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一点经典成语典故大全

合集下载

简短有趣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中华成语故事大全

简短有趣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中华成语故事大全

简短有趣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中华成语故事⼤全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些道理。

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化之熙。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简短有趣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供⼤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运⽄成风【拼⾳】: yùn jīn chéng fēng【解释】:运:挥动;⽄:斧头。

挥动斧头,风声呼呼。

⽐喻⼿法纯熟,技术⾼超。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见于《庄⼦·徐⽆⿁》:郢⼈垩漫其⿐端,若蝇翼,使匠⽯斫之。

匠⽯运⽄成风,听⽽斫之,尽垩⽽⿐不伤,郢⼈⽴⽽不失容。

这个寓⾔故事的⼤意是:楚国的郢都有个勇敢沉着的⼈,他的朋友⽯是个技艺⾼明的匠⼈。

有⼀次,他们表演了这样⼀套绝活:郢⼈在⿐尖涂上像苍蝇翅膀⼀样薄的⽩粉,让⽯⽤斧⼦把这层⽩粉削去。

只见匠⼈不慌不忙地挥动斧头,呼地⼀声,⽩粉完全被削掉了,⽽郢⼈的⿐尖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郢⼈也仍旧⾯不改⾊,若⽆其事地站在那⾥。

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常佩服⽯的绝技和郢⼈的胆量,很想亲眼看⼀看这个表演。

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请来,让他再表演⼀次,⽯说: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将运⽄成风引为成语,⽐喻⼿法熟练,技艺⾼超。

成语典故故事2【成语】:凿壁偷光【拼⾳】: záo bì tōu guāng【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来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成语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叫匡衡。

他⼩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常贵重的,有书的⼈不肯轻易借给别⼈。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家打短⼯,不要⼯钱,只求⼈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年,匡衡长⼤了,成了家⾥的主要劳动⼒。

他⼀天到晚在地⾥⼲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夫看⼀点书,所以⼀卷书常常要⼗天半⽉才能够读完。

成语故事100个简短

成语故事100个简短

成语故事100个简短1、与羊谋羞成语故事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

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解释】谋:商量;羞:珍羞,精美的食物。

跟羊商量要它的肉。

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2、空言虚语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韩信、彭越合兵围攻项羽,项羽在乌江兵败自刎。

各路诸侯与刘邦手下的大臣纷纷要求刘邦称帝,刘邦谦虚地说只有贤人才能称帝,空言虚语的人不能登基。

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刘邦在汜水北岸祭天登基。

【解释】不实在的话语。

3、离群索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生性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合群,只与曾参比较要好。

子夏的儿子死了,他差一点哭瞎了眼睛。

曾参前去批评他,子夏听后,如梦初醒,觉得自己离群索居很久就造成这样,于是节哀顺变,与同学打成一片。

【解释】索:孤单。

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4、井底之蛙成语故事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

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

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

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

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

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

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

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

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典故大全(简短)

成语典故大全(简短)

以下是一些简短的成语典故:
- 铁杵磨针: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在街上闲逛时遇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杵,老婆婆的话让李白很惭愧,回去后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一定能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

- 闻鸡起舞:祖逖和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时,他们每天听到公鸡鸣叫就起床练剑,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振作、发奋努力,不断进步。

- 亡羊补牢: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他对楚襄王说,大王在宫里时,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时,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成语典故简短100个1.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比喻忍受艰辛困苦,才能修身立德,做到人上人。

2. 把酒问青天:出自屈原《离骚》,意思是把手中的酒杯高高举起,向天空提问,问为什么要受尽磨难。

3.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比喻暗地里或者偷偷密谋的危害很难招致防备,明显的危险容易避开。

4. 三人一条心:指的是三个人有着相同的心意,可以坚持一条道路,凝聚力量互相帮助。

5. 九死一生:比喻那些可以做出巨大牺牲而生存下来的人,也指经历过重大危险而不死的意思。

6. 自食其果:比喻要对自己的过错后果负责,负着自己的罪过。

7.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指的是,即使得罪的人已经过去很久了,君子也不会忘记,并且在合适的时刻会报仇。

8. 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我们对于某些事情没有足够的了解,像庐山也不可能一次了解完整的真相。

9. 功亏一篑:指的是做了努力之后却收获一无所获,反而大大损失前功。

10. 穷则变,变则通:指的是贫穷激发创造力,谋变而有可能取得成功;但若有财力可以采取其他更加灵活的方式。

11.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比喻若有小的缺陷,应及时修补,否则会造成大的损失。

12. 山高皇帝远:比喻山峰高耸,皇权放远,山上有自己的规矩。

13. 吃一堑,长一智:指从犯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是从中学到经验而变得更聪明。

14. 无风不起浪:比喻这个世界上自然很多事件必须要有自己的因果,孰是孰非有它的规律。

15. 事不过三:比喻做任何一件事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三次,因为犯了第三次就说明你没有从中学到教训。

16. 画蛇添足:指的是在做完一件工作之后肆意地点缀而反而造成做工不雅,错误百出。

17. 守口如瓶:比喻不随便滔滔不绝地说话,尤其是对不该说的事不能泄露。

18. 衣衫褴褛:比喻出身贫苦的背景,衣着褴褛,生活处境十分困苦。

19. 雨过天晴:指生活中常常经历困苦,但最终都会过去,充满希望。

20. 望洋兴叹:出自史记,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怨恨的表达方式,意思就是指回首过去身患兵病,手拥荆条,只能注视远处的洋洋大海而叹息。

三分钟成语典故短故事_成语典故故事有哪些

三分钟成语典故短故事_成语典故故事有哪些

三分钟成语典故短故事_成语典故故事有哪些历史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很多成语就是从历史典故延伸出来的。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三分钟成语典故短故事,供⼤家参考。

更多成语相关⽂章内容推荐(↓↓↓)成语典故故事1隔岸观⽕【出处】(唐·⼲康)《投谒齐⼰》。

【释义】隔着河看失⽕。

⽐喻置⾝事外,采取袖⼿旁观的态度。

【历史典故】公元202年,袁绍⼀病不起,继⽽去世。

三个⼉⼦开始了争权夺利的⽃争:长⼦被摒弃在外,权⼒由次⼦接管,幼⼦⽀持这⼀决定,长⼦当然不买账,为此,袁家兄弟开始内⽃。

曹操把他们兄弟的内讧看成是⼀次机会,于是发动攻击。

然⽽,他的威胁使袁家兄弟把争⽃置于⼀旁,团结御敌。

曹操撤回,留给袁家兄弟更多的时间酝酿内战。

袁家兄弟⼜各持⼰见,战争逐步升级。

此后3年,曹操充分利⽤了袁家兄弟的不团结,占领了他们的部分领地。

公元205年,曹军袭击并杀死了袁家长⼦。

此时,曹操已经占领了袁⽒家族的⼤部分领地。

袁家两兄弟被迫逃离⾃⼰的疆⼟,他们求助叫乌桓的游牧民族的庇护。

两年后,即公元207年,曹操对庇护袁家兄弟的乌桓族发动袭击。

⼀番长途⾏军后,曹军摧毁了乌桓族,并杀死了乌桓族⾸领,袁家两兄弟乘机逃跑。

他们⼜投奔到另⼀个更远的游牧民族公孙康的麾下。

平定河北之后,夏侯惇等⼈劝曹操攻打公孙康。

曹操却笑着说:“不烦你们再次出兵了。

⼏天之后,公孙康会把⼆袁的⾸级亲⾃送来。

”诸将都不相信。

没过⼏天,公孙康果然派⼈将袁熙和袁尚的⾸级送来了。

众将⼤惊,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

曹操⼤笑说:“果然不出奉孝所料!”说着,拿出郭嘉临死前留给他的⼀封信。

郭嘉在信中写道:“如果听说袁熙、袁尚去投靠辽东,主公千万不要加兵。

公孙康⼀直担⼼袁⽒被吞并之后,⼆袁去投奔他。

倘若率兵去攻打他,他们肯定并⼒迎敌,欲速则不达;倘若慢慢地谋取,公孙康、袁⽒兄弟必然会互相图谋对⽅。

”果然,当探⼦回报公孙康曹操并⽆攻打辽东之意时,公孙康⽴即将袁熙、袁尚斩⾸,使曹操兵不⾎刃便达到了⽬的。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1、梨园子弟成语故事唐玄宗十分喜欢音乐,大臣给他讲春秋时期宋王修筑练武场墙壁时请歌唱家癸与射稽伴唱,提高劳动效率的故事。

唐玄宗想让音乐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建立音乐学校梨园,经常演奏《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还经常亲自去梨园看望这些梨园子弟。

【释义】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

后泛指戏曲演员。

2、扣壶长吟成语故事晋朝才子王敦怀才不遇,不得志时经常在酒后吟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边吟边用铁如意敲唾壶,以此来抒发自己的不平心情,时间一长唾壶全都缺了边。

【释义】借指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

3、褴褛筚路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

下军副将栾书极力反对,说楚王灭庸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

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

【解释】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4、猫噬鹦鹉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爱猫的人,特地选定一个吉日从邻居家买来一只猫,准备用它来捕鼠。

结果,一个没有抓到,猫先撕破鸟笼子,把主人最喜爱的鹦鹉给吃了。

【解释】比喻排挤好人。

5、甘棠之爱成语故事周武王时期,大臣召伯奉武王之命巡行南方地区,广施仁政,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由于政策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对,纷纷攻击与诬陷召伯。

召伯为表忠心与清白,死在甘棠树下。

召伯死后,民众怀念他,从此不再砍伐甘棠树。

【释义】甘棠:木名,即棠梨。

指对官吏的爱戴。

6、以卵击石成语故事出处《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

比喻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

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

四字成语典故故事简短一点_成语典故简短

四字成语典故故事简短一点_成语典故简短

四字成语典故故事简短⼀点_成语典故简短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个引⼈⼈胜、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四字成语典故故事简短⼀点,供⼤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风声鹤唳【拼⾳】: fēng shēng hè lì【解释】:唳:鹤叫声。

形容惊慌失措,或⾃相惊忧。

【成语故事】:西晋末年发⽣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了东晋。

当晋朝渡江来到南⽅,胡⼈就霸占了北⽅,不过,北⽅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

当时前秦的⾸领叫苻坚,他请汉⼈王猛当他的宰相,⼀⼼要让国家变得⼗分强盛。

为了完成统⼀中国的⼼愿,苻坚就带着⼋⼗万⼤军攻打南⽅。

晋朝的君⾂⼀听到消息都⾮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这个地⽅,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

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常的害怕。

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后长期对峙的局⾯。

成语典故故事2【成语】:风烛残年【拼⾳】: fēng zhú cán nián【解释】: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指在世不太久。

⽐喻⼈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成语故事】:刘因,是元朝初年的⼈。

他⾮常聪敏,写了⼀⼿好⽂章,并且肯下⼯夫读书,著作有“静修集”和“四书集义精要”等著名的书。

他幼年时⽗亲就死了,⼀向对母亲很孝顺;长⼤以后,曾在朝廷做右赞善⼤夫。

后来因为母亲⽣病,才辞去官职,返回家乡侍奉母亲。

不久,朝廷⼜叫他去做官,他却不愿意再去了。

有⼈问他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做官的机会呢?他回答说:“我的母亲已经九⼗岁了,就好象是㈱风中残烛﹞,朝不保⼣,我怎么可以远⾏,去贪图那些荣华富贵呢?”这句“风中残烛”本来是⽐喻风中烧残的蜡烛,很容易熄灭的意思;⼀般⼈就⽤来形容⽼年⼈的衰竭,不久⼈世。

简单的成语故事

简单的成语故事

简单的成语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简单的成语故事简单的成语故事8则小学生需要学习很多成语,下面就由本店铺为大家分享一些简单的成语故事吧,希望大家喜欢!1揠苗助长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一点经典成语典故大全
李陵是西汉时的著名将领。

他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十分勇敢,对士兵也非常爱护,因此深得汉武帝的喜爱。

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出兵侵犯中原。

汉武帝为了安定边塞,便封李陵为派骑都尉,命他率军前去征讨匈奴。

他带领五千步兵,从居
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向北推进,三十天后抵达浚稽山(约今蒙
古图音河南),被匈奴三万骑兵包围于两山之间。

李陵用战车围成营寨,歼灭匈奴数千人。

匈奴单于又召集骑兵八万人围攻李陵。

李陵
边战边向南撤退,斩杀匈奴三千多人,向南撤退,途中来到一大片
沼泽中。

匈奴从上风放火,李陵也命令士兵从里边放火烧出一溜空地,以阻止再烧过来的火继续向南漫延。

正在匈奴作战不利,打算撤退的时候,李陵的一个部下投降了匈奴,把汉军无后援、箭矢将用尽等情况告诉了匈奴,于是匈奴加紧
了对汉军的进攻。

李陵率军退入一个山谷,匈奴紧追不舍,并切断
了汉军的后路。

一场激战,汉军伤亡惨重。

夜里,李陵见自己没有
了突围的希望,就召集起将士,沉重地说:“看样子明天就会被匈
奴打败,我们如鸟兽散吧,这样或许还能有逃脱回朝报告皇上的希望。

”随后,李陵在夜里突围时被匈奴追击,最后被擒,投降了匈奴。

春秋时期,有一次卫国与陈国合兵一处,进攻郑国。

郑庄公吃了败仗,就向陈桓公提出两国讲和。

陈桓公说什么也不答应,他的弟
弟陈五父对他说:“与善良的人亲近,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最宝贵
的东西,不可失去。

我看郑国既然服软了,就跟他们讲和吧!”
听了弟弟的话,陈桓公很生气,说:“宋国和卫国国势强盛,我对它们有几分畏惧,恐怕它们为难我;可郑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我
去攻打它,它还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命令本国军队继续攻打郑国。

两年以后,郑国终于强大起来,派遣军队攻打陈国,大获全胜。

陈国的邻国眼看陈国吃亏,却不来救助。

人们纷纷议论,说:“陈国国君真是自找苦吃,他长期做恶事不知改悔,当然会有这个结果。

古书有言,做恶事容易,但恶事如同燎原的烈火一样,无法扑灭,最后还会将大祸引到自己头上。

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

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

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为报父仇,励精图治,后来大败越国,并乘胜攻入了越国的都城。

越王勾践率领着仅存的五千残兵败将退到了会稽,并派人向吴国求和。

吴国的大臣伍子胥对夫差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举歼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

”可是吴王夫差因为这次的大胜而骄傲自满,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下令准许越国议和。

吴王大胜越国以后,夫差自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晋国、齐国等国家比试比试,分个高下。

而这时的越王勾践时刻不忘丧国之耻,卧薪尝胆,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伍子胥又规劝夫差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

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

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

(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可吴王还是不听伍子胥的规劝。

由于他连年用兵,结果国力空虚,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消灭了。

成语“心腹之患”由“心腹之疾”演变而来,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
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
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
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
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春秋时期,发生了两件骨肉相残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影响很坏,很多人都知道。

一件事是晋献公与公子申生的事情。

晋献公在晚年时非常昏庸,宠爱妃子骊姬,对她言听计从。

骊姬想让儿子奚齐当太子,就与奸臣私通,一起商量着如何对付他们的
眼中钉——太子申生。

一次,骊姬用蜂蜜擦头,引来不少蜜蜂,然后命申生用扇子驱赶蜜蜂。

结果,晋献公在高台上看到,真的以为申生有戏母之心。


献公勃然大怒,从此断绝父子之情,再也不理睬申生了。

申生失宠,只得自杀。

骊姬还在献公面前,说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坏话。

献公听信谗言,派人去杀重耳。

重耳、夷吾见势不妙,只得逃出晋国,另寻出路。

另一件事,是公子弃疾与楚灵王的事情。

楚灵王曾经传下旨意,命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去管理被灭的蔡国,而他统率军队出征,攻打东方的徐国。

公子弃疾见国君不在国内,
就带兵回国,杀死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拥立他哥哥的儿子子午为君,由子皙做令尹。

楚灵王听说公子弃疾掌握了大权,自己又没有办法打回去,气得上吊自杀。

公子弃疾见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索性逼子午自杀,自
己从后台走向前台,做了楚王,历史上称他为楚平王。

这两件事,一件是父亲逼死儿子,一件是弟弟逼死哥哥,说起来都令人连打冷战。

看过短一点经典成语典故大全的还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