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地质背景

合集下载

非洲地质

非洲地质

非洲地质非洲大陆除北部地区外,从前寒武纪起就是一个较为稳定的隆起陆块。

非洲南部30亿年前的地层尚未变质,为世界上早前寒武纪地质记录保存最好的地区。

这里不整合覆盖在太古宙基底之上的沉积物大部分也是非海相的。

非洲的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与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的地层类似,故被认为与前述几个洲曾同属于冈瓦纳古陆。

基本构造格架及其演化非洲大陆由非洲地台和阿尔卑斯褶皱带的一部分组成。

非洲地台包括除大陆西北缘从摩洛哥到突尼斯的阿特拉斯山脉之外的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和地理上属于西亚的阿拉伯半岛。

阿特拉斯山脉是阿尔卑斯褶皱带的一部分(见特提斯地质)。

一般认为非洲大陆的地台部分经过4个演化阶段。

①地壳初始形成阶段(>35 亿年)。

早太古代后期在非洲中南部出现了一些古老陆核,如津巴布韦克拉通上有36±2.9亿年的英闪片麻岩,卡普瓦尔克拉通上斯威士兰超群下部火山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为35.7亿年,林波波带中部桑德河片麻岩的变质作用年龄为37.86±0.3亿年。

②克拉通化阶段(35~16.5亿年)。

在这个阶段形成了许多被活动带包围的原地台。

津巴布韦地台的克拉通化约始于34亿年,卡普瓦尔地台始于31亿年,东非地台始于26亿年。

大陆总体经25亿年沙姆瓦运动和16.5亿年马永贝运动先后完成克拉通化。

③地台发育和内部破裂阶段(16.5~6亿年)。

在盖层沉积阶段,地台内部发生破裂,形成裂陷槽,经构造变动后成为褶皱带。

如14亿年基巴拉运动形成基巴拉-布隆迪-卡拉维-安科莱褶皱带。

另有一些稳定区经构造运动重新活化成为活动带。

6.5~6.2亿年的加丹加运动或泛非运动使非洲固结成为一个整体。

泛非运动是非洲大陆最广泛的一次构造活动。

④地台盖层和大断裂发育阶段(6 亿年以内)。

刚化了的非洲地台很少再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变形作用通常以宽阔的盆地形式出现,如刚果盆地、卡拉哈里盆地、卡鲁盆地和乍得盆地等。

这些盆地接受了石炭纪—第三纪的盖层沉积,如卡鲁盆地全部由卡鲁系充填,轴部深达6000米。

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非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拥有丰富而多样的地理特征。

其特征的形成机制是多样的,涵盖了地质、气候、河流和生态等因素。

本文将探讨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并解释其形成的机制。

一、非洲大陆的主要地理特征1. 平原:非洲大陆的地势相对平坦,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撒哈拉以及东非大裂谷地带。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热带沙漠,几乎覆盖了整个北非,而撒哈拉以南地区则是广袤的撒哈拉草原。

东非大裂谷地带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裂谷系统,地势低洼,有许多火山活动形成的湖泊,如坦桑尼亚的维多利亚湖和肯尼亚的纳库鲁湖。

2. 山脉:非洲大陆拥有多个重要山脉。

其中最著名的是阿特拉斯山脉,位于北非,并延伸至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

这座山脉是非洲大陆最高峰基里马金亚罗峰(Jbel Toubkal)的所在地。

此外,埃塞俄比亚高原也是非洲著名山脉,位于东非。

它的陡峭边缘和峡谷形成了壮观的地貌,如恩博斯加剧院和丽贝嘉之路。

3. 河流:非洲大陆的河流网繁密,其中尼罗河是最长的河流,它从东非绕过沙漠,穿过苏丹、埃及,最终注入地中海。

副尼罗河、刚果河等也是非洲重要的河流。

尼罗河支持了埃及的农业和文明,刚果河则是非洲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

4. 湖泊:非洲拥有许多大型湖泊,如维多利亚湖、齐湖和马拉维湖等。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位于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交界处,是周边国家的重要水源和渔业资源。

马拉维湖则是非洲第三大湖泊,也是马拉维国家的命名来源。

二、非洲大陆地理特征形成的机制1. 地质:非洲大陆形成于距今约20亿年前的地壳漂移过程中。

由于板块运动,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南美板块和阿拉伯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和漂移,形成了现代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

例如,东非大裂谷地带是板块分离的结果,而山脉的形成则是板块碰撞的后果。

2. 气候: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与其气候密切相关。

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是由于逐渐干旱的气候条件,而撒哈拉以南地区则是热带和赤道气候的影响。

非洲地理概况与地理环境

非洲地理概况与地理环境
经济状况: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
中非地区
地理位置:位于 非洲大陆中部, 包括刚果(金)、 刚果(布)、中 非共和国、赤道 几内亚等国家
地形地貌:以热 带雨林、热带草 原和热带沙漠为 主
气候特点:湿热 多雨,气温较高
自然资源:丰富 的矿产资源,如 铜、钴、钻石等, 以及丰富的森林 资源和水资源
文化和历史背景
非洲是人类文明 的发源地之一, 拥有悠久的历史 和丰富的文化遗 产。
非洲大陆上有着 多种多样的民族 和文化,每个民 族都有自己独特 的语言、风俗和 传统。
非洲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古代,经历了 奴隶贸易、殖民统 治等历史事件,这 些历史事件对非洲 的文化和历史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非洲的文化和历史 背景对非洲的地理 环境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例如,非洲 的沙漠、草原、森 林等自然环境与非 洲的游牧文化、农 业文化等有着密切 的联系。
非洲地理概况与地 理环境
汇报人: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 非 非 非 非 的非
加 洲 洲 洲 洲 影洲
目 地 地 自 地 响地
录理理然理

项概环资区

标况境源域







01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 标题内容
02
非洲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和面积
非洲位于东半球,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 非 洲 大 陆 南 北 跨 纬 度 约 5 5 °, 东 西 跨 经 度 约 4 0 ° 非洲总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海岸线长约30500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美丽的海滨风光
城市化影响:城市化带来就业机 会和经济增长,但也导致环境污

东非大裂谷的地质远景与资源分析

东非大裂谷的地质远景与资源分析

东非大裂谷的地质远景与资源分析东非大裂谷是一个地球上独特的地理奇观,覆盖了从红海到莫桑比克的长度约5000公里的地区。

作为非洲最大、最深的地质裂缝系统,它以其丰富的地质景观和多样的资源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东非大裂谷的地质远景和资源潜力。

首先,东非大裂谷的地质历史悠久而复杂。

它是大地壳构造活动的产物,形成于1亿年前,随着大陆板块漂移和构造运动,裂谷逐渐扩张。

裂谷的主要特征是由两个平行的断层形成的,形成了西边高原和东边高原之间的深邃峡谷。

这个巨大裂谷系统承载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也是地质学家们的宝贵实验田。

其次,东非大裂谷被认为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能够见到地球演化全过程的地方之一。

它的地质结构和地形景观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研究人类起源、大陆漂移和地壳运动等重要科学问题。

例如,在坦桑尼亚的奥尔多万东峡谷,化石记录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如“露西”化石的发现。

这些化石证据证明了东非大裂谷作为人类起源的重要地点。

另外,东非大裂谷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资源种类多样,如金、银、钴、锂、铜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东非大裂谷的地热资源也是该地区的宝贵财富。

热液喷泉、间歇泉和火山喷发等现象为地热能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能够替代传统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东非大裂谷的地质远景和资源分析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该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和科学研究的支持。

由于地理条件的独特性,探索和开发该地区的资源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此外,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

资源开采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东非大裂谷作为一个与地质历史和资源潜力相关的独特地区,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科学家和投资者的关注。

它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地质景观和资源,也为研究人类起源和地球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信息。

非洲大陆的地理

非洲大陆的地理

非洲大陆的地理非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大陆,其地理特点独特而多样化。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全面介绍非洲大陆的地理。

一、地理位置非洲位于赤道附近,北面与地中海相连,南端延伸到霍尼角,东部濒临印度洋,西侧则毗邻大西洋。

南北最长处约为8,00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为7,300公里。

其地理位置使得非洲享有丰富的海岸线,以及极具灵活性的交通连接。

二、地貌特征1.高原与盆地非洲地形呈现高原与盆地交错分布的特征。

东非大裂谷是非洲大陆上最著名的地质构造,其从红海一路延伸至莫桑比克,长达6,000公里。

在非洲内陆的中部,有广袤的撒哈拉沙漠,与它相邻的是撒哈拉以南的萨赫勒地带。

南部则是广袤的喀拉哈里沙漠。

2.河流与湖泊尼罗河是非洲最长的河流,其源头位于厄立特里亚高原,途经苏丹、埃及等国,最终注入地中海。

刚果河是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为非洲内湖泊“无尽的海洋”提供了水源。

非洲还拥有多个湖泊,包括维多利亚湖、坦噶湖和马拉维湖等。

三、气候条件非洲的气候类型种类繁多,由于地跨赤道两侧、高海拔与低海拔的存在,使得非洲可划分为多个气候带。

其中,位于赤道两侧的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如赤道几内亚、剛果民主共和國;撒哈拉沙漠地区则年降水量极少,气温十分极端,日夜温差大。

东非大裂谷地区的地壳运动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四、自然资源非洲大陆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蕴藏的矿产资源尤为丰富。

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属资源产地,拥有世界上80%的铂金储量和50%的钻石储量。

此外,非洲还有大量的石油、铜、铝、铁等矿产资源。

农业资源也十分丰富,非洲的土地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如可可、咖啡、棉花等。

同时,非洲的草原和丛林也给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牲畜资源。

总结:非洲大陆因其广阔的地理范围而拥有多样化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

从撒哈拉沙漠到东非大裂谷,从雄伟的尼罗河到辽阔的非洲草原,非洲大陆展示了独特而丰富的地理景观。

这些自然条件,无疑是塑造非洲大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重要因素。

非洲地形知识点总结

非洲地形知识点总结

非洲地形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非洲的地形概况非洲大陆的地形主要由东高西低的地形特点。

东部和南部地势高,包括阿比西尼亚高原、东非大裂谷等,而西部和北部地势低,主要是撒哈拉沙漠、纳米布沙漠、喀拉哈里沙漠等干旱地区。

整个非洲大陆总体来说,呈南北倾斜的斜面地形,且南部地形较为复杂,而北部和西部地形较为单一。

第二部分:非洲高山地形非洲最著名的高山地形是基里马尼罗山(Mount Kilimanjaro),是世界上最高的自由standing 山峰,同时也是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

基里马尼罗山是非洲东部大裂谷的一部分,位于坦桑尼亚境内,其山体形成于中新世,主要是由火山喷发所形成。

此外,阿比西尼亚高原也是非洲著名的高地,由一片巨大的熔岩台地组成,地势较为平坦,且高度约在2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

第三部分:非洲的平原地形非洲的平原地形占据了大部分的陆地面积,主要分为中部非洲的刚果平原、东部非洲的大裂谷平原和南部非洲的喀拉哈里沙漠。

其中,喀拉哈里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占地约56万平方公里,地势稍有起伏,且有多处岩石散乱的山岭。

大裂谷平原则是非洲最活跃的地质地形,分为东非裂谷带和西非裂谷带,孕育了赞比西河、尼罗河等多条大河。

刚果平原则位于刚果盆地,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

第四部分:非洲的沙漠地形非洲的沙漠主要包括撒哈拉沙漠、纳米布沙漠和喀拉哈里沙漠。

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占地约900多万平方公里,横跨北非诸国,地表多为沙漠化的高山和平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纳米布沙漠则是南部非洲的一处沙漠,位于纳米比亚境内,由红色的沙丘构成,地理景观优美。

喀拉哈里沙漠位于非洲南部,沙漠地表呈现跳动的沙漠草原,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

第五部分:非洲的丛林地形非洲的丛林地形主要包括刚果雨林和非洲大草原。

刚果雨林位于非洲中部,面积广阔,植被茂盛,热带雨林气候,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非洲大草原则覆盖了东非和南非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草食动物的天堂。

非洲大裂谷大自然的奇迹

非洲大裂谷大自然的奇迹

非洲大裂谷大自然的奇迹非洲大裂谷:大自然的奇迹非洲大陆上有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迹——非洲大裂谷。

它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裂谷,横跨12个非洲国家,总长度达6000多公里,宽度可达50公里,最深处深达6000多米。

非洲大裂谷以其壮丽的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一、地质特征非洲大裂谷是一条巨大的地壳裂缝带,由东非大裂谷和锡尔西南大裂谷组成。

东非大裂谷是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它横跨了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三个国家。

裂谷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它是非洲大陆持续撕裂的痕迹。

裂谷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势各异,包括高原、山脉、盆地和湖泊等景观。

二、壮丽景观非洲大裂谷的景观多种多样,每一段裂谷都有其独特之处。

为了更好地展示非洲大裂谷的壮丽景观,我们可以从北到南,逐一介绍。

首先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这里地势较高,有许多火山山脉和火山口湖。

其中,坦桑尼亚的纳特龙火山口湖是非洲最大的火山口湖,其湖泊碧绿清澈,周围的山峦和火山喷发的痕迹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色。

接下来是裂谷的中部,这一段地势较低,分布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

肯尼亚的纳库鲁湖是一片广袤的盆地,湖泊与周围的大草原相得益彰,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中。

而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国家公园则是非洲大裂谷最具象征性的地方之一,这里有茂密的丛林、雄伟的山脉和流淌的河流,在幽静的自然环境中保护了许多豹、狮子和大象等野生动物。

最后是裂谷的南部,这一段地势又高了起来,湖泊众多。

坦桑尼亚的马尼亚拉湖是非洲第二大湖泊,湖岸线曲线优美,水域中还有众多的鱼类和鸟类。

而津巴布韦的卡拉哈里盆地则以其广阔的草原和壮观的飞瀑而闻名,是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路径之一。

三、丰富生物多样性非洲大裂谷因其独特的地理特征,成为了各类动植物的乐园。

这里分布着众多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在裂谷的北部,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长颈鹿、斑马和大象等动物。

此外,北部地区的土著部落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非洲地理概述

非洲地理概述

非洲地理概述非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大陆,仅次于亚洲。

它位于赤道附近,北纬37°34′左右,南纬34°51′以南,东经17°33′以西,西经17°33′以东。

非洲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河流、草原和沙漠等特征。

本文将对非洲的地理特点和区域差异进行概述。

一、地理特点1. 地势地形:非洲地势起伏,高原、平原和山脉并存。

东非大裂谷是非洲著名的地质奇观,从北部的红海一直延伸到南部的卢旺达。

非洲还拥有一些高山,如乞力马扎罗山、基里马尼亚罗山和埃塞俄比亚高原等。

平原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包括喀拉哈里沙漠和塞内加尔河三角洲等。

2. 气候:非洲气候因地理位置和地形而异。

北非和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旱,而恩古涅托、刚果盆地和赞比西河流域等地气候湿润。

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南部则有温带气候,包括南非的克莱克斯多普和洛马波山脉。

3. 水系:非洲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

尼罗河是非洲最长的河流,流经苏丹和埃及,注入地中海。

刚果河是非洲第二大河流,流经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最终注入大西洋。

此外,还有尼日尔河、尼日尔河、尼日尔河等其他重要河流。

非洲的湖泊有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等。

二、区域差异1. 北非地区:包括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等国家。

这一地区主要由撒哈拉沙漠覆盖,气候干旱,土地大部分不适宜农业。

尽管如此,这里还是有一些沿海城市和绿洲发展壮大。

2. 西部和中部非洲:包括尼日尼亚、塞内加尔、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喀麦隆等国家。

这部分地区地形复杂,拥有茂密的热带雨林和广阔的河流,如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

这里的气候湿润,自然资源丰富。

3. 南部非洲:包括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和莫桑比克等国家。

这一地区气候多样,既有草原和沙漠,也有山脉和高原。

南非的开普敦和约翰内斯堡是非洲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城市。

4. 东部非洲:包括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莫桑比克地质概况
第四系 冲积物 中生代 第三系沉积物 新元古代-古生代 泛非酸性侵入岩 中元古代 Nampula Complex
莫桑比克中东部地质图
16
莫桑比克地质概况
中生代和第四系的岩石 上Karoo:火成岩 白垩纪东非裂谷沉积序列 第三纪沉积物 第四纪冲积物
莫桑比克南部地质图
17
莫桑比克地球物理和岩石物理
22
Zimbabwe Crat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Archaean Zimbabwe craton is situated in Mozambique close to the border with Zimbabwe. In the east the craton terminates against the Mozambique belt and in the north against the Zambezi belt.
21
Zimbabwe Craton
Zimbabwe克拉通最古老的岩石是TTG片麻岩,年龄在3.55-3.35Ga。卷入绿岩的残余 全部被分组到Sebakwean Group。随后是Belingwean和Lower Bulawayan Groups的2.92.8Ga的绿岩。变质沉积碎屑岩Shamcaian Supergroup在一些绿岩带中覆盖在Upper Bulawayan
莫桑比克中部和南部的地质图 (GTK)
11
莫桑比克地质概况
莫桑比克北部的地质图
12
莫桑比克地质概况
(1)概述 莫桑比克的结晶基底由东,西 和南冈瓦纳构成,在泛非造山事 件中碰撞结合然后形成冈瓦纳大 陆。 东、西、南冈瓦纳界线: 1.Sânangoè 剪切带 2.Angonia 区域 岩石包括:太古代-寒武纪的结 晶基底和显生宙的盖层 结晶基底包括:异构的副片麻岩, 麻粒岩,正片麻岩和变质的火山 岩。 盖层包括:Karoo(二叠纪-侏罗 纪),白垩纪和东非裂谷事件 (第三纪-现在)时期形成的沉 积岩。
24
Zimbabwe Craton
(3)元古代岩石
变质碎 屑岩、 北部:Rushinga组: 变质火 山岩 古元古代 南部:Gariezi组:变质碎屑岩
石英岩和泥 Rio Embuka地层: 质变质沉积 岩 大理岩、变 Monte Pitao地层: 质砂岩和石 英岩
Mungari东南:Nhamessola组:粗粒的大理岩
中元古代Barue群: 平行于马尼卡东部的克拉通,是莫桑 比克带的一部分,它由一系列的中高级 片麻岩、混合岩和花岗岩组成,伴有次 级的基性岩石、石英岩、大理岩和钙质 硅质岩的夹层。
26
Fig. Southern part of the craton margin.
Zimbabwe Craton
1.太古代的花岗质岩石 和片麻岩 2.马尼卡绿岩带 3.Gairezi组变质碎屑岩 4.Barue Complex
Fig. Craton margin east of Manica. Note the symbol line at ~ 33º E: the approximate western extent of post-Archaean tectonic/metamorphic 27 overprinting.
13
莫桑比克地质概况
(2)太古代地体 太古代地体大小约为几十个千米宽, 大约300千米长,位于Zimbabwe克拉通 的东部和西北部,紧邻Zimbabwe的边界。 除了主要的TTG片麻岩,莫桑比克太古代 还包括Odzi-Mutare-Manica 绿岩带的东 部扩展部分和Manica南50km的CronleyMunhinga的绿岩带。 (3)古元古代地体岩石单位为 Rushinga组 Nhamessolo地层 Gairezi组
18
莫桑比克地球物理和岩石物理
莫桑比克西部磁异常图
1.Karoo(A)(B)镁铁质岩石显示长的 线性异常带,可能代表古(冈瓦纳?) 裂谷带;即基性岩床侵入张裂缝。 2.异常区(A)有一个明显的区别于低异 常沉积块(C),因为强烈的褶皱。异常 区(A)更多的是北东向的磁异常区域 3.在(A)的南部,在沉积盖层下面有一 些圆形半圆形的异常,侵入原因?
Fig.Northern part of the craton margin
28
Zimbabwe Craton
Guro岩套: 新元古代的侵入体,在北部克拉 通的外缘,呈现东倾的特征,侵入 到古元古代中。基性-酸性岩石的组 合体。酸性成分为片理化的细晶花 岗岩,基性成分为变辉长岩。横切 面呈现一个苍白色和暗色的交替条 带。 Guro Suite酸性和基性成分的交替
9
非洲30Ma以来的地质
10
莫桑比克地质概况
地层
第四系 冲积物 中生代 第三系沉积物 白垩纪东非裂谷岩系 上Karoo,深成岩 上Karoo,火成岩 下Karoo,沉积岩 新元古代-古生代 泛非酸性的侵入岩 Atchiza Suite基性和超基性岩 Guro/Matunda Suite双峰式的火成岩 中元古代 Tete Suite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的深成岩 长英质和中深成岩 上地壳的岩石 Barue Complex Nampula Complex 古元古代 Rushinga组/Nhamessolo地层/Gairezi组 上地壳岩石 太古代 TTG片麻岩和花岗质岩石 Manica绿岩带
1.地球物理图
莫桑比克南部地球物理图 1.基性的的Karoo组岩石与高重力相关, (A)和(B)。 2.在近海地区(D)高重力由于海底的镁铁 质岩石和浅的上地幔 3.(E)的高重力表明在低密度的沉积物下 面有高密度的岩石。这些高密度的岩石可能 与古海洋玄武岩俯冲到莫桑比克西海岸有关, 因此有油气勘探的潜力。
3
非洲太古代到古元古代的地质
4
非洲中元古代的地质
5
非洲新元古代地质
6
非洲寒武纪-三叠纪地质
7
前寒武纪Hale Waihona Puke 石非洲晚石炭-早侏罗纪的地质
晚石炭-早侏罗(290-180Ma)大 陆沉积,溢流玄武岩和流纹岩的扩 展证实了的冈瓦纳的裂解。 三种类型的Karoo盆地可以被区别 出: (1)大的前缘/坳陷盆地 (2)被动边缘盆地 (3)克拉通内的裂谷 Karoo的独特之处是在南部非洲 含有大量的煤系地层
Zimbabwe Craton
1.太古代的片麻岩 2.Rushinga变质碎屑岩和Guro双峰式 岩套 3.Guro双峰式岩套 4.Karoo火山岩 The Archaean crust dominating in the west, the Palaeoproterozoic Rushinga beds together with the Neoproterozoic bimodal intrusive Guro Suite in the middle, and ultimately only rocks of the Guro Suite in the outer margin.
Fig. 5.5. Distribution of Karoo rocks (outcrop and subsurface) in southern Africa (adapted from Verniers et al. 1989).
8
非洲白垩纪-第三纪地质
东非裂谷: (1)东部的分裂从Niassa (Lake Malawi)南部到Afar Triangle(Ethiopia),更远 到红海,形成一个年轻的海 洋 (2)西部的裂谷从Lake Niassa(Lake Malawi)北部 的东部裂谷分岔出来,形成 弧状结构,直到Ugande北部。 裂谷开始断裂开始于白垩 纪,但是加速在晚新生代。 裂谷作用的区域性的抬升发 生在175-120Ma。
在马尼卡东部的Gairezi云母片岩中出现矽线石,证明克拉通南部向东变质程度 加深。
25
Zimbabwe Craton
1.太古代的花岗质岩石和片麻岩 2.Cronle-Munhinga绿岩带 3.Gairezi组变质碎屑岩 4.Barue Complex 5.新生代的沉积物
Complexly folded migmatite of Barue Complex
Fi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Archaean Zimbabwe craton. The heavy line, partly in Zimbabwe (Geological Map of Zimbabwe 1:1 000 000, 1985; Stocklmayer 1980) marks the boundary of the exposed Archaean.
20
Zimbabwe Craton
The Kalahari Craton (~ 1.5 million km² ) comprises the Kaapvaal and Zimbabwe Cratons,together with the intervening Limpopo mobile belt. The Zimbabwe Craton underlies most of Zimbabwe as well as parts of northeastern Botswana and western Mozambique. The greenstone belts are composed of generally low-grade meta-sediments, including banded iron formations (BIF), and volcanic rocks.
Guro Suite厚的酸性和薄的基 性成分的岩石
Guro Suite的集合带,辉长岩的石香肠,后期 的叠加褶皱引起的变形
29
Zimbabwe Crat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