这些要求,你可以写出有效、准确的应用文,满足不同情境下的沟通需求。

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

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

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应用文是指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的文字材料。

它在社会交往和办公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需要符合语法和常规写作要求,还需要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严谨的论述方式。

以下是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1.文体准确:应用文通常采用书信、告示、通知、邀请函、传真等形式,要求准确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和格式。

例如,一封邀请函应有明确的主题、礼貌的开场和结尾,一个通知应有规范的格式和清晰的操作指南。

2.语言简洁明了:应用文的语言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长句和复杂的修辞手法。

使用简单明了的词汇和短句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你的意思。

要注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或术语,以免产生歧义或困惑读者。

3.结构严谨:要求应用文的结构严谨,应有明确的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要点明主题,介绍背景或情况,并引出主要内容;主体要进行论述,提供事实依据或详细说明;结尾要做出总结、建议或表达感谢之类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注意使用段落分割,使文章结构清晰,读者易于理解。

4.逻辑严密:应用文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思路要清晰连贯。

写作时应注意事实依据的合理性、逻辑推理的正确性和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避免出现前后矛盾、论证不严密或思路跳跃等问题。

5.信息完整:应用文要求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

无论是书信、告示还是通知,都需要清楚地表达要传达的信息,并提供相应的细节和说明。

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还可以适当使用标点符号或字体加粗等方式突出强调。

6.语法正确:应用文的语法要求严谨,要注意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的避免。

使用准确的词性、时态和语态,并遵循语法规则。

对于常见的语法问题,如主谓一致、动词时态和语态的选择等,要注意进行检查和纠正。

7.文字规范:要求应用文的格式规范,字体清晰、字迹工整。

选择适合的字体和字号,确保文字易读。

段落之间要合理分隔,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在邮件或电子文档中,还可以使用黑体、斜体、下划线等方式突出重要信息。

总之,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准确、简洁、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信息完整、语法正确和文字规范。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及表达方式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及表达方式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及表达方式1. 准确准确,就是要正确地、恰当无误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用语含义清楚,概念恰当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引起误会,无溢美之词,无隐恶之嫌。

要做到语言准确,必须要把握词语的分寸感和合适度。

特别是要区分同义词、近义词在适用范围、词义轻重、搭配功能、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要做到语言准确,还要注意语意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以免产生歧义,延误工作。

如“大致尚可”、“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等表达含糊的词应谨慎使用。

2. 简明简明,指文字的简洁、明白,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的内容,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要做到简明,首先要精简文意,压缩篇幅,突出主干,把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

其次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

第三,要推敲词语,锤炼句子,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决不用两句话,一个词能概括清楚的决不用两个词。

恰当地运用成语、文言词语等,也有助于语言的简明。

第四,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

应该指出的是,“简”要得当,不能苟简,要以不妨碍内容的表达为前提,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不能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引起误解。

3. 平实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它的语言重在实用。

一个字、一句话,往往至关重要。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应用文语言应力求平实。

行文时多用平直的叙述,恰当的议论,简洁明了的说明。

比如公文,它具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定的权威性,因此,用语必须朴素、切实,不能浮华失实,不能乱用形容词或俚俗口语。

应用写作要求用语平实,但平实不等于平淡。

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许多文章既是应用文,同时又是文学佳作。

4. 得体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一方面要适合特定的文体。

按文体要求遣词造句,保持该文体的语言特色。

如公文宜庄重,调查报告须平实,学术论文应严谨,社交文书需较浓的感情色彩,广告就常用模糊的语言,使用说明书则需具体实在,商业交际文书要委婉,合同书则要精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文写作要求工作总结一、工作总结格式要求(word形式)(一)工作总结的打印要求1、工作总结要用A4纸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超出A4纸边框以外,A4纸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

(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cm)2、每页应有页码(在页面的底端,居中),工作计划如果多于1页应当装订起来。

(二)工作总结的格式细则1、大标题:黑体,小二号,加粗,居中,设置段前、段后距为1行,行距为固定值36磅。

2、第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号,居中,段前、段后距为1行,行距为固定值36磅。

3、所有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

4、正文:均为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前、段后距为0行;行距为固定值20磅。

5、汉字、标点符号必须符合国家公布的规范标准。

如:标点符号应按照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法”使用。

、,;。

! ? :“”()……——, ; . ! ? : “” ()6、工作总结中如有图表,应按照以下格式要求(1)图A、图序(如图1、图1-1等)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居中排写,字体为宋体五号。

B、有需要的话,可在图名的之下加附图说明,字体为宋体小五号。

(2)表格A、表格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字体为宋体五号。

B、表序(如表1、表1-1等)及图名置于表的上方,居中排写,字体为宋体五号;C、表格若分页,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7、落款:宋体,小四号,段前、段后距为0行,行距为固定值20磅,右对齐,如:“二○○九年X月X日”,数字采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二、工作总结内容要求用词要简明扼要、具体明确,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

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标题1、文件式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名称构成。

例:《 XX部门2009年下学期工作总结》。

2、双行式标题即分别以文章式标题和文件式标题为正副标题,正标题揭示观点或概括内容,副标题点明单位。

例:《XX活动总结——XX部门》。

(二)引言一般介绍工作背景、基本概况等,也可交待总结主旨并作出基本评价。

开头力求简洁,开宗明义。

(三)主体应包括主要工作内容、成绩及评价、经验和体会、问题或教训等。

这些内容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可按纵式或横式结构形式撰写。

所谓纵式结构,即按主体内容纵向所做的工作、方法、成绩、经验、教训等逐层展开。

所谓横式结构即按材料的逻辑关系将其分成若干部分,标序加题,逐一写来。

(四)结尾作为结的结束语可以归纳呼应主题、指出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意见或表示决心信心等语作结,要求简短精练。

(五)落款日期,如:“二○一二年X月X日”注:工作总结文档的命名应为:“ XX部门2012年下学期工作总结”。

附:模版如下:XX部门2012年工作总结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引言,宋体,小四号,段前、段后距为0行,行距为固定值20磅)第一部分过去一学期工作回顾和总结(宋体,小四号,段前、段后距为0行,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一)XXXXX1、XX2、XX(二)XXXXX(三)XXXXX第二部分工作不足(宋体,小四号,段前、段后距为0行,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一)XXXXX1、XX2、XX(二)XXXXX(三)XXXXX第三部分工作展望(宋体,小四号,段前、段后距为0行,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一)XXXXX1、XX2、XX(二)XXXXX(三)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 XX。

(结尾,宋体,小四号,段前、段后距为0行,行距为固定值20磅)XX部门二○一○年X月X日调查报告一、概念与特点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写实性。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

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

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

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情况调查报告。

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

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

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

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

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请示第一节请示概述请示是机关单位经常使用的一种陈请性上行文。

本节着重介绍请示的概念、特点和类型,并与报告作比较。

一、概念办法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之前,请示和报告在工作实践中经常出现混淆不清的错误。

其后,尽管国家已有权威的规定,但在实际中还是出现不少错误。

应当指出,自国务院提高发文机关规格于2000年8月24日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后,就不能再现出现上述的错误了。

二、特点请示的特点可以在与报告的比较中看出。

(一)陈请性。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的公文,行文内容具有请求性。

而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者要求的公文,具有陈述性。

(二)求复性。

请示的行文目的是请求上级批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要求作出明确答复。

而报告的目的则在于使上级掌握某方面或阶段的情况,不要求批复。

(三)超前性。

请示行文时机具有超前性,必须在事前行文,等上级机关作出答复之后才能付诸实施。

而报告则可在事后行文,也可在工作进行过程中行文,一般不在事前行文。

(四)单一性。

请示事项具有单一性,要求一文一事。

而报告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以一文数事。

三、类型请示的分类主要是根据行文的目的和内容的不同来进行的。

通常可分为两种。

(一)事项性请示。

这种请示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审核批准某项或者开展某项工作的请示,属于请求批准性的请示。

这种请示多用于机构设置、审定编制、人事任免、重要决定、重大决策、大型项目安排等事项。

这些事项按规定本级机关无权决定,必须请示上级机关批准。

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难于解决的事项,用请示请求上级机关给予帮助、支持的请示,也是事项性。

(二)政策性请示。

下级机关往往会在工作中碰到某一方针、政策等不明确、不理解的问题,或者碰到新问题和情况。

要弄清楚和解决这些问题,可用请示行文,并提出解决的意见,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的解释和指示。

第二节请示写作请示的写法及结构,在行政公文中应该说是比较规范的。

请示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署,结构完整规范。

(一)标题。

请示标题一般要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发文机关有时可以省略,如前面提到的《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

写标题要注意,不能将“请示”写成“报告”或“请示报告”,原由中也不要重复出现“申请”、“请求”之类词语。

(二)正文。

请示的正文都要包括原由、事项和结语3部分。

1.原由。

请示的原由是请示事项和要求的理由及依据。

要先把原由讲清楚,然后再写请示的事项和要求,这才能顺理成章。

原由很重要,关系到事项是否成立,是否可行,当然关系到上级机关审批请示的态度。

因此,原由常常十分完备,依据、情况、意义、作用等都要写上。

2.事项。

包括办法、措施、主张、看法等。

请示的事项,要符合法规,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事项要写得具体、明白。

如果请示的事项内容比较复杂,要分清主次,一条一条地写出来,条理要清楚,重点要突出。

注意:事项简单的,往往和结语合为一句话。

如《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最后一句话:“现申请把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请审批。

”请示事项应该避免不明确、不具体的情况和把原由、事项混在一起的情况。

否则,不得要领,不知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请示:请示是下级向上级请求批示或批准的公文。

格式:1、标题。

2、称谓。

3、正文:请示的原因、请求的原因及作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