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原材料计算表
水稳配比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等外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碎石:经筛分确定按:碎石∶石屑=6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m0=ρd V(1+ωopt)K=××(1+%)×98%=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0'=m0×(1+1%)=×(1+1%)=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 (1+%)= g 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5%/(1+5%)= g 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 g 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m2+m3)×ωopt=+×%= g 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g水:mw= g碎石:G=×65%=石屑:G屑=×35%= g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水稳目标配比设计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概述: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 设计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
我部试验室选用山东莱阳产20-25mm、10-20mm、5-10mm 碎石及0-5mm石屑作骨料﹔选用淄博鲁中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重山牌”P·S·A32.5级缓凝水泥作胶结材料对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进行设计。
二、检测依据:1、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5、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6、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7、招标文件及图纸要求三、原材料:1、水泥:淄博鲁中水泥有限公司产“重山牌”P·S·A32.5级缓凝水泥,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集料:山东青州产20-25mm、10-20mm、5-10mm碎石和0-5mm 石屑,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3、水﹕当地饮用水。
四、矿料级配:首先采用水洗法对集料进行筛分试验,依据级配范围要求,经反复调整,确定集料比例为:2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石屑=20:21:24:35级配结果如下﹕五、击实试验:依据配合比设计要求,采用水泥剂量为 4.5%、5.0%、5.5%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做击实试验,击实采用五点法。
其结果如下表﹕六、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依据击实结果﹐用静压法成型试件,经过6天保湿养生,浸水24小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其结果如下﹕七、结论:根据强度结果、设计及经济性要求,我部拟定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为:矿料级配为:2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石屑=20:21:24:35水泥:集料=4.5:100.0最大干密度为2.366g/cm3,最佳含水率为5.0﹪。
原材料密度、级配碎石、水稳层、混凝土和沥青砼配合比(大全)

原资料密度、级配碎石、水稳碎石、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大全一、原资料积聚密度1、砂: 1300~1600Kg/m3 (中粗砂 1550Kg/m3,细砂 1400Kg/m3)2、碎石: 1500~1800Kg/m3(一般取值 1500Kg/m3)3、砂石: 1550Kg/m34、砼: 2400Kg/m35、沥青砼: 2500Kg/m3二、级配碎石配合比19~碎石 :9.5 ~19mm碎石: 4.75 ~碎石:石屑 =19:27:22:32最大干密度:最正确含水量: 5.0%压实度: 96%三、水泥牢固碎石配合比(一)、集料比率:19~碎石 :9.5 ~19mm碎石: 4.75 ~碎石:石屑 =25:25:10:401、4%水泥牢固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4:100最大干密度:最正确含水量: 5.1% 2、5%水泥牢固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100最大干密度:最正确含水量: 4.9% 3、6%水泥牢固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6:100最大干密度:最正确含水量: 4.8%(二)、集料比率:19~碎石 :9.5 ~19mm碎石: 4.75 ~碎石:石屑 =20:22:28:301、4.5%水泥牢固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4.5:100最大干密度:最正确含水量: 5.5% 2、5%水泥牢固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100最大干密度:最正确含水量: 5.4%3、5.5%水泥牢固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5:100最大干密度:最正确含水量: 5.8%(三)、集料比率:9.5 ~碎石 :4.75 ~碎石:石屑 =30:38:321、 4.5% 水泥牢固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4.5:100 ):水泥:~碎石 :4.75 ~碎石:石屑:水最大干密度:最正确含水量: 4.9%2、 5%水泥牢固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 =5:100 ):水泥:~碎石 :4.75 ~碎石:石屑:水最大干密度:最正确含水量: 5.1%3、 5.5% 水泥牢固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5:100 ):水泥:~碎石 :4.75 ~碎石:石屑:水最大干密度:最正确含水量: 5.2%四、砼配合比。
5%水稳配比

精心整理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为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m2+m3)×ωopt=(288.6+5772.1)×5.4%=327.3 g 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88.6 g水:mw=327.3 g碎石:G=5772.1×65%=3751.9g石屑:G屑=5772.1×35%= 2020.2 g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无机结合料稳定,故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为2310×5%÷(1+5%)=110kg,每立方米干土质量为 2310-110=2200kg每立方米大碎石质量为2200×65%=1430kg每立方米石屑质量为2200×35%=770kg每立方米水质量为2310×5.4%=124.7kg故确定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碎石∶石屑∶水=110∶1430∶770∶793∶124.7。
5%水稳配合比设计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等外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5%。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碎石:经筛分确定按:碎石(4.75mm -31.5mm)∶石屑(0-4.75mm)=6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
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根据水泥稳定碎石标准土工击石报告2、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3、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检测结果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由击实得最大干密度为2310kg/m3,每立方米材料的干料质量为2310kg,故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为 2310×5%÷(1+5%)=110kg,每立方米干土质量为 2310-110=2200kg每立方米碎石质量为 2200×65%=1430kg每立方米石屑质量为 2200×35%=770kg每立方米水质量为 2310×5.4%=124.7kg故确定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碎石∶石屑∶水=110∶1430∶770∶124.7。
备注:实际用水量根据现场碎石、石屑的含水率大小相应调整。
5%水稳配合比

加黑公路卧都河至黑河段工程建设项目5%水泥稳定砂砾
配合比组成设计
加黑公路三期A4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6月8日
5%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
一、组成材料规格
1、5.0%水泥稳定砂砾采用100%砂砾:5%水泥,基层厚18cm。
2、其中砂砾筛分符合要求,水泥采用关鸟河P.C32.5的复合水泥。
二、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做5%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标准击实平行试验,确定出水泥稳定砂砾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标准击实试验结果
三、测定7天抗压强度 1、 计算混合料质量
此砂砾经筛分后,确定该砂砾属粗粒土,因此无侧限试验采用的试模为直径Φ150㎜×150㎜的试模。
m 1=P d V(1+ω)K=2.232×2650(1+6.23%)×95%=5969(g) 2、混合料中各原材料的质量:
3、测定
7天抗压强度(记录见附表)
一组试件经6天标准养生、1天浸水养生,按规定方法测得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如下表。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
注:Za采用1.282。
4、每立方米混合料用量为:
2.232×103×(1+6.23%)=2371㎏
每立方米砂砾用量为:
2232÷(1+5%)=2126㎏
每立方米水泥用量为:
2232-2126=106㎏
每立方米用水量为:
2371-2232=139㎏
确定该水泥稳定砂砾的配合比为:
水泥:砂砾:水=106:2126:139
加黑公路A4标段工地试验室
2011年6月8日。
5%水稳设计配合比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等外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碎石:经筛分确定按:碎石∶石屑=6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m0=ρd V(1+ωopt)K=2.31×2650.7×(1+5.4%)×98%=6324.7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0'=m0×(1+1%)=6324.7×(1+1%)=6387.9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 6387.9/(1+5.4%)=6060.7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069.7×5%/(1+5%)=288.6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060.7-288.6=5772.1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m2+m3)×ωopt=(288.6+5772.1)×5.4%=327.3 g 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88.6 g水:mw=327.3 g碎石:G=5772.1×65%=3751.9g石屑:G屑=5772.1×35%= 2020.2 g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水稳料【范本模板】

水稳料前言1 水泥稳定碎石(以下简称水稳)作为半刚性材料,其作为路面基层和底基层(以下简称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整体性、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耐久性和抗冻性、承载力高及与面层结合好的技术特点,且料源广泛,可就地取材,便于原材料和混合料的加工,易于机械摊铺操作,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被广泛应用。
2 水稳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水稳路面基层技术是针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已建设的主要公路进行咨询调查,在全面总结沥青路面使用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对轴载换算、不同荷载模式下的路面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基层及面层混合料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比分析了常用的不同类型混合料的性能特点,通过综合经济比较,提出的改进的混合料类型。
2.1 强度形成原理在水稳中,由于水泥用量很少,水泥的水化完全是在混合料中进行的,凝结速度比在水泥混凝土中进行得缓慢。
水泥与集料掺水拌和后,水泥矿物与水分发生强烈的水解和水化反应,同时从溶液中分解出Ca(OH)2并形成其它水化物。
当水泥的各种水化物生成后,有的自身继续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有的则同有活性的细集料、矿粉进行反应。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形式:2.1.1 离子交换及团粒化作用在水泥水化后的胶体中,Ca(OH)2和Ca2+、共存,而构成集料的矿物是以CaCO3、SiO2为骨架合成的板状、针状、块状的结晶,通常其表面会有Na+和K+等离子进行当量吸附交换,结果使大量的细集料、矿粉颗粒形成较大的颗粒。
由于水泥水化生成物Ca(OH)2具有强烈的吸附活性,使这些较大的颗粒进一步与粗集料结合起来,形成水泥碎石的链条状结构,形成坚固的联结,这是水稳具有一定强度的主要原因.2。
1.2 硬凝反应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深入,溶液中析出大量Ca2+,当Ca2+的数量超过上述离子交换的需要量后,则在碱性的环境中使组成矿物的SiO2和Al2O3的一部分同Ca2+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稳定的结晶矿物,从而增大了混合料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