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中的ABC管理法
abc控制法名词解释

abc控制法名词解释
ABC控制法,也称为ABC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库存管理和采购的管理工具。
ABC控制法基于帕累托原理,将存货按照其对总库存价值的贡献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A类、B类和C类。
A类物品:对总库存价值有很高的贡献,通常占据总库存的少数比例,但贡献了大部分的销售额。
这些物品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以确保供应和库存充足。
B类物品:对总库存价值的贡献适中,通常占据总库存的中等比例,但贡献了适中的销售额。
这些物品需要适度的管理和控制,以平衡库存成本和供应需求。
C类物品:对总库存价值的贡献较小,通常占据总库存的大部分比例,但贡献了相对较少的销售额。
这些物品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管理和控制,以防止库存过多。
通过ABC控制法,企业可以根据物品的重要性和价值对库存进行分类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和管理库存,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
ABC管理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基于活动成本法)是一种精细化成本计算方法,它通过对企业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计算,来更准确地评估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是以活动为核心,将企业的各项活动划分成若干个基本活动,通过对每个基本活动的成本进行准确计算,再将这些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中,从而计算出每个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
这种方法通过对企业的活动进行细致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每个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ABC管理法的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识别企业各项活动,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基本活动,如采购、生产、销售等。
2.确定每个基本活动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能源成本等。
3.将每个基本活动的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中,根据各项活动在产品或服务中的使用程度进行分配。
4.计算每个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活动成本。
ABC管理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每个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避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因为均摊成本而导致的信息失真。
同时,ABC管理法还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出不必要的活动,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然而,ABC管理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各项活动进行细致分析,成本计算方法较为复杂,实施成本较高等问题。
因此,企业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供应商管理ABC分析法

供应商管理ABC分析法ABC分析法基于帕累托原理,即80/20法则,认为80%的结果来自于20%的原因。
在供应商管理中,也存在这种关系,即少数的供应商通常贡献了大部分的价值。
ABC分析法通过将供应商分为三个类别,即A类、B 类和C类,根据它们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价值来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级。
A类供应商是最重要的供应商,通常占据了大部分的采购金额。
A类供应商通常有以下特点:1.对企业的采购金额占比较高。
2.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核心业务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3.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很难替代,没有可替代供应商。
4.对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时间和售后服务要求较高。
A类供应商的管理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共同发展。
2.定期进行供应商绩效评估,包括质量、交货时间、服务等方面,及时沟通并改进问题。
3.与A类供应商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共同发展和提高竞争力。
B类供应商相对于A类供应商来说,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价值稍低,但仍然需要合理管理。
B类供应商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适中,不如A类供应商重要。
2.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企业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但不是核心业务。
3.有多个可替代供应商,对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时间和售后服务要求较低。
对于B类供应商的管理,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与B类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但不需要与其进行过多的长期战略规划。
2.定期进行供应商评估,关注其绩效和问题的改进。
3.考虑与其他B类供应商进行竞争和取舍,寻找更优质和更具竞争力的供应商。
C类供应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价值相对较低,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较低。
2.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企业中占有较少的份额,且不是核心业务。
3.C类供应商通常有多个可替代供应商,对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时间和售后服务要求较低。
对于C类供应商的管理,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与C类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但不需要过于依赖。
商品ABC分类管理规范

商品ABC分类管理规范一、概述商品ABC分类管理是一种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通过将商品按照销售量、销售额等指标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库存、优化采购和销售策略。
本文将介绍商品ABC分类管理的标准格式和相关要求。
二、分类标准1. 销售量分类根据商品的销售量,将商品分为A、B、C三类。
- A类商品:销售量最高的商品,占总销售量的80%。
- B类商品:销售量次高的商品,占总销售量的15%。
- C类商品:销售量最低的商品,占总销售量的5%。
2. 销售额分类根据商品的销售额,将商品分为A、B、C三类。
- A类商品:销售额最高的商品,占总销售额的80%。
- B类商品:销售额次高的商品,占总销售额的15%。
- C类商品:销售额最低的商品,占总销售额的5%。
3. 综合分类根据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综合情况,将商品分为A、B、C三类。
- A类商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均最高的商品,占总销售量和销售额的80%。
- B类商品:销售量和销售额次高的商品,占总销售量和销售额的15%。
- C类商品:销售量和销售额最低的商品,占总销售量和销售额的5%。
三、分类管理要求1. A类商品管理A类商品是销售量和销售额最高的商品,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 定期监控和分析销售数据,及时调整采购和销售策略。
- 保持充足的库存,以满足高销售需求。
- 定期与供应商进行合作,确保供应链畅通。
- 密切关注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及时调整定价和促销策略。
2. B类商品管理B类商品是销售量和销售额次高的商品,对其进行适度管理,包括:- 根据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采购和销售计划。
- 确保库存水平适中,避免过多的滞销库存。
- 定期与供应商进行沟通,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 关注市场变化,根据需要进行定价和促销策略的微调。
3. C类商品管理C类商品是销售量和销售额最低的商品,对其进行简化管理,包括:- 根据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控制采购和库存的数量。
- 避免过多的滞销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备件abc管理的基本方法

备件abc管理的基本方法
备件ABC管理是一种根据备件的重要性和用量进行分类管理的
方法。
下面是备件ABC管理的基本方法:
1. 分类:将备件按照其重要性和用量分为A、B和C类。
一般来说,A类备件是关键备件,数量少但重要性高;B类备件是中等重要性备件,数量适中;C类备件是低重要性备件,数量较多但重要性相对较低。
2. 分析:对备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备件的使用频率、使用量、价值等因素。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备件的分类。
3. 库存控制:根据备件的分类,制定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
对于A类备件,应保持较低的库存量,但要保证及时供应;对于B类备件,可以保持适中的库存量;对于C类备件,可以保持较高的库存量。
4. 采购策略:根据备件的分类,制定不同的采购策略。
对于A 类备件,采取定期检查和定期订购的方式,以确保供应的及时性;对于B类备件,可以采取订购周期较长一些的方式;对于C类备件,可以采取批量采购的方式,以降低采购成本。
5. 监控和调整:定期监控备件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备件的重要性和用量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备件的分类和管理策略。
通过备件ABC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实现备件的有效管理,减少库存成本,提高备件的供应效率,并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超市采购ABC分析法

超市采购ABC分析法ABC分析法(ABC-Analysis)作为库存管理的技法从1951年由GE公司的迪基开发出来以后,在各企业迅速普及,运用于各类实务上,成效卓著。
ABC分析是依据"对应价值大小的投入努力"来获得非常有效的管理分析法。
ABC分析的基础可溯自巴雷特分析(Parteo Analysis)。
巴雷特在1897年研究社会财富分配时,收集多个国家的收入统计资料,得出收入与人口的规律,即占人口经重不大(20%)的少数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大部分(80%),而大多数人(80%)的收入只占收入的很小部分(20%),所得分布不平等,他提出了所谓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大数"的关系,用来表示这种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现象的统计图表称为巴雷特曲线分布图。
以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迪基经过对该公司所属某厂的库存物品经过调查后发现,上述原理适用于存储管理,将库存物品按所占资金也可分成三类,并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和采购、存储策略,尤其是对重点物品施行ABC分析的重点管理的原则。
ABC分析在原理上与巴雷特分析相同,但是,在适当区分对象、改变管理重点的论点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ABC(A类品占金额高重点管理,B类品点金额中等次重点管理,C类品点金额最低一般管理)分析不仅只用于库存管理,其对采购管理也适用,利用ABC分析法根据不同类的商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尤其在采购手续、采购方式的选择、供应商的选择等方面实施ABC分类的重点管理,将为企业的采购部门带来更高的效率。
或许其他经营方式的企业可以由销售部门同时承担采购职能,采用购销一体制,但连锁营企业必须集中统一采购,这是由连锁经营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依靠标准化经营、标准化店铺展开的发展类型,标准化是其生命力所在。
标准化除了店铺设计、布局安排、销售服务方式等方面外,标准化的商品是核心部分。
而商品的获得由采购来实现。
试想如果由各分店自行采购,自行决定商品结构、种类、品质和价格,连锁分店和传统的单店企业还有什么差别?统一的经营战略安排从何谈起?另外连锁企业多店铺、广地域经营方式对采购配送形成子不同于单店经营的特色要求,需要由统一规划安排的采购、加工、配送体系,即满足各分店在地区上、品质上、数量上的不同要求,又能做到经济合理地运筹进货、运输、加工、保管、配送业务,比起单店企业,在商品从采购到销售过程中职能分化和协调的程度要深,所需组织管理水平也要高得多。
采购管理教改-ABC分类法-讲义

ABC分类法知识目标1.了解ABC分析法的概念2.掌握ABC分析法分类步骤3.了解ABC分析法的具体应用能力目标使用ABC分析法处理采购优先权问题一、ABC分析法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ABC分析法、ABC法则、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巴雷特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首创的。
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
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
后来,帕累托法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
ABC分类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列,从而实现区别对待区别管理的一种方法。
ABC法则是帕累托80/20法则衍生出来的一种法则。
所不同的是,80/20法则强调的是抓住关键,ABC法则强调的是分清主次,并将管理对象划分为A、B、C三类。
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首先将ABC法则用于库存管理。
1951年至1956年,朱兰将ABC法则运用于质量管理,并创造性地形成了另一种管理方法一一排列图法。
1963年,德鲁克将这一方法推广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采购中的ABC分类法资金或价值%二、ABC分析法的步骤1、收集数据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
例如,打算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打算分析针对某一系统搞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
2、处理数据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
ABC采购管理模式是什么

ABC采购管理模式是什么引言ABC采购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分类的采购管理方法。
这种模式将采购物品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根据物品的重要性和采购成本进行划分。
这种分类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采购过程,优化库存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并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1. ABC分类法ABC分类法是ABC采购管理模式的基础。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商品的价值和去年销售额等指标进行的。
通常,A类物品是最重要的,通常是销售额的80%;B 类物品占销售额的15%;C类物品只占销售额的5%。
这种分类法的目的是将最重要的物品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2. ABC采购管理模式的优势ABC采购管理模式带来了许多优势,使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更加高效和灵活。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优势:•优化库存管理:通过对不同类别物品的管理,ABC采购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准确预测需求,并控制库存水平。
对于A类物品,企业可以保持较高的库存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对于B类和C类物品,则可以采取更精细的需求预测,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
•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合理划分类别,企业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和采购。
对于A类物品,企业可以与供应商谈判更有利的价格和交货条件;而对于B类和C类物品,则可以采取更灵活的采购方式,例如与多个供应商竞争,以获取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对不同类别物品的分类管理,企业能够更好地规划生产和供应链流程。
这样可以避免因库存不足或存货积压而导致的生产中断或资金浪费。
通过优化供应链,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交付速度和准确性,增强客户满意度。
3. ABC采购管理模式的实施步骤要成功实施ABC采购管理模式,企业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数据收集:首先,企业需要收集关于销售额、库存量和物品重要性等信息。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ABC分类和采购优化。
2.ABC分类:基于收集到的数据,企业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或软件工具来将物品划分为A、B和C类。
3.制定策略:针对不同的物品类别,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采购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购中的ABC管理法
建立一个有效的,有成本意识的采购部门最重要的一步是执行ABC层次系统,要将主要精力集中在A类材料上,这是成本降低的努力方向。
ABC管理的目的是使公司的财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项目上。
通过掌握A类材料供应情况,就可以形成高效的库存周转。
A类材料是指占了采购金额80%比例的那些种类。
把力量集中在A类材料上,是为了保证采购部门在成本最高的A类物料的选择,交货及周转上花最多得工作时间,这样是20/80原则,或者叫做重点管理原则,在采购中的具体应用。
员工的工作时间属于企业的资源,工作时间是刚性的,有限的,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重要的地方,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采购管理上,我们希望将采购的质量,成本与交货期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每个公司采购的材料种类繁多,往往成百上千,在管理上很难做到全面兼顾。
如果每种材料都想兼顾,很可能出现:“面面俱到,面面都到不了”,甚至本末倒置,浪费了时间,得不偿失。
在采购管理实践中,采购经理应始终把力量集中在A类材料、A类供应商、A类库存上。
这些内容占了采购工作80%的比重,简称3A.,一个合格的采购人员,只要把3A管理好了。
就可以问心无愧了。
3A的含义:
A类材料:占了采购总金额80%的那些材料种类。
A类供应商:占了采购金额80%的那些供应商。
A类库存:占了材料库存总金额的80%的那些库存种类。
前面讲到了把力量集中在A类材料上,实际上就来源于ABC管理法。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究竟什么是ABC管理法。
如图所示,ABC管理法是按照材料的采购金额来划分的。
采购的材料有很多种,ABC分层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将一年内或者某一个周期每种材料的采购金额进行统计,然后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每种材料的采购金额与采购总金额来对比,就可以计算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也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计算累计百分比。
这时候会发现累计百分比的数据是由小到达排列的。
4)划分ABC。
占累计金额70%的那些材料叫做A类材料,其项目数通常只有10%左右。
占累计金额另外20%(即71%-90%)的那些材料叫做B类材料,其项目数通常也是20%左右。
占累计金额剩余10(即90%-100%)的那些材料叫做C类材料,其项目数通常高达70%左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简化一些,把占累计金额80%的材料叫做A类材料。
另外15%的那些材料叫做B类材料,剩余5%的叫做C类材料。
这时就会发现A类材料的项目数在20%左右,这种现象通常叫做二八原理,或者叫“重要的少数”原则。
如果公司采购的材料种类非常多,甚至A类材料的种类也超过几十种的话,还可以对A类材料再进行ABC分层,分为AA类,AB类,AC类,并将管理的重点集中在AA类材料上。
田秀国
2014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