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刚果共和国地质概况
刚果

• 人口
• 人口约有6252万(2007年),刚果 (金)共分为254个部族,讲班图语系的约 占总人口的84%,主要为刚果族、恩加拉 族、卢巴族、蒙戈—恩库恩杜族、隆达族 等,其余为讲苏丹语的阿赞德族和尼洛特 语系的阿卢尔族和俾格米人等.
宗教
居民中45%信仰天主教,24%为新教, 17.5%信仰原始宗教(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产生的以反映人和自然矛盾为主要内 容的初期状态的宗教。),13%信仰金邦古 教。
刚果盆地
非洲最大盆地,也是世 界上最大的盆地。又称 扎伊尔盆地。位于非洲 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 呈方形,赤道横贯中部。 面积约337万平方千米。 位于下几内亚高原、南 非高原、东非高原及低 小的阿赞德高原之间, 大部在扎伊尔境内,西 部及北部包括刚果及中 非的部分领土。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湖缘侵蚀作用: 1.原受断层作用盆地原为内陆湖,因地盘上升和湖 水外泄,形成典型的大盆地。 2.因周围高原完整,形势封闭,后因多雨而逐渐积 水成湖。 3.而后湖水逐渐侵蚀边缘,致湖水外泄出露形成 刚果盆地位于下几内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高原 及低小的阿赞德高原之间,大部在扎伊尔境内,西部及 北部包括刚果及中非的部分领土。这是个构造盆地,底 部是基本上未受扰动的厚层沉积岩,形成平坦单调的地 形,只有断层作用造成的一些零星分布的不高的陡崖在 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单调的景观。沉积岩是在内湖沉积 的。后来由于地壳上升,原始的刚果河(扎伊尔河)切 穿盆地西缘,内湖才逐渐消失。现在盆地西南部的两个 大湖就是它的残迹。盆地周围是相邻高4;世界原料仓库"、"中 非宝石"和"地质奇迹"之称。全国蕴藏多种 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其中铜、 钴、锌、锰、锡、钽、锗、钨、镉、镍、 铬等金属和工业钻石储量很可观。
刚果(金)地质特征与主要矿产资源概况

刚果(金)地质特征与主要矿产资源概况张学良;姚锦其;邓贵安;徐文彦;黄学强;李明君【摘要】刚果(金)主要由刚果盆地和环盆地高原组成,盆地主要由中生代到新生代地层及近现代沉积物组成,沿着盆地内边缘分布有泛非时期的火山沉积物,环盆地高原主要为抬升的前寒武纪基底。
刚果(金)优势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环盆地高原的加丹加新元古代铜-钴多金属成矿带、KIB-KAB中元古代锡-铌-钽-钨多金属成矿带、刚果东北太古代绿岩带型金-铁多金属成矿带上,而金刚石则主要分布开赛及东北部地区中新生代金刚石成矿区内。
%In terms of geology,D.R.Congo is mainly composed by Congo Basin and the plateaus around the basin. Congo Basin consists of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strata and some modern sediments,and the Pan-Africa volcanic sediment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inner edge of the basin,while the plateaus around the basin are mainly uplifted Precambrian basement.The superior resources of metal minerals mainly occur in Katanga Cu-Co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of Neoproterozoic era in the plateaus around the basin,KIB-KAB Sn-Nb-Ta-W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of Mesoproterozoic era and greenstone belt type Au-Fe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of Archaeozoic era in northeastern Congo.However,most of the diamond resourc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Mesozoic-Cenozoic diamond metallogenic provinces of Kasai and northeastern Congo area.【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6(030)004【总页数】6页(P555-560)【关键词】成矿带;矿产资源;地质特征;刚果(金)【作者】张学良;姚锦其;邓贵安;徐文彦;黄学强;李明君【作者单位】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 541004; 中色华鑫湿法冶炼有限公司,利卡西,刚果金;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 541004;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 541004;中色华鑫湿法冶炼有限公司,利卡西,刚果金;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 541004;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刚果(金)全称为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中部,国土面积达234.5 km2,人口6936万(2014年)。
刚果具体的地理位置

刚果具体的地理位置刚果是非洲内陆国家刚果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ongo)的简称,该国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
首都为布拉柴维尔。
该国接壤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加蓬以及安哥拉等国,毗邻几内亚湾。
简称刚果(布)面积34·2万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中西部刚果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下游右岸,赤道横贯中部,东、南两面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
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海拔300米左右,沼泽广布;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
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刚果金的界河。
境内刚果河支流有桑加河、利夸拉河等,库依路河单独入海。
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
年降水量1,200—1,600毫米。
刚果河及其众多支流和独流入海的奎卢—尼阿里河构成稠密水网,富水力。
森林占国土面积55%以上,盛产乌木、黑檀木等贵重木材。
刚果气候刚果盆地的气候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c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
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
使得全年高温。
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刚果共和国概况

刚果共和国概况
【自然地理】面积34.2万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东、南两面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
海岸线长150多公里。
东北部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
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刚果金的界河。
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和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资源】刚果(布)自然资源丰富,有石油、森林和多种矿藏。
其中石油业和林业为该国经济两大支柱产业。
【农林渔业】农业落后,粮食不能自给。
耕地主要集中在南方。
主要粮食作物有木薯、玉米、稻谷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可可、咖啡、马铃薯、花生、香蕉、油棕等。
粮食、肉类、蔬菜等均不能自给。
木材是刚果第二大自然资源,木材出口收入仅次于石油。
刚果民主共和国三级成矿区带划分

刚果民主共和国三级成矿区带划分余金杰;刘晓阳;王杰;王铁柱;陆邦成;刘帅杰【摘要】刚果(金)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初步划分为太古宙刚果克拉通(>2 500 Ma)、中元古代活动带(1 800~1 100 Ma)和新元古代(1 100~550 Ma)活动带.刚果(金)共划分出11个Ⅲ级成矿区带,其中新元古代中非铜-钴成矿带(Ⅲ-8)、中元古代基巴拉锡-铌-钽多金属成矿带(Ⅲ-5)和中元古代卡拉圭-安科莱锡-铌-钽多金属成矿带(Ⅲ-6)是世界上著名的成矿带.最后分析了刚果金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有金刚石、铜、钴、钽、铌、铀、金和铁.【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5(030)0z1【总页数】7页(P46-52)【关键词】地质构造单元;Ⅲ级成矿区带;优势矿产资源;刚果民主共和国【作者】余金杰;刘晓阳;王杰;王铁柱;陆邦成;刘帅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刚果民主共和国(又称刚果(金),下同)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非洲最大的矿产国之一,其矿产品包括铜、钴、锌、铬、钻石、黄金、锑、钨、铌和锰,蕴藏丰富的石油、煤炭、铀等能源矿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钴生产国和第二大钻石生产国。
刚果(金)的地质调查工作由矿山和油气部下属的地质调查局负责,矿产开发由国家矿业公司杰卡明(GECAMINS)经营管理。
杰卡明公司原为比利时上加丹加(KATAGAN)矿业联合公司,成立于1906年,1967年被收归国有,现为刚果(金)最大的国营矿业公司,总部设在卢本巴希。
刚果主要矿产、开发及配套工程

刚果主要矿产、开发及配套工程作者:朱明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第08期该文主要针对刚果主要矿产以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
首先对刚果共和国的1/100万区域进行了一定程度山的矿产地质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调查结果进行结合,并作出关于该国主要矿产与地质特征的分析。
在充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概况的基础之上,对金属矿产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的矿产分类,主要分为三个大类,分别为铁矿、金矿以及稀土矿,它们主要分布于结晶基底以及缘岩带之中;低温热液铜铅锌矿,这一类矿产的分布区域为碳酸盐地层;多金属矿,多金属矿主要是由地层进行共同控制的。
区域地质特征地层概况分析。
北部内陆构造区主要是由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分别是基底和盖层。
对于基底地层而言,在其内部又可以进行更细的划分,主要分为太古宙柴鲁和伊温都结晶地块以及元古宙的塞穆勃-欧叟变质盆地,在这其中,结晶地块主要包含有绿岩与花岗岩:而变质盆地则主要包含有砂页岩以及硅质岩地层。
在盖层之中,主要包含有硅质碎屑岩、粘土质砂岩、细砂。
岩、粉砂岩以及黏土层。
而对于南部沿海构造区而言,其地层出露了基底和盖层部分,主要包含有古元古界比寇斯组变质硅质碎屑岩以及中元古界摩斯欧瓦组硅质变质碎屑岩。
向北依次为上白垩统至下侏罗统页岩和碳酸盐岩群(Seiab-Seiv)和摩皮额卡(Mpioka)组硅质碎屑岩,二者形成了尼伊尔瑞(Niari)盆地。
构造概况分析。
在北部内陆构造区之中,主要包含有太古宇花岗岩穹窿带以及西刚果盆地。
在前寒武纪末期,在近南北向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造山运动,而造山运动促使地壳发生了相应的抬升与剥蚀,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太古宇结晶地块以及变质岩盆地。
然后在第四纪更新世后,又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东西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促使地壳又发生了以此抬升,并由此逐渐形成了贝特克高原。
而对于南部沿海构造区而言,它主要是在多次的构造以及岩浆活动的条件之下逐渐形成的。
首先,由中元古界岩浆侵入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侵入,侵入方向为北西向,这样一来,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构造隆起,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马约比山脉;然后到了中生代,由于受到了北东南西应力挤压的作用,其构造又再一次发生了相应的变形,进而在马约比山脉形成一定的逆断层带。
刚果民主共和国

• 长与宽之比为4:3,底色为天蓝色, 代表和平;对角线有一条红色带,代表烈 士的鲜血;红色带旁边有两道黄色镶边, 代表刚果(金)的财富;左上角是一颗大 的黄色五角星,代表统一的、走向美好未 来的刚果民族。之前使用的国旗底色为蓝 色,左侧为一列黄色小五角星,右侧正中 是一颗黄色大五角星。
纯 洁 永 恒 钻的ຫໍສະໝຸດ 宝 石石 之 王 :一、钻石是什么?
• 金刚石(Diamond)与钻石 钻石是以天然矿物金刚石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金刚石是以天然产出的以碳原子组成的具有立方面心晶 体结构的一种矿物。见图1
图1 金刚石的形态与结构
钻石
图3 常林钻石,希望之星
钻石
血钻
血钻
首都
• 金沙萨是刚果民主共和国 的首都和最大河港,也是 中部非洲的最大城市。根 据2005年时的统计,金沙 萨约有750万的人口,在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城 市排名里,它与南非的约 翰内斯堡一直在抢夺亚军 的排行,仅次于居冠的尼 日利亚第一大城市拉各斯。 首都金沙萨是全国政治、 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国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一切外 来干涉。主张睦邻友好和在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发展同世 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地区 经济和安全合作,是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 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员国。
刚果(金)能源矿产勘查开发程度极低,但仍是非洲 重要的原油生产国家之一。 钴和铜是刚果(金)最丰
富的两种有色金属矿产,钴的储量和储量基础独占 世界鳌头,分别达到7340万吨和470万吨,分别占 世界的48.57%和36.15%;铜矿储量约为5400万吨,
也是世界上铜的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金刚石的储 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1.5亿克拉和3.5亿克拉,均位 居世界第一位,分别占到世界的25.86%和28.0%。 刚果(金)是世界上金刚石生产最多的国家。 刚果 (金)矿产生产规模相对较大,是非洲矿业大国之一。 其矿业生产是刚果(金)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历史 上其矿业产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矿 产品出口值占到出口总值的2/3以上,最高曾达 到90%(1993年)。
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刚果盆地地质特点

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刚果盆地地质特点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刚果盆地地质特点原为内陆湖,因地盘上升和湖水外泄,形成典型的大盆地。
是前寒武纪非洲古陆块的核心部分。
从盆地边缘向中央的岩层分布由老到新,依次为太古代基底杂岩、二叠-三叠纪砾岩、石灰岩和砂岩、侏罗纪卡罗系砂岩、洪积世和现代沉积。
地形周高中低,除西南部有狭窄缺口外全被高原山地包围。
内部为平原,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地势低下,平均海拔300~500米,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多湖泊,有大片沼泽。
金沙萨北的马莱博湖海拔305米,为盆地最低处。
平原上刚果河及其支流具有宽广的谷地,排水不畅,河水漫出河床而形成大片沼泽。
孤山和丘陵平原外围有孤山和丘陵,高度为海拔500~600米,是平原和盆边高地的过渡带。
盆地边缘为一系列高原。
北缘为中非高地,平均海拔700~800米,为刚果河、乍得湖、尼罗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东缘为米通巴山脉;东南缘是南非高原北端的加丹加高原,为刚果河和赞比西河的源地;西南缘隆达高原是安哥拉比耶高原的北延,为刚果河、开赛河和安哥拉北部诸河的分水岭;西缘为喀麦隆低高原、苏安凯山地、凯莱山地和瀑布高原等一系列高地。
有刚果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单一完整的水系。
总结:盆地南北均为高原,东部为东非大裂谷,缺口在西部即刚果河下游和河口地段。
刚果盆地包括了刚果河流域的大部,平均海拔400米,有大片沼泽。
初一地理:拉丁美洲教案课题第7课拉丁美洲第 1 课时共 1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学目标1、运用图文资源描述拉丁美洲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2、在地图上找出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说出其主要的国家和首都,读图说出改地区位置的特点。
3、运用地图描述拉丁美洲的地形分布特点,说明地形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4、认识正确处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拉丁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教学难点地形对于拉丁美洲人类活动和气候的影响。
教法学法直观演示,分组讨论[来源:学科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阅读教材51-----55导入新课源: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老的印第安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初中生物,至今保留许多珍贵的遗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
第十四节刚果共和国
1. 概况
面积:342,000km2
人口:3,903,318(2008年7月)
2. 地质概况
刚果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北部,其南部中心地区主要上覆太古宙至新元古代时期的前
寒武纪岩石。
刚果共和国东部上覆刚果盆地的第四纪冲积物。
沿海盆地由白垩纪至第四纪的海相沉积物组成,并以马永贝(Mayombe)超群的前寒武纪岩石为界。
图25 刚果地质图
3. 地层和构造
刚果克拉通的西北部是一个向上隆起的宽阔基底,它构成了较新的西刚果活动带前陆。
它被称为夏于山(Chaillu Massif),并以巨大的花岗岩类地块的形式延伸,从刚果共和国的南部中心,一直穿过加蓬境内到喀麦隆南部,而在加蓬境内大部分山体都隐藏在新元古代上地壳之下。
夏于山不仅体现出北-南向的叶理,还具有两种花岗岩类结构:灰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黑云母或黑云母-角闪岩类型,以及粉色的以钾为主的复片麻岩,它以纹理切割灰花岗岩的形式出现。
在花岗岩内部,片岩和绿岩以隔壁的形式存在,还未完全被花岗岩化作用变形。
在马约科(Mayoko)有一个残余的绿岩带,由近垂直的带状含铁岩组、角闪岩、辉石-角闪岩和黑云母片麻岩组成。
另一个残余的绿岩带出现在扎纳加(Zanago),由北-南向极度倾斜的带状含铁岩组(BIF)、含角闪岩的石英岩、含有残留辉岩的角闪岩和少量纯橄榄岩组成。
夏于山的花岗岩形成于约2,700Ma,因此它所包含的片岩和绿岩显然会比它更老。
森贝—韦索(Sembe—Ouesso)群出露于刚果共和国的西北部,并与加蓬和喀麦隆领土相邻。
森贝—韦索群被一杂岩体覆盖,按岩性从下至上依次为石英岩、长石砂岩、砾岩、千枚岩、石英岩、页岩、千枚岩、钙质页岩、白云岩和石英岩。
Cahen等人认为森贝—韦索群地层应属于新元古代时期,但Vicat等人指出它应属于古元古代时期。
西刚果活动带从加蓬向南穿过刚果共和国西南部和刚果民主共和国西部,到达安哥拉东北部,其跨度超过1,300km。
活动带从东到西包括了3个构造带:具有近水平地层的外部带、中间褶皱带和位于西部的内部带。
由西刚果超群组成的外部带和中间带,被划为新元古代时期。
内部带的岩石较老,属于马永贝超群。
在西刚果造山带大部分地区,马永贝超群不整合覆盖于伊本尼(Eburnean)造山期后的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和变质火山岩上。
马永贝超群的年龄介于下伏的基麦赞(Kimezian)超群和马提瓦(Mativa)花岗岩之间,其中基麦赞超群受伊本尼造山期的影响,形成于约2,000Ma;马提瓦花岗岩形成于约1,020Ma。
根据Porada记录(1989),马永贝超群是基巴尔安(Kibaran)时期大陆性断裂填充物的代表,它在泛非期发生形变并向东推进至西刚果造山带。
马永贝超群通常被分成两个独特的单元:下部主要是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而上部完全是沉积岩。
西刚果超群从基底往上,依次被细分为圣斯科瓦(Sansikwa)群、浩特史隆戈(Haut Shiloango)群、歇斯特-卡尔凯尔(Schisto-Calcaire)群以及姆皮卡(Mpioka)群和因基西(Inkisi)群。
如今被人们称作泥岩流,而之前被称作冰川沉积的两层多卵石片岩或杂岩,把圣斯科瓦(Sansikwa)群和浩特史隆戈(Haut Shiloango)群分隔开,后者又与歇斯特-卡尔凯尔(Schisto-Calcaire)群分隔。
圣斯科瓦(Sansikwa)群主要是含有次级碳酸盐的碎屑岩地层;浩特史隆戈(Haut Shiloango)群主要含有泥岩;歇斯特-卡尔凯尔(Schisto-Calcaire)群的特征是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其次为陆源沉积。
姆皮卡(Mpioka)群不整合覆盖于歇斯特-卡尔凯尔(Schisto-Calcaire)群之上,它含有砾岩单元,由棱角状石灰岩和燧石碎屑岩组成,而它们又填充了下伏碳酸盐岩中的低地和浅向斜。
因基西(Inkisi)群又不整合覆盖于姆皮卡(Mpioka)群之上,它由红色的含砾岩砂屑和泥质岩的地层组成。
姆皮卡(Mpioka)群和因基西(Inkisi)群被认为是约735Ma西刚果活动带第一次造山期后沉积的磨砾沉积物。
71
4. 经济地质
刚果共和国是非洲亚撒哈拉地区原油的主要生产国,并且原油工业是刚果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占政府财政收入的50%左右,并占出口收入的90%。
几乎所有石油都是在近海开采的。
在距离布拉扎维尔(Brazzaville)西部约290km的姆法蒂(M’Fouati)地区,有两个主要的贱金属矿:它们是富含铜、铅和锌的兼瓜尔(Djenguile)矿和燕咖—库本扎(Yanga-Koubenza)矿。
该地区仍存在一些小型的贱金属矿床开采,从地质学角度看,它们属于西刚果超群。
在这个地质单元和古元古代的马永贝超群中其他潜在的矿床含有金、锡和钨、铌和钽、铀、锰、钛、镍和铬以及钍,所有这些金属都至少是以地球化学异常物的形式被记录下来。
金、铀、钛、铜、铌和钽可能还存在于古元古代的森贝—韦索群。
众所周知,金刚石存在于早白垩世的比科斯砾岩的砂矿中。
优质并达到一定工业品味的金刚石其开采量和出口量都很少。
太古宙的夏于山能产出大量与角闪岩有关的金矿。
铁矿是夏于山很常见的铁英石(BIF)的一部分,但是却没有进行商业性开采。
刚果共和国具有丰富的沉积磷酸盐资源,其沿海岸形成了一条超过50km长的出露带。
知名的超大型矿床出现在贺拉(Holle)和辛图科拉(Sintou Kola),距离黑角(Pointe Noire)约50km。
在距离布拉扎维尔西部约110km的康巴(Comba)附近,发现了新元古代的磷酸盐瘤状体。
5. 地质灾害
尚无地质灾害方面相关资料。
6. 地质遗迹
尚无地质遗迹方面相关资料。
7. 参考文献
Gerard, G. (1958): Carte geologique de l`Afrique Equatoriale francaise au 1:2,000,000.- Direction Mines et Geologique, A. E. F.; Paris.
Dadet, P. (1969): Notice explicative de la carte géologique de la République du Congo Brazzaville.-Mem. B. R. G. M. 70, 1-103; Orleans.
Porada, H. (1989): Pan-African rifting and orogenesis in southern to equatorial Africa and eastern Brazil.- Precambrian Research 44, 103-136; Amsterdam.
Tchikaya, J. B. (1969): La region de Loutete (Congo Brazzaville). Géologie, hydrologie et problemes appliqués.- Thesis Univerrsite Besancon, 1-130; Besancon
Vicat, J. P., Ten Kam Kon, N. & Maurin, J. C. (1992): Minéralisation et évolution Tectonique de la République Populaire du Congo au Cours du Protérozoique.- IGCP No.
255 Newsletter Bull. 4, 51-56; Braunschweig, Tervuren.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