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寓言四则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寓 言
知识锦囊
《吕氏春秋》又称《吕 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 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wéi)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 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走近作者
奇货 可居:把市面上稀少的货物囤 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卖。
一字千金: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 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 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 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 的珍贵。
朗读课文
齐读课文,注意字音
解释文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
居外。
表因果 打水浇田
居住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所 以要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居住在 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解释文意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 挖掘、开凿
得到
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告诉别人 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
整体感知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做法说 明了什么?
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获取真相
感悟寓意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 行分析,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 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感悟寓意
6、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有, 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 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使唤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 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挖到 了一个人。
解释文意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消息寻求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解释文意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所以要到 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居住在外面(专门做 这件事)。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告诉别人说: “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 并传播开这个消息:“丁家挖井挖到一个人。”国都 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宋 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 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4-寓言四则(第1课时)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4-寓言四则(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284c2e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0.png)
意?
《蚊子和狮子》:
蚊子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蚊子扬长避短,打 败了庞大的狮子
蚊子被蜘蛛网 粘住,被小小 的蜘蛛打败
文本研读
2.第一则寓言故事中,赫耳墨斯为什么挑选宙斯和赫拉的
雕像询问价格?
宙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十二主 神之首,是统治世间万物至高无上的天神。
强大的狮子?
因为蚊子充分认识到了狮子只能“用爪子抓,牙齿咬”“鼻 子周围没有毛”等短处,善于发挥自己小巧、灵活、会飞等长 处。这是典型的“以我之所长,攻敌之所短”。
文本研读
5.战胜狮子的蚊子为什么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个结局
是意外吗?
蚊子战胜狮子后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没有认清自己的短处。
宙斯 赫拉 众神
第三问结论:我原来在这里!
文本研读
第一问:试探,“想”与最高的神一比高低。 第二问:听到宙斯雕像价格不高,于是很满意地“笑”问赫 拉的雕像,表现了他骄傲自大的得意心态。 第三问:他似乎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所以显得很狂妄。
文本研读
4.速读《蚊子和狮子》,思考:弱小的蚊子为什么能战胜
知识链接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 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 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 古喻今,借小喻大,将深奥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中, 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假 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局部探究
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 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 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 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12
局部探究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5
整体感知
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 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第1段讲述故事,第2段点明寓意
6
整体感知
2.研读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1)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 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和结 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 冲 战胜 飞 粘 被吃
吹喇叭 唱凯歌
被俘虏 独叹息
骄兵必败
20
第二课时
21
《吕氏春秋》,又称 《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 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 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 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 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22
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
小组合作学习。
以“我从……这一细节中,看出赫耳墨斯是一 个……的人”
9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 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先讲 述故事,后点明寓意。集 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 主要情节。
10
局部探究
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 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象 色彩,清新、形象,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 格的?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4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

疏通文意
qǐ
崩塌,坠落 wú
qǐn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无,没有 依托,依附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 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疏通文意
他
于是
积聚的气体 罢了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
告知,开导 为何、为什么 无,没有 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情节。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寓意。
文学常识
《杞人忧天》是选自《列子集释》,相传为列御 寇所作,他是战国时期郑国人,也是除老子和庄 子之外的道家代表人物。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 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愚公移山》、《两 小儿辩日》也是选自《列子》。
字词积累
qǐ
zhòng 亦不能有所中伤。”
纵使,即使
伤害
译文: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 不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夜星辰也是积聚的气体中那些发光 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疏通文意
其人曰:“奈地坏何?”
chú
cǐ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 踩、踏
研读探究
7.课文有怎样的寓意?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 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
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 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
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 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课堂检测
2、以下选项可以用“杞人忧天”来形容的是(
24.寓言四则 课件(共48张PPT)

的时候。就在这时,从那棵高大的松树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蜘蛛
身上,顷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网被
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蚊子幸运逃生后,边飞边说:“哈哈!蜘蛛,怎么样,被我逃脱了吧。我告
诉你吧:没有一样动物可以战胜我的,我不仅强大,而且运气无人能比! ”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常识介绍
《吕氏春秋》是在秦 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 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先秦 杂家代表著作。全书共二 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 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课文朗读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 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 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 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诸子百家著作中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 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伊索寓言》,法国《拉封丹寓言》和 俄国《克雷洛夫寓言》。
常识介绍
赫尔墨斯与雕像者
《伊索寓言》
常识介绍
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寓人。短小精悍,比喻恰当, 形象生动。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是世界上最早的 一部寓言故事集。对后代欧洲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合作探究
续编寓言故事 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 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合作探究
死不悔改的蚊子
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
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第24课《寓言四则——蚊子与狮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蚊子
误撞 死亡
蜘蛛
以己之长, 克敌之短
得意忘形, 丧失警惕
智者胜、骄兵败
深入探究
蚊子为什么敢于向强大的狮子挑战?
蚊子能知己知彼。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它看出对方的力量在于“用爪子抓,牙齿咬”,而它 的优势在于会飞,体型小,灵活,能避开狮子的攻击。
蚊子能扬长避短。对方“鼻子周围没有毛”, 这是最合适蚊子的攻击点,又是对它来说最安全的 地方。这正是以我之所长,攻敌之所短,结果自然 是蚊子战胜狮子。
挑战书 尊敬的狮子大王:
早闻大王武艺高强,小蚊子想与您较量较量。 请于明日上午九时到动物王国的森林广场一决高下。
挑战者:无名的小蚊子 时间:猴年马月犬日
蚊子和狮子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其中收录有300 多则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该寓言集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 书中讲述的故事简短精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深刻的哲理,或揭露 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
蚊子两次“吹着喇叭”,分别有怎样的内涵?
第一次:是冲锋号 第二次:得意的凯歌
Defeat
蚊子将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 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为什么蚊子战胜了威猛的大狮子,却被一只小蜘蛛消灭了?
小小检讨会
读完这则寓言故事,请从不同角度说说你对其寓意的理解。
角度
寓意
主旨归纳
这则寓言通过写蚊子战胜狮子却 最终被蜘蛛吃掉的故事,讽刺了那些 取得一点成绩便得意忘形、忽视自己 短处的人。
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 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 意,我们不妨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 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停在草丛里唱起了凯歌。垂头丧气的狮子一屁股 坐下去,没想到,竟正坐在蚊子身上,把蚊子压死了。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先秦杂家 代表著作。
又称《吕览》,
“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得一寓言故事
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朗读评价
(1)字正腔圆,没有错读、漏读、回读; (2)断句准确、清晰。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ɡài)汲(jí),常/一 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 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 /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重构寓言
宋之丁氏,家无井,汲水甚艰。邻有善者,穿 井而便其家。丁氏心妒之,告于众人曰:“邻人 穿井得一人。”众人闻之,皆惊且奇,奔走相告。 众人聚于丁氏、邻人家外,索其交人。丁氏有口 难辩,大惧,阖门不敢出,惶惶不可终日。
得一寓言故事
读懂故事,初读故事味道
借助注释,同桌两人合作翻译本文,读 懂此则寓言故事。
翻译评价
(1)忠于原文,字字落实; (2)表意明确,句意通顺。
得一寓言故事
翻译检测
重 穿井得一人:挖掘、开凿
点
实 及其家穿井:待,等到之:讲述
有闻而传之者:听说
一
词 多
闻
闻之于宋君:使知道
“夫得言不可不察。”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此圣人之所慎也。”
如何做谣言的终结者?
如果我是小夏…… 如果我是小文…… 如果我是其他同学……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
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作业布置:
基础型作业:积累文言现象。 发展型作业: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关系。发挥想 象和联想,从《穿井得一人》《亡羊补牢》《守株待兔》中 任选一篇,重新设计故事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 成一篇新的寓言。 拓展型作业:阅读故事《三人成虎》,感受文中的魏王和本 文宋君的对待谣言态度的不同,体会其寓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 (共38张ppt)

译文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 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布,说话、念词 不要产生歧义等。
⑨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 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⑩只使——即使。 (11)中伤——打中击伤。 (12)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 呢? (13)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 了。 (14)四虚——四方。 (15)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 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 踏。 (16)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
情节发展:
• 想——问——笑问——想——问——
•
•
•
爱慕虚荣 不被重视
学习指导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 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想与地位最高的神一比高低,非常的自负。
3.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 “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24 寓言四则
•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
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 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 非生物。
•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 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 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 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 表现手法。
赫尔墨斯 和 雕像者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代词,指丁家人 传播 说的那句话。 得到,这里指 “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四则塞翁失马动画配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1.表演朗读法。
通过寓言故事动画片的配解说词、对话,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学生自学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两则相似的寓言故事,教师讲解第一则,引导学生自学第二则。
3.探究拓展法。
通过讨论,发挥联想,续写寓言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导入辨一辨,下面故事中哪些是寓言?龟兔赛跑、特洛伊木马、嫦娥奔月、狐假虎威、女娲补天、买椟还珠、凿壁借光、农夫与蛇寓言跟神话故事或者历史故事相比有什么特点?(讽刺、告诉了个道理、拟人手法、短小精悍……)读一读: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具有讽刺性和哲理性的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
做笔记:讽刺性、哲理性、文学作品二、文学常识了解读课下解释关于伊索和《伊索寓言》的内容,明确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寓言故事,统归在伊索名下。
快速扫读,文中出现了哪些神?宙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
赫拉: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妇女的保护神。
赫尔墨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众神的使者,宙斯的儿子。
这则寓言以神为主人公,也有以拟人化的动植物为主人公的,我们第二则寓言便是。
三、文意把握训练学生齐读课文,点拨:注意字词读音庇bì护神那nèi两个(口语里那+数次读nèi或nè)提取这则寓言中的关键信息,找出四五个关键词。
举个例子,这篇寓言中有一个主人公,那么这个人物便是关键词,所以老师示范第一个关键词是“赫尔墨斯”关键词:赫尔墨斯、尊重、问、值多少钱、白送根据这几个关键词,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来概括这个故事。
找1-2位同学概括。
开端: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身凡人,来到雕像者的店里。
发展:他询问宙斯和赫拉雕像价格高潮和结局:他觉得自己作为神的使者和商业保护神应该更贵,没想到雕像者告诉他加入买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赫尔墨斯的雕像白送。
(戛然而止)四、人物评价训练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赫尔墨斯是个怎样的人?除了爱慕虚荣、不被人重视之外还有什么特点?妄自尊大、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不忠于职守的一个人五、浅议表达技巧议一议寓言的表达技巧也就是写作技巧。
1.把文章分为两部分,怎么分?前一部分:记叙;后一部分:议论同学说说这种夹叙夹议、先叙后议的方式有什么好处?可不可以只叙述不议论?或者先议论后叙述?讨论思考:只叙述不议论缺少点睛之笔,不够直接;先叙后议,总结升华全文,不能先议后叙。
2.侧面描写,从雕像者白送赫尔墨斯雕像的事,侧面描写出赫尔墨斯是个爱慕虚荣、自视过高的人。
3.对比手法,赫尔墨斯心里以为他的雕像更贵与宙斯赫拉雕像白送赫尔墨斯雕像的事实形成鲜明对照,对比衬托出赫尔墨斯不受人重视。
4.课文最后,戛然而止,欧亨利式结尾,引发读者联想。
想象一下,赫尔墨斯黯然离去之后会想些什么?5.教师总结:以神喻人,神的故事即是人的故事,批评讽刺的是人;对话展开,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白描手法,简单几笔勾画人物形象;留白,赫尔墨斯知道自己身价后想说什么没有告知,留给读者想象;蓄势在前,急转于后,戛然而止,意味深长,欧亨利式结尾。
《蚊子和狮子》学习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篇寓言,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蚊子和狮子》回答下面问题。
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答: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
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
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答: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
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骄兵必败”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答: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答: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
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
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
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
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
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答: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寓意的托出。
第二课时《智子疑邻》一、导入《伊索寓言》是古罗马、古希腊时期的寓言汇编,那么我们中国古代也有非常多的寓言故事,像大家耳熟能详的《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都是出自《韩非子》这部古籍,我们先来学习今天的第一则寓言《智子疑邻》。
二、了解作者和《韩非子》读课下注释,补充: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同学是李斯,老师是荀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老~、先秦诸~。
三、小组合作,梳理文章脉络1.学生齐读《智子疑邻》,扫清字词语音障碍,注意:天雨yù(下雨v.)墙坏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学习,结合课下注释一起疏通文章大意。
提问重点字词,找学生翻译课文。
智子疑邻:智:以……为智;疑:怀疑筑:修补亡:丢失2.文章很浅显,同学们已经基本了解文意了,下面老师进行提问:富人为什么被盗?墙坏+没有及时修补墙为什么会坏?天下大雨富人有没有被盗跟别人有没有提意见有无直接关系?没有谁给富人提了意见?富人的儿子和邻居他们给富人提了什么意见?不筑,必将有盗他们提的意见是不是很有预见性?是那结果是怎样的?智子疑邻“早知道就应该听儿子的把墙修好”“隔壁那个老头原来白天就在打我家的主意”为什么提了相同的意见,却得到了不同的待遇?(讨论)因为儿子是自家人,跟富人关系近,邻居跟富人关系远。
⑴韩非子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呢?(讨论)⑵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事不对人;向别人提意见时要考虑一下和对方的关系,如果关系不好,即使意见是对的,人家也不一定会采纳。
(例如人家的家事)⑶富人知道儿子是怎样的人,但不清楚邻人的人品,所以这种怀疑也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教师总结:积极: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不能看着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是正确的意见,效果也不见得好。
3.寓言的现实启示富人角度:举贤避亲、不可只根据亲疏关系主观臆断、尊重事实;邻人角度:视其亲疏程度和对这个人肚量的了解,从而进行意见建议。
《塞翁失马》老子曾说过“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就是我们常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课文内容很简单,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可以自己阅读、朗诵、与同学讨论,梳理故事脉络,回答老师的问题。
1.师生互答本文作者是?选自?刘安,《淮南子》这个故事属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当中哪家学派?道家补充:无为、自然、出世读音:塞sài上何遽jù髀bì字词:亡:逃跑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髀:大腿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多数保:保全(完成课后练习二)2.漫画配音,深入了解展示几幅《塞翁失马》的漫画,让同学们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语言将这样一个故事。
小组合作表演。
找2-3个小组表演。
师生相互点评3.寓言哲理与人物形象根据刚刚的表演,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你觉得塞翁是个怎样的人?智慧、乐观、淡定从塞翁的智者形象中,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个方面,福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要用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因好事而过度兴奋,也不因坏事而自暴自弃。
王宝强离婚被老婆劈腿卷钱跑了是坏事,但是赢得了群众的空前关注,认清了身边的人,事业上更顺利了。
……辨一辨:成绩出来了,小明考了最后一名,他高兴地跳了起来,他相信坏事一定会变好事,下次他一定能考好。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不对,因为坏事后面不一定一定跟着好事,不努力、空等好事,是没有用的。
小明应该平时努力学习、勤奋、讲究方法,这样下次才有可能考好。
4.教师总结《塞翁失马》教会了我们一个人生道理,也是一种处世态度——从容大度、豁达淡定。
用一颗品尝新去看待生活中所谓的好事与坏事。
福来的时候不要过一激动、兴奋;祸来的时候也不要过分消极、颓废。
“太阳太盛,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多,会把庄稼泡烂”——这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中的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形象而富有哲理。
其实古代塞翁早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课后作业续写《智子疑邻》,邻居知道自己被怀疑之后会怎样?合情合理即可,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