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方案
弃渣场弃渣及水土保持方案

2#弃碴场弃碴及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黔西县樱桃坪水库工程项目经理部2015年7月10日审查:校核:编写:目录一、编制依据二、编制目的三、工程概况四、具体实施方案1、弃碴场设计2、水土保持防治目标3、环境保护措施2#弃碴场弃碴及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一、编制依据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5775-1995);二、编制目的1、编制本方案,有利于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对弃碴场防护及水土保持责任部门,责任范围。
2、编制本方案,可指导防治弃碴场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维持弃碴场及周边生态环境。
三、工程概况1、工程位置及建设作用樱桃坪水库工程位于黔西县甘棠乡大营村,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渭河右岸一级支流樱桃河上,坝址距黔西县城21km,距毕节市136km,距离贵阳市138km。
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7.2 km2,多年平均流量0.81m3/s,多年平均径流量2554万m3。
工程任务是以城镇供水、灌溉及农村人畜饮水主。
水库总库容1526万m3,正常蓄水位1241m,相应库容1230万m3,兴利库容1091万m3,向黔西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城区的东部组团)供水851万m3,向定新、甘棠、城关3个乡镇的34100亩灌溉面积提供灌溉用水340万m3,向供水及灌溉管道沿线及灌区内的村寨提供人饮用水60.7万m3。
2、新增2#弃碴场的原因黔西县樱桃坪水库工程初步设计中只规划了一个1#弃碴场, 1#弃碴场于紧邻初步设计批复料场旁,主要用于主坝开挖弃碴及料场开采废碴的堆放。
工程自2014年开工以来,由于征地过程中农户多次扯皮堵工,2015年4月底大坝征地才结束,坝肩开挖在2015年5月才开始进行。
为加快副坝工程进展,同时减少料场处车辆交叉通行、不影响料场备料,保证结点工期的完成时间,经与业主协调新增取水泵站后方洼地为2#碴场,并征询设计人员意见,专供副坝开挖弃碴使用,并在弃碴末端修建拦碴挡墙。
公路隧道弃渣场方案

公路隧道弃渣场方案目录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范围 (1)2工程概况 (1)2.1弃土概况 (1)2.2弃土场选择 (1)2.2.1位置确定 (1)2.2.2自然条件 (2)2.2.3既有建筑 (3)2.3施工调查 (4)3.弃土场施工方案 (5)3.1进场便道 (5)3.2原有建筑物改迁 (5)3.2.1泵房 (6)3.2.2电力线路 (6)3.2.3管道改迁 (6)3.3排水盲沟 (6)3.3.1盲沟设计 (6)3.3.2.施工方法 (7)3.4弃土场拦砂坝 (7)3.4.1拦砂坝设计 (7)3.4.2基础开挖 (9)3.4.3砌体砌筑 (9)3.5沉砂池 (9)3.5.1沉砂池设计 (9)3.5.2施工方法 (9)3.6河道挡护 (10)3.7弃土施工 (10)3.7.1清处表土 (10)3.7.2弃土 (11)3.7.3坡面植草 (11)3.4河道改建 (11)3.5管道改建 (12)4弃土场日常管理 (13)5环境保护措施 (13)5.1水土流失防治 (13)5.2植被保护 (14)5.3水污染防治 (14)6.附表附图 (14)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国家高速公路网xx合同段招标文件、施工图纸。
2.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公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3.xx工区《xx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工地现场调查、咨询所获得的资料。
1.2编制范围本方案编制范围为xx工区xx隧道进口弃土场施工。
2工程概况2.1弃土概况xx隧道隶属于xx工区施工范围,为分离式双线公路隧道,左右幅全长4187延米;计划进口段施工左右幅各1000m,共计2000单延米,总弃土量约为30万方。
2.2弃土场选择2.2.1位置确定设计图纸选择K80+770线路右侧山谷作为xx隧道进口与xx隧道出口共用弃土场,经查勘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按设计图纸确定弃土场位置,距离隧道口较近,距离约400米,占地面积122.63亩,容量50万方。
隧道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隧道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隧道工程在交通、水利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和水土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制定科学合理的隧道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工程概况(一)隧道工程基本信息介绍隧道的名称、位置、长度、设计用途等基本情况。
(二)工程周边环境特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水系分布等,分析可能受到影响的环境因素。
三、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一)总体目标明确在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达到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总体要求,如避免生态破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持水土平衡等。
(二)具体指标设定可量化的具体目标,如控制水土流失面积、降低噪声和粉尘排放浓度、保护一定比例的植被等。
四、环境保护措施(一)大气污染防治1、施工过程中采取洒水降尘、设置围挡等措施,减少扬尘的产生和扩散。
2、对运输车辆进行封闭或遮盖,防止物料散落造成扬尘。
3、选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减少废气排放。
(二)水污染防治1、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2、合理规划施工场地的排水系统,避免污水直接进入周边水体。
3、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管理,设置化粪池等处理设施。
(三)噪声污染防治1、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并采取消声、减震等措施。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作业。
3、在施工现场设置隔音屏障,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四)固体废弃物处理1、对施工产生的废渣、废料等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能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利用。
2、设立专门的垃圾堆放点,定期清运,防止垃圾随意倾倒。
(五)生态保护1、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对于必须占用的林地,要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植被恢复。
2、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避免施工对其造成干扰。
五、水土保持措施(一)工程措施1、在隧道洞口和边坡等部位设置挡土墙、护坡等防护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弃渣场水土保持方案

某某高速公路第合同段弃渣场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黄少鹏复核:苏伟恒审批:侯阿龙中国中铁有限公司公路第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五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0二、编制目的 0三、工程概况 0四、具体实施方案 01、弃渣场设计 02、水土流失条件分析 (2)3、措施编制原则 (2)4、防治目标 (3)5、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 (3)五、方案保证措施 (4)1、质量保证措施 (4)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5)3、环境保护措施 (5)弃渣场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一、编制依据1、高速公路第合同段施工图纸;2、高速公路合同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5775-1995);二、编制目的1、编制本方案,有利于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对弃渣场防护及水土保持责任部门,责任范围。
2、编制本方案,可指导防治弃渣场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维持弃渣场及周边生态环境。
三、工程概况本合同段共有弃渣场3处分别为:1#弃渣场K41+000左800米,位于县镇村,距离我标段常隧道进口900米左右,主要弃渣为隧道开挖出渣,临时征地38.6亩,设计弃方17.7万方,平均弃方高度6.88米,包括排水沟435.8方及坡脚浆砌片石防护767.7方;2#弃渣场K42+400右侧600米,位于县镇村,距离我标段隧道出口约890米左右,主要容纳常家庄隧道出口段开挖出渣,临时征地68.2亩,可容纳34.2万方,平均弃方高度7.51米,包括排水沟637.8方及坡脚浆砌片石防护925.8方;3#弃渣场K42+900左800米,位于镇村,距离我标段路基开挖段约1100米,主要容纳路基挖方及清表土,临时征地7.5亩,设计弃方量1.1万方,平均弃方高度2.2米,包括排水沟143.6方及坡脚浆砌片石防护451.6方。
四、具体实施方案1、弃渣场设计本标段内弃渣场所容纳弃渣基本为石方,隧道出渣量约25万方,1#弃渣场可容纳17万方,2#弃渣场可容纳34万方,结合我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隧道进尺900范围内出渣均运至1#弃渣场堆放;900米进尺后由隧道出口开始进洞,同时隧道开挖出渣运至2#弃渣场堆放;其余路基挖方段弃方均运至3#弃渣场进行堆放。
弃渣场水土保持及方案

某某高速公路第合同段弃渣场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黄少鹏复核:苏伟恒审批:侯阿龙中国中铁有限公司公路第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五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目的 (1)三、工程概况 (1)四、具体实施方案 (2)1、弃渣场设计 (2)2、水土流失条件分析 (3)3、措施编制原则 (4)4、防治目标 (4)5、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 (5)五、方案保证措施 (6)1、质量保证措施 (6)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3、环境保护措施 (8)弃渣场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一、编制依据1、高速公路第合同段施工图纸;2、高速公路合同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5775-1995);二、编制目的1、编制本方案,有利于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对弃渣场防护及水土保持责任部门,责任范围。
2、编制本方案,可指导防治弃渣场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维持弃渣场及周边生态环境。
三、工程概况本合同段共有弃渣场3处分别为:1#弃渣场K41+000左800米,位于县镇村,距离我标段常隧道进口900米左右,主要弃渣为隧道开挖出渣,临时征地38.6亩,设计弃方17.7万方,平均弃方高度6.88米,包括排水沟435.8方及坡脚浆砌片石防护767.7方;2#弃渣场K42+400右侧600米,位于县镇村,距离我标段隧道出口约890米左右,主要容纳常家庄隧道出口段开挖出渣,临时征地68.2亩,可容纳34.2万方,平均弃方高度7.51米,包括排水沟637.8方及坡脚浆砌片石防护925.8方;3#弃渣场K42+900左800米,位于镇村,距离我标段路基开挖段约1100米,主要容纳路基挖方及清表土,临时征地7.5亩,设计弃方量1.1万方,平均弃方高度2.2米,包括排水沟143.6方及坡脚浆砌片石防护451.6方。
四、具体实施方案1、弃渣场设计本标段内弃渣场所容纳弃渣基本为石方,隧道出渣量约25万方,1#弃渣场可容纳17万方,2#弃渣场可容纳34万方,结合我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隧道进尺900范围内出渣均运至1#弃渣场堆放;900米进尺后由隧道出口开始进洞,同时隧道开挖出渣运至2#弃渣场堆放;其余路基挖方段弃方均运至3#弃渣场进行堆放。
弃碴场水土保持设计方案

弃碴场水土保持设计方案
一、弃碴场选址原则
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指定的位置、规模施工,严禁向有水河
道中弃土弃碴。
2、弃土弃碴场应选在植被稀疏的荒山、荒滩、荒沟内,先挡
后弃。
二、弃碴场水土保持措施
1、加强弃碴管理,必须在设计范围内弃碴,严禁乱堆乱弃。
2、设置在沟谷中的弃碴场施工过程中,应设置排水通道。
3、弃碴前,先将地表耕植土集中存放,工程结束后对弃碴场
进行平整,坡面平、顺、直,将存放的熟土回填碴顶,及时采取恢复措施,植树、种草或复耕。
4、弃碴前,修筑永久挡碴墙。
采用先挡后弃的方法。
挡碴墙
的设计应通过检算,确保安全。
宜万铁路标项目经理部
二00四年十月。
隧道弃渣场方案

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2.主要工程数量3.工程地质及水文二、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2.编制原则3.编制范围三、工期计划四、弃渣方案1.总体施工方案2.专项施工方案五、资源配置计划1. ............................................................................................................... 施工组织机构图2.施工队伍部署表3.施工机械、工具配备表六、质量、安全、环保卡控措施1、质量卡控措施2、安全技术措施3、环境保护措施七、应急预案附件1杨寨1号隧道弃渣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杨寨1号隧道全长1313m,整座隧道为黄土隧道,围岩等级分别为IV级粘土、黄土V级和黄土V级加强,隧道弃碴量共约9.9万方,占用荒沟约20亩。
2.主要工程数量3.工程地质及水文本工程地质为地表新黄土。
二、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1杨寨1号隧道设计图纸及相关要求1.2现场施工调查情况1.3相关征地要求1.4相关规范及地方法规2.编制原则根据设计及环保要求,合理选择弃碴场位置,做好弃碴场的防护及防排水工作,防止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发生,保证弃碴场下方道路及附近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3.编制范围杨寨1号隧道和大居村隧道洞内开挖碴土及无用废碴堆放三、工期计划场地平整:2016年04月01日至2016年04月02日(2天)施工完成。
基坑开挖:2016年04月03日至2016年04月04日(2天)施工完成。
挡碴墙砌筑:2016年04月05日至2016年04月24日(20天)施工完成。
水沟砌筑:2016年04月25日至2016年05月04日(10天)施工完成。
场地清理:2016年05月05日至2016年05月09日(5天)施工完成。
四、弃渣方案1.总体施工方案隧道弃碴场弃碴均必须坚持先挡后弃的原则,弃碴前必须清除碴场内的植被,并对碴场底部进行平整,斜坡地段修整成台阶状。
干货一份完整的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案例

干货一份完整的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案例1 工程概况某铁路总长约 73. 675 km,沿线范围内设大小弃渣场共 35 个,其弃渣主要为灰岩、白云岩。
现以其中的 A 隧道出口处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土保持设计作如下深入分析。
该弃渣场的渣址类型为沟道型,距弃渣场挡渣墙50 m 处为本工程铁路桥墩,此外下游侧无其他基础设施,设计确定的渣量为 35. 77 万 m3,弃渣堆高为 31 m,共占据荒地3. 94 hm2,汇流面积为 0. 47 km2,汇流长度1. 01 km。
2 水土保持设计2. 1 渣场等级和设计标准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 GB51018 -2014) ,渣场属于 4 级弃渣场。
对应的拦挡工程级别为 5 级,排洪工程为 4 级。
根据弃渣场上游汇水面积及汇流长度,本弃渣场需布置防洪排导工程,弃渣场下游为本工程铁路桥墩,本项目铁路等级为I 级,根据《防洪标准》,弃渣场防洪标准采用 100 一遇洪水设计,300 年一遇洪水校核。
2. 2 堆放方式及工程措施弃渣场水域保持措施设计前,应先了解弃渣场的堆放方式。
在该弃渣场中的坡脚处设有采用现浇结构的挡渣墙,位于墙后的弃渣均呈阶梯型堆放,其中,每级台阶的堆渣高度为8 m,坡比为1∶ 2。
堆渣之间设有一处宽度为 5 m 的台面,边坡利用植物进行防护,并在渣面实施覆土造田。
在堆放弃渣的过程中,其厚度必须保持均匀,并采用推土机将其压实,分层碾压时,厚度不能超出 25 cm,并要求孔隙率处在 24% 以内。
该弃渣场处在缓坡地,将弃渣集中堆放于坡度不超过25°,同时边坡表面保持稳定的坡段; 在坡度相对较大的段落,需要采取削坡等工程措施,通过削坡使坡度变缓,以降低助推力,使坡体始终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开级处理,通过开级,使边坡的坡比、坡型及坡度都发生变化,以起到降低荷载整体的重心,使边坡能够保持稳定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应在挡墙的基础上,并设置排水沟,做好土地整治、植被恢复和自然修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标段 xx市xxxx隧洞弃渣场水土保持方案 Xxxx标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一年五月 隧洞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摘要:河流水电开发方案中的水库梯级电站,由于电站梯级开发和水库电站的特殊性以及工程所在河段地形条件限制,水库型电站弃渣场多布置于水库区内,根据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要求,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分析研究水库型弃渣场的工程防护措施设计。
关键词:水库型弃渣场设防洪水标准拦渣堤浆砌块石护坡干砌大块石护坡1前言四川西部地区河流众多,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四川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实现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四川已将水电列为全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四川境内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青衣江及岷江上游等河流由高原山区流向丘陵盆地,落差大,水量丰沛,河流地形陡峻、比降大。
大、中型水电工程或中、小河流水电梯级开发方案中都有水库梯级电站。
由于河流水电梯级开发和水库电站的特殊性以及工程所在河段地形条件限制,水库型电站的弃渣场大多布置于水库区内河道两岸。
电站施工期,弃渣场可能受设防洪水影响,运行期,渣体坡面将受库水升降影响,因此,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措施设计是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内容。
本文即对水库型弃渣场的工程防护措施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2 水库型弃渣场布置及使用特点布置于水库淹没区范围内的弃渣场称为水库型弃渣场,这类渣场常见于堤坝式或混合式水电站工程。
2.1 布置特点 由于河流水电开发是以梯级式电站开发方案为主,在河流规划中,为充分合理利用水力资源,梯级电站是一级接一级布置的,所以在其工程区域之外布置弃渣场是不现实的,只能在工程区河段内寻找弃渣场。
堤坝式或混合式水电站工程所处河段的地形条件,除水库淹没区河段地形平缓外,其余工程区地形均较陡,在水库淹没区外找不到或找不足堆渣场所。
鉴于水库型工程所处河段的地形条件限制,在对工程安全、河道行洪和经济效益不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将部分工程弃渣场布置于水库淹没区内的河道两岸地势平缓的区域,采取挡渣墙(堤)和工程护坡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弃渣场进行保护。
使用特点 2.2水库型弃渣场在电站施工初期即开始堆渣,一般情况下,堆渣体堆置于河道两岸地形平缓、地势低矮的地方。
工程施工期:渣场底部渣脚可能受到河道洪水的影响;电站运行期:由于渣场位于水库淹没区范围内,水库蓄水后,渣场受水库水位升降影响。
3 水库型弃渣场水土流失危害由于弃渣堆放在河岸,若不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当,弃渣垮塌或被洪水冲毁,将造成山洪、泥石流等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甚至堵塞河道,影响河道行洪。
4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弃渣位于水库淹没区,其防护措施自然与水库区各特征水位有密切关系,据此对水库型弃渣场进行分类防护。
根据《四川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有关技术问题暂行规定》(川水发<2004>16号),将水库型弃渣场按弃渣堆积高程与水库正常蓄水位和水库冲沙泄洪的最低水位或死水位(以下称统称死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库面型、库中型、库底型3种类型弃渣场。
库面型渣场:弃渣堆放在水库淹没区顶部正常蓄水位附近,堆渣体底部低于正常蓄水位,顶部高于正常蓄水位。
库中型渣场:弃渣堆放在水库淹没区中部,堆渣体顶部低于正常蓄水位,底部高于或低于死水位。
库底型渣场:弃渣堆放在水库淹没区底部,堆渣体顶部低于死水位。
渣场设防洪水标准确定 4.2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临水渣场防护建筑物的防洪标准应参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和《防洪标准》(GB 50201—94)等有关标准执行。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堤防工程防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防护建筑物等级,堤防工程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确定。
因此,确定水库型渣场设防洪水标准,应考虑渣场堆渣量、堆渣高度、堆渣体对主体工程及渣场上、下游河道其它建筑物的影响和水库正常蓄水位或死水位等因素,分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分别考虑。
施工期渣场设防洪水标准:一般情况下,渣场堆渣量大(≥50万m3)、堆渣高度大(≥40 m)、对主体工程或对渣场上、下游河道其它建筑物的影响较大的渣场,防护建筑物工程等级确定为4级,渣场设防洪水标准重现期为20年~30年;反之,渣场堆渣量较小、堆渣高度不大、对主体工程或对渣场上、下游河道其它建筑物的影响较小的渣场,防护建筑物工程等级确定为5级,渣场设防洪水标准重现期为10年~20年。
运行期渣场设防洪水位:考虑水库运行期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对渣场的影响。
实际工程设计中,渣场堆渣量相差较大,小至1~2万m3,大到成百上千万m3。
根据上述规范确定渣场设防洪水标准不好操作,且对容量大的渣场设防洪根据《四川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有关技术问题暂行规定》(川水发<2004>16号),将水库型弃渣场按弃渣堆积高程与水库正常蓄水位和水库冲沙泄洪的最低水位或死水位(以下称统称死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库面型、库中型、库底型3种类型弃渣场。
库面型渣场:弃渣堆放在水库淹没区顶部正常蓄水位附近,堆渣体底部低于正常蓄水位,顶部高于正常蓄水位。
库中型渣场:弃渣堆放在水库淹没区中部,堆渣体顶部低于正常蓄水位,底部高于或低于死水位。
库底型渣场:弃渣堆放在水库淹没区底部,堆渣体顶部低于死水位。
渣场设防洪水标准确定 4.2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临水渣场防护建筑物的防洪标准应参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和《防洪标准》(GB 50201—94)等有关标准执行。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堤防工程防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防护建筑物等级,堤防工程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确定。
因此,确定水库型渣场设防洪水标准,应考虑渣场堆渣量、堆渣高度、堆渣体对主体工程及渣场上、下游河道其它建筑物的影响和水库正常蓄水位或死水位等因素,分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分别考虑。
施工期渣场设防洪水标准:一般情况下,渣场堆渣量大(≥50万m3)、堆渣高度大(≥40 m)、对主体工程或对渣场上、下游河道其它建筑物的影响较大的渣场,防护建筑物工程等级确定为4级,渣场设防洪水标准重现期为20年~30年;反之,渣场堆渣量较小、堆渣高度不大、对主体工程或对渣场上、下游河道其它建筑物的影响较小的渣场,防护建筑物工程等级确定为5级,渣场设防洪水标准重现期为10年~20年。
运行期渣场设防洪水位:考虑水库运行期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对渣场的影响。
实际工程设计中,渣场堆渣量相差较大,小至1~2万m3,大到成百上千万m3。
根据上述规范确定渣场设防洪水标准不好操作,且对容量大的渣场设防洪计算工况为正常情况和非常情况。
正常情况为渣场坡脚无水或发生设计洪水,非常情况为渣场坡脚无水+地震。
(2)理正岩土计算5.0网络版1)计算计算工况:正常情况和非常情况。
①正常情况:正常运用水位骤降期②非常情况:正常运用遇地震2)计算参数选取根据渣场区基础地质条件和堆渣体渣料组成情况,分析确定基础和渣体凝聚力、摩擦角。
3)计算方法和成果根据所选参数,初拟堆渣体边坡,计算堆渣体在正常情况(水位骤降期)和非常情况(正常运用遇地震)下的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成果满足正常情况下大于允许值1.10,非常情况下大于允许值1.05时的渣体边坡即为堆渣稳定边坡。
(3)堆渣稳定边坡根据计算和实际工程经验,堆渣体渣料组成中,石方所占比例为60%~85%的堆渣体,其堆渣稳定边坡为1:1.75~1:2.0。
4.4工程措施设计 水库型渣场由于堆渣体所处位置特殊,施工期渣脚易受设防洪水影响,需考虑渣脚拦(挡)等工程防护措施,运行期,水库蓄水后,渣体全部或部分侵泡在水里,应设置渣体坡面、顶面工程防护措施。
所以,水库型渣场工程防护措施设计应按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分别考虑。
4.4.1库面型渣场根据渣场分类原则,库面型渣场堆渣体底部高程低于正常蓄水位,顶部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因此,库面型渣场工程防护措施设计应根据施工期渣脚不受洪水影响和受洪水影响两种情况考虑。
(1)施工期渣脚不受洪水影响库面型渣场渣脚高程高于渣场设防洪水位,施工期渣脚不受洪水影响,但水库运行期,渣场大部分位于水中,渣体受水库水位升降影响。
根据水土保持有关规定,应在渣脚设置拦挡渣措施,渣体坡面需设置护坡措施,其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措施为:拦渣堤和护坡措施。
工程措施设计中,拦渣堤型式、断面尺寸和筑堤材料等,均需根据水土保持规范对拦渣堤抗滑、抗倾及基础应力等稳定性进行计算后确定。
工程实际运用中,渣脚拦渣堤型式多采用重力式,筑堤材料多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
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渣场的拦渣堤高度不受洪水位控制,可根据水土保持有关规定确定。
工程护坡采用浆砌块石,护坡顶高程由水库正常蓄水位加安全超高确定。
1)渣脚防护根据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杂谷脑河狮子坪水电站等水库型渣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渣脚防护采用M7.5(M10)浆砌块石拦渣堤或C10(C15)拦渣堤,型式为重力式,堤高一般为2m。
拦渣堤断面尺寸详见表2。
重力式拦渣堤断面尺寸表表2 尺寸单位:cm拦渣堤顶宽外边坡内边坡高堤踵宽堤趾宽基座厚b m1m2H b1b2h浆砌块石拦渣堤50~80 0 0.5 200 60~80 60~80 80~100 80~100 0 0.5 300 80~100 80~100 100~120混凝土拦渣堤50~80 0 0.35 200 60~80 60~80 80~100 80~100 0 0.35 300 80~100 80~100 100~1202)坡面防护根据渣体边坡稳定计算成果和工程经验,堆渣体稳定边坡为1:1.75,工程护坡采用浆砌块石护坡,护坡厚度≥50cm,为防止浆砌块石护坡发生破坏,浆砌块石护坡下设置砂砾石垫层,垫层厚20cm,护坡顶高程为水库正常蓄水位加80~100 cm的安全超高。
3)排水措施为排除渣体内积水,拦渣堤及浆砌块石护坡内设置排水孔,布孔方式为梅花型,排水孔直径取50~100mm。
拦渣堤排水孔从底部35cm~50cm高度开始布设,沿垂直方向间距为0.50m~1.0m,水平间距2.0m。
浆砌块石护坡排水孔孔、排距均2.0m。
由于渣顶面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渣场顶部坡面水冲刷渣体表面会造成水土流失,为防止渣体表面水土流失,渣场顶面以上无排水措施,则在渣顶面内侧需设置截、排水沟。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截、排水沟防御暴雨标准采用10年一遇24 h最大降雨量。
施工期不受洪水影响的库面型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详见图1所示。
图1:施工期不受洪水影响的库面型渣场工程措施示意图(2)施工期渣脚受洪水影响库面型渣场渣脚高程低于渣场设防洪水位,施工期渣脚受洪水影响,水库运行期,渣场受水库水位升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