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学批评

社会历史学批评
社会历史学批评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和政
治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内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是社会历史学批评的一些方面:
1.结构主义:社会历史学批评了结构主义者所认为的社会结构是历史
上的不变的东西。
他们认为,结构主义在分析社会历史时忽略了历史的发
展和变化,而过于强调人类行为的起居规律。
2.功能主义:社会历史学批评了功能主义的理论。
他们认为,功能主
义过于强调社会制度中每个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并假定每个部分都实
现了其功能。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某些部分对系统的功能并没有贡献,或者由于系统的内部或外部变化,系统功能可能会受到破坏。
3.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学批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他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过于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夸大了经济因素的作用,
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如文化、制度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4.历史主义:社会历史学批评了历史主义的理论。
他们认为,历史主
义在分析社会历史发展时遵循的是历史事实的发展,而忽略了社会历史的
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等的变化以及人类意志的发展。
5.资本主义文化理论的批判:社会历史学批评了资本主义文化理论的
一些观点。
资本主义文化理论认为,个人主义和竞争是资本主义的原动力,而这些价值观也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然而,社会历史学家指出,资本主
义文化理论存在的问题在于,它忽略了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及其影响。
此外,历史事实显示,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并不必然与个人主
义和竞争导向的文化有关。
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四讲现实主义批评——社会历史批评、道德批评、阶级批评/意识形态批评一、社会历史批评产生的背景及定义1、背景文艺理论背景:表现说和再现说对比起始:18世纪维柯对荷马史诗的评论,以诗歌反观希腊的社会环境。
后由法国人丹纳使之完全确立,他的名言是:“文学史时代、种族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1865年,丹纳《艺术哲学》。
2、定义: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特点1、侧重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关系。
巴尔扎克认为:文学是社会的表现。
我企图写出整个社会的历史。
案例:月牙儿与青春之歌2、重视作家对待社会现象、对待历史潮流的思想倾向。
案例:子夜3、重视作品的社会作用案例:茅盾:我们的作品一定不能仅仅是一支吗啡针,给工农大众一时的兴奋刺激,我们的作品一定要成为工农大众的教科书4、在文学观上,认为文学本质上是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再现。
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评价尺度:真实性、倾向性、社会功能(功能性)1、时代及环境的真实、人物性格的真实、作品细节的真实父母都是在一九四零年前后入伍的小八路,父亲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后又在辽沈战役中负了伤。
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1940年前后入伍的“小八路”又怎么能参加平型关大战?2、作家的倾向性表现在写作中选材、褒贬、理解。
例子:大仲马,柯南道尔3、维护或破坏一种意识形态,教化民众、传道授业。
四、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操作1、多适用于现实主义作品《白鹿原》《家春秋》《骆驼祥子》等,也有例外。
2、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发展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对安史之乱后动乱事实的描述。
3、考察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作家的关联(知人论世)巴金是青年人的朋友《家》沈从文生平与创作的关系道德批评一、道德批评定义1定义:道德批评主张将文学与人生联系起来,坚持用道德的观点看待文学现象。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三个重要术语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三个重要术语
1.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术活动。
通过文学批评,人们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探讨作品的结构、风格、主题等方面,并评价作品的优缺点,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 社会批评:社会批评是对社会现象、问题或制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活动。
社会批评旨在揭示社会不公、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批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或解决问题的建议。
社会批评是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历史批评:历史批评是对历史事件、人物或时代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活动。
历史批评旨在揭示历史真相,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功过得失,探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历史批评是历史学、文化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有助于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反思。
文学批评的八种方法

文学批评的八种方法
文学批评主要的八种方法:社会历史批评、心理批评、文体学批评、文本批评、性别批评、文化批评、读者批评和道德批评。
这几种方法并不是文学批评方法的全部,文学批评方法将会在文学发展中不断地推陈出新。
(1)社会历史批评,主要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2)精神分析抨击,主要分析作家作品的无意识,尤其就是性的性欲。
(3)语义批评,立足于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对其中语言意义的阐释。
(4)故事情节抨击,分析叙事文尤其就是小说的描述方式和故事情节结构。
(5)性别批评,是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观照所有的文学作品。
(6)读者生产抨击,研究做为抨击主体的读者在抨击活动中的创造性促进作用。
(7)文化批评
(8)道德抨击
1、有洞见必然有盲视,没有一种批评方法具有万能的效应,每一种批评方法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在抨击实践中,须要根据抨击对象的相同特征选择相同的抨击方法,同时也可以使用多种抨击方法,形成对文学现象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研究。
3、文学批评方法本身具有未完成性。
这几种批评方法只是展示了认识文学的几个角度,并不是文学批评方法的全部,批评方法将会在文学发展中不断地推陈出新。
第十七讲:文学批评(二)·社会历史剖析

“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 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 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同样我 们应当研究精神上的气候,以便了解某种艺 术的出现,了解异教的雕塑或写实派的绘画, 充满神秘气息的建筑或古典派的文学,柔媚 的音乐或理想派的诗歌。精神文明的产物和 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 解释。” ——《艺术哲学》,42
• 强调文学为社会环境所制约。从政治制度、
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民族性格等方面剖析 文学现象。(参阅《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 系论文学》)
3、丹纳(1828—1893):在《英国文学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序言中论述了文艺发展所依赖的 “种族、环 境、时代”三要素,并且在《艺术哲学》中 以具体的文艺现象予以说明。 “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与才能,要了解他为 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门,为什么 特别喜爱某种典型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 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 求。”——《艺术哲学》40
5、20世纪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由对环境、时代、 道德倾向等因素的关注转向文学与社会之间的更为隐 秘的深层关系的探究 ① 卢那察尔斯基:在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互 动中考察文学现象。《论俄罗斯古典作家》
② 卢卡奇: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开创者,“总 体性”。《小说理论》
③ 戈德曼:提出“文学辩证社会学”批评方法:一部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作者所属的社会阶级的精神、社会、 经济结构是对应的。《隐蔽的上帝》
第十七讲: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从社会—历史的角度
来评价文学现象,强调文学批评应该把
作品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
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考察。西 方19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之一。
《社会历史批评》课件

文化唯物主义
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强调文化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文化唯物主义主张从文化的角度 去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认为文 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形
成的。
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具有相对 独立性,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 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社会历史批评旨在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及作品对社会 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特点
跨学科性
社会历史批评融合了文学、历史 、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实证性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产生 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实证研究,以 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价值判断
社会历史批评不仅对文学作品进行 描述和分析,还对其价值进行判断 ,探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文本中的权力关系分析
总结词
揭示文本中权力关系和不平等的表现
详细描述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和冲突,探究它们背后的权力关系和不平等现象,以 及如何通过文本进行表达和传播。
04 社会历史批评的案例分析
CHAPTER
《红楼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 总结词: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情节和背景 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家族 衰落。
《红楼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阶级矛盾
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描述,展现了封 建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家族衰落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描写,反映了封建家族 的衰落和没落。
《红楼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 总结词: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命运和家族关系 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文学批评第二章+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对时代精神的塑造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作品在反映时 代精神的同时,也参与了时代精神的 塑造,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文学的社会功能
道德教化功能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作品具有道德教 化的功能,能够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文学批评第二章 社会历 史批评
汇报人: 202X-12-28
contents
目录
• 社会历史批评的定义与背景 • 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观点 • 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与技巧 • 社会历史批评的实践与应用 • 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挑战
01
社会历史批评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它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 的联系,通过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 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作品的主 题、意义和价值。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社会、历史背景对作品的影响,但对于作者的个人经历、情感和审美选择等方面的 探究相对较少。这样的批评视角可能无法全面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难以全面评价文学作品的多元价值
总结词
社会历史批评在评价文学作品时,难以全面 考虑作品的多元价值。
详细描述
文学作品往往包含多个层面的价值,如文学 性、艺术性、思想性、审美体验等。社会历 史批评可能难以全面评价这些价值,尤其是 作品中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因为其更侧重于
题。
02
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观点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镜像,通过文学作品可以观察到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社会历史批评

比较文学的方法
• • • • • • • • • 平行研究 主题学:同一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表现 题材学: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 形态及其历史演变。 文体学:同一文体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 同发展过程。 类型学:不同民族文学中同一类型的作家、 作品、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等分析。 比较诗学:不同民族的文论比较。
第八讲 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主张
• 1、文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 • 2、文学负担着社会历史使命
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
• 1、真实性 • 2、倾向性 • 3、社会效果
社会历史批评的常用手段
• 1、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进行阐释 • 2、考察作家与他所生活创作的时代环境关系 • 3、联系文学作品的社会内容进行艺术分析
研究方法
• 对文学作品进行文化阐释 • 揭示文学作品的地域文化特征 • 剖析文学作品的文化冲突与变迁
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
• 过于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忽略了 文学作品的独立价值 • 赋予了对文学太重的社会功用,导致了读 者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社会历史批评的拓展
• 文化因素的渗入使社会历史批评得以深化 • 它不是把文学作品仅仅作为一定社会的反 映或时间的产物,而是当做人类经验的一 部分。 • 超越了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在时间和空间 上具有更大的自由。
研究方法
• 对文学进行整体观 • 不仅全面考察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哲学、 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还要对文学做历史的综合和追溯。
研究方法
• 对文学做比较观照 • 借助于他国文学和文化的参照,可以更深 入地了解各国的文学传统和文化背景。
比较文学的方法• 影响来自究 • 对放送者的研究——选择比较的基点,寻 求影响的规律,评价价值。 • 对媒介者的研究——个人媒介者,集体心 理趋向。 • 对接受者的研究——共同的艺术精神,接 受者的素养及风格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李善注阮籍《咏怀》诗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 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
2、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意识和政 治倾向 A、研究作者在具体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倾向 和艺术追求 B、追踪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 取向; 取向; 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C、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第三章
社会历史批评
一、概说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 角度观察、分析、 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 方法。 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 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 作用。 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 注重分析揭示其认识功能、社会价值、 注重分析揭示其认识功能、社会价值、历史 意义。 意义。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任何艺术现 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 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任何艺 术作品的产生, 术作品的产生,都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及时 代背景相关。 代背景相关。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 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准, 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 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 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 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揭示作 品的思想意义。 品的思想意义。
示例: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 示例: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的分析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认为《大雷雨》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宗教迷信、 认为《大雷雨》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宗教迷信、封 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之下, 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之下,勇敢地发出了 自己的抗议。她的投河自尽, 自己的抗议。她的投河自尽,标志着在俄国革命日 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 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美好的女子终于忍无 可忍,跨出空谷足音的一步, 可忍,跨出空谷足音的一步,这是革命巨浪即将到 来的先声。 来的先声。“最强烈的抗议最后总是从最衰弱的而 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 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
强调文学的认识价值, 强调文学的认识价值,把文学作品视为社会的 写照和反映,希望通过文学更好认识社会。 写照和反映,希望通过文学更好认识社会。 通过艺术形象影响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 通过艺术形象影响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激发他们追求真理 的欲望。 的欲望。
四 评述
1、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庸俗社会学 2、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3、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
1、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 庸俗社会学
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 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
A、试图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社会历史意义,可能导致一些 试图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社会历史意义, 判断的失误; 判断的失误; B、用现行的政治标准判定作品的政治倾向,会因时过境迁得出 用现行的政治标准判定作品的政治倾向, 荒唐之结论; 荒唐之结论; B、相对忽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导致对文 相对忽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文学自身的发展, 学作品本身特性的研究不够; 学作品本身特性的研究不够; C、赋予文学作品太重的社会功用,使读者的自主性、创造性未 赋予文学作品太重的社会功用,使读者的自主性、 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示例:余华《我的文学道路》
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任何一个作家首先都是一个 读者,一个好的读者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 如:川端康成 细部描写 “细部是我们生命的所在” 卡夫卡 “他解放了我的写作” 鲁迅 “想象力后面必须要跟着洞察力” 福克纳 心理描写“真正优秀的心理描写都是 不写心理的。”
3、考察文学的社会作用 、
丹纳: 英国文学史>序言 丹纳:《<英国文学史 序言》、 英国文学史 序言》、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 影响文学产生和发展的三因素 种族、 是种族、环境和时代 种族: 种族: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 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环境:自然界、物质环境、 环境:自然界、物质环境、社 会环境等。 会环境等。 时代:风俗习惯、 时代:风俗习惯、时代精神 精神气候) (精神气候)
作业:
评述鲁迅《魏晋风度及文 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2、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 、 必要性和必然性
显而易见, “显而易见,只要文学保持着与社会的联 ——永远会如此 永远会如此——社会批评无论具有 系——永远会如此——社会批评无论具有 特定的理论与否, 特定的理论与否,都将是文艺批评的一支 活跃力量。” 活跃力量。
——魏伯 司各特 魏伯·司各特 魏伯
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论证其必要性和必然 性 从批评对象和批评者两方面论证其必要性 和必然性
毫无疑问,艺术首先必须是艺术,然后才能 够是社会精神和倾向在特定时期中的表现。 不管一首诗充满着怎样美好的思想,不管它 多么强烈地反映着现代问题,可是如果里面 没有诗歌,那么,它就不能够包含美好的思 想和任何问题,我们所看到的,充其量不过 是执行得很坏的美好的企图而已。 ——别林斯基
3、社会历史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讨论:《祝福》祥林嫂的命运反映了什么 《祝福》 样的社会历史内容? 样的社会历史内容?
1、她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2、她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4、造成她的不幸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5、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二)考察作家与 所处时代、 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
1、社会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 A、考察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 考察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 社会政治环境、艺术环境、时代精神等) 社会政治环境、艺术环境、时代精神等) 考察作家的生平资料(生活经历、社会出身、 B、考察作家的生平资料(生活经历、社会出身、家 庭背景、经济地位、政治倾向、性格特征、意识形态 庭背景、经济地位、政治倾向、性格特征、 取向、性情趣味等)。 取向、性情趣味等)。
2、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
社会历史批评以真实性、倾向性、社会效果 真实性、倾向性、 真实性 为评判尺度对文学作品作价值判断。 真实性是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倾向性 则是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社会 效果要求“寓教于乐”,既有娱乐功能,又 有教育意义。
三、操作方法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二)考察作家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 系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3、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
在当代学术语境中, 社会历史” 在当代学术语境中,“社会历史”被赋予了 更多的内涵。 更多的内涵。 社会历史批评开始关注一些过去忽略或正在 兴起的一些新的领域, 兴起的一些新的领域,这为社会历史批评提 供了文学与社会的新课题。 供了文学与社会的新课题。 社会历史批评的框架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社会历史批评的框架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二、理论特征
1、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
(1)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 的反映。 的反映 强调文学与社会的联系,将文学置于特定的社会环 境和历史阶段加以考察,是社会历史批评最重要的 特征。 (2)强调文学在反映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介入生活 介入生活, 介入生活 起到教育人心、启蒙、甚至匡正时弊的作用。
2、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
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 为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 夫为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把文 学批评与社会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 学批评与社会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以进步 的民主主义思想为武器, 的民主主义思想为武器,从历史的高度评价 作家作品, 作家作品,使社会历史批评得到深刻全面的 发展。 发展。
扩展:中国古代文学的南北差异
骏马秋风塞北,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江左贵乎清绮,河朔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 “江左贵乎清绮,河朔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 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 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 此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李延寿《 歌。此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李延寿《北 史·文苑传序》) 文苑传序》) 文苑传序 如南北民歌 南方多委婉曲折的情诗, 朝思出前门, 南方多委婉曲折的情诗,如“朝思出前门,暮思还 后渚。语笑向谁道,腹中阴忆汝”。(《子夜歌 子夜歌》) 后渚。语笑向谁道,腹中阴忆汝”。(《子夜歌》) 北方民歌气势豪宕,境界宏阔,情感粗犷, 北方民歌气势豪宕,境界宏阔,情感粗犷,如“敕 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 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敕勒歌》) 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附录:重要理论家及观点介绍
1、法国社会学批评 斯达尔夫人: 斯达尔夫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 的关系论文学》 (简称《论文 学》) 强调自然环境因素对文学形态的作 用,将欧洲文学分为南方文学和北 方文学。 强调从宗教、风尚和法律等维度考 察文学。
举例: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
南方空气清新, 南方空气清新,多丛 密的树林和清澈的溪 流——人有较广的生 人有较广的生 活乐趣, 活乐趣,较少的思想 强度——比较安于奴 强度 比较安于奴 役,而取偿于气候之 美和艺术爱好——文 美和艺术爱好 文 学崇尚古典、 学崇尚古典、情调欢 快、充满民族和时代 精神——浪漫逸乐 精神 浪漫逸乐 北方土地贫瘠,气候 北方土地贫瘠, 阴沉多云——人们较 阴沉多云 人们较 易滋长生命的忧郁感 和哲学的沉思, 和哲学的沉思,对欢 乐的关怀不及痛苦的 关怀——想象力更加 关怀 想象力更加 丰富,具有独立意志, 丰富,具有独立意志, 不能忍受奴役——文 不能忍受奴役 文 学感情强烈, 学感情强烈,富于哲 崇尚想象, 理,崇尚想象,气质 忧郁——沉思雄奇 忧郁 沉思雄奇
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