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计算公式
排污许可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核定方法

3、监测数据的认定
各种实际监测法获得的数据必须符合下述规定,才能 作为有效数据,用于核定污染物的产生、排放量。
(1) 监督监测数据的认定: 环保部门按照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监督监测得到的 数据,并且企业当年生产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和治 污设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运行状况良好。废气污染物年 监测频次不少于4次;并且任意2次监测数据不能在同一个 月,任意3次监测数据不能在同一个季度。监测项目和监 测分析方法符合规范要求。
确定相应的数据上报。 (7)对较大型企业污染物的核定可由环保部门会同各相关处室 及行业专家共同论证后进行核定。
上海市排污许可证工作组
谢谢!
上海市排污许可证工作组
(2)计算公式
• 污染物排放速率计算公式: G=Q×C×10-6
•
式中:G——废气中SO2的排放速率,kg/h;பைடு நூலகம்Q——标准状态下干废气的流量,m3/h; C——标准状态下干废气中污染物的小时均值浓度,mg/m3。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公式: Gd = G ×10-3 Gm = G Gy = G
上海市排污许可证工作组
4、监测数据优先采用顺序
①在线监测>实际监测 ②监督监测>验收监测>委托监测
上海市排污许可证工作组
5、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指根据物质质量守衡原理,对生产过程 中使用的物料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即: 投入物料量总和=产出物料量总和=主副产品和回收 及综合利用的物质量总和+排出系统外的废物质量(包括 可控制与不可控制生产性废物及工艺过程的泄漏等物料流 失)。 采用物料衡算法核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时,应对企 业生产工艺流程和能源、水、物料投入、使用、消耗情况 进行充分调查、了解,从物料平衡分析着手,对企业的原 材料、辅料、能源、水的消耗量、生产工艺过程进行综合 分析,使测算出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能够比较真实地 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污染物排放j计算方法

工业污染物排放统计方法一、工业污染物估算常用方法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中对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及所含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的计算通常采用三种方法,即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产排污系数法。
1、实测法实测法是通过监测手段或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连续计量设施,测量废气、废水的流速、流量和废气、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用环保部门认可的测量数据来计算各种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总量的统计计算方法。
G=KC i Q式中:G——污染物产生量或排放量;Q——介质流量;C i——介质中i污染物浓度;K——单位换算系数。
浓度和流量的单位不一致时,单位换算系数K取不同的值。
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单位常取mg/L,系数K取10-3;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一般取mg/L,系数K取10-6。
实测法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于环境监测站。
监测数据是通过科学、合理地采集样品、分析样品而获得的。
监测采集的样品是对监测的环境要素的总体而言,如采集的样品缺乏代表性,尽管测试分析很准确,不具备代表性的数据也毫无意义。
因受现有监测技术和监测条件的约束,实测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主要是目前除了重点污染源有比较准确的监测数据外,其他多数非重点污染源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测;而且很多重点污染源还未实现连续监测,监测结果的代表性有待提高。
例某炼油厂年排废水2万t,废水中废油浓度C油为500mg/L,COD浓度C COD为300mg/L,水未处理直接排放。
计算该厂废油和COD的年排放量。
解:G油=K C油Q =10-6×500×2×104 =10(t)G COD=K C COD Q =10-6×300×2×104 =6(t)例某冶炼厂排气筒截面0.4m2,排气平均流速12.5m/s,实测所排废气中SO2平均浓度12mg/m3,粉尘浓度8mg/L计算该排气筒每小时SO2和粉尘的排放量。
解:每小时废气流量Q=12.5×0.4×3600 = 1.8×104(m3/h)每小时SO2排放量Gso2 = 10—6×12×1.8×104 = 0.216(kg/h)每小时粉尘排放量G粉尘= 10—6×8×1.8×104 = 0.144((kg/h)2、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是指根据物质质量守恒原理,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NOX几种换算方法

90年代末期推出的产品。
是按照国家标准《固定污染源排放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目前仍为使用标准)要求设计的,但这个标准中没有监测氮氧化物的计算方法。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国产在监测仪中增加了氮氧化物监测项目。
设计人员按照书本中的公式,根据实际生产经验,采用:NOX = NO×1.05 进行计算,1.05的含义为:NOX = NO + NO2 (通常烟气中NO2约占NOX的5%),因此上式又可写为:NOX = NO + NO×5%即:NOX = NO×1.05 --------------------------(1)(注:监测仪上只安装了NO传感器)。
2.在2001年后推出的产品。
设计时,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76-2001(其中第12页,采用的计算公式为:NOX =。
NO+NO2NO用NO2表示则公式为:NOX = NO(NO2/NO)+ NO2NO分子量为30,NO2分子量为46则公式为:NOX = NO(46/30)+ NO2即:NOX = NO×1.53 + NO2国家规范中氮氧化物注明‘NOX(以NO2计)’,未给出详细演算方法。
国家规范对固定污染源气态污染物监测,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有着明确的要求,氮氧化物监测方式的监测值计算公式长期以来未给出详细演算方法。
国家标准《固定污染源排放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没有提到氮氧化物监测的计算方式,2007年8月1日实施的HJ/T76-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替代了HJ/T76-2001,其中第15页.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运行的烟气监测仪器所用的氮氧化物计算公式各厂家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计算公式:NO×1.05 = NOXλ mg/m3 -------------------(氮氧化物以NO计)NO×1.53 + NO2 = NOX mg/m3λ -------------------(氮氧化物以NO2计)NO + NO2 = NOX mg/m3λ -------------------(氮氧化物以NO计)(NO ppm + NO2 ppm)2.05 = NOX mg/m3λ -------------(氮氧化物以NO2计)因此两种计算方法也是市场上运行的烟气监测仪器所普遍采用的。
【整理版】烟尘测试中烟气流速计算公式的讨论3

CEMS 计算公式:1、烟气流速 m/sV=Kv ×Kp ×Sqr2ΔP/ρΔP =P d -P s=ρ(T s 、P s)・V 2/2ρ=ρ1×(P s+Ba )/Ba ×273/(Ts+273)V=Kv ×Kp ×Sqrt 2×ρ1×(Ts +273)/273×10325/(Ps +Ba ) ×ΔP其中Kv =1.414,ρ1=1.34kg/m3 V---m/s ,测定断面的气平均流速; Kv --- , 速度场系数;Kp ---, 皮托管系数; Pd ---Pa ,烟气动压; Ba ---Pa , 当地大气压;ρ---kg/m 3,湿排气密度;Ps ---Pa ,烟气静压; Ts ---℃, 烟气温度;ΔP :压差 ρ:烟气流体密度2、过量空气系数 22121Xo -=α2Xo --%,烟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3、折算浓度 mg/m 3sC C αα⨯=' C ---m g/m 3,折算成过量空气系数为α时的排放浓度;'C ---m g/m 3,标准状态下干烟气的排放浓度;α---在测点实测的过量空气系数;s α---有关排放标准中规定的过量空气系数;实测锅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按下表规定的系数折算。
锅炉类型折算项目过量空气系数 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α=1.7 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浓度α=1.8 燃油、燃气锅炉 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 α=1.24、烟气流量Q= A ×V ×)(SW sX T Ps Ba -+∙+1273273101325 Xsw ---%,排气中水分含量体积百分比;1.1.1 烟气流量的计算ss V F Q ⨯⨯=3600 (式4-1)式中:s Q -湿烟气排放量,m 3/h ;F -测定断面面积,m 2;s V -测定断面的平均烟气流速,m/s 。
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实测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

2
24000 生产用水 54000
生产废水 18000 处理站
1 7
7
36000
7
第四节 废气排放量计算
一、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量
1、锅炉燃料耗量计算
产生饱和蒸汽的 锅炉,燃料耗量: (1)固体和液体燃料
1kg燃料完全燃烧时的理论空气量
例题
CO2 44
1kg
44/12kg
CO2密度1.965g/L,故1kg C燃烧生成 CO2体积为1.866m3
用水平衡图 (单位:t/d)
消耗480
绿化用水 543
4800 生活用水 ?
生活污水 ? 处理站
总
新鲜用
废
水量?
水
消耗6000
排
?
生产用水 ?
生产废水 ? 处理站
量 ?
36000
消耗480
绿化用水 543
总
4800
新鲜用水 量28800
4320
生活用水
消耗6000
生活污水 3777 处理站
废 水 排 量
例2
某电厂监测烟气流量为200m3/h,烟尘进治 理设施前浓度为1200mg/m3,排放浓度为 200mg/m3,电厂连续运转,试求每年进入 除尘系统的烟气量Q(吨)。
Q=200×(1200-200)×365 ×24 ×10-9
=1.752t
3、进出系统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
如果物料进出系统中发生化学反应,转变为 新的物质,物料衡算可以根据化学反应式进 行,求得污染物的排放量。
物料衡算法
例:某化工厂利用原料A及原料B生产产品,请填空
A 200 kg B 150 kg
国控污染源排放口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附件:国控污染源排放口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使用自动监测和监督性监测数据计算工业污染源排放口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使用自动监测数据计算污染物排放量(一)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要求1.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下简称“国控企业”)国控企业应当按照《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3-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和《污染源监控现场端建设规范》(环发〔2008〕25号)等相关规范的要求,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包括污染物浓度监测仪、流量(速)计和数采仪等)。
2.环保部门按照上述相关规范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进行验收。
3.国控企业应当依据《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2007》和《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 75-2007》要求,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进行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台账信息,储存足够的备品备件。
4.环保部门要依据《国家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3—审核办法》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环发〔2009〕88号)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开展监督考核,并根据《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合格标志使用办法>的通知》(环办〔2010〕25号)核发设备监督考核合格标志,确定设备正常运行,自动监测数据有效。
5.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应当与环保部门能够稳定联网,实时传输数据,并保持数据一致。
6.若一季度内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捕集率小于75%时,国控企业应当更换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每季度有效数据捕集率%=(该季度小时数-缺失数据小时数-无效数据小时数)/(该季度小时数-无效数据小时数)。
(二)数据准备1.根据《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和《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判别缺失或失控数据,并进行处理和补遗。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运行管理和现场核查

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中 4.2.4 所述来布置 应配备方便、安全的爬梯或电梯
CEMS的仪器安装
采样伴热管走向和布置
采样伴热管的核查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采样伴热管 的走向角度和采样伴热管的设置温度。
① 采样伴热管的长度 适中,其走向应向下倾斜,角度不得小于 5º,并在每隔4~5m处装线卡箍固定。其走向为向上倾斜和出 现U字形或V字形的布线,均容易形成水封,造成有害气体的 损失,使监测结果偏低。
探头脱水装置
Hale Waihona Puke 采样探头 采样泵 过滤器 气体分析仪
(含压缩空气预处理系统) 除湿冷凝装置 伴热管线 排水系统
伴热管线
采样探头
安装过滤器(不绣钢或多孔陶瓷材料) 加热反吹装置(工厂压缩空气)
伴热管线
母线
PTC发热体
绝缘层 屏蔽层 外护套
恒功率 自限温
冷凝器
电子冷凝器 机械冷凝器(压缩机) 渗透装置脱水
(浓度值、生产厂商、有效期、不确定度等)
标气钢瓶内压力(和初始压力对比) 减压阀的情况(腐蚀或损坏) 标气瓶有序摆放
数据记录和处理系统检查
二级门禁
管理员可以通过密码进入管理系统进行参数或系数的设置, 一般工作人员(操作员)只能进行日常例行维护和操作
烟气在线监测CEMS测量原理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3烟气排放连续监测(CEMS)的原理3.1 CEMS气态污染物监测的原理采样方法分为:完全抽取式(常用)、稀释抽取式、直接测量。
3.1.1完全抽取式(1)完全抽取式CEMS系统结构抽取系统(采样探头、采样伴热管、过滤器、除湿冷凝器、采样泵);测试气体分析仪;辅助系统(尾气排放系统、冷凝排水系统、反吹系统)。
(2)完全抽取式CEMS系统预处理冷干-后处理方式(常用);冷干-前处理方式;热湿方式(常用)。
结论:(3)完全抽取式CEMS系统分析仪完全抽取式CEMS系统分析仪分析方法分为: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常用)、紫外差分吸收法DOAS(常用)、非分散紫外吸收法NDUV、气体过滤相关法GFC、傅里叶红外法(FTIR)。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西门子、ABB、西克、富士、雪迪龙等品牌;紫外差分吸收法:聚光、安徽皖仪、上海北分等品牌。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由一个电脉冲发射光源,通过抛物面反射器获得更好的光路聚焦后,再通过两个窄带滤光片分别在检测器之前滤光,两个气室一个作为传感器,一个作为参比。
对比两个检测的信号,得出被测气体吸收了多少红外光从而得出浓度。
(其中当红外光通过待测气体时,这些气体分子对特定波长的红外光有吸收,其吸收关系服从朗伯--比尔(Lambert-Beer)吸收定律)紫外差分吸收法:光源发出的光束汇聚进入光纤,通过光纤传到气体室,穿过气体室时被待测气体吸收,由光纤传输到光谱仪,在光谱仪内部经光栅分光,由阵列传感器将分光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获得气体的连续吸收光谱信息。
根据此信息采用差分吸收光谱算法得到被测气体的浓度。
DOAS核心思想将气体的吸收光谱分解为快变和缓变两部分。
快变部分与气体分子结构和组成的元素有关,是分子吸收光谱的特征部分;缓变部分与颗粒物、水汽、背景气,及测量系统的变化等因素有关,是干扰部分。
DOAS采用快变部分计算被测气体的浓度,测量结果不受干扰,准确性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sw 为湿度
Ts 为实测温度
Ba 为当地大气压力
Ps 为烟气压力
2 颗粒物(折算值)(mg/m3)
DustZ = DustG * Coef
其中
DustZ 为折算的颗粒物浓度值
DustG 为颗粒物(干)
Coef 为折算系数,它的计算方式如下两种方式:
(1)Coef = (21 - O2’)/(21 - O2)
其中
Qsn为标态干烟气流量
Qs 为湿烟气流量
Ts 为实测温度
Ba 为当地大气压力
Ps 为烟气压力
Xsw 为湿度
颗粒物
1 颗粒物(干)(mg/m3)
DustG = Dust / ( 1–Xsw / 100 )*( 273 + Ts )/273 * 101325/( Ba + Ps )
其中
DustG 为颗粒物干基值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计算公式
流速
Vs = Kv * Vp
其中
Vs 为烟气流速(断面平均流速)
Kv为速度场系数
Vp 为测量流速(测量点点流速)
流量
1 湿烟气流量(m3/h)
Q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600 * F * Vs
其中
Qs 为湿烟气流量
F 为测量断面面积
Vs 为烟气流速
2 干烟气流量(m3/h)
Qsn = Qs * 273 / ( 273 + Ts ) * ( Ba + Ps ) / 101325 * ( 1–Xsw / 100 )
(2)Coef = 21 / ( 21 - O2 ) / Alphas
其中
O2 为O2(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
O2'为基准氧含量
Alphas 为过量空气系数
基准氧含量或者过量空气系数由各省市的环保厅/环保局规定具体数据,当改变任意一个参数时,另一个参数对应发生变化
3 颗粒物(排放率)(kg/h)
DustP = DustG * Qsn / 1000000
其中
DustP 为颗粒物排放率
DustG 为颗粒物干基值
Qsn 为干烟气流量
SO2
1 SO2(干)(mg/m3)
SO2G = SO2 / ( 1–Xsw / 100 )
其中
SO2G 为SO2干基值
SO2 为实测的SO2浓度值,即SO2(湿)
Xsw 为湿度
SO2的折算值、排放率计算公式同颗粒物一致
NOx的干基值、折算值、排放率计算公式同SO2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