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超声--一些常见形象征象的解释

合集下载

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

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

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肺部影像学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通过对肺部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各种肺部疾病。

本文将介绍肺部影像学中常见的特征,包括肺实质病变、肺血管异常和肺间质病变等内容。

肺实质病变1. 模糊影模糊影是指肺部影像中呈现模糊不清的病变区域,常见于肺炎、肺水肿等疾病。

这种特征通常表明肺部病变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诊治。

2. 密度增高密度增高是指肺部影像中某些区域的密度较正常明显增高,常见于肺实质病变,如肺结核、肺炎和肿瘤等。

增高的密度可以提示肺部组织的病理改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具体疾病。

3. 磨玻璃影磨玻璃影是指肺部影像中的模糊、不透明的玻璃样病变,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和感染等。

磨玻璃影的特征是密度均匀,比较模糊,有时可以看到血管影的透过。

对于具体疾病的判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

肺血管异常1. 结节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中呈圆形或类圆形的病变,常见于肺结核、肺癌和转移瘤等。

结节的大小、边缘和密度多种多样,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确定病变的性质。

2. 血管增粗血管增粗是指肺部影像中肺血管的直径明显增加,常见于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和肺动脉狭窄等。

血管增粗可能导致肺组织血液循环不畅,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3. 血管畸形血管畸形是指肺部影像中可见的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纤维化、动静脉瘘和血管瘤等。

这些畸形血管的存在可能造成肺部血液循环异常,引起肺功能障碍和其他并发症。

肺间质病变1. 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是指肺部影像中肺间质的纤维组织明显增多,常见于肺纤维化和间质性肺疾病等。

纤维化的特征是肺部纹理增多、肺野变黑,有时呈蜂窝状和蒲扇状。

2. 结节肺部影像中的结节也可以是肺间质病变的表现,常见于结节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这些结节一般较小,边缘清晰,呈团块状,但很少有钙化现象。

以上是肺部影像学中常见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胸部医学影像征象总结

胸部医学影像征象总结

9、黑边征(黑胸膜线):
• 由于胸壁和肺内微石的衬托,再肺实质和肋骨之 间出现细条状低密度影。黑边征是肺泡微石症的 X线征象,HRCT已经证实,在X线看到的黑边征, 其实是胸膜下微小囊肿沿胸膜面排列而成的。肺 泡微石症因为重力的作用,病变分布主要在中下 肺野。在X线上的过度曝光状态可以检出更多的 钙化结节。病灶形态多样,包括磨玻璃状、条纹 状沿支气管分布,同时可见纤维索条影、支气管 血管束不规则及囊肿形成。这种复杂的表现反映 了肺泡微石症反复的过程,可形成克氏B线,也 可形成黑边征。
7、蜂窝征:
• 在纵隔窗下观察可见由多个小泡集成蜂窝 状,其大小比较一致,以浅淡实变为主, 此征仅见于肺泡癌。病理上为癌细胞沿肺 泡壁生长,肺结构无破坏,未封闭肺泡腔, 由于腔内遗留粘液加之以细支气管被肿瘤 浸润形成的活瓣样阻塞导致管腔不同程度 的扩张。
8、供血血管征:
• 供血血管征不同于血管造影中的肿瘤血管,该征象主 要指的是在用CT扫描肺部时出现的肺部多个结节, 并见血管结构穿行其间。该征象在肺部多排螺旋CT 的高分辨率扫描时更为明显。但实际上动脉血管并没 有真正穿行结节内,而是围绕结节走形。真正穿行其 间的是肺静脉。该征的出现主要提示肺部的血源性感 染,比如浓度栓子,也见于肺转移瘤。有学者研究发 现,只有18%的结节有明确的肺动脉进入结节,58% 的结节没有进入结节内,而是沿着其边缘走形,提示 血管被结节所推移。对于少数穿行结节内部的动脉血 管,有研究认为是动脉血管起初走形于两个小结节之 间,随后由于这两个结节长大融合,使走形于其间的 动脉血管由绕行成为“穿行”。
3、反晕征
• 和晕征的表现相反,在高分辨胸部CT肺窗 上观察,病灶中心密度低呈磨玻璃状,周 围是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厚度至少2mm。 这种表现是由于中心为低密度由肺泡间隔 浸润和细胞碎片,周围环形或新月形高密 度是肺泡管机化性肺炎或致密、均匀肺泡 间细胞浸润所导致的致密气腔实变。起初 认为对诊断隐原性肺泡炎有特异性,但随 后发现该征象也见于类球孢子菌病的描述 中。和晕征相似,当该征象见于多种疾病 后,可能失去其特异性。 •

呼吸系统影像征象解析

呼吸系统影像征象解析

呼吸系统影像征象解析01、鼠尾征:中央型肺癌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三类。

支气管壁增厚(早期改变):正常支气管壁表现为“线”样影,“线”样影均匀一致,走行自然柔和,壁增厚表现为“线”样增粗,且粗细不均或呈串珠样,其走行略显僵硬,在右上叶,右中间段支气管发生的概率较大;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内癌浸润和管壁外淋巴结浸润包埋,致管腔狭窄,狭窄管腔可以形态不规则,但也可以很规则;肺门区肿块:中央型肺癌以形成肺门区肿块为特征,受累的支气管截断,断端呈杯口状,鼠尾状,有时可见腔内肿物,肿块的边缘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脐凹征,无强化的液化坏死区等。

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3 类。

管内型瘤体呈息肉状突入腔管,可以只侵犯支气管黏膜层,局限于支气管内壁一侧,也可以侵犯黏膜下层,CT 表现为管腔的狭窄、阻断。

管壁型为肿瘤在支气管壁内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方式扩展,CT 表现为管壁的增粗,呈小结节状或串珠状,且管壁略显僵硬。

管外型肿瘤组织在向支气管壁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同时突破支气管壁的外膜层向肺内浸润,CT 表现为肺门肿块。

淋巴结转移显示为淋巴结的肿大,融合,肿大的淋巴结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晰,可有轻度强化,肿大的淋巴结互相粘连、融合可表现为不规则的肿块影,其境界不清,与周围血管、气道粘连,增强扫描有助于纵隔解剖结构的清晰显示,区分血管、淋巴结、纵隔肿块,以及显示较复杂的肺门结构。

中央型肺癌可以直接侵犯纵隔,向纵隔内生长,形成纵隔肿块,与肺内肿块分界不清,甚至融为一体,以至于有时候纵隔肿块较大时,难以鉴别肿块是来源于纵隔或是肺内;中央型肺癌可发生肺内转移,转移结节多分布在肺的外周,呈边光整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多数密度均匀;中央型肺癌转移到胸膜、胸壁,表现为局部胸膜的增厚,胸壁软组织肿胀,以及胸腔积液;中央型肺癌可侵犯肋骨及椎体,导致肋骨和椎体的骨质吸收、破坏表现;中央型肺癌可发生远处转移,如肝脏转移,脑转移等。

肺脏超声的主要征像及意义

肺脏超声的主要征像及意义

肺脏超声的主要征像及意义肺脏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的健康状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肺脏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肺脏超声的主要征象及其意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肺脏超声的临床应用。

一、肺叶的结构及常见征象1. 肺叶的结构肺叶是肺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成人的肺脏共有五个肺叶,包括左右上叶、左右中叶以及左右下叶。

每个肺叶内含有许多小叶,这些小叶由肺小叶间质组织分隔开来,形成了肺组织的基本单位。

2. 肺叶的常见征象肺叶的常见征象包括肺叶间隔增厚、脓肿形成、结节出现等。

肺叶间隔的增厚可能是由肺部感染或炎症引起的,而脓肿形成则常见于肺部细菌感染的病例中。

结节的出现可能是肺部肿瘤或良性结节的表现。

二、肺部血管的征象及其意义1. 肺血管的结构肺血管包括肺动脉和肺静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肺动脉输送贫氧血液到肺部,经过氧合后再通过肺静脉返回心脏。

2. 肺部血管的常见征象肺部血管的常见征象包括血管扩张、血栓形成等。

血管扩张可能是由于肺动脉高压引起的,这种情况常见于肺动脉高血压病患者。

而血栓形成则是血液凝固在血管内部引起的,它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三、肺脏组织的征象及其意义1. 肺脏组织的结构肺脏组织由肺泡、支气管和间质组织等构成。

肺泡是呼吸的主要场所,它们与血管壁紧密接触,通过气体交换来实现呼吸功能。

支气管则将空气引入肺泡,起到输送气体的作用。

间质组织则包括肺小叶间质、淋巴组织等。

2. 肺脏组织的常见征象肺脏组织的常见征象包括感染、纤维化、肿瘤等。

感染可能导致肺炎或者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纤维化则是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的,这种情况常见于肺纤维化等疾病。

肿瘤的出现可能是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的表现。

通过肺脏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这些征象,帮助诊断及评估肺部疾病的发展程度。

四、肺脏超声的意义肺脏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肺部CT影像征象的临床意义
肺部CT影像征象与疾病诊断
肺部炎症
CT影像中可能出现磨玻璃样改变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征象,提
示肺部炎症的存在。
肺癌
肺部CT影像中若出现结节、肿块 、支气管阻塞等征象,可能提示
肺癌的可能性。
肺结核
CT影像中若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 、树芽征、磨玻璃样改变等征象
,有助于诊断肺结核。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肺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肺部正常CT影像征象 • 肺部常见异常CT影像征象 • 肺部CT影像征象的临床意义 • 肺部CT影像征象的病例分析
01
肺部CT影像基础知识
CT成像原理
X线束从多个方向穿过人体,计算机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重建,形成断层 图像。
肺栓塞的CT影像征象
血管栓塞征
血管纹理稀疏
肺栓塞时,受累血管在CT影像上表现为血 管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闭塞。
肺栓塞导致相应区域的血管纹理稀疏或消 失。
肺梗死灶
胸膜改变
肺栓塞可能导致肺组织缺血坏死,形成肺 梗死灶,CT影像上表现为楔形高密度影。
肺栓塞可能引起胸膜改变,如胸腔积液或 胸膜肥厚等。
04
肺气肿的CT影像征象
肺透亮度增加
肺气肿时,CT影像上可见肺野透亮 度增加,肺纹理变细。
肺体积膨大
肺气肿导致肺体积膨大,可伴有肋骨 聚拢和胸廓扩张。
肺泡间隔破坏
肺气肿时,肺泡间隔破坏,CT影像 上表现为肺泡间隔变薄。
胸膜下肺大泡形成
肺气肿患者胸膜下可形成肺大泡, CT影像上表现为薄壁囊状低密度影 。
表现为胸腔内低密度影。
病例二:肺癌的CT影像征象分析

学胸片,这十种征象您认识几个?

学胸片,这十种征象您认识几个?

学胸片,这十种征象您认识几个?1船帆征船帆征(sail sign)船帆征是婴幼儿正常胸腺在胸片上的征象。

在婴幼儿胸片上,经常能见到一从上纵隔突向肺野的似船帆状密度增高影,称为船帆征;此征是正常胸腺在胸部正位片上的投影。

胸腺凸向肺野时,由于表面的脏层和壁层胸膜同时被推入肺野内,因而船帆影的外缘和下缘锐利、清晰。

当船帆征不典型时,须加拍侧位做进一步检查,注意与淋巴结核、纵隔积液、肺炎等疾病鉴别。

病史不详,正常胸腺船帆征。

2大三角帆征大三角帆征(Spinnaker sign)别名:天使翼征大三角帆征:是新生儿纵隔气肿典型征象。

纵隔气肿时,在气体衬托下勾勒出胸腺轮廓,呈大三角帆样阴影,称为大三角帆征。

大三角帆征不同于船帆征,前者由于纵隔气体的衬托,不仅胸腺的外缘和部分下缘显影,而大部分内缘和全部下缘显影,而后者仅能显示胸腺的外缘和部分下缘。

此征多见于右侧,亦可见左侧;双侧都出现则称为天使翼征。

典型病例病史不详,胸腺在纵隔气体衬托下呈大三角帆征。

本例左、右侧同时出现,呈天使翼征。

3横隔连续征横隔连续征 (Continuous diaphragm sign)横隔连续征是纵隔气肿征象之一。

纵隔气肿时,气体向下扩散至心脏与膈肌之间,勾勒出心脏下方膈肌中央部,从一侧至另一侧胸壁膈肌上表面呈连续状,称为横隔连续征。

横隔连续征常见于纵隔气肿,心包积气及腹腔游离气体时亦可以出现此征象。

故见到此征像时,需要结合临床及其它影像表现,进行鉴别,做出正确诊断。

典型病例男,20 岁。

呼吸困难、咳嗽。

胸部正位片颈部、主动脉结旁及左心缘可见气体密度带,同时可见横隔连续征(红实线)。

下图为 CT 冠状位 MPR 图像,清晰显示颈部软组织内、纵隔旁及心脏下缘气体,呈横隔连续征(白箭示)。

4动脉旁环形征动脉旁环形征 ( ring around the artery sign)动脉旁环形征是纵隔气肿直接征象之一。

在侧位胸片中, 肺动脉周围有异常空气聚集,勾画出环形透亮带影, 称为为动脉旁环形征。

肺部超声--一些常见形象征象的解释

肺部超声--一些常见形象征象的解释

肺部超声--一些常见形象征象的解释.1.蝙蝠征在平卧位下,超声探头置于连线以下,分别在锁骨中线和腋前线两个部位进行扫查。

建议扫查上下2-3个肋间。

采用矢状断,同时显示上下两根肋骨和后边的声影以及肋骨之间的胸膜线强回声。

正常情况下,经胸超声矢状断时,上下两根肋骨声像好似蝙蝠的翅膀,中间的胸膜线好似蝙蝠的身体。

2.胸膜滑动征正常情况下,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在呼吸运动时会有明显的相对滑动,实时超声检查时非常容易显示。

当气胸发生后,这种相对滑动就会消失。

M型超声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这种相对滑动的消失。

4.平流层征气胸时,由于胸膜滑动征的缺乏,导致M型超声上胸膜线深方的气体及其后方伪像呈现为平行线样表现,称为“平流层征”。

5.彗星尾征由于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的少量不规则液体的存在,声束在两层胸膜间多重反射形成的一种伪像。

正常情况下,每个肋间都会显示1-2条“彗星尾”,气胸时,这种伪像就会消失。

6.肺点征肺点”实际上是指超声检查时在正常肺与游离气体交界处的征象。

在这一点上可以显示正常的肺征象(胸膜滑动和彗星尾征存在)和游离气体征象(胸膜滑动和彗星尾征缺乏)交替出现。

这一征象的检出对于气胸具有确诊价值,同时能够根据“肺点”位置初步判定气胸的范围。

这是一种动态征象,需要在某一固定点连续观察数个呼吸周期。

7.实性组织征实性组织征是指肺实质内部的结构和背景类似于实体组织的征象,常见于肺部炎症和肺部肿瘤等疾病。

首先,B线应该是连续的,即从肺表面一直延伸到屏幕的上方;其次,B线应该是强回声的,而且与胸膜线平行;最后,B线应该是可压缩的,即在压迫肺部后会消失或减弱。

肺火箭征是肺部水肿的一个征象,通常在肺间质水肿时出现。

B线可以在肺部超声检查中用来诊断肺水肿,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图示:L:肺;B:B线;PL:胸膜线。

图6展示了实行组织征,它是肺实变的一种征象。

当含气的肺泡被渗出液充填时,肺部呈现实性组织样回声,类似于肝或脾实质。

肺部超声(蝙蝠征;滑行征;海岸征...

肺部超声(蝙蝠征;滑行征;海岸征...

肺部超声(蝙蝠征;滑行征;海岸征...肺部分区超声检查应双肺对称进行,探头垂直于胸壁。

分区:L1,第2-4肋间隙,前上胸壁;L2,第5-8肋间隙,前下胸壁;L3,第4-10肋间隙,位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L4,后胸壁。

对于肺分区有多种分区方法患者体位和探头位置L1位置。

深部组织可以使用凸阵探头,小凸阵探头或相控阵探头;线阵探头适用于表浅结构(胸膜)肺/蝙蝠征。

Chest Wall,胸壁;Rib,肋骨影;Pleural Line,胸膜线;Lung Parenchyma,肺实质L3长轴。

Lung,肺;Liver,肝脏;Kidney,肾脏肺征象肺滑行征(正常)。

胸膜线随着呼吸进行运动称肺滑行征:脏层胸膜相对于壁层胸膜的滑动;通过彩色血流模式,可更好的观察胸膜线及其运动;最好在肺底部观察;气胸/肺不张/胸膜粘连/肺气肿以及任何引起胸膜无法移动的疾病中,均不会出现肺滑动征。

Chest Wall,胸壁;Rib,肋骨影;Pleural Line,胸膜线;Lung Parenchyma,肺实质海岸征(正常)。

在M形超声下的肺滑动征称“海岸征”,能更好地观察肺滑动征;肺滑动和海岸征的存在基本可以排除气胸A线(正常)。

正常肺征象的一部分,是与胸膜线平行的重复伪影;A线之间的间距等于皮肤到胸膜线之间的距离;A线出现却不伴有肺滑动征,提示气胸的存在彗尾征/B线。

起源于胸膜线并与之垂直延伸至屏幕边缘的线样高回声,不衰减;随肺滑动同步运动;彗尾征出现时通常会覆盖A线;提示小叶间隔增厚和肺间质水肿等肺间质疾病(如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B线出现可排除气胸彗尾征/Z线(小箭头)。

是一种伪像;起源于胸膜线,在短距离后消失;不延伸至屏幕边缘;不会覆盖A线胸腔积液胸腔积液。

从L3区域远端开始,向头端滑动探头,寻找膈肌与胸膜。

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被低回声区分开,随着呼吸伴有肺运动(水母征)四边征。

胸腔积液的四周由胸膜线(上界),肺(下界),两侧的肋骨影构成M型超声下观察正弦曲线征:正弦曲线征表示浮动的肺随着呼吸朝向胸壁的运动;胸腔积液的特征性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肺超声征象1.蝙蝠征图1 蝙蝠征。

患者一般采取平卧位,探头首先置于乳头连线以下扫查,两侧肺分别扫查1)锁骨中线和2)腋前线两个部位。

建议扫查上下2-3个肋间。

扫查时采用矢状断,同时显示上下两根肋骨和后边的声影以及肋骨之间的胸膜线强回声:正常经胸超声矢状断时上下两根肋骨声像好似蝙蝠的翅膀,中间的胸膜线好似蝙蝠的身体。

2.胸膜滑动征正常情况下,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在呼吸运动时会有明显的相对滑动,实时超声检查时非常容易显示,当气胸发生后,这种相对滑动就会消失。

M型超声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这种相对滑动的消失。

3. 海岸沙滩征(庆祥用b超的M超给病人做,发现是沙滩征就说不是肺水肿,是正常肺。

)图2 海岸沙滩征Seashore sign。

正常肺的M型超声图。

正常情况下,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在呼吸运动时会有明显的相对滑动,M型超声上,正常情况下由于这种胸膜滑动的存在,使的胸膜线深方的回声线呈现为颗粒状,状如海岸边的沙滩,前方的肌层和皮下组织形成的平行线代表大海。

-----问:此刻病人要自由呼吸,还是摒气呢4. 平流层征图3平流层征Stratosphere sign。

气胸时的M型超声图。

气胸时由于胸膜滑动征的缺乏,导致M型超声上胸膜线深方的气体及其后方伪像呈现为平行线样表现。

称为“平流层征”。

5.彗星尾征图 4 彗星尾征。

由于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的少量不规则液体的存在,声束在两层胸膜间多重反射形成的一种伪像。

正常情况下,每个肋间都会显示1-2条”彗星尾“,气胸时,这种伪像就会消失。

6.肺点征图 5 肺点征。

”肺点“实际上是指超声检查时在正常肺与游离气体交界处的征象,在这一点上可以显示正常的肺征象(胸膜滑动和彗星尾征存在)和游离气体征象(胸膜滑动和彗星尾征缺乏)交替出现。

“肺点征”是一种动态征象,需要在某一固定点连续观察数个呼吸周期。

(so病人是自由呼吸的)这一征象的检出对于气胸具有确诊价值,同时能够根据”肺点“的位置初步判定气胸的范围。

右图为B型超声显示的肺点,左图显示肺点处的M型图像呈现所谓的“海岸沙滩征”(实线箭头)和“平流层征”(虚线箭头)交替出现。

7、实性组织征(Tissue-like sign):图6、实行组织征:是肺实变的一种征象。

含气的肺泡被渗出液充填后呈现类似肝实质或脾实质的实性组织样回声。

图示:P:实变的肺;L:肝脏;E:胸腔积液;箭头:膈。

8、破布征(Shred sign)图7、破布征:是肺实变时显示的一种静态声像图征象。

实变的肺会呈现实性组织样回声(Tissue-like sign),其深部边界与含气的肺部之间的界限呈碎片样不规则,状如一块撕下来的破布。

这一征象一般在较大的全叶性肺实变时不会出现。

这一征象是限局性肺炎的主要征象,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图示:ChW:胸壁;ShS:破布征;PL:胸膜线。

9、四边形征(Quard sign):图8、四边形征:是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的一个征象。

胸腔积液时将胸膜线和肺表面分离,与上下肋骨的声影一起构成四边形的形状。

四边形征可以作为各种胸腔积液的特征性征象,无论积液时有回声的(如积血、积脓等)还是无回声的。

10、正弦波征(sinusoid sign):图9、正弦波征:也是胸腔积液的一个征象,是指利用M型超声扫查时显示的肺表面线随呼吸的搏动向胸膜线方向运动而呈现类似正弦波样的改变。

图10、LL:实变的肺(实性组织征);白箭所示:四边形征;黑箭所示:破布征边缘;E:胸腔积液;S:脾;右图:正弦波征。

11、超声空气支气管征图11、超声空气支气管征:也是用来描述肺实变的一种重要征象。

由于含气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的气体回声是强回声的,所以超声空气支气管征定义为:在实变的肺内出现的点状或线状强回声影。

实变肺内的点状或线状强回声代表含气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

动态超声空气支气管征,是指实变肺内的气体强回声随着呼吸运动出现的离心性改变的现象,变化距离>1mm可以作为判定为阳性的标准。

可以在实时超声下直接观察,也可以利用M型超声显示该强回声的运动轨迹。

图12 、动态空气支气管征。

左图示呼气时支气管内气体呼出,右图示吸气时气体进入支气管内(白箭头所示)。

实变肺内出现超声空气支气管征和动态超声空气支气管征可以作为判定为吸收性肺不张(肺炎)的重要证据,可以排除梗阻性肺不张。

12、肺火箭征(Lung Rockets sign)图13、肺火箭征。

即著名的“B线”。

所谓的B线是指垂直于胸膜线的一种“彗星尾”伪像,与其他的彗星尾伪像相比,B线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是一种彗星尾伪像(多重反射伪像)2,起自胸膜线3,边缘清晰,激光样4,强回声5,很长(没有衰减)6,遮挡住所谓的“A线”(A线是指与胸膜线平行的水平线)7,随着肺的滑动而移动在一个视野内出现3条或3条以上的B线为“肺火箭征”阳性或“B线征”阳性,提示肺间质综合征(可以是局灶性病变)(ay:肺水肿?。

弥漫性肺火箭征,是指在前胸部上下左右四个点均“B线征”阳性的情况(下图14)。

弥漫性火箭征提示肺水肿(心源性肺水肿或感染性肺水肿)。

13、A线:图15、A线是胸膜肺界面强回声及与其平行的多重反射强回声线,在正常状况下可清晰显示。

右图显示肺内多条与胸膜表面平行的多重反射强回声线为A线。

14、极光征:图16、常规腹部扫查时,有时可以看到在肺底部看到多个条带状的振铃伪像出现。

这些伪像通常在肋下向上斜切或经肋间扫查时看到。

如果将膈下的右肝看做地球的话,这些众多的条带状强回声振铃伪像很像地球两极出现的极光现象,因此这种现象又被称为“极光征”(Aurora Sign)。

一般认为在一个断面内振铃伪像不少于3条,总数量不少于10条即可定义为“极光征”阳性。

“极光征”阳性往往提示右下肺实质存在病理性改变,最常见的肺部病变是间质性肺疾病。

肺超声应用1、胸腔积液液体量的估计超声检查诊断胸腔积液非常简单、精准。

对于胸腔积液量的估计也因为精度需求和实际操作的方便程度而有不同的方法。

对于科研研究来讲,我们可以设计较为复杂的三维重建的方式以求精确,而对于日常临床工作就需要操作简便的的粗略估算方法。

能够坐起或站立的患者,采用坐位或站立位检查估算胸腔积液量更为可靠,因为这时液体主要集聚在胸腔的最低位。

表1列出文献中的几种估算方法。

实际工作中以Goecke 和Schwerk在1990年提出的方法最为简便可靠、节约时间,推荐大家采用。

(表中的相关参数的测量方法见图1)。

图2是采用Goecke 和Schwerk法估测积液量的一个实例。

表中:LSH 是指积液的最大水平面的面积,QSH是指6个纵断面上面积的中位数。

图1 坐位估测胸腔积液量的主要参数的测量法:1 LH 侧壁最大液体高度;2 积液侧方厚度;3 实变肺底与胸壁的距离;4 肺底与膈的距离;5 SH 肺下积液高度。

图2 Goecke 和Schwerk法估测胸腔积液。

LH=6.2cm,SH=4.3cm,估测积液量E=(6.2+4.3)*70,越为700ml,实际积液量800ml。

对于ICU内或其他不能坐起来的重症患者,只能采取平卧位估测。

平卧位是超声估测胸腔积液量不是很准确,但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大部分的估算方法都采用平卧位时在腋后线处垂直和水平扫查,测量肺表面到胸腔后壁的厚度或到侧壁的厚度来估算。

表2是文献中几个常用估算方法及其可靠性。

2、气胸的超声诊断检查体位和方法:患者一般采取平卧位,如果临床需要,也可以采用坐位检查。

但坐位检查可能会使超声检测少量气胸的灵敏度降低。

探头首先置于乳头连线以下扫查,两侧肺分别扫查锁骨中线和腋前线两个部位。

建议扫查上下2-3个肋间。

扫查时采用矢状断,同时显示上下两根肋骨和后边的声影以及肋骨之间的胸膜线强回声。

图1、正常经胸超声矢状断,“蝙蝠征”。

气胸的超声征象(1) 缺乏胸膜滑动征(“平流层征”)(2) 缺乏“彗星尾”伪像(3) “肺点征”3、急性呼吸衰竭的超声检查:BLUE协议BLUE协议(BLUE-protocol)主要原理:BLUE协议是一种简单的肺部(必要时包括肢体静脉)超声分析过程,允许根据7个特征资料进行分类,利用决策树判定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

通过决策树可以对90%以上病例的5种最常见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作出判断(占97%的病例)。

BLUE协议结合传统方法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的采集可以获得最佳的收益。

BLUE协议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一个即时诊断,更快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第二个目的是减少复杂检查(CT、复杂的超声心动图等)的使用、减少有创测试(动脉血液分析)的应用和特定情况下(怀孕)减少放射性检查的应用,以及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高治疗护理水平。

急性呼吸衰竭的5个主要病因: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持续状态、肺栓塞、气胸、肺炎(Pulmonary Edema,COPD or Status Asthmaticus,Pulmonary Embolism,Pneumothorax,Pneumonia)BLUE协议中的7个主要特征资料:1. 肺滑动征(Lung slide)2. A 线(A line)3. B profile(弥漫性双侧前胸部肺B线征阳性伴肺滑动)4. A profile(双侧胸部A线阳性伴肺滑动)5. AB profile或C profile(一侧胸部A线阳性,另一侧B线阳性)6. B’ profile(弥漫性双侧前胸部肺B线征阳性伴肺滑动消失)7. 肺点征(Lung point sign)图1 A profile,B profile 及AB profile。

超声扫查步骤:第一步,平卧位或半卧位检查前胸部(zone 1) ;第2步,侧胸部检查(zone 2) ;第3步,后侧胸部检查(zone 3),需要缓则轻微侧身配合。

每侧胸部分为上下两半检查,选择小而灵巧的探头。

图2 超声扫查步骤BLUE 协议的决策树:图3 BLUE 协议决策树首先判断前胸部肺滑动征的有无。

如存在,则排除气胸。

B profile 存在提示肺水肿。

B’, A/B profiles提示肺炎。

A profile 建议进一步外周静脉超声,如存在血栓则考虑肺栓塞。

如不存在血栓,则进入第3步, 检查PLAPS的有无。

如果PLAPS存在(A profile加PLAPS)则考虑肺炎,否则考虑COPD或哮喘。

PLAPS:posterolateral alveolar and/orpleural syndrome,后侧胸部肺泡或胸膜综合征。

即在后侧胸部检查(zone 3)时发现破布征、实性组织征、胸腔积液等局部肺炎的征象。

4、超声检查在休克中的应用:FALLS协议休克按照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分为:(1)低血容量性休克:其基本机制为循环血容量的丢失,如失血性休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