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文言文翻译试题之难点突破
例析文言文翻译试题之难点突破

很 难 真 正 理解 语句 的意 思 的
二、 语 法角 度
强化语法意识 . 从 文 言语 句 的 句 子 结 构 分 析 . 是 突 破 文 言 文 翻 译 难 点 的 有效 途 径 之 一 。因此 . 很 有必 要 学
习一 点 语 法 知 识 . 懂 得 句 子 结构 的基 本 分 析 方 法 。
“ 和 精 通 学 问 之 道 的 入商 量 ” : “ 古” 是“ 考” 的宾语 . 联 系
上下文 , 可 译为“ 古代 ( 典籍 ) 等” , “ 考诸 古” 可译 为“ 到
翻 译 的语 句 。能 根 据 语 句 所 在 上下 文 的 内容 . 推 测 要 翻
译 句 子 的 大 概意 思 。文 章 中 的 句子 一 般 不 是 孤 立 的 . 和 上 下 旬 往 往 有 内 容 上 的 内 在 联 系 大语境” 一般 是 指 文 章 的 社 会 背 景 、 作 者 境 况 等 因 素
1 . 联 系 小语境 进 行翻 译 在翻译时. 要有 语 境 意 识 . 根据 “ 词 不离旬 . 句不离段 , 段不 离篇” 的原则 , 分 析 要
其宾语就很容 易了 “ 知道者” 无疑就是“ 谋” 的宾语 . 联 系语境 . 译 为“ 精 通 学 问之 道 的 人 ” . “ 谋 于知道者 ” 译 为
尤 不 足 当 也 。这 句 文 言 的 翻译 难 点 在 “ 若乃名者” . 根 据 下文 , “ 方 为薄 世 笑 骂 ” 的主语承前省 , 应为“ 若 乃名者” 中的“ 名” . 而“ 名” 在 上 文 中 的意 思 可 联 系 “ f I - : Z所 避 者 名也, 所忧者其实也 , 实 不可 一 日忘 ” 这 句话 . 可 以推 知 为“ ( 老师 的) 名称” 。而 “ 若乃” 的解 释 为 : 至于, 用 于 句 子 开头, 表 示 另 起 一事 。整 个 语 句 的 翻 译 为 “ 至 于 老 师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一、善于联系,做到知识迁移1. 联系课文。
考试中遇到的词语,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因此,遇到词义不理解,首先想到的便是相关的课文内容。
如2021年广东卷第13题“遽以白就”中“白”的意思,联系《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一句,可以推知是“禀告”之意。
再如2021年高考题第11题“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中“讽”的意思,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可以推知是“劝告”的意思。
2. 联系成语。
文言词的某些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也许很少见到,但在一些成语中却依旧保留着。
如2021年重庆卷第14题翻译“发椟出券归其主”,句中“椟”字联系成语“买椟还珠”便可推断出是“木匣”之意。
再如《宗泽治兵严而有方》中“谓仲祖胁从,贷之”一句,“贷”字的解释联系成语“严惩不贷”,就不难推知是“宽恕”之意。
3. 联系诗句。
文言语段中的一些疑难词语,可能就在你熟悉的诗句中出现过,适当的联系,也许就能帮你解决问题。
如2021年全国卷Ⅲ中翻译“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n比邻”,其中“比”字之意联系诗句“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推知是“交界,相邻”之意。
再如2021浙江卷文言文中“金骑之来,正坐断河梁耳”一句,“坐”字的用法联系“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便可推知是“因为”的意思。
二、考虑全面,注意文言词的特殊用法1. 通假字。
高考所考查的通常是在理解基础上的通假,所以,根据上下文内容大多可推断出来。
如“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后汉书·樊宏列传》)一句,“责”字的义项中没有适于本句的用法,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是通“债”字。
再如“秦兵逼肥水而陈”(《资治通鉴·肥水之战》一句中的“陈”字,它本身各个义项在本句中也均不适宜,而根据上下文考虑到与“阵”相通,为“布阵”之意,语意就畅通了。
2. 偏义词。
偏义词的考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在翻译中也不容忽视。
如2021年安徽卷文言文中“刺诸县短长”一句,“短长”只有“短”的意思。
高考语文重难点突破——文言文翻译

状语
翻译
第一步:断句 第二步衬) 换(实词:通假、古今、活用、多义、复指、兼词) 文从句顺 调(倒装)、补(省略) 贯(意译:修辞、文化)
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④赵惠文王十六年。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翻译
译准“得分点”——(实词、虚词、句式)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今徽虽怀逆计 ,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
第一步:断句
今徽虽怀逆计 ,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
第二步:判得分点
今徽虽怀逆计 ,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
第四步:疏通文意
• 现在徽即使心怀谋逆之计,也料想不到我带领军队突然到达,如果我悄悄 行军,在他没有防备的时候攻打他,肯定能攻破他的城池 。
翻译
译准“得分点”——(实词、虚词、句式)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第一步:断句
主语+谓语+宾语
马病肥死 马病肥死 得其罪辜 得其罪辜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是故 /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矣。 翻译
• • • • • • •
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捕蛇者说》)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④学而不思则罔 (《 < 论语 > 六则》) 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⑦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文言文翻译一直以来是翻译工作中的难点

文言文翻译一直以来是翻译工作中的难点。
文言文语言的精炼以及行文的结构增加了文言文翻译的难度。
文言文常见的错误翻译有哪些方法/步骤1.漏译漏译主要体现在对省略句、指代词的处理上或是当译词语反保留。
原文中该翻译的词语或是难以翻译,或没有把握而干脆不翻译,违背翻译的基本原则。
如在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时就往往将“时”字遗漏。
2.强译翻译时不符合语法规则,主要表现在对特殊句式、修辞、语气助词的处理上。
首先体现在倒装句式不调整。
句式类试题是考纲明确要求的考试内容,一般不出现在客观题当中,而是往往出现在翻译题当中。
所以应该特别注意。
如“其李将军之谓也?”是宾语前置句。
应当翻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若不作调整翻译成“这大概就是李将军的说法吧”就完全错误。
此外,被动句也常常做考查点,翻译过程中无论有没有表被动的词语,只要句子含被动语气,应及时翻译出“被”字来。
其次是特殊修辞不意译。
文言中常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等修辞。
翻译时不能照字面翻译,当意译。
如“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黔首”用来借代“百姓”,若直译“黑色的头”岂不谬误。
3.误译体现在实词方面即混淆实词的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规律,忽视多义项的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等。
如将“人固动物耳”误译为“人本来就是动物”。
此句误解“动物”为与现代汉语同义的双音词,使整个句义错误,在这里“动物”是“感动于外物”之义。
误译体现在虚词方面是不明虚词用法,如在翻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时,将在句中起停顿作用可以不译的助词“也”翻译成现代汉语中起副词作用的“也”。
4.滥译翻译中有的考生主观臆断,游离原文,任意发挥,本欲充实,实成赘余。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句,有人就翻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其中“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纯属无中生有,毫无依据。
此外还有将无需解释的古人名、地名、官名译出,形成赘义,造成混乱。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翻译(新法突破)

例1:(2021·新高考Ⅰ卷)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 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 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答案】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 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 成忠诚。
【解析】后一句“乐闻”译为“乐于听”,前一句的“恶 闻”,就应该是“讨厌听”;“过”,过错;“佞”,谄媚。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
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
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
之。……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
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定了该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在语境中的推敲、分析、 整合能力。
第10页
例 1:(2020·课标全国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 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 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 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
少有。
第15页
2.从成语中推断
例 2:(2020·课标全国Ⅱ)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答案】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 了进言。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答案】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 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共27页文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பைடு நூலகம்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高三语文错题集20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不会灵活运用6字诀翻译(解析版)

高三语文错题集20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不会灵活运用6字诀目录01 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易错原因——不会灵活运用6字诀进行翻译。
02 易错题例析03 易错题攻略【攻略一】留字诀:原封不动保留国名、人名、地名、官职官署名、年号、谥号等。
【攻略二】删字诀:删掉句中的衬字、虚词(发语词、主谓之间助词、凑足音节助词)【攻略三】换字诀:换掉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单音节词、词类活用词。
【攻略四】调字诀:将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换为现代汉语语序句。
【攻略五】补字诀:补充句中的省略部分(主语、宾语、介词、代词等)【攻略六】变字诀:将句的借代词与修辞句用同语义词句变换出来。
04 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文言文翻译题是文言文重点考题。
解答翻译题时,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两个“要点”。
一个“原则”,即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两个“要点”:一是有强烈的采分点意识,即明确考题赋分词或句式;二是切实掌握并运用好翻译“6字诀”。
★易错原因——不会运用6字诀,即:留、删、换、补、调、变。
(2023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三)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三)1【瞋】①发怒时瞪大眼睛。
案剑瞋目②生气。
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恚,发怒。
愈,病好。
)2【龀】换牙。
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2007湖北卷,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3【称】①假托,托言。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2009湖北卷,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4【弛】①放松弓弦。
乃弛弓,而自后缚之。
(于是放松弓弦,不再射他,并从后面把他反绑起来。
)②放松,松懈。
农(农业)弛奸胜,则国必削。
③延缓。
请弛期更日。
(更日,改变日期)④解除。
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⑤毁坏,废弛。
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
(《国语》)纲纪废弛5【敕】①诏令,下令,即(上对下的)告诉、告知,告诫,嘱咐。
例1、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三国志》)例2、不从母敕,以至今日。
例3、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2008北京卷,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
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②后专指君主的诏书,命令。
手把文书口称敕。
6【啻】副词,仅,只。
常“不啻”连用。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7【冲】谦虚。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8【仇】①通“逑”,匹配,配偶。
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易·鼎》)②同伴,伴侣。
赳赳(勇武)武夫,公侯好仇。
(《诗经》好仇,心腹)③报复。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书博鸡者事》)9【俦】①类,同类。
例1、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之俦也。
例2、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
(回,邪恶。
史鱼,人名。
)②同伴,伴侣。
草木为我俦。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③相比。
姚公美政谁与俦?10【酬】①客人给主人敬酒,主人回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析文言文翻译试题之难点突破
文言文翻译对文言文水平一般的考生而言,是很难不经过太多思考和分析就能很顺手地翻译出来的。
针对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要有相应的解决策略。
可以从“语境”、“语法”以及“语感”的角度出发,强化训练,提高翻译的分析能力,解决文言文翻译的难题,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一、语境角度
语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常分为“小语境”和“大语境”。
所谓“小语境”往往指上下文的具体内容、文章的主旨等,而“大语境”一般是指文章的社会背景、作者境况等因素。
1.联系小语境进行翻译在翻译时,要有语境意识,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分析要翻译的语句。
能根据语句所在上下文的内容,推测要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
文章中的句子一般不是孤立的,和上下句往往有内容上的内在联系。
有的老师引导考生在原文上进行翻译,形成翻译的初稿,目的就在于强迫学生能联系上下文进行语句的分析和翻译。
例如,2014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试题,第8题翻
译的第1小题: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这句文言的翻译难点在“若乃名者”,根据下文,“方为薄世笑骂”的主语承前省,应为“若乃名者”中的“名”,而“名”在上文中的意思可联系“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这句话,可以推知为“(老师的)名称”。
而“若乃”的解释为: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整个语句的翻译为“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
2.联系大语境理解文本如果有可能,语文老师可以适当普及一点中国历史常识,为文言文翻译提供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式的语境。
帮助学生了解一点中国历史常识,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材料。
例如,2012年江西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阅读就是选自《元史?彻里》,“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这些文言材料涉及到一些历史人物的姓名,例如“桑哥”“彻里”这些带有少数民族色彩的人物姓名,有必要提醒一下学生,这是元朝蒙古人统治时期的色彩。
如果缺乏语境意识,过于局限于所谓的“字字落实”,眼睛只是盯着文言词汇和要翻译的句子,没有联系上下文,没有一定的历史常识、文化常识,有时候是很难真正理解语句的意思的。
二、语法角度
强化语法意识,从文言语句的句子结构分析,是突破文言文翻译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很有必要学习一点语法知识,懂得句子结构的基本分析方法。
1.找准谓语是关键文言语句如果是只有一个主谓结构
的单句,那么,考生很容易就能找出句子的主干,尤其是谓语成分。
一旦找出谓语成分,那么整个句子的结构、成分就会非常清晰,包括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就会自动彰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进行文言文的翻译。
例如,2014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试题,第8题翻译的第2小题: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第一句是由两个句子构成,“亟谋于知道者”和“考诸古”,谓语分别是“谋”与“考”,这样,明确了谓语,那么其宾语就很容易了。
“知道者”无疑就是“谋”的宾语,联系语境,译为“精通学问之道的人”,“谋于知道者”译为“和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古”是“考”的宾语,联系上下文,可译为“古代(典籍)等”,“考诸古”可译为“到古代(典籍中)考(验)证”。
整个句子译为“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
2.分析复合句的句子结构有的文言语句结构颇为复杂,不是简单的主谓句,而是复合句、连动谓语句等,有时候还有一定量的修饰语。
这时,考生要能分清句子结构,关键是
要找出句子的主干,即主语、谓语和宾语,尤其要快速、准确找出句子的谓语。
如果能分清句子的结构,就能把复杂的句子分为几个部分,独立翻译。
掌握一定的语法常识,会基本的语句句子结构的分析,是非常有利于做好句子结构复杂的文言语句的翻译的。
例如,2013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试题,第8题翻译的第1小题: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这句文言翻译的关键点为“所在”、“以丰对”,也是得分点。
句子的大谓语是“问”,宾语是“左右”,即“左右的臣子”,“安国所在”是直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构成的,主语是“安国”,谓语是“在”,宾语是“所”,翻译为“安国在哪里”。
而“左右以丰对”中,主语是“左右”,谓语是“对”,即“回答”之意,“以丰”作为状语,翻译为“用李丰(来回答)”。
整个语句翻译为“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三、语感角度
所谓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考生经过多年的文言文的学习、训练,应该对文言文阅读理解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
如果考生的文言文语感的能力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就表现为一接触文言文
语言,即产生正确的多方位丰富直感。
在阅读时,能快速、敏锐地抓住文言文语言所表达的真实有效之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
反之,语感能力差的,接触文言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内涵的一鳞半爪,甚或曲解其意,难得言辞之要领。
1.根据语感推测要有一定基础尽管文言文语感来自于
平时严格的训练,但不可否认,语感的形成有一个心理转化过程,一个逐步深入地过程。
这样,使得语感就有一个推测、推敲以及确定的过程。
尤其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会碰见没有见过的文言词汇,此时,是需要借助于语感进行合理的推测、推敲,以至最终确定其意义。
例如,2013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试题,第8题翻译的第2小题: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翻译的注意关键点是“尚”、“外”、“内”的解释和被动句式的翻译(“选”译为“被选中”)。
“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的翻译难度不大,考生也能知道“外”、“内”的解释,翻译为“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这一句话中的“尚”字对于考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中学教材中并未出现过。
“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中的“尚”就要借助于语感了,“丰子韬以选”可以被翻译为“李丰的儿子李韬因为被选中”,“尚公主”就成为了难点。
“丰子韬”与“公主”之间的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尚”必然是谓语
动词,这也是进行推测、推敲的基础,推测的可能性为“婚配”“娶(妻)”,根据语感推测,“丰子韬以选尚公主”翻译为“李丰的儿子李韬因为被选中娶公主为妻”。
2.根据语感推测判断时要合理根据语感判断时,要合理推测、推敲,尤其不能古今义不分。
例如,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试题,第8题翻译的第1小题: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其中,“淫祠”是翻译的难点,很多考生翻译为“淫荡”“卖淫”等。
这样的推测和推敲就是没有根据的胡猜乱想。
“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很容易翻译为“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如果先遮住“淫”字,那么,“毁祠数百区”也很容易翻译为“(陈希亮)毁掉的祠堂上百个”,那么剩下的“淫”字,就该是修饰“祠堂”的,就是什么样的祠堂。
而再联系上下文,“巫觋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
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可以知道当时“巫觋”装神弄鬼、骗取百姓钱财的祭祀活动多而猖獗,“淫”的意义应该与此有关,据此推测,“淫”可以解释为“多”、“泛滥”。
而“富贵不能淫”的“淫”的意思为“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如果去除动作化特征,可以解释为“乱”。
在此基础上,“淫祠”可以解释为“多而乱的祠堂”,这样的推测才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
当然标准答案为“不合礼制的祠堂”,估计是很少有考生能推测出这样的答
案了。
总之,语境、语法以及语感,是解决文言文翻译的三大利器,如果能掌握了这些分析方法,真正从语境、语法以及语感出发,强化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就能帮助考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高邮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