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寓言四则之后两则(杞人忧天)

合集下载

(完整版)《杞人忧天》标准翻译及课文理解

(完整版)《杞人忧天》标准翻译及课文理解

部编版语文七上《寓言四则》第四则《杞人忧天》标准翻译及课文理解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崩坠:崩塌陷落。

亡:无,没有。

寄:依靠,依附。

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

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果:如果。

星宿:星辰,天上的星星。

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

积块:聚积的土块。

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通“释”,解除、消除。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评价(现实意义)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新人教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两则古希腊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用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2.生难字词溉汲..(gài jí)中.伤(zhòng)躇.(chú)跐蹈..(cǐ dǎo) 舍.然(shì)3.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2)古今异义国.人道之(古义:国都;今义:国家)(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知道)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

3.小组合作,复述课文。

4.各用一句话概括两则寓言的内容。

【交流点拨】《穿井得一人》宋国姓丁的人家,打了一口井,节约了一个劳动力,被人误解为从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总担心天会崩塌,被人开导后才放下心来。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1.读《穿井得一人》后做题。

(1)丁家为什么要挖井?【交流点拨】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家中经常有一个人要住在外面。

(2)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这是什么意思?【交流点拨】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3)传话的人把丁氏的话听成了什么意思?【交流点拨】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4)宋君是怎样知道“丁氏穿井得人”这个消息的?【交流点拨】丁氏告诉别人说自己家打了井之后得到一个人,后来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寓意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寓意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寓意
1.《杞人忧天》:这个寓言讲述的是一个杞国的皇帝在夏天时经常感到非常的悲伤,他的臣民也开始担心,于是他们决定向神明求救。

当他们把所有的祈祷都发出去之后,从天上飘落下来一朵仙花,上面镌刻着“假如你能够想好办法度过夏季,你就不必再担心了”。

杞国的皇帝得知了这句话,就立即采取行动,他派遣使者去周围的国家询问他们的度夏方法。

最后,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用棉花挡住屋顶上的阳光,皇帝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把每天的睡眠时间延长了。

杞国的人们都度过了一个舒适的夏季,而皇帝也没有再悲伤了。

此故事的寓意是:悲伤总是伴随着挫折,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并且学会从他人身上找到启发,就可以解决问题,改变局面,改善现状。

杞人忧天寓言故事二

杞人忧天寓言故事二

杞人忧天寓言故事二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1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杞人忧天成语解释齐:周朝诸侯之名,在河南祁县。

习语的原意是齐国的人害怕天会塌下来,因此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常用来比喻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担心和忧虑。

杞人忧天成语出处战国·列子《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这个寓言,通过一个个危言耸听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杞人忧天,杞人忧天。

这是一个教育寓言,描述了两种人:担心天的人和担心别人的人。

这两种人都不是人造的。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

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了当时的认识水*,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

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杞人忧天寓言故事 (菁选3篇)(扩展2)——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汇总九篇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 1从前在齐国,有一个人很胆小,有点神经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第【1】篇〗杞人忧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杞人忧天》,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杞人忧天》,这篇课文是语文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寓言四则》中的最后一篇,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三则寓言故事基础上的继续延伸。

二:说教学目标由于这则寓言故事出自于三千年前的古代典籍《列子》,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对于字词字音以及文章意思的翻译还是很有必要的,为初一的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积累字词以及学习的方法。

疏通字词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便于分析人物形象,也为揭示文章的寓意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

再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寓言的寓意,指出其现实意义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所以我的教学重难点第一是在疏通文意,第二就是在学生能通过引导多角度分析文章寓意并能很好的理解其现实意义,以培养学生多元化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说教学方法:考虑到我校初一的学生大多活泼开朗,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让那个学生合作探究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那个学生结合导学案以及课下注释探究感悟文章的意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并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同形式的朗读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我以一场流星雨的话题作为开场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文的讲解做铺垫。

接着介绍课文的出处以及作者列子,初步了解道家学派,为后面结合背景资料理解寓意做一定的铺垫。

学习课文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字词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然后请学生范读,检查字词字音的学习效果,教师再特别提醒学生通假字以及多音字的读音,夯实基础。

(全)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文注释+翻译

(全)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文注释+翻译

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文注释+翻译杞人忧天①《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③之,曰:“天,积气④耳,亡处亡气。

若⑤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⑥,奈何⑦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⑧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⑨。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⑩耳,充塞四虚⑪,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⑫,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⑬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①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杞,周朝诸侯国。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②[亡(wú)]无,没有。

③[晓]告知,开导。

④[积气]聚积的气体。

⑤[若]你。

⑥[行止]行动,活动。

⑦[奈何]为何,为什么。

⑧[只使]纵使,即使。

⑨[中(zhòng)伤]伤害。

⑩[积块]累积的土块。

⑪[四虚]四方。

⑫[躇(chù)步跐(c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⑬[舍(shì)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寓言二则七年级上册 杞人忧天

寓言二则七年级上册 杞人忧天

寓言二则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
一、主题概述
"杞人忧天"是一则古代寓言,旨在讽刺那些无端担忧、焦虑过多的人。

这则寓言通过杞人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担忧,以免自寻烦恼。

二、杞人的行为
杞人是一个普通百姓,他担心天会塌下来,因此每天忧心忡忡,生活过得十分焦虑。

他不愿意面对现实,总是想象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无法摆脱自己的恐惧和焦虑。

三、杞人的担忧内容
杞人所担忧的是天塌下来这样的事情,他相信天空是支撑在四方的柱子上,而一旦柱子崩溃,天空就会塌下来。

他担心天塌下来后,自己和其他人都会遭殃受苦,因此一直处于恐惧之中。

四、其他人的反应
周围的人了解杞人的情况后,纷纷前来劝解他,告诉他天空是自然现象,不会轻易塌下来。

但是杞人始终无法摆脱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总是认为其他人在安慰他而已,并不是真心相信自己的担忧。

五、结局
杞人因为过度的担忧和焦虑,生活过得十分痛苦。

他始终无法摆脱自己的恐惧,最终忧郁成疾而死。

这个结局告诉我们,过度的担忧和焦虑只会给自己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担忧和焦虑,要保持平常客观的心态,着眼于自己的生活,减少过多无谓的忧虑。

如果我们总是担心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会像杞人一样,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寓言二则》原文翻译知识点汇总

《寓言二则》原文翻译知识点汇总

《寓言二则》原文翻译知识点汇总《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2〕,身无所寄〔3〕,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4〕,曰:“天,积气耳。

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5〕,终日在天中行止〔6〕,奈何忧崩坠乎〔7〕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8〕?”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9〕,亦不能有所中伤〔10〕。

”其人曰:“奈地坏何〔11〕?”晓者曰:“地,积块耳〔12〕,充塞四虚〔13〕,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14〕,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15〕,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长庐子闻而笑之〔16〕,曰:“虹蜺也〔17〕,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18〕;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19〕。

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20〕?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21〕。

难终难穷〔22〕,此固然矣〔23〕;难测难识,此固然矣。

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24〕。

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25〕。

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子列子闻而笑曰〔26〕:“言天地坏者亦谬〔27〕,言天地不坏者亦谬。

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

虽然〔28〕,彼一也〔29〕,此一也〔30〕。

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31〕,去不知来。

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32〕!”〔1〕杞(qi)国:周代诸侯国名,始建都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几次迁都,前455年为楚所灭。

崩坠:崩塌陷落。

〔3〕身无所寄:无,《诸子集成》本作“亡”。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选本改。

下文的“亡处亡气”、“亡处亡块”亦据改。

亡:通“无”。

寄:依附。

〔4〕因:就。

晓之:开导那人,使其明白。

〔5〕若:你。

屈伸:指身体四肢活动。

〔6〕行:行动。

止:停留。

〔7〕奈何:怎么。

〔8〕星宿(xiu):星座。

古人所指二十八个星座称二十八星宿。

〔9〕只使:即使。

〔10〕中(zhong)伤:被击中而受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 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 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列子》二则
杞人忧天
名家名作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 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道家的 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大地崩塌怎么办呢? 4、奈何忧其坏?
为什么要担心大地崩塌呢?
合作探究
1、杞人为什么而忧天?开导他的人是 如何开导他的?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而废寝忘食。
晓之者说,天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不 会坠毁;日月星宿也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 耀的气体团,即使坠毁也不会击中和砸伤 人;地是聚集在一起的土块,四处都是大 地,地不会崩坏。担心是多余的。
不下饭 (四肢)弯曲伸展 屈伸:
寄: 因: 晓: 只使:
依托 依附
于是 开导 即使
行止: 行动
样子
活动
舍然: 消除疑虑的 躇步跐蹈:踩踏
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 ) 奈地坏何 ( 那…怎么办 )
重点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一个人,看到这个人这样担心,又为这个 人担忧,于是前去开导他。 2、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四处都塞满了土块,没有地方没有土地. 3、奈地坏何?
星宿( xiù) 宿舍( sù ) 一宿( xiǔ)
杞人( qǐ )
充塞( sè)
舍然( shì ) 宿舍 ( shè)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研读课文
看谁说得对
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不求十分精确, 只求大致理解,不懂的词句,互相交流 探讨。
重点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废寝食:睡不着觉,吃
合作探究
2、“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 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 么道理? “杞人忧天”: 比喻为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事忧虑。 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Fra bibliotek合作探究
3、审读课文,根据自已掌握的自然知识,看 看文中“晓之者”的话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 不科学的?
《列子》,又名《冲虚经》,相传战国郑国人列 御寇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 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歧路亡 羊》、《九方皋相马》、《纪昌学射》、《齐人攫 金》、《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 值的文学遗产。
朗读感知
看谁读得好
展示朗读技巧,扫清字音障碍。
中伤 ( zhòng ) 中间 ( zhōng ) 躇( chú )步跐( cǐ )蹈
A、天(宇宙)是没有穷尽的。 B、日月星辰有的是气体团,有的是固体团,它们都 在各 自的轨道上运行,它们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C、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D、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转的九大行星(如 地球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组成 了银河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茫茫宇宙。月 亮是地球的卫星。
翻译2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代词,指丁家人 传播 说的那句话。 得到,这里指 “发现”
向、对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这件事 谈论, 讲述 使听见 这件事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 “丁家打井,从井中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 国君(报告),使(他)听到这件事。
翻译3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派遣 这件事 向 回答 这里指 “节省”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的 劳动力 这里指 在 “发现”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丁家的人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 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 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 去伪存真。
(揠苗助长)
图 片 成 语
(滥竽充数)
(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
《吕氏春秋》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顺接连词 溉,浇灌,灌溉。 住 汲水,从下往上打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 代词,他 告诉 这里指“节省”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 出门(到远处)打水浇田,因此(他家)经常有 一个人住在外面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井(成功)之后,他家的人对别人说: “我家挖井得一个人。”
延伸拓展 1、请你帮帮忙
一老妪有二儿,大儿卖伞,小儿晒盐。雨 天,其忧小儿不能晒盐;晴天,其忧大儿不能 卖伞。是以雨亦忧,晴亦忧,寝食不安。请你 分析一下她的心理状态,想想如何帮她?
2、与我交交心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虑,你是怎样看待这 些忧虑的?
课后作业
有人说:古人忧天不足取, 可是现在环境日益恶化,水 土流失日益严重,旱涝灾害、 火灾频发……今人该“忧天” 了,你怎么看?调查你周围 的环境,有哪些环境污染的 现象?你能否对此提出一些 合理性的建议?请把探究结 果写成一篇调查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