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经典导学案及练习答案详解)

§1.5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学习目标1.会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2.结合二次函数图象,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以及解一元二次不等式.3.了解简单的分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知识梳理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对应关系判别式Δ=b2-4acΔ>0Δ=0Δ<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方程ax2+bx+c=0(a>0)的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x1<x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b2a没有实数根ax2+bx+c>0(a>0)的解集{x|x<x1,或x>x2}⎩⎨⎧⎭⎬⎫x⎪⎪x≠-b2a Rax2+bx+c<0(a>0)的解集{x|x1<x<x2}∅∅2.分式不等式与整式不等式(1)f(x)g(x)>0(<0)⇔f(x)g(x)>0(<0);(2)f(x)g(x)≥0(≤0)⇔f(x)g(x)≥0(≤0)且g(x)≠0.3.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x|>a(a>0)的解集为(-∞,-a)∪(a,+∞),|x|<a(a>0)的解集为(-a,a).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若方程ax2+bx+c=0无实数根,则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R.(×)(2)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1,x2),则a<0.(√)(3)若ax 2+bx +c >0恒成立,则a >0且Δ<0.( × ) (4)不等式x -ax -b ≥0等价于(x -a )(x -b )≥0.( × )教材改编题1.若集合A ={x |x 2-9x >0},B ={x |x 2-2x -3<0},则A ∪B 等于( ) A .R B .{x |x >-1} C .{x |x <3或x >9} D .{x |x <-1或x >3} 答案 C解析 A ={x |x >9或x <0},B ={x |-1<x <3}, ∴A ∪B ={x |x <3或x >9}.2.若关于x 的不等式ax 2+bx +2>0的解集为⎩⎨⎧⎭⎬⎫x ⎪⎪-12<x <13,则a +b =________. 答案 -14解析 依题意知⎩⎨⎧-b a =-12+13,2a =⎝⎛⎭⎫-12×13,解得⎩⎪⎨⎪⎧a =-12,b =-2,∴a +b =-14.3.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ax -1<0对一切x ∈R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4,0)解析 依题意知⎩⎪⎨⎪⎧ a <0,Δ<0,即⎩⎪⎨⎪⎧a <0,a 2+4a <0,∴-4<a <0.题型一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命题点1 不含参的不等式例1 (1)不等式-2x 2+x +3<0的解集为( )A.⎩⎨⎧⎭⎬⎫x ⎪⎪ -1<x <32 B.⎩⎨⎧⎭⎬⎫x ⎪⎪ -32<x <1C.⎩⎨⎧⎭⎬⎫x ⎪⎪ x <-1或x >32 D.⎩⎨⎧⎭⎬⎫x ⎪⎪ x <-32或x >1 答案 C解析 -2x 2+x +3<0可化为2x 2-x -3>0, 即(x +1)(2x -3)>0, ∴x <-1或x >32.(2)(多选)已知集合M ={}x ||x -1|≤2,x ∈R ,集合N =⎩⎪⎨⎪⎧⎭⎪⎬⎪⎫x ⎪⎪5x +1≥1,x ∈R ,则( ) A .M ={}x |-1≤x ≤3 B .N ={}x |-1≤x ≤4 C .M ∪N ={}x |-1≤x ≤4 D .M ∩N ={}x |-1<x ≤3 答案 ACD解析 由题设可得M =[-1,3],N =(-1,4], 故A 正确,B 错误;M ∪N ={x |-1≤x ≤4},故C 正确; 而M ∩N ={x |-1<x ≤3},故D 正确. 命题点2 含参的不等式例2 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 2-(a +1)x +1<0(a >0). 解 原不等式变为(ax -1)(x -1)<0, 因为a >0,所以⎝⎛⎭⎫x -1a (x -1)<0. 所以当a >1时,解得1a <x <1;当a =1时,解集为∅; 当0<a <1时,解得1<x <1a.综上,当0<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1a ; 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1a<x <1. 延伸探究 在本例中,把a >0改成a ∈R ,解不等式. 解 当a >0时,同例2,当a =0时,原不等式等价于-x +1<0,即x >1, 当a <0时,1a<1,原不等式可化为⎝⎛⎭⎫x -1a (x -1)>0, 解得x >1或x <1a.综上,当0<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1a , 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1a<x <1, 当a =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当a <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a或x >1. 教师备选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2-ax +1≤0. 解 由题意知,Δ=a 2-4, ①当a 2-4>0,即a >2或a <-2时,方程x 2-ax +1=0的两根为x =a ±a 2-42,∴原不等式的解为a -a 2-42≤x ≤a +a 2-42.②若Δ=a 2-4=0,则a =±2.当a =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 2-2x +1≤0, 即(x -1)2≤0,∴x =1;当a =-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 2+2x +1≤0, 即(x +1)2≤0,∴x =-1.③当Δ=a 2-4<0,即-2<a <2时,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综上,当a >2或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a -a 2-42≤x ≤a +a 2-42; 当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 当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 当-2<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思维升华 对含参的不等式,应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常见的分类有 (1)根据二次项系数为正、负及零进行分类.(2)根据判别式Δ与0的关系判断根的个数. (3)有两个根时,有时还需根据两根的大小进行讨论.跟踪训练1 (1)(多选)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x |x ≤-3或x ≥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0B .不等式bx +c >0的解集为{x |x <-4}C .不等式cx 2-bx +a <0的解集为⎩⎨⎧⎭⎬⎫x ⎪⎪x <-14或x >13 D .a +b +c >0 答案 AC解析 关于x 的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3]∪[4,+∞), 所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开口方向向上,即a >0,故A 正确; 对于B ,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分别为-3,4,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ba=-3+4,ca =-3×4,解得⎩⎪⎨⎪⎧b =-a ,c =-12a .bx +c >0⇔-ax -12a >0, 由于a >0,所以x <-12,所以不等式bx +c >0的解集为{}x |x <-12, 故B 不正确;对于C ,由B 的分析过程可知⎩⎪⎨⎪⎧b =-a ,c =-12a ,所以cx 2-bx +a <0⇔-12ax 2+ax +a <0⇔12x 2-x -1>0⇔x <-14或x >13,所以不等式cx 2-bx +a <0的解集为⎩⎨⎧⎭⎬⎫x ⎪⎪x <-14或x >13,故C 正确; 对于D ,a +b +c =a -a -12a =-12a <0,故D 不正确. (2)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1)(ax -a +1)>0.解 ①当a =0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 -1>0,即x >1; 当a ≠0时,(x -1)(ax -a +1)=0的两根分别为1,1-1a .②当a >0时,1-1a<1,∴原不等式的解为x >1或x <1-1a .③当a <0时,1-1a >1,∴原不等式的解为1<x <1-1a.综上,当a =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当a >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或x <1-1a ; 当a <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1-1a . 题型二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能)成立问题 命题点1 在R 上恒成立问题例3 (2022·漳州模拟)对∀x ∈R ,不等式(a -2)x 2+2(a -2)x -4<0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a ≤2 B .-2≤a ≤2 C .a <-2或a ≥2 D .a ≤-2或a ≥2答案 A解析 不等式(a -2)x 2+2(a -2)x -4<0对一切x ∈R 恒成立,当a -2=0,即a =2时,-4<0恒成立,满足题意;当a -2≠0时,要使不等式恒成立,需⎩⎪⎨⎪⎧ a -2<0,Δ<0,即有⎩⎪⎨⎪⎧a <2,4(a -2)2+16(a -2)<0,解得-2<a <2.综上可得,a 的取值范围为(-2,2]. 命题点2 在给定区间上恒成立问题例4 已知函数f (x )=mx 2-mx -1.若对于x ∈[1,3],f (x )<5-m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67 解析 要使f (x )<-m +5在x ∈[1,3]上恒成立,即m ⎝⎛⎭⎫x -122+34m -6<0在x ∈[1,3]上恒成立.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 令g (x )=m ⎝⎛⎭⎫x -122+34m -6, x ∈[1,3].当m >0时,g (x )在[1,3]上单调递增,所以g (x )max =g (3),即7m -6<0, 所以m <67,所以0<m <67;当m =0时,-6<0恒成立; 当m <0时,g (x )在[1,3]上单调递减, 所以g (x )max =g (1),即m -6<0, 所以m <6,所以m <0.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是⎝⎛⎭⎫-∞,67. 方法二 因为x 2-x +1=⎝⎛⎭⎫x -122+34>0, 又因为m (x 2-x +1)-6<0在x ∈[1,3]上恒成立, 所以m <6x 2-x +1在x ∈[1,3]上恒成立.令y =6x 2-x +1,因为函数y =6x 2-x +1=6⎝⎛⎭⎫x -122+34在[1,3]上的最小值为67,所以只需m <67即可. 所以m 的取值范围是⎝⎛⎭⎫-∞,67. 命题点3 给定参数范围的恒成立问题例5 (2022·宿迁模拟)若不等式x 2+px >4x +p -3,当0≤p ≤4时恒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3] B .(-∞,-1] C .[3,+∞)D .(-∞,-1)∪(3,+∞) 答案 D解析 不等式x 2+px >4x +p -3 可化为(x -1)p +x 2-4x +3>0,由已知可得[(x -1)p +x 2-4x +3]min >0(0≤p ≤4), 令f (p )=(x -1)p +x 2-4x +3(0≤p ≤4),可得⎩⎪⎨⎪⎧f (0)=x 2-4x +3>0,f (4)=4(x -1)+x 2-4x +3>0,∴x <-1或x >3.教师备选函数f (x )=x 2+ax +3.若当x ∈[-2,2]时,f (x )≥a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若当a ∈[4,6]时,f (x )≥0恒成立,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2](-∞,-3-6]∪[-3+6,+∞)解析 若x 2+ax +3-a ≥0在x ∈[-2,2]上恒成立, 令g (x )=x 2+ax +3-a ,则有①Δ≤0或②⎩⎪⎨⎪⎧Δ>0,-a2<-2,g (-2)=7-3a ≥0.或③⎩⎪⎨⎪⎧Δ>0,-a2>2,g (2)=7+a ≥0,解①得-6≤a ≤2,解②得a ∈∅, 解③得-7≤a <-6.综上可得,满足条件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7,2]. 令h (a )=xa +x 2+3.当a ∈[4,6]时,h (a )≥0恒成立.只需⎩⎪⎨⎪⎧ h (4)≥0,h (6)≥0,即⎩⎪⎨⎪⎧x 2+4x +3≥0,x 2+6x +3≥0,解得x ≤-3-6或x ≥-3+ 6.∴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3-6]∪[-3+6,+∞). 思维升华 恒成立问题求参数的范围的解题策略(1)弄清楚自变量、参数.一般情况下,求谁的范围,谁就是参数.(2)一元二次不等式在R 上恒成立,可用判别式Δ,一元二次不等式在给定区间上恒成立,不能用判别式Δ,一般分离参数求最值或分类讨论.跟踪训练2 (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2+4x ≥a 2-3a 在R 上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1≤a ≤4}B .{a |-1<a <4}C .{a |a ≥4或a ≤-1}D .{a |-4≤a ≤1}答案 A解析 因为关于x 的不等式-x 2+4x ≥a 2-3a 在R 上有解,即x 2-4x +a 2-3a ≤0在R 上有解,只需y =x 2-4x +a 2-3a 的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 所以Δ=(-4)2-4×(a 2-3a )≥0, 即a 2-3a -4≤0,所以(a -4)(a +1)≤0, 解得-1≤a ≤4,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a ≤4}.(2)当x ∈(1,2)时,不等式x 2+mx +4<0恒成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 B .(-∞,-5) C .(-∞,-5] D .(-5,-4)答案 C解析 令f (x )=x 2+mx +4, ∴当x ∈(1,2)时,f (x )<0恒成立,∴⎩⎪⎨⎪⎧f (1)≤0,f (2)≤0, 即⎩⎪⎨⎪⎧1+m +4≤0,4+2m +4≤0, 解得m ≤-5.课时精练1.不等式9-12x ≤-4x 2的解集为( ) A .RB .∅C.⎩⎨⎧⎭⎬⎫x ⎪⎪x =32 D.⎩⎨⎧⎭⎬⎫x ⎪⎪x ≠32 答案 C解析 原不等式可化为4x 2-12x +9≤0, 即(2x -3)2≤0, ∴2x -3=0,∴x =32,∴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32. 2.(2022·揭阳质检)已知p :|2x -3|<1,q :x (x -3)<0,则p 是q 的(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 .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 B解析 ∵p :|2x -3|<1,则-1<2x -3<1, 可得p :1<x <2,又∵q :x (x -3)<0,由x (x -3)<0,可得q :0<x <3, 可得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2022·南通模拟)不等式(m +1)x 2-mx +m -1<0的解集为∅,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B .m ≥233C .m ≤-233D .m ≥233或m ≤-233答案 B解析 ∵不等式(m +1)x 2-mx +m -1<0的解集为∅, ∴不等式(m +1)x 2-mx +m -1≥0恒成立.①当m +1=0,即m =-1时,不等式化为x -2≥0, 解得x ≥2,不是对任意x ∈R 恒成立,舍去; ②当m +1≠0,即m ≠-1时,对任意x ∈R , 要使(m +1)x 2-mx +m -1≥0,只需m +1>0且Δ=(-m )2-4(m +1)(m -1)≤0, 解得m ≥233.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233.4.(2022·合肥模拟)不等式x 2+ax +4≥0对一切x ∈[1,3]恒成立,则a 的最小值是( ) A .-5 B .-133 C .-4 D .-3答案 C解析 ∵x ∈[1,3]时,x 2+ax +4≥0恒成立, 则a ≥-⎝⎛⎭⎫x +4x 恒成立, 又x ∈[1,3]时,x +4x ≥24=4,当且仅当x =2时取等号.∴-⎝⎛⎭⎫x +4x ≤-4, ∴a ≥-4.故a 的最小值为-4.5.(多选)满足关于x 的不等式(ax -b )(x -2)>0的解集为⎩⎨⎧⎭⎬⎫x ⎪⎪12<x <2,则满足条件的一组有序实数对(a ,b )的值可以是( )A .(-2,-1)B .(-3,-6)C .(2,4)D.⎝⎛⎭⎫-3,-32 答案 AD解析 不等式(ax -b )(x -2)>0的解集为⎩⎨⎧⎭⎬⎫x ⎪⎪12<x <2, ∴方程(ax -b )(x -2)=0的实数根为12和2, 且⎩⎪⎨⎪⎧ a <0,b a =12,即a =2b <0,故选AD. 6.(多选)(2022·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已知不等式x 2+ax +b >0(a >0)的解集是{x |x ≠d },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2=4bB .a 2+1b≥4 C .若不等式x 2+ax -b <0的解集为(x 1,x 2),则x 1x 2>0D .若不等式x 2+ax +b <c 的解集为(x 1,x 2),且|x 1-x 2|=4,则c =4答案 ABD解析 由题意,知Δ=a 2-4b =0,所以a 2=4b ,所以A 正确;对于B ,a 2+1b =a 2+4a 2≥2a 2·4a 2=4,当且仅当a 2=4a 2,即a =2时等号成立, 所以B 正确;对于C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x 1x 2=-b =-a 24<0,所以C 错误; 对于D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x 1+x 2=-a ,x 1x 2=b -c =a 24-c , 则|x 1-x 2|=(x 1+x 2)2-4x 1x 2 =a 2-4⎝⎛⎭⎫a 24-c =2c =4, 解得c =4,所以D 正确.7.不等式3x -1>1的解集为________.答案 (1,4)解析 ∵3x -1>1, ∴3x -1-1>0,即4-x x -1>0, 即1<x <4.∴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4).8.一元二次方程kx 2-kx +1=0有一正一负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0)解析 kx 2-kx +1=0有一正一负根,∴⎩⎪⎨⎪⎧ Δ=k 2-4k >0,1k<0,解得k <0. 9.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2+ax +b >0.(1)若该不等式的解集为(-4,2),求a ,b 的值;(2)若b =a +1,求此不等式的解集.解 (1)根据题意得⎩⎪⎨⎪⎧2-4=a ,2×(-4)=-b , 解得a =-2,b =8.(2)当b =a +1时,-x 2+ax +b >0⇔x 2-ax -(a +1)<0,即[x -(a +1)](x +1)<0.当a +1=-1,即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当a +1<-1,即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 +1,-1);当a +1>-1,即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a +1).综上,当a <-2时,不等式的解集为(a +1,-1);当a =-2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a >-2时,不等式的解集为(-1,a +1).10.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满足f (x +2)-f (x )=16x 且f (0)=2.(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若存在x ∈[1,2],使不等式f (x )>2x +m 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1)由f (0)=2,得c =2,所以f (x )=ax 2+bx +2(a ≠0),由f (x +2)-f (x )=[a (x +2)2+b (x +2)+2]-(ax 2+bx +2)=4ax +4a +2b ,又f (x +2)-f (x )=16x ,得4ax +4a +2b =16x ,所以⎩⎪⎨⎪⎧4a =16,4a +2b =0,故a =4,b =-8, 所以f (x )=4x 2-8x +2.(2)因为存在x ∈[1,2],使不等式f (x )>2x +m 成立,即存在x ∈[1,2],使不等式m <4x 2-10x +2成立,令g (x )=4x 2-10x +2,x ∈[1,2],故g (x )max =g (2)=-2,所以m <-2,即m 的取值范围为(-∞,-2).11.(多选)已知函数f (x )=4ax 2+4x -1,∀x ∈(-1,1),f (x )<0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可能是( )A .0B .-1C .-2D .-3答案 CD解析 因为f (x )=4ax 2+4x -1,所以f (0)=-1<0成立.当x ∈(-1,0)∪(0,1)时,由f (x )<0可得4ax 2<-4x +1,所以4a <⎝⎛⎭⎫1x 2-4x min ,当x ∈(-1,0)∪(0,1)时,1x∈(-∞,-1)∪(1,+∞), 所以1x 2-4x =⎝⎛⎭⎫1x-22-4≥-4, 当且仅当x =12时,等号成立, 所以4a <-4,解得a <-1.12.(2022·南京质检)函数y =lg(c +2x -x 2)的定义域是(m ,m +4),则实数c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3解析 依题意得,一元二次不等式-x 2+2x +c >0,即x 2-2x -c <0的解集为(m ,m +4),所以m ,m +4是方程x 2-2x -c =0的两个根,所以⎩⎪⎨⎪⎧m +m +4=2,m (m +4)=-c ,解得m =-1,c =3. 13.若不等式x 2-(a +1)x +a ≤0的解集是[-4,3]的子集,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4,3]解析 原不等式为(x -a )(x -1)≤0,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a,1],此时只要a ≥-4即可,即-4≤a <1;当a =1时,不等式的解为x =1,此时符合要求;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1,a ],此时只要a ≤3即可,即1<a ≤3,综上可得-4≤a ≤3.14.若不等式x 2+ax -2>0在[1,5]上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235,+∞ 解析 对于方程x 2+ax -2=0,∵Δ=a 2+8>0,∴方程x 2+ax -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又∵两根之积为负,∴必有一正根一负根,设f (x )=x 2+ax -2,于是不等式x 2+ax -2>0在[1,5]上有解的充要条件是f (5)>0,即5a +23>0,解得a >-235. 故a 的取值范围是⎝⎛⎭⎫-235,+∞.15.(2022·湖南多校联考)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2-(2a +1)x +2a <0恰有两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a ⎪⎪ 32<a ≤2 B.⎩⎨⎧⎭⎬⎫a ⎪⎪-1<a ≤-12 C.⎩⎨⎧⎭⎬⎫a ⎪⎪-1<a ≤-12或32≤a <2 D.⎩⎨⎧⎭⎬⎫a ⎪⎪ -1≤a <-12或32<a ≤2 答案 D解析 令x 2-(2a +1)x +2a =0,解得x =1或x =2a .当2a >1,即a >12时, 不等式x 2-(2a +1)x +2a <0的解集为{x |1<x <2a },则3<2a ≤4,解得32<a ≤2; 当2a =1,即a =12时, 不等式x 2-(2a +1)x +2a <0无解,所以a =12不符合题意; 当2a <1,即a <12时,不等式x 2-(2a +1)x +2a <0的解集为{x |2a <x <1}, 则-2≤2a <-1,解得-1≤a <-12.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a ⎪⎪-1≤a <-12或32<a ≤2. 16.已知f (x )=2x 2+bx +c ,不等式f (x )<0的解集是(0,5).(1)若不等式组⎩⎪⎨⎪⎧f (x )>0,f (x +k )<0的正整数解只有一个,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2)若对于任意x ∈[-1,1],不等式t ·f (x )≤2恒成立,求t 的取值范围. 解 (1)因为不等式f (x )<0的解集是(0,5),所以0,5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bx +c =0的两个实数根,可得⎩⎨⎧ 0+5=-b 2,0×5=c 2, 解得⎩⎪⎨⎪⎧b =-10,c =0. 所以f (x )=2x 2-10x .不等式组⎩⎪⎨⎪⎧ f (x )>0,f (x +k )<0, 即⎩⎪⎨⎪⎧2x 2-10x >0,2(x 2+2kx +k 2)-10(x +k )<0, 解得⎩⎪⎨⎪⎧x <0或x >5,-k <x <5-k , 因为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只有一个,可得该正整数解为6,可得6<5-k ≤7,解得-2≤k <-1,所以k 的取值范围是[-2,-1).(2)tf (x )≤2,即t (2x 2-10x )≤2,即tx 2-5tx -1≤0,当t =0时显然成立,当t >0时,有⎩⎪⎨⎪⎧ t ·1-5t ·(-1)-1≤0,t ·1-5t ·1-1≤0, 即⎩⎪⎨⎪⎧t +5t -1≤0,t -5t -1≤0, 解得-14≤t ≤16, 所以0<t ≤16; 当t <0时,函数y =tx 2-5tx -1在[-1,1]上单调递增, 所以只要其最大值满足条件即可,所以t -5t -1≤0,解得t ≥-14, 即-14≤t <0, 综上,t 的取值范围是⎣⎡⎦⎤-14,16.。
初中数学_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课题】九年级下册5.6《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用函数的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教材从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入手,通过类比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
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都有所了解,特别的,八年级时学生已经了解到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
因而,对于本节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应该不是难题。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就是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及其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关系2.能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的系数,判断它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3.应用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及其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应用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加强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及其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关系五、教法学法教法:类比探究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学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学内容与过程(一)、立体式复习检测(1)一次函数y=-3x+6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一元一次方程-3x+6=0的根为________(2)不解方程,判断方程x2-3x+3=0根的情况是________(3)解方程: x2-2x-3=0(4)(中考·白银)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4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师生活动】:同桌提问判别式△与方程实数根的关系,然后请4位同学分别板书以上4个题目,其他同学在导学案完成以上题目。
九年级下册第5章二次函数5、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利用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近似值教学

x2,不妨设x1<x2.先求在0和1之间的根
-2
-3
的近似值,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列
-4
表如下:
-5 -6
-7
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
y
x 0.1 … 0.5 0.6 0.7 0.8 0.9
4
y=x2-5x+3 3
y 2.51
…
0.75 0.36 -0.01 -0.36 -0.69
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
练一练:下表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自变量x与函数值y的对应值,
判断方程ax2+bx+c=0(a≠0,a,b,c为常数)的一个解x的范围
是( C )
x y=ax2+bx+c
… 6.17 6.18 6.19 6.20 … -0.03 -0.01 0.02 0.04
x
…
-1
0
1
3
…
y
…
-3
1
3
1
…
现给出下列说法:
①该函数图像开口向下;
②该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为过点(1,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 ③当x=2时,y=3; ④方程ax2+bx+c=-2的正根在3与4之间. 其中正确的说法为___①__③__④____.(只需写出序号)
CONTENTS
4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元二次方 程根的近似值的一般步骤: 1.画出二次函数y=ax2 +bx+c的图像; 2.确定函数图像与x轴公共点的位置,看公共点的横坐标介于哪两个 数之间,初步估值;
3.在(2)的范围内,借助计算器并利用缩小范围逐次逼近的方法进 行取值计算;
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案

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案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小球飞行高度问题展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然后进一步举例说明,从而得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最后通过例题介绍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总结出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表述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2).会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从中体会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难点: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讨论探索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如图,以20m/s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
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球的飞行高度h(单位:m)与飞行时间t(单位:s)之间具有关系h=20t5t2。
考虑以下问题(1)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2)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3)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m?为什么?(4)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分析:由于球的飞行高度h与飞行时间t的关系是二次函数h=20t-5t2。
所以可以将问题中h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有合乎实际的解,则说明球的飞行高度可以达到问题中h的值:否则,说明球的飞行高度不能达到问题中h的值。
解:(1)解方程 15=20t5t2。
5.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

第三环节 用心想一想
你能根据函数y=x2+2x-5的图象,探索方
程x2+2x-5=0的根的取值范围吗 ?
y 3 2 1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1 2 3 4 x
第三环节 用心想一想
你能根据函数y=x2+2x-5的图象,探索方
程x2+2x-5=0的根的取值范围吗 ?
X Y 1.41 -0.1919 1.42 -0.1436 1.43 -0.0951 1.44 -0.0464 1.45 0.0025 1.46 0.0516
你能根据函数y=x2+2x-5的图象,探索方
程x2+2x-5=0的根的取值范围吗 ?
表1
X Y 1.441 -0.041519 1.442 1.443 1.444 1.445 1.446
似解,一般步骤为:
课堂作业:讲学稿
课堂寄语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
似根,虽然对于我们现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没有q
多少应用价值,但它体现了我们数学学科中的
“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启
示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发现事物之
间的各种联系,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下课了!
你能根据函数y=x2+2x-5的图象,探索方
程x2+2x-5=0的根的取值范围吗 ?
表1
X Y 1.1 -1.59 1.2 -1.16 1.3 -0.71 1.4 -0.24 1.5 0.25 1.6 0.76
你能根据函数y=x2+2x-5的图象,探索方
程x2+2x-5=0的根的取值范围吗 ?
表2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讲学稿(2)

课题: 5.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讲学稿(2)班级姓名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回顾1 、若方程ax2+bx+c=0的根为x1=-2和x2=3,则二次函数 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是。
2、判断函数 y=x2+2x-5与x轴的交点情况是()A 两个交点B 一个交点C 没有交点D 不能确定3、已知函数y=x2+4x-5求:⑴此函数图象与x轴和y轴的交点坐标;⑵此函数对称轴﹑顶点坐标﹑并说出函数的增减性;⑶思考:根据函数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 x2+4x-5 > 0 的解集.第二环节仔细观察、大胆联想问题:函数y = ax2 +bx +c的图象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象给出的信息你能得到些什么结论?第三环节新课学习、用心想一想你能根据函数y=x2+2x-5的图象,探索方程x2+2x-5=0的根的取值范围吗?第四环节大胆尝试、练一练利用二次函数y=x2+2x-5的图象,探索方程x2+2x-5=0的另一根的近似值(精确到0.1)第五环节归纳提高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相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一般步骤为:小结:这节课我学会了课堂作业1、练一练,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探索方程x2+x-3=0的根的取值范围解:⑴列表如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画图象(3)观察图象,估算方程的近似解(精确到0.1).A 、4<x<5B 、5<x<6C 、6<x<7D 、5<x<73、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a≠0)的图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B 、函数ax 2+bx+c (a≠0)的最小值是﹣4C 、﹣1和3是方程ax 2+bx+c (a≠0)的两个根 D 、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4、利用图象法解不等式0342<+-x x 解:先画出函数342+-=x x y 的图象家庭作业1、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必有一根在相邻自然数3与4之间的是( )A 、x 2-2x +1=0 B 、x 2-3x +1=0 C 、x 2-4x +1=0D 、x 2-5x +1=02判断方程ax 2+bx +c =0(a ≠0,a ,b ,c 为常数)一个解x 的范围是( ) A 、3<x <3.23B 、3.23<x <3.24C 、3.24<x <3.25D 、3.25<x <3.26 3、★关于方程x 2-2007x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必有一根满足0<x 1<1B 、必有一根满足2006<x 2<2007C 、必有一根满足1003<x 1<1004D 、两根均满足0<x <2007(第4题) 4、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顶点坐标(―1,―3.2)及部分图象如上图,由图象可知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的两个根分别是x 1=1.3和x 2=__________。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课件与导学案

{|50 < < 60}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例题② 某种汽车在水泥路面上的刹车距离(单位:米)和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单位:
1
1
km/h)之间有如下关系: = 180 2 + 20 .再一次交通
事故中,测得这种车的刹车距离大于39.5米,那么
下方时,对应的的取值范围的集合;
【例题】求不等式 2 − 5 + 6 > 0的解集.
【分析】因为方程 2 − 5 + 6 = 0的根是函数 = 2 − 5 + 6的零点,所以先求
出 2 − 5 + 6 = 0的根,再根据图像求 2 − 5 + 6 > 0的解集.
【解】对于方程 2 − 5 + 6 = 0,因为Δ > 0,所以它有
于20 m 2,则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
【解】由题意设这个矩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米和 12 − 米,则:
12 − > 20,其中 ∈ ȁ0 < < 12 ,
整理得 2 − 12 + 20 < 0, ∈ ȁ0 < < 12 ,
即 − 2 − 10 < 0,ቊ
的图像全部在轴下方.
当 = 0时,−2 − 2 < 0,显然对任意不能恒成立;
当 ≠ 0时,由二次函数图像可知有ቊ
<0,
△= 4 − 4( − 2)<0
解得 < 1 − 2
综上可知,解得的取值范围是{| < 1 − 2}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
将原不等式化成 + + > > 的形式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1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公共点的个数和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对应关 系。
3、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4、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公共点的个数和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对应 关系。
5、难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的应用。
二、知识准备: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怎样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当Δ=ac b 42->0时,一元二次方程a 2bc=0的根的情况是 。
当Δ=ac b 42-=0时,一元二次方程a 2bc=0的根的情况是 。
当Δ=ac b 4-<0时,一元二次方程a 2bc=0的根的情况是 。
思考:当Δ= ≥0时,一元二次方程a 2bc=0有实根。
3、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4怎样求二次函数=a 2bc 与轴的交点坐标?如: =2-2-3三、学习过程: (一)、思考与探索:二次函数=2-2-3与一元二次方程2-2-3=0有怎样的关系?1、从关系式看二次函数=2-2-3成为一元二次方程2-2-3=0的条件是什么?2、反应在图象上:观察二次函数=2-2-3的图象,你能确定一元二次方程2-2-3=0的根吗?3、结论:二次函数=2-2-3的图象与轴有两个公共点 ,那么一元二次方程2-2-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二)思考与探索:(1)观察函数= 2-69与= 2-23的图象与轴的公共点的个数。
(2)判断一元二次方程2-69=0和2-23=0的根的情况。
(3)你能利用图象解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不同情况吗?(三)、归纳提高:一般地,二次函数=a2bc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a2bc=0的根有如下关系:1、如果二次函数=a2bc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m,0)、n,0,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2bc=0有实数根1= ,2= 。
2、如果二次函数=a2bc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m,0),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2bc=0有实数根1=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与x 轴公共点的个数与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对应关系;
3.会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课前自习】
1. 根据c bx ax y ++=2
的图象和性质填表:
函 数
图 象
a
开口
对称轴
顶 点
增 减 性 c
bx ax y ++=2
向上
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少. 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 .
0<a
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少. 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 .
2.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是 ,其中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
3.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①0322
=--x x ②0962
=+-x x ③0322
=+-x x
4.对于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我们可以通过表达式 的值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如下:当 >0时,方程有 实数根; 当 =0时,方程有 实数根; 当 <0时,方程 实数根.
x
y
O
x
y
O
x
y
( , )
( , )
O
x
y
( , )
x
y
【课堂助学】
一、探索归纳:
1.观察二次函数的图象,写出它们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 函数 322--=x x y
962+-=x x y
322+-=x x y
图
象
交 点
与x 轴交点坐标是 与x 轴交点坐标是 与x 轴 与y 轴交点坐标是 与y 轴交点坐标是 与y 轴交点坐标是
2.对比《课前自习》第3题各方程的解,你发现什么?
3.归纳:
⑴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的实数根就是对应的二次函数c bx ax y ++=2
与
x 轴交点的 .
⑵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如下:(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记为21x x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
与
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与x 轴有 个交点 ⇔
ac b 42- 0,方程有 的
实数根是 .
与x 轴有 个交点 这个交点是 点
⇔
ac b 42- 0,方程有 的
实数根是 .
与x 轴有 个交点 ⇔ ac b 42
- 0,方程 实数根. ⑶二次函数c bx ax y ++=2
与y 轴交点坐标是 .
练习.判断下列函数的图象与x 轴是否有公共点,有几个公共点,并说明理由. ⑴x x y -=2
; ⑵962
-+-=x x y ⑶11632
++=x x y
教师 评价
家长 签字
x
y
y=x -6x+9
O
x
y
y=x -2x-3
O
x
y
y=x -2x+3
O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二次函数342
+-=x x y .求该抛物线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归纳:⑴求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的交点坐标只要令 ,转化为求对应
方程 的解;若对应方程的实数根为21x x 、,则抛物线与x 轴 的交点坐标是 ,特别当21
x x =时,这个交点就是抛物线的 .
⑵求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的交点坐标只要令 ,该交点坐标是 . 这也是求任意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交点坐标的一般方法.
【课堂检测】
1.抛物线2
2x x y --=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
2.抛物线c bx ax y ++=2
的图象都在x 轴的下方,则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是 .
3.抛物线c bx ax y ++=2
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3,0),则它的顶点坐标是 .
4. 若抛物线42
++=bx x y 与x 轴只有1个交点,求b 的值.
. 求抛物线822
--=x x y 与x 轴的交点之间的距离.
【拓展提升】
利用下列平面直角坐标系求例①中抛物线342
+-=x x y 与坐标轴的交点围成的 △ABC 的周长和面积.
x
y
C
B
A
y=x 2-4x+3
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 ,令△ABD 与△ABC 面积相等,如果有,请写出D 点坐标.
【课外作业】
1.判断下列函数的图象与x 轴是否有公共点,有几个公共点,并说明理由. ①252
+-=x x y ②122
-+-=x x y ③322
-+-=x x y
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如下:
抛物线与x 轴有 个公共点⇔ac b 42- 0,方程有 实数根; 抛物线与x 轴有 个公共点⇔ac b 42- 0,方程有 实数根; 抛物线与x 轴有 个公共点⇔ac b 42
- 0,方程 实数根. 3.抛物线c bx ax y ++=2
的图象都在x 轴的上方,则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是 . 4.若抛物线92+-=bx x y 与x 轴只有1个交点,则b = . .抛物线c bx ax y ++=2
的顶点是(3,0),则它与x 轴有 个交点. 6.已知二次函数1032
--=x x y .
⑴求该抛物线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⑵求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