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寓言四则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4-寓言四则(第1课时)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4-寓言四则(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284c2e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0.png)
意?
《蚊子和狮子》:
蚊子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蚊子扬长避短,打 败了庞大的狮子
蚊子被蜘蛛网 粘住,被小小 的蜘蛛打败
文本研读
2.第一则寓言故事中,赫耳墨斯为什么挑选宙斯和赫拉的
雕像询问价格?
宙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十二主 神之首,是统治世间万物至高无上的天神。
强大的狮子?
因为蚊子充分认识到了狮子只能“用爪子抓,牙齿咬”“鼻 子周围没有毛”等短处,善于发挥自己小巧、灵活、会飞等长 处。这是典型的“以我之所长,攻敌之所短”。
文本研读
5.战胜狮子的蚊子为什么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个结局
是意外吗?
蚊子战胜狮子后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没有认清自己的短处。
宙斯 赫拉 众神
第三问结论:我原来在这里!
文本研读
第一问:试探,“想”与最高的神一比高低。 第二问:听到宙斯雕像价格不高,于是很满意地“笑”问赫 拉的雕像,表现了他骄傲自大的得意心态。 第三问:他似乎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所以显得很狂妄。
文本研读
4.速读《蚊子和狮子》,思考:弱小的蚊子为什么能战胜
知识链接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 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 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 古喻今,借小喻大,将深奥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中, 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假 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局部探究
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 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 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 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12
局部探究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5
整体感知
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 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第1段讲述故事,第2段点明寓意
6
整体感知
2.研读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1)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 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和结 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 冲 战胜 飞 粘 被吃
吹喇叭 唱凯歌
被俘虏 独叹息
骄兵必败
20
第二课时
21
《吕氏春秋》,又称 《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 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 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 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 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22
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
小组合作学习。
以“我从……这一细节中,看出赫耳墨斯是一 个……的人”
9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 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先讲 述故事,后点明寓意。集 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 主要情节。
10
局部探究
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 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象 色彩,清新、形象,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 格的?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4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

疏通文意
qǐ
崩塌,坠落 wú
qǐn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无,没有 依托,依附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 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疏通文意
他
于是
积聚的气体 罢了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
告知,开导 为何、为什么 无,没有 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情节。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寓意。
文学常识
《杞人忧天》是选自《列子集释》,相传为列御 寇所作,他是战国时期郑国人,也是除老子和庄 子之外的道家代表人物。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 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愚公移山》、《两 小儿辩日》也是选自《列子》。
字词积累
qǐ
zhòng 亦不能有所中伤。”
纵使,即使
伤害
译文: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 不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夜星辰也是积聚的气体中那些发光 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疏通文意
其人曰:“奈地坏何?”
chú
cǐ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 踩、踏
研读探究
7.课文有怎样的寓意?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 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
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 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
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 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课堂检测
2、以下选项可以用“杞人忧天”来形容的是(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先秦杂家 代表著作。
又称《吕览》,
“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得一寓言故事
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朗读评价
(1)字正腔圆,没有错读、漏读、回读; (2)断句准确、清晰。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ɡài)汲(jí),常/一 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 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 /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重构寓言
宋之丁氏,家无井,汲水甚艰。邻有善者,穿 井而便其家。丁氏心妒之,告于众人曰:“邻人 穿井得一人。”众人闻之,皆惊且奇,奔走相告。 众人聚于丁氏、邻人家外,索其交人。丁氏有口 难辩,大惧,阖门不敢出,惶惶不可终日。
得一寓言故事
读懂故事,初读故事味道
借助注释,同桌两人合作翻译本文,读 懂此则寓言故事。
翻译评价
(1)忠于原文,字字落实; (2)表意明确,句意通顺。
得一寓言故事
翻译检测
重 穿井得一人:挖掘、开凿
点
实 及其家穿井:待,等到之:讲述
有闻而传之者:听说
一
词 多
闻
闻之于宋君:使知道
“夫得言不可不察。”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此圣人之所慎也。”
如何做谣言的终结者?
如果我是小夏…… 如果我是小文…… 如果我是其他同学……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
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作业布置:
基础型作业:积累文言现象。 发展型作业: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关系。发挥想 象和联想,从《穿井得一人》《亡羊补牢》《守株待兔》中 任选一篇,重新设计故事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 成一篇新的寓言。 拓展型作业:阅读故事《三人成虎》,感受文中的魏王和本 文宋君的对待谣言态度的不同,体会其寓意。
2024版《寓言四则》完整

《寓言四则》完整•寓言背景与作者简介•寓言一:《乌鸦喝水》•寓言二:《龟兔赛跑》•寓言三:《农夫与蛇》目•寓言四:《狼和小羊》•总结:寓言的普遍意义与现实价值录寓言起源及发展历程寓言的起源寓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起源于古代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人们通过想象和夸张手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智慧融入故事中,形成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
寓言的发展历程寓言在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当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世纪时期,寓言被纳入宗教宣传中,成为传播教义的重要手段。
文艺复兴时期,寓言重新受到重视,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体裁之一。
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作者生平伊索(Aesop),古希腊著名寓言家,生卒年不详,传说为公元前6世纪人。
他善于讲述寓言故事,作品大多以动物为主角,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揭示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代表作品《伊索寓言》是伊索创作的一部寓言集,包含了数百则寓言故事,如《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等。
这些作品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不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伊索所处的时代是古希腊奴隶制社会时期,社会矛盾尖锐,贫富差距巨大。
奴隶们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而统治者则沉湎于奢侈享乐之中。
这种社会现实为伊索创作寓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社会环境古希腊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思辨精神的社会,人们热爱自由和民主,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品德的培养。
同时,古希腊也是一个多神教的社会,人们信仰各种神灵并祈求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这种文化背景使得伊索的寓言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传播基础。
故事情节概述乌鸦口渴难耐,发现一只水瓶01故事开篇描述了一只乌鸦口渴难耐,在飞行中发现了一只装有水的瓶子。
瓶口小,水位低,乌鸦无法直接饮用02然而,瓶子里的水并不多,瓶口又很小,乌鸦无法直接将嘴伸进瓶子里喝到水。
乌鸦用石子使水位升高,成功喝到水03聪明的乌鸦想到了一个办法,它四处寻找小石子,一颗颗地放入瓶子中。
24 寓言四则

更受尊重
讽刺 不被重视 盲目自大者
寓意: 以神喻人,讽刺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智者胜
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骄者败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整 体 感 知
骄兵必败
探 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其他寓意吗? 究 1.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寓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 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整 体 感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 知
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 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 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 高后,他十分满意地问赫拉雕像的 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 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课 堂 小 结
展开想像,续编故事: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白送” 之后,他的心情、神态是怎样的?又 会说些什么来掩饰难堪和尴尬?
课 后 作 业
2.狮子败给一个无名小卒,你打算怎 样去安慰他?狮子知道蚊子死在蜘蛛 手上,会怎么想?
《吕氏春秋》是一部古代类百科 全书的传世巨著,全书二十六卷分为 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一百六十篇, 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 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 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撰的杂家(儒、 法、道等)著作,又名《吕览》。吕 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 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 秋》。
什 么 是 寓 言 ?
中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时代就已经盛行。外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 寓 传下来。 言
外国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 《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 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平民或奴 隶的思想感情。在明代传入中国。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总结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文学常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这篇寓言通过写一户姓丁的人家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2. 古今异义国人..道之古义:居住在国都中的人今义:本国的人丁氏对.曰古义:应答,回答今义:相合;正确;正常穿.井得一人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3. 一词多义问之于.丁氏(向)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宋之.丁氏(的)之国人道之.(代词,代指这件事)国人道.之(讲述)道道.听途说(道路)杞人忧天《列子》文学常识《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文章通过写杞人忧天地崩坠的故事,讽刺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重点课下注释①因往晓.之(告知,开导)②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③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④只使..坠(纵使,即使)⑤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⑥充塞四虚..(四方)2. 通假字①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②身亡.所寄(同“无”,没有)3. 古今异义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如;好像4. 一词多义其.人曰(那)其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发挥想象改写的故事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蚊子可悲可笑的 下场极具讽刺意味,发人深省。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 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 百六十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 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
改编后的故事情节,从原文反方向立意,给人启示,意味深长。
《蚊子和狮子》改写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哼,我比你强 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 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 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落到草丛中唱起了凯歌。垂头丧 气的狮子一屁股坐了下来,没想到,竟正好坐到了蚊子身上, 把蚊子压死了。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穿井得一人 ɡài jí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 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 此,不若无闻也。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蚊子骄傲自满、 得意忘形的情态。
读完这则寓言故事,请从不同角度说说你对其寓意的理解。
角度
寓意
从蚊子角度 ①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往往能克敌制胜。②骄兵必败。
从狮子角度 ①遇事不动脑筋,一味盲干,即使实力再强也无济于 事。②两者之间的较量,更多的时候比的是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画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④、学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寓言,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
全人格。
教学难点:练习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内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寓言内容。
《伊索寓言》:
二、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概括《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寓言寓意是根据哪些故事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而环节设置是为了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
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通过分析具体的故事情节来理解寓意。
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赫尔墨斯“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到:‘赫拉的雕像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对他会更尊重些”。
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甩到谷底,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的自高自大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又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三、改动故事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赫尔墨斯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到宙斯的雕像,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说:“值一个银元。
”赫尔墨斯又接着问:“赫拉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赫尔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自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有抓到蚊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者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没有蚊子被蜘蛛网网住的情节,就没有蚊子骄傲导致失败的结局,蚊子就没有了骄傲的他点,只有聪明的特点。
三、学习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1、续写寓言情节练习。
出示续写内容:
①、赫尔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白送”以后想到什么?
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②、蚊子被蜘蛛网网住后,有什么故事发生?
2、自编寓言练习:
出示题目:
①、嘴和眼睛的对话
②、树和斧头
③、筷子和勺子
④、画笔和颜料
⑤、蜜蜂和花朵
⑥、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名
寓意,在班上交流、讨论。
四、小结:
通过学习者两篇原因呢,我们了解了寓言的一般特带你,学习了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寓意,
并实践创作了简单的寓言故事。
请大家在生活中,仔细
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海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
认识生活。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
教学内容:《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一、学生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
3、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积累文言词语:
《穿井得一人》:溉汲、穿井、得一人、闻、传、道、令、得一人之使、求、无闻
《杞人忧天》:忧、崩坠、亡、寄、废寝食、彼、因、晓、积气、若、奈何、日月星宿、光耀者、只使、中伤、奈、地坏、四虚、躇步跐蹈、奈何、舍然、晓之者、亦
二、翻译课文,重述故事内容。
三、多角度归纳段寓意。
讨论:传言可以轻信吗?我们怎样才能实事求是?
明确寓意:
《穿井得一人》:传言不可轻信。
《杞人忧天》:不要为不必要的忧患烦恼。
四、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讲讲这些成语的故事: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
(故事讲述后要求点评故事寓意)
五、完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