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专业 历史 历任院长简介
东南大学简介(PPT)

7.政界: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交通部原部长、重庆市原市委书记黄镇东,福建省原 省长黄小晶,江苏省原政协主席钱钟韩,中国地震局原局长宋瑞祥,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 新疆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卫,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原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许云昭等。
六朝松,相传为梁武帝手植
两江师范学堂全景手绘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字房,建于1909年
1921年至1923年,东南大学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设。图为当时的校门。
国立中央大学正门,2011年
东南大学大礼堂
孟芳图书馆,东南大学老图书馆
中大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馆
中大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馆
东南大学简介(PPT)
中国政区图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知名校友
东南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经历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 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 京大学等历史时期。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合并金陵大学 等校有关系科,在原中央大学本部成立了南京工学院。在1952年前的各个历史时期,东南 大学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才,这个阶段东南大学的校友名录与由其前身发展而来的其他 姐妹学校的校友名录高度重合,这些学校包括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 东大历史上前身有关系科、东南大学(包括整体并入的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 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各种学历层次学习过的学生(包括肄业生、转校生、毕业生、研 究生、进修生、成人教育、留学生)和工作过的教职工,均为东南大学校友。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简介

北京大学,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可以说,全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能没有蔡元培,正如中国不能没有西藏。
因为蔡元培的存在,才出现了民国时代中国的学术井喷,出现了那些让我们至今久久回味的名师大家。
陈时,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以一人之力缔造私立大学,而使之卓然学术,开前无古人之先例,这便是陈时。
陈时毁家兴学的时候,全中国只有国立的北大和省立的山西大学、北洋大学。
陈时一手打造的,却是一个综合性的私立大学。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复旦大学,陈望道——他是中国新闻学教育的集大成者,复旦新闻系“好学力行”的系训便出自他口,他的伟大,绝不是一句“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可以概括得。
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陈序经——他自称“只是一个教书的”,然而如果没有他,就没有陈寅恪晚年那光耀万世的成就,也没有广东的学术文化。
这份无量的功德,让它成为岭南,耀眼的明珠。
金陵大学、南京大学,陈裕光——“金陵大学师生以覆我之青天为誓,以照我之白日为誓,以祖国山河为誓,以祖宗丘坟为誓,誓以热血,誓以至诚,终我一生,永不使用日货。
如有悔心,或生二志,人天共戮!此誓。
”济南惨案后,这个校长带领学生发下这个誓言,至死不渝。
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陈垣——北平沦陷,所有大学把日语列为必修,校门悬挂日本国旗,惟有辅仁大学能够独树一帜,人称“学术抗日”。
他对学生启功说:“一个民族的消亡,从民族文化开始…...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把这个继承下去!”四川大学,程天放——“程天放,这个人的资料可能找不到多少吧”,四川大学一位老师告诉笔者。
他的评价在海峡两岸截然相反,确实他是国民党党化教育的推广者,但另一面,他也为川大招来了不少大师。
历史的迷雾仍在眼前,也许未来一天我们才会发现,真的往事并不如烟。
台湾大学,傅斯年——1919年5月4日,他是游行总指挥,第一个冲进赵家楼。
他是“史料学派”创建者,让今天的史学界呐喊:“回到傅斯年!”台大钟每节课都响21下,因为这位校长说:“一天只有21个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多么哲学而又科学的方法呀!”一位同学感慨道。
【口述历史】韦钰教授:东南大学更名

韦钰,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86年担任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校长,教育部原副部长,电子学专家,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在中国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创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
先后推动建设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实施“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儿童教育项目等,2004年获得联合国特殊贡献奖。
一更名的一点感怀与回念2017年6月6日,东南大学正在庆祝它115年的生日。
将学校历史追朔到1902年,是从三江师范算起的。
在逝去的115年间,学校曾几度更名,最近的一次更名在1988年,从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
当时,教育部要求直属高校中同一类型的四所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如果要更名,都要更名为XX理工大学。
我们当时研究,觉得要更名不如一步到位,既然称为大学,就不要再带“理工”的帽子了。
何况。
学校历史上也曾用过东南大学的名字。
争取教育部批准的过程并不容易,是多方支持的结果。
对于这次更名,至今也还有不同看法。
在1988年时,争论自然就更大了。
我是当时的校长,功过如何,留待历史评述;况且,与个人实在是无关紧要。
倒是回忆起几件轶事,对这些插曲当时知者并不多。
当时共同推进更名工作的校领导班子同事中,有的已经谢世了;有的身体现在也不是很好,所以想记述一下,也作是对共同工作同志情谊的回念。
二东南大学现在的校名是谁写的?学校更名为东南大学,要确定校庆的日子。
查询相关档案,原东南大学批准建校的日期是6月6日。
于是就把校庆定在6月6日,1988年第一次更名的庆典也预定在6月6日召开。
定下以后,马上有位老领导打电话来反对,因为他查到6月6日是狗的生日。
我们研究后,认为6月6日是狗生日这件事,知者不多,向他解释一下,就不做改变了,定下了6月6日开庆典。
接下来,要决定东南大学四个字的字样。
不仅大门口要用,信纸、信封和各项公文的标识要用,那时进校是要佩戴校徽的,校徽上也要有东南大学的字样。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山、修铁路的重要性,坚定了茅以升走“科学救国”、“工程建国”的道路,他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
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
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
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唐山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
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
30年代,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
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
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茅以升简介——精选推荐

茅以升简介茅以升简介【篇1:茅以升简介】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1、91989、11、12),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用心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建立人之一,是我国爱国人士之一。
【篇2:茅以升简介】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
桥梁学家、教育家。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茅以升出生于江苏丹徒县(今镇江)一户书香之家。
3岁时理解母亲的启蒙教育,5岁读私塾,7岁入思益学堂(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系。
同年考入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研究生,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
经导师贾柯贝(H?S?Jacoby)介绍,在匹兹堡桥梁公司实习,同时又利用业余时间到卡利基理工学院夜校攻读工学博士学位。
1919年成为该校首名工学博士。
博士论文《桥梁桁架次应力》的创见被称为茅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1920年,茅以升应邀回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任教授。
1921年任学校副主任。
1922年7月,他受聘为东南大学教授。
东大校长

东大历任校长1952年前缪荃孙 1902年- (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李瑞清 1905年-1912年(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江谦 1914年-1919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 1919年-1925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校长)张乃燕 1927年-1930年(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校长)朱家骅 1930年-1931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 1931年-1941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顾孟余 1941年-1943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蒋介石 1943年-1944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顾毓琇 1944年-1945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 1945年-1947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周鸿经 1948年-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梁希 1949年-1949年(国立南京大学校长)潘菽 1949年- (国立南京大学校长)1952年前工科负责人1920年-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艺专修科、国立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杨杏佛1921年-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工科主任茅以升1924年-1925年河海工科大学校长茅以升1925年-1927年河海工科大学校长杨孝述1927年-19##年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周仁1931年-1932年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毓琇19##年-19##年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陆志鸿1944年-1945年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陈章1946年-1947年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刘敦桢1947年-1948年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陈章1948年-1949年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卢恩绪1949年-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钱钟韩1952年后1952年-1956年南京工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汪海粟1957年-1959年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德和1959年-1968年南京工学院第一书记兼院长刘雪初1973年2月—1974年10月南京工学院革委会主任何冰皓1974年11月—1975年5年南京工学院革委会主任林克1978年5月—1979年8月南京工学院院长盛华1979年—1979年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觉1979年-1983年南京工学院院长钱钟韩1983年12月—1986年12月南京工学院院长管致中1985年-1993年南京工学院院长、东南大学校长韦钰1993年11月—1997年10月东南大学校长陈笃信1997年10月—2006年6月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2006年6月—至今东南大学校长易红。
东南大学简介(PPT)22页PPT

7.政界: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交通部原部长、重庆市原市委书记黄镇东,福建省原 省长黄小晶,江苏省原政协主席钱钟韩,中国地震局原局长宋瑞祥,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 新疆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卫,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原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许云昭等。
3.机械、动力与自动化学界:工程热物理与自动化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省政协 原主席钱钟韩,自动控制学家、中科院院士冯纯伯,惯性技术和精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 士、国防科工委原主任丁衡高上将,著名太空技术专家、两院院士闵桂荣,能源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著名电力专家、中国工程院士黄其励,军事电子学家、中国工程 院院士李德毅等。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后,曾在及正在东南大学学习或工作的杰出校友包括: 1.建筑学界:中国“建筑五宗师”中的童寯、杨廷宝和刘敦桢三位(另两位为吕彦直、 梁思成),有“中国水彩画开山大师”之称的建筑学家李剑晨,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齐 康,建筑学家、工程院院士钟训正、程泰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系主任张永和,建 筑学家、获普利策克建筑奖的首位中国公民王澍等。 2.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界:著名电子信息学家陈章,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终身 院士(IEEE life Fellow)何振亚,电子信息专家、中科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刘盛纲, 电子学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半导体及为电子学家、中国科学 院院士陈星弼,电子信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乃通、李幼平、孙忠良、陈星弼,计算 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公司原总工倪光南,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原校长顾冠群,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IEEE Fellow) 吴柯,移动通信专家、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尤肖虎等。
江苏省高等院校历任校(院)长及任期时限

南京大学历任校(院)长:匡亚明南京大学校长:(1978至1982);郭令智南京大学代校长:(1982至1984);曲钦岳南京大学校长:(1984至1997);陈懿南京大学代校长:(1996至1997);蒋树声南京大学校长:(1997至2006);陈骏南京大学校长:(2006至现今)。
朱克昌:1999年至今担任江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李定龙:2014年5月至今担任常州大学怀德学院院长。
李文虎:2008年至今担任常州工学院院长。
朱士中:2012年7月至今担任常熟理工学院院长。
李世收:2011年3月至今担任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乔学斌:2013年7月至今担任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丹中:2014年至今担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庄群华:2014年1月至今担任正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蒋志平:1999年至今担任炎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郭育光:2001年11月至今担任九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郁宝荣:2013年9月至今担任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丁泗:2012年7月至今担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吕俊峰:2012年至今担任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方仪:2010年至今担任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曾红路:2003年1月至今担任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史宝凤:1998年至今担任硅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张祥华:2013年2月至今担任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严世清:2008年5月至今担任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院长。
蒋留生:2007年至今担任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易红:2003年至今担任东南大学成贤学院院长。
朱开永:2007年11月至今担任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院长。
谈哲敏:2007年至今担任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院长。
李新民:2004年至今担任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院长。
陈旭:2004年至今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院长。
高福安:2004年至今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院长。
刘玉海:2004年1月至今担任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院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
东南大学简介乘车路线地址:
东南大学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
2000年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东南大学。
从南京火车站出发,乘坐44路、游1路,从南京火车站做159
路(花木公司站)上车,坐15站至(东南大学浦口校区站)下车,从南京火车站出发,乘坐44(雨花台南大门-南京火车站),抵达四牌楼. 约6.92公里,从新庄西出发,乘坐97(公交总公司-仙林灵山),在公交总公司换乘15(南堡公园-鸡鸣寺),抵达鸡鸣寺.多大可以到东南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东大路6号成贤学院西校区。
东南大学历任校(院)长及任职年限:
1978年05月—1979年08月南京工学院院长:盛华1979年—1979年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觉1979年-1983年南京工学院院长:钱钟韩1983年12月—1986年12月南京工学院院长:管致中1985年-1993年南京工学院院长、东南大学校长:韦钰1993年11月—1997年10月东南大学校长:陈笃信1997年10月—2006年06月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2006年06月—至今东南大学校长:易红
东南大学所设院系和专业学科:
学校设有建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 30个院系,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系、历史学系、哲学系、俄文专修科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地理系、地质系、生物学系、心理学系、气象学系法学院:法律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社会学系、边政学系师范学院:教育学系、体育系、艺术系、体育专修科农学院:农艺学系、农业经济系、森林学系、园艺学系、农业化学系、畜牧兽医系工学院:土木工学院、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航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拥有70个本科专业,2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5个硕士点.
东南大学历史变迁过程详解:
中国政治中心北迁之后,由中央太学改作郡学、路学或府学等南京地方学府,1650年明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
现代意义上东南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张之洞在此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
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
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
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
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
1949年南京解放后改称国立南京大学,后去国立二字,称南京大学(老南京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
1988年0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06月06日。
2000年04月,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
本文由: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