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三个重要术语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三个重要术语
1.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术活动。
通过文学批评,人们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探讨作品的结构、风格、主题等方面,并评价作品的优缺点,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 社会批评:社会批评是对社会现象、问题或制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活动。
社会批评旨在揭示社会不公、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批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或解决问题的建议。
社会批评是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历史批评:历史批评是对历史事件、人物或时代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活动。
历史批评旨在揭示历史真相,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功过得失,探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历史批评是历史学、文化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有助于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反思。
文学批评的八种方法

文学批评的八种方法
文学批评主要的八种方法:社会历史批评、心理批评、文体学批评、文本批评、性别批评、文化批评、读者批评和道德批评。
这几种方法并不是文学批评方法的全部,文学批评方法将会在文学发展中不断地推陈出新。
(1)社会历史批评,主要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2)精神分析抨击,主要分析作家作品的无意识,尤其就是性的性欲。
(3)语义批评,立足于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对其中语言意义的阐释。
(4)故事情节抨击,分析叙事文尤其就是小说的描述方式和故事情节结构。
(5)性别批评,是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观照所有的文学作品。
(6)读者生产抨击,研究做为抨击主体的读者在抨击活动中的创造性促进作用。
(7)文化批评
(8)道德抨击
1、有洞见必然有盲视,没有一种批评方法具有万能的效应,每一种批评方法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在抨击实践中,须要根据抨击对象的相同特征选择相同的抨击方法,同时也可以使用多种抨击方法,形成对文学现象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研究。
3、文学批评方法本身具有未完成性。
这几种批评方法只是展示了认识文学的几个角度,并不是文学批评方法的全部,批评方法将会在文学发展中不断地推陈出新。
《社会历史批评》课件

文化唯物主义
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强调文化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文化唯物主义主张从文化的角度 去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认为文 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形
成的。
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具有相对 独立性,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 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社会历史批评旨在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及作品对社会 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特点
跨学科性
社会历史批评融合了文学、历史 、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实证性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产生 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实证研究,以 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价值判断
社会历史批评不仅对文学作品进行 描述和分析,还对其价值进行判断 ,探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文本中的权力关系分析
总结词
揭示文本中权力关系和不平等的表现
详细描述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和冲突,探究它们背后的权力关系和不平等现象,以 及如何通过文本进行表达和传播。
04 社会历史批评的案例分析
CHAPTER
《红楼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 总结词: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情节和背景 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家族 衰落。
《红楼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阶级矛盾
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描述,展现了封 建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家族衰落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描写,反映了封建家族 的衰落和没落。
《红楼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 总结词: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命运和家族关系 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社会历史批评

示例:李善注阮籍《咏怀》诗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 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
2、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意识和政 治倾向 A、研究作者在具体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倾向 和艺术追求 B、追踪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 取向; 取向; 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C、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第三章
社会历史批评
一、概说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 角度观察、分析、 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 方法。 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 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 作用。 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 注重分析揭示其认识功能、社会价值、 注重分析揭示其认识功能、社会价值、历史 意义。 意义。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任何艺术现 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 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任何艺 术作品的产生, 术作品的产生,都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及时 代背景相关。 代背景相关。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 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准, 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 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 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 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揭示作 品的思想意义。 品的思想意义。
示例: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 示例: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的分析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认为《大雷雨》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宗教迷信、 认为《大雷雨》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宗教迷信、封 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之下, 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之下,勇敢地发出了 自己的抗议。她的投河自尽, 自己的抗议。她的投河自尽,标志着在俄国革命日 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 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美好的女子终于忍无 可忍,跨出空谷足音的一步, 可忍,跨出空谷足音的一步,这是革命巨浪即将到 来的先声。 来的先声。“最强烈的抗议最后总是从最衰弱的而 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 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课件

• (三)过分强调社会历史内容而相对 忽视作品的艺术形式
• (四)赋予作品过重的社会功用一定 程度上抹杀读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社会历史批评视野下的《霸王别姬》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小舞台,大人生,大社会
《霸王别姬》中的一个小小 戏台不仅反映出中国旧社会中伶 人(戏子)悲惨的人生际遇,而 且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几个时代的 历史变迁。
• 2.在西方
• (1)古希腊的柏拉图以作品的社会作用作为衡量和 评价的重要依据。
• (2)亚里士多德对神话、史诗和戏剧的社会作用十 分重视
• (3)维柯 在《新科学》提出了“特定时代,特定 方式”的观点成为社会历史批评的源头
• (4)德国赫尔德和法国的斯达尔夫人从文学研究的 角度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 作者通过作品中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反映生活真实,从 而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风俗的盛衰、社会中的得失和历史风貌 的本质。
• 群:群居相切磋 (交流作用)
• 诗歌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怨:怨刺上政
• 诗歌可以用来表达民间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对 时事政治发表批评意见。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 (5)法国批评家圣佩韦 为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确 立奠定基础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1.丹纳提出了的文学“三元素” 说,即种族、环境和时代
丹纳的“三要素”说标志着社会历史 批评方法的确立。
2.俄国19世纪别车杜丰富和发展 了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体系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文学十分强调文学 的社会作用 ❖鲁迅、茅盾、瞿秋白等人受俄国革命民主主义 批评家的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理论,自 觉地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来进行批评活动。
简述社会历史批评

简述社会历史批评1定义: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侧重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2文学观:a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b文学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c文学有盛有衰,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其根源在于社会历史本身;d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其社会历史内容,并不排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
3评判尺度: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真实性: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实情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
它考察各个方面如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乃至作品的细节的真实性的问题等等。
社会历史批评要求文学通过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以丰富人们的知识,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从而维护和破坏某种意识形态。
4基本操作:a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b联系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说明其艺术形式;c考察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作家的关系。
5评价:a阐释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b试图到所有文学作品中去发现社会历史内容产生许多弊端;c相对忽略了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赋予作品太多的社会功用,从而使文学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它必须担负起训导读者的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读者自主性、创造性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6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论证:a文学与社会:韦勒克“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萨那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
”b评论对象和评论者:特别适合分析和评论现实主义的作品的思想深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批评家易于选择和接受,希望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宣泄他对社会的关切和焦虑,抒发他对真诚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一、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概说: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侧重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社会—历史批评几乎伴随着文学批评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人们在分析文学现象时,总免不了要考察文学现象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诸种联系.据埃德蒙·威尔逊考察,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历史批评源于18世纪维柯对荷马史诗的研究,他的研究揭示了希腊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但使之完全确立的则是一位叫丹纳的法国人,他的名言是:文学是时代、种族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丹纳在其<英国文学史>序言1863-1864中提出了着名的“三要素”说.在丹纳看来,文学艺术是人类所建立的道德形态之一,而“有助于产生这个基本的道德状态的,是三个不同的根源——‘种族’、‘环境’和‘时代’.我们所谓的种族,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这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而所谓“环境”是指种族生存于其中的环境,“因为人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自然界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偶然性的和第二性的倾向掩盖了他的原始倾向,并且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影响事物的本质时,起干扰或凝固的作用.”在丹纳所说的环境中,其实包括了如气候、国家政策、社会的种种情况等诸多因素.如果说种族的遗传特征是形成一种文化的内在动力的话,那么环境则起重要的外力作用.显然,丹纳的“环境”既包括了由地理条件和气候状况等构成的物质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在他的艺术哲学中,丹纳首创了“精神气候”重要概念.丹纳认为,自然界有它的气候,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艺术的出现.“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可以看出,丹纳的精神气候,就是由一个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构成的,丹纳将此作为决定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乃至出现或消亡的力量.时代,从丹纳的分析来看,主要是指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继承关系.艺术作品由于处于不同的具体的历史时期,它必然受到先驱者的影响,所以“当民族性格和周围环境发生影响的时候,它们不是影响于一张白纸,而是影响于一个已经印有标记的底子.”其实,最早的社会—历史批评文本当属18、19世纪之交法国文坛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这位以作家和文论家双重身份饮誉世界的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先驱在1800年发表的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一文中,主张从社会环境与文学的关系来考察文学,她的着名观点是:任何文学,只有把它和创造这种文学的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状况联系起来,只有把它置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被理解,才能加以研究和评析.从文学受社会环境制约的观点出发,斯达尔夫人强调,时代和社会造就一种文学,也造就一个作家,即使是最罕见的天才,他的水平也总是与同时代人的水平有联系的.同样的天才,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也会有完全不同的作为.斯达尔夫人将当时的欧洲文学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文学类型,南方有着清新的空气,茂密的丛林,清澈的溪流,这种自然条件在诗人内心激发起强烈的热情,从而形成南方文学的激情浪漫形态.而北方阴暗多云的天气条件则使得诗人更关注人生的痛苦,从而使文学趋向忧郁的现实气质.——斯达尔夫人研究的权威学者、法国文学理论家保尔·梵第根指出:“把文学的历史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种思想源于孟德斯鸠,但无论是孟德斯鸠还是维柯,是莱辛还是赫尔德,都没有把这种思想提出来,而把这种思想应用于文学,这在1800年还是前所未有的.”真正使社会—历史批评获得广泛而有成效的运用的却是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在我国近代以来,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中,社会—历史批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文学十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鼓吹“小说救国”,甚至把小说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根本问题来对待.“五四”以后,鲁迅、矛盾、瞿秋白等人受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的影响,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评论文章.他们的批评实践为社会—历史批评在中国的运用提供了范例.建国以来,我国文坛十分重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但由于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受到很大损害和歪曲.总之,社会—历史批评是当今批评类型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方法体系,也是人们最熟悉的、惯用或滥用的批评方法.同时,它又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仍有其生命力的方法体系.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社会—历史批评与其文学观念有直接关系.文学观的核心是文学的本质问题,即什么是文学的问题.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认为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亚里士多德的摩仿说可以视为西方社会—历史批评观念的源头,亚氏认为悲剧摹仿人的行为,西塞罗说,戏剧是对人生的摹仿,是生活习惯的镜子.这一观念雄霸欧洲几千年.歌德说:“我的全部是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巴尔扎克说:“文学是社会的表现.”“我企图写出整个社会的历史.”到了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那里,社会历史的文学观念成为鲜明突出的理论主张.别林斯基认为:“艺术是现实的再现.”“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文学脱离了生活,假使也能够产生杰出的作品,这该是一般规律的奇怪例外.但这种事情是从来就不会有的.”这些批评家的观点影响极为深远.我国东汉时期的何休谈到诗歌时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唐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自己的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这是中国早期比较明确的社会历史文学观念.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文学也就会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曹丕典论·论文文学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培根认为,“诗可以使人提高,使人向上.”狄德罗说:“假如政府在准备修改某项法律或者取缔某项风俗的时候利用戏剧,那将是多么有效的移风易俗的手段啊.”这是社会历史文学观念的进一步展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特别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特别是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即使考察文学作品的形式,也是看这种形式能否有利于主题内容的表达.三、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在一定的文学观的指导下,社会—历史批评总是或显或隐地对所评论的文学作品作出价值评判,从而也就会有一定的评判尺度.社会—历史批评非常重视对文学作品作出价值评判.它的评判尺度主要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社会—历史批评十分注重对文学作品中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而这种内容是否真实就成为首要的尺度.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真实性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在社会—历史批评中,真实性是判断作品价值的首要条件.社会—历史批评对文学作品真实性的考察包括各个方面,如时代背景的真实性问题,人物性格的真实性问题,乃至作品细节的真实问题等等.当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出版后,有人认为作品的结局既没有悲剧性的死亡,也没有大团圆的喜剧.针对这一指责,别林斯基认为如果是那样,就不是真实的.奥涅金“绝非魔鬼或浪子,虽然他也绝非是道德的典范.这是普希金的伟大的优点之一:他摧毁了那些流行的观点,以为一个人不是十足的恶魔就是纯粹的正人君子;他仅仅描写生活中的平常人.奥涅金是一幅忠实地描写在一定特定时代的俄国社会的诗体画”.鲁迅说:“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但文学中再现的社会生活经过了作家头脑的创造,因而有一个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的问题.这就是文学的倾向性.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容不仅仅应该是真实的,同时对它的理解应该是正确的,即具有正确的倾向性.所谓“正确的倾向性”,主要是从道德、人性或正义的角度出发去评判作品的主题内容.譬如杜勃罗留波夫曾这样批评一些创作中的不良倾向:“有这样的作者,他们把自己的才能都献给歌颂色欲的场面和各种放荡的行为;他们把色欲描写成这样子,如果人要相信他们,就会觉得人类真正的幸福,只有在这里了.还有另一批更加荒唐的作者,他们歌颂穷兵黩武的封建领主的武功——这些领主使鲜血流成大河,烧毁城市,掳掠自己的臣民.在对于这些强盗们赫赫武功的描写中,自然不会有彻头彻尾的谎话;可是它们却被作者涂以这样的光彩,致以这样的赞美——这些赞美清楚地证实,在这些歌颂它们的作者的心中,并没有什么人性的真实的感情.由此可见,无论哪一种片面性和偏狭性都将妨碍艺术家去完整地观察真理.”②——不过我们由此会产生疑问:如果需要考虑文学的倾向性,要使文学的表达与人类共同的道德律令、公平正义和人性善恶相一致,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06页。
文学批评第二章 社会历史批评

2、从作品所产生的社会结构(以生产力、经 济基础为根本)研究作品。 马克思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反映了 十八十九世纪没落的贵族阶级与上升的资产阶级 的尖锐冲突。 3、从作品的道德意义研究作品 阿诺德的道德,“凡与怎样生活这一问题有关的,便 是道德的。……归根到底,诗是生活的批判,诗 人的伟大在于把观念有力而美丽地应用到生活上。
2、近代:具有社会历史性质的批评发端者是18世纪意大利 的学者维科。维科在他的《新科学》一书当中,通过对荷 马史诗的研究,考察了古希腊的生活环境、状况以及不同 历史时期的希腊人的兴趣爱好和希腊各地的传说。维科主 要是借助神话进行一种社会历史研究。 直到德国批评家赫尔德和法国的斯达尔夫人等人,才 开始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赫尔德从历史的观点出发,认为诗歌起源于宗教,所 谓最早的诗就是关于神的赞美诗,赞美诗起源于原始人在 畏惧、惊恐和苦难时刻对想象的神的祈祷。”难熬的痛苦 生活、可怕的意外状况、令人难以承受的需求这些迫使人
“现实”这个字眼意味着一切——可见的世 界和精神的世界,事实的世界和概念的世 界。认识中的理性和现象中的理性——总 之,显露在自己面前的精神,是现实性; 另一方面,一切局部的、偶然的、非理性 的东西,作为现实性的反面,作为它的否 定,作为若有,而不是实有,都是幻影性。 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再现现 实,他的这种不同于古典的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而是接近别林斯基的艺术观念。 4、英国的马修· 阿诺德:与俄罗斯的社会历史 批评学家不同,强调文学的社会文化意义。代表 作为《文化与无政府状态》。阿诺德认为,文学 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拯救人类灵魂的作 用。(物质、制度无法解决人的精神问题,精神 方面的问题只有从精神方面入手,最好的解决办 法就是宗教,但起来,是法国的 艺术学者丹纳,丹纳的代表作是《艺术哲学》。 丹纳提出影响文学的三要素:种族、环境和时代, 他认为,要研究文学就要到这些因素中去寻找最 终的根源。 丹纳的研究方法:丹纳从种族、环境和时代研 究文学的方法主要是受到近代法国实证主义的开 创者孔德的影响。孔德拒斥思辨的形而上学,倡 导运用严谨的实证知识,凭借观察去研究各种事 实及其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受孔德影响,丹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四讲现实主义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道德批评、阶级批评/意识形态批评
一、社会历史批评产生的背景及定义
1、背景
文艺理论背景:
表现说和再现说对比
起始:18世纪维柯对荷马史诗的评论,以诗歌反观希腊的社会环境。
后由法国人丹纳使之完全确立,他的名言是:“文学史时代、种族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1865年,丹纳《艺术哲学》。
2、定义: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特点
1、侧重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关系。
巴尔扎克认为:文学是社会的表现。
我企图写出整个社会的历史。
案例:月牙儿与青春之歌
2、重视作家对待社会现象、对待历史潮流的思想倾向。
案例:子夜
3、重视作品的社会作用
案例:茅盾:我们的作品一定不能仅仅是一支吗啡针,给工农大众一时的兴奋刺激,我们的作品一定要成为工农大众的教科书
4、在文学观上,认为文学本质上是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再现。
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评价尺度:真实性、倾向性、社会功能(功能
性)
1、时代及环境的真实、人物性格的真实、作品细节的真实
父母都是在一九四零年前后入伍的小八路,父亲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后又在辽沈战役中负了伤。
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1940年前后入伍的“小八路”又怎么能参加平型关大战?
2、作家的倾向性表现在写作中选材、褒贬、理解。
例子:大仲马,柯南道尔
3、维护或破坏一种意识形态,教化民众、传道授业。
四、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操作
1、多适用于现实主义作品
《白鹿原》《家春秋》《骆驼祥子》等,也有例外。
2、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发展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对安史之乱后动乱事实的描述。
3、考察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作家的关联(知人论世)
巴金是青年人的朋友《家》
沈从文生平与创作的关系
道德批评
一、道德批评定义
1定义:道德批评主张将文学与人生联系起来,坚持用道德的观点看待文学现象。
2道德:道德,一般定义为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自我意识维持人与人、人与社会正常关系的规范体系。
柏拉图提出:文学摹仿德行。
二、道德批评的基本特征
1、强调文学的道德作用(简爱)
2、注重文学作品道德内容的阐释和评价(孔雀东南飞婆媳道
德忠贞无子)
3、研讨作家道德与创作的关系
中国诗论,品格第一,德高而文炽,边塞诗歌
阶级批评/意识形态批评
一、定义:以阶级分析的视角和方法来看待文学现象。
二、阶级批评的基本特征
1、注重作品所体现的阶级倾向
2、重点研究人物的阶级属性和阶级立场
3、新的阶级或阶层的分析
意识形态批评
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
资本主义中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依时间前后排列)有:
社会民主主义而它们相应于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