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课下注释【部编版七上第24课】
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写别人并未懂这 话,就把丁氏的 话传开了,一直 传到国君那里。
写丁氏告诉国君 使者自己的话的 真正意思。
210 01
精读细研
1.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
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 个人的劳力;话语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
210 01
合作探究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赫耳墨斯的遭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不能自命不凡,爱慕虚荣。 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要做好自己。 要客观评价他人,正确认识自己,不宜妄自尊大。
210 01
蚊子和狮子
210 01
学 习 目 标
210 01
1 反复朗诵课文,复述寓言,理解寓言的寓意。 理解骄兵必败的道理,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谨慎行
210 01
作品介绍
伊索,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 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 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 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 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210 01
人物介绍
赫耳墨斯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他穿有带飞翅的凉鞋,手持魔杖,能像思
210 01
合作探究
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 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
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210 01
拓展研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 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024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

加点词 方法指导
举例说明
释义
就.鸡栖 窃食
后边的“鸡栖”是窃食的地 语境推测
点“鸡窝”,所以“就”应 法
该是一个相匹配的动词。
(1) 到, 前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加点词 方法指导
举例说明
①正四边。②正直。③方
字典查询
方.出矣 法
向;方面。④办法。⑤地
点。⑥副词,正在;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身亡.所寄 同“无”,没有 (2)因往晓.之 告知,开导 (3)终日在天中行.止. 行动,活动 (4)奈.何.忧崩坠乎 为何,为什么 (5)只.使.坠 纵使,即使 (6)亦不能有所中.伤. 伤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课文迁移 又请及.楚之未陈击之。 【联系课内】及其家穿井。
组词换词 公子目夷谏.曰
(3) 待,等到 (4) 劝谏,规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末/楚 执 襄 公 于 盂/意 欲 伐 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请根据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推敲偏旁 【注】“扌”与手或以手为 (1) 拔
主的全身动作有关。
请襄公及楚师未尽济.击之 查阅字典 A. 帮助,救济 B. 渡,过河 (2) B (填序号)
C. 古水名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先秦杂家 代表著作。
又称《吕览》,
“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得一寓言故事
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朗读评价
(1)字正腔圆,没有错读、漏读、回读; (2)断句准确、清晰。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ɡài)汲(jí),常/一 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 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 /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重构寓言
宋之丁氏,家无井,汲水甚艰。邻有善者,穿 井而便其家。丁氏心妒之,告于众人曰:“邻人 穿井得一人。”众人闻之,皆惊且奇,奔走相告。 众人聚于丁氏、邻人家外,索其交人。丁氏有口 难辩,大惧,阖门不敢出,惶惶不可终日。
得一寓言故事
读懂故事,初读故事味道
借助注释,同桌两人合作翻译本文,读 懂此则寓言故事。
翻译评价
(1)忠于原文,字字落实; (2)表意明确,句意通顺。
得一寓言故事
翻译检测
重 穿井得一人:挖掘、开凿
点
实 及其家穿井:待,等到之:讲述
有闻而传之者:听说
一
词 多
闻
闻之于宋君:使知道
“夫得言不可不察。”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此圣人之所慎也。”
如何做谣言的终结者?
如果我是小夏…… 如果我是小文…… 如果我是其他同学……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
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作业布置:
基础型作业:积累文言现象。 发展型作业: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关系。发挥想 象和联想,从《穿井得一人》《亡羊补牢》《守株待兔》中 任选一篇,重新设计故事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 成一篇新的寓言。 拓展型作业:阅读故事《三人成虎》,感受文中的魏王和本 文宋君的对待谣言态度的不同,体会其寓意。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24《寓言四则》 课件

对 比
强烈的忧
积极发 现问题
胜
患意识
败
杞人真的就只能成 为被讥讽的对象吗?
勤于探究
看到“杞人忧天”的积极面
对
比
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胜
败
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
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所以 我们要增长见识,积累经验。
概括主题
《杞人忧天》讲述了一个杞国人担心天崩地裂, 寝食难安,后来在“晓之者”的劝导下恍然大悟的故 事,启迪人们不要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要面 对现实,大胆地去做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
24 寓言四则
第一课时
你 知 道 哪 些 寓 言 故 事 呢 ?
本课时目标
1.了解寓言,多角度理解寓意。(重点)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续写或自编寓言。(难点)
预习检查
读一读
hè
赫拉
yé
耶
shì
舍然
bì
庇护
qǐ
杞
lǎ
喇叭
zhònɡ
中伤
ɡài jí
xiù
溉汲 星宿
chú cǐ
躇 步 跐蹈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舍然大喜
忧虑
恐惧 真诚 耐心
杞人
晓之者
吾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矣!
概
括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故
事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情
节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抓
住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2024)课件 第24课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

想象 之翼
第24课 寓言四理清结构。 02 深入探究,概括寓意,归纳文言重点。(重点) 03 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寓言,并从中获得了深刻的启 示。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咱们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寓言——《穿井得一人》。
当堂检测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A.常一人居外。 B.奈何忧崩坠乎?
√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例句是倒装句。A、D项是省略句,B项是反问句。
小结
《穿井得一人》记叙了宋国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 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话,一定要细察,不 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看谁说得对
要求: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有疑问的记下来,小组共同解决。
穿井得一人
从井里取水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助词,的
表顺承,就 浇灌、灌溉 停留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待,等到
挖掘、开凿 打井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 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1)闻 闻之于宋君:_使__…__…__听__到___
(2)之
得一人之使:_助__词__,__的___ 闻之于宋君:_代__词__,__指__“__穿__井__得__一__人__”__ 求闻之若此:_定__语__后__置__的__标__志___
(3)于
问之于丁氏:_介__词__,__向___ 闻之于宋君:_介__词__,__被____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介__词__,__在__
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3)

讲述
向、对
派
向
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
回答
使听见
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
也。
劳力
在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打水浇田, 经常要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挖了水井之后,告诉别人 说:“我家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 来了:“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 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 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使唤,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并能够取胜,这说明什么?
蚊子能打败狮子在于它很好地分清了敌我双方的优 势与劣势,懂得扬长避短,勇敢自信地针对敌人的弱点 进行进攻。
合作探究
5.立足文本,仔细揣摩蚊子、狮子、蜘蛛的形象。 蚊子: 勇敢、聪明、自信、得意忘形。 狮子: 急躁、轻敌。 蜘蛛: 有耐心、沉稳、聪明。
启
示
除此之外,你还懂得了哪些道理? 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所短。 勇者胜,骄者败。 在胜利的时候,不能得意忘形。
对比探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 异同。 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不同点:①表现方法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把神当作人来 写。《蚊子和狮子》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②表达方式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 心理描写,《蚊子和狮子》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情节梳理
忧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总结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文学常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这篇寓言通过写一户姓丁的人家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2. 古今异义国人..道之古义:居住在国都中的人今义:本国的人丁氏对.曰古义:应答,回答今义:相合;正确;正常穿.井得一人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3. 一词多义问之于.丁氏(向)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宋之.丁氏(的)之国人道之.(代词,代指这件事)国人道.之(讲述)道道.听途说(道路)杞人忧天《列子》文学常识《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文章通过写杞人忧天地崩坠的故事,讽刺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重点课下注释①因往晓.之(告知,开导)②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③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④只使..坠(纵使,即使)⑤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⑥充塞四虚..(四方)2. 通假字①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②身亡.所寄(同“无”,没有)3. 古今异义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如;好像4. 一词多义其.人曰(那)其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发挥想象改写的故事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蚊子可悲可笑的 下场极具讽刺意味,发人深省。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 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 百六十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 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
改编后的故事情节,从原文反方向立意,给人启示,意味深长。
《蚊子和狮子》改写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哼,我比你强 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 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 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落到草丛中唱起了凯歌。垂头丧 气的狮子一屁股坐了下来,没想到,竟正好坐到了蚊子身上, 把蚊子压死了。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穿井得一人 ɡài jí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 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 此,不若无闻也。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蚊子骄傲自满、 得意忘形的情态。
读完这则寓言故事,请从不同角度说说你对其寓意的理解。
角度
寓意
从蚊子角度 ①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往往能克敌制胜。②骄兵必败。
从狮子角度 ①遇事不动脑筋,一味盲干,即使实力再强也无济于 事。②两者之间的较量,更多的时候比的是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四则》课下注释【部编版七上第24课】
《穿井得一人》
1、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穿,挖掘、开凿。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一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2、【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
10、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杞,周朝诸侯国。
初在今河南杞县,后迁至今山东安丘东北。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