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2024版】社会学概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3、创立时期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学说:①科学的分类。
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③研究方法。
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历史法。
3、赫伯特·斯宾塞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
4、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涂尔干社会学代表作是他的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韦伯: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5、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创立了芝加哥学派,其主要学术成就是: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
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6、欧洲在二战后的发展特点: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7、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文学批评导引常见问题解答(大学期末复习试题)

绪论文学批评的性质本章常见问题1.简述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主要区别文学理论着重研究文学的本质、范畴,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则更关注理论的变化和对文学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是一种应用学科。
2.文学批评的艺术思维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1)出入有度的情感距离。
在评论文学作品这种审美形式时,评论家也需要体验、感悟、想象,也必然有一定程度的情感流露。
但同时它也需要心理距离,需要对情感加以理智的控制。
而这种情感距离与其他人文科学中所持的客观态度是不一样的。
(2)思维方式上的求异性。
这首先表现在它所关注的对象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一般现象。
第二,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独到的认识,而不是某种共识,它对研究对象的发现、评价同时也意味着对自我的发现和评价。
换句话说,它融入了自我的因素,体现的是一种个性化的风格。
(3)强烈的形式感。
这里的形式是与素材相对应的。
文学评论也关注作品的素材,但它更关注作品的形式。
因为作品的形式集中地体现了人们的创造,更能引起读者的愉悦。
这是文学批评与其他人文科学不同之处。
3.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文学批评要求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
它是以理性活动方式对感性活动成果的研究,以逻辑思维方式对艺术思维成果的研究。
在文学批评的全过程中,既要把握理性思维的基本性质,又要融合艺术思维的若干成分,形成跨越、沟通、结合两种思维的文学批评思维。
4.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批评的理论化,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第一章文学批评的历史1.简述刘勰提出的批评的“六观”。
一观位体,即对作品从主题思想到表现形式作总的观察,包括体裁的选择;二观置辞,分析作品的语言技巧;三观通变,分析作家在文学发展历程中的继承和创新;四观奇正,分析作品在表现方法上的恰当与否;五观事义,考察作家在引经据典上的处理;六观宫商,分析作品的音律。
2.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如何体现中西文论的融合的。
社会历史批评

示例:李善注阮籍《咏怀》诗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 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
2、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意识和政 治倾向 A、研究作者在具体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倾向 和艺术追求 B、追踪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 取向; 取向; 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C、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第三章
社会历史批评
一、概说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 角度观察、分析、 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 方法。 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 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 作用。 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 注重分析揭示其认识功能、社会价值、 注重分析揭示其认识功能、社会价值、历史 意义。 意义。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任何艺术现 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 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任何艺 术作品的产生, 术作品的产生,都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及时 代背景相关。 代背景相关。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 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准, 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 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 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 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揭示作 品的思想意义。 品的思想意义。
示例: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 示例: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的分析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认为《大雷雨》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宗教迷信、 认为《大雷雨》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宗教迷信、封 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之下, 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之下,勇敢地发出了 自己的抗议。她的投河自尽, 自己的抗议。她的投河自尽,标志着在俄国革命日 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 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美好的女子终于忍无 可忍,跨出空谷足音的一步, 可忍,跨出空谷足音的一步,这是革命巨浪即将到 来的先声。 来的先声。“最强烈的抗议最后总是从最衰弱的而 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 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本章共有两节第一节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重点:第一节,第二节的第三个问题第一节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二.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及其局限性三.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四. 劳动发展史是解开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展开: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中根本性问题的观点和看法2.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3.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二.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及其局限性1.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唯意志论宿命论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独占统治地位a.旧的历史理论的缺陷b.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成完备的彻底的科学体系。
第二,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三,唯物史观的创立,为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四,唯物史观的创立,对工人阶级政党准确地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把握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成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四.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1. 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其根本的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2. 劳动是人的生命存有和人类社会存有的基础和源泉第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第二,劳动是人的社会本性和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 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五.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展开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97—P199)1)地理环境的含义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00—P202)1)人口因素的含义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02—P204)1)生产方式的含义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四.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P204—P207)1)交往的含义和形式2)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1)在社会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神学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简述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
第五章后殖民主义

第五章 后殖民主义
一、后殖民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来源 三、后殖民主义的基本特征 四、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五、对后殖民主义的基本评价
一、后殖民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国家关系的紧张 ㈡具有东方血统和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进入 西方学术界 ㈢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重新崛起 ㈣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独 立性的追寻
对东方主义的批判
• 萨义德认为东方学有三层意思:
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门类的东方学,涉及所有与东方有关的 领域,包括从古到今的任何已知的亚洲文明和非洲文明。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东方学,它建立在东方和西方二元 对立的基础上。这些对立包括:理性、发达、文明、高级 的西方与非理性、落后、野蛮、低级的东方;不断进步的 西方与始终不变的东方,自我界定的西方与他我界定的东 方;主体的西方和客体的东方;普遍性的西方与特殊性的 东方;等等。 作为一种处理东方的机制的东方学,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 的陈述,对有关东方的事务进行裁判,并以此为理论的、 政策的依据,对东方进行殖民统治。是西方用以控制、规 划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机制。也就是东方主义。
对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研究
• 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重建:只能立足于东 西方文化的历史纠葛,重构民族的文化身 份。它总是有两个向度:一个是相似性和 连续性,它为人们提供传统和根基,另一 个是差异性和断裂性,它提醒人们要不断 地自我超越与重构。重建不是重新颠倒被 扭曲的历史,而是在异质文化的碰撞和交 锋中重建文化身份。
五、对后殖民主义的基本评价
• 从社会作用来看,它有助于西方社会对殖 民主义历史的再认识,有助于东方世界对 东西方关系的再思考。
• 从局限性来看,它过多地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 缺乏社会研究和历史研究的科学性;著述都比较 晦涩,提出的建构性文化认同策略也都含混不清, 并且有意无意地以他们对西方文化殖民历史的研 究,压抑、忽视和取代东方民族国家学者的相关 研究;着重从文化方面批判欧洲中心主义,在客 观上往往转移了对全球政治、经济霸权的关注, 从而也就间接地维护了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
2023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视频课) 网课章节测试参考

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道德经》所蕴含的水观不包括()选项: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的B:水取下与不争C:水柔弱胜刚强D:上善若水答案: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的】2、多选题:雷克思罗斯喜爱道家思想的原因是()选项:A:他对现实社会的洞察和反思B: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C:他的童年悲惨遭遇D: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答案: 【他对现实社会的洞察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他的童年悲惨遭遇;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3、多选题:社会历史批评要求以社会历史的视角考察、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以及文学现象,将文学作品产生的()等与作品联系起来综合分析。
选项:A:历史条件C:作家生活经历D:时代背景答案: 【历史条件;社会风俗;作家生活经历;时代背景】4、判断题:比较研究与比较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判断题:文学批评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正确的立场。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是“他者”形象,即“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的()的研究。
”选项:B:人物形象C:宗教形象D:国民形象答案: 【异国形象】2、多选题: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文本内部研究可以分为()选项:A:等级关系B:词汇C:社会集体想象物D:故事情节答案: 【词汇;社会集体想象物;故事情节】3、判断题: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将我国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改编成戏剧并题为《中国孤儿》。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4、判断题:与恰达耶夫、别林斯基等俄国西欧派代表人物相比,普希金对中国的认识要客观和友好得多。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三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实证研究法,必须严守“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怀疑否定的批判精神、敢于超越前人的创造精神,“不攘人之美”、反对抄袭的学术规范。
”实证研究法,基于清代“什么学”,“实事求是”“无证不信”得名。
5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与批判理论

识的反思主义传统。 2、历史演进: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从 实践性到反思性(从实践理性到对理性的反 思);从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
二、基本学术理念
1、关注人的解放。解放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现实制度性压迫与反抗; 批判理论:现实社会性(生产关系、社会结 构、文化)压迫与解放; 后现代主义:观念和话语压迫与解构; 女性主义:社会关系与观念和话语的压迫与 解放;
(二)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新葛兰西主义与 法兰克福学派
1、新葛兰西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解放意 识以及实践哲学的继承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基 础和社会霸权(文化与意识形态上的霸权)。 2、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哲学。 对异化理论的继承。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即不能 忽视社会生产同时也是社会符号(如规则、规范、 制度、观念)的生产,因此要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就必须首先对社会符号生产进行批判和反思。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至少从1980年代开始,后现代主义在整个
社会科学界就一直有着重要影响。从80年 代中期开始,后现代主义进入了国际关系 领域。人们对后现代主义存在诸多异议。 这种异议不但存在于后现代主义的倡导者 与批评者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它的倡导者 之间。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其特征
二、考克斯(Robert Cox)的国际关 系理论
1、考克斯:《社会力量、国家与世
界秩序:超越国际关系理论》 (“Social Forces, States and World Order: Beyo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2、考克斯对解决问题理论(problem-solving theory)与批判理论的区分。 解决问题理论认为世界连同组织在其中的社会和 权力关系以及制度,都是被该理论所发现的东西, 这种客观的东西就是人们在其中进行活动的既定 框架。解决问题的总目标就是通过有效地处理麻 烦根源而使这些权力关系和制度顺利地运作。 而批判理论认为,理论总是有利于某人或某种 目的。 批判理论关注:理论在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与政治秩序中处于怎样的地位?这种地位对理论 化有怎样的影响?能不能以某种方式向占主导地 位的世界秩序中的不正义、不平等提出挑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东北易帜。
(识记)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
2.官僚资本。
(识记)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
这个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的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3.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
(领会)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一些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党派。
它们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4.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简单运用)①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③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
④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国民党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5.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简单运用)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
其成员是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一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
他们一方面不甘心向国民党反动统治妥协,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的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企图在反革命的国民党和革命的共产党之间另设一个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
6.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综合运用)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大部分的土地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只有少部分的土地属于农民。
地主及其旧式富农将土地出租给农民,向他们收取苛重的地租,主要是实物地租。
地租剥削不仅侵占了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而且侵占了他们相当一部分的必要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条线索:
以《霸王别姬》为代表的京剧的命运
是戏子蝶衣和小楼的人生遭遇。
京剧命运
台上的扮演者
舞台下的人
观众态度 台下场景
1924年北洋政府统治期
戏班里学徒 红极一时 京剧名角儿 分道扬镳 依然走红 蝶衣独唱 小楼蝶衣合唱 地位滑坡 蝶衣独唱 小楼蝶衣等 戏班成员被 当作牛鬼蛇 神批斗
达官贵人/ 老爷太太们/ 平民老百姓
热捧 热闹/ 座无虚席 受限制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 1937年日本进驻北平后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 1948年国民政府撤出北平 1966年文革开始 1976年文革结束 被冷落并逐渐 被现代戏取代
老爷太太们/ 日本人 国民党的 军官/士兵
嬉戏 混乱 冷静 有序
以德国的弗朗兹〃梅林、法国的保尔〃拉法格 和俄国的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文艺 社会批评
以乔治〃卢卡契、瓦尔特〃本杰明和阿多诺为 代表的理论批判派
发生学结构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经验的文艺社会 批评
(一)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 社会历史内容 (二)过分突出作品的阶级性、政治 性和伦理性 (三)过分强调社会历史内容而相对 忽视作品的艺术形式 (四)赋予作品过重的社会功用一定 程度上抹杀读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以工农兵为主 的劳动人民
语言文本批评方法
心理分析批评方法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 文化批评方法
• 1.在中国
• • • • • • (1)《左传》记载有关吴公子季札观乐的议论 (2)孔子 的“兴观群怨”说 (3)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观点 (4)东汉何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思想 (5)曹丕认为文学是“经国之大业” (6)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
第二编 文学批评方法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探究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 件,作家的生活经历与作品关系 立足文本,分析文本的语言形式、 结构、表现手法 分析作者创作心理、作品人物的心 理现象和读者的心理活动 注重效果史研究,强调读者的期待 视野,重视文本的未定性 关注文学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强调 文学与社会文化的有机!《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 之事君。” ——《论语· 阳货》
“兴观群怨”说
兴:感发意志(文学的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
诗歌可以感动人、鼓舞人,具有艺术感染作用。
观:观风俗之盛衰(文学的认识作用)
作者通过作品中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反映生活真实,从 而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风俗的盛衰、社会中的得失和历史风貌 的本质。
群:群居相切磋 (交流作用)
诗歌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怨:怨刺上政
诗歌可以用来表达民间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对 时事政治发表批评意见。
• 2.在西方
• (1)古希腊的柏拉图以作品的社会作用作为衡量和 评价的重要依据。 • (2)亚里士多德对神话、史诗和戏剧的社会作用十 分重视 • (3)维柯 在《新科学》提出了“特定时代,特定 方式”的观点成为社会历史批评的源头 • (4)德国赫尔德和法国的斯达尔夫人从文学研究的 角度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 (5)法国批评家圣佩韦 为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确 立奠定基础
1.丹纳提出了的文学“三元素” 说,即种族、环境和时代 丹纳的“三要素”说标志着社会历史 批评方法的确立。 2.俄国19世纪别车杜丰富和发展 了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体系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文学十分强调文学 的社会作用 鲁迅、茅盾、瞿秋白等人受俄国革命民主主义 批评家的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理论,自 觉地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来进行批评活动。
社会历史批评视野下的《霸王别姬》
小舞台,大人生,大社会
《霸王别姬》中的一个小小 戏台不仅反映出中国旧社会中伶 人(戏子)悲惨的人生际遇,而 且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几个时代的 历史变迁。
《霸王别姬》解读
《霸王别姬》本是中国京剧 一出传统的折子戏,它取材于 历史上楚霸王与虞姬的爱情悲 剧。而香港女作家李碧华也借 用这出折子戏,创作了小说 《霸王别姬》,将楚霸王与虞 姬的历史故事和京剧扮演者的 多舛命运交错一起,由此写出 时代的沧桑、人性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